中国行政管理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84928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4.png)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演变的重要方面,各个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均有相应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进,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集权不断加强阶段、封建体制逐渐瓦解阶段等。
在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围绕诸侯国展开,政权分散,权力分散,政权相对较弱。
封建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
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封建君主体制为主,政治机构庞杂,权力分散,相关部门主要利用分封制度来维护集权。
随着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逐渐走向集中化,政治组织也逐渐开始向相关部门集中。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统一政权,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政治机构得以集中,国家实现真正的统一。
秦始皇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唐时期,中国实现了两统一,建立起了严密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政治机构更加完善,权力更加集中。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革,主要表现为集权得以巩固,相关部门实力增强。
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规范化,政治机构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行政管理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1084d5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1.png)
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第一章历史背景1.1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社会,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以君主集权为中心,行政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或国王手中。
在古代社会,行政管理制度主要以行政命令和法令为主要手段,而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和程序也较为简单和粗糙。
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一言九鼎”,即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而君主的权威高于法律。
1.2 封建时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封建社会是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重要阶段,在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制度主要以皇权与封建制度相结合。
在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为了维护统治和管理国家事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制度除了继承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还加强了官僚制度、封建税收和土地制度等。
在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制度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封建行政管理模式。
1.3 近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近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主要是指自16世纪中叶以来,在欧洲等发达国家逐渐建立并完善现代行政管理制度。
在近代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中,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现代官僚机构;二是加强了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机制;三是加强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第二章现代行政管理制度2.1 行政管理制度的现代意义现代行政管理制度是指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治理要求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制度。
现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现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绩效,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2.2 现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现代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推行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是注重民主化和法治化,加强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三是注重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四是注重效率和公平,确保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bd536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f.png)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变化不止涉及国家政治制度,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时期,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由地方官员和皇帝统治,省、县、乡、村等级制度是基础。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留下了许多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弊端。
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和任用标准,提高了官员素质,但依然无法根治腐败和官员权力滥用。
清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较为显著。
清朝分设六部和十三衙门,设立内廷和外廷两个行政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分离,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同时,清朝重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公正公开,为行政管理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在近代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清朝末年以来,先后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行政管理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充分借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确立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大锅饭”等集体化措施,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分配国家资源。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里,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管理改革大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时代进步。
国家相对于社会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公正效率大幅提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大量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
从宋代“三省制”到明初“历制”,再到清朝时期的“六部衙门制”和“内廷外廷制”,历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在近代时期逐步顺应社会变革推陈出新。
它们共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公正和民主。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cdc79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f.png)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一、概况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实践。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变迁。
二、起源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实践。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是基于封建政治和儒家思想的,行政管理也是以官吏为主体,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靠官吏的权力和能力进行管理,而行政管理理论也是围绕着官吏的培训和选拔、治理和管理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关于行政管理的著作,如《管子》、《孟子》、《礼记》等,这些著作中提到了关于官吏选拔、管理和监督等问题,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近现代演变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清朝时期,清政府采用了一些西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理论,如学习法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推行县署制和巡抚制等。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研究行政管理的著作,如《政书》、《清官志》等。
这些著作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出现了一些研究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著作,如《公共行政》、《行政原理》等。
这些著作使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开始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广泛的行政管理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制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些研究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如《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概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问题研究》等。
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使中国的行政管理理论逐渐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e9b2308453610661ed9f4e5.png)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
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
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
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其次是“三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
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
“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
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
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67977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b.png)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演变自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之久,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行政管理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和特色。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的概念、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以期为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行政管理概念的演变1.1 传统行政管理的概念传统行政管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
在古代中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治理国家、管理民生和维护社会秩序。
官僚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形式,官员依法治理,以履行职务为中心,实行集权制度,统治者权力过于集中。
传统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政府权力的运行和约束。
但这种传统行政管理存在着封建官僚主义、权力垄断、官员腐败等弊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管理需求,因此在20世纪初,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出现了深刻的变革。
1.2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借鉴吸收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开始对传统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
现代行政管理主要是在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进行管理,注重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规范化。
现代行政管理强调市场化、法律化和民主化的原则,推动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相结合,使政府行政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良好的治理和服务水平。
二、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2.1 传统行政管理的理论内涵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儒家管理思想、兵家管理思想和法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以仁政、礼治为主,重视道德和法治,倡导仁政和以德治国;兵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军事和军事化管理,主张以武力和兵法治国;法家管理思想提出以法治国,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刑罚的严明执行。
这些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官僚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2.2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创新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兵家管理思想和法家管理思想逐渐被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所取代。
中国行政史课件
![中国行政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f3920ede80d4d8d15a4faa.png)
一、母系氏族公社管理与后来国家行政管理区别
(1)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2)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 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 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 来组织其成员 (3)它实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 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 论决定。氏族首领的管理不依靠强制手段,而是运用 首领的威望以及原始的习惯和道德的力量来进行管理
二、夏代对原有公共权力机构的改造 • (1)改造部落联盟“四岳”议事会。作为一种民 主决策机关,“四岳”议事会与专制皇权相 对立。为适合专制独裁的需要,最好的办 法就是改变“四岳”议事会的性质。改造后, “四岳”与军事首长的民主平等关系逐渐演 变为君臣关系,“四岳”变成君主的辅佐及 咨询顾问 。 • (2)设置了一套官僚机构。即所谓“夏后世百 官”。
四、西周的行政文书
西周时期各朝廷中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史官,记录 君臣的言行以及作出的决议,并作为档案加以保存, 另一方面还将议决事项派使臣用各种形式传达或宣告。 这些记录或宣告的文书大休分为《诰》 、 《誓》、 《命》 、 《简书》、《》等。 《诰》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 令或布告;二是君臣相互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 君臣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 。《命》 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相当于今之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文书形式在西 周时期极为盛行,为后世所少见。
二、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 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封建 制行政管理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1)从战国到秦汉是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初创和 确立时期。战国时期,通过变法运动,我国中 央集权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得以形成。 秦统一后,将这种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划一 的制度。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 一步强化,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全面确立, 奠定了隋唐时期行政管理制度发展和兴盛的基 础。
中国行政管理史
![中国行政管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2306a3176c66137ef061904.png)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监察机构的职能、范围 1.监察工作的性质 2.监察工作的范围 (1)监督法纪执行、维护法令统一 (2)监督检劾官吏 (3)监督审判机构 (4)监军 (5)监督财政、学政 3.监督方式
(三)历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 经验
1.集权与分权的发展协调方式 2.集权与分权各自超度发展的历史教训
三、中国官吏制度 (一)历代的官吏选任制度 1.奴隶社会时期的亲贵世袭制 2.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察举、辟举制 3.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4.隋以后科举制的发展与衰落 5.铨选与异途选任制(恩荫、保荐、捐纳制)
中国行政管理史
潘柄至
一、中国历代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史
(一)历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特点
1.奴隶社会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
(1)夏、商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创立
(2)夏、商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2.封建社会初期的行政管理体制 (1)战国、秦时期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
制的建立 (2)汉代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 (3)封建社会初期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三)历代财政管理体制特点
1.政财合一
2.中央集权与管理职能分立
3.赋税治理与法制
(三)监察体制运行特点 1.监察机构地位 2.监察机构活动原则:以小控大,内重外
轻及发展的矛盾 3.监察官员素质
五、中国财政制度 (一)历代财政基本方针 1.保障统治集团巩固统治需用的供给 2.调整经济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9244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e.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复杂的话题。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1.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时期的中国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被分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由诸侯统治,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诸侯国内设有各级官员,如司马、司徒等,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制度(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诸侯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演变。
诸侯国内设有官吏,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如司马、司徒、司空等。
同时,各国内设有县、乡等地方行政单位,由县令、乡官等负责管理。
3.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度。
国家被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
郡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郡守、县令等。
这一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牧、州刺史、县令等。
这一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规范性。
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度(公元618年至1912年):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沿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县制度。
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州,每个州下设若干个县。
州和县的行政机构由官员负责,如州官、县官等。
然而,在不同朝代,官员的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封建制度、诸侯国制度、郡县制度、州县制度等不同的阶段。
这些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也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这些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改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高效化。
中国现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435e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9.png)
中国现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2023年了,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县制到现在的省制,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一种行政制度。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中国现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县制时代早期的中国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地方行政管理的。
在这个时期,县长是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他们的职责包括财政管理、司法管理、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县级行政机构也是一个县的全部行政管理机构,它的职责范围包括文物管理、档案管理、宗教管理等各个方面。
县制时代的行政机构简单而粗放,很难满足复杂的管理需求。
二、省制时代的初步形成在清朝末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进入了省制时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发布《省行政规程》,规定了省、府、州、县等行政级次的权责范围,并且逐步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全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已经逐步形成了省制,同时围绕省级政府逐渐建立了府、州、县、区等地方行政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按照省、市、县的体制依次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务院在1978年开始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和权利进行了划分,形成了现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前,地方政府的一切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
而在改革后,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资源环境来制定更为细致、适宜的地方政策。
同时,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城市成立了区一级机构,加强了对城市管理的层次化管理。
四、地方分权与鉴权改革在近年来的改革中,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更加注重分权、鉴权。
地方政府可以将大量事务分解到更加细致的管理层次,以便提供重要的地方性服务。
因此,政府的分级管理体系变得更加清晰、透明。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7e7cb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3.png)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下,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是从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封建王朝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封建王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地方政权的建立和明确的封建等级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使行政权力。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封建等级体系的运行。
二、近代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近代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明的影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清朝建立了三等九品制度,即按照官员的职位和地位划分官员等级。
其次,清朝还实行了兵部衙门制度和户部衙门制度,用来管理军队和财政事务。
这些制度对地方行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民国时期,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改革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中央政府实行了县制,将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为县。
其次,中央政府还设立了地方政府机构,如省政府、县政府等。
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和事务。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首先,中央政府建立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实行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中央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将地方经济的规划和管理纳入到国家的总体规划之中。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中国实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了基层自治、政企分开的现代化行政管理制度。
其次,中国还推行了市场经济,加大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c1358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封建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明清时代。
封建时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地方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部落首领和领主进行。
他们在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被封建政权任命为地方官员,行使行政职能。
夏商周时代,中国进入了历史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夏朝时期,中国开始建立郡县制度,各地设立郡县,设立太守、县令、县宰等地方官员,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而到了商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设立了君、公、侯等不同职位的地方官员。
秦汉时代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郡县制,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
随后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将郡县制和封建制相结合,设立了郡国制,并建立了该制度下的地方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一步演变和发展。
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地方行政管理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动。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地采取郡县制,南方各地则采取州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分散,权力更加分散到地方诸侯的手中。
隋唐时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隋朝统一中国后,进一步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的集权化。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相对稳定,设立了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并设立了相应的地方官员,实行选拔和考核机制。
宋元明清时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宋朝时期,推行分官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从宰相手中转移到地方官员手中。
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力集中到行省之中。
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设立了道、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并设立相应的地方官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从封建时代的部落首领和领主管理,到夏商周时代的郡县制,再到秦汉时代的郡国制,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分裂局面,再到隋唐时代的集权化,最后到宋元明清时代的相对稳定。
中国行政管理史-总(顾湘)
![中国行政管理史-总(顾湘)](https://img.taocdn.com/s3/m/b08422697e21af45b307a8c1.png)
原始社会 行政管理在中国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从17世纪开始行政管理就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
第一章
中国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西周 行政管理制度 第三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行政管理制 度向封建制的过渡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 大国周王任命三卿,次国二卿 定期朝见,汇报,进贡,作战 具有相对独立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二节
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西周 行政管理制度
诸侯国的行政机构设置及管理
建立武装力量,建立严酷刑律 五刑 墨、劓、剕、宫、大辟
第三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行政管理制 度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行政管理制 度向封建制的过渡
郡、县地方管理机构的出现
县受郡管辖 官员委任,随时调动,实行任 免和薪俸制 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神职官员 地位降低,政务官员地位提升
第三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行政管理制 度向封建制的过渡
老子的统治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无为而治——为恢复行将毁灭的奴隶 主贵族统治服务的 愚民思想——是腐朽落后的
第一节 战国初期封建国家行政 管理制度的建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行政管理思想
提出了人才的培养、锻炼问题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韩非:试之官职,课其攻伐 为建立封建制的官僚制,废除奴隶制的世卿世禄 制打下了思想基础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ba5a7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e.png)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912年)在封建社会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受到封建制度的规定和统治者的要求影响。
在秦朝统一中国前,各个封建诸侯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各有不同,但都以宗族和世袭制度为基础。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统一了各地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三级行政区域:郡、县和乡。
郡县制的实施改善了行政管理,但也限制了地方的自治权。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也逐渐改变。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采用了州县制,而南方地区则保留了原有的郡县制。
唐朝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府、州、县、乡四级行政区域,并引入“刺史”制度,增加了中央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宋朝时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推行了知府制度,府、州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元朝时期,由于是外族政权,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元朝推行了盟州制和路监制,在全国划分了十九个行省,行省的辖区范围更大,管理更加中央化,减弱了地方的自治权。
明朝时期,采用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府、州、县、乡四级行政区域依然存在,但增设了巡按使和提举等官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巡视和监督。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基本延续了明朝时期的官制。
清朝废除了巡按使和提举等官职,引入了总督制度,并设立了直隶、陕甘、云贵等特别行政区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一系列。
1914年,通过《县区法》将县、区进行了统一,划归地方自治。
同时,设立了直辖市、省、市、县、乡等行政区域,实行了地方自治。
此外,受到西方行政制度的影响,民国时期也开始引入了部分现代行政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
1950年,实行了地方性人民政府制度,设立了省、市、自治区和县级行政区域,并对乡、镇进行了重新划分,并且成立了地方性人民政府。
此后几十年中,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多次调整和,如设立了特区、开发区等特殊行政区域,深化了地方自治。
我国历代行政制度
![我国历代行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4223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5.png)
我国历代行政制度
中国历代行政制度多种多样,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政治体制的变迁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历代行政制度的简要介绍:
1. 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中国采用了君主专制的行政制度,以皇帝为中心,设立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这一制度强调等级和血缘关系,并且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各地区。
2. 秦汉时期:秦朝和西汉朝实行郡县制,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由郡守和县令负责行政管理。
此外,在中央政府下还设置了三公九卿等职位,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3. 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实行州县制,将国家划分为州和县,由州刺史和县令管理。
同时,设立了中央政府的六部、九寺等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4. 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地方官制和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分为州县制和府州制,中央官制则由中央政府的各级官员组成,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5. 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行政制度。
中国采用了县乡两级组织的行政体系,即县级行政单位和乡级行政单位。
此外,中央政府设立了各部委和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行政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明和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b0320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d.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阶段:在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初形式是部落制度,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负责管理本族事务。
这种制度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家族、部落为单位进行自治管理。
2. 封建阶段: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行政权力不再属于一家私人,而是被分配给大门第家族拥有并行使。
大门第家族成为地方的决策者,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事务。
同时,地方行政区划日益清晰,各级官员层级分明,层层相嵌。
3. 官僚统治阶段:经过历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向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向县域化发展。
每个县都设立一个知县,负责全县行政、军事、法律等事务。
知县下面设有一些乡村,每个乡村都设有一名乡长负责管理。
官僚机构的运作,使得地方行政制度更趋向完备和规范。
4. 管辖分离阶段:清朝的官僚统治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将全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区四个级别。
但由于官僚体制严密,导致部分地方官员腐败或乱作为,难以有效管理,从而在一些地方上异化为“地方割据”。
民国结束后,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更多地强调地方自治和分权管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ed63f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6.png)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本文从古代的郡国制、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县制为主线,探究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的郡国制在中国古代,郡国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起点。
周朝时期,国家采取郡、邑、县三级管理体制,郡是最高行政区划,其下辖县和乡镇。
而到了春秋时期,郡制逐渐被封建制度所替代,导致郡国制逐渐衰落。
在秦汉时期,国家采取三公九卿制度,实行郡县制,实行一切事务的行政管理由郡、县两级负责。
各郡县派遣官吏巡视各地,征收税赋,实行行政管辖和司法审判。
此时,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开始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规范。
二、封建制度的出现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到来,封建制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主导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的封建诸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土地和军队,实行一定的自治。
在政治上,封建诸侯们由皇帝任命吏员,管理封地内部事务。
他们自己也有官吏,管理府衙,派遣巡逻官全方位管理。
宋朝时期的封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了政区划分,以州、县为基本行政管理单位,州派遣官员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县,县派遣官员负责管理乡镇和村庄。
此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
三、官僚制度的出现元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在行政管理上强调区域管理,设立依旧、路、州、府、县等级,规定人民忠诚于朝廷官员,而不是诸侯统治。
达到了“中央领导地方”的效果。
明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中国最为严格的官僚制度。
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地方的行政管理,通过设立徭役、押税等制度,建立完整的地方行政和税务管理系统。
形成了四种类型的行政管理单位,即道、府、州、县。
四、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地方行政体制进一步发展。
清朝实行以县制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制度。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e9b2308453610661ed9f4e5.png)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
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
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
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其次是“三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
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
“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
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
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官房学以后逐 步演变为公共财政学
第三,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18世纪初期,普鲁±在西方首先创立了依据考 试任用官吏的制度。1713年,普鲁士规定必须 经过考试竞争才能任用法官,10年后进一步明 确此规定适用其他官吏。英国则在1805年设立 了常任文官,1854年正式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
《国家学说体系》,1865年增改后以《行政学》 为名发表。书中涉及诸多行政管理问题,但一 般认为其内容官房学和行政法学的涵义深重。 作为一个公共行政的概念,“行政学”一词一 般认为始见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1 887年 所著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该文被认为标志 着公共行政学的发端
威尔逊
威尔逊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 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 (1913—1921),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 位总统。1887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 学季刊》上发表了他于前一年在美国莫尔学院 向学生们所作的一篇关于行政研究的报告,即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这篇论 文不长,大约只有两万字,然而却在发表之后 很快蜚声政治学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 认为,该文是公共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 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
处理公务减少闲杂事务,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
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这就是 为什会有这一门科学的原因之一。”
(2)关于行政学研究的性质、目标和目的。“公共行 政就是公法的明细而系统的执行活动。一般法律的 每一次具体实施都是一种行政行为。例如,有关捐 税的征收和增加,罪犯的处以绞刑,邮件的运输和 投递,陆海军的征募和装备等等,显然都属于行政 行为。然而指导这些应予进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 却显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行政管理之上 的。”“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 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 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 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行政管理 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把行政方法从经验性实验的混乱 和浪费中拯救出来,并使它们深深植根于稳定的原 则之上。”
尽管《行政学研究》并未涉及行政学的 基本框架,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因 其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因而奠定了行 政学的基础,成为后来研究公共行政的 必读篇目。另外,威尔逊还著有《国会 政府》、《美国内阁政府》、《委员会 和内阁政府》等论著
理论渊源
从理论渊源上看,行政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 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 接促进上也同样大 大增加。行政管理部门将手伸向每一处地方以 执行新的任务……。关于国家以及随之而来的 关于国家职责的观念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 化……当你了解国家每天应该做的新事情之后, 紧接着就应该了解国家应该如何去做这些事 情。……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有一门行政科学的 原因,它将力求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主讲:黄德良
第二章 中国行政管理发展沿革
本章内容提要:
行政管理学产生和渊源 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沿革 中国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沿革 中国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产生和渊源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的是德国学者冯·史 坦因。他的行政思想最早见于1856年出版的
第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 它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行政权)、 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 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辨的研究方法
第二,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官房学又译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 地为国家(君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 问题。当时政府将官房学作为候补官员 的培训项目,并于1727年起设立了专门 的讲座。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
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威尔逊 提出并阐 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建立行政科学的意义。“简言之,如果在以 往许多世纪中可以看到政府活动方面的困难在不断 聚集起来,那么在我们所处的世纪则可以看到这些 困难正在累积到顶点。……这就是当前必须认真和 系统地调整行政工作使之适合于仔细试验过的政策 标准的原因。我们现在所以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 行政科学,原因也在这里。关于宪政原则的重要论 战甚至到现在还远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在实用性方 面它们已不再比行政管理问题更突出。执行一部宪 法变得比制定一部宪法更要困难得多。”“没有任 何一种政府职责现在没有变得复杂起来,……全民 的意见正在稳步地扩展成为一种关于国家职责的新 观念。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日益
文官制度为公共行政学的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
提供了最主要的范畴和最早的规范,因而对公 共行政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四,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与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期产生,其最 初的宗旨,是要反对和制止封建君主对资产阶 级的强权的、粗暴的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干涉和 掠夺,后来则演变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学问。 行政法学开创了“依法行政”思想源流,建立 了“法制行政”的最初的理论规范,而这恰恰 是迄今为止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 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行政法学直接促进 了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3)关于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 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 距甚远。在大多数问题上,它甚至与宪法研究方面 那种争议甚多的场面也迥然不同。行政管理作为政 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在这一点上与企业办公 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机器 是制造品的一部分是一样的。但是行政管理却同时 又大大高出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 其事实根据就在于通过它的较高原则,它与政治智 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衰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所具有的 永恒真理是直接相关联的。……需要注意的最重要 的一点是这样一条真理,……行政管理置身于‘政 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 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 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地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