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与传染病播散。

3.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保持病室清洁、安静。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与活动。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

3.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并经常性通风换气。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发热、出疹的性质、特征、持续的时间及伴随症状等。

5.检测体温的变化,遵医嘱予以降温处理。

常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醇浴、冷(温)盐水灌肠等,同时注意观察与评估周围循环情况,有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禁用冷敷和醇浴。

全身发疹者禁用醇浴降温。

6.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用具。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8.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消毒隔离知识的指导。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按内科疾病及急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

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

【护理措施】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小儿酌减。

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络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妥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健康指导】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感染的方法、护理环境的准备、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等。

一、预防感染的方法1.隔离措施: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2.感染控制:对于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定期消毒、隔离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等。

3.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护理环境的准备1.病房准备:清洁病房,布置必要的设备和用品,如手消毒液、手套、口罩、消毒剂等。

2.护理用具的准备: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准备不同的护理用具,如一次性手套、纸巾、洗手液等。

3.感染物品的处理:将带有传染性的物品单独处理,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4.护理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人防护1.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与病人接触之前、之后,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2.戴手套:与病人接触时,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3.戴口罩: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佩戴口罩。

4.穿防护服:对于有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等,需要穿戴防护服。

5.眼部保护:适当佩戴护目镜或护目板,保护眼部免受感染物的侵害。

四、感染控制1.标准预防:遵守医院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废物处理等。

2.转运和处理:对于感染病人的转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3.废物处理:将有传染性的废物单独处理,按照医院的规定,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4.家属教育:对病人的家属进行教育,讲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传染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以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霍乱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甲类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呕吐、腹泻和重度脱水症状。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护理】(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二)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区早晚消毒,吐泻物用1~2g/L含氯消毒液消毒半小时后及时处理,生活用具及医疗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区。

(三)休息患者卧床休息。

(四)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五)心理护理尊重关心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六)采集标本取黏液部分,采用密实袋封闭,做好特殊标识并及时送检。

(七)探视管理家属要严格遵守病房探视制度,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探视。

【专科护理】(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记录24h出入量。

(二)腹泻护理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情况,注意肛周皮肤变化。

(三)输液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必要时开放多条通道,注意患者心率、呼吸的变化,防输液过快和补液量过多。

(四)虚脱、昏迷、年老体弱者注意保暖,翻身防压疮。

神志不清者加床栏,防坠床。

(五)疼痛的护理患者出现腓肠肌、股直肌疼痛可使用热敷法。

(六)肛周皮肤护理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健康教育】(一)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不要领用和食用,隔离患者和带菌者。

(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患者和带菌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集中处理,严格消毒。

(四)加强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杀蛆灭蝇。

(五)解除隔离的标准,患者症状消失6d后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陈设适宜、整洁,便于隔离消毒;室内空气流通、舒适。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传播途径,运用不同的隔离技术和消毒方法,防止交叉感染。

二、根据传播途径不同,护送患者至指定病室(床),采取对应的隔离措施。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安心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时行感冒】因时令疫疬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性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流行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一、患者接触1.患者接诊:对于高热患者,首先进行系统的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和就诊目的。

保持冷静和专业,提供科学的医疗建议。

2.病区检查和医嘱执行:每位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病房前要进行洗手,并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二、隔离措施1.隔离制度:根据高热患者的传染性,采取符合隔离规定的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病房内隔离和空气传播隔离等。

2.限制措施:控制高热患者的活动范围,如不准离开病房,限制人员进出。

三、个人防护1.洗手:进入病房前和离开病房后必须洗手,采用严格的洗手程序和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双手清洁。

2.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穿戴和检查是否有不完整或破损的情况。

四、环境清洁1.高热患者的床位清洁:每天进行2次以上的床位清洁,包括床单、枕套、被套的更换,用消毒剂进行室内清洁。

2.空气净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清除空气中的病原体。

五、医护人员健康管理1.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每日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及时隔离。

2.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通过培训和宣教,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和防护知识。

6.医护人员的疫苗接种: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接种相关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接触、隔离措施、个人防护、环境清洁以及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常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一、一般护理二、麻疹三、伤寒、副伤寒四、细菌性痢疾五、霍乱六、病毒性肝炎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八、流行性出血热九、猩红热十、水痘十一、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环境要求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

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

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

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医院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常规

医院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常规

医院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常规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医院呼吸道传染病护理的常规指导。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例如流感、肺炎等。

在医院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其他患者的保护至关重要。

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预防措施1. 患者和访客应戴口罩进入医院,并在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内始终佩戴口罩。

2. 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3. 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的手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消毒剂。

4.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以减少传染的风险。

5. 定期进行员工的健康检查,发现患者或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时,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要点1. 为患者提供单人单间或隔离病房,并确保房间卫生和通风良好。

2. 鼓励患者频繁洗手,并提供合适的消毒剂。

3. 患者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的风险。

4.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记录病情变化。

5. 提供充足的水和营养,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6.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表面和设备。

7. 及时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和废弃物,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

患者访客的护理要点1. 访客应事先了解医院的访客政策,确保符合要求。

2. 访客进入患者病房之前,应进行手部卫生,并佩戴口罩。

3. 访客应尽量减少在病房内停留的时间,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4. 鼓励访客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后。

5. 若访客出现任何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应立即离开医院,并寻求医疗帮助。

总结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应始终遵循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风和手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患者和访客都应相互合作,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注意以上指导将有助于提供更安全和卫生的护理环境,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呼吸道传染病的侵害。

传染病护理常识

传染病护理常识

传染病护理常识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以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

因此,在护理传染病患者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接触传染病患者之前,我们需要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同时,我们要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和脱摘是正确的,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感染。

我们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同时,我们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第三,我们要做好患者的卫生护理。

我们要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勤洗手、保持床单整洁、口腔护理等。

同时,我们要定期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第四,我们要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传染病患者往往因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味,为其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加速康复。

第六,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我们需要向患者传授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案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防护能力。

个人防护是我们护理传染病患者时的首要任务。

在接触患者前,我们需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和脱摘顺序必须正确,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病原体的暴露风险。

在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时,应先穿戴外层,再穿戴内层,避免外层污染内层。

在脱摘个人防护装备时,应先脱摘外层,再脱摘内层,避免双手直接接触个人防护装备的内层。

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我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以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传染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

传染疾病的护理需要严格遵守特定的常规准则,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传染疾病护理的常规准则:1.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各种防护装备应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选择,以确保有效的防护。

2.手卫生:手是传播病原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经常进行手卫生。

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前后,医护人员应该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3.病房清洁:传染疾病患者所在的病房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风险区域如浴室、卫生间等。

4.呼吸道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是许多传染疾病传播的常见方式。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使用纸巾或肘部掩盖口鼻,同时配合咳嗽礼仪控制飞沫传播。

医护人员也应该佩戴口罩,以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摄入。

5.废弃物处理:医院应根据传染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废弃物处理措施。

带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应被妥善包裹,并放置在特定的容器中。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废弃物处理人员,确保废弃物安全处理。

6.隔离措施:对于高或可疑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该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措施有不同的层次,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指南,并提醒患者及探望的人员遵守相应的隔离要求。

7.教育和宣传: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8.环境监测:医院应定期对院内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满足卫生安全标准。

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检测等,以及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总之,传染疾病的护理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常规准则,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病房清洁、呼吸道卫生、废弃物处理、隔离措施、教育宣传和环境监测都是传染疾病护理的重要方面。

传染病护理要点

传染病护理要点

传染病护理要点传染病是一种具有很高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

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染病护理,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护理的要点及相关措施。

一、个人防护1. 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而定。

2. 保持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特别是接触传染源后、接触护理器械前后、离开病房前等时刻都要严格遵守洗手的规定。

3. 佩戴手套:护理人员在进行直接接触或携带传染源物品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4. 做好自我防护: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手触碰面部、口鼻和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避免身体接触传染源。

二、环境卫生1. 病房消毒:对于传染病患者所在的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2. 废物处理:将与传染病相关的废物,如口罩、纸巾等,采用专用袋子密封处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3. 护理器械消毒:护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流程,对接触传染源的护理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4. 环境清洁:保持病房、护理站等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常接触的物体如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三、交叉感染预防1. 分区管理:根据患者的传染性和所处阶段进行合理的分区管理,将传染源和非传染源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常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传染病的常规预防工作,注重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合理锻炼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3. 监测传染病状况:护理人员应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确保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有效沟通1. 教育宣传: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传染病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团队合作:传染病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配合,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英气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

1. 病区按区域分三区,健康人与病人要分开,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按常规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子、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2. 根据污染的程度及工作需要,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 病室设施力求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按不同病种收住。

5. 测量生命体征,急性期卧床休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

6. 遵医嘱给饮食。

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7. 做好卫生宣教,病人之间不能互相窜病房、互送食物。

8. 传染病区禁止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9. 凡接触病人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消毒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1. 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 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腰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3.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然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腰避免过度劳累。

5. 护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0%碳酸氢钠容易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传染科专科护理常规

传染科专科护理常规

传染科第一节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3.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4.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5.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6.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7.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8.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第二节传染病疾病护理常规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临床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2.活动与休息:急性肝炎、肝衰竭、慢性肝炎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3.饮食: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

慢性肝炎患者,适当增加蛋白的摄入量;血氨升高、有肝性脑病倾向及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腹水、少尿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

4.病情观察:患者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背景传染疾病是指通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的一类疾病。

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护理常规准则,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以下是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的建议,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1.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 防护装备:根据传染病类型和风险评估,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正确的穿脱顺序和操作规范。

3. 患者分流: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风险等级对患者进行分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分流可以通过设置隔离病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等方式实施。

4. 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器械、材料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清洁工作应遵循正确的清洁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5. 废物处理: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传染病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以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群的污染。

6. 医护人员健康监测: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风险,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健康。

7. 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结论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制定和遵守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是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的基础。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常规准则的建议,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防控能力。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介绍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措施、感
染源管理和个人保护装备等内容。

2. 预防措施
2.1 手卫生
- 正确洗手方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按正确步骤进行
湿润、搓揉、冲水。

- 使用消毒剂:在无法用水和肥皂清洁双手时,可选择合
适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2.2 呼吸道卫生
- 调整咳嗽姿势: 当有呼吸道感染者出现咳嗽或打喷嚏时,请遮住口鼻并弯曲背部以减少飞沫扩散范围。

- 确保宜开窗通风环境, 并定期对空气中含菌量测评.
3. 感染名词及注释:
在此处了与文档相关的法律名词及其相应解释:
a) 流行性流感(Influenza)- 是由A型H1N1亚型、A型
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b) 丙肝(Hepatitis C)- 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潜伏期长,可导致慢性肝脏损害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传染病。

4. 感染源管理
4.1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已经被确诊为传染疾病的个体,应采
取适当措施以阻断其与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或间接联系。

- 单人房间隔离: 将有高度威胁力及易扩散风险者单列出来, 并安排在特定区域进行治理.
- 确保医护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定期消杀,并注意床上用
品等物件是否干净整齐.
5.个人保护装备
在处理具有较高威胁级别情况下,请佩戴以下个人防护设备:
a) 医用口罩/ N95 口罩;
b) 护目镜/面屏;
c) 帽子/帽罩;
d) 防护服。

6.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a) 洗手方法示意图;
b) 口鼻遮挡姿势演示图片;。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细则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细则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细则1. 介绍传染性疾病是一类易于传播的疾病,对患者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的常规细则。

2. 预防传染- 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水进行彻底清洁,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使用洗手间、接触污染物或鼻咽分泌物后需要立即洗手。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根据需要适时佩戴,确保有效防护。

-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尽量保持与患者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 定期消毒和清洁:对接触过的表面、器械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3. 患者护理- 隔离措施: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疾病需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接触传播疾病需采取密切接触隔离措施等。

- 呼吸道管理:患者应嘱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节,如用纸巾、屈肘裹住口鼻。

坚持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 定期测量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体温,如超过正常范围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维护良好的卫生惯:教育患者正确刷牙、漱口、梳洗等个人卫生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4.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情况,在接触患者或进行相关工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 规范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增加传染的风险。

- 经常进行手卫生: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使用洗手间、接触污染物或鼻咽分泌物后。

- 定期体检: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格检查和相关疫苗接种。

出现不适或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急救措施- 紧急呼吸道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呼吸道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支持措施,如使用呼吸机等。

- 心肺复苏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英气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

1. 病区按区域分三区,健康人与病人要分开,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按常规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子、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2. 根据污染的程度及工作需要,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 病室设施力求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按不同病种收住。

5. 测量生命体征,急性期卧床休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

6. 遵医嘱给饮食。

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7. 做好卫生宣教,病人之间不能互相窜病房、互送食物。

8. 传染病区禁止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9. 凡接触病人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消毒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1. 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 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腰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3.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然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腰避免过度劳累。

5. 护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0%碳酸氢钠容易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麻疹护理常规麻疹:俗称“风疹块”。

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皮损状态不规则,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 呼吸道隔离至出诊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2. 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内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少于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 进食与饮水: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使降温和出疹。

4. 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以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是使出疹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40℃,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 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可涂抹抑制真菌粉剂。

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记用指甲强行抠除鼻痂,以免损伤黏膜黏膜造成出血或感染,眼睛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

角膜溃疡及结膜炎较重者,于清洁后交替涂抗生素药液、药膏,每日4~6次。

6.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

并发喉炎、肺炎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保持安静。

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夏季常见传染病。

它由乙脑病毒引起,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症等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重症患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包括智力障碍。

1. 采取虫媒隔离,室内彻底灭蚊、降温设备,应保持室内安静并定期进行消毒。

2. 患者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狂躁不安者加床栏,用约束带固定肢体,防止发生意外。

3. 初期给予流质饮食,待体温消退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营养。

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4. 乙脑高热属中枢性高热,因此,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法,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时要防冻伤,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将室温控制在25~27℃,可床下放置冰块、使用空调等。

5. 惊厥的处理:观察惊厥征兆,及早采取措施,患者静卧,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裤带,取下义齿、眼镜,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唇。

如有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应立即用舌钳拉出。

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惊厥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引起的惊厥应快速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吸痰给氧,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惊厥给予镇定剂。

6. 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协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7. 重症病例常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医师处理。

8.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肠内毒素积存,刺激脑细胞产生毒性反应,加重脑损伤。

9. 恢复期患者,帮助其进行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促使康复。

水痘护理常规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潜伏期:10至21天。

1.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出疹后7天,或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4次,或用紫外线消毒,患者到其他科室进行诊治时应戴口罩。

2. 轻型水痘可在家中护理治疗。

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 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忌搔抓。

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干净、柔软、勤晒洗。

发疹重及疱疹感染者,上述用物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30分钟后清洗备用。

4. 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5. 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一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真菌粉剂。

6. 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择患者喜爱、无心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质饮食,温热为宜。

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伴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住单人间,有专人选照顾,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腮腺炎护理常规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腮腺炎多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1.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从发病开始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一般不少于10日。

2. 急性期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均应卧床休息至腮腺完全消退,并发脑膜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3.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用淡盐水漱口,3~4次/日。

经常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炎症或溃疡,以防发生脓性感染。

4. 患者因腮腺肿大、疼痛,宜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食用过硬、干燥及酸味的食物。

5. 并发睾丸炎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用提睾带或布托起睾丸,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头痛冰敷头部,高热行物理降温和厌恶降温。

艾滋病护理常规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1. 采取血液/体液隔离:向患者解释HIV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患者时,防止锐器刺伤皮肤,戴手套处理污物,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袋装,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

2.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清淡可口的卫生饮食,严重畏食者应静脉补给能量及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

3. 患者病情允许,可以户外活动;病情较重或严重并发症时,应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

4. 观察患者皮肤、口腔和生殖器粘膜的病损情况。

保持清洁,预防及积极治疗感染。

口腔真菌感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肛周涂无菌凡士林或少量以少量滑石粉,保持干燥,防止破损5.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明显的肺部、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6. 患者肌力减弱时,要协助生活护理,防止摔伤,将肢体置于功能体位,每日按摩和被动活动1~2次。

出现皮肤感觉障碍时,防止冻伤、烫伤。

7. 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艾滋病缺乏特效治疗,预后不良。

疾病的折磨,患者易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护士要真正体谅关心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8.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9.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回归正常生活,保护自己,避免激发感染。

对一般性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产生难治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避免感染他人。

增加营养,保证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定期到医院复诊,坚持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禁止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道德。

狂犬病护理常规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1.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患者应安排单室,病室要绝对安静,光线要暗淡,必要时用窗帘遮挡,避免一切水、光、声、风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稳、并集中在一起完成,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引起抽搐。

3.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皮肤有破溃应戴手套,戴防护镜,要防止患者躁动期咬伤、抓伤工作人员。

4. 患者鼻、咽、喉分泌物及器具要严格消毒。

5. 痉挛期尽量安慰患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定剂或用约束带,加床栏等保护患者。

6. 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显著地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处理要点:(1)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狗延,洗出污血。

(2)冲洗后用75%乙醇擦洗或碘酒反复涂拭。

(3)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使排血引流。

(4)严重咬伤或咬伤部位为头部、颈部者还需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进行局部侵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者应进行脱敏疗法)。

此外,尚需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7. 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以狂犬病动物抓伤,擦伤皮肤或粘膜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

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射完毕,按程序分别于第0、3、7、14日和第30日注射一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