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 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代谢
抗菌药物在体内代谢后有两种结果
1.代谢物可保持原有抗菌活性 2.减弱或消失
4.排泄

①多数抗菌药自肾排出,尿药浓度高达血浓度的数
十至数百倍以上

②胆汁排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利福平、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等

③粪排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利福平等 ④经血液透析清除: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

5.血药浓度一般较低,而痰、皮下组织和胆汁 中药物浓度却明显超过血药浓度;

6.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 7.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8.毒性低微,静脉给药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为革兰阳性菌 感染、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L-型细菌感 染、弯曲菌肠炎、白喉带菌者等。

晚霉素类 其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及奎奴 普丁-达福普丁
12.磺胺药与TMP

作用机理: 阻止细菌的叶酸代谢 与TMP联合则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 断,对某些细菌有杀菌作用

磺胺药的特点 口服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主 要在肝内代谢灭活

能通过血脑屏障 抗菌谱:具广谱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 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志贺菌属 等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卡氏肺孢菌病有特效


1.各种需氧和厌氧菌,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
2.对螺旋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立克次体具 良好作用;

3.对金葡菌和某些肠杆菌科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不动杆菌属等耐药。
6.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机制: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 特膜性肠炎
适应症: 结核病和金葡菌感染 其他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容易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增加医疗成本,而且会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干预要点,对于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分析1.患者需求不合理部分患者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期望通过抗菌药物迅速缓解症状。

这种不合理的患者需求,促使一些医生过度、频繁地使用抗菌药物。

2.医生认识不到位部分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使用原则等认识不够全面,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一些医生对于细菌耐药性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忽视自己使用抗菌药物的负面影响。

3.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缺乏理解,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医生难以正确判断病情,从而出现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4.药品宣传影响一些药品生产经营者为了提高自身药品的销量,可能会对抗菌药物进行不良宣传,使得患者和医生的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出现偏差,加重了滥用抗菌药物的风险。

5.缺乏规范管理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药物使用缺乏规范管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风险增加。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干预要点探讨1.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于自我保健的意识,加强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的正确认知,减少对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需求。

2.加强医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药指南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于细菌耐药性等问题的认识,提高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4.规范药品宣传加强对于药品宣传的管理,严格规范药品广告宣传行为,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宣传,提高医患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

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干预策略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行为。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关键 词 】抗 茵药物 ;合理 应 用 ;不 良反应
中图分 类号 :R 9 6 9 .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5 — 0 3 7 4 — 0 2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类临床常用药物 ,主要包括 p ’ 内酰
较 高 ,而新抗生 索的研 制开发滞后 ,使临床抗感染 治疗越来越 困难 。
抗 菌药物滥用所导 致的细菌耐药性 ,已成为严重 的世界性公共 卫生问 题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 ,而选择 的压力 也就 越大。
抗菌 药物的滥用和 误用是临床应 用存在 问题 的直接表现 。如病 毒 感染 时,预 防性用药 物起点高 ,过多地使 用 D 内酰胺类+ 酶抑 制剂的
2 临床应用 时存 在 的问题 2 . 1用药指征不 明确 :根据 患者的症状 、体征 及血 、尿常规等实验 室
核全 院抗 菌药物处方 或医嘱 ,发现 不合理 用药应及时干 预并将意见 反 馈给主治 医师 ,避免 抗生素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 要加强抗生 素不 良反 应监测工作 ,抗 生索引起 的药 物不 良反 应往 往 占药品不 良应 的首位。对治疗指 数低 、安全范 围窄的药物 ,如 氨基 糖苷类 、万古霉 素等糖肽类药物开 展血药浓度 监测 ,根据监测结 果和 患者 机体情况 、联合用药情 况、其他因素及 时提 供调整用药剂量 和用 药 频次的参考值 ,减少药物不 良反应 。 随着 细菌耐药率 的不断提高 ,医院应建立细 菌耐药发生程度 的监
产 生耐 药性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抗菌 药物 使用率 高 的地 区往往 耐药率
胺 类、大环 内酯类、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以及抗真菌和抗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发布时间:2023-07-14T08:02:13.40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缪玉蓉[导读] 目的: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分析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实际给出合理的药物使用措施。

结果:氧氟沙星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占比40%,依诺沙星药物服用后不良反应占比最低,为2%。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常见,为了合理用药,需要加大力度对其监管,确保药物使用更合理。

【摘要】目的: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分析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实际给出合理的药物使用措施。

结果:氧氟沙星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占比40%,依诺沙星药物服用后不良反应占比最低,为2%。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常见,为了合理用药,需要加大力度对其监管,确保药物使用更合理。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属于人工合成,其主要成分为4-喹诺酮组成。

对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靶点,主要为细菌DNA,能够有效抑制DNA回旋酶,也能控制DNA的复制,且发挥的杀菌效果也十分显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因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毒性比较低,存在抗菌广谱特点,为患者给药十分方便,实际应用非常适合。

如今,由于各种类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影响药物价值的发挥。

为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次研究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出分析,保证临床药物得到合理应用。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2021年9月-2022年9月对选择的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47.37±0.45)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8T11:45:21.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赵伟[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80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共90 例,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途径、类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90 例患者中,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4%,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依诺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少依诺沙星。

临床以变态反应最多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要规范,加强监管,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喹诺酮类属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第二代喹诺酮药吡哌酸等,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又称氟喹诺酮类。

也有人根据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副作用等将其分为四代[1]。

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结核、淋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及脑膜炎等,是临床主要抗感染药物。

随着大量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

选取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90 例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其中男 52例,女性38 例;年龄 21-82 岁,平均年龄(45.5±12.5)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25 例,妇科感染患者21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19例,外科术后感染15例,泌尿道感染11例。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执业药师)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执业药师)
有数例报道头孢哌酮致戒酒硫样反应。 因该类药物可抑制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使乙 醇中间代谢物乙醛不能继续氧化而在体内积 聚。
举例
值得注意的β-内酰胺类
• 警惕头孢曲松钠的严重过敏反应
•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4期)
• 注射用头孢拉定与血尿
•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9期) •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8期)
用约 34.92%
▪ 抗生素使用率超过 70% 国际平均
值约为30%(WHO调查结果)
▪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高达 90% ▪ 联合用药比例超过 5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表
年度
2004年12月 2005年6月 2005年12月 2006年6月 2006年9、12月
抗菌药物使用率(%) 80.5 75.5 74.2 69.7 71.2
单项与多项不合理用药情况表
调查项目
单项不合理
2005年12月
住院组 外科组
10.3 % 9.8%
2006年6月
住院组 外科组
13.1% 9.8%
多项不合理 73.7 % 85.0% 76.4% 85.9%
2006年9、12月非手术组、手术组用药情况表
非手术组(%) 手术组(%)
用药总例数 无适应证用药 适应证用药 单项不合理 多项不合理
1925 402(20.9 %) 1523(79.1 %) 538(35.3%) 399(26.2%)
3485 581(16.7% ) 2904(83.3% ) 356(12.3% ) 2436(83.9% )
二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 导致严重毒副反应 ▪ 诱导细菌耐药产生、导致抗菌药物失效 ▪ 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负担

抗菌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抗菌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前言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按其来源分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抗菌素三类。

抗生素(antibiotic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产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如: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以微生物生物合成为基础,对其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的合成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二甲氨四环素、利福平。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完全由人工合成,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广泛,而在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易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将会难以控制感染,对治疗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0 -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然逐年增加。

这些问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都有重要关系。

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绝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及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1.抗菌药物发展简史1929年,弗来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O年,弗劳雷(Florey and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合理用药

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合理用药

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分析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对接受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1-2022.4,共计纳入60例样本,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60例患者中有21例(35.00%)累及免疫系统,4例(6.67%)累及血液系统,6例(10.00%)累及泌尿系统,5例(8.33%)累及神经系统,10例(16.67%)累及循环系统,14例(23.33%)累及消化系统。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26.67%)、年龄因素(16.67%)、给药方式不当(21.67%)的发生率较高。

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各个器官组织造成影响,且发生原因多样性。

临床上应根据药物药理作用及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风险因素,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合理用药;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划分,其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抑菌、广谱抗菌等特点[1]。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随之出现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多等情况,不仅影响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也会构成严重影响[2]。

因此,明确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施以相应干预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如何提高用药合理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接受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1-2022.4,共计纳入60例样本,其中男性共计纳入33例,女性共计纳入27例,年龄阈值在6-70岁,均值(38.06±3.34)岁。

1.2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年龄、饮食、环境、用药方法、用药剂量、情绪等方面对患者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道浓度高。吸收后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疏松结合,广泛分布于全身,大部分经肾脏排泄,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
(2)抗菌作用抑菌药。
①抗菌谱:抗菌谱较广。
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
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
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局部应用抗铜绿假单胞菌;
(2)肾毒性大小依次为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3)引起神经肌肉麻痹的程度依次为奈替米星>新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
(1)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主要集中在肝、肾、脾、皮肤、牙齿和骨骼等。但米诺环素在无炎症的情况下也能进人大脑,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故尿药浓度高,药物进入肠道后可形成肝肠循环。
常用抗肠蠕虫药物抗虫范围
(1)甲苯咪唑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肠道粪类圆线虫。
(2)阿苯达唑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肠道粪类圆线虫。
(3)左旋咪唑蛔虫、钩虫、蛲虫。
(4)噻嘧啶蛔虫、钩虫、蛲虫。
(5)哌嗪蛔虫、蛲虫。
(6)恩波维胺钩虫、鞭虫、蛔虫。
对衣原体、少数真菌、少数原虫也较敏感;
对螺旋体、支原体、病毒感染无效,对立克次体不仅无效,反能刺激其生长。
②抗菌机制:结构与PABA相似,与二氢叶酸合酶结合,并竞争拮抗PABA,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叶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临床应用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呼吸道感染;③泌尿道感染;④伤寒;⑤鼠疫;⑥肠道感染;⑦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
(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叫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不宜用注射用水 阿米卡星 只能用注射用水 异烟肼 不宜用5%葡萄糖液稀释者 不宜用 葡萄糖液稀释者 万古霉素
表现之四: 表现之四:疗程过短或过长
凡用药一二次或1-2日,即被停 用或换用,大多属于不合理用药。 原因多样:①诊断改变;②药物 供应中断;③上级医师不同意下 级医师用药;④发生严重不良反 应(如过敏性反应)。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的特殊药物。用它防治细菌性感染的同时, 又必须保护用药者体内正常菌群的构成与 分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
2000年,国家卫生部规定 年 医院应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 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 《全球遏制抗菌药物耐药的战略》 这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首次提出 了比较全面的纲领性战略。
表现之二: 未依药敏结果选药
细菌药敏结果是选用的重要依据, 尽管药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一致率 不是100%,而是70%∽80%。 这往往是用药过程中经常必须认真 关注的实际问题。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
敏感:使用常规剂量后,其平均血 敏感 药浓度已超过MIC(最低抑菌浓度) 5倍以上 中介:使用较大剂量后,其平均血 中介 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 耐药:使用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 耐药 浓度仍达不到抑杀该菌所需的MIC
每次或每日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短 或过长,两次给药间隔不当,均为不合 理; 从不借助病原学方法协助诊断、评价疗 效,亦认为不合理; 忽视不良反应,亦属于不合理。
滥用抗菌药物的表现
无用药指征或选用药敏结果已表明耐药的抗菌药 物 盲目追求广谱新品种,却无临床学和病原学依据 虽有用药指征,住院期间不顾是否奏效或失败, 却全程或长时间(大于15天)用药 用药明显是为了“保险” 受制于推销员的“激励”而用药

呼吸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呼吸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下面列举一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北京某 医院 床 位 #"" 余 张!年 门 诊 患 者 !"" 余 万 人 次! !//2年药 品 收 入 达!5#亿 元!占 医 疗 总 收 入 $"3 以 上!$年中药品收入年 增 长 率!/513 "4%5$3%平 均 %"3 &" 通 过 公 费 医 疗 制 度 改 革 的 实 施 !药 费 增 长 逐 渐得到控制!!//$"!//2年药 品 出 库 金 额 分 类 排 序 及 占 总 金 额 比 中 抗 菌 药 物 均 占 首 位!分 别 为 %!50#3 #105043 和1051#3 "
随 着 医 药 工 业 的 发 展 !新 药 层 出 不 穷 !/"3 的 处 方药物是二次大战前没有的"近代临床可用的药物 与制剂有数千种"仅以抗菌药 物 为 例!$" 年 代 临 床 应 用 的 抗 菌 药 物 只 有 青 #链 #红 #氯 四 大 抗 生 素 !现 在 常用的抗细菌抗 菌 药 物 有 1"" 余 种!加 上 不 同 厂 家 生 产 的 不 同 剂 型 !可 达 数 百 种 !从 而 使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
国 外 医 学 呼 吸 系 统 分 册 "1""% 年 " 第 1% 卷 " 第 0 期
+ %!2 +
呼吸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北京 !""#$%""王"睿"综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 类 药 物!抗 菌 药 物 的 不 良 反 应 也 越 来 越 引 起 临 床 医 生 的 重 视 " 本文概括介绍了各类抗菌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使用。
注意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特别是 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切口和术后可 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点评。
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公示和干预,如限制、暂停或撤销医师抗菌 药物处方权等。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细胞 壁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复制 等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
敏感性
指抗菌药物对于特定病原体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敏感(S)、中 介(I)和耐药(R)来表示。
耐药性
指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抗菌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
识。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 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01
医务人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药代
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02
医务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感染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
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 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0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
针对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病原学 诊断,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 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 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 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
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菌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 肝毒性:一些抗菌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可能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3. 肾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4. 血液系统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5. 神经系统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6.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7. 心脏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8. 耳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水平,使其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性等知识。

2. 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 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限制使用。

三、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1.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2. 定期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四、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监管1. 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分。

2. 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违规生产抗菌药物的企业进行处罚,保障抗菌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五、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1. 加强公众合理用药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公众用药咨询,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帮助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六、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奖励机制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奖励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和医务人员进行奖励,鼓励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考核制度,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措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我院不良反应上报流程
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报告临床药学室
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为了用药安全,请主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
[变态反应]
1、过敏性休克:较为常见,主要机制是半抗原与蛋白结
合成复合抗原,再由IgE介导产生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 性水肿与荨麻疹等。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其 发生率为4~15/10万,病死率约为5%~10%。
变态反应的处理

变态反应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径甚至在皮试时。有变态反应
病史或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多数患者可于注射后 5~30分钟内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 皮肤过敏反应等。重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故须分秒必 争就地抢救,立即皮下注射0.5 %肾上腺素0.5~1.0ml, 必要时可重复应用。还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剂、肾上
戒酒硫样反应

面部发热、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 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甚至休克。
医护人员应当提醒患者,使用头孢类,硝基咪 唑类药物,7日之内不能饮酒及使用含有乙醇的 制品。
戒酒硫样反应:案例


患者,男,2岁“因发热、呕吐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头 孢哌酮1.0g,次日仍有呕吐,其母给患儿口服藿香正气 水10ml”。用药后30min发现患儿面部及全身发红,精神 不振,嗜睡,送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体温36.7℃ , 嗜睡状,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心率136次/min,律齐 ,呼吸36次/min,两肺呼吸音对称,腹部体检无异常, 血常规正常”。诊断为“双硫仑反应”。立即洗胃,静 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VitC1.0g“观察1h后精神 好转,皮肤潮红消失" 分析:若临床医生对双硫仑反应不熟悉,不了解藿香正 气水成分,则极易造成误诊。
② ③

27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他ADR

低凝血酶原症及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头孢 甲肟、头孢孟多,头孢美唑,拉氧头孢)
羧酶(carboxylase) 含甲硫四唑头孢 菌素
*
前凝血酶原 (preprothrombin) vit K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甲硫四唑环与前凝血酶原相似,羧酶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
19
药物热的处理





1、药物热通常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但大多数临床医生的首先假设发 热是由感染造成,这并非总是可轻易排除; 2、皮疹(出现时)可能是存在药物热的有价值线索,但临床医生不应 因未出现皮疹排除对药物热的疑诊; 3、发热发作时间与开始用药的关系和热型,常常无助于做出诊断 ,发作的中位时间约为8日,但从少于24小时至数月不等,热型可能 从无其他伴随症状的低热到伴畏寒和寒战的“消耗”热。 4、药物热时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同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但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不到20%的病例中。 5、对于大部分患者,只有停药才能知道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热,通常 的做法是先停用最有可能的致病药物,如果发热持续,再继续停用 其他药物。立刻停用所有药物治疗可能消除发热,但也可能会使患 者处在某些潜在疾病的风险之中并妨碍确认致病药物。在大多数(但 不是所有)情况下,药物热会在停用致病药物72-96小时内消退。
鲁卡因青霉素可引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
力丧失、猜疑、狂躁或忧郁等。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他ADR
[二重感染]


口腔感染
肠炎或肛周炎 伪膜性肠炎 菌群交替性肠炎 肺炎(如真菌性肺炎) 尿路感染 败血症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 口腔霉菌感染
二重感染的特点:隐蔽性、复杂性、麻痹性、 误导性、难治性。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 合理用药
目录
1
•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3
2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抗菌药物的临床地位:

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涉及临床各个科室


品种多、消耗量大
3
(一)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

抗菌药物使用率居高不下 抗菌药物使用级别高 抗菌药物进入食品生产环节
3、神经系统:
(1)耳毒性: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听力障碍:内耳浓度过高,影响能量代谢与钠-钾转运,损
害毛细胞。柯蒂氏器受损, 早期为可逆性,毛细胞消失后不 能复生,则为永久性损害。

前庭功能损害:周围迷路感觉上皮损害,表现为耳鸣、眩
晕、平稳失调等。
药物性耳聋
2-4万 人/年
1990年的一项统计表明, 在我国的180万聋哑儿 童中有60%,约100万人 是由于用药导致的
头孢菌素类 磺胺类 其他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奎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抗真菌类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免疫
致病菌
流行病学
11
人 体
(四)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ADR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常见的抗菌药物ADR:
青霉素G--过敏性休克; 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 四环素—小黄牙; 酮康唑—急性肝坏死; 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 替马沙星综合征(DIC、溶贫、低血糖、肝肾功能障碍); 曲伐沙星—急性肝坏死; 格帕沙星—Q-T间期延长。
20
3、皮疹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皮疹,但以青霉素、头孢菌素
、链霉素等引起者多见。皮疹可为荨麻疹、斑丘疹、猩红热
样或湿疹样皮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 、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10 天出现,再次接触者则可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停药 后多于1~3天内消退。
氨基糖苷类ADR
1、肾毒性:
主要是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影响其功能,甚
至导致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蛋白尿,管型、红细胞的 出现,尿量亦可受影响,重者导致氮质血症。新生儿、 早产儿及老年人危险最大。 2、营养不良综合症: 长期口服某些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致维生素B6等 营养缺乏,引发相关症状。
氨基糖苷类ADR
不合理用药——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比例
抗感染药物 水、电平衡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
抗肿瘤药物 代谢类药物 生物制品
心血管系统药物 维生素类药物 专科用药
神经系统药物 血液系统药物
外用药物 呼吸系统药物
常见的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分布
青霉素类 抗结核病药物 抗病毒类
增长
主要是抗生素致聋, 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常见药品有链霉 素、卡那霉素、庆大 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等等)占80%
氨基糖苷类ADR
(2)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由于该类药物可与钙离子竞争突触前膜钙结合位点,影响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对 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有肾功不全、低钙血症、重症肌无力者容易发生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等。发生几率依次为新霉素>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
皮疹的处理


从内科角度的思考、处理(药疹往往难以鉴别) 皮肤是身体的一部分,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种表现 有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等。
瘙痒:考虑过敏,使用口服抗组胺药, 外用炉甘石(皮肤无破溃)。 疼痛:考虑感染 细菌:毛囊炎、丹毒、蜂窝性组织炎; 病毒:带状疱疹
1)突发皮疹,病程较短
2)慢性病程 是否与内科疾病有关,同时可考虑专科会诊取组织活检。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误区及分析
1、发(烧)热使用抗菌药物。 2、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
3、抗菌药物药越贵越好。 4、药物越新越好,新药比旧药好。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误区及分析
5、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好。 6、预防感染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7、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
8、用药不当,如过于频繁的更换使用。
26
二重感染的对策——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异常 繁殖而引起腹泻。主要致病菌为艰难梭菌,产生的肠毒素(毒素A)和 细胞毒素(毒素B),可导致结肠黏膜损害和炎症。


治疗措施:
停用现用抗菌药物,如原发感染尚未被控制,改用主要自肾排泄的有效 抗菌药物(最好注射给药) 首先采用甲硝唑口服,每日3~4 次,每次300mg~400mg,疗程7~10d 若甲硝唑无效时也可考虑采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每日 1.5g~2.0g,3~4 次分服,疗程7~10d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服用甲硝唑3~10d 后病情一般可见好转,补充肠 道益生菌等药物,如地衣芽胞杆菌等
二重感染的对策——口腔感染



口腔感染 主要为白念珠菌引起,常合并维生素B 族缺乏 症。 临床表现为鹅口疮,乳白色斑块可遍及口腔粘膜、舌面、 硬腭及咽部,严重者可蔓延至气管、食道和消化道。 白念珠菌肠炎和肛门感染 处理: 制霉菌素每日200 万~300万U,酮康唑每日400mg 或 氟康唑每日 2 mg,疗程 3~ 5d 口腔局部可用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搽并考虑暂停广 谱抗菌药物。
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吸氧等急救措施。
小提示: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用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300-500单位/ml,皮内注射0.1ml
①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②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专家建议 依据说明书。 ③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 ④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 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 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 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