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效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药效学ppt

当主要代谢途径受阻时,药物可 以通过旁路途径进行代谢,从而 发挥药效。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 有助于预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潜在的副作用。
抑制代谢酶
药物可以抑制体内代谢酶的活性 ,从而降低代谢速度,提高药物 疗效。但是过度抑制代谢酶可能
导致药物蓄积和毒性增加。
促进排泄
一些药物可以促进体内有害物质 的排泄,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助于预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药理学药效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个领域。同时,随着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现代药理学药 效学的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和具有可比性。
CHAPTER 02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受体
酶
细胞膜通道
核酸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 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常见的受体类型包括G蛋白 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
老药新用与药物再评价
老药新用
一些已经上市多年的药物可能被发现具有新的适应症或 治疗作用。老药新用有助于减轻新药研发的成本和时间 负担,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药物再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一些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药物再评价有助于提高 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治 疗方案。
药理学药效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药理学药效学概述 •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效学评价 • 药理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CHAPTER 01
药理学药效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药理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生物体作用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药物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和潜在的副作用。
抑制代谢酶
药物可以抑制体内代谢酶的活性 ,从而降低代谢速度,提高药物 疗效。但是过度抑制代谢酶可能
导致药物蓄积和毒性增加。
促进排泄
一些药物可以促进体内有害物质 的排泄,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助于预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药理学药效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个领域。同时,随着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现代药理学药 效学的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和具有可比性。
CHAPTER 02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受体
酶
细胞膜通道
核酸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 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常见的受体类型包括G蛋白 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
老药新用与药物再评价
老药新用
一些已经上市多年的药物可能被发现具有新的适应症或 治疗作用。老药新用有助于减轻新药研发的成本和时间 负担,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药物再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一些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药物再评价有助于提高 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治 疗方案。
药理学药效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药理学药效学概述 •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效学评价 • 药理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CHAPTER 01
药理学药效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药理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生物体作用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药物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药理学——药效学 药动学PPT课件

26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27
药物的体内过程
28
药物的体内过程
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
生物转化
胆道
药物
无活性结合物
胆囊
肝脏
门静脉 肠道吸收
酶
原型药物
小肠
肠道
14
LOGO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5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 被动转运 2 主动转运
16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①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 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②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 ③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 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
药物 血浆蛋白
结合物
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②饱和性 ③竞争性 ④可逆性
24
药物的体内过程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 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
血 脑 屏 障 胎盘屏障
25
药物的体内过程
34
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27
药物的体内过程
28
药物的体内过程
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
生物转化
胆道
药物
无活性结合物
胆囊
肝脏
门静脉 肠道吸收
酶
原型药物
小肠
肠道
14
LOGO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5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 被动转运 2 主动转运
16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①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 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②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 ③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 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
药物 血浆蛋白
结合物
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②饱和性 ③竞争性 ④可逆性
24
药物的体内过程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 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
血 脑 屏 障 胎盘屏障
25
药物的体内过程
34
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药理学课件之药效学PPT课件

研究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 系,确定最佳治疗剂量范围。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
药效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药效学研究有助于医生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 效、不良反应,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
新药研发与评价
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研发的 重要环节,为新药的疗效 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 据。
概念
药效学研究为药物研发、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药 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 持。
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组 织、器官相互作用,产生治疗
作用的机制。
药物分类与比较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对药物进行 分类,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促进医药学科发展
药效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 解药物作用机制,推动医 药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触 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发挥药 效。
药物与受体的选择性
受体类型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受体可分为激 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等类型。
03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所用药 物及配伍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药物结合 ,影响药物的吸收。
食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的 代谢酶,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清除 。
06
药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
药效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药效学研究有助于医生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 效、不良反应,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
新药研发与评价
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研发的 重要环节,为新药的疗效 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 据。
概念
药效学研究为药物研发、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药 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 持。
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组 织、器官相互作用,产生治疗
作用的机制。
药物分类与比较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对药物进行 分类,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促进医药学科发展
药效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 解药物作用机制,推动医 药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触 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发挥药 效。
药物与受体的选择性
受体类型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受体可分为激 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等类型。
03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所用药 物及配伍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药物结合 ,影响药物的吸收。
食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的 代谢酶,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清除 。
06
药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
药理学药效学ppt课件

去甲肾上腺素
血压升高
激活β1受体-Gs-AC酶-cAMP ↑ - 心脏兴奋-输出量增多
药理作用action(机制)
药理效应effect
2019/7/13
是药效学要阐明的内容
3
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
一、药理效应(effect) 的基本表现 1.生理功能的改变
心率加快/减慢,血压升高/降低,尿量增加/减少等。
相反,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不强,应用时副作用较多。 如抗癌药,既可杀灭癌细胞,也杀伤某些器官与系统的正常 细胞,因此毒性大,但是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较广。如 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混合感染,故选择性高低是评价药物优劣 的一个重要依据。
2019/7/13
9
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
五、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 ):是指药物与器官组织接 触后所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的强心作用。局部作用也是 一种直接作用。如阿托品的散瞳作用。
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 ,继发作用):指药物 对某组织产生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其它组织机能变化。如 洋地黄强心后的水肿消退.
2019/7/13
• 同一药物对同一器官是兴奋还是抑制也非一成不变:乙醇(少量
兴奋,大量抑制)、丙咪嗪(对抑郁症者兴奋,对正常人抑制)
2019/7/13
5
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
三、药物作用的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区分
1、按作用部位或药物是否入血可分为: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局麻药、碘伏
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 青霉素注射治细菌性肺炎 2、按药物是否与发生作用的组织接触可分为:
2.生化功能的改变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中药药效学

游离脂 温性药:挥发油、甾醇类、黄酮类
寒热属性与总蛋白、多糖、总糖含量有关
二、中药药效学与中药五味
• 中药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酸、甘、苦、 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 中药的五味不仅是味道,也是对中药的功 效的概括和总结。
• 反映药物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
• 中药五味与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 用间存在着联系。
目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四性的研究: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②自主神经系统 ③内分泌系统 ④能量代谢 ⑤大多数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①热证与寒证患者的表现: 热证病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言 语高亢,有高热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 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语声低 微等中枢抑制状态。
2、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与寒证患者具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症状。
自主神经平衡指数: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包括了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腺体等)
热证病人指数偏高,寒证病人指数偏低; 温热药使指数升高,寒凉药使指数降低; 治疗后自主神经平衡指数转向正常。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三)归经与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
•Fe Cu Mn Zn ---造血、保肝、保护视力 (归肝经)
•Mn Zn ---生殖、发育 (归肾经)
(四)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
•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生相应的 药理作用
细辛:归心经, 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心肌β1受体。
• 泻下药入大肠经,“大肠主津” • 止血药归肝经,“肝藏血” • 止咳药归肺经,“肺主气” • 壮阳药入肾经,“肾藏精” • 平肝熄风药入肝经,“肝主疏泄”
寒热属性与总蛋白、多糖、总糖含量有关
二、中药药效学与中药五味
• 中药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酸、甘、苦、 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 中药的五味不仅是味道,也是对中药的功 效的概括和总结。
• 反映药物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
• 中药五味与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 用间存在着联系。
目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四性的研究: ①中枢神经系统 ②自主神经系统 ③内分泌系统 ④能量代谢 ⑤大多数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①热证与寒证患者的表现: 热证病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言 语高亢,有高热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 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语声低 微等中枢抑制状态。
2、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与寒证患者具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症状。
自主神经平衡指数:
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 (包括了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腺体等)
热证病人指数偏高,寒证病人指数偏低; 温热药使指数升高,寒凉药使指数降低; 治疗后自主神经平衡指数转向正常。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三)归经与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
•Fe Cu Mn Zn ---造血、保肝、保护视力 (归肝经)
•Mn Zn ---生殖、发育 (归肾经)
(四)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
•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生相应的 药理作用
细辛:归心经, 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心肌β1受体。
• 泻下药入大肠经,“大肠主津” • 止血药归肝经,“肝藏血” • 止咳药归肺经,“肺主气” • 壮阳药入肾经,“肾藏精” • 平肝熄风药入肝经,“肝主疏泄”
药理学第三讲药效学PPT课件

04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曲线
描述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通 常呈S型曲线。
曲线的斜率代表药物的效价强度,即 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药物剂量大小。
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强, 当达到最大效应时,再增加剂量效应 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
最小有效量是指能够产生明显 药理效应的药物剂量。
据。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指
导临床联合用药。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理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药效学关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 其机制,而药代动力学则研究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共同为药物 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抑制作用
药物使机体器官功能减弱,效应减弱 的作称为抑制作用。如抑制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平滑肌、抑制酶活性等。
选择作用和普遍作用
选择作用
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作用明显,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作用轻微或无作用的现象称 为选择作用。如洋地黄对心脏有明显选择性兴奋作用,而对脑、肺、脾等器官 无明显作用。
普遍作用
药物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都有一定的作用,无选择性,如麻醉药、消炎药等。
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 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 化学反应,从而发挥药效。
受体类型
受体分为激动剂、拮抗剂 和调节剂三种类型,不同 类型受体对药物的反应不 同。
亲和力与内在活性
药物的亲和力指药物与受 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发 的生物化学反应强度。
临床药理学PPT第3章 药效学课件

AD
β-R
心脏兴奋 收缩力、传 导、心率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选择性 (Select
药理效应强的药物治疗效果好?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V.S.不良反应
二、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 作用
对因治疗 治疗作用 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 副反应
半最大效应 浓度EC50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效 应
Emax Em/2
无 最阈 效 小剂 量 有量
效 量
中
毒
有效作用
作
用
致 死 作 用
治疗量
常用量
EC50
最最 最 大小 小 有中 致 效毒 死 量量 量
致 死
剂量
量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剂量越小,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Basic Effects of Drugs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药物作用机制
特异性:构型、电荷、分子大小
药理效应: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 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变化
兴奋 (Excitation):功能增强 抑制 (Inhibition):功能降低
受体机制
受体的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脱敏(desensitization)
长期用激动药后机体或细胞对激动药的反应性下降; 耐受性
特异性脱敏:仅对某类激动药 脱敏 机制 受体磷酸化;受体内移 非特异性脱敏:对某类激动药 脱敏后,对其它受体激动 药 也反应性下降 机制 受体有共同反馈调节机制
药理学 药效学PPT课件

1. 副反应(Side reaction):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引
起的与防治疾病目的无关甚至有害、但对组织器官 无损害作用。与选择性有关,能预知,无法避免。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指药物过量或久用
产生严重的功能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机体在某 些特殊状态及联合用药时也容易发生。分为急性毒 性与慢性毒性、三致。
TI=LD50/ED50 或 TC50/EC50
安全范围:ED95 -- LD5 或 TD5 之间的距 离
可靠安全系数 5.
(Certain safety factor)
第17页/共51页
第18页/共51页
F2
6. 治疗量、常用量 极量:药典对剧、毒药物规定的临床用药的最大剂量,具有法律
约束力。
第7页/共51页
•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个体对药物极为敏感,一般不可预测。 • 7. 继发反应(治疗矛盾,Secondary reaction):如二重感染。
第8页/共51页
F
• 依赖性(dependence) • 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成瘾性:
。 • PA2用于表示拮抗剂亲和力,意义相同
2. 内 在 活 性 , (intrinsic activity , 效 应 力 )
(0<α<1)
用α表示
第28页/共51页
F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药物类型
性
亲和力
激动药
+
α=1
(部分激动药) +
第29页/共51页
内在活
F
激动药 Agonist
•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起的与防治疾病目的无关甚至有害、但对组织器官 无损害作用。与选择性有关,能预知,无法避免。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指药物过量或久用
产生严重的功能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机体在某 些特殊状态及联合用药时也容易发生。分为急性毒 性与慢性毒性、三致。
TI=LD50/ED50 或 TC50/EC50
安全范围:ED95 -- LD5 或 TD5 之间的距 离
可靠安全系数 5.
(Certain safety factor)
第17页/共51页
第18页/共51页
F2
6. 治疗量、常用量 极量:药典对剧、毒药物规定的临床用药的最大剂量,具有法律
约束力。
第7页/共51页
•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个体对药物极为敏感,一般不可预测。 • 7. 继发反应(治疗矛盾,Secondary reaction):如二重感染。
第8页/共51页
F
• 依赖性(dependence) • 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成瘾性:
。 • PA2用于表示拮抗剂亲和力,意义相同
2. 内 在 活 性 , (intrinsic activity , 效 应 力 )
(0<α<1)
用α表示
第28页/共51页
F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药物类型
性
亲和力
激动药
+
α=1
(部分激动药) +
第29页/共51页
内在活
F
激动药 Agonist
•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5
6.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是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的 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与药物剂量无关 不可预知 过敏源: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杂质 常在第二次用药后出现 结构相似者发生交叉过敏
过敏反应
药疹、药热 皮肤瘙痒 剥脱性皮炎 过敏性休克 ……
预防措施
•询问过敏史 •皮试 •凡有过敏史 或皮试阳性 者应禁用
• 剂量-效应关系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与效应
ppt课件
3
2. 可具有首关消除的是: A.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人体循环的药量
减少
B.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循环药量减少 C.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
降低
D.口服普萘洛尔经肝灭活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ppt课件
4
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挤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可被其它药物排挤
6.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量效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ppt课件
7
第三讲
药物效应动力学
ppt课件
8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简称药效学 ◆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 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量效关系
ppt课件
9
药物的基本作用
ppt课件
10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药理效应:
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发生 的变化。
• 药物作用:引起效应的初始反应。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三致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反应停--海豹肢畸形
注意:妊娠三个月内,应避免使用 药物,如确需用药,应尽可能 选用无致畸胎作用的药物。
3. 后遗效应 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残存的药理效应
4. 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加剧
5. 继发反应 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
全麻前给药 治疗作用
胃肠绞痛
副作用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 副作用 治疗作用
2. 毒性反应:是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而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达到中毒 浓度,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引起的 严重不良反应。
◆ 比较严重,可预知,应避免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发生 多损害CVS、CNS、R
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ppt课件
1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药物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 (药理效应)
ppt课件
12
药物基本作用: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原有功能活动增强 --兴奋作用 ◆原有功能活动减弱 --抑制作用
在同一机体内,药物对不同的器官 可产生不同的作用。
7. 特异质反应: 是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异常敏感性。
特点:通常与遗传有关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 体内代谢受阻所致
ppt课件
28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ppt课件
29
药物的量效关系
1. 什么是量效关系? 2. 如何反映量效关系? 3. 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
ppt课件
30
一、量效关系
基础学习
药理学(pharmacology)
ppt课件
1
第二讲回顾
• 首关消除、肝肠循环、肝药酶(诱导剂、 抑制剂)、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生物 利用度、恒比消除、恒量消除
• 药物体内过程:
ppt课件
2
1.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口服给药通过首关消除而吸收减少 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一般不易吸收
预防疾病
负面效应
不良反应
(一)防治作用
• 定义:是指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 的药物作用。包括:
• 预防作用: 疾病或症状发生前用药所产生的作用
• 治疗作用: 药物针对治疗疾病需要所呈现的作用
ppt课件
18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 对症治疗:是指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 替代治疗: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的不足
◆ 定义: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反应。
◆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药物依赖性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
ppt课件
21
1.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作用。
◆ 固有作用,可预知
◆随用药目的不同,与防治作用可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兴奋和抑制 作用可相互转化。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某一个或几 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 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
ppt课件
14
• 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 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小,不良反应少 ◆ 选择性低,应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临床用药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ppt课件
19
练习
分析以下哪些是预防作用,哪些是治疗作用?治 疗作用中,哪些是对因治疗,哪些是对症治疗?
1.缺碘地区儿童定期口服碘丸。 2.感冒者口服阿司匹林降低体温。 3.痢疾患者口服庆大霉素溶液。 4.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
ppt课件
20
(二)不良反应
4. 肝药酶: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5.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选择性低是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基础
• 药物的剂量改变时可明显影响其作用范围: ◆ 剂量增加,药物作用范围扩“包治百病”的灵丹妙 药?
• 如果有,这样的药物临床治 疗效果好不好?
ppt课件
16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正面效应 药物
治疗疾病
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