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减轻体重、戒烟酒、避免睡前饮 食和卧床时抬高床头等有助于减
少反流发生。
饮食调整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 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抑酸剂 、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处理方法和时机把握
药物治疗
针对并发症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免 疫调节剂等。治疗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 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病情较重。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胸痛等典型 症状出现,可作为初步诊 断依据。
问卷调查
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等工具进行患者 自我评估。
诊断流程
根据症状、问卷调查结果 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进行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等。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1 2
食管狭窄
由于长期炎症和瘢痕形成导致,主要症状为吞咽 困难。危险因素包括食管炎严重程度、病程长短 等。
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可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 黑便。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3
Barrett食管
长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即Barrett食管。危险因素包括反流物中胆汁和胃 酸成分、基因遗传等。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要求
知情同意书内容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可能 的风险和效果等。
签署时机
应在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和风险后,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
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意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自主 决策权。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新鲜出炉,必须收藏!近日,2020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0版共识)在最新一期《中华消化杂志》上重磅发布,本文第一时间总结更新亮点,供大家参考、学习,具体内容还请参照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自《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14)》发布后,近年来GERD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12处更新划重点,你应该知道!2020版共识共计28条共识意见。

本次更新距离上次版本足足有6年之久(2014年),重点在诊断、治疗、并发症、难治性GERD等方面进行了更新[1,2]。

▎更新要点1:根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拟诊GERD,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2020版共识中推荐,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作为拟诊GERD的依据。

这主要归因于,临床中经常将具有烧心或反流症状的患者诊断为GERD。

但实际上烧心症状诊断GERD时的灵敏度仅为38%,特异度为89%。

此外,反流问卷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广泛,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等。

但研究显示,RDQ、GERDQ诊断GERD的灵敏度为60%左右,特异度为60%-72%之间。

因此,建议仅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

▎更新要点2:推荐将P-CAB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2020版共识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治疗GERD 的首选药物,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疗程4~8周。

P-CAB缘何得到指南首选推荐?P-CAB创新价值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一类具有独特抑酸机制的新型抑酸剂,其代表药物为伏诺拉生。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完整版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2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3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临床表现: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胃灼热,小婴儿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可能。

注意需要与食物过敏引起的反流或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鉴别。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合适推荐的幼儿用药)、抑酸剂(法莫替丁,0.5mg/kg/次,每天2次,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40mg;奥美拉唑:5~10 kg:5 mg qd;10~20 kg:10 mg qd;≥20 kg:20 mg),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电解质;(4)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2)胸部、腹部X线平片;(3)腹部超声;(4)食管钡餐造影;(5)胃镜检查。

(七)选择用药1.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幼儿合适的推荐药物)。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要点九、治疗共识意见49:GERD应采用阶梯式阶段化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法包括生活饮食调理、心理治疗、西药治疗、中医药、胃镜下治疗、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层次明显,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目前相对完整的抗反流治疗体系。

[专家意见:A+(80.0%),A{ 14.5%),A-(5.5%); 消化科认可度:91%,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93%]共识意见50:生活调理和疾病的科普教育是GERD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生活调理应贯穿始终。

[专家意见::A+(96.4%), A (1.8%), A-(1.8%);消化科认可度:99%,外科认可度:98%,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共识意见51: 药物治疗是GERD的一线疗法。

联合用药的疗效通常优于单一用药。

[专家意见:A+(70.9%), A (20.0%), A-(5.5%), D­(1.8%), D + (1.8%);消化科认可度:83%,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员喉科认可度:98%]共识意见52: PPI和P-CAB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可缓解大部分GERO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专家意见:A+(78.2%), A (16.4%), A­(3.6%),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98%,外科认可度:91%,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4%]共识意见53: P-CAB作为—种新型抑酸剂,可与PPI相互替代,并相互填补治疗的某些不足。

[专家意见A+(74.5%)I{ 14.5%),A-(7.3%), 弃权(3.6%);消化科认可度:93%,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共识意见54:P-CAB在GERD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GERD相关指南的推荐。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通讯作者:吴继敏 E-mail :drjiminwu@ ;汪忠镐 E-mail :zhonggaowang@1 背景2006年,笔者之一经反流监测和抗反流药物治疗后初步判断自身的严重哮喘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引起,在抗反流手术治疗后,致命性的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并停用所有抗哮喘药物。

由此相继建立了GERD 专科和多学科学术组织,在研究和实践中推动并见证了GERD 从一个相对局限的消化内科疾病,到逐渐引起多学科(GERD 专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胸外科、普外科、儿科、口腔科、急诊科、心理科、中医科、影像科,乃至更多的相关学科)共同重视、研究和实践的新实体。

随着多学科交流和协作的深入,人们对GERD 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GERD 多学科诊治的互鉴和融合,在学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我国GERD 的诊治水平迅速提高。

然而,目前我国GERD 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2]。

鉴于此,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牵头制订了针对我国GERD 诊治现状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旨在通过共识制订和推广,提升医务人员对GERD 的规范化诊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GERD 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全方位推动GERD 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共识尽可能提出推论性和结论性观点,采用条目化展现方式,尽量减少烦琐的讨论和推理,以增加阅读的简易性,便于读者快速掌握主要内容。

2 方法学本共识参考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3]和《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法[3,4]评估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将专家意见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解读PPT课件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解读PPT课件

鉴别诊断要点
功能性烧心
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相似,但内镜检查无明 显异常。
胆汁反流性胃炎
内镜检查可见胃内胆汁反流,需与胃食管反 流病鉴别。
食管裂孔疝
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上消化道内镜检 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其他疾病
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需结 合临床表现及检查进行鉴别。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症状
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诊断流程
根据症状、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及内镜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辅助检查手段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等。
食管测压
评估食管动力状态,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 。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判断食管酸暴露程度及与症状相关性。
心理治疗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 心理治疗。
内镜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患者, 可考虑进行内镜下治疗。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反流类型、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症状患者,可首选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症状患者,可考虑联合 使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 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 践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支持。
探索新型治疗技术
积极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如内镜下治 疗、生物反馈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 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胃 食管反流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有助于减少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异常、食管外机械性压迫等。
流行病学及危害
流行病学
GER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 且呈上升趋势。我国GERD患病率 约为5.77%,且随着年龄增长而 升高。
危害
GERD可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 、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食 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症状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典型症状 包括反酸、烧心、胸痛等。医生需详 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 间及严重程度,以评估病情。
问卷调查
常用的GERD症状问卷有反流症状指数 (RSI)和反流疾病问卷(RDQ)。 这些问卷可帮助医生量化患者的症状 ,并为诊断提供依据。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
内镜检查
对于伴有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 ,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治疗方 法,降低癌变风险。
药物治疗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减少胃酸 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降低Barrett食管 的进展风险。
食管癌的筛查与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年龄较大、有长期吸烟饮酒 史、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等高危 人群,应定期进行食管癌筛查。
pH监测
采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技术,连续 记录食管内pH值变化,以评估胃酸反 流程度。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 准,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内镜检 查阴性的患者。
04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及生活方式调整
一般治疗原则
以缓解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为主,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避免过度饮食、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茶、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 ,抬高床头15-20cm以减少夜间反流;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

三、食管测压 可测定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 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LES静息压 为10-30mmHg,如LES压<6mmHg易导致反流。
•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 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低于西方国 家,病情亦较轻。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 障碍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 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 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下降、 ➢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喘息口水增多 癔球症
NERD的特点
• >60% 的 GERD 患者是 NERD • 其症状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RE相似 • 并非所有 NERD 患者均有酸暴露异常 • 症状常与FD、 IBS重叠
NERD: 内镜下表现
• NERD患者内镜检查完全正常吗? • 有无所谓的微小病变食管炎?
进一步研究 • 高清晰度放大内镜 • 常规应用 lugol氏碘染色(色素内镜) • NBI • 共聚焦内镜
内因
三、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
• 在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 激和损害食管粘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 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 关。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粘膜主 要成分,可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疡。
• 近年对胃食管反流病监测证明存在胆汁反流,非 结合型胆盐、胰酶也可成为主要的攻击因子,而 导致食管粘膜的损害。又称为碱性反流性食管炎 (Alkaline reflux esophagitis)
外因
四、食管以外的损害
• 呼吸系统:咽喉炎、哮喘、吸入性肺炎 • 食管源性胸痛: • 食管冠状动脉综合征: • 小儿:反复出现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定期随访
对于慢性、复发性患者,需定期随访以监测 病情变化。
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 管等,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 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 见解读
诊断方面共识意见
临床症状诊断
包括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以及胸 痛、上腹痛、嗳气、腹胀等不典型症 状。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是 一种新型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的方法,可同时监测食管内酸 碱度和阻抗变化。
通过分析食管内液体反流事件 和气体反流事件,可以更全面 地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
该技术对于诊断功能性烧心、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等具有一 定优势。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食管测压
02
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的 不断完善和推广,如内 镜下缝合技术、磁环括
约肌增强术等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 应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采用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 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 累和精神紧张。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内镜检查
对可疑病例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 黏膜的损伤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用于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并评估酸反 流的程度。
其他辅助检查
如食管测压、食管钡餐造影等,有助 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解读 PPT课件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解读 PPT课件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方便患者随 时随地完成签署。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
确保医护人员熟悉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提 高患者信任度。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饮食调整
01
建议患者避免高脂、高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
摄入,保持饮食规律。
戒烟限酒
02
强调戒烟限酒对胃食管反流病康复的重要性,提供戒烟限酒的
方法和资源。
睡眠管理
03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
活习惯。
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01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 个性化的随访计划,确保患者得 到持续关注。
02
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0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量表、问卷等工具,定期评 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 变化。
02
药物治疗
使用抑酸药物和抗氧化剂等可降低癌变风险。
பைடு நூலகம்
03
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或已发生癌变者,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同
时,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管理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优化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够快速理 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VS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经验选择合适的术式 ,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食管切除术等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 施
食管狭窄预防与处理
药物预防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降低食管狭窄发生率。
内镜下扩张治疗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要点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多学科诊疗共识是由中国胃肠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相关专业组织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致性意见,以提高临床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以下为该共识的要点概述。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1.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

2.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是下食道括约肌功能紊乱和胃食管解剖功能异常。

3.饮食、生活方式、肥胖、抽烟、饮酒、妊娠以及一些药物的使用等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与病程1.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灼热感、胃痛、酸味上升、咳嗽、咳嗽、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程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常伴有复发和恶化。

三、诊断1.临床病史与体检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最重要的依据,必要时可以进行胃食管内镜检查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2.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肠道症状积分工具,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

3.运动性胃食管反流试验可通过测量下食道括约肌电活动和蠕动的改变来诊断。

四、治疗1.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包括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避免诱发因素。

2.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方式,包括抗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和黏膜保护药物等。

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下食道括约肌成形术等。

五、预防与随访1.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和恶化应遵循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减肥运动等原则。

2.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应进行规范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和相应的治疗调整。

以上仅为《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的要点概述,详尽内容请阅读正式版本的指南。

该共识的发布对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化,诊断、治疗方式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及培养更多专业外科医师,掌握GERD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流程,加强并普及对GERD判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是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GERD外科治疗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更多的专业外科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

1、国内外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GERD外科治疗在西方国家开展历史比较悠久。

1951年,Allison 首次报道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控制GERD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抗反流的时代。

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抗反流的目的,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抗反流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量出现指数式增长,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抗反流手术年总量最高>3万例。

我国各地区GERD发病率有所差异,呈现南方地区低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广东地区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2.3%,北京、上海两地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5.8%,青海格尔木地区人群GERD 患病率约为9.4%,而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人群GERD患病率高达23.4%[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1 背景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

2 方法学3 多学科概念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即消化道反流物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的刺激和损伤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和/或终末器官效应的一种疾病,可表现为典型GERD、反流性胸痛、反流性口腔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GERC)、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喉痉挛和反流性误吸等,症状可为偶发,也可频繁或持续,并且可引起反流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癌前病变乃至肿瘤。

得益于上述概念的推广和应用,2013年GERD诊治指南将GERD 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此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食管外反流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快就同意并接受了这一新定义,现已证实GERD的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非常丰富且具有普遍性,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和复杂性。

上述概念并行不悖地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纠正了临床上大量漏诊和误治,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概念虽有所区别,但总体趋势是其内涵趋向统一,其外延涉及的症状和体征不断扩展。

4 发病机制4.1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而GEJ是GERD发生的初始部位,也是导致反流的最主要的解剖部位(图2)。

[专家意见:A+(91.7%), A(5.6%),A-(2.7%)] 4.2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专家意见:A+(69.4%),A(27.8%),不确定(2.8%)]4.3GERD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感受阈值降低(高敏感)和组织反应性增强。

[专家意见:A+(75.0%),A(13.9%),A-(5.6%),不确定(5.5%)]4.4 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对反流物的反应阈值通常低于食管。

[专家意见:A+(75.0%), A (22.2%),不确定(2.8%)]4.5中医对GERD的病机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为GERD的基本病机。

[专家意见:A(8.3%),不确定(91.7%)] 4.6GERD的临床表现多样,识别不同个体GERD 的发病机制是个体化管理和治疗的前提。

[专家意见:A+(100%)]5 临床表现5.1GERD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这些表现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出现(图3)。

需要指出的是GERD的不典型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并非GERD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应先排除其他合并病因。

[专家意见:A+(91.7%), A(8.3%)] 5.2多数GERD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当存在以下情况则提示可能为严重GERD,需要更积极的医疗干预。

[专家意见:A+(91.7%),A(5.6%),A-(2.7%)]6 流行病学6.1 当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GERD患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有上升趋势,并与韩国和日本接近。

[专家意见:A+(58.3%),A(25.0%),A-(5.6%), D+(2.8%),D-(2.8%),不确定(5.5%)] 6.2我国GER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开展不均衡、不充分。

[专家意见:A+(91.7%),A(5.6%),A-(2.7%)7 诊断7.1 中重度症状每周发作至少1d,或轻度症状每周发作至少2d,并已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8周以上);或检出糜烂性食管炎等明确的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可考虑诊断为GERD ;该定义同时适用于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

[专家意见:A+(63.9%),A (36.1%)]7.2GERC、GERA和反流性咽喉炎是最常见的食管外表现,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诊治。

[专家意见:A+(91.7%),A(5.6%),A-(2.7%)]7.3 难治性GERD常常需要充分评估和适时调整治疗策略。

[专家意见:A+(80.6%),A(13.9%),不确定(5.5%)]8 确诊方法8.1 如果患者存在特异性症状,客观检查有异常发现,或抗反流治疗后症状缓解和并发症痊愈则可确诊为GERD(表5)。

[专家意见:A+(80.6%), A(16.7%), D+(2.7%)]8.2 对某些患者,客观检查对确诊GERD不可或缺。

以下情况提示患者至少需要优先行胃镜(和喉镜)检查(表7),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进一步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和功能学检查(图4)。

[专家意见:A+ (80.6%),A(13.9%), A-(2.8%),D+(2.7%)]8.3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级诊断方法。

[专家意见:A+(88.9%), A(11.1%)]8.4 胃镜和镜下活检是GERD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可检出GERD并发症、评价抗反流解剖结构、发现其他疾病或病变,为评估GERD患者预后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专家意见:A+(77.8%),A(13.9%),A-(2.8%),不确定(5.5%)] 8.5 喉镜是耳鼻喉科初步诊断LPRD的重要工具。

[专家意见:A+(77.8%),A(13.9%),不确定(8.3%)]8.6 反流监测(包括pH监测、pH-阻抗监测、pH阻抗-压力监测等)被用于评估食管反流负荷,并明确反流事件与症状事件的相关性,是目前诊断GERD的“金标准”。

[专家意见:A+(86.1%),A(13.9%)]8.7 HRM可提供较为精确的GERD相关食管动力学参数,同时可发现和排除其他食管动力疾病。

[专家意见:A+(86.1%),A(11.1%),A-(2.8%)]8.8上消化道造影主要用于诊断食管裂孔疝,同时可发现和排除其他解剖学和动力学问题。

[专家意见:A+(83.3%), A(8.3%),A-(5.6%),不确定(2.8%)]8.9 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唾液、鼻腔分泌物、痰液等分泌物的胃蛋白酶监测对于 LPRD的诊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意见:A+(58.3%),A(16.7%),A-(16.7%),不确定(8.3%)]8.10牙科医生对牙齿进行快速、简单的检查,评估反流性牙腐蚀的相关特征,将有助于GERD的诊断,但特异性较低。

[专家意见:A+(52.8%),A(16.7%), A-(11.1%),不确定(19.4%)] 9 治疗9.1GERD的治疗应个体化,生活/心理调理、西药治疗、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胃镜下腔内治疗、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目前相对完整的抗反流治疗体系(图7)。

[专家意见:A+(86.1%),A(11.1%), A-(2.8%)]9.2 生活调理和疾病的科普教育是GERD治疗和预防的基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生活调理应贯穿始终。

[专家意见:A+(94.4%),A(5.6%)]9.3药物治疗是GERD的一线疗法。

长期用药的患者需警惕和监视药物不良反应。

[专家意见:A+(94.4%),A(5.6%)]9.4针灸是治疗GERD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实证常用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虚证常用脾俞、胃俞、肾俞、膻中、曲池、合谷、太冲、天枢、关元、三阴交等穴,以泻法和平补平泻为主。

[专家意见:A(8.3%),不确定(91.7%)]9.5抗反流手术通常可持久控制所有形式的反流和反流症状,并减少或停用药物。

对于症状持续、药物无法充分控制、有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术前应详细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

[专家意见:A+(66.7%), A(16.7%),A(13.9%),不确定(2.7%)]9.6内镜下治疗是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一种非常简便、微创的抗反流治疗方式,虽然有效率低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但有其适用的特定人群,可替代部分患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专家意见:A+(65.7%),A(20.0%),A-(8.6%),不确定(5.7%)] 9.7 Barrett食管的胃镜监测、抗反流治疗、病变清除正在逐渐规范。

[专家意见:A+(80.6%),A(13.9%),不确定(5.5%)]9.8 食管炎性狭窄(PES)需要扩张治疗和强化抗反流治疗,以减轻梗阻,减少复发和防止进展。

[专家意见:A+(83.3%),A (11.1%),不确定(5.6%)]9.9 反流性胸痛的诊断应先排查心脏疾病等原因。

[专家意见:A+(97.2%),A(2.8%)]9.10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有与GERD相似的症状,当食管症状不典型且PPI疗效不佳时应考虑EoE,食管组织活检是诊断EoE的关键。

[专家意见:A+(83.3%),A (11.1%),不确定(5.6%)]10 GERD的多学科联合诊治10.1GERD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往往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参与才能构成其完整的诊治过程。

[专家意见:A+(97.2%),不确定(2.8%)] 10.2GERD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往往首诊于耳鼻喉科和呼吸科等专科,首诊医师需要形成初步的诊断治疗,如果专科除外了其他病因、治疗效果不佳或GERD相关症状量表调查阳性,应考虑GERD诊断,以及进行PPI试验性治疗和GERD客观检查(图9)。

[专家意见:A+(86.1%),A(11.1%),不确定(2.8%)]10.3GERD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在各专科之间流转时所获得的诊治结果应在学科间反馈,使各个学科均参与到诊治过程中,最终获得完整的诊治经验,取得良性循环。

[专家意见:A+(100%)] 11 小结近20年来,GERD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GERD也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耳鼻喉科、微创外科和胃食管反流专科的加入,以及专科检查、治疗手段的完善和普及有效推动了GERD学科的临床进展。

GERD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完整而全面认识GERD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成功诊治GERD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