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被信,都是幸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任与被信,都是幸福”

------信任与幸福的关系分析

文/邹宇春、李建栋

信任是当前政府、社会以及学术界都普遍关注的议题。具有信任感的人,无论是对人、做事还是思考问题,都容易呈现积极的态势,可以减少互动成本,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和谐。尤其,当前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社会大众有着什么样的信任现状,尤其是对家人、对邻居、对外来人口、对政府、对警察、对法官等等信任对象,有着什么样的信任度,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这个目标的实现。

为此,我们通过2014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数据,回答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我们这个社会是否缺少信任;(2)社会大众如何评估自己是否值得信任;(3)政府获得的信任现状是否符合社会大众对“好政府”的预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一并分析信任与幸福的关系。

这个社会缺少信任?

在这个部分,我们主要分析这么几个问题:a.受访者对不同的信任对象有什么样的信任度?b.在所有的信任对象中,谁获得信任度最高,谁获得的信任度最低?c.总的来说,社会上可以信任的人多吗?调查中,我们提供了十几类信任对象(具体请见图1),请受访者评估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分析中,我们将“完全信任”与“比较信任”相加求和后,与“不太信任”、“根本不信任”之和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表示对此信任对象“信任”,反之则为“不信任”。

结果显示,对家人的信任程度最高。一方面“完全信任”占比最高,另一方面选择“根本不信任”的人数为0。对邻居的信任虽然不及对家人的信任,但也非常显著。对邻居的信任评估,“完全信任”与“比较信任”之和仅次于对家人的信任。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最低,一方面“完全信任”占比最低,另一方面选择“根本不信任”的人数是所有项目中最高的。

在这些信任对象中,由于对家人、邻居、外来人口、陌生人的信任发生在制度组织之外,属于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我们暂且把它们统称为“人际信任”。从下图可见,对家人有非常高的信任(99.6%),其次对邻居(92.7%)。对“外来人口”、“陌生人”的信任急剧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社会大众对这3类人总体上都是“不信任”。可见,人际信任内部呈现很大的差异,社会大众更容易信任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相对来说,其他的信任对象或多或少都是依托组织、制度才出现的,都代表了某种制度身份,我们把他们暂且统称为“制度信任”。调查显示,社会大众对他们的信任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总体上都是信任。尤其,对“科学家”、“警察”、“政府”、“医生”、“法官/法院”、“居委会干部”的“完全信任”甚至都要高于对邻居的信任水平。这体现着中国集体主义社会的特征。某种程度上,人们更愿意相信组织、相信制度。

对“居委干部”的信任,在各项组织制度角色代表里排在首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社

会大众对自己身处社区/居委的工作非常信任。不过,对“商人或各类经济组织”的信任总体上是不信任的。这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30年来仍旧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消息源上,社会大众信任国内广播电视报刊上的新闻比例达到71%,但互联网上消息的信任度仅为34.1%,后者比前者低了近四十个百分点,说明社会大众对传统媒介的信任度要远高于互联网消息。

图1:社会大众对各类信任对象的信任水平

此外,我们问受访者“对于您来说,您觉得社会上可以信任的人多吗?”,结果发现认为“非常少”和“比较少”的比例约为一成(11.3%);相反,认为“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之和达到46.8%,认为“一般”的比例也达到41.8%。虽然大众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任度有待改善,但对社会整体仍旧持有信任态度。

图2:“社会可以信任的人多吗?”的评估比例

“自己能够被人信任吗?”

除了对社会上其他信任对象的评估,我们也分析了社会大众对自己的可信任品质是如何评估的。调查中,受访者被询问“就您自己而言,您是不是一个容易被人信任的人?”,89.5%的人回答为“是”,仅有10.5%的受访者回答“不是”。可见,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认为自己是能够被信任的人,这恰是我们这个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群众基础。

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容易被人信任的,“陌生人”得到的信任度却非常低。数据中,只有5.7%的人认为陌生人是可以信任的。认为自己值得信任的人,也许就是他人眼中的陌生人,这两者存在的差异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信任是一种双向关系,我信任你并不代表你信任我,而我不信任你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不信任我;第二,信任评估中,评估自己和评估陌生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评估人对自己的品质很清楚,对他人的信息却很难充分了解,相对来说更容易形成对自己的信任评估。此外,宏观来讲,目前有关信任评估的新闻和舆论环境需要改善,当前的新闻报道为吸引收看率更愿意报道违约背信之事,对陌生人有“污名化”之嫌,造成对陌生人的信任困难。

把对陌生人的信任评估和对“自己是不是一个容易被人信任的人”做交互分类及相关显著性检验(P=0.02<0.05),结果发现,认为自己更容易被信任的人,更容易信任陌生人。尤其,在那些认为自己容易得到别人信任的受访者中,把他们认为自己受信任的原因和与他们对陌生人的信任评估做相关分析,同时,在那些认为自己不易被信任的受访者中,把他们认为自己不被信任的原因和对陌生人的信任评估做相关分析,结果同时发现,是否自信和是否有很好的办事能力,在这两个分析中有显著相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充满自信、具有良好办事能力的人,不仅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更愿意相信别人。

图3:信任和不信任的原因比较

政府是不是“好政府”?

“您觉得一个政府能得到多少百姓的信任,就是好政府?”数据比例最多的是认为必须得到80%以上的信任才是好政府,达到一半以上。另有1/3的被调查者选取60%以上。另有接近10%的受访者选取50%以上。仅有不足2%的受访者认为低于50%(0.58%选取20%以上,1.34%选取40%以上)。5%左右的受访者对此问题不知怎么回答。说明得到80%以上百姓信任的政府才会被认为是好政府。相比国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上一直中央集权的国家,我们不奇怪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具有如此高的“苛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