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2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2张)
流水、海浪、风力是流体,其侵蚀地貌常有 柱 崖 沟 洞 等特征 流水作用主要存在于东部季风区 风力作用主要存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外力作用
搬运是过程
没有地貌
风化
岩石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侵蚀
外力作用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堆积
流水 海浪 风力
流体:堆积过程具有分选性
流速下降 风速下降
搬运能力渐弱 搬运能力渐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 的岩浆活动形式,属于内力作用,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一般特点是
A.高大绵长 C.山顶有积雪
B.多直立的陡崖
√D.锥形山体
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 锥形体,故火山山体大多为锥形山体,D正确。
1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
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由材料可知石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所以最后一个为③,故排除B、C。 石球和石蛋易碎,不可能为岩浆岩,A正确。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作用力 风 | 流水 | 冰川 | 生物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 固结成岩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知识梳理
风化作用
• 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在原地形成许多的松散物质。
温度、水、 大气、生物
破碎崩解 化学分解 生物分解
.物理风化 (1)含义: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物 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变质作用
1.定义:岩石受温度、压力(高温、高压)等因素的影响, 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强大的挤压作用,也会使岩石 发生变质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 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
称构造运动
水平运动 基本形式
①受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气流中近地面 含沙量大,磨蚀作用更强 ②基岩的底部岩性更软
二、外力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案例2】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 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 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 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①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 来的碎屑物在盆地边缘堆积;
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 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留下粗大砾石 覆盖地面后形成戈壁滩。
二、外力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案例3】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一种风蚀地
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 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 地貌组合。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地球表面的形态千变万化,高山、峡谷、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由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塑造而成。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了解这些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首先,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之一。

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火山喷发就是一种典型的内力作用。

比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在 1883 年发生了一次极其剧烈的喷发。

这次喷发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将火山山体炸掉了一大半,同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熔岩改变了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

原本的陆地可能因为火山喷发的堆积作用而增高,形成新的山丘或高地;而附近的海域可能因为火山灰和熔岩的涌入而变浅,甚至出现新的陆地。

地壳运动也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它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这两个板块持续碰撞,使得地壳不断抬升,最终造就了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以微小的速度不断升高。

再来说说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蚀地貌是外力侵蚀作用的典型代表。

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就是在长期的风力侵蚀下形成的。

强劲的西北风携带着沙尘,像一把把锐利的刻刀,不断地雕琢着大地。

原本平坦的地表逐渐被风蚀成形态各异的垄脊和沟槽,有的像城堡,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舰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流水侵蚀作用也不容小觑。

我国的长江三峡,就是由长江水不断地侵蚀切割巫山山脉而形成的。

江水奔腾而下,冲刷着两岸的岩石和土壤,使得峡谷越来越深,越来越陡峭。

而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常常会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

比如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除了上述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表形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第四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第四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根据岩石特点:岩浆岩中,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化石以及非金属矿产。
3.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课时质量评价(十七)
一、选择题
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读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页岩颗粒小于砾岩),完成1~2题。
1.该地一定经历了()
A.一次断层活动B.多次地壳升降
C.海侵海退现象D.明显变质作用
2.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
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主导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分析2021全国甲,T9—11【综合思维】以某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变化为主线,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域认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判断地质地貌景观图,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022浙江1月,T42021湖南,T15—16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成因2020全国Ⅰ,T37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2022江苏,T10—12命题分析预测以热点地区为铺垫,结合图文材料,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过程备考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课堂并要求能用词精准、科学,理解地质地貌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结合实例分析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考点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1]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作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2]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

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3]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4]火山地貌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汶川地震后形成滑坡、堰塞湖等情境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宽缓河谷形成于该地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

2.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请点击
练习
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米。 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海每年以2—3厘米的 速度在加宽。
答案
3、 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珠穆朗玛峰 二、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吗?
三、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浆 岩
重 熔 泠 凝
岩浆 沉积 岩
石灰岩 页岩
变质作用
板岩
大理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 岩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侵蚀、搬运、沉积、 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重熔再生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地貌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崎岖, 使地表变得崎岖,产生瀑 峡谷等地貌. 布,峡谷等地貌.黄土高 原的千沟万壑 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 流中下游淤积形成冲积平 原和河口三角洲 东北平 原 珠江三角洲 风蚀谷地,风蚀洼地、 风蚀谷地,风蚀洼地、戈 风蚀柱、 壁、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垄、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
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 (Mariana Trench) ) 是世界最深的 海沟,最深处 海沟 为11034米. 米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即地貌。 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 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 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 不断的变化之中, 沧海桑田” 海枯石烂” 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 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 桑田”的变化呢? 桑田”的变化呢?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情分析】考点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地形、水文等地理特征,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规律。

认识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地貌景观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

结合内外力作用分析其地区地貌的成因,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或野外观察地貌景观,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地貌景观,并分析其成因。

考情分布2023海南卷、2023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浙江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2023新课标、2023福建卷、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天津卷、2022福建卷、2022海南卷、2022辽宁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甲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海南卷、2021福建卷、2021辽宁卷、2021天津卷、2021河北卷、2021全国甲卷、2021浙江6月、2021河北卷、2020海南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20山东卷、2020浙江7月、2020新课标Ⅰ、2020新课标Ⅰ、2020浙江1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其地貌;2023浙江1月、2022重庆卷、2022上海卷、2022北京卷、2022江苏卷、2021天津卷、2021北京卷、2021浙江1月、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19北京卷: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题趋势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一直是高考的高频热点,一般难度较大,今年针对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类综合题考查频率显著增加,称为近年高考的热点。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二课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二课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②喷出岩
2、岩浆岩的种类
有的气孔极大的岩石扔水里面也不会下沉,称为“浮石”
代表 玄武岩
特点 密度小、疏松多气孔
沉积岩
1、沉积岩的形成
裸露的 岩石
外力作用
沉积物
压实、固结
沉积岩
砾岩
1、沉积岩的种类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 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 大陆地表出露的岩石约75%都是沉积岩。
a. 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e.冰川侵蚀
峡谷
风蚀蘑菇
角峰
三角洲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B___图,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A___图,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C___图,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D___图,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三大岩石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岩浆岩
岩浆岩的形成
1、岩浆岩的形成
压力
岩浆
侵入岩石圈上部 OR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①侵入岩
2、岩浆岩的种类
代表 花岗岩、橄榄岩
许多山脉的核心部分都是花岗岩。
特点
用途
致密坚硬
常常作为建筑材料
• 风力堆积
凸而缓
凹而陡
风向
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 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 致是垂直的。
• 流水堆积
河口三角 洲
冲积扇 河流上游出山口——冲积扇 河流中游——冲积平原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区域认知)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注重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原理的探究(综合思维)以及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本节重在说明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结合实例”是行为条件,要求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为主,行为动词是“解释”,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感受地理现象或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实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等方法,提高观察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自主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实践力)。

教学时结合实例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地理现象相联系,来探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

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

教材中这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教学重点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教学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教学方法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采用创造情境、野外考察、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和图示法等。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学、分组合作、交流探究、野外观察、类比推理、读图分析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等课时安排1 课时介绍本单元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环节根据刚刚探究的结果,完成任务单上表格:探究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任务单上的材料,结合书本20-21 页的内容,分析是什么力量让石头从雄伟壮阔的大别山到达广阔的海洋的。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①水平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或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 雅山脉、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②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高原、断块山、盆地、平原等。
珠穆朗玛峰
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大西洋中脊
垂直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地壳下沉形成谷地
渭河谷地
华山
垂直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地壳下沉形成谷地
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互关系: ①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范围而言,地壳运 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 动为辅。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 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 特点: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点状喷发
裂隙式喷发
腾冲死火山
德干高原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③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 改变。 特点: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 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 要形式。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水平 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风力侵蚀Biblioteka 搬运作用风力堆积海浪侵蚀
海浪沉积
冰川侵蚀
角峰 冰斗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冰蚀湖
冰川侵蚀
斯堪的纳维亚山区
冰碛湖
冰碛物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1)风化作用→风化壳 侵蚀→沟谷、峡谷、瀑布、喀斯 (2)流水作用 特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 (湿润半湿润地区) 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
岩浆 岩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岩浆 沉积 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 岩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本身 内部的热能等
表 现 形 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
共 同 作 用
二、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 水平断裂,形成 裂谷或海洋。
关系 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 动相伴发 生,主要 以水平运 动为主, 垂直运动 为辅。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 伏和海陆变 迁
地中海面积正不断缩小 欧 洲 亚 非 洲 洲
珠穆朗玛峰
红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加宽 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陆——陆
裂谷和海洋 海岭 褶皱山
红海、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消亡 边界
陆——洋 岛弧、海岸山 亚洲东部岛弧、美洲 海岸山
3mm/年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
花 岗 岩 被 风 化 侵 蚀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溶蚀)
CaCO3+H2O+CO2 Ca(HCO3)2
喀斯特地貌(Karst)
板块构造学说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比 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背离张裂形成裂谷海洋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岩层运动的原因
板块相对 移动
板块边界 对地貌的 性质 影响
举例
张 裂
相 撞
生长 边界
陆——陆 洋——洋
断层 (高纬度高 海拔地区) 5.海浪作用 (沿海地区) 沉积→冰碛湖、平原上的波状起伏 侵蚀→海蚀崖、海蚀柱
水 平 运 动
褶皱 (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向斜: 向下弯曲→谷地或盆地 上升岩块→块状山地
使地表 隆起或 拗陷, 形成高 山或盆 地
沉积→沙滩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奠 定地表形态的基本 格局,使地表高低 不平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削低高山,填平洼 风化、侵蚀、 地,使地表趋向于 搬运、堆积 平缓
背斜:向上拱起→山岭 内 力 作 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
外 力 作 用
共 同 下降岩块→谷地或裂谷 垂直运动 作 用 1.风化作用→风化壳 侵蚀→沟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 2.流水作用 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内 (湿润地区) 削低 侵蚀→戈壁、岩漠、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力 高山 , (雅丹地貌) 风蚀柱、风蚀蘑菇 3.风力作用 沉积→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填平 主 (干旱地区) 侵蚀→“U”形谷、峡湾、冰蚀湖、角峰、冰斗 盆地 导 4.冰川作用
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 沉积→沙丘、黄土堆积 侵蚀→海蚀柱、海蚀崖 沉积→沙滩
冰斗、角峰
(4)海浪作用
(沿海地区)
(5)冰川侵蚀作用
裸露岩石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