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_酸碱中和滴定.
选修4 3-2课时3 酸碱中和滴定
3
25.00
2.00
24.32
四、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
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 滴定. 2、中和反应实质: H+ + OH- = H2O 3、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已知
CH+V酸 = COH-V碱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12.30
12.44
误差:0.02÷40=0.0005=0.05%
14 12 10 8
实验测定酸碱反应的曲线
12.5 11.7 10.7 9.7
20.02mL
溶 液 的 pH
7 6 4 2 1 0 0 5 10 15 20
0.1000mol/L的HCl 溶液,求随VHCl的增大,pH=?
VNaOH(mL) pH 0.00 1.00 5.00 1.22 10.00 1.48 15.00 1.84 18.00 3.12 19.00 3.60 19.50 3.90 19.98 4.30
VNaOH(mL)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件:3.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误差分析是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步骤,需要对实验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读数误 差等。误差分析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解释与结论
结果解释
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包括滴定曲线的绘制、滴 定终点的判断、滴定结果的计算等。结果解释需要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生物样品分析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可以测定生 物样品中的酸碱物质含量,了解生物 体内酸碱平衡状况,为医学诊断和治 疗提供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反思
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需要对实验进行反思,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数据处 理、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有助于发现和改进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提高实验质量和科学素养。
0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原料检测
废水处理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可以检测化 学原料的纯度和含量,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原料质量。
依据。
水质常用于水质监测,测定水体的 酸碱度、总硬度等指标,了解水
体的质量状况。
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可 以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进行测 定,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
持。
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分析
在医学研究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常 用于药物分析,测定药物的酸碱度、 溶解度等指标,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 制提供依据。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解释,可以得出酸碱中和滴定的结论,包括滴定剂的浓度、滴 定误差的来源和影响、滴定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结论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实验总结与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四_酸碱中和滴定
[问题8]用什么试剂可指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感谢各位的观看
汇报人姓名
试剂
由红色变成无色
变色范围(pH<8.2) (8.2<pH<10.0) (pH>10.0)
显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问题12]酚酞作指示剂,用酸滴定碱,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pH=1)
(pH=4)
(pH=10)
(pH=12+lg3.3=12.5)
01
c(HCl)=
02
=
03
= 0.0998mol/L
04
跟实际浓度0.1000mol/L相比,误差很小。
[结论]
01
02
03
04
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发生突跃。
酚酞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
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度的。
指示剂 pH变色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 4.4 红色(pH<3.1) 黄色(pH>4.4) 酚酞 8.2 10.0 无色(pH<8.2) 红色(pH>10.0)
(半分钟内不变色)
02
三、误差原因分析(标准酸滴定未知碱)
01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俯视读数;
02
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平视;
03
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04
滴加盐酸,橙色不足半分钟即褪色;
05
偏低
06
偏低
07
偏低
0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偏低
12)滴加盐酸,溶液变为红色;
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13酸碱中和滴定_最新修正版
最新修正版
9
6、取液:
(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 ,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___控__制__酸__式__滴__定__管__活__塞__________,右手
_拿__住__锥__形__瓶__瓶__颈__,_边__滴__入__盐__酸__,__边__不__断__顺__时__针__方__向__摇__动__, 眼睛__要__始__终__注__视__锥__形__瓶__内__溶__液__的__颜__色__变__化__。_____
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
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 酸、碱 滴定管中快速放液
4、排气泡: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一般地排气后液面在零刻度以上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并记下读数,
(注意:滴定管零刻度在上边)
最新修正版
11
一、酸式滴定管(此处只适合于酸滴定碱)
1、未用标准液(HCl)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高 )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
挂水珠
(偏高)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高)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偏高)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偏低)
(2)本身颜色:淡黄色
(3)操作:用镊子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 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用玻璃棒沾取 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试纸显色后再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即知溶液的pH值。比较结 果只有整数值没小数!
最新修正版
6
4、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见强碱用酚酞,无强碱用甲基橙, 滴定中至少有一种属强酸或强碱 一类。其他指示剂嘛就算了吧。 从没见过用石蕊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 (共52张PPT)
3.在锥形瓶中滴入两滴酚酞(瓶底垫一张白纸 )。 4.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旋塞,右手拿锥形瓶颈,边滴 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 颜色变化 5.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颜色突变为无 色时,停止滴定。半分钟内颜色没变化,准确记下盐酸 读数,并准确 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6.滴定操作重复2~3次。 7.将几次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代入关系式计算:
c(HCl)V(HC l) c(NaOH) V(NaOH)
小结:
(1)准备阶段 ①滴定管 a.检查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b.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 处的气泡。 c.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 cm处。 d.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下准确读数)。 ②锥形瓶 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2)滴定操作 左手握住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液体流 出的速度及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 内不恢复原色,准确读取液面的刻度,并记录。
(2)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 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 液完全中和,测出两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 方程式中酸和碱完全中和时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从而求得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
2、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1)中和滴定所用的实验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等。 (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活塞)只能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 碱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滴定管只能盛装碱性溶液。 ②注意滴定管零刻度在上端,最大刻度在下端,尖嘴部分 无刻度。实际装满液体量大于最大刻度。 ③滴定管是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其精确度为0.01, 比量筒更精确。 (3)试剂 中和滴定所用的试剂有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也称 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也称待测溶液)和适 当的酸碱指示剂。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挤压位置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 修4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 修4
学习评价
C 1.50ml的滴定管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0处,若把
滴定管中溶液全部排出,则体积
A.等于30 B.等于20 C.大于30 D.小于30
已知:0.1032mol/L
需确定
c(NaOH) = 待测
c(HCl) . V(HCl) V(NaOH)
量取:25.00mL
探究活动二 根据原理,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能够准确量取酸(或碱)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铁架台 滴定管夹 锥形瓶 烧杯 (移液管、
洗耳球)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 修4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 修4
所需试剂
标准液 待测液 指示剂
√甲基橙
红橙
黄
3.1 4.4
× 石蕊
√酚酞
红
紫
蓝
5
8
无色
浅红
红
8.2
10
3酸碱中和滴定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 修4
即标准液
1.定义: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
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n(H+) = n(OH-)
即待测液
H++OH-=H2O
一元酸和一元碱:c(酸)·V(酸)= c (碱)·V(碱)
选修4 酸碱中和滴定
。
溶液颜色变化。
(碱式) (酸式)
3.终点的判断 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恰好由 色变为
色,
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探究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 20.00mL0.1000mol/L盐酸 (一滴溶液约 0.04 mL ) NaOH 体积mL 0.00
半分钟后读数 18.30ml 注意Ba(OH)2是二元碱 重复滴定2~3次
>15.00ml
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过程(指出错误操作)
换一只25ml酸式滴定管取0.10mol/L的HCl垂直固定在 铁架台上,读数VA1=0.30ml,右手转动活塞,左手振荡锥 形瓶先快后慢滴定,眼睛时而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颜色变化时,马上停止滴定,读出VA2=18.3,通过C 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计算出Ba(OH)2溶液中的浓度 先水洗2~3次, 再润洗2~3次 时刻 左手 右手
C待测 = C标准×V标准 V待测
三.中和滴定过程: 1.滴定前准备过程:
(1)滴定管的准备 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V始) (2)锥形瓶的准备:用蒸馏水洗涤,无需润洗。 (3)移液:用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待测液 (4)向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
2.滴定 左手 控制滴定管活塞 。 右手 不断摇动锥形瓶 。
待测液 pH值
19.96 20.00 20.04
30.00
1.0
4.0
7.0
10.0
12.3
用碱滴定酸的情况下
14 12 10 12.5 11.7 10.7 9.7
20.02mL
溶 液 的 pH
8 7 6 4 2 1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高中化学选修4之知识讲解_酸碱中和滴定_基础-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共21张PPT)
初试锋芒
酸 碱 中 和 滴 定
亲临体会
成果展示
合作探究
初试锋芒
酸 碱 中 和 滴 定
亲临体会
成果展示
合作探究
初试锋芒
思考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目的: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或强碱来测 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强碱或强酸。 2、原理: H+ + OH- = H2O
4、数据处理
用1.00mol/L的盐酸(标准液)滴定 NaOH(待测)为例 当恰好中和(指示剂变色)时有:
nHCl=nNaOH
cHClVHCl=cNaOHVNaOH
cNaOH=
cHClVHCl VNaOH
操作2~3次取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
次 待测液 数 体积 (L)
1 2
标准液体积(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读数引起的误差:
1.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刻度线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 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偏高
2.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俯视刻度线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 钠浓度值的变化情 况
偏低
3.
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后俯视刻度线
C酸V酸
0
实 际 读 数
先 偏 大
C碱 = 正 确 读 数
V碱
后 偏 小
3、装液、排气泡 滴定前 4 、调节起始刻度、记录(两管) 的准备
5、注:向锥形瓶中加 入NaOH溶液20.00mL 6、加:加2~3滴指示剂 (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2、滴定过程 “三个动作” 左手控制旋塞, 右手摇晃锥形瓶, 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
3、滴定终点的判断
选修四 3.2.1 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
突跃范围
19.98mL
4.3 3.3 2.28
30
35
40
45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
“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特点] ⑴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发生突跃。 ⑵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达 到足够准确度的,即误差可忽略不计。
[结论]
若指示剂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 则可以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酚酞: 石蕊: 甲基橙:
0 1 2
8 10
5
3.1 4.4
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3 突跃范围
9.7
指示剂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 选择要求:变色明显、灵敏,且变色范围尽可能 在滴定过程中的pH突变范围内。 石蕊变色pH范围较大且变化不灵敏,故常不用。
4.关键:
①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问题]测定溶液体积的仪器有哪些?用那种仪器 更准确? [问题]用什么方法可指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仪器 量筒 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问题]量筒和滴定管的“0”刻度位置是否一致?
[问题]如何判断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VNaOH(mL) 20.00
20.02
20.08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练习2:分析如下操作引起的误差如何: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高)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高)
(4)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偏低)
(5)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 (偏高)
练习1: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①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③参加 待测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⑤用酸 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⑥置于用标 准酸液洗涤过的锥形瓶中,⑦参加蒸馏水,⑧参 加2滴酚酞试剂,⑨开始滴定,先慢后快,边滴边 摇荡,⑩边注视滴定管液面变化,⑾小心滴到溶 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⑿记录液 面读数,⒀重复滴定,根据两次读数得出NaOH的 体积21ml。
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偏低
2、同上情况,假设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偏低
• 五:指示剂选择欠妥 • ⒈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用酚酞; • 〔正确选择:甲基橙〕 • ⒉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 〔正确选择:酚酞〕 • 〔①两强滴定,原那么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 • ②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13)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
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 (操作正确,无影响)
(14)过早估计滴定终点。 (偏低) (15)过晚估计滴定终点。 (偏高)
(16)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 (偏高)
⑵碱式滴定管:
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⑶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上—方— ———但并最未上在方—————,滴 定管上的刻度由上到下由,小读到数大— ——————,最大刻度下线方在滴 定想管一—想—:—量—筒。的构造与滴定管 有何不同?
《酸碱中和滴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PPT课件
一、酸碱中和滴定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滴定前
实
滴定前读
际
出
值
滴定后值
读
实
出
际
值
值
滴定后
17
一、酸碱中和滴定
C待= —C—标V.标—V标——
操作方法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3.锥形瓶使用前用待测液润洗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完毕气泡消失
12
一、酸碱中和滴定
5.试剂 (1)标准液 (2)待测液 (3)指示剂 ①酸、碱中和滴定中通常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一般不用石蕊试液。 ②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之内。
13
一、酸碱中和滴定
6.终点的确定
(1)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色 pH
甲基橙
红色 3.1
石蕊
红色 5.0
11
一、酸碱中和滴定
(3)滴定管的使用
①查漏:活塞是否转动灵活,橡皮管是否弹性良好,加水后观察是否漏水 ②洗涤:用蒸馏水洗 ③润洗:用待装液洗 ④ 装液:注入待装液,使液面位于“0”以上2~3cm 处 ⑤排气泡:酸式—放液,碱式—尖嘴向上倾斜放液 ⑥调液面: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 ⑦读数:待液面稳定1min左右再读数
A.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③⑤⑦
D.①③⑤⑦
24
思考与练习
【解析】 锥形瓶不用待测液润洗,①错;③石蕊变色不明显,不易观察 颜色,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③错;滴定管使用前要润洗, ⑤错;滴定过程中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⑦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酸式滴定管漏液
④有液滴滴在锥形瓶外
⑤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⑥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含气泡,滴定后消失
⑦锥形瓶内壁有标准液未冲洗下去
理由:
①标准酸溶液变稀,V酸用量增多 ②标准酸用量过多,即V酸增多 ③标准酸用量增多,即V酸增多
nC酸V酸 C碱= V碱
④标准酸用量增多,即V酸增多
⑤V碱增多,引起V酸增多
⑥尖嘴部分被充满后,使V酸读数增大 ⑦aOH溶液时的pH;
(pH=10)
④逐滴加入NaOH溶液40.00mL时溶液的pH;
(pH=12+lg3.3=12 ⑵跟完全反应所需NaOH溶液相.5)差一滴(或多加一滴), 对计算盐酸的浓度有没有太大影响?(通过计算说明。)
c(HCl)= c(NaOH) •V[NaOH(aq)] V[HCl(aq)]
液;
偏低
17)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偏低
18)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停止放液时,
俯视读数;
偏高
19)滴定过快成细流,将碱液溅到锥形瓶壁而
又未摇匀洗下。
偏低
练一练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的( D )一定相等。
A、质量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H+和OH-的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一元酸和一元
强碱滴定强酸,可采用: 甲基橙 (由红色变橙色) 酚酞 (由无色变粉红色)
请指出达到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半分钟内不变色)
三、误差原因分析(标准酸滴定未知碱) HnA + n NaOH = nNaA + nH2O 1mol nmol
C酸V酸 C碱V碱
C碱= nC酸V酸 V碱
C碱=
nC酸V酸 V碱
偏低
10)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偏低
11)滴加盐酸,橙色不足半分钟即褪色;
偏低
12)滴加盐酸,溶液变为红色;
偏高
1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偏高
14)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无气泡,滴定后产生
气泡;
偏低
15)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
偏高
16)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就用来吸取待测
碱相互中时,溶液显什么性( D )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酸碱性无法判断
指示剂 pH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
橙色
4.4
酚酞
8.2
粉红色
10.0
酸色
碱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
无色(pH<8.2) 红色(pH>10.0)
⑴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请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①强酸和弱碱中和滴定-- 用甲基橙(酸性范围内变色)
②强碱和弱酸中和滴定-- 用酚酞(碱性范围内变色)
[问题6]量筒和滴定管 哪个更精确一些?
[问题7]量筒和滴定管的“0”刻度位置是 否一致?
[问题8]用什么试剂可指示酸碱 恰好完全反应?
6.试剂
酸碱指示剂:酚酞
变 色 范 围 (pH<8.2) (8.2<pH<10.0) (pH>10.0)
显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问题12]酚酞作指示剂,用酸滴定 碱,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将发 生怎样的变化? 由红色变成无色
= 0.1000mol / L 0.01996L 0.02000L
= 0.0998mol/L 跟实际浓度0.1000mol/L相比,误差很小。
[结论] ⑴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发生突跃。 ⑵酚酞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 ⑶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 达到足够的准确度的。
[问题2]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关键: ①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问题3]测定溶液体积的仪器有哪些?
5.仪器
量筒 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问题4]如何判断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问题5]滴定管精确到多少毫升?可估计到 多少毫升?
高二化学
[问题1]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得 这瓶未知浓度NaOH溶液的浓度?
一、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1.实质:H++OH- =H2O
2.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 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3.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 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 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再根 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 3)装液,排气泡,调整液面,读数。 4)取待测液: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放 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指示 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读数并记录数据: 7)重复上述实验并求算碱的平均体积,计算碱 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①用蒸馏水洗净的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
②摇动锥形瓶时有液体外溅
③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读数时,视线俯视
④移液管内液体未达所需刻度
理由:
①待测碱液浓度变稀,V酸用量减少
②标准酸用量减少,即V酸用量减少
③V酸读数减少
④V碱变小,引起V酸变少
①用蒸馏水洗净的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②滴定速度过快,又未摇匀,发现后指示剂已变色
③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 既可用酚酞,又可用甲基橙
根据达到终点后溶液 的酸碱性来选:
指示剂 pH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
橙色
4.4
酚酞
8.2
粉红色
10.0
酸色
碱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
无色(pH<8.2) 红色(pH>10.0)
⑵强酸滴定强碱,可采用: 甲基橙(由黄色变橙色) 酚酞 (由粉红变无色)
C(OH-)=C(H+)×V(酸)÷V(碱)。
读数时要注意: ①滴定管要直立; ②装液或放液后,需等1-2分钟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③读数时,视线应在弯月面下沿最低点,而且与液
面水平,防止俯视或仰视; ④必须准确到0.1mL,并估计到0.01mL。
[练习2]在酸碱中和滴定中,甲基橙和酚酞都可用作滴定 终点的指示剂。已知它们的变色范围如下表:
1.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 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溶液(甲基橙作指示 剂),试说明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 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 装液体进行滴定;
偏高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
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8)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俯视读数;
偏低
9)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平视;
[练习1]在20.00mL 0.1000mol/L的盐酸中,逐滴滴入 0.1000mol/L NaOH溶液40.00mL。
⑴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
①未滴NaOH溶液时HCl的pH; (pH=1)
②滴加NaOH溶液到完全反应还差一滴(一滴溶液的 体积是0.04mL),这时溶液的pH; (p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