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6篇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6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本次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方法、成效及经验教训,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二、实验目的与背景本次课程改革实验旨在探索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背景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实验过程1. 筹备阶段在筹备阶段,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确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我们开展了广泛的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实施阶段(1)课程内容改革: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我们引入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我们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体系改革: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优化课程方案。
五、实验成效分析本次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具体数据如下:1. 学生成绩:经过本次课程改革实验,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XX%,优秀率提高了XX%。
2. 学生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提高了XX%,认为课程内容更加有趣、实用。
3. 教师评价:教师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实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例(3篇)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例为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载体,以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活动为抓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___深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结合各学科的实际状况,制定本校实施方案。
一、___机构: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王志彬副组长:施国锡成员:班子成员二、课改目标。
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工作机制。
通过努力,使我校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新突破、凸显新亮点、开拓新局面。
具体到课堂上要体现让教师授课时间减下来,让学生全部动起来。
三、课改方式。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典型引领。
四、课堂模式:1、时间模式。
20+25(老师___分钟,学生___分钟)重难点知识教师精讲不超过___分钟,把其余的知识点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
2、___形式。
师生合作,学生和谐互助。
3、教学方式:(1)明确目标。
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a、学生学什么。
b、达到怎样效果。
(3)展示达标: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展示,确保自主学习有成效。
(4)交流探究。
教师、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探究。
(5)解惑拓展。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点评,拓展延伸。
(6)穿插练习。
每个知识点进行穿插练习。
(7)巩固反馈。
以课堂练习、检测等形式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
五、实施措施1、建立课改经验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管理、检查、指导、评估等工作。
各教研组具体___实施工作,学校领导要承包不同年级组、备课组,___教师参加理论学习,通过参与___备课、听课、总结会,举办观摩课,推动本组课堂教学改革。
2、把学习芦新村学校经验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借鉴芦新村学校的成功经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分学科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开发校本课程为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把芦新村学校经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借鉴、移植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3篇)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____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一、背景和目标____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年份,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年份。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课程内容过于繁杂、考试压力过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可以参考以下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二、课程设置调整1.核心课程设置将语文、数学、英语定为核心课程,其他学科设置为拓展课程。
核心课程将突出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课程则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跨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如科技创新、艺术与音乐、人文社科等。
这些课程将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选择性课程设置鼓励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设置一定数量的选择性课程,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个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调整1.精简课程内容精简核心课程的内容,减少冗余知识和概念。
尤其是在语文和数学方面,注意剔除过时和无用的知识点,突出基础的扎实性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2.注重课程整合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整合,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科学实验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3.促进跨学科学习推行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方法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中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4.加强实践与社会参与注重实践和社会参与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环境保护或志愿者活动中,锻炼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关于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考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反映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起,从教师、学校等方面分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施,课堂教学一、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初探(一)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场景1: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提问许多很幼稚的问题;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动不动就小组讨论,也不引导学生的思路,也不管学生是在认真讨论,还是趁机说闲话;为了展示自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一堂课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教学方式,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
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教学中,花哨的活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传统教学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了,新课改提倡的东西也没真正掌握。
场景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课堂上到处是热闹非凡的讨论,为了合作就分组讨论,为了讨论而讨论;不管适不适合都采用探究式学习,把探究当成了一种新课程必定要有的点缀。
我们还看到有的老师不仅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甚至还把它绝对化,没有意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
我们要改变的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
场景3: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于是我们听到新课程的课堂上“你真棒!”的表扬声不绝于耳,而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应该鼓励;我们看到在学生很容易地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后,老师表现出的过分惊喜的表情。
表扬、称赞成了一种例行公事,有的老师表扬的同时还伴随着动作,显得训练有素的样子。
场景4: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于是我们听到有的老师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说教,忘记了这本应该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的。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范文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范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力量。
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提出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二、改变教学方法1. 引入情境化教学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将引入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推广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鼓励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将增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3.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
三、优化课程设置1. 引入跨学科课程面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将引入跨学科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2.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 引入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和实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谈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5篇
谈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负增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其质量和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师方面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避免内容冗杂、重复。
避免让学生记忆大量无用的知识点,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3.注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方面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2.合理分配时间: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业复习和拓展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综合能力。
三、教学环境方面1.改善教育资源:学校应不断改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疏导家长压力:学校应积极疏导家长的学习压力,鼓励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合理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避免过度干预。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方面共同努力。
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教学方法;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学环境应改善教育资源,疏导家长压力。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教育体制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 制定2024年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二、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他们具备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品德。
2.适应时代需求。
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实施方案1.优化课程结构(1)核心课程设置。
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传统核心课程作为基础, 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
(2)新的学科设置。
增加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新学科,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选修课程设置。
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1)大力发展实践教育。
加强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 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2)拓展课外活动。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 丰富学生的课外体验活动, 包括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创新能力培养(1)创新教育课程设置。
增加创新教育课程的学时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活动, 提供平台和资源, 为学生展示才华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持。
4.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 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方法水平,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9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9篇(一)一、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难度适宜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
所以在选择教材时,考虑理论知识的深度是关键,一般不宜选择理论性太强、太抽象而实践举例及应用匮乏的教材。
应依据具体专业岗位工作者所必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来确定教材。
同时,为避免授课教师选材的主观性、片面性及差异性,学校就确定各专业教材而言应组建专业选材小组,通过对具体专业行业进行实时调研分析,统一确定合理教材。
夯实基础,重视第一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入门级基础课程,授课课时较多,理论知识较抽象,工程实践较少,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太枯燥。
因此,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第一课的讲授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
笔者认为,第一课并不是粗略介绍课程概述、考试要求那么简单,而应在介绍的同时适当举例,举例应选择一些前沿的同学比较熟悉又感兴趣的数码产品,如:Iphone 手机、Ipad平板电脑、安卓手机等等。
通过简单说明这些数码产品的结构原理,引入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发展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在介绍研究内容时,教师应以“电子元器件→基本电路→电路系统”即“点→线→面”为主线,从局部到总体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总体学习思路。
之后将该课程的研究方法、意义以及在学科领域承上启下的作用相继展开,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普遍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7篇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7篇第1篇示例:新课程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改教学经验总结是为了总结教师们在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课改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下面将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
课改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和探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课改教学要注重跨学科整合。
在传统的学科划分下,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零散和片面的,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改教学应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整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合作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的学习思维。
课改教学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需求。
课改教学应该倡导“学以致用”,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课改教学要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潜力的考量。
课改教学应该倡导多元评价,包括考查、实践、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挥潜力和拓展能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课改教学中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总字数:401】第2篇示例:一、改变教学思维方式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小结5篇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小结5篇篇1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我担任了多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为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他们探索学术的奥秘。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
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方面,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深入调研,我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从而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
我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在教学理念上,我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天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同时,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这些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成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时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6篇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6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话题。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一、注重师生互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师则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角色。
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引入新型教学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也在逐步更新。
教学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技术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途径。
三、强调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实验课程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方案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融合跨学科知识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融合跨学科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必由之路。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希望今后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第一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探讨1软件的选择对于选用哪一种项目管理软件来实行教学,在本课程设计中作者有一定的考虑。
首先是学时比较短,只有一周时间;其次是软件的普适性,有些项目管理软件适用一定的行业,这种情况不适合教学。
所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10软件试用版作为教学软件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Project是国际上最为盛行与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它适用于新产品研发、IT、房地产、工程、大型活动等多种项目类型。
经过微软多年研发,Project软件已包含了经典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技术,所以通过对MSProject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微软Project软件的用户界面,掌握MSProject制订进度的最佳实践,优化项目进度和费用,能够按照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定制报告和视图,更新项目进度持续准确的预报项目结束日期和成本。
同时,学会了该软件,再学习其他公司的项目管理软件上手会很快。
2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势,主要原因是课时太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内容。
如果强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必然打折扣。
为此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办法来完成任务。
总结起来为三大块:布置任务+教学视频+绩效考核。
在布置任务这个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利用课程设计开始的2个学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大致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发展历史。
给学生明确强调任务、期限、考核标准、注意事项,从一开始让学生明白课程设计是他自己的事情,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在教学视频这个块,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完成的前提是会使用该软件,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操作要去学习。
如何在短短一周内学完并使用软件,不强调效率是不行的,所以作者就事先录制了软件使用的教学视频,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反复观看,同时操作,学生容易上手,且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课改期末工作总结范文5篇
课改期末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本学期,我校进行了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以下是对本学期课改工作的总结:一、指导思想与目标本学期,我校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1. 优化课程设置本学期,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更多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如编程、设计、艺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我们也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2. 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积极推广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我们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掌握程度。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2. 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均有所上升。
3.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
4.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虽然本学期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 课程设置仍需进一步完善,有些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仍需优化。
课程设计优秀总结报告5篇
课程设计优秀总结报告5篇课程设计优秀总结报告1这个学期学习了WEB客户端程序设计,对网页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学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2个项目,我一直做得是前台界面设计,所以对前台比对后台了解些,通过这2个项目的锻炼,我觉得我自己的前台界面开发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最初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基本能把前台界面设计的比较好了,自己也对WEB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至于后台代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用起来,没有前台熟说一下自己学习WEB的历程-当曾老师开设WEB程序设计的时候,第一次上课时感觉这课真心高大上,于是一种想学的冲动驱使我开始下决心一定要把这课学好,出色的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
于是一个想法在我脑海闪现,老师讲的东西毕竟有限,所以我要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有关教程。
找了许多教程,最终在传智播客这个网站上找到了学习前台界面的教学视频,于是开始了我的学习WEB的旅程。
首先开始学习的是DIV+CSS,听授课老师的讲述我了解到了下面的知识---网页的设计目前都是应用DIV+CSS或者TABLE+CSS只是DIV更加灵活点,而TABLE更加传统,而且还是很好用首先从最简单的HTML语法学起而HTML语法主要在于对表格和表单的使用实际上唯一难的就是表格的掌握,因为用表格来布局,需要考虑打方方面面的,而从语言语法来说不难HTML是标签形式的,所以要灵活嵌标签,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特别是FORM标签里面嵌套TABLE标签可以控制里面的元素排列方式来控制一段,没什么特别注意的标签用来控制制定的一段字体效果不错。
然后就开始试着自己通过手动写代码来布局,因为学WEB的最锻炼技术的就是自己手写代码,于是自己通过纯手工代码的形式编写了一个课程表,记得当时编这个的时候足足花了我一天的时间,因为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先看了视频教学,然后第二天决定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当我第二天做的时候发现,看别人编的时候感觉好简单,当时当自己动手编的时候各种不会,最后经过一天的改啊,终于让我编出来了,瞬间有了点成就感,后来把div+CSS学完了,尽管曾老师讲的是拖控件,但是我学过手动敲代码,于是操作起控件来得心应手,就这样我自己自学了一些东西。
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特别是物理学科,其理论性强、实验性高,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改革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改革措施(一)课程设计1. 项目化课程设计:将物理实验课程设计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探究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设计简易净水器”等。
2. 问题导向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融合:将物理实验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生物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项目,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讲解内容提前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堂上则进行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
(三)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实验结果,如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等。
3. 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案例案例一:探究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1. 项目背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如摆长、摆重、摆角等。
2. 实验步骤:- 小组讨论:分析影响摆动周期的可能因素。
-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变量、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方法等。
教学改革方案
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一、课程设计的改革1. 多元化课程设置:在传统的基础课程之外,增加各种拓展和兴趣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综合能力培养:将课程设计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 项目化学习: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通过课程项目来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教师教育的改革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注重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3. 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育改革中起到带头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1.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学生参与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创新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科素养的综合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育资源的改革1. 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学习资源。
2. 推动资源共享: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促进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改革,可以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全面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设计报告(通用6篇)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程设计报告篇1一、设计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对计算机硬件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所用设备TDN—CM++实验教学系统一台,PC微机一台,排线若干三、设计思想1、确定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系统有10条,涉及输入,输出,加,减,自增,自减,与,传送,跳转,停机等指令。
2、根据所要设计的指令,确定各种信息的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的微指令。
3、根据数据通路,确定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4、根据执行流程,确定好机器指令之后,确定相对应的微指令地址,需要多条微指令来完成的机器指令,要准确无误的确定每条微指令的后续地址。
5、设计好指令后,将指令加载,检测该指令是否可以达到预计功能。
四、设计总结经过了三天的实践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搭档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完成了硬件课程实验,从中受益匪浅。
实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接线,对于已经做过微机实验的我们,器件箱并不陌生,但也熟知连线的重要性,连每根线都必须十分细心,因为每根都影响着整个设备的运行。
于是,我跟我的搭档分工合作,她读图我连线,为了避免连错,我每根线都以红线为起始位,保持规律性,这样也方便出错后检查。
在我俩默契的配合下,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连线操作,后来测试时却发现数据显示一直不变,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数据线少插了一根。
还好就这么一根问题,因为很多同学在连线这块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了,大大降低了效率,所以说小问题也不能忽视。
连线正确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微指令了,由于对指令的格式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了解指令格式和工作流程上花费了些时间。
编写的指令有两种,一个是操作码,一个是微指令。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五篇)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___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__决定》和《___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及永昌县关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步骤、主要任务等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验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
以《国务__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__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推进我校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课程改革实验稳步进行。
2、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新教材的试用实验,积累成功的经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依照新的课程要求,探索符合课程体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3)依照新课程标准赋予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研究适合其思想的“主动——合作——探究——创新式”的模式。
(4)在教材试用实验中进一步验证课程标准,检验新教材在全面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下的实用程度,为教材编审部门提供进一步修订新教材的科学依据。
(5)探索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实验的范围、人数、时间我校一—五年级为新课程实验的年级。
三、实验实施措施1、转变观念。
切实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抓好学科课程优化,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完善与校本课程开发。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规律让学生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操作。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计与评价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课程设计与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现就学习成果进行如下总结。
二、课程设计理念的领悟与实践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等原则,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学期我重点学习了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我明白了课程评价应遵循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构建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项目、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课程设计与评价的互动关系课程设计与评价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设计为评价提供了内容和标准,而评价则为课程设计提供反馈和改进方向。
本学期我注重二者的互动关系,通过评价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计。
同时,我也认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应紧密结合,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质量。
五、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其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会如何将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掌握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明白了课程设计与评价的互动关系,学会了如何通过评价反馈优化课程设计。
5. 意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应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质量。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对课程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实践锻炼。
2. 在运用多元评价体系时,对部分评价方式掌握不够熟练,需进一步学习。
3. 在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第一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探讨1软件的选择对于选用哪一种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教学,在本课程设计中作者有一定的考虑。
首先是学时比较短,只有一周时间;其次是软件的普适性,有些项目管理软件适用一定的行业,这种情况不适合教学。
所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10软件试用版作为教学软件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Project是国际上最为盛行与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它适用于新产品研发、IT、房地产、工程、大型活动等多种项目类型。
经过微软多年研发,Project软件已包含了经典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技术,所以通过对MSProject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微软Project软件的用户界面,掌握MSProject制订进度的最佳实践,优化项目进度和费用,能够按照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定制报告和视图,更新项目进度持续准确的预报项目结束日期和成本。
同时,学会了该软件,再学习其他公司的项目管理软件上手会很快。
2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势,主要原因是课时太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内容。
如果强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必然打折扣。
为此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办法来完成任务。
总结起来为三大块:布置任务+教学视频+绩效考核。
在布置任务这一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利用课程设计开始的2个学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大致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发展历史。
给学生明确强调任务、期限、考核标准、注意事项,从一开始让学生明白课程设计是他自己的事情,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在教学视频这一块,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完成的前提是会使用该软件,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操作要去学习。
如何在短短一周内学完并使用软件,不强调效率是不行的,所以作者就事先录制了软件使用的教学视频,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观看,同时操作,学生容易上手,且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时间用于答疑。
在MSProject教学视频录制中,按照以下五部分来组织的:开始项目编制计划、资源管理、成本管理、项目控制和动态跟踪、视图和报表。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上机操作和理论视频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掌握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快,学习积极性高。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MS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能快速、准确地创建项目计划,绘制横道图与网络图,实现项目进度、成本的控制、分析和预测,会调整项目工期,优化资源利用。
在绩效考核这一块,教师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考核的权利在老师手上,所以说老师在考核中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学生也不被动,在课程设计前就明确告诉学生哪里是考核点,考核标准是什么,所以在这样短短一周时间内,学生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有清晰的认识,想得到什么样的成绩等级就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标准。
3考核方式改革大多数的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主要是对最后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的考核。
本课程设计把考核的时间向前推进,加大了进行中的考核比例,使考核成绩更加客观。
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答疑,纸质版课程设计成果,现场演示。
3.1平时答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他们的提问给与详细的解答并记录为平时成绩。
对于不爱提问的学生或者能力较强问题少的学生,老师向他们提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这是考核第一部分,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印象。
3.2纸质版课程设计结果为了便于存档,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文字和截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上交。
这种纸质版的结果作为他们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
从学生是否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达到设计结果,方法和路径是否准确以及排版是否整洁美观来给学生一个成绩。
成绩等级为“良、中、合格、不合格”。
这是考核第二部分。
那么想得“优”的学生怎么办?还要通过第三部分的考核。
3.3现场演示学生如果觉得自己的课程设计做得相当不错,可以申请得“优”。
但是必须通过现场演示。
在设计的这一周快结束的某个时段,组织所有学生参加。
其中现场演示的学生把他(她)设计的项目通过投影演示给大家,老师和学生对其中一部分过程进行提问,根据演示学生的演示和回答问题情况最终确定他(她)是否能得“优”。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还不是很清楚怎么设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现场答疑解惑的过程。
起到了对先进后进学生的双向促进作用。
这是考核的第三部分。
4结束语教学方法改革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来动手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讨论交流强化知识点,使认真勤奋学习的同学得到鼓励。
事实证明,在时间软件等条件均不充分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建筑课程设计教学探讨一、注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案例选择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案例选择的精准性一定水准上决定了教学方法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从日常的生活环境中获取,如多层住宅楼、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办公楼建筑类设计等,这些建筑在校园内都有所体现,有助于深化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规划等知识点的教学。
在多选题模式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以及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设计题目,从而让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构造不清晰的部分,可通过实物观察以及与自己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以及自身在应用专业理论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与实施者。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出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在教学理念中,应当将对学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去。
在教学实践阶段,有必要分步布置小型设计作业,注重循序诱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而逐渐引导学生构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设计理念体系。
如在构造方面,可以布置墙体、楼梯、屋顶等构造设计作业。
在方案设计方面,可以布置几项如宾馆客房规划、小型别墅等设计作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二是做到引导学生开展规范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教材对设计规范方面的内容和使用强调力度欠缺。
因此,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规范、准则材料,如《设计通则》、《制图标准》等,并就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以引导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理论进行规范的运用。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统观现代高校教学现状,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客观存有。
在这些传统教学方法所形成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对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有所欠缺,这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因此,我们应该勇于改革,大胆实践,创新已有的教学方法。
在此,作者列举了几项教学方法应用实例以供参考。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
这种教学方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划归一个方向,如办公楼设计、小型食堂设计等,并对所应用到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其次,教师选取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案例,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内的讨论活动,并要求学生对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予以适当、适时的指导和评价,启发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知,深化理解,继而使其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
(二)课程设计与建筑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教学法房屋建筑学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课程设计与建筑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构建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整体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校方领导注重增强该方面的建设,合理的调配学校资源,采购必要的房屋建筑教学模型,从而为课程设计与建筑模型制作相结合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基础;其次,鼓励相关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简单的房屋建筑模型,如空间立体感强的螺旋楼梯、层面构造层次等,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教育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实效。
(三)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应贯穿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对各设计阶段中自己的方案进行讲解和分析,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讨论活动,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进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完成下一步的完善、修改工作。
在此过程,要注重把控两个设计阶段的要求。
一是,方案设计阶段。
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确立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介绍,继而提出问题,并作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予以点评,继而要求学生进行完善、修改工作;二是,草图设计阶段。
此阶段,教师可采用设计草图审核通过制度,就学生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查,与学生之间开展师生讨论活动,以一定的标准衡量该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对于制图存有的不合理、错误、清晰度不够的部分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然后进行深层次的审核直至通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电化教学是现代意义教学发展的重点方向,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效,利用其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画面立体性强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受形成冲击,这样不仅活化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教育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的理解所学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如《美国现代建筑》、《日本现代建筑》等视频资料,转换学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学习视角,拓展其知识范围,多层次的理解房屋建筑构成,丰富其想象空间,以构成学生房屋建筑的空间立体感。
当然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的教育主导性地位不可替代,只有人与设备的完美结合,从能真正的实现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功效。
(五)实践教学法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展现更好的才能。
因此,实践教学法在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当中的运用是必不可缺的。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前,学校可利用现有的资源,集中一段时期组织学生到建筑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对在建或已建建筑一定的认知。
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性作用,指导学生构成一定的建筑设计理念体系,继而应用于实践。
此种教学方法的实行依赖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为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习基地的建立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实现。
首先,校方与建筑企业方以一定的基础签署联合教育协议,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为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由校方引领,协作教育企业方提供机会,组织学生到建筑现场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