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镇体泉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江县鹤山镇体泉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湖北地矿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蒲江县鹤山镇体泉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勘察阶段:详勘

报告编写:

项目负责:

审核:

审定:

总工程师:

总经理:

湖北地矿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勘察证书编号:甲级171015-kj

二○一四年十二月·成都

目录

1、序言 0

1.1 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与任务 (1)

1.3 勘察技术依据 (1)

1.4 勘察工作方法 (1)

1.5 勘察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2)

2、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

2.1 场地地形地貌 (2)

2.2 气象条件 (2)

2.3 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 (3)

2.4 地层岩性 (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3.1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4)

3.2 地层渗透性 (4)

3.3 地表、地下水的腐蚀性 (4)

3.4 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5)

4、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6)

4.1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6)

5、地震工程及不良地质 (6)

5.1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6)

5.2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6)

5.3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 (6)

5.3 砂土液化判定 (6)

5.4 场地抗震类别 (7)

5.2 不良地质 (7)

6、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7)

6.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7)

6.2 地基土评价 (7)

6.3 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 (7)

6.4 地基与基础方案评价 (7)

6.5 基础方案建议 (7)

6.6 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7)

7、结论及建议 (8)

7.1 结论 (8)

7.2 建议........................................................................ 8附图目录

1、序言

1.1 工程概况

受成都市蒲江县西南建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蒲江县鹤山镇体泉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所在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勘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体泉村,紧邻蒲塘路,交通较为便利。总建筑面积约3353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2~4层,主要结构型式为砖混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条形浅基础。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的等级划分,结合本工程的概况及场地的地质条件,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与任务

1.2.1目的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及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规范、规程的规定,通过对本场地进行详细勘察,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2.1任务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

2)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厚度、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

3)查明建筑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4)查明拟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等,并判明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5)查明场地土层动力学参数,提供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及各类岩土的剪切波速值,判别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提供抗震计算的有关参数;

6)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所需参数,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7)对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和均匀性作出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8)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对基础类型、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

9)对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进行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形式的确定。

10)提出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处理措施的建议。

1.3 勘察技术依据

1.3.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1.3.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1.3.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3.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3.6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1.3.7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1.3.8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3.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3.11业主提供的《平面布置图》(2014年06月)。

1.4 勘察工作方法

1.4.1 勘探点的布置及勘探深度的确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1~4.1.20条及现行相关规范(程)的要求和业主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沿拟建物轮廓线、角点布设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33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00个,孔深9.0~11.2m,一般性钻孔133个,孔深7.0~9.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4.2 钻探

采用XY-100型钻机进行取芯钻进,对勘探孔中的泥砾层及砂卵石层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原位测试,用以分析评价泥砾层及砂卵石地层的力学性质。

1.4.3 室内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