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样成分分析
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分析与应用
![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分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a1d39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7.png)
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分析与应用植物提取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保健、化妆品等功能的成分,由于其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成分分析和应用两方面对植物提取物进行介绍与剖析。
一、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分析植物提取物中所含的成分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多糖、黄酮类、甙类、生物碱、挥发油、酸类、醇类、氨基酸、酶类、微量元素等。
1. 多糖多糖是一类以多糖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物,是植物提取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分之一,其分子量通常较大,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在药用和保健食品方面应用广泛。
多糖的提取主要通过水提、碱提、酸提、微波辅助提取等方式进行。
2. 黄酮类黄酮类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二苯并吡喃环结构,通常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抗氧化等。
黄酮类的提取主要通过纯化、结晶、沉淀等方式获得。
3. 甙类甙类是一类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常见的生理活性成分,常被用作化妆品、药物等领域。
甙类的提取主要通过水提、酸提、碱提等方式进行。
4. 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构成的基本单元,是植物提取物中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可用于药用、保健食品、饲料等领域。
氨基酸的提取主要通过水提、酸提等方式进行。
二、植物提取物的应用植物提取物由于其具有活性成分高、药效持久、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口服药品、外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口服药品植物提取物在口服药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姜黄素、大黄素、茯苓酚、黄芩素等将多被用于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
2. 外用药品植物提取物在外用药品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薄荷、丹参等可用于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
3. 保健品植物提取物在保健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酵素、乳酸菌、枸杞提取物等。
4. 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绿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白芷提取物等,可作为化妆品中的保湿、抗氧化、美白等成分。
野生植物孔雀草营养成分的分析
![野生植物孔雀草营养成分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867f8eb9d528ea81c779dd.png)
中 图 分 类 号 :9 6 Q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36 2 1 )3— 0 3—0 10 8 7 (0 0 0 0 4 2
分 进行 了分析测 定 , 旨在 为 开 发利 用 植 物 资 源提 供
科 学依据 。 1 材料及 方法
1 1 实验 材料 及处理 中维 生 素测 定 采 ep a 用鲜样 , 基酸质 量分数 , 氨 营养成 分含量 和矿 质元 素
氨基 酸 和 生 物 资 源
2 1 3 ( )4 4 00,4 3 :3~ 4
Ami o A i s& Bmt R s u cs n cd e o re
野生植 物孔雀草 营养成 分的分析
袁 瑾
( 岛科技 大学 化学 与分 子工程 学 院 青 岛 2 6 4 ) 青 6 0 2
摘要 : 对野生植物孔雀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 明, 孔雀草中含有多种 营养成分 , 丰富的矿质元素 、 维生素及 8一
表 3 孔雀草维生素质量分数/ mg・ ( W) g D
孔雀 草 中氨基 酸的组 成 见表 1 由表 1可看 出 , , 孔 雀草至 少含 有 l 氨基 酸 , 中有 7种是 人体 必 7种 其 需 的氨基 酸 。氨基 酸 中赖 氨酸 质量分 数最 高 。
2 2 矿质 元 素 .
参 考文献
[ ] 袁瑾 , 1 钟华 , 张慧 等 , 尾葵 营养 成 分 的研 究及 其 应 鱼
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0 72 ( ) 1 2 0 ,9 4 :6~1 。 7
飞蓬属植物成分及药用评价
![飞蓬属植物成分及药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73565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飞蓬属植物成分及药用评价飞蓬属植物,别名大风子、蒲苇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主要生长在河湖沼泽、田间草坪和路边空地等地方。
飞蓬属植物在中医药学上被称为“龙骨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料。
今天,我们将从飞蓬属植物的成分及药用评价两个方面来深入了解这种神奇植物。
一、成分分析1. 含有多种生物碱飞蓬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包括吡啶类、喹啉类、赤霉素类等多种生物碱。
其中,以吡啶类生物碱含量最高,其成分的生物活性也比较突出。
这些生物碱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其中在中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合物有吡啶酮、吡啶酸、氨基酸、乙酰基吡啶等。
2. 化学成分丰富除了生物碱之外,飞蓬属植物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糖类。
其中氨基酸包括丝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共26种,糖则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等共10种。
这表明飞蓬属植物不仅具有较为明显的化学药理学作用,同时还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
3.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飞蓬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其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预防多种疾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药用评价1. 能够清热解毒在中医药学中,飞蓬属植物主要被用来清热解毒。
它具有较强的清热和解毒功效,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毒素和热邪,对于炎症、感染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此外,它还能够缓解心烦口渴、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等症状,使人感觉全身舒畅,精神饱满。
2. 能够缓解疼痛飞蓬属植物还具有缓解疼痛的功效。
它所含有的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缓解神经疼痛和肌肉疼痛等多种疼痛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气滞血瘀等症状,帮助人们回复健康。
3. 能够改善身体健康除了上述功效之外,飞蓬属植物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如前文所述,它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抗氧化成分,改善身体健康水平。
化妆品中植物成分的活性分析
![化妆品中植物成分的活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b4a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9.png)
化妆品中植物成分的活性分析在当今的化妆品市场中,植物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消费者对于天然、安全、有效的化妆品需求不断增长,使得植物成分成为了众多品牌研发和宣传的重点。
那么,这些植物成分究竟具有怎样的活性,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来改善我们的肌肤状况的呢?植物成分之所以在化妆品中备受青睐,是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对肌肤产生多种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的特性。
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肌肤细胞的损害,从而延缓肌肤的衰老过程。
像葡萄籽提取物中富含的原花青素,就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成分。
另外,植物成分还具有保湿的作用。
许多植物提取物能够增加肌肤的水分含量,提高肌肤的保湿能力。
比如,芦荟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湿膜,锁住水分,使肌肤保持水润。
在抗炎方面,植物成分也表现出色。
金盏花提取物具有抗炎和舒缓肌肤的功效,能够减轻肌肤的红肿和过敏症状,特别适合敏感肌肤的护理。
除了上述常见的功能,一些植物成分还具有美白淡斑的活性。
熊果苷是从熊果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成分,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色斑的形成,使肌肤变得更加白皙和均匀。
不同的植物成分其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也各有差异。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但这种方法可能会残留有机溶剂。
蒸馏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成分,但对于一些热不稳定的成分可能会造成损失。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高效地提取活性成分,同时保持成分的活性和纯度。
然而,在使用植物成分的化妆品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植物成分的浓度和纯度会影响其效果。
如果浓度过低,可能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而纯度不高则可能引入杂质,甚至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其次,不同人的肤质和肌肤状况对植物成分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化妆品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肌肤特点进行选择,并在使用前进行局部试用。
植物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相关技术
![植物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相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5564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4.png)
植物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相关技术引言饲用抗生素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
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应政策禁止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使用。
随着抗生素逐步退出饲料添加剂市场,绿色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主流趋势。
在2019年颁布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中明确了可饲用天然植物作为饲料原料或添加剂使用的加工方式和标准,促进了可饲用天然植物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植物提取物就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物理和或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缩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活性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形成的产品。
饲用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绿色、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饲料工业中日益受到重视。
饲料营养活性物质是指饲料原料天然存在的或饲料中营养物质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及在动物体内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诸如促进肠道健康、维持理想的免疫平衡和氧化平衡、节基因表达等特殊营养调控或保健功能的超微量成分,根据化学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多酚类、寡糖类等。
由于饲用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对植物提取物发挥各项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然植物成分天然植物成分组成极为复杂,且植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等都会影响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影响功效。
为了确保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确立植物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而这一直是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的技术问题。
目前,生物医药领域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建立的模型对植物中活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及聚类分析。
LC⁃MS/MS因其效率高、精密度高等优势已成为植物中成分的主流鉴定技术,但传统的后期质谱数据处理过程耗时费力且可视化程度较差。
分子网络(M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计算策略,其原理与PCA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可视化程度高、数据兼容性强等特点。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0adc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1.png)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多糖、挥发油、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酮类物质、酚酸类物质、甾体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存在不同的比例,而且对植物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对于了解植物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碱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其中许多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在药物开发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糖是植物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
挥发油则是植物中产生特殊气味的物质,常常用于制作香精、香水和调味剂。
黄酮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酚类物质和酮类物质则是植物的营养成分之一,例如顶果酚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脑酮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酚酸类物质是植物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例如咖啡酸、酪酸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甾体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类类固醇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生理作用。
为了进行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质谱法则可以利用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来鉴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法则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现象来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
总的来说,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的药用价值、毒性、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为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394e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研究植物中不同成分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药物活性成分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测定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等。
气相色谱常用于分离挥发性成分,如香气物质和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液相色谱则可以用于分离非挥发性成分,如植物中的多种类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
二、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植物中的花色素和生物碱等成分;红外光谱分析能够提供植物中功能性基团的信息,并可以检测有机物的结构;质谱分析则可以测定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等。
三、质量测定法质量测定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荧光法、比色法和重量法等。
荧光法可用于测定植物中的荧光素、酚类物质等;比色法可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如茶多酚和花青素等;重量法则通过称量样品的质量差异来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四、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能级跃迁,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进而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植物中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等。
核磁共振技术在确定植物中的有机物质和天然产物结构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微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是通过诱导并利用微生物的特异代谢来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例如,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植物样品进行发酵,可以产生特定代谢产物,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离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中的特定成分。
综上所述,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a237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8.png)
食品中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一直备受关注。
植物是自然界的鲜活生命,其所富含的活性成分不仅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益处,还能用于食品的加工、保存和提高品质。
因此,提取和分析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食品中的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
为了从这些食品材料中有效提取活性成分,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微波提取等。
其中,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溶剂提取中,科学家们会选取适当的溶剂,将其与食品样品进行浸泡和沉浸。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醚和酯等。
溶剂的选择取决于要提取的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可溶解性。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提取获得的植物活性成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为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在分析方法上,常用的有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色谱法按照不同原理和分析目的,又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基于气体在液体、固体界面上各向同性分配性原理的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是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分析方法。
质谱法则是通过分子荷质比的差异来测定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的一种方法。
质谱法主要包括质谱仪和样品的预处理等。
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强度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三、植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植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
其中,抗氧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反应,延长其保鲜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类黄酮等。
此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调味和提味。
比如,一些香料和草药中富含芳香化合物,可以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另外,植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抗菌、抗病毒和降血脂等。
这些功能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植物化学成分的萃取与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的萃取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1d52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b.png)
植物化学成分的萃取与分析植物化学成分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而植物的提取与分析则是研究植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化学成分的萃取与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萃取方法1. 水提取法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植物化学成分萃取方法之一。
它主要利用水的极性溶解性来萃取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溶性物质和部分极性物质。
水提取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植物样品。
2. 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通过浸泡植物样品在乙醇溶剂中,使其中的化学成分溶解到乙醇中。
乙醇可以较好地溶解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适用于提取多种化学成分的植物。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植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
它利用超临界流体性质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对植物样品进行快速萃取,有效保留植物中的活性成分,适用于提取易挥发的化合物。
二、分析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之一,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等。
色谱法通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并按照其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运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分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技术。
它通过将植物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转化为离子,并根据质荷比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等信息。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核子在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法可以提供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含量测定等信息。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结合色谱-质谱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和分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植物中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等。
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全氮、磷、钾的测定
![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全氮、磷、钾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cb6923a5e9856a561260fd.png)
一 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
植物组织样品多用于诊断分析,采集植物组织样品首先要选定植株。样株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通常也象采集土样一样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组成平均样品。组成每一平均样品的样株数目视作物种类、种植密度、株型大小、株龄或生育期以及要求的准确度而定。从大田或试验区选择样株要注意群体密度,植株长相、植株长势、生育期的一致,过大或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由于边际效应长势过强的植株都不应采用。如果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例如缺素诊断而采样时,则应注意植株的典型性,并要同时在附近地块另行选取有对比意义的正常典型植株,使分析的结果能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说明问题。
采得的植株样品如需要分不同器官(例如叶片,叶鞘或叶柄、茎、果实等部分)测定,须立即将其剪开,以免养分运转。
Hale Waihona Puke 二 植株组织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采得的样品一般说是需要洗涤的,否则可能引起泥土、施肥喷药等显著的污染,这对微量营养元素如铁、锰等的分析尤为重要。洗涤方法一般可用湿布仔细擦净表面沾污物。
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2)快速消煮法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放入100ml开氏瓶中,加1ml水润湿,加入4ml浓H2SO4摇匀,分两次各加入H2O22ml,每次加入后均摇匀,待激烈反应结束后,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使固体物消失成为溶液,待H2SO4发白烟,溶液成褐色时,停止加热,此过程约需10分钟。待冷却至瓶壁不烫手,加入H2O22ml,继续加热消煮约5—10分钟,冷却,再加入H2O2消煮,如此反复一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一般情况下,加H2O2总量约8—10ml)再继续加热5—10分钟,以除尽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v1)。
植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活性研究
![植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活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7ae2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e.png)
植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活性研究植物是自然界中的宝库,其中很多物种具有丰富的化学活性,拥有治疗、抗氧化、抗虫害、抗菌等多种功能,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于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提取物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含有有用成分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酚类、生物碱、黄酮、单萜类、氨基酸等,这些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而从植物中提取这些物质,最常用的方法是溶剂萃取法,例如乙醇、丙酮、甲醇等溶剂可以提取出不同植物中的活性成分。
化学成分分析是对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常利用色谱、质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和鉴定。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提取物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定性分析。
而对于一些特殊化学成分的分析,例如多糖类、皂苷类等,也可以通过比色法、显微镜等方法进行研究。
药理活性研究是对植物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或医学作用的评估,通常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进行。
体内实验主要是利用动物进行,例如小鼠、大鼠等,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植物提取物来测定其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
而体外实验则包括细胞实验和酶活性实验等,通过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来评估植物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其着眼点主要是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例如对于抗菌、抗氧化、抗炎等方面的研究等。
以抗菌研究为例,植物提取物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各种抗菌活性,例如某些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对抗多种不同的病原菌,因此,这些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植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活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其包含了对植物提取物的定性定量、生物学活性等多方面的评估,对于发现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提取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结构和功效,并探索其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完整版)(整理)植物分析实验
![(完整版)(整理)植物分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d210592a76e58fafbb00360.png)
植物分析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08年6月植物样品分析实验目录实验一植物样品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二)瓜果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三)籽粒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实验二植物样品的水分测定(一)风干植物等含水较少试样的水分测定(常压直接烘干法)(二)幼嫩和新鲜植株等含水较多试样的水分测定(常压二步烘干法)实验三直接灰化法测定植物样品的粗灰分实验四植物样品消化(一)H2S04—H202法(二)混合加速剂消煮法实验五植物样品中氮的测定(一)奈氏比色法(二)半微量蒸馏法实验六植物样品中全磷测定(钒钼黄比色法)实验七植物样品中全钾测定(火焰光度法)实验八植物钙镁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实验九土壤和植物中硼的测定(一)姜黄素比色法(二)甲亚胺—H比色法(三)植物样品干灰化及硼测定比色法)实验十土壤和植物锰的测定(KMn04(一)土壤有效锰测定(二)植物中锰的测定实验十一土壤和植物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土壤中有效铜、锌测定(二)植物中铜、锌测定实验十二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钼实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一)土壤有效铁测定(二)植物中铁的测定实验十四纯蛋白质的测定(一)沉淀分离后消化测定(二)染料结合法实验十五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实验十六水溶性糖的测定(蒽酮法)实验十七淀粉的测定(HCl水解一菲啉碘量法)实验十八粗脂肪的测定(残余法)实验十九果蔬总酸度的测定实验二十维生素C的测定(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二)荧光测定法实验二十一氮肥的测定(一)甲醛法(铵态氮肥中氮的测定)(二)蒸馏法(尿素含氮量测定)实验二十二磷肥的测定(一)喹啉钼酸重量法(过磷酸钙有效磷测定)(二)喹啉钼酸容量法(三)过磷酸钙中游离酸测定(四)钒钼黄法(磷矿粉中有效磷测定)实验二十三钾肥测定(一)火焰光度法(二)四苯硼钠重量法实验一植物样品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有代表性的株样。
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c92b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a.png)
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分离和纯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植物成分,进而进行进一步的结构鉴定和药理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获得植物中的目标成分。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植物样品(本次实验选用了蒲公英叶片),甲醇、乙醚、石油醚、氯仿、浓盐水、浓硝酸、无水钠硫酸、醚石等。
- 实验设备:量筒、均质器、漏斗、玻璃棒、试管、烧杯、离心机、显微镜、旋转蒸发仪等。
提取植物成分1. 收集新鲜的蒲公英叶片,彻底清洗并晾干。
2. 将蒲公英叶片粉碎,加入甲醇浸泡24小时,提取目标成分。
3. 使用均质器将叶片浸取的甲醇悬浮液进行均质处理。
4. 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植物成分的甲醇提取物。
分离植物成分1. 将提取物转移到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
2. 加入适量的盐水,轻轻摇动漏斗,使两相分离。
3. 用玻璃棒搅拌植物中的非极性物质,与氯仿相溶。
4. 分离氯仿相得到目标非极性成分溶液。
纯化植物成分1. 取得目标成分溶液。
2. 加入等体积的乙醚并搅拌均匀,使其析出沉淀。
3. 将混合物离心,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固体。
4. 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得到目标成分的纯化物。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成功获得蒲公英叶片中的目标非极性成分。
在提取过程中,甲醇作为有机溶剂可以较好地提取植物中的成分。
分离过程中的氯仿相对于目标成分具有较好的极性,使得目标成分独立于其他成分。
通过加入乙醚并进行旋转蒸发,我们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细胞和细胞器。
而经过分离和纯化后,目标成分固体呈现出白色结晶的形态,研究证明其为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可能对该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然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能通过形态观察获得目标成分的初步信息,还无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依赖其他分析方法,如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
植物成分分析
![植物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5f590e581b6bd97f19eab8.png)
一、绪论11,植物成分分析的内容:1、成分: 1)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2)无机化合物2、内容: 1)成分提取2)成分分离3)成分鉴定4)成分分析2,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1、传统溶剂提取法:有常温提取和高温提取途径,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浸渍法(常温提取):常温下浸泡植物组织,提取有效成分。
取样—细碎—浸泡—过滤—浓缩提取液采用极性依次增大的溶剂提取,如二氯甲烷—甲醇—水渗漉法(常温提取):将适度粉碎的植物体置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植物体层向下流动过程中浸出提取成分的方法。
渗漉属于动态浸出方法,溶剂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可直接收集浸出液。
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提取。
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选用。
该法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做溶剂,故应防止溶剂的挥发损失。
煎煮法(高温提取):系指用水作溶剂,加热煮沸浸提植物成分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成分。
该法浸提成分范围广,往往杂质较多,给精制带来不利,且煎出液易霉败变质。
回流提取法(高温提取):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原料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却,重复流回浸出容器中浸提原料,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回流法提取液在蒸发锅中受热时间较长,故不使用于受热易破坏的原料成分的浸出。
2、水蒸气蒸馏法:概念: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
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材成分的浸提。
分类:水蒸气蒸馏法可分为共水蒸馏法、通水蒸气蒸馏法、水上蒸馏法。
为提高馏出液的浓度,一般需将馏出液进行重蒸馏或加盐重蒸馏。
常用设备为多能提取罐、挥发油提取罐。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概念:指利用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Tc)与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方法。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5047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c.png)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在植物研究中,了解植物的化学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在植物化学成分中,植物中的化合物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等等。
通过对植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营养、生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而光谱学技术,特别是近红外光谱和遥感光谱技术,则为研究植物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高效且便捷的方法。
光谱学是研究物质和光之间相互作用的科技学科。
其中,近红外光谱作为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植物样品在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和反射光,可以得到植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的光谱分布。
近红外光谱有很高的精确度、分辨率和准确性,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植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的含量。
在光谱学技术中,遥感光谱技术则是另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通过遥感光谱,可以对植被覆盖的面积、植物性质和生长状况等进行精确测量。
遥感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区域盐碱化、气候变化等很多方面的研究。
在光谱学分析中,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非常关键。
采集大量的样品数据是必要的,而且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和多元统计学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光谱学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近年来,不少研究利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光谱数据,实现了智能植物养护。
智能植物养护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行智能监测和调节的方法。
根据植物的光谱数据,智能植物养护系统可以精确地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因素,从而实现最优的植物生长效果。
总之,光谱学技术在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光谱学技术,可以快速测定不同化学成分的含量,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为农作物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植物营养萃取实验报告(3篇)
![植物营养萃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c75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中营养成分的萃取方法。
2. 了解不同溶剂对植物营养成分萃取效率的影响。
3. 分析植物样品中营养成分的组成。
二、实验原理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将植物中的营养成分从植物组织中萃取出来。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进行植物营养成分的萃取。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 电动研磨机- 电子天平- 烧杯- 蒸发皿- 滤纸- 分液漏斗- 铁架台- 酒精灯- 试管- 移液管2. 实验药品:- 植物样品(如玉米、小麦、大豆等)- 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无水硫酸钠- 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植物样品,用电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
2. 将研磨好的植物粉末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使植物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溶剂中。
4. 将烧杯从水浴锅中取出,静置冷却,待溶剂分层。
5. 使用分液漏斗将有机层与水层分离。
6. 将有机层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溶剂,得到植物营养成分。
7. 对得到的植物营养成分进行称重,并计算萃取率。
8. 对植物样品进行干燥,称重,计算干物质含量。
9. 对萃取得到的营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五、实验现象1. 植物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2. 有机层呈深色,水层呈无色或浅色。
3. 蒸发溶剂后,得到植物营养成分。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对植物营养成分进行了成功萃取,萃取率较高。
2. 不同溶剂对植物营养成分的萃取效率存在差异,实验所选溶剂效果较好。
3. 植物样品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对萃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植物营养成分的萃取效果较好。
2. 植物样品的预处理对萃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植物化学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
![植物化学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07cc21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6.png)
植物化学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植物化学分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且通过化学物质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
植物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既是植物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植物与外界互动的媒介。
了解植物的化学成分不仅可以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机制,还有助于研发新药物、保护植物资源以及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一、植物的化学成分简介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有机物是指由含碳原子的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核酸等。
无机物是指除了碳原子以外的其他元素,如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有机物是植物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其中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了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糖类在植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存和传递的作用,如葡萄糖、果糖等。
核酸是植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参与了植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无机物是植物体内的辅助成分,虽然在量上比有机物少,但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无机元素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锌等。
这些无机元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和植物体结构的基础,同时也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中心。
二、植物化学分析方法为了分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分析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根据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2. 质谱法:质谱法是通过将化合物转化为气相离子,并根据其质荷比进行质谱图谱的分析方法。
质谱法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3.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线时的特性作为分析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4. 范德华吸附法:该方法是通过将植物样品与吸附剂接触,使化学成分在吸附剂上发生分离,从而进行分析。
植物生物学中的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生物学中的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8deb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d.png)
植物生物学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遗传、形态、分类和系统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持。
其中,化学成分分析是植物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来探寻植物的生理活性成分及其应用价值的。
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
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降血糖等作用。
因此,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为发现新的药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提供重要的支持。
目前,植物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色谱、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色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技术。
其中较为常用的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则是将分子经过电离后,在电场或磁场中进行质量分析,可得到精确的物质分子量、结构和成分等信息。
红外光谱则是利用物质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等电磁波的吸收谱的不同来进行分析的技术。
核磁共振则是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自旋、磁矩、能量差等可以观察到的量来进行分析的技术。
通过这些分析手段,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获得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近年来,随着生物活性分子的分子结构不断被解析,研究人员对于寻找新的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热情也日渐高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抗癌药物,如紫杉醇、阿霉素等,它们是从天然植物提取并经过深度化学合成后得到的。
除了用于发掘各种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外,化学成分分析在植物生物学领域还有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对植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析是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同时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的影响,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植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确是人类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将对食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筛选出优良作物,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b59736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c.png)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植物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
而在进行植物成分分析的过程中,标准物质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标准物质是指已知成分和含量的化合物,它可以作为分析的参照物,帮助我们准确地测定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本文将介绍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标准物质可以分为定量标准品和定性标准品两种。
定量标准品用于确定植物中某种化合物的含量,而定性标准品则用于确认植物中是否存在某种化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是植物成分分析工作中的关键一步。
在选择标准物质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化合物的稳定性、纯度、溶解性以及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存在形式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选择与待测成分相似的标准物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和样品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植物成分分析时,我们通常会将标准物质与待测样品一同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它们的色谱图或质谱图来确定待测成分的含量或存在形式。
在使用标准物质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减小实验误差。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合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在植物化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准确处理分析数据,都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希望本文能够对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植物化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b936f7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f.png)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植物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
析和鉴定。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是指用于检测和分析植物成分的标准化合物,它们具有高纯度、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可追溯性,是植物成分分析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提取物、植
物精油等。
这些标准物质可以用于分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色素、香气物质等,对于植物成分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是植物成分分析工作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并进行提取和纯化工作,得到高纯度的标准物质。
其次,需要对标准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和质量分析,确保其化学结构和纯度符合要求。
最后,需要建立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其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在植物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中,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物质可以用于建立分析方法和技术标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标准物质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保证植物成分分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标准物质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成分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为植物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是植物成分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对于
植物成分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推动植物成分分析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植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全氮测试
另一种方法是丹麦人开道尔于1883年创 用的湿烧法,也称开氏法。 此法经过几十年的多次修改,结果可靠, 由于此法设备简单,一般实验室均可广 泛应用。 开氏反应: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 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而转化成为铵态氮 (硫酸铵)。
植物全氮测试
硫酸在高温下为强氧化剂,蒸气分解产 生新生态氧(O),能氧化有机化合物中 的碳,生成CO2,从而破坏有机质结构。 样品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等在 浓硫酸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氨基 酸又在硫酸的脱氨作用下还原成氨,并 与硫酸结合成为硫酸铵。
植物全氮测试
催化剂中也有很多种类,例如汞、氧化汞, 硫酸铜,硫酸铁、硒等,其中以硫酸铜和 硒混合使用最为普遍。 2CuSO4+C→Cu2SO4 +SO2 +CO2 Cu2SO4+2H2SO4→2CuSO4+SO2+2H2O 硫酸铜不但是催化剂,而且还有指示消化 终点作用。
植物全氮测试
2H2SO4+Se→H2SeO3+2SO2+H2O H2SeO3→SeO2+H2O SeO2 →Se+CO2 在使用硒粉作催化剂时,硒的用量 不能过多,消煮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 均能导致氮素的损失: (NH4)2SO4+H2SeO3→(NH4)2SeO3+H2SO4 3(NH4)2SeO3→9H2O+2NH3+3Se+2N2↑
植物全氮测试
全氮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1931 年杜马斯创用的干烧法或称杜氏法; 样品在CO2中燃烧,以Cu+CuO为催化剂, 使所有的氮气(N2)气流通过矿液吸收 CO2,后测量N2的体积,近而计算样品中 氮的含量。 多制成碳氮分析仪或元素分析仪,优点: 测定结果准确。缺点,仪器昂贵难以普及。
溶液中磷的测定
钼蓝比色法
钒钼黄比色法
重量法
流动分析仪测定
钒钼黄比色法
植物中的磷较土壤中磷要高,故植物磷的测定
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其原理就是溶液中的磷 与钒酸盐和钼酸盐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作用而 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其组成目前尚不够清 楚,溶液黄色的深浅与磷含量成正比,因此可 用比色法求出待测液中磷的含量。生成的黄色 溶液颜色很稳定,可长达24小时不变化。故很 适合于成批样品的分析。测磷的范围为1— 20ppm。
钒钼黄比色法操作介绍
吸取待测液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2, 6一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6 moL-1 氢氧化钠调至微黄色(大概2—3吸管左 右)准确加入10mL钒钼酸铵溶液,用水 定溶。同时做空白试验。15分钟后,在 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50nm处和1cm光径的 比色杯进行比色测定,以空白溶液调节 吸收值的零点
H2SO4—H2O2消煮法
测0.5xxxg样品ຫໍສະໝຸດ 装样,消化定容、测定
H2SO4—H2O2消煮法
称样
加硫酸 过夜
消煮(360度)
加双氧水 (消煮2-3h后开 始加第一滴管, 随后每半小时加 一次,后加两次)
测试方法发展
连续流动分析仪由自动进样器、蠕动泵、 反应池、比色计、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 主要用于土壤、植物和水样中氨氮、硝 态氮、凯氏氮、磷酸盐、硼、硫化物、 钙和铁的自动分析,分析速度为60~120 样/小时,重现性好。
测试方法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操作介绍
吸取5mL待测液于半微量蒸馏器中,(定 氮仪的长玻璃管)加10N氢氧化钠20mL吸 取2%硼酸溶液5mL置于大口三角瓶里,再 加2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蒸 馏60mL后,取下。用半微量滴定管滴定, 滴定由绿色—白色—桃红。
植株全氮(%) = H2SO4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滴定试样时消耗 H2SO4标溶液的体积—空白试验H2SO4标准溶液的体 积)×分取倍数×0.014×100 样品重
植物全氮测试
植物组织中有机质的结构比土壤有机质 较为简单,多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法, 这种方法可在同一待测液中进行氮、磷、 钾的联合测定。 这样不仅简化和测定手续,适用于成批 样品的分析,而且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上 所要求的准确度。
H2SO4—H2O2消煮法
仪器: 三角瓶 小弯颈漏斗 试剂: 浓硫酸 过氧化氢
测试方法发展
元素分析仪,样品可不经前处理直接测定 氮、碳、硫和氢,主要是应用干烧法原理 和气相色谱法原理。 从长远来看未来流动分析和元素分析是未 来的发展方向。
测试方法
流动分析仪
凯氏定氮法原理
通过浓硫酸将蛋白质转化成硫酸铵,再加 入氢氧化钠将其转换成氨气,通过水蒸 气蒸馏将期蒸出,以硼酸为吸收液吸收 之,再用盐酸滴定得到氨气的含量,再 换算成相关蛋白质含量。
植株全钾的百分含量(%) =测得试液中钾的质量浓度×测读液体积×分取 倍数×100 样品质量×106 =测得试液中钾的质量浓度×50×(100/5)×100 样品质量×106 =测得试液中钾的质量浓度×0.1 样品质量
植物全氮测试
此法消煮测定植物全氮量,样品中极微 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而损失, 因为一般植物中此类氮含量仍微,甚至 可略而不计。 上述反应进行速度较慢,通常利用加速 剂促进反应过程。加速剂的成分,按其 效用的不同,则分为增温剂、催化剂和 氧化剂三类。
植物全氮测试
常用增温剂是硫酸钾和硫酸钠。 消煮时要求控制温度在360—410℃之间, 低于360℃,消化不完全,主要是杂环氮 化合物不易分解,温度过高可引起氮素 的损失。其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加入盐的 多少,一般应每毫升浓硫酸中含有0.3— 0.6克为宜。
= H2SO4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试样-V空白) ×(100/5)×0.014×100 样品重 = H2SO4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试样-V空白)×28 样品重
植物中磷测定方法原理
植物中磷绝大部份都呈有机形态,则必
须利用干灰化法或湿灰化等方法,将其 转化成无机态的磷酸然后加以测定。由 于干灰化法易引起磷的损失,故多采用 湿灰化消煮法,一般可采用高氯酸—硫 酸或过氧化氢—硫酸消煮法进行待测液 的制备。
植物样品分析
植株全N、P、K的测定
植物样品采集和制备
采样的代表性 样品的洗涤 自来水-蒸馏水 样品制备 烘干、称重、粉碎 样品的保存
方法选择
植物全氮测定
植物氮素营养诊断主要有植株全氮、硝酸盐和 氨基态氮诊断。 植株全氮诊断在作物化学诊断分析工作中,植 株全氮诊断研究的最早、最充分,大多数作物 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器官的氮诊断临界浓 度已基本清楚。 植株全氮含量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氮营养,与 作物产量也有很好的相关性,是一个很好的诊 断指标。下面我们介绍氮的测试技术。
测试方法发展
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所用的土壤和植物前 处理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只是它采用 连续流动的原理,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用均匀的空气泡将样品与样品分开,标 准样品和未知样品通过同样的处理和同 样的环境,通过对吸光度的比较,得出 准确的结果。 流动分析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快速、 大批量地完成样品测试。
100mL容量瓶
H2SO4—H2O2消煮法
操作步骤: 称取烘干、磨碎植物样品0.5xxxg左右,置于150mL 小口三角瓶里,(或消煮管里)滴入少许水湿润样品, 然后,加8mL浓硫酸轻轻摇匀,(最好放置过夜), 瓶口放一弯颈小漏斗,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 消煮,待硫酸分解冒大量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 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三角瓶上没有什么杂物) 稍冷后加10滴过氧化氢,摇匀,再加热至微沸,消煮 约5分钟取下,稍冷后,重复加过氧化氢(每次减少2 滴)再消煮,直到消煮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取下, 冷却。用少量水冲洗弯颈漏斗,洗液流入三角瓶,将 消煮液无损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 放置澄清后供氮、磷、钾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植物全氮测试
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很多人曾使用氧化 剂。将氧化剂(K2Cr2O7· KMnO4、 HClO4、H2O2、等)分次加到消煮液的 硫酸中均能获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可以 大大缩短消煮时间。 因为H2SO4—HClO4消煮液可以同时测定氮、 磷,有利于自动化分析的使用。但是由 于氧化剂作用很激烈。容易造成氮的损 失,所以,使用时必须谨慎:
测得显色液中磷质量浓度×显色液体积×分取 倍数×100 植株全磷(%)= 样品重×106
= 测得显色液浓度×50×10×100
样品重×106 = 测得显色液浓度×0.05
样品重
植株全钾的测定
火焰光度法
火焰分光原理
当原子或离子受到热能或电能激发(如 在火焰、电弧电光花中),有一些电子 就吸收能量而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 道上,当这些被激发的电子返回或部分 返回到稳定或过渡状态时,原先吸收的 能量以光(光子)形式重新发射出来, 这就产生了发射光谱(线光谱),各种 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线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