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doc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单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单](https://img.taocdn.com/s3/m/40365d65011ca300a6c39014.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单第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食品检验机构负责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
暂不具备设立检验机构条件的,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负责抽样,对样品及样品所代表批量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不得生产、贮存有毒、有害及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物品;(二)食品添加剂销售场所内,不得存放化工原料等非食用物质;(三)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防潮、防霉设备或者设施,贮藏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库房应当设架分类存放,并保持通风干燥;(四)食品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应当定期维护,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卫生;(五)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六)使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的餐饮具,应当索要并留存餐饮具集中消毒许可证复印件和餐饮具消毒合格证明;(七)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盛放容器、包装材料,加工操作工具、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八)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不得佩戴影响食品安全的饰物;(九)防止食品加工机具的润滑剂污染食品;(十)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七条禁止下列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一)将工业盐、工业碱等非食用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作为食品和食品生产原料销售,或者用其处理食品;(二)以有毒有害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作为原料加工制作食品;(三)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作为原料加工制作食品;(四)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的油脂或者废弃食用油脂作为原料加工制作食用油脂以及以此类油脂作为原料加工制作食品;(五)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范围和用量;(六)生产经营本省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的食品;(七)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检验留样制度。
对出厂检验的所有批次产品应当留取备复检的样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
黑龙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黑龙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4357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3.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黑龙江省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活动的主体。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诚实守信,对消费者负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五条黑龙江省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查,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第七条黑龙江省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并报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备案。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一般规定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记录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信息,保证食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标签标识,标识应当真实、清晰、准确,不得虚假宣传。
第五章食用农产品第十二条黑龙江省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第十三条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依法取得食用农产品生产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记录食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信息,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性。
第六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小经营和食品摊贩第十五条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小经营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6551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9.png)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1.01•【字号】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1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决定(2021年10月29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一、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中的“公民”修改为“公众”。
(二)将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信息。
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检验机构应当接受消费者委托,提供食品检验服务,并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应当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三)将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保证检验所需费用投入,配备与其交易规模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检验活动;根据保障食品安全的实际需要,将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确定为检验项目。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https://img.taocdn.com/s3/m/fb0473f0284ac850ac024211.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第七十条【食品小经营核准条件】食品小经营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取得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品小经营核准证,方可从事销售和制售经营活动。
申请食品小经营核准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与销售和制售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场所,食品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分离,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销售、制售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设备;(三)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制售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四)具有与销售、制售经营相适应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五)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健康证明;(六)具有与经营规模、品种相适应的餐饮具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设备。
申请校外托餐机构经营,除应当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区)、用餐间(区)、卫生间等固定场所;(二)具有食品留样设施设备。
鼓励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的食品小经营者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一条〔核准程序〕申请食品小经营核准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加工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并发放食品小经营核准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准并说明理由。
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食品小经营核准审查,报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后实施。
食品小经营核准证的式样、编号规则,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食品小经营核准证有效期为三年。
第七十二条〔核准变更延续〕食品小经营核准证载明的核准事项发生变化的,食品小经营者应当在变化后十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核准。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5e2d2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7.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全文」为保证食品平安,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制定了黑龙江省食品平安条例,下面是条例的具体内容。
黑龙江省食品平安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平安,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以下简称食品平安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其次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食品平安监督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平安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平安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平安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平安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担当社会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平安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平安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加强食品平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从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食品平安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食品平安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将食品平安监督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平安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分析本行政区域食品平安形势,讨论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食品平安工作;(二)提出食品平安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三)督促落实食品平安监督管理责任;(四)讨论、协调、打算有关食品平安监管职责;(五)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食品平安监督协调办公室负责食品平安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六条食品平安监督协调办公室担当食品平安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平安事故、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平安信息等工作,并担当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农业、畜牧兽医、林业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平安实施监督管理。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doc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doc](https://img.taocdn.com/s3/m/aa0c257c7c1cfad6185fa76a.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根据国家教育部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并结合当前我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改革经验,使培养计划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人才发展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改善教学内容,整合优势资源,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专业情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专业化高级人才;(三)总结2007、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实施的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及其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教育、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应用以及数学教育教学上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较高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生能够在中等学校(包括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从事教学与管理,或在相关的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工作。
2.基本规格(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由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具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诚信为本,树立为人师表的理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4758b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黑龙江省内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2. 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食品安全责任1.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三、食品生产与加工1. 食品生产者应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
2. 加工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原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四、食品储存与运输1. 食品储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变质。
2. 食品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五、食品销售1. 销售者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不得销售不合格食品。
2. 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六、食品安全监督1.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2. 政府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八、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补充上述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当地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e9bf20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5.png)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1.14•【字号】黑教体函[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黑教体函〔2013〕13号)各市(行署)教育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教育局,农垦、森工总局教育局:《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2年10月19日,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定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校外托餐机构应当取得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校外托餐机构餐饮服务许可证。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校外托餐机构餐饮服务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同时第四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主动了解其周边校外托餐机构违法经营情况,并向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根据《条例》的有关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利用板报、班队会、健康教育、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
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条例》要求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托餐机构用餐的基本情况并做好登记工作;各地以县(区)为单位及时将辖区内学校学生在校外托餐机构用餐的情况,报当地药监部门。
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全市学校学生在校外托餐机构用餐情况进行总体掌握,并于2013年3月30日前将本地宣传落实《条例》情况及本地学生在校外托餐机构用餐的人数、是否存在学生在无资质的校外托餐机构用餐的情况报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电话:*************,邮箱:*******************.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1月14日。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doc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8ba0ec6f1aff00bed51ed5.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一般规定第三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第四章餐厨废弃物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条例。
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食盐、进出口食品和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从食用农产品种植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二)提出食品协调联动机制、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三)督促检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四)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部门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进行监督管理。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afb52bf6647d27284a73511b.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公布时刻:2011-06-21【编辑:administrator】【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保证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畴】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条规定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同意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并将食品安全监督治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第五条【食品安全委员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本级人民政府规定。
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部门职责】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和谐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预备案、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治理,组织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治理职责,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和食品安全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治理。
工商行政治理部门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流通活动的监督治理职责,负责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食品现场制售和食品销售摊贩进行监督治理。
食品药品监督治理部门依法承担餐饮服务活动监督治理职责,负责对小餐桌、农村集体聚餐和食品制售摊贩进行监督治理。
省农垦总局、分局,省森工总局、治理局负责垦区、森工国有重点林区内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工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营运性旅客运输船舶内的餐饮服务活动监督治理工作,业务上同意省食品安全监督治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2005)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2005)](https://img.taocdn.com/s3/m/0b58563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png)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2005)【发文字号】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6.24【实施日期】2005.06.2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6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6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2005年6月24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对《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第二十五条修改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食品卫生业务知识和食品卫生法规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健康证明上注明。
在岗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复训一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厂长、经理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
”二、删除第三十二条中的“审批”。
三、第六十八条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履行法定职责造成后果的;(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三)违反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四)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其他情形。
”四、删除第七十条《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071d8f1ad51f01dc281f145.png)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
实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黑教体函[2013]13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3.01.14
【实施日期】2013.01.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宣传落实工作的通知
(黑教体函〔2013〕13号)
各市(行署)教育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教育局,农垦、森工总局教育局: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2年10月19日,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定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施。
1 / 1。
黑龙江出台食品安全条例层层管控地沟油
![黑龙江出台食品安全条例层层管控地沟油](https://img.taocdn.com/s3/m/f8d2205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c.png)
黑龙江出台食品安全条例层层管控地沟油10月19日,历时3年、经过三审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获得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3年2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不仅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重申与细化,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地沟油、小作坊、小饭桌等食品安全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地域性与复杂性,开展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及早制定食品安全的地方法规,已经成为加强和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
层层管控地沟油对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置等环节层层管控,对违法商户从严处罚地沟油,近年来着实成了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些商贩垂涎于地沟油的“成本优势”,却对地沟油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视而不见。
一边是工商、卫生、质检等诸多部门严惩不贷的铁腕治理,一边是黑心商户的铤而走险。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前最根本的矛盾是执法主体过多,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工作脱节、相互推诿。
而追根溯源,则是法律不完善、权责难落实。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福表示。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条例最终稿规定: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范围内的餐厨废弃物监管;市、县级市容环境卫生部门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餐厨废弃物监管。
“对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等环节必须层层管控,规范的条款一定要严要细。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胡世英及其他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对条例的三次审议中始终强调。
最终,条例规定: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和招投标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此项活动。
对从事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和管理条件,也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
未经许可从事经营性收运、处置活动的,将由县级以上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单位处以1至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处以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款。
“对于违规提炼加工地沟油的不法商户,就要治他个五体投地,罚他个胆战心惊。
条例理应体现对违法行为执法必严的立法初衷。
2020年学习食品安全条例精品
![2020年学习食品安全条例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242211d4d8d15abe234ebd.png)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2012年10月19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4月17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五十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第三章食品生产经营一般规定第四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第五章餐厨废弃物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从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分析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二)提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三)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四)研究、协调、决定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五)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六条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等工作,并承担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一审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一般规定第三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第四章餐厨废弃物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条例。
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食盐、进出口食品和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从食用农产品种植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二)提出食品协调联动机制、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三)督促检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四)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部门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进行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流通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对食品销售摊贩和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食品现场制售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餐饮服务活动监督管理职责,负责对食品制售摊贩、校外托餐机构和农村集体聚餐进行监督管理。
农业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上航行船舶内的餐饮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商务、畜牧兽医、粮食、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旅游、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关工作。
第七条〔乡镇、街道、村居委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机构和专门人员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根据本条例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违法情况。
第八条〔职责分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或者对分工有异议的,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在省人民政府明确职责和分工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确定本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第九条〔行业协会责任〕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促进本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第十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责任〕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客观报道食品安全状况,加强舆论监督。
第十一条〔举报奖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卫生、质监、商务、工商、农业等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箱地址或者举报电话。
对举报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一般规定第十二条〔生产经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除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不得生产、贮存有毒、有害及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物品;(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防潮、防霉,贮藏食品和食品原料的仓库、贮藏室应当通风干燥,并设架分类存放;(三)定期维护生产经营设备和设施,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卫生;(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专用保洁设施内,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饮具;使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的餐饮具,应当索要并留存餐饮具集中消毒许可证复印件和餐饮具消毒合格证明;(五)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盛放容器、包装材料,加工操作工具、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有明显区别标识,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和不洁物品;(六)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不得佩戴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饰物;(七)防止食品加工机具的润滑剂污染食品;(八)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属于生产许可管理范畴的,应当使用获得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第十三条〔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禁止生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和下列食品:(一)用非食用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处理的食品;(二)以有毒有害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三)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四)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的油脂或者废弃食用油脂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食用油脂以及以此类油脂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五)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范围和用量的食品;(六)省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四条〔食品许可〕设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预先核准名称,依法取得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方可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名称、负责人等行政许可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食品生产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当在其生产场所门前的显著位置悬挂牌匾。
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应当悬挂或者摆放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
第十五条〔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设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办理工商登记。
生产食品添加剂和依法属于生产许可管理范畴的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生产许可。
第十六条〔健康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按照本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健康证明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食品调试生产〕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其产品应当经具有法定资质并经授权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企业可以按照申请生产许可的检验要求,组织调试生产少量食品,但不得出厂销售。
第十八条〔委托生产〕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依法属于生产许可管理范畴的食品相关产品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许可的生产企业生产,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应当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委托生产受产业政策限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均应当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方可委托。
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依法属于生产许可管理范畴的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标明委托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许可证编号等事项。
第十九条〔进货查验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生产者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使用或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相关内容。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二十条〔销售台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批发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建立销售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所销售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日期等相关内容。
销售台账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批发企业应当采用电子化台账管理,电子台账内容应当与书式台账内容一致。
鼓励食品零售经营者实行电子化台账管理。
第二十一条〔库存查验〕食品经营者在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过程中,发现食品已经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应当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不得退回供货商或者生产者,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
有条件的经营者应当以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销毁情况。
销毁记录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特性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
第二十二条〔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日期、使用目的等相关内容。
使用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添加剂销售场所内,不得销售化工原料等非食用物质。
第二十三条〔出厂检验留样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检验留样制度。
企业对出厂检验的所有批次产品应当留取备复检的样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
第二十四条〔暂停生产报告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暂时停止生产活动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县级或者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登记,并将许可证或者核准证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保管。
重新恢复生产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其生产条件进行核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十五条〔开办者、出租者、举办者义务〕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品柜台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举办者,除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外,还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管理义务:(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查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录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等信息;(四)设置垃圾收集容器,配备清扫保洁人员维护环境卫生;(五)设置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发布市场内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六)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