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红字》看清教

从《红字》看清教

从《红字》看清教关键词:霍桑《红字》清教摘要: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古典小说。

《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使人们对18世纪的美国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当时,一切都受到宗教的束缚,宗教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

本文通过对一些主要人物和波士顿小镇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主人公赫丝特等人的分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严酷以及严厉的刑罚制度。

霍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清教主义的影响。

一方面他肯定了宗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

一、背景1.清教纳萨尼尔·霍桑的《红字》写于18世纪,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波士顿。

在分析清教观念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时,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些了解。

清教徒是些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到达美国的?他们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呢?16世纪时,一些清教徒认为宗教改革运动没能对基督教进行彻底的改革,他们想要纯洁教会。

在17世纪的时候许多清教徒移民新大陆。

“清教徒不允许有异教观念,他们坚持地位和成就就是最高荣誉的标志,那就是上帝的眷顾,并且他们希望人人都能信仰上帝和尊重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的建立和文学的传播。

”①由此可以看出清教文化在19世纪占重要地位。

2.新大陆历史记载,1620年,一批清教徒移居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美国。

那里有经济动机促使他们移居过去,包括欧洲经济的兴盛和对在新大陆攫取利益的美好愿望。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得到宗教自由化。

所以在那个深秋,103名移民乘“五月花”号来到了新英格兰,到了1628年,由于查尔斯一世对清教徒的进一步排斥,另一批清教徒为移民新世界组成一个商业公司,名为马萨诸塞湾公司,他们到达了海角安,也就是现在的波士顿东北部。

30年后,大约1,000名英国移民迁往波士顿地区,其中大部分为清教徒。

到了1643年,马萨诸塞州殖民地已有20,000人,使波士顿成为当时美国最大、最繁荣的清教徒居住镇。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也是清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波士顿北部的一个老阁楼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有故事性和魔幻色彩的故事。

在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贯穿始终,造就了小说独特的宗教和道德氛围。

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角度出发,浅析霍桑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如何呈现清教主义的影响,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严苛和宗教狂热得以充分展现。

在小说的开篇,我们便可见到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当时正值清教徒植根新大陆的时期。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西勒姆的描写,将清教徒的严格和严苛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勒姆是一个极其虔诚的清教徒,他以严刻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规矩来约束自己和他人,对于一切违背信仰的行为,他都持有严厉的态度。

这种宗教狂热和严苛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清教徒们将宗教信仰和宗教规矩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一切违背宗教信仰的行为都毫不妥协,这种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严苛在小说中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得到了彰显。

清教主义倡导信仰和道德的严格约束,要求信徒谨守信仰和道德,在小说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西勒姆作为清教主义的信徒,对于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持有坚定的态度,他视信仰与道德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绝不容许自己和他人偏离这一原则。

而在小说的其他情节中,对于清教主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也得到了反复的强调,清教徒们对于宗教信仰和道德的坚守和弘扬贯穿整个故事,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严肃和庄重的氛围。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命运观念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清教主义强调人的命运是唯一的上帝所决定的,人应该谨守信仰和道德,诚心虔诚地敬畏上帝,不敢有丝毫的异心。

在小说中,主人公西勒姆对待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态度十分严肃,他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他不能有半点的偏差。

这种命运观念贯穿整个故事,使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表现出对命运的严肃和庄重,清教主义的命运观念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思想分析

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思想分析

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思想分析作者:冯楠来源:《商情》2010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人物心态的综合论述,来说明清教信条对主人公积极的感化作用:人人都是有罪的,通过救赎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脱。

我们能看到清教在净化人们灵魂的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清教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

但同时其旧时期的严酷性使霍桑产生了彷徨,复杂的心态,也抨击谴责了清教的残酷的条例和律令。

[关键词]清教救赎严酷性彷徨复杂的心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他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新英格兰地区,深受加尔文教宗教神秘主义观点的影响。

清教徒主义教导说,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堕落,需要不断的自我检查。

但是Because man had broken the Covenant of Works when Adam had eaten from the Tree of Knowledge, God offered a new covenant to Abraham's people which held that election to Heaven was merely a possibility. In the Puritan religion, believers dutifully recognized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their humanity rather than the gifts they possessed. This shadow of distrust would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early American New England and on many of its historians and writers, one of which was Nathaniel Hawthorne.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一部描绘新英格兰早期清教主义农村生活的小说,同时也是对清教主义信仰、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从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受清教主义教义的影响。

整个故事中,清教徒的道德约束和罪恶惩罚等观念贯穿始终,表现出了清教主义严肃的思想和信仰。

首先,小说主要讲述一个世世代代住在相同土地上的家族,在依据祖传文件规定的房屋中接连发生七次死亡事件的故事。

这种祖传的家族观念以及对于房屋的执着,体现了清教徒重视血缘关系和家庭传统的理念。

同时,这种执着也暗示着清教主义对于人性本恶以及罪恶惩罚观念的贯彻,即必须严厉惩罚那些背弃道德准则的罪人。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奥利弗拥有着出类拔萃的品质,他勤奋、正直、忠诚、诚实,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物。

这种塑造方式体现了清教徒对于道德品质以及信仰的高度重视。

这样一种清教徒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我们,清教徒虽然吝啬,但是他们需要保持高度的道德规范。

再次,小说中的教堂和宗教场所比较多,这些场所的存在体现了清教徒对于教义信仰以及机构组织的重视。

故事中描述的教堂是一个庄严、规矩分明的场所,有效地维护并巩固了清教徒信仰的基础。

最后,小说中严格遵守清教主义的道德规范,例如尊重权威、坚守家庭道德和遵守责任分工等方面。

这些道德准则是基于清教徒的信仰特征和社会习俗而设计的,以维护社会秩序并保持道德标准。

总之,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揭示了清教徒信仰在美国新英格兰早期社会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宗教信仰背后的思想和社会实践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历程。

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

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摘要】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讲和有限救赎,提倡简约得生活方式和精神内省得重要性,对美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得妨碍.本文从清教得差不多价值观动身,探讨了清教思想对美国作家霍桑作品得妨碍.由于出身于清教徒家庭,霍桑得作品不可幸免地带上了深深得清教徒得印记;但与此同时,他得作品又体现了对清教思想得叛离和反思.【关键词】清教思想;罪恶主题;反思纳撤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妨碍最大得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讲得开创者,美国心理分析小讲得鼻祖和象征主义得奠基人.霍桑得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得生活图卷为背景,用神奇得象征手法反映美国早期清教徒得生活和价值观,体现出了非常深得清教思想得烙印.能够讲,霍桑继承了美国文学中得清教传统,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对清教思想和清教徒在进展过程中体现出来得恶做了深刻得反思.(一)美国清教思想得历史渊源和差不多价值观从清教对美国社会生活得妨碍力来看,清教主义差不多不是单纯意义上得宗教,而是一个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得不断进展和变化得思想体系.作为基督教得一个派不,清教始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16世纪兴起于欧洲得宗教改革运动结束了罗马天主教教会在欧洲各国得权威统治,其中1517年马丁·路德和1534年约翰·加尔文所领导得新教运动最为闻名;进入17世纪,作为新教得一个激进派,英格兰清教徒连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新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开始了北美洲得移民运动.wWwM如此以加尔文教神学及传统为基础得清教主义在美国殖民地初期逐渐形成统治地位,为17世纪以后新英格兰得政治和宗教思想及美国得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能够讲,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清教思想,就没有美国文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独立得美国文学.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讲和有限救赎得理念.清教主义认为:源于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得原罪,人类是生而有罪得,因此现世中人必须为自己得罪行赎罪,而上帝得救赎则是有限得.人类该如何获得上帝得救赎?人类又如何明白自己差不多获得救赎?美国清教思想给出得答案是:要获得救赎,必须谨言慎行,虔诚信仰上帝、努力工作、不断进行道德内省;获得救赎得人上帝是会给出提示得,那个提示在非常多清教徒看来确实是生活和事业得成功.美国清教徒把美洲大陆看成是上帝赐予他们得“应许之地”,而他们则是“被选之民”,他们得使命确实是要在美洲大陆上重建伊甸园.清教思想得差不多观点能够归纳如下:(1)人类得堕落与原罪(2)上帝得选择(3)有限得赎罪(4)命定得选择.(二)霍桑作品关于清教思想得继承纳撤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出生于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萨莱姆城一个没落得贵族世家,祖先基本上虔诚得清教徒.霍桑得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得权力机构中得长官,家族中出过州长、迫害异教徒得立法要人以及审判萨莱姆驱巫案得要紧法官等.霍桑年幼丧父,与母亲一起过着离群索居得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得清教气氛对他产生了极大妨碍.大学毕业后,霍桑回到家乡潜心读书,走上了创作之路.由于受到清教思想得深刻妨碍,霍桑得作品显示出了对宗教题材得浓厚兴趣,他常常在自己得作品中探讨以宗教信条为基础得善恶之争和因果报应.霍桑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两百多年得历史为背景,大力描写社会和人性得阴暗面,并以此为依照不断探究人得内心世界.事实上,由于深受清教原罪讲得妨碍,罪恶以及罪恶感关于人得妨碍成为霍桑在自己作品里最为热衷得关注对象.以霍桑得代表长篇小讲《红字》为例,在这部小讲里,霍桑集中描绘了不同人物关于罪恶得理解、他们所犯下得罪以及罪恶感关于这些人物得妨碍.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这部小讲里作者着墨最多得人物,从表面上看,她犯下了清教徒难以容忍得罪行:纵欲以及通奸,然而霍桑却对海丝特表现出了深厚得同情和宽容,罪恶和无罪以一种奇特得方式在海丝特得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牧师丁梅斯代尔虔诚、热诚、深得教友爱戴,然而同样他不仅犯下通奸之罪,而且不敢承担责任,怯懦地隐瞒了自己得罪行.海丝特得夫君、相公从表面看是受害者,然而他为人冷漠、自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得妻子,并一直策划着对牧师得报复,犯下了妒恶之罪.而海丝特得女儿珍宝是一个无辜得女童,她给妈妈带来了无限得慰籍和欢乐,是海丝特支撑下去得精神支柱,但正是如此一个美好得生命,却再好只是地诠释了清教思想中关于人类原罪讲得观念.珠儿是通奸得产物,她得诞生便是对海丝特胸前佩戴得a(adultery)得最好注解.不同得人物,以各自得行为方式诠释着各式各样得恶,同时以不同得方式来处理心中挥之不去得罪恶感,霍桑把自己关于罪恶主题得关注淋漓尽致地在这部小讲里表现了出来.除了强调清教思想中有关原罪讲得理论,霍桑同时也在自己得作品里确信了宗教得重要精神作用,从全然上来讲,霍桑依然一个虔诚得基督徒.清教思想关于霍桑作品得妨碍,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关注宗教原罪讲得命题和挥之不去得罪恶感上,还表现为对霍桑文学创作手法得妨碍.清教思想强调圣经是宗教诠释得法典、一切教义、教务咨询题应从圣经中寻求答案,因而圣经得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段成为清教文学作家得学习、效仿对象,霍桑也不例外.圣经中为了宣传基督教得教义和价值观,善用隐喻、对比、故事以及传奇,霍桑将其汲取发扬,多次在自己得作品里用象征得文学手段来强化自己得观点,增加文学感染力.《红字》作品里得红字是体现全篇主题得重要象征,同时在最后将主题得以升华――完成了由adulterer(通奸者)到angel(天使)得转变.不仅如此,《红字》得场景描写、人物名字以及人物得长相都体现了象征文学手法得应用.例如海丝特得夫君、相公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那个名字从发音上来看,和英语中得chilly(冰冷)以worth(糟糕)一样,暗示那个人物是个自私冷漠得家伙;又如海丝特得女儿珍宝(pearl),人如其名,漂亮可爱,是妈妈最最贴心、珍爱得珠宝.事实上,霍桑深受家庭和社会得妨碍,非常难摆脱清教思想关于自己得妨碍,他把自己对宗教命题得考虑写进小讲.清教思想关于人一辈子而有罪得观点给霍桑得作品打上了深深得宗教烙印,他得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探讨了人类挥之不去得罪恶感以及罪恶关于人类个体以及社会得妨碍.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霍桑得作品在非常多时候又表现出了关于清教思想得背离和反思,下面将集中就此展开论述.(三)霍桑作品关于清教思想得反思和背离清教徒在移民美洲大陆得早期时期,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以清教思想为基础得政教合一得政权,进展到后来,清教徒中得统治者为了推行、宣扬清教,他们打击异己,排挤其它宗教派不和宗教信仰,最终导致清教统治得没落.霍桑在自己得作品中,对这段清教徒得历史和行为进行了深刻得描述和反思.在他得多部作品里,我们都能够读到霍桑关于清教徒得虚伪道德和冷漠无情进行得强有力得责备.如《恩地科与红十字》这部小讲集中描绘了当时清教迫害得残酷,被迫害者带着各式刑具在广场示众,他们当中有失足得女得,有愚昧得老妇,有疯子,有涉世未深得年轻人,许多人在没弄明白是如何回事得时候便被诬陷成是异端或者巫婆而定了死罪.又比如在七个尖角阁得房子这部小讲当中,霍桑讲述了一个品钦家族祖先对宗教异己疯狂迫害,最终家族受到可怕诅咒得故事.在他得诸多小讲当中,霍桑关于清教徒所表现出来得恶做了形形色色地描述和反思,对他们得道德虚伪做了深刻得责备和揭露.与此同时,霍桑也对清教思想中得有限救赎理论做了反思,在自己得作品中提出了自己得看法.依然以霍桑得代表作品红字为例,我们能够看到在这部小讲当中,每个人都以自己得方式获得了救赎,克服了心中得罪恶感,同时战胜了心中得恶.海丝特对生活抱有美好得向往和愿望,现实生活里自私冷漠得夫君、相公将其视为私人物品,得不到关爱得海丝特在牧师那儿寻到了爱情,却犯下了通奸之罪.然而白兰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坦诚了自己得罪行,却独自承担了罪责,以坚忍、乐观得生活态度善对生命和周围得人,最终海斯特得到了心灵得自由和真正得救赎,那个佩戴在胸前得巨大红字完成了从adulterer到angel得转变.牧师dimmsdale一开始不敢坦诚罪行,他每天目睹海丝特独自承担着巨大得耻辱和人们得嘲弄、蔑视,心灵备受折磨,在他临死之前,终于面对全体教众坦白了自己得罪行,勇敢地和海丝特站到了一起,在这一刻,牧师得罪得到了救赎.即便是书中冷漠奸诈、不断在精神上折磨他人得chillingworth在弥留之际,把自己得全部财产赠与了珍宝,内心获得解脱,在谅解中完成了自己得救赎.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霍桑一方面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内省”、“命定”等宗教信条得约束,一方面又因家族得负罪感而对清教得专制统治感到痛心.霍桑一方面抨击清教徒得宗教狂热和不容异己得行径,另一方面又以清教得差不多信条作为认知推断得准则,倡导人们以忏悔和善行洗刷罪恶、净化心灵,对清教思想得继承与叛离以一种奇特得方式在霍桑得作品里体现了出来.【参考文献】[1]陈冠商译霍桑短篇小讲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3]孙筱珍《红字》得清教主义传统透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4]hawthorne,nathanielthescarletletter[m]newyork:bantamdell,2003。

霍桑对清教的批评

霍桑对清教的批评

霍桑对清教的批评一引言霍桑时代清教仍很盛行,只不过这时的清教距其最初的教义已相去甚远,出现了摧残人性的教条。

加之他个人不同寻常的经历一一即他的祖先曾在早些时候参与了对清教徒的迫害活动,使得他对清教还有一种复杂的态度。

一方面,他为自己先人犯的错误感到羞愧并觉得自己是清教徒的罪人;另一方面,霍桑清楚地看到了极端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并倾向于反对清教统治。

《红字》正是这种窘境的产品。

在对《红字》的批评研究中,清教批判的主题屡见不鲜。

但是分析的角度通常都是从海丝特的悲惨遭遇和丁梅斯代尔的虚伪来展开。

然而,作为对清教教规反抗的直接产物,珠儿有权表达霍桑对清教主义对人性践踏的不满。

珠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身上所带有的象征意义曾是人们挖掘的主要方面,并认为她是不断提醒并帮助折磨她犯下通奸罪的父母的符号。

这篇论文将从珠儿是霍桑表达对清教否定态度的最好工具这一角度来分析。

二珠儿漂亮外貌所传达的批评在小说中,霍桑从不吝惜文字来赞叹珠儿的美丽。

作为破坏清教教规的产物,如果不是持有肯定的态度,珠儿应该被描写成一个坏的,至少,丑陋的孩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霍桑通过对珠儿的美丽的塑造表示了他对违反清教教规的首肯。

通过珠儿的体型外貌从第六章开始,霍桑开始对珠儿作直接的描写介绍,那时珠儿才三岁。

直到第七章才有一点对珠儿外貌的细节描写“她有晶莹的皮肤,一双大眼睛既专注深沉又炯炯有神,头发此时已是润泽的深棕色”。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到处感觉到她的美,甚至在描写珠儿的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霍桑的一种喜悦之情。

第六章一开始,霍桑写到“从一种旺盛的罪恶的激情中,开放出一朵令人喜爱的不谢的花朵”,这里将珠儿比作了花。

肯定的态度显示了霍桑对通奸产品的珠儿的赞赏与喜爱之情。

而形容词“不谢” 的使用更是暗示了霍桑对珠儿的希望与祝愿。

这样他对清教的反抗也表达了出来。

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孤独封闭的环境之中,带着对极端清教教规的斥责,珠儿“没有什么生理缺陷。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优秀小说,描写了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生活和信仰。

清教主义是这部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了整个故事,影响了所有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我们可以从小说的背景和情节中看到清教主义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这是一个清教徒的聚居地。

清教徒对信仰的极度执着和对道德的严格要求贯穿了他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违背清教主义教义将会受到强烈的谴责和惩罚。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行为都受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他们不敢违背教义,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外在环境的束缚是清教主义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压力,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清教主义对性别和婚姻观念的影响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清教徒的社会中,性别和婚姻观念是非常保守和传统的,妇女应该恪守贞操,忠于丈夫,孝顺父母。

而男性则应该在家庭中扮演严肃的角色,负起养家和教导子女的责任。

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成长,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受到了性别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主人公海特克利夫和他的妻子菲比安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在清教徒的社会中受到了性别和婚姻观念的束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清教主义对人性的看法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清教主义认为人性是堕落的,人类天生就带有罪恶的本性,需要不断地忏悔和悔改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命运都受到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看法的影响。

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悔过和忏悔。

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在小说中被充分地展现出来,成为了故事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清教主义的重要性。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是一篇典型的清教主义题材小说。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宗教元素等方面对其清教主义主题进行分析。

首先,霍桑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来展现清教主义思想。

小说讲述一个由清教徒家族所经营的老宅,在这个家族世世代代的承袭中,家族中人对于信仰的执着和虔诚可见一斑。

家族的祖先代代都是清教徒,他们既信仰上帝,也信仰命运和道德法则。

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苦难,是因为人类犯罪,对上帝的神圣旨意不忠。

因此,他们十分谨守自己的道德法则,试图通过自律和苦行来获得上帝的赐福。

在家族中,主人公马修是最受尊崇的一位,他信仰上帝、忠于道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上,都符合清教主义的原则。

同时,霍桑也通过马修的形象来表达他批判清教主义的观点,认为清教主义对于人类欲望的抑制过于严苛,使得人类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

其次,小说中宗教元素的运用,也是表现清教主义主题的重要方式。

霍桑通过描写宗教仪式、讲道、圣经的引用等方面,展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作为清教徒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家族成员都非常重视宗教仪式。

每周日,他们会举行节日,进行宗教仪式和讲道。

在讲道中,清教徒强调人的罪恶和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爱与奉献、自我克制和奉献来获得蒙福。

圣经也是清教主义的重要元素,它包含了他们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在小说中,霍桑通过引用圣经经文,阐述清教徒的信仰和看法。

例如,在小说中,马修在读到《诗篇》的时候,感受到了圣经中充满智慧的文字,同时也认为这些文字有着无法形容的力量。

在最后,霍桑通过小说中的结局对清教主义做了一些简单的点评。

当故事最终揭示了老宅中隐藏的秘密,人们开始认识到清教主义对人类欲望抑制的问题,认识到自由、自由思想和个人意志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结尾表明,虽然清教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的故事和价值观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接受并欣赏来自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元素。

浅谈清教主义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清教主义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清教主义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摘要】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

作为一种教义,清教主义不再具有原有的意义,但它对新英格兰乃至整个美国由来已久的影响,却在美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介绍清教主义的基础知识—起源和教义;第二部分为清教主义影响下的美国的文化氛围;最后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清教主义,教义,文化氛围,美国文学通过自学(考试)和上课听老师讲我自认为对美国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自从接触美国文学以来便不断听到这个词—“美国清教主义”(“American Puritanism”)。

它像是一篇小说的线索贯穿着我所学过的整个美国文学知识体系,因此,在这门课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想整理一下思路,简要谈谈我对美国的清教主义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的认识。

由于本人知识范围有限,只能借助所查资料表达自己的浅显见解。

作为美国文明与文化的主要源头,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持久而深刻。

正如佩里.米勒所说:“如果我们不理解清教,可以说就不能理解美国。

”美国清教主义虽然来自英国,但在北美这块特殊的地域,其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国民精神的铸造方面来说,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英国清教。

从文学的角度考虑,清教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力量,影响作品本身的生产,又是一种伦理规范,制约着社会与作家的道德生产,同时,清教主义也是一种情感的力量,塑造着美国独特的文学精神。

自身也不断变化发展,因而在文学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时代特征。

一、清教主义起源及教义(清教徒)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

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

清教,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

16世纪出现于英国。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1. 引言1.1 介绍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故事背景设定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地区,描写了一个古老的房子和其主人家族之间扭曲的命运。

霍桑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邃的思想,将清教主义的影响融入到故事之中,展现出了对人性、道德和宗教的深刻探讨。

清教主义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主要信仰体系,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霍桑巧妙地运用清教主义的元素,描绘了人物的内心矛盾、道德观念的挣扎以及审美情感的扭曲。

通过这样的方式,霍桑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了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1.2 清教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清教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清教主义的思考和批判。

霍桑的作品《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也不例外,清教主义在这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人的影响。

在故事情节的铺陈中,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贯穿始终,塑造了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清教主义还对道德观念和审美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说中这些方面也有所体现。

清教主义在象征意义上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一系列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霍桑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通过清教主义这一主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的边界和信仰的力量,以及对清教主义的审视和批判。

2. 正文2.1 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体现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主要人物身上。

故事中的主人公皮诺奇是一个受清教主义影响深刻的人物。

他的性格特点包括严谨、自律和虔诚,这些都是清教主义所强调的品质。

皮诺奇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生活中追求清白和正直,对自己的罪行经常感到内疚和自责。

这种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使得皮诺奇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显得执着和毅力。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霍桑是19世纪美国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到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其中《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描写了一个被扔到废弃房子中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阐述了清教主义的核心概念。

在霍桑的小说中,清教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取决于它在新英格兰地区对人们的影响。

清教主义信条认为,上帝已经选定了那些将在最后的审判日获救的人,而其余的人将在地狱中度过永恒。

这种信仰体系对新英格兰地区的形成和文化价值观的确定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小说中,霍桑通过几个角色来传达这个思想。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修道士,他发现自己被扔到了一个废弃的房子里,这让他很不满,但他不能反抗。

通过在该房子的墙壁上刻画自己的名字,他意识到神已预定了他的归宿。

他还意识到,即使是废弃的房子也是上帝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表明,对于拥有清教主义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被认为是上帝安排的。

此外,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是一位老的神职人员,他沉迷于研究人类的罪恶和上帝的惩罚方式。

他的思想对主人公的旅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罪恶。

这个角色反映了清教主义信仰中的好奇心和责备,常常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过失过于苛刻。

在小说中,该角色通过他的思想探讨了罪恶与赎罪的关系,所以他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总之,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通过主人公的旅程和几个角色的互动来传达清教主义的核心概念。

这个小说描绘了清教主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是理解新英格兰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霍桑写作风格

霍桑写作风格

霍桑写作风格
霍桑是一个思想上充满矛盾的作家,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对他影响很深。

一方面他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整个世界。

作家赫·梅尔维尔曾指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

霍桑思想保守,对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抱有抵触情绪,对社会改革持怀疑态度,对当时蓬勃开展的废奴运动不很理解。

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流露。

霍桑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驰骋的想象,神奇的象征,构成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霍桑还善于刻画和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主要人物的病态心理或被抑制的思想感情。

因此,霍桑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一、故事背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这个时期正值清教主义在美洲的传播和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

清教徒离开英国,来到新大陆,是为了追求宗教自由和建立一个符合他们信仰的社会。

整个故事的背景充满着宗教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这与清教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分不开的。

在小说中,主人公赖特希尔太太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她坚守着清教主义对道德和纯洁的要求,对于故事中的种种事件和人物,她都以清教徒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评论。

这种宗教信仰对她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二、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比如托马斯·驱魔士和奥德莉·普利姆等,也都具有鲜明的清教徒特征。

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坚守着清教主义对于教义和道德的执着。

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在故事中被深刻地展现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教主义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主题表达《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在清教主义这一主题上,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性格和事件描写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小说以清教主义的信仰和道德观念为背景,在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中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刻的主题表达。

小说通过对清教徒的信仰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道德和纯洁的追求。

这种清教主义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无论是主人公赖特希尔太太的自我挣扎,还是其他人物的遭遇和选择,都体现了这种精神的影响和表达。

清教主义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是受到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比如赖特希尔太太因为坚守清教徒的信仰而面临着严峻的境地,这种人物塑造和命运安排,都凸显了清教主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通过对清教主义信仰和社会道德的反思,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挖掘。

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故事中不断受到质疑和触动,这种质疑和触动也引发了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主题内涵。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作者:陈永智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22期摘要:受家庭背景和社会趋势的影响,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以家族的清教徒观点为传统,致力于探索道德和邪恶问题;另一方面,受超验主义及其个人经历的影响,清教徒的压迫和对人类的破坏又令他感到厌恶。

霍桑认为,犯罪应该并且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来清除,人们可以获得救赎和追求幸福。

但与此同时,他又批评传统清教主义中的极端主义,并坚持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因此,霍桑建立了自己的清教主义,这种清教主义以传统的清教主义为基础,受到超验主义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象征主义的使用中,都可以看出霍桑的清教主义。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中图分类号:I7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23—02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

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清教思想对其影响深远。

同时,正值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超验主义又为他的信仰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

受家庭背景、社会趋势和个人经历的影响,纳撒尼尔·霍桑形成了自己的清教主义。

他认为,犯罪应该并且可以清理,同时,人应该通过善行、忏悔和个人努力来净化思想,以获得救赎。

因此,霍桑的小说虽然被清教主义思想占据,但也散布着光明,这与传统的清教主义作品不同。

霍桑的清教主义,意味着他对传统清教主义的继承以及对超验主义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或者用帕林顿的话来解释,“他创造了自己的清教主义,奇幻和不真实”。

这些思想在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正如霍桑在给菲尔兹的信中写到的那样:他“应该努力为它注入一些阳光”。

霍桑的清教主义是在他创作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时形成的,这可以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象征主义来表示。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清教徒的信仰和道德观念作为背景,描绘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清教主义对于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进行浅析。

清教主义对于小说中的宗教氛围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清教主义是17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产物,其信仰注重对圣经的严谨解释和信仰的纯洁。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清教主义的宗教氛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沉重的氛围。

尖角阁老宅本身就是一个代表着清教徒信仰的象征,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事件,如七个尖角阁的秘密、小堂勐的诞生等。

这些事件都与清教主义的信仰和禁忌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宗教氛围的厚重感。

清教主义对于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说中,男主角马修和女主角艾莉丝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马修是一个清教徒,他身上体现出了清教徒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信仰的忠诚。

而艾莉丝则是一个被清教徒道德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她被迫与清教堂中的小堂勐结婚,并深受清教徒的道德规范所困扰,最终导致了她自残的悲剧。

这些人物的塑造正是由于清教主义在17世纪的美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作者通过塑造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人们性格和行为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也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道德观念的影响。

清教主义崇尚道德的纯洁和正直,小说中的人物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常常受到了清教徒的道德观念的束缚。

小堂勐因为不愿意放弃艾莉丝而遭受了道德的质疑,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在这个故事中,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和人生选择,进一步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17世纪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还通过清教主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霍桑通过清教主义的宗教氛围、人物性格和行为、道德观念等方面,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清教主义弊端的存在。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霍桑的短篇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被视为其清教主义观念的一个典型作品。

本文旨在从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其清教主义进行浅析。

霍桑在小说中展现了清教主义背景下的严格道德观念。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纽英格兰,当时正值清教徒移民开始在这片新大陆上建立新的国度。

以清教徒为主的移民社会对罪恶行为有着极强的忏悔意识,对于“七个尖角阁的老宅”被诅咒的原因,故事中的人物们对自己祖先所犯的罪过感到深深的忏悔和责备。

他们固守着清教主义中对于道德的高标准,无论是对于无辜被杀的人的血债,还是对于社会所承受的惩罚都始终心存愧疚之情。

他们也相信通过忏悔与祈祷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故事中的神父更是为此脱下了上帝的救恩赐予的标志——“圣职者的礼服”。

作为清教徒的信仰与传统观念,对于邪恶的恐惧是其必然内容。

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心存恐惧,对于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的传闻深感不安。

他们深深地被上帝的惩罚和邪恶力量所威胁,害怕自己也会被卷入恶劣的命运之中。

霍桑通过描写人物在这种恐惧中的反应,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邪恶的极度忌惮和拒斥。

特别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她提前离开老宅,是因为她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这个疾病在读者看来似乎预示了她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种疾病同时也是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的表现,清教徒们对邪恶力量的惧怕加深了她的恐惧感。

霍桑的清教主义观念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塑造得以体现。

小说中的神父先生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神职;还有露西这个人物,她的姓名本身所蕴含的含义也是清教主义观念的一种象征。

露西的名字来源于“光明的人”,象征着她拥有洁净的心灵和智慧的品格。

小说中也提到了一些清教徒的姓氏,如谢宾斯(Stebbins)和哈金斯(Hodkins)。

这些名字都与当时的清教徒移民有紧密的联系,彰显了霍桑对于清教主义的重视和表达。

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通过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式,展现了清教主义观念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英美文化论文: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

英美文化论文: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

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纳撒尼尔 ? 霍桑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受清教主义、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影响。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承载着人们一直无法分析透彻的内涵。

《红字》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宗教和伦理道德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感悟。

本文主要从作者在《红字》中展现的清教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人文主义清教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一、《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清教思想的核心教义之一就是"人人都是有罪的",这种原罪意识在《红字》有明显的体现。

主人公亚瑟 ? 丁梅斯德是一个牧师,他代表着当时的清教主义,代表着最高级别的社会道德。

霍桑对他的描写表现出了同情之心,但是也丝毫没有掩饰丁梅斯德的罪行。

霍桑用丁梅斯德的死和心理变化再次向人们提出了"人人都是有罪的"这一宗教思想。

《圣经》是清教的权威,从海斯特 ? 白兰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两个原型,即夏娃和圣母。

海斯特经历了与夏娃相似的生活,从天堂到堕落,经历磨难,最后被拯救。

海斯特出生在清教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学者。

当清教徒来到北美时,海斯特的丈夫决定带着妻子搬到那个所谓的新大陆。

海斯特提前被丈夫送到了那里,可是她却在那里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被赶了出去。

犯了通奸罪的海斯特并没有远走高飞,而是留下了默默地承受着被社会遗弃和被人们唾弃的侮辱。

她想要在她犯罪的地方接受惩罚,以此净化自己的灵魂,最终成功地进行了自我救赎。

而亚当的原型则是丁梅斯德,他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牧师,但是他违背了上帝的教诲,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从此走向了堕落。

丁梅斯德逃避自己的罪过,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只能选择沉默、进行自我惩罚。

最终,宗教思想战胜了他的软弱,他向众人揭露了自己的罪行,用死换取了灵魂的解放。

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上种下了烙印,部分清教思想观念,至今还被美国人崇尚,在《红字》中也有所体现,女主人公海斯特在犯罪后,依旧辛勤劳作,以此作为救赎的一种方式。

简析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主义

简析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主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简析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杨胜南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早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深受清教主义影响。

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例如《带七个尖顶的阁楼》,《福谷传奇》,《玉石雕像》等等。

他的代表作——《红字》,尤其受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清教思想生动地描述了美国19世纪早期生活的蓝图。

许多研究者对清教主义做了许多研究,包括霍桑和他的作品。

从霍桑的作品中我们清楚地了解清教徒的观点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关键词:《红字》;霍桑;清教主义作者简介:杨胜南(1993-),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84-03一、引言《红字》是美国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著名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受加尔文控制波士顿。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作者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当权者摧毁了人们的心理、心灵和道德。

海丝特被认为是道德的化身。

她不仅感动了牧师,甚至是都充满了原罪的整个社会。

而她的丈夫,作者把他描绘成一个复仇者。

小说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而且人物、情节和语言都是主观想象的。

在描述中,它的重点是人的精神活动和直觉。

总之,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

在《红字》的结尾中,珍珠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海丝特回到波士顿纪念自己的罪恶,痛苦和忏悔。

二、关于霍桑和清教主义的介绍纳撒尼尔•霍桑,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不仅继承而且批判者新英格兰清教传统。

虽然他不是一个清教的信仰者,但他深受其学说影响。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矛盾和生活中的悲剧,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红字》。

2.1关于霍桑和《红字》的介绍纳撒尼尔•霍桑,十九世纪早期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霍桑清教主义清教徒《红字》原罪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却对他影响深远。

一方面,他承认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另一方面,他又坚信清教主义的诸如“原罪”等教义,主张人生来就有罪恶,应该自我救赎。

这种矛盾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获得了很好的体现。

一清教主义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便深深刻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和忘却的烙印。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

而对霍桑和他的代表作《红字》来说,清教主义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解读视角。

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兴起、它与霍桑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来看一下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二(“清教思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一词是由“清教徒(Puritan)”衍生来的,是人们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

“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纯净。

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

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

16世纪后期,教会一部分虔洁信徒提出要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在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

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疵的真教会。

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起过重要的作用。

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是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

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清教主义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深远影响。

清教主义既是一种信仰概念,也是一个伦理价值概念。

清教的伦理价值就是清教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主要表现为虔诚、诚实、节俭、勤勉、节欲、自我完善等。

这些信仰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教徒最初是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的。

他们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注重理智,推崇理想,禁绝欲望;他们始终保持严谨和克制,排斥任何可能引致道德堕落的行为。

但是,清教徒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
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三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 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

霍桑一生共写下短篇小说一百余篇,有小说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3)等;著有四部长篇小说,即《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七个尖角顶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1851)、《福谷传奇》(The Blithedale Romance,1852)和《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1860)。

他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

他的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一六九二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的迫害教友派的活动。

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思想,但又因祖辈驱巫案的行为而深背负罪感,并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小说《红字》中深有体现。

四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萨勒姆,开始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霍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读书。

他热衷于探索家族历史。

通过这段观察、思索的过程,他意识到清教伦理束缚人性的一面。

因此,在1850年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红字》。

《红字》以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作为故事的背景,当时的居民是1620至1630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

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遭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因此,在当时,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清教徒,清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方各面。

以此为时代背景的《红字》中各个人物均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清教思想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教义面前他们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清教主义灌输给霍桑的是强烈的罪恶感,先祖们留给霍桑的是血淋淋的犯罪事实。

但是,霍桑却仍然相信清教主义的原罪观,也相信人的彻底堕落。

尽管他不是清教徒,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清教主义关于人性堕落的观点。

所以,《红字》中的几个主人公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罪”。

对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牧师来说,他们的原罪就是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

“A”代表了“Adultery”(通奸)”。

海丝特虽然是出于保护自己心上人的好意,但还是犯了欺骗罪;丁梅斯代尔牧师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继续留在圣职上,既冒犯了上帝,又欺骗了教民。

齐灵渥斯的罪则表现在他发现海丝特的不忠之后进行疯狂的复仇,最后变成了“一个恶魔”。

连最天真的小女孩珠儿都是“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花朵。

人有原
罪,所以需要救赎。

在霍桑看来,对待罪恶,人应该自觉采取赎罪的方式,使被罪恶玷污的心灵在“净化”中得以拯救。

他主张通过善行和自我忏悔来洗刷罪恶,从而得以“赎罪”。

对海丝特来说,她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独自承担罪责,忍辱负重,顽强地生活着,同时还接济穷人,四处行善。

她的善行使得她胸前的字母“A”已经不再是它的本意通奸(Adultery)了,而是成了能干(Able),天使(Angel),欣赏(Admiration)等等各种含义了。

而对于牧师丁梅斯代尔来说,当他走向邢台,彻底坦陈了自己的罪行,最终含笑死在海丝特怀抱中的时候,他的灵魂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救赎。

牧师死后,海丝特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多年以后重归故里,之后在牧师的坟旁出现了一座新坟。

墓碑上只有一个字母“A”。

作者在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实现生命永恒,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五作为一个清教世家出身的作家,霍桑思想上充满了矛盾,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对他影响很深。

一方面他为清教徒、为祖先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而深负罪恶感,所以他试图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到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

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

从他身上可见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和文学各方面的深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