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在高中数学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就像两个好伙伴,一起帮我们解答各种数学问题。
要是你刚接触这些概念,可能觉得有点抽象,不用担心,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个小伙伴,搞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怎么合作,给我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基本概念1.1 充分条件首先,什么是充分条件呢?简单来说,充分条件就是“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结果一定成立”。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满足了这个条件,结果自然就会出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能买得起车票,那么你就能坐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买得起车票是你坐车的充分条件,坐车的结果是买得起车票这一条件自动导致的。
1.2 必要条件接下来,必要条件就是“结果要成立,必须满足这个条件”。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要得到某个结果,那么这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你想要通过考试,你必须得学过考试的内容。
这里,学习考试内容就是通过考试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不学,那么即使其他条件都满足,也不能保证你能通过考试。
2. 如何判断2.1 判断充分条件判断一个条件是否充分,首先要看这个条件是否能导致结果的必然发生。
如果有一个条件,它的存在能够保证结果一定发生,那它就是充分条件。
比如,某数学题的充分条件可能是“x>2”,而“x>2”能保证方程有解。
这就是充分条件的经典用法。
2.2 判断必要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则是看这个条件是否是结果发生的前提。
换句话说,没有这个条件,结果就无法出现。
如果你不能满足这个条件,那么结果就无从谈起。
比如,求解方程的必要条件是方程必须有未知数,否则问题就没有意义。
3. 实际应用3.1 解决问题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能帮我们明确解题思路。
比如在几何题中,我们常常用到这两个概念。
一个几何图形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性质的充分条件是什么,以及必要条件是什么。
这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3.2 提高理解理解这些概念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数学的理解能力。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题型解析
ʏ朱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概念,因其抽象性而成为同学们难以理解的内容㊂下面就这方面的题型进行举例分析㊂一㊁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㊁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㊂一般地,如果p⇒q,且q⇒p,就记作p⇔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㊂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㊂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p⇒q,及q⇒p这两个命题的正确性,若p⇒q真,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若q⇒p 真,则p是q成立的必要条件㊂要否定p与q不能相互推出时,举出一个反例即可㊂例1(1)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㊂①Δ=b2-4a cȡ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②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分条件;③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必要条件;④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㊂A.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2)若p:AɘB=A,q:∁U B⊆∁U A,则p 是q的()㊂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对于(1),利用Δ=b2-4a c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等根;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根;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㊂对于(2),画出V e n n图(如图1),结合图形,可帮助求解㊂图1解:(1)Δȡ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 c=0(aʂ0)有实根,①正确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有实根,②正确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 (aʂ0)有实根,但a x2+b x+c=0(aʂ0)有实根⇒/Δ>0,③错误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无实根,④正确㊂应选D㊂(2)结合图1可得AɘB=A⇔A⊆B⇔∁U A⊇∁U B,即p是q的充要条件㊂应选C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直接利用定义判断;集合法,将命题p,q分别看作集合A, B,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A=B时,p,q互为充要条件㊂二㊁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㊁充要条件的应用利用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常利用集合法求解,先化简集合A={x|p(x)}和B={x|q(x)},然后根据p 与q的关系(充分㊁必要㊁充要条件),得出集合A与B的包含关系,进而得到相关不等式组,最后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㊂例2已知集合A={x|a<x<a+2}, B={x|x<-1或x>3},且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㊂分析:由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说0 1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数学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明集合A 是B 的真子集,即A ⫋B ,由此可得实数a 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实数a 的取值范围㊂解:因为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B ㊂又因为A ={x |a <x <a +2},B ={x |x <-1或x >3},所以a +2ɤ-1或a ȡ3,解得a ȡ3或a ɤ-3,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ȡ3或a ɤ-3}㊂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中的含参数问题,往往是通过集合的包含关系来解答的㊂三㊁充要条件的证明充要条件的证明,可分为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证明,证明时要注意两种叙述方式的区别:①p 是q 的充要条件,由p ⇒q 是充分性,由q ⇒p 是必要性;②p 的充要条件是q ,由p ⇒q 是必要性,由q ⇒p 是充分性㊂例3 求证: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㊂分析:先找出条件和结论,然后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都成立㊂证明:先证充分性(由条件推结论)㊂因为0<m <13,所以方程m x 2-2x +3=0的判别式Δ=4-12m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㊂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当0<m <13时,x 1+x 2=2m >0且x 1x 2=3m>0,所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所以0<m <13⇒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㊂再证必要性(由结论推条件)㊂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则Δ=4-12m >0,x 1x 2=3m>0,所以0<m <13,所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0<m <13㊂综上可得,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㊂ 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 p ⇒q为真,又要证明 q ⇒p 为真,前者证明的是充分性,后者证明的是必要性㊂证明充要条件,即证明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㊂要注意 p 是q 的充要条件 与 p 的充要条件是q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㊂1.求证:关于x 的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㊂提示:先证明p ⇒q ,即证明必要性,再证明q ⇒p ,即证明充分性㊂设命题p :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命题q :a +b +c =0㊂先证明p ⇒q ,即证明必要性,由x =1是方程a x 2+b x +c =0的根,可得a ㊃12+b ㊃1+c =0,即a +b +c =0㊂再证明q ⇒p ,即证明充分性,由a +b +c =0,可得c =-a -b ,因为a x 2+b x +c =0,所以a x 2+b x -a -b =0,即a (x 2-1)+b (x -1)=0,也即(x -1)(a x +a +b )=0,所以x =1是方程的一个根㊂综上可知,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㊂2.已知三个不等式:a b >0,b c -a d >0,c a -db>0(其中a ,b ,c ,d 均为实数)㊂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则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㊂A.0 B .1 C .2 D .3提示:a b >0为①,b c -a d >0为②,ca-d b >0为③㊂若①②成立,则1a b (b c -a d )>,可得c a -d b >0,即③成立㊂若①③成立,则a bc a -d b>0,可得b c -a d >0,即②成立㊂若②③成立,则由③得b c -a da b>0,由②b c -a d >0得a b >0,即①成立㊂应选D ㊂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责任编辑 郭正华)11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数学 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数学讲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基础知识1、定义:(1)对于两个条件,p q ,如果命题“若p 则q ”是真命题,则称条件p 能够推出条件q ,记为p q Þ,(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如果条件,p q 满足p q Þ,则称条件p 是条件q 的充分条件;称条件q 是条件p 的必要条件2、对于两个条件而言,往往以其中一个条件为主角,考虑另一个条件与它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充分方面,也包含必要方面。
所以在判断时既要判断“若p 则q ”的真假,也要判断“若q 则p ”真假3、两个条件之间可能的充分必要关系:(1)p 能推出q ,但q 推不出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p 推不出q ,但q 能推出p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p 能推出q ,且q 能推出p ,记为p q Û,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称,p q 等价(4)p 推不出q ,且q 推不出p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如何判断两个条件的充分必要关系(1)通过命题手段,将两个条件用“若……,则……”组成命题,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出条件能否相互推出,进而确定充分必要关系。
例如2:1;:10p x q x =-=,构造命题:“若1x =,则210x -=”为真命题,所以p q Þ,但“若210x -=,则1x =”为假命题(x 还有可能为1-),所以q 不能推出p ;综上,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理解“充分”,“必要”词语的含义并定性的判断关系① 充分:可从日常用语中的“充分”来理解,比如“小明对明天的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何谓“充分”?这意味着小明不需要再做任何额外的工作,就可以直接考试了。
在逻辑中充分也是类似的含义,是指仅由p 就可以得到结论q ,而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说明与补充。
以上题为例,对于条件:1p x =,不需再做任何说明或添加任何条件,就可以得到2:10q x -=所以可以说p 对q 是“充分的”,而反观q 对p ,由2:10q x -=,要想得到:1p x =,还要补充一个前提:x 不能取1-,那既然还要补充,则说明是“不充分的”② 必要:也可从日常用语中的“必要”来理解,比如“心脏是人的一个必要器官”,何谓“必要”?没有心脏,人不可活,但是仅有心脏,没有其他器官,人也一定可活么?所以“必要”体现的就是“没它不行,但是仅有它也未必行”的含义。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第8讲: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点解析】考点一:充分条件的判断例1.设x ∈R ,则“220x x -<”是“12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1:“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2:2x =是260x 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3:设x ∈R ,则“2230x x --<”是“13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4:使得()20x y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20x y +-= B .22(2)0x y +-= C .221x y +=D .0x =或2y =考点二: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已知a ,b ,c 是实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 ) A .“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 B .“a b >”是“22a b >”的必要条件 C .“a b >”是“22ac bc >”的充分条件 D .“a b >”是“22ac bc >”的必要条件变式训练1:若a R ∈,则“1=a ”是“1a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2:“2320x x -+>”是“1x <或4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3:已知a ,b ,R c ∈,则“a b >”是“22ac bc >”成立的( )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4:使得“1x >”成立的一个必要且不充分的条件是( ) A .21x >B .3 1x >C .11x> D .2x >考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例3.华夏文明五千多年,孕育出璀璨的诗歌篇章,诗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引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唐时与吐蕃在此交战颇多,王昌龄诗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那么,“不破楼兰终不还”中,“还”是“破楼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1:老师经常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若这句话是真命题,则“努力”是“成功”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2:为促进离汉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关于做好离汉人员新冠肺炎检测和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重点人群离汉前按照“应检尽检”原则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离汉人员到达目的地后满足相应条件即可正常复工复产复学.这里的“相应条件”是“正常复工复产复学”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二)例4.已知,a b R ∈,那么“1a b +>”是“221a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1:如果2:2,:4,p x q x >->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变式训练2:如果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r 的充要条件,r 是s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p 是s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五: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三)例5.已知p :1x >或2x <-,q :x a >,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a <- B .{}2a a >-C .{}21a a -<≤D .{}1a a ≥变式训练1:若“14x ≤≤”是“4a 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a ≤B .0a ≤或1a ≥C .01a <<D .01a ≤≤变式训练2:已知条件12p x +≤:,条件q x a ≤:,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1a ≤C .1a ≥-D .3a ≤﹣变式训练3:已知:11p m x m -<<+,()():260q x x --<,且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35m <<B .35m ≤≤C .5m >或3m <D .5m >或3m ≤考点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四)例6.已知集合{}211A x m x m =-<<+,{}24B x x =<. (1)当2m =时,求AB ,A B ;(2)若“x A ∈”是“x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12A x x =-<<,{}|1120B x m x m m =-<<+>,,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2:已知集合{14}M xx =-<<∣,{0}N x x a =->∣. (1)当1a =时,求M N ⋂,M N ⋃;(2)若x M ∈是x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5x =”是“2450x 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a R ∈,则“23a <<”是“2560a 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命题甲为“03x <<”,命题乙为“12x -<“,那么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设R a ∈,则“a >22a >”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5、“04a <<”是“210ax ax ++>对x ∈R 恒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若“x a >”是“13x<”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a 的范围满足条件的是( ) A .2a > B .102a <<C .13a <-D .13a -<<7、若“2x >”是“x 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aB .{}|2a a ≤C .{}|2a a >D .{|2}a a ≥8、“三角形ABC 为锐角三角形”是“A ∠为锐角”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设,a b ∈R ,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1a b <+B .1a b <-C .22a b <D .33a b <10、设集合{}|2M x x =>,{}|6P x x =<,那么“x M ∈或x P ∈”是“x M P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使不等式22530x x --≥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0x ≥或2x -≤ B .0x <或2x > C .1x <-或4x >D .12x ≤-或3x ≥12、使()f x = )A .16x -≤≤B .13xC .26x -<<D .61x -<<13、不等式22530x 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0x ≥ B .0x <或2x > C .2x <-D .12x ≤-或3x ≥14、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从军行》传诵至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由此推断,其中最后一句“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5、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其作品《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最后一句中“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6、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唐诗中的两句诗为“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成仙.”其中后一句“成仙”是“到蓬莱”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7、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是发热、干咳、浑身乏力等外部表征.“某人表现为发热、干咳、浑身乏力”是“新冠肺炎患者”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8、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此次肺炎疫情的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是发热、干咳、浑身乏力等外部表征。“某人表现为发热、干咳、浑身乏力”是“新冠肺炎患者”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9、“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出自毛主席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其中“到长城”是“好汉”的()A.充要条件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0、钱大姐常说“好货不便宜”,她这话的意思是:“好货”是“不便宜”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1、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不获胜利决不收兵!”这里“获取胜利”是“收兵”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已知命题2:21,:560p x m q x x -<++<,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12m >B .12m ≥C .1mD .m 1≥23、已知:12p x +≥,:q x a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1a >C .3a ≥-D .3a >-24、若1x a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312x <<,则a 的取值范围( ) A .122a <<B .122a ≤≤ C .12a ≤或2a ≥D .12a <或2a >25、已知:12p x -≤<,2:21q a x a ≤≤+,若p 是q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112a -<≤-C .112a -<≤ D .112a -≤<26、设p :112x ≤≤;q :1a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a <<B .102a ≤≤C .102a ≤<D .102a <≤27、已知条件p :2230x x --≤,条件q :x a ≤,若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利用教材中《子集与推出关系》的方法,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28、设{|1A x x =≤或4},{|22}x B x a x a ≥=-<<. (1)若A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设:,:p x A q x B ∈∈,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设x∈R,则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
A.x>4
B.x>0
C.x>2
D.x<2
解析 若x>4,则x>3.故选A.
3.对于任意实数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B )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解析 ∵a=b⇒ac=bc,∴“a=b”是“ac=bc”的充分条件,∴“ac= bc”是“a=b”的必要条件.
【解析】 p:3a<x<a,即集合A={x|3a<x<a}.q:-2≤x≤3,即集合B={x|
-2≤x≤3}.因为p⇒q,所以A⊆B,所以3aaa≤ <≥03- ,2,⇒-23≤a<0,所以a的取值 范围是-23≤a<0.
探究3 记A={x|x满足p},B={x|x满足q},则 (1)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A⊆B. (2)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B⊆A.
答:等价.
课时学案
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a∈Q,则a∈R. (2)若x,y∈R,|x|=|y|,则x=y. (3)若(a-2)(a-3)=0,则a=3. (4)在△ABC中,若A>B,则BC>AC. (5)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
探究1 充分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
(2)命题判断方法: 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p是q的充分条件;如果命题:“若 p,则q”是假命题,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
高中数学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一新人教A版选修
A.$m in ( - infty, - 2rbrack cup lbrack 2, + infty)$
练习题
B.$m in lbrack - 2,2rbrack$ C.$m in ( - infty, - 2) cup lbrack 2, + infty)$
定义
如果条件A存在,那么结果B一定 存在;如果结果B存在,那么条 件A一定存在,即A是B的充分必
要条件。
例子
在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直角 (条件A),那么它的对边相等
(结果B)。
应用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寻找充 分必要条件来确定因果关系。
04
CATALOGUE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联系与区别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a) < 0 end{matrix} right$.,解得$(a,a^{
THANKS
感谢观看
解释
如果已知$p$为真,那么 可以推断出$q$也为真。
例子
如果一个数是偶数($p$ ),那么这个数义
如果$q$成立,则$p$一定 成立,记作$q Rightarrow p$。此时称 $p$是$q$的必要条件。
解释
要使$q$为真,必须满足 $p$为真。
例子
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 $q$),那么这个数是偶 数($p$)。
高中数学12《 充分条件与必要 条件》课件(新 人教A版选修
contents
目录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联系与区别 • 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完美版
探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步骤
(1)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探求的方向; (2)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得到 使结论成立的充 要条件; (3)将得出的充要条件对应的范围扩大或缩小,即可得到结论成 立的必要不充分 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1:下列条件中,使不等式组
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p成立可以充分保证q成立,但即使q成立,p也未必成立. (√ ) 2.p是q的必要条件是指“要使p成立,必须要使q成立”,也就是说“若p不成立,则 q一定不成立”. ( ✕ ) 3.三角形相似是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 √ ) 4.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只是说法不同. ( √) 5.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 ( √ ) 6.“A∩B是空集”是“A与B均是空集”的充要条件.( ✕ )
要条件. (2)当条件和结论是不等式时,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充 分性和必要性.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究
充要条件的证明
(1)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时,既要证明命题“p⇒q”为真,又要证 明“q⇒p”为真,
前者证明的是充分性,后者证明的是必要性. (2)证明充要条件也可以利用等价转化法,即把条件和结论进行 等价转化,注意转 化过程中必须保证前后是能互相推出的.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判断
观察下面4个电路图.
问题 1.①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提示:充分不必要. 2.②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提示:必要不充分. 3.③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提示:充要. 4.④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提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5.将①中开关A与灯泡B位置互换,开关C始终是断开状态,结论变吗? 提示:结论变,变为充要.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例 3】试证: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ac<0.
c
2
[证明]①充分性:由 ac<0 可推得 Δ=b -4ac>0 及 x1x2=a<0(x1,x2 为方程的
[思路点拨] ax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明.
2
两根).所以方程
+bx+c=0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栏目导航
三、互动探究,提升素养
22
规 律 和 方 法
利用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
1化简 p,q 两命题;
2根据 p 与 q 的关系充分、必要、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
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式;
4求解参数范围.
栏目导航
三、互动探究,提升素养
题型三
23
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若 2 = 1,则 = 1;
(5)若 = ,则 = ;
(6)若,为无理数,则为无理数.
解:(4)由于(−) = ,但− ≠ , ⇏ ,所以不是的充分条件.
解:(1)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 ,所以是的充分条件.
14
题型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 1】
指出下列各题中 p 是 q 的什么条件.
(1) p:x-3=0,q:(x-2)(x-3)=0.
(2) 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3) p:a>b,q:ac>bc.
[ 解]
(1)x-3=0⇒(x-2)(x-3)=0,但(x-2)(x-3)=0 x-3=0,故 p
栏目导航
三、互动探究,提升素养
题型二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同时q也不是p的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 1 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
(1)p:x2=y2,q:x=y;
若x2=y2,则x=y或x=-y,
因此p⇏q,∴p不是q的充分条件.
(2)p: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q:b2-4ac≥0;
思
感
悟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
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求解步骤: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
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跟踪训练 3 已知集合A={y|y=x2-3x+1,x∈R},B={x|x+2m≥0};p:x∈A,q:x∈B.
C中,因为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D中,因为对顶角相等,即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使x>1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A.x>0
√
B.x>3
C.x>2
D.x<2
只有x>1⇒x>0,其他选项均不可由x>1推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随堂演练
1.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人教版数学高中2-1课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在数学中的应用
函数关系
在数学中,函数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概 念。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各种性质 ,例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证明方法
在数学证明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的运用是非常常见的。它们可以帮助 我们更加严谨地证明各种数学命题, 确保我们的证明过程严密、准确。
0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证 明方法
0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 用
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推理依据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逻辑推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帮助我 们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推理。
逻辑结构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逻辑结构上有着明确的区别。充分条 件是一个命题的真,能够确保另一个命题的真;而必要条件 则是另一个命题的真,必须要求这个命题的真。
逻辑推理实例
总结词
逻辑推理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实例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概念。
详细描述
在逻辑推理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经常被使用。例如,在推理“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面会湿”中,“天下雨”是“地面湿”的充分条件,因为只要下雨就一定会导致 地面湿。而“地面湿”是“天下雨”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地面湿了,那一定是因为之
填空题及解析
填空题1
若``若$p$则$q$''是真命题,则``若非$q$则 非$p$''也是真命题,这两个命题在逻辑上 称为____命题。
解析
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若``若$p$则$q$''是 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也是真命题,这两个命题在逻辑上称为逆否
命题。
解答题及解析
前下过雨。
生活实例
高中数学 常用逻辑用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 7.如果 p⇒ / q 且 q⇒p,则称 p 是 q 的_______________
条件.
牛刀小试 4.(2012· 福建文,3)已知向量 a=(x-1,2),b=(2,1),则 a ⊥b 的充要条件是( 1 A.x=-2 C.x=5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
“a+b>2c”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a>c或b>c C.a>c且b<c [答案] D [ 解析] B.a>c或b<c D.a>c且b>c
)
a>c 且 b>c⇒a+b>2c,
a+b>2c⇒ / a>c 且 b>c,故选 D.
必要条件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①“x>3”是“x>4”的必要条件; ②“x=1”是“x2=1”的必要条件; ③“a=0”是“ab=0”的必要条件; ④“函数 f(x)的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是“函数 f(x)为奇 函数”的必要条件.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
) B.x=-1 D.x=0
∵a=(x-1,2),b=(2,1),a⊥b,
∴a·b=(x-1,2)·(2,1)=2(x-1)+2=2x=0,即x=0.
[点评] a与b垂直和共线对应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要混淆. 即a⊥b⇔x1x2+y1y2=0;a∥b⇔x1y2-x2y1=0.
5.(2014·甘肃临夏中学期中)已知函数f(x)=x+bcosx,其中b
牛刀小试
1.对任意实数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gt;bc ac>bc ⇒a<b; ∵ ⇒a>b, c>0 c<0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概念,因其抽象而成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下面是高一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知识点.(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即AnB,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即AnB,这时B是A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 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反之,如果有事物情况B,则必然有事物情况A;如果没有事物情况B,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A,B就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简单地说,满足B,必然A;不满足B,必然不A,则B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即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或者说,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即AoB,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命题“若…,则…”,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其中符号“n”叫做推出,符号“会”叫做推不出或叫做不能推出,符号“o”叫做互相推出.1.若AnB且B弃A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2.若AnB且B=^>Λ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3.若A=母B且BnA成立,则B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4.若A=B且B=A成立,即A=B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①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②必要性:把B当作己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5.若A弃B且B=M>A成立,则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若B=e>A且A=e>B成立,则B是A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此条件为必要条件;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此条件为充要条件;由条件推不出结论,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L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nA或者An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3集合法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若AG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A3B,则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i 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A不包含于B,且B不包含于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看,若p:χ∈Λ,q:x∈B.①若Aq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若A是B的真子集,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④若A 不是B的子集且B不是A的子集,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充分必要条件的常见集合表示:设A、B是两个集合.①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满足A的必然满足B,表示为AqB;②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满足B的必然满足A,表示为B G A,或A33;③如果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A是B的真子集;④如果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B是A的真子集;⑤如果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A、B等价,表示为A=B.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通常有四种结论: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判断方法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哪是条件,哪是结论;②尝试用条件推结论,③再尝试用结论推条件,④最后判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内涵.1.充分条件: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内涵.如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案是必然属于.2.必要性条件: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如亲情关系与母女关系,亲情关系符合母女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出亲情关系属于母女关系.题型解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相关知识例1:(I)A"三角形三条边相等”;B二“三角形三个角相等”;(2)A“某人触犯了刑律”;B二”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3)A“付了足够的钱";B二“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解: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例2:(I)A.天下雨了,B.地面一定湿;(2)A.地面一定湿,B.天下雨了解:天下雨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即A=B且B=e>A成立,所以A是B充分条件;(2)天下雨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即A=B>B且BnA成立,以B是A必要条件;例3:已知P:xi,X2是方程x>5χ-6=O的两根,Q:X I+X2=-5,则P是Q的()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χι,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Xi,X2的值分别为1,-6,1∙X I+X2=1-6=-5,故选A.例4: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A.P:3x+2>5,Q:-2x-3>-5B.P:a>2,b<2,Q:a>b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D.Pra≠O,Q:关于X的方程ax=l有唯――解解:对于A,P:3x+2>5=>x>l,Q L2X-3>-5=>X V1,,P推不出Q,Q推不出P,P是Q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对于B,P:a>2,b<2zz>Q:a>b;但Q推不出P,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对于C,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成立今“四边形是正方形";反之,若“四边形是正方形”成立n“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成立,故P是Q的必要条件;对于D,P:a¥0QQ:关于X的方程ax=l有唯一解,故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D.例5: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 成立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TA是B的充分条件,,A=B①,Y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nD②,C<z>B③,由①③得AnC④,由②④得A=D,,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故选B.例6: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χ-2∣V3,那么甲是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解不等式|x-2V3,得TVxV5,「0VxV5,-l<x<5,但TVxV5,0VxV5,二•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A,条件乙为x∈B.当且仅当A=B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例7:给出下列各组条件:(l)P:ab=O,Q:a2+b2=0;⑵P:xy2O,Q:∣x∣+∣y∣=∣x+y|;(3)P:m>0,Q:方程χ2-x-iTFO有实根;(4)P:IXTl>2,Q:x<-1.其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有()A.1组B.2组C.3组D.4组解:(DP是Q的必要条件;(2)P是Q充要条件;(3)P是Q的充分条件;(4)P是Q的必要条件,故选A.。
【高中数学课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从集合的观点上,首先建立与p、q相应的集 合,即p:A={x|p(x)},q:B={x|q(x)}.
例:请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
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填空: (1)“(x-2)(x-3)=0”是“x=2”的_必_要_不_充_分_条件. (2)“同位角相等”是“两直线平行”的充_要________条件. (3)“x=3”是“x2=9”的_充_分_不_必_要_ 条件. (4)“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的既_不_充_分_也_不_必_要__ 条件.
1 0<m<3.
2、关于x的不等式x2+ax+1≤0成立的充 分非必要条件为x2-3x+2≤0,求实数a的 取值范围。[-5/2,2)
[证明过程] (1)充分性:若 0<m<13,则 Δ=4-12m>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分 设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为 x1,x2, ∴x1+x2=m2 >0,x1·x2=m3 >0, ∴x1 与 x2 同号,∴0<m<13⇒方程 mx2-2x+3=0(m≠0) 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5 分
解、选C,要注意a<0是一个充要条件
1、已知条件p:|4x-3|≤1; q: x2-(2a+1)x+a(a+1)≤0 若p是q的 必要非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____ 解、p:1/2 ≤x≤1 ;p: x>1 或 x<1/2 q: a≤x≤a+1 q: x<a 或x>a+1 ∴0≤a≤1/2为所求
充要条件
(9“) a 1且b 1”是“a b 2且ab 1”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10.已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那么┐p是┐q的___充__分_不__必__要_条__件__.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知识点:一、定义当命题“若 A 则B”为真时,A 称为 B 的充分条件,B 称为 A 的必要条件。
二、常用判断法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 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首先从命题出发,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条件能否推出结论,从而判断命题的真假;然后从命题出发结合实例引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这三个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结合具体命题掌握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通过命题的判定得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含义,通过定义或集合关系进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3.数学运算: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常见包含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不等式和不等式组;4.数据分析: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将原命题进行等价变形或转换,直至获得其成立的充要条件,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的过程;5.数学建模: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版)《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明确目标
发展素养
1.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 充分条件的关系.
2.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 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简单应用.
1.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 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借助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结论q”,
【对点练清】
1.(多选)使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2<x≤3
B.0≤x<1
C.0<x≤2
D.1<x<2
解析:从集合观点看,求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从A、B、C、D 中 选 出 集 合 {x|0 < x < 3} 的 子 集 . 由 于 {x|0 < x≤2} ⊆ {x|0 < x < 3} , {x|1 < x < 2}⊆{x|0<x<3},故选C、D.
2.将本例中条件“4x+p<0”换为“4x+p>0”,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何?
解:令 A={x|x>2 或 x<-1}.由 4x+p>0,得 x>-p4,令 B=
xx>-p4
.由题意得
B⊆A,∴-p4≥2.∴p≤-8.因此,实数
p
的取值
范围为{p|p≤-8}.
【课堂思维激活】 一、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1.设p:实数x满足a<x<3a,其中a>0;q:实数x满足2<x<3. (1)若a=1,且p和q均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若q是p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解析:“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PT课件 图文
⑵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没有 q 就推不出 p .
如何正确理解p是q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的特征是:当p成立时,必有q成
立,但当p不成立时,未必有q不成立。因此
要使q成立,只需要条件p即可,故称p是q成
立的充分条件。
pq
2、必要条件的特征是:当q不成立时,必有p不 成立,但当q成立时,未必有p 成立。因此要使 p成立,必须具备条件q,故称q是p成立的必要 条件。
如图(1)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如图(2)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图(3)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充要 条件;
如图(4)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2是x2 –4x+4=0的必要条件;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是这条 直线为圆的切线的必要条件;
四、作业
课本P12习题1.2-A组2T、3T 课本P13习题1.2-B组1T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高中数学条件解读
高中数学条件解读在高中数学中,条件通常涉及到逻辑关系,这些关系在数学证明和解决问题中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数学条件的一些基本解读:(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二)1.充分条件:如果条件A存在,则结论B一定成立,那么A是B的充分条件。
表示为:如果A,则B(A⇒B)。
2.必要条件:如果结论B要成立,则条件A必须存在,那么A 是B的必要条件。
表示为:只有A,才B(非A⇒非B)。
需要注意的是,充分条件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条件可以同时是另一个条件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被称为充要条件。
(三)充要条件:(四)1.如果条件A是结论B的充分条件,同时A也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A是B的充要条件。
这可以表示为:A当且仅当B(A⇒B)。
(五)定义中的条件:(六)1.在数学定义中,给出的条件通常是充要条件。
这意味着要满足定义,必须满足给出的所有条件,而这些条件也足以满足定义。
(七)定理与逆定理:(八)1.在数学定理中,通常给出一个条件(或一组条件)和相应的结论。
定理的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
2.逆定理是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得到的新命题。
逆定理不一定成立,但如果成立,则原定理的条件也是结论的必要条件。
(九)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十)1.在数学证明和推理中,需要清楚地理解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有助于构建正确的证明和理解数学概念。
(十一)条件语句的否定:(十二)1.在逻辑中,条件语句“如果A,则B”的否定不是“如果A,则非B”,而是“A且非B”。
这意味着即使A成立,B也不成立。
(十三)条件的合并与分离:(十四)1.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需要将多个条件合并为一个新的条件或将一个条件分解为多个更简单的条件。
这有助于简化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理解这些条件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对于掌握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解决证明题和应用题时。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所以 m≥4.
第22页
新教材•数学(RA) 必修•第一册
参数的范围
[误区警示] 不能正确利用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求
[示例] 已知 P={x|a-4<x<a+4},Q={x|1<x<3},“x∈P”是“x∈Q”的必要 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1_≤__a_≤__5___.
第16页
新教材•数学(RA) 必修•第一册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第17页
新教材•数学(RA) 必修•第一册
1.(多选题)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D ) A.若 xy=1,则 x,y 互为倒数 B.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D.若 ac2>bc2,则 a>b 解析:A,D 是真命题,B.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但不一定是正方 形,C.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真假
推出 关系
p___⇒_____q
p____⇒_/ ___q
条件 p 是 q 的__充__分____条件 p 不是 q 的__充__分____条件 关系 q 是 p 的__必__要____条件 q 不是 p 的__必__要____条件
第3页
新教材•数学(RA) 必修•第一册
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理解: (1)对于命题“若 p,则 q”的条件和结论,我们都视为条件,只看推出符号“⇒”的 推出方向,“⇒”前面是后面的充分条件,“⇒”后面是前面的必要条件. (2)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所谓充分,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 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3)若 p⇒q,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就是条件是必须有的,必不可少的, 缺其不可.“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课件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由|x|≠1可以推出x≠1,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由ab>0不一定能推出a>0,b>0,比如a=b=-1,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
三
由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例 3 已知p:实数x满足3a<x<a,其中a<0,q:实数x满足-2≤x≤3.若p是q的充
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p:3a<x<a,设集合A={x|3a<x<a,a<0}.
例 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a,b为无理数,则ab为无理数;
2,2 2为无理数,但 2×2 2=4,为有理数,因此p不能推出q,所以p不是
q的充分条件.
(2)在△ABC中,若∠A>∠B,则BC>AC;
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若∠A>∠B,则BC>AC,因此p⇒q,所以p是q
兰.攻破楼兰,但不一定要返回家乡.那么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什么
条件呢?
内容索引
一、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
三、由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一
必要条件
问题1
观察下面几个命题,你能把它们变成“若p,则q”的形式吗?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提示
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例 1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些q是p的必要条件?
(1)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q,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2)p:A⊆B,q:A∩B=A;
因为p⇒q,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已知平面α,直线m ,n 满足m ⊄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因为,,m n m n αα⊄⊂∥,所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m α∥.
由m α∥不能得出m 与α内任一直线平行,所以“m n ∥”是“m 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
【解题必备】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1)命题判断法:设“若p ,则q ”为原命题,那么
①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时,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真时,p 是q 的充要条件;
④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假时,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判断法:从集合的观点看,建立命题p ,q 相应的集合,即p :A ={x |p (x )成立},q :B ={x |q (x )成立},那么
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
⊂B 时,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
⊂A 时,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A ⊆B 且B ⊆A ,即A =B 时,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等价转化法:利用p ⇒q 与非q ⇒非p ,q ⇒p 与非p ⇒非q ,p ⇔q 与非q ⇔非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1.“lg lg x y >”是“1010x y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θ∈R ,则“ππ1212θ-<”是“1sin 2
θ<”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答案】A 【解析】lg lg 01010x y x y x y >⇒>>⇒>,充分性成立;1010x y x y >⇒>≠>lg lg x y >,必要
性不成立,选A .
2.【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