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萍乡二中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他们认为历史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重要.特别是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为了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我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呢?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简单的理论问题,但看问题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他们开始对一些抽象材料感兴趣,但对那些过于抽象、高深、与他们知识经验相距很远的材料感到困难,掌握概念时,常带有具体性、片面性,依靠直观感性支柱,并用一些日常概念解释科学概念。他们学习历史知识,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通过学习,他们对于各种事件或现象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步完善起来,开始能理解一些较大的时间单位,如纪元、世纪等。但常常很不精确,往往会把一段较长的时间知觉为较短的时间,把遥远的过去和现代之间的距离缩短。此外,他们不擅长从整体和结构上思考问题,思维多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绝大多数喜爱听历史故事。你跟他们讲理论知识时,他们是愁眉苦脸,讲历史故事时,各个精神抖擞,兴致特高。但他们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为他们所关心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例如:在讲地动仪时,有个学生就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她说“如果放地动仪的地方发生地震,那么地动仪上的球会往哪里掉呢?”类似的例子在初一教学中举不胜举。由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开始进行思考,但思维方向是穷究细枝末节,流于琐碎肤浅,或是偏离主题,不能从大处入手,抓住问题的关键。他们往往出于个人的喜好和自发的意识就事论事,还不能由具体事件提升一个层次分析较抽象的问题或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把问题联系起来考察。这说明学生自觉思维水平还较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具体到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初中教学大纲进一步指出:要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这些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想尽快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养成自觉地思维习惯。

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大体包括掌握概念、比较对照、抽象概括、辩证分析等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特点,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概念。

我在讲完奴隶社会的历史后,多数人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观点产生疑问,理由是: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财产平均分配,而奴隶社会出现了不平等和剥削压迫的现象,怎么能说是进步了呢?教师就应举出实例加以说明。个体掌握概念必须以对事物感知及表象为基础,否则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掌握概念。具体直观的材料,正确的语言

指导,都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概念的距离感。在教学中我们应举出浅显易懂的例子,将深奥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转化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揭示概念的特征,使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当然,这些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可以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发展不断加以充实改造、逐步深化。如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本质的认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水平。所以,初一时,让学生在所能理解的程度上初步形成、掌握历史概念,无疑会为日后的加深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比较和对照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抽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但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分析往往由表层开始,教师要随时将学生回答中的精华提取出来,沿着既定方面深入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推动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向高水平发展。例如: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生:秦很残暴,在他的统治时期,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重。促使人们生活穷苦,因此,他的过大于功。生:因为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还修筑了长城,开发了南疆。因此,他的功大于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说教式的灌溉,由表及里,逐一的整理,归纳,条理清晰,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时还学会了一些归纳方法。

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是很多的,教师多加留意,经过多次类似反复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抽象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可是初一多数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住一点或几点,从单一的一个方面来评论事物。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还不能从整体来思考、回答问题,多半只能抓住个别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较复杂的材料,就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历史课中更为常见。这是由于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还较低的缘故。教学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而对盐、铁官营体会不深。教师就从盐、铁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说起,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政府要把这两项权力收归中央?”生:汉代生产越来越多采用铁制工具,而且人不吃盐不行,盐、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要量很大,获利多。生:商人掌握很多盐、铁却不卖,导致价高,使得国家收入少。生:专门经营盐、铁的商人经济力量雄厚,可以买土地田宅,组织军队,像一个小诸侯国,长久下去,会威胁国家。生:价钱太贵,老百姓吃不起盐,买不起铁制工具,不满情绪增长,引起暴动,影响政府统治。以上内容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盐、铁在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回答,达到认识盐、铁官营必要性的目的。学生则跳离教材,从多种角度对内容材料提炼加工,以他们已有的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