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自我检测题---教科版(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最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光学仪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这个也就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3.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晶体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4.显微镜主要由镜筒、目镜、物镜、调节旋钮、反光镜等组成。
5.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我们可以利用培养皿培养微小生物。
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大米粒,蚜虫的天敌是瓢虫。
9.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核。
二、判断题10.错误。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1.正确。
12.错误。
晶体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13.正确。
14.错误。
玻璃不是晶体。
15.正确。
16.错误。
只有凸透镜才有放大功能。
17.正确。
18.错误。
近视眼镜也有放大功能。
19.正确。
三、选择题20.B。
石蜡是有机物,不具有晶体结构。
21.C。
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可以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
22.B。
苏打水不用微生物制作。
23.D。
多细胞生物有许多个细胞,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
2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取(B)洋葱根做成玻片。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精细的细胞结构。
26.把印有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B)b。
27.讲一个5×放大镜和一个10×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得到的是实际物体(D)10的成像。
28.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A)石英、长石、云母三种晶体构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小明、小刚、小红在讨论“横梁平着放,还是立着放”,最合理的观点是()。
A.小明:平着放好,因为平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宽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B.小刚:立着放好,因为立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C.小红:平着放和立着放都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2.下列形状的框架中,()最容易变形。
A. B. C.3.下列结构中,最稳定的是()。
A.三角形结构B.四边形结构C.六边形结构4.如图,操场上的篮球架虽然很高,但却不容易倒,最主要的原因是()。
A.篮球架采用了四边形框架结构B.篮球架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C.篮球架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5.下列纸做的模型中,立得最稳的是()。
A. B. C.6.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塔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而且稳,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把大的胡萝卜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B.塔身尽量要上下一样大小C.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7.我们实验室的方凳(如图)非常容易倒,主要原因是这种方凳()。
A.上大下小B.上重下轻C.下短上长8.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9.右图是用塑料瓶建造高塔的实验图,为了检测哪个小组的“塔”最不容易倒,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用同样的力度去推“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B.把“塔”放在同一块纸板上,倾斜纸板,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C.用嘴吹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10.如图所示是青藏铁路拉萨大桥,从形状与结构看,这座桥是一座()。
A.拱桥B.悬索桥C.立交桥11.建造塔台过程中,下列不属于增强抗震能力的方法的是()。
A.增大底部面积B.塔台底部加弹簧C.减小底部质量12.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骤,下列对这些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放置在轨道上的三根相同的横梁,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A.横梁甲B.横梁乙C.横梁丙2.下列物体受竹子、水稻等植物茎的启发而发明的是()。
A.空心钢管B.安全帽C.瓦楞纸箱3.右图是用来安装空调外机的支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高支架的牢固程度?()。
A.使用管状材料和斜面B.使用“L”形材料和三角形框架C.使用“L”形材料和拱形结构4.把右图中一个正五边形的框架加固,最少需要用()斜杆。
A.一根B.两根C.三根5.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从而使一个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A.B.C.以上两种做法都不能起到拉的作用6.市区路面施工时会在外面加上围栏(见右图),它下面的底座是空心的塑料盒,中间有一个注水口,使用前要将底座用水注满。
使用前注水的目的是()。
A.利用水给工地降温B.防止塑料老化C.使围栏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7.最不容易倒的物体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轻,下小、重C.上大、重,下小、轻8.如图是埃菲尔铁塔,它不容易倒的原因中,描述错误的是()。
A.铁塔上小下大B.铁塔上轻下重C.铁塔的重心在塔顶9.金华婺城二环西路上的婺城大桥是一座钢索桥,是用钢缆建造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桥的()。
A.美观度B.承载量C.跨越能力10.如图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孔处,采用了钢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A.使大桥更壮观B.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C.使通航孔的跨度更大,方便船舶通行11.中国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大桥的主体桥梁是一座高达170.69米的斜拉桥。
婷婷感叹大桥的壮观,同时她也有疑问: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婷婷通过研究发现桥塔越高,钢缆上的拉力就会()。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的( )、()、()、()、()、()、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牛顿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 越小 C不变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五、简答。
(共7分)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测试题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和放大。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男女生无论在(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
2、如果我们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就要留意异性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这样我们大家才能感受到被人(欣赏)的快乐。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女孩更喜欢(打扮)自己,男孩也希望在女孩面前表现得更好一些。
4、在和朋友相处时,好的(行为)和(做法)不仅能给双方带来快乐,而且还有益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但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5、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无论是男孩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2、通常当我们犯错误时,老师对男生的批评要比对女生的严厉一些。
(√)3、在男女生交往过程中,我们一般没有什么误解。
(×)4、在男女生交往过程中,所有的事情在同性之间、在异性之间产生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5、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的形象就可以了。
(×)6、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常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7、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的。
(√)8、当你遇到危难的时候,真正的朋友会和你共同面对和战胜危难。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千百年来人们一贯奉行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10、人人都希望在与他人交往时,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
因此和谐融洽的关系,会给我们的交往带来乐趣。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的词语中,()用来形容男生最合适。
(C )A、温柔B、漂亮C、豪爽2、一个真正的好男孩(好女孩)是(C )A、长得非常帅(漂亮)B、非常有气质C、不仅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还有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3、()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朋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5分)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_。
透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
2.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放大倍数越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
3.列文虎克制作出了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4.生物体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二、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得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B.薄而透明的C.干燥的3.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到玻片的方向应该是( )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下角4.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 。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5.今年上半年,我省总共发现4万多例手足口病例,科学家们在研究手足口病的病毒时采用了( )。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6.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7.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云母、小苏打、维生素CB.水晶、雪花、玻璃C.盐、铜矿、高锰酸钾8.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的物质是( )。
A.细胞B.酵母菌C.霉菌.9.谁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 第一单元自我检测题 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微小单元》自我检测题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是因为放大镜具有( A )特点。
A.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B. 不透明,中间厚,边缘薄C. 透明,中间薄,边缘厚D. 不透明,中间薄,边缘厚2.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B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牛顿B.培根C.爱迪生D.爱因斯坦3.下面是镜片的侧面图,哪个放大倍数最大( C )。
4.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C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②④③①D. ②④①③5.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两组镜片( A )A.都是凸透镜B.都是平面镜C.一块是凸透镜另一块是平面镜D. 都是凹面镜6.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是( A )发明的。
A.列文虎克B.伽利略C.牛顿D.胡克7.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D )。
①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②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③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④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⑤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②①③④⑤B.②⑤④③①C.②①④⑤③D.②⑤①④③8.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20×的目镜,观察到的图像会( A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9.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C )的构造有关。
A. 翅膀B. 复眼C. 脚D. 触角10.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右图是( D )的触角。
A. 蚕蛾B. 蝴蝶C. 蟋蟀D. 天牛11.我们使用放大镜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下列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A )。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一)∣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一、填空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它的________是密切相关的。
3.第一个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
4.光线从空气中进入________中会产生折射变________,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所以通过________看到的物体会感觉大些。
5.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镜。
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6.____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7.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________。
9.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二、选择10.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区域( )。
A. 红、黄、蓝B. 红、绿、黄C. 红、绿、蓝11.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________),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________)。
A.望远镜B.肉眼C.放大镜D.显微镜12.17世纪是( )用显微镜看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后,给人们带来了治病的希望。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C.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D.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3.下列物体不适合用来培养微小生物的是( )。
A. 鱼缸里的水B. 矿泉水C. 池塘水1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 )倍。
6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含答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房所必须具有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_____________(填“三角形”或“四边形”,下同)框架较稳定,不易变形;_____________框架不稳定,易变形。
4.塔台设计_____________,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
侧面采用镂空结构,可以提高能力。
整体框架多采用_____________结构,能够提高承重、抗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实验室天花板上的横梁立着放,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B.增大空间C.增强抗弯曲能力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A. B. C.3.正方形框架完成后,下列表述相对符合实际的是()。
A.不需要加斜杠,整个正方形框架就比较坚固了B.对角加一根斜杆,整个正方形框架就比较坚固了C.对角加两三根斜杆,整个正方形框架就比较坚固了4.()的塔台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5.下面是3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其中放置最稳定的是()。
A.空瓶B.半瓶水C.整瓶水6.用多个矿泉水瓶搭建一个上小下大的高塔,为了使塔更稳固,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将高塔()的瓶子装满水。
A.顶部B.底部C.中间7.如图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塔高320米。
铁塔的塔身采用三角形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与四边形框架结构相比,最大优点是()。
A.节省材料B.减轻重量C.不易变形8.右图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的塔式起重机,它非常牢固稳定,主要是因为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实心黏土砖,俗称,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
2.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是、、镂空结构等。
3.在建造住宅时,通常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二是。
4.很多铁路桥梁都建有特别的结构。
5.多数物体形状是由锥形、、四种基本简单形状构成。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在研究纸粱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B.纸的厚度C.纸的宽度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重量7.像高压线铁塔这样的骨架式构造叫做,它的优点是。
8.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二、判断题9.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10.由于建筑物的用途不一样,所以选取的建筑材料也不同。
()11.人们发现,同样材料做成的三角形、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12.北京奥运会主题体育馆构造是鸟巢式的。
()13.为了使房屋采光条件好,可使房屋采用拱形顶棚。
()14.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15.塔式起重机在底部加很多铁块等,其稳定性大大提高了。
()16.乌龟的圆顶形龟壳主要是为了美观。
()17.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18.框架铁塔的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三、单选题19.()的铁塔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20.下列不易变形的框架是()。
21.关于制作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运用科学、美术、数学等知识和技能B.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C.以上两项都是22.形状可以让生物()。
A.更好地生存和发展B.更好看C.更活泼23.我们使用的课桌的金属横支架是空心圆柱形而不是实心的,稳定又牢固,这说明()。
A.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比实心管抗弯曲能力强B.空心管美观一些C.答案A,B都不对24.下列不是基本形状的是()A.椎体B.柱体C.三角形25.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4、放大镜的倍数跟镜片的()有关7、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A、厚度B、凸度C、面积校8、用厚的玻璃就可以代替放大镜。
()密5、小明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些, 正确学9、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的方法是()1/3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手指稍远些央。
6、关于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六、简答题A、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1、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少3点6分)B、溶液中不可能出现晶体答:号C、食盐颗粒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考答7、关于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量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B、1663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橡木树皮的细胞C、所有细胞的形态结构都是一样的8、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A、老花眼镜B、一滴水珠C、平玻璃片2、把了解到的关于细胞的作用整理成网状图吧(6分)不9、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控制微生物运动正确的做法是(A、吸掉一些水B、滴上一滴水C、用夹子夹住10、对显微镜进行调光时,视野里一直没有出现亮的光圈,这可能是()造成有所的。
权版A、有人或物体挡住光线B、没有抬高镜筒C、先放上标本切片,再调光3、看图,回答问题(13分)级五、排序(14分)(1)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5X,物镜上班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标有30X,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线()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放大()倍。
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2)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考试试题教科版(含答案)

成武县实验小学—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考试试题(教科版真题,含答案)测试卷间分钟总分分一、填空题(分,每空)、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放大镜的镜片中央越,看到的图像,能看到的范围放;大镜的镜片中央越,看到的图像,能看到的范围。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请写出三种属于晶体的物质、、。
、、、起的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或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观察清楚。
、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三色组成的。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而弯曲,人民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沿传播,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
二、判断大厅(分,每题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品体组成。
()、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显微镜下的洋葱切片呈网状结构。
()、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三、选择乐园(分,每题分)、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 )。
、、、、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病毒、、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科学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每题4分,共40分)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3.(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4.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 )。
5.(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7.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
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 )( )等组成。
9.(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 )( )( )三种颜色组成。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1.(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2.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 )倍。
A.200B.2000C.200万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B.相反C.无关4.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A、越大B、不变C、越小三、我会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2.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 )3.把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教科版(含解析).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一、填空题。
1. _____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中间较、四周较,其能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有关。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 一般长在昆虫头部上方的两侧。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虫靠吸食植物嫩叶内的生活,它的天敌是草蛉。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土壤中的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的。
二、判断题。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8.使面包发霉的霉菌不是微生物。
()9.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10.凸透镜的镜片凸度越大,观察到的范围也就越大。
()11.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处。
()12.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都是水的晶体。
()13.螃虫体长仅有1. 5—4. 9毫米,螃虫太小了,所以螃虫是微生物。
()三、选择题。
14.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的()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A.大小B.图像C.体积15.()是生物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它组成的。
A.细胞B.器官C.组织16.微生物()生物。
A.是B.不是C.有的是,有的不是17.下列物品中,和放大镜不一样,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oA./ AC.%■■■18.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冰块19.如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着TOx”和“4x”,那么这台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是()。
A.40 倍B.14 倍C.104 倍2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A.细胞核B.液泡C.气孔21.()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是因为放大镜具有( A )特点。
A.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B. 不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C. 透明,中间薄,边缘厚
D. 不透明,中间薄,边缘厚
2.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B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牛顿
B.培根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3.下面是镜片的侧面图,哪个放大倍数最大( C )。
4.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C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5.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两组镜片( A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平面镜
C.一块是凸透镜另一块是平面镜
D. 都是凹面镜
6.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是( A )发明的。
A.列文虎克
B.伽利略
C.牛顿
D.胡克
7.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D )。
①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②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③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④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⑤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①④③
8.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20×的目镜,观察到的图像会(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9.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C )的构造有关。
A. 翅膀
B. 复眼
C. 脚
D. 触角
10.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右图是( D )的触角。
A. 蚕蛾
B. 蝴蝶
C. 蟋蟀
D. 天牛
11.我们使用放大镜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下列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A )。
A.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昆虫抓起来,仔细进行观察
B.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好记录,记录下昆虫运动、生活等等的情况
C.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去危险的地方观察
D.观察昆虫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过多的打扰到昆虫
1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C.晶体都可以食用
D.所有晶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D )
A.云母
B.味精
C.雪花
D.玻璃
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了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的是( A )。
A.罗伯特•胡克
B.伽利略
C.列文虎克
D.詹森父子
1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下列合适的是( C )。
A.显微镜、显微镜
B.放大镜、显微镜
C.显微镜、放大镜
D.放大镜、放大镜
16. 植物表皮上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 A ),是和叶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结构。
A. 气孔
B. 叶绿体
C. 表皮细胞
D. 叶肉细胞
17.2月13日,科学家在网站公布了新冠病毒的一组图像(如下图),你觉得科学家最有可能使用的是下列那种观察工具( B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望远镜
18.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B. 发现了植物细胞
C. 发现了动物细胞
D. 发明了显微镜
19.下列环境中,容易采集到微生物的是( C )
A.自来水中
B.纯净水中
C.鱼缸、池塘水中
D.盐水中
20.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我们人体就是由多种细胞构成的。
在我们身体里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健康的细胞是( B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上皮细胞
D.生殖细胞
21. 下列图片中,是草履虫的是( D )
A. B. C. D.
2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D )。
A.变形虫
B.草履虫
C.眼虫
D.蚜虫
23.家里蒸馒头时经常要添加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使馒头更松软,这种微生物是( A )。
A.酵母菌
B.霉菌
C.红曲霉菌
D.黄曲霉菌
24.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微生物都生活在水里
B. 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C.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影响
D. 微生物的身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25. 下列关于微小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视野
B. 观察微小世界需要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
C. 微小世界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D. 微小世界其实就是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