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
幼儿园外教汉语学习教案
幼儿园外教汉语学习教案教案主题:家庭成员的称呼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进行表达;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教学重点:1.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呼;2.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图片:家庭成员的照片;2.卡片:写有不同家庭成员称呼的卡片;3.录音机:播放关于家庭成员的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1.让学生看图片,鼓励他们用汉语说出他们家庭成员的名称。
2.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让其他学生猜测其家庭成员的称呼。
Step 2: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 (15分钟)1.给学生播放录音,录音中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
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尝试模仿录音的发音。
2.教师请学生重复录音,并一起说出每个家庭成员的称呼。
3.给学生发放写有不同家庭成员称呼的卡片,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到对应的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将卡片放在图片旁边。
Step 3: 练习家庭成员的称呼 (20分钟)1.让学生与伙伴进行问答练习。
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回答他的家庭成员的称呼。
2.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他们练习用家庭成员的称呼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Step 4: 拓展活动 (15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成员画在纸上,并用汉语写出他们的称呼。
2.选择几个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家庭成员的称呼。
3.带学生观看一段描叙家庭成员的视频,并让他们回答一些相关问题。
Step 5: 小结 (5分钟)1.学生们用汉语回答以下问题:你学到了哪些家庭成员的称呼?你能用汉语介绍你的家庭成员吗?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家人用中文交流。
Step 6: 家庭作业 (2分钟)1.让学生用汉语写一段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介绍他们的名字和称呼以及他们的职业或特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练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并用汉语交流家庭事务。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doc
口语课:“我的家”教案一、教学对象:菲律宾来华夏令营学生(汉语初级水平)二、采用教材:三、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要求学生理解对家庭状况询问时的简单用语四、教学重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学生、哪儿、读书等词语及其读音五、教学难点:量词“口”的解释、以及“哪儿” “有”“岁”等词语的解释六、辅助教学手段:图片、字卡、游戏七、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所需时间①掌握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称谓 . 图片及字卡游戏15 分钟第一②掌握“有”“口”,并进行分组练习,询问图片字卡20 分钟课时家庭成员数量等 .③课堂内容回顾 . 5 分钟①通过图片示范说明“哪儿”“学生”“读书”图片示范10 分钟“岁”等词语 10 分钟第二②同学分组游戏进行情景对话 . 情景对话15 分钟课时③对同学进行读音的纠正及训练 10 分钟分组对话10 分钟④本课回顾以及布置作业 5 分钟八、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具体过程例句第1、复习旧课:一①学生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课方法:时通过游戏:将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同学上台将带有读音的字卡贴在相应图片下面,再让一至两名同学按自己想法纠正(允许课堂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游戏结束,维持秩序“同学们坐好”后,将正确的顺序及位置摆好“它们应该是这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领读两遍,提问两名同学读,最后轮读两遍。
2:学习新课②解释难点生词:有:只需掌握课文中“有几口人”的用法。
用简单教具“我有一支铅笔”、“我(铅笔等),分别拿出一根、两根铅笔演示“我有一支铅笔”、有两“我有两支铅笔”等,着重强调“有”字,表达其含义,学生理解即可。
口:只需理解其作为量词的含义。
用之前的图片组成两组家庭,“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演示“我的家里有三口人”、“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等。
同学进行分组,三至四人一组,分别扮演提问者及回答者的角色,游戏中要了解组员的家庭成员构成,并在结束后分别展示组员家庭构成。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教案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对家庭成员的称呼的正确用法和表达。
2.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教材准备:1.PPT幻灯片。
2.家庭成员的图片,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3.小组活动相关的卡片。
4.人物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们问好并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
2.老师利用图片引入“家庭成员称呼”的话题,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对家人的称呼方式,并做一个小游戏,提醒他们使用汉语。
步骤二:学习家庭成员的中文称呼(20分钟)1.老师利用PPT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帮助学生们学习正确的汉语称呼,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姐妹等,强调正确的发音和用法。
2.老师可以运用搭配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记忆家庭成员的汉语称呼,例如:爸爸+妈妈=父母;儿子+女儿=子女等。
步骤三:练习用家庭成员称呼自我介绍(25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家庭成员自我介绍。
2.每位学生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如有几口人、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3.老师鼓励学生们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辅助。
步骤四:小组活动:“关系匹配”游戏(25分钟)1.老师将家庭成员称呼的卡片分发给学生们,每人一张。
2.学生们根据卡片上的称呼,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家庭成员。
3.学生们通过询问其他同学的称呼,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称呼相同或相匹配的家庭成员。
4.学生们将卡片贴在黑板上的相匹配的家庭成员图片旁边,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步骤五:角色扮演(20分钟)1.老师在课堂上角色扮演一个家庭成员,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2.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角色扮演的家庭成员,并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呼。
3.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如帽子、围巾等,让学生们更好地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
步骤六:结束(5分钟)1.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呼。
你家有几口人对外汉语教案(一)
你家有几口人对外汉语教案(一)汉语教学案例:了解学生家庭的人数1.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家庭的人数;•学会用中文表达家庭成员的数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候,引入话题”家庭成员”;–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的人数。
2.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自由交流,用中文回答问题”你家有几口人?“;–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并逐个指向学生让他们说出家庭人数。
3.视听材料(1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成员的对话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和听取有关信息;–提醒学生注意内容中涉及的中文表达和数字词汇。
4.跟读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句子模板,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互相询问对方家庭的人数。
5.练习与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填空或选择题形式,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检查答案后进行讲解。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家庭人数是每个人的特殊话题,要在尊重和关心家庭的前提下进行交流。
3. 教具准备•图片或实物相关家庭成员的图片•视听材料:关于家庭成员的对话或视频•练习题材料4. 课堂评估•学生在讨论与分享环节的表现是否踊跃;•学生在跟读练习的发音和语调是否正确;•学生在练习与巩固环节的答题情况。
5. 扩展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人数,编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口头介绍,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人数。
6. 参考资料•暂无汉语教学案例:了解学生家庭的人数(续)1.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家庭的人数;•学会用中文表达家庭成员的数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候,引入话题”家庭成员”;–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的人数。
2.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自由交流,用中文回答问题”你家有几口人?“;–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并逐个指向学生让他们说出家庭人数。
你家有几口人对外汉语教案
你家有几口人对外汉语教案主题:家庭中的外汉语教学教案目标•了解学生家庭中对外汉语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汉语•改善学生在中文环境中的交流能力教学内容1.了解家庭情况–提问学生家庭中有多少人会说汉语,以及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了解学生在家中主要使用什么语言进行交流。
2.鼓励汉语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用外语交流的经历,鼓励他们在家庭中使用汉语。
–提供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如一起观看中文电影、唱中文歌曲或进行中文游戏等,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汉语交流。
3.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组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日常用语和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文环境。
教学步骤1.引入主题,提出问题:“你家中有几口人会说汉语?”2.学生回答问题并介绍家庭中各成员的汉语水平情况。
3.讨论家庭中使用何种语言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语言环境。
4.分享学生自己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经历,鼓励在家中使用汉语。
5.提供一些家庭活动的建议,如观看中文电影、唱中文歌曲或进行中文游戏等。
6.组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7.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和表达习惯,以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
8.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使用汉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汉语使用情况。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交流能力。
•收集学生写的关于家庭中使用汉语的反思或总结。
参考资源•无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幼儿园托班认字练习——家庭成员称谓教育教案
幼儿园托班认字练习——家庭成员称谓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认识并记住这些称谓的汉字和拼音。
3. 运用这些称谓组成短语,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增强孩子们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家庭成员的照片、汉字和拼音。
2. 课本:《认字练习——家庭成员称谓教育教案》。
3. 工具:干板笔、橡皮、卡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5分钟)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卡片,老师可以提前把卡片上写好的称谓及对应的图案或照片贴在黑板上,或转移到投影仪里,让学生快速认识和记忆这些称谓。
2. 导入阶段(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课讲到的家庭成员称谓,并通过展示照片和卡片,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阅读汉字。
3. 正式阶段(30分钟)3.1. 认字练习(10分钟)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抄写一遍家庭成员称谓的汉字,点名核对,帮助学生纠正笔画和写错的字。
3.2. 认读活动(10分钟)通过闯关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加深记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称谓的汉字,学生根据照片或老师读出对应的称谓,再回答正确与否,得到对应的积分,孩子们对闯关的积极性较高。
3.3. 组合拼音(10分钟)老师给学生出拼音,让学生用合适的汉字填空,组成合适的称谓,如“bà _ _”、“mā _ _ ”,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孩子们运用拼音的能力以及对家庭成员称谓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案例演示,让幼儿学会运用称谓组成短语并加深理解。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示例,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短语、句子,让学生准确读出这些短语,并回答这些短语代表哪些人,有怎样的含义,有助于孩子们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此次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识字游戏、组合拼音、案例演示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反复致用所学,较好地提高了记忆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家庭成员称谓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与父母、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联系,保持家校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
9月28 日----10月3日主题:家庭与爱(家庭主要重点在家庭成员的称谓上的学习,爱主要是爱国----中国的国庆节穿插其中,爱家)中文1及中文1A:家庭称谓核心家庭阶段,中文1B几乎全部称谓。
学生的学习情况:中文1班的家庭称谓还没有掌握好,中文1 a 和中文1类似,中文1B的情况较好,可继续进行,而另外两个班还需要巩固复习。
主要内容:称谓,先从核心家庭入手,并以小儿歌形式呈现,然后拓展到大家庭。
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当天穿插“了解中国”的内容,十月二日(阴历九月初九)穿插重阳节的内容。
具体步骤如下:教学步骤:1. 家庭称谓儿歌:《我的家》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我和它!(宠物,也看作家里的一员)然后引出“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姥爷/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以上的内容要反复操练,并制作了卡片帮助同学们记忆。
卡片游戏:1、先给同学们分配了数量均等的卡片,但是上面写有不同的称谓,或者有两个人的会有重复。
老师说“爸爸”,持有“爸爸”的卡片的同学“出牌”,没出或者出错都会不得分。
游戏2、老师出示卡片,谁最先读出卡片上的字谁就得分。
在熟练了之后逐渐加词,但是同学们复习不够及时,记住的效果不是很好。
文化部分:中国的国庆节和重阳节介绍了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通过视频和讲解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还有重阳节的食物。
作业写字:爸,妈,我。
还有制作国旗(思亦可和涂一凡按时完成)!10月6日----10日(10日,no school)主题:中文 1 和中文1A班继续家庭称谓学习,开始几个数字学习并加上家的描述。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对外汉语的亲属称谓词教学,听起来好像有点严肃,不过其实特别有趣!亲属称谓在中国文化中可是一门大学问,简直是“亲情大百科”!你知道吗,中文里称呼一个人,不仅仅是个名字,更是文化、关系、情感的体现。
比如,家里有个小兄弟,叫“弟弟”,可不是随便叫叫的,这背后可是蕴藏了很多情感和责任。
想想看,弟弟撒娇的时候,那种“哎呀,快来帮我”可真让人心软,听着都觉得有点乐。
家里的长辈可是被称为“爷爷”“奶奶”的,这可不是随便叫的哦。
对老人家,那是要多加尊敬的,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说“您先”。
这可是礼貌之道,长辈听了心里都甜滋滋的。
对了,父母的称谓就更复杂了,爸爸叫“爸爸”,妈妈叫“妈妈”,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藏着的是无尽的关爱和牵挂。
每次跟他们聊天,老爸老妈总是能问出一堆问题,简直比侦探还厉害。
像是“今天学校怎么样?”“有没有交女朋友?”哎呀,别说,问得还真是贴心。
说到“姑姑”和“舅舅”,这两个称谓就有点意思了。
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而舅舅则是妈妈的兄弟。
这关系可真是微妙,像是两条平行线,偶尔交集一下,就变成了亲情的纽带。
记得小时候,去姑姑家玩,那里可热闹了。
她总会准备好好吃的,真是让人忍不住多吃几碗。
而舅舅呢,虽然看起来有点严肃,其实也藏着一颗暖心的“大叔”!每当我出成绩时,舅舅总是拍着我的肩膀,笑得特别开心,让我倍感自豪。
“表兄弟”和“表姐妹”这两个称谓又是另一番风景。
表兄弟是爸爸或妈妈的堂兄弟姐妹的孩子,这样的关系仿佛在说:“我们是亲密的玩伴!”每次过年,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闹闹的,那场面就跟个小型聚会一样,笑声不断,热闹得很!这时候谁也别说客气,吃东西的时候抢着来,感觉整个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还有一种叫“婶婶”和“叔叔”的,听起来就特别温暖。
婶婶是叔叔的妻子,和妈妈的关系密切。
每次去他们家,婶婶总是会把我捧在手心里,给我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那种感觉,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小窝,特别亲切。
而叔叔虽然偶尔开玩笑,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支持我的“超级英雄”。
学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教案(送教上门)单篇
学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记忆常见的亲人称呼。
2、帮助学生练习开口说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并准确使用常见的亲人称呼。
难点:鼓励学生开口说话,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称呼卡片(包含不同亲人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a、问候与热身: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如问候“下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新内容呢?”
b、引出主题:展示一张家庭合照,问学生“照片里有谁?你们应该怎么称呼他们?”
2、呈现新知
a、展示称呼卡片,逐一介绍并教授亲人称呼的发音和含义。
b、使用图片或实物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称呼与具体人物的关联。
3、练习巩固
配对游戏:准备多张称呼卡片和人物图片,学生需要将正确的称呼与人物图片配对。
4、拓展应用
a、创设情景:模拟家庭聚餐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使用亲人称呼。
b、鼓励开口: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然后鼓励学生模仿并开口说话。
5、总结反馈
a、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亲人称呼,强调开口说话的重要性。
b、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勇于开口说话给予表扬和奖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练习使用今天学到的亲人称呼,并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六、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开口说话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执教人:某某
执教时间:2024年03月12日。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谢忠春 2011010410)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目标:学生能正确地辨别家庭成员称呼,扩大词汇量,并能正确地使用称呼(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理解对家庭状况询问时的简单用语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词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学生、哪儿、读书、有、口、岁等词语语音:练习声调、语速和变调(二)教学难点量词“口”的解释,以及“哪儿”“有”“岁”等词语的解释三、教学方法(一)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二)直观法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新的词汇。
需要准备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带有读音的家庭成员称呼卡片,印有学校、家等图案的图片,印有小学生的图片,印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图片等。
(三)情景法针对新学的生词设计相关情景,在课堂教学时分组模拟情景下可能发生的对话。
四、教学环节(两课时)(一)第一课时1、学习新课(20分钟)(1)游戏一,学习生词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同学上台将带有读音的家庭成员称呼卡片贴在相应图片下面,再让一至两名同学按自己想法纠正(允许课堂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游戏结束,将正确的顺序及位置摆好,先领读两遍,然后提问两名同学朗读,最后大家一起朗读两遍。
(2)讲解难点生词“有”:只需掌握课文中“有几口人”的用法。
用简单教具(铅笔等),分别拿出一根、两根铅笔演示“我有一支铅笔”、“我有两支铅笔”等,着重强调“有”字,表达其含义,学生理解即可。
“口”:只需理解其作为量词的含义。
用之前的图片组成两组家庭,“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演示“我的家里有三口人”、“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等。
2、情景练习(20分钟)同学进行分组,三至四人一组,分别扮演提问者及回答者的角色,游戏中要了解组员的家庭成员构成,并在结束后分别展示组员家庭构成。
幼儿园亲情教学:家庭成员称呼与情感教学方案
幼儿园亲情教学:家庭成员称呼与情感教学方案幼儿园亲情教学:家庭成员称呼与情感教学方案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亲情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培养他们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有助于加强幼儿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就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情感教学方案展开探讨。
一、引言家庭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亲近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的称呼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亲密的情感表达方式。
正确理解和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有助于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家庭归属感和身份感,并将这种情感延伸到与他人的互动中。
二、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称呼现状分析1. 呼叫混乱现象:一些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或者尚未形成清晰的家庭角色概念,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容易出现混乱,例如称呼爷爷奶奶为“爸爸妈妈”,或者用其他成员的称谓来代替。
2. 不尊重的称呼:一些幼儿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缺乏正确引导,对家庭长辈或其他亲人使用了不礼貌或不尊重的称呼,缺乏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尊重。
3. 缺乏对家庭成员的认知:部分幼儿由于家庭结构的多样性或者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家庭成员的认知较为混乱或者不完整,导致对称呼的选择存在困惑或矛盾。
三、亲情教学方案设计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亲情教学方案:1. 装饰幼儿园家庭成员板块:在幼儿园内设置专门的一块墙面或者主题板块,用来展示幼儿的家庭照片和家庭成员的称呼,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及他人的家庭成员。
2. 家庭成员称呼游戏:通过游戏、歌曲和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地称呼家庭成员。
可以用卡片或者图片来辅助游戏,幼儿将相应的家庭成员称呼贴到正确的位置。
3. 模仿游戏与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游戏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学习正确的称呼,并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教师可以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正确称呼。
4. 家庭成员情感表达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书写等形式,让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幼儿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然后用一两句话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之情。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称呼教案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称呼教案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称呼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认知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了解和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幼儿可以建立起与家庭成员的亲密联系,并且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中班的幼儿们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并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学习。
2.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宝宝。
-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 激发幼儿对家庭的兴趣和对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
3. 教学内容3.1 家庭成员称呼的介绍通过图片和故事,向幼儿们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宝宝。
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歌曲,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3.2 学习称呼依次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鼓励幼儿们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进行重复练习。
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如连连看、找出正确称呼等。
3.3 角色扮演安排幼儿们参与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家庭成员,并用正确的称呼进行互动。
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服装,使幼儿更容易进入角色。
鼓励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加强对不同家庭成员称呼的理解和运用。
4. 教学活动4.1 家庭成员配对游戏准备一副卡牌,其中一半卡牌上写着家庭成员的称呼,另一半卡牌上贴着相应的家庭成员照片。
将卡牌打乱,幼儿们轮流翻开两张卡牌,通过配对找出正确的称呼和相应的家庭成员。
4.2 家庭成员拼图提供家庭成员的大头贴照片和相应的简单身体部位拼图,幼儿们根据称呼拼贴出正确的家庭成员。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加深对家庭成员的称呼记忆,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3 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剧场准备一个小小的舞台和一些道具,幼儿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进行小小的角色扮演表演。
通过表演,幼儿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运用正确的称呼进行互动。
5. 总结与回顾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出来回答一些问题,如“哪个称呼是爸爸的呢?”或者“你最喜欢哪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通过回顾,可以检查幼儿对家庭成员称呼的掌握情况,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案例分享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案例分享【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案例分享】1. 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在中班阶段,幼儿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表达已经逐渐成熟起来。
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个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案例,以便幼儿园教师们能够得到借鉴和参考。
2. 教案内容幼儿园中班的家庭成员称呼教案一般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称呼。
在教学中,需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地称呼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爸爸和妈妈是自己的父母,爷爷和奶奶是自己父母的父母等。
还需要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家庭的成员称呼可能会有所不同,要尊重每个家庭的个性化。
3.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并学会用正确的称呼来称呼他们。
可以选择一些与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相关的绘本,让幼儿通过绘本中的人物形象来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如家庭成员拼图游戏、家庭成员认知卡片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4. 反思总结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幼儿应该能够在称呼家庭成员时更加灵活自如,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总结反思,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还应该鼓励幼儿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所学的内容。
5. 个人观点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正确的称呼,幼儿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能够培养幼儿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念。
教师在进行相应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6. 结语通过本文所分享的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幼儿园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的引领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2.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卡片、CD。
教学过程:一、前期准备1.用图片展示不同的家庭成员,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和地位。
2.播放有关家庭成员称呼的视频,让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称呼有所了解。
3.发放卡片,让幼儿在上面写上自己家中的每个人,并尝试说出他们的称呼。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生动有趣地向幼儿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
提问:“你们家有几个人?你们叫你们父亲、母亲什么?”2.分类和概括让幼儿将家庭成员分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并把他们的称呼分类概括。
3.学习教师播放学习视频,教学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家庭成员的称呼,让幼儿认识并掌握。
4.复习教师用幼儿熟悉的音乐播放,引导幼儿一起唱“爸爸妈妈好”,并鼓励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三、巩固和评价1.语言游戏老师在空白卡片上写下父母的名字,让幼儿写上相应的称呼,完成后读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2.实际应用让幼儿通过口头交流和部分身体动作,表达对家庭成员对应称呼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后延伸教师提供CD、图片、卡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应用。
教学反思:1.这堂课的活动安排比较丰富,多样化。
2.通过有趣的视频和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通过分类概括的方式,让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做到了系统认知。
4.通过游戏和应用,加深了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称呼认识的印象。
小学幼儿园教案: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
小学幼儿园教案: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一、引言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以培养幼儿社会认知为目标,其中包括教授幼儿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称谓。
通过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幼儿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进对家庭的理解和归属感。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提供一份针对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称谓。
2. 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流利地使用家庭成员的称谓。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准备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包括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音乐:准备一段适合背景音乐,以增加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通过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你们想知道如何正确称呼自己的家人吗?”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并指着图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家庭成员,例如“这是爸爸,他是我们家庭的一员。
”之后,可以请幼儿重复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加深记忆。
3. 情境操练(15分钟)组织游戏情境,邀请幼儿参与,例如:“请幼儿选择一张卡片,然后站起来说出这个家庭成员的称谓。
”教师可以设定时间限制,鼓励幼儿们快速认知和回答,以提高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
4. 故事分享(15分钟)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小熊回家”,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亲情。
5.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要求小组成员互相表达对不同家庭成员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编写简短的小短文。
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及亲子互动活动设计
在指定的主题”幼儿园中班家庭成员的称呼教案及亲子互动活动设计”下,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家庭成员在幼儿园中班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称呼教案和亲子互动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家庭成员在幼儿园中班中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而家庭成员在幼儿园中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亲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关怀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需要加强家庭成员的参与,促进家校合作,真正做到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结合。
2.称呼教案的设计(1)爸爸、妈妈的称呼:在称呼教案中,我们需要教导幼儿如何称呼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活动,让孩子学会用“爸爸”“妈妈”这样的称谓来称呼自己的家人。
(2)祖父母的称呼:对于孩子来说,祖父母在家庭中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此在称呼教案中,也要教导孩子如何称呼祖父母,比如“爷爷”“奶奶”等。
(3)其他家庭成员的称呼:除了爸爸妈妈和祖父母之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比如叔叔、阿姨等。
在称呼教案中,也需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称呼这些家庭成员。
3.亲子互动活动的设计(1)家庭成员共享时间:可以设计一些亲子互动活动,让孩子邀请家庭成员来园参观,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自己的家庭成员,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学校学习环境的融合。
(2)家庭成员参与课堂教学:可以邀请家庭成员参与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等,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促进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加深。
(3)家庭成员参与手工制作: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和家庭成员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家庭装饰品或小礼物,增强亲子互动,同时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实施这些活动的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日程,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度过愉快的学习时光。
称呼教案和亲子互动活动的设计对于提升幼儿园中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小学教案认识简单的家庭成员称谓
小学教案认识简单的家庭成员称谓小学教案:认识简单的家庭成员称谓一、教案背景:家庭是每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成员称谓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家庭成员的基本称谓,增进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家庭成员的基本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b)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谓进行交流,如问候、介绍等。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简单地介绍家庭成员。
3.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称谓,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关注,促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a)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b)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谓进行交流。
2. 难点: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应用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或谈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成员有谁,了解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称谓的掌握情况。
Step 2:核心内容(30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和复习家庭成员的基本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外公”、“外婆”等。
2. 教师挑选几个家庭成员进行问答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Step 3: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喜好。
Step 4:运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家庭成员间的问候、介绍等。
2. 部分学生代表小组表演对话,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展家庭成员称谓的表达,如“爷爷”、“奶奶”、“外甥”等,拓宽学生的家庭成员视野。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称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二年级词汇教案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
二年级词汇教案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二年级词汇教案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第一课时:家庭成员的称呼基础知识一、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及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称呼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幻灯片、课件等。
2. 教学素材:家庭成员的图片、音频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并提问:- 这些人是谁?- 你们在家里是怎么称呼他们的?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学习新词汇(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解释每个词的意义。
2. 学生跟读家庭成员的称呼,师生互动。
Step 3:学习用法(15分钟)1. 老师以图片和实际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老师提问,并运用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进行交流。
Step 4:巩固练习(15分钟)1. 老师出示练习题,考查学生对家庭成员称呼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与同伴交流答案。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其他家庭成员的称呼,如:外公、外婆等。
2. 学生积极学习新的家庭成员称呼,并进行口头练习。
Step 6:总结复习(5分钟)1.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家庭成员称呼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家庭成员的称呼拓展应用一、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并能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写一篇短文。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形成完整的短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笔记本、白板、水彩笔等。
2. 教学素材:家庭成员的图片、家庭成员称呼卡片等。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谢忠春 2011010410)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目标:学生能正确地辨别家庭成员称呼,扩大词汇量,并能正确地使用称呼(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理解对家庭状况询问时的简单用语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词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学生、哪儿、读书、有、口、岁等词语语音:练习声调、语速和变调(二)教学难点量词“口”的解释,以及“哪儿”“有”“岁”等词语的解释三、教学方法(一)直接法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二)直观法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新的词汇。
需要准备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带有读音的家庭成员称呼卡片,印有学校、家等图案的图片,印有小学生的图片,印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图片等。
(三)情景法针对新学的生词设计相关情景,在课堂教学时分组模拟情景下可能发生的对话。
四、教学环节(两课时)(一)第一课时1、学习新课(20分钟)(1)游戏一,学习生词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同学上台将带有读音的家庭成员称呼卡片贴在相应图片下面,再让一至两名同学按自己想法纠正(允许课堂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游戏结束,将正确的顺序及位置摆好,先领读两遍,然后提问两名同学朗读,最后大家一起朗读两遍。
(2)讲解难点生词“有”:只需掌握课文中“有几口人”的用法。
用简单教具(铅笔等),分别拿出一根、两根铅笔演示“我有一支铅笔”、“我有两支铅笔”等,着重强调“有”字,表达其含义,学生理解即可。
“口”:只需理解其作为量词的含义。
用之前的图片组成两组家庭,“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演示“我的家里有三口人”、“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等。
2、情景练习(20分钟)同学进行分组,三至四人一组,分别扮演提问者及回答者的角色,游戏中要了解组员的家庭成员构成,并在结束后分别展示组员家庭构成。
对话大概内容如下:A:你好,你叫什么名字?B:你好,我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教案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课题: 《家庭》
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
授课教师: 陈淑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目标:
学生能正确地辨别并使用家庭成员称呼;可以独立识、写本课生字,扩大词汇量
(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理解对家庭状况询问时的简单用语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词汇:家、有、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等词语
语音:练习声调、变调
(二)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in teaching
“有”字句——表示拥有,句式:
名+有+数 +量 +名
Noun+有+numeral+measure+noun
我家+有+四 +口 +人
只需掌握课文中“有几口人”的用法。
用简单教具(铅笔等),分别拿出一根、两根铅笔演示“我有一支铅笔”、“我有两支铅笔”等,着重强调“有”字,表达其含义,学生理解即可。
量词“口”:只需理解其作为量词的含义。
用4张图片组成若干组家庭,演示“我的家里有三口人”、“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等。
三、教学方法
(一)直接法
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
(二)直观法
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新的词汇。
需要准备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等。
(三)情景法
针对新学的生词设计相关情景,在课堂教学时分组模拟情景下可能发生的对话。
四、教学环节(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
1、学习新课(20分钟)
(1)游戏一,学习生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展示在ppt上,将其中一个家庭成员的脸用图片盖住,把生词和拼音播放出来让学生猜是哪一位家庭成员,再让一至两名同学按自己想法纠正(允许课堂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游戏结束,领读两遍,提问两名同学读,最后轮读两遍。
2、情景练习(20分钟)
同学进行分组,三至四人一组,分别扮演提问者及回答者的角色,游戏中要了解组员的家庭成员构成,并在结束后分别展示组员家庭构成。
对话大概内容如下:
A: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B:你好,我叫**。
A:你家有几口人,
B:我家有*口人,……。
你家有几口人,
A:我家有*口人,……。
老师在学生中帮忙,也加入小组的问答中。
3、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游戏结束后,提问同学领读、轮读本课学到的生词,并进行纠正;
画一张自己的family tree并在下一节课时带过来。
(二)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5分钟)
老师拿着学生的“family tree”的图提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家里都有什么人,”让学生轮流回答,学生以对话形式表达。
2、学习新课(15分钟)
(1)学习“哪儿”用法:用印有学校、家等图案的图片、字卡向同学进行解释。
指着学校图片问“老师在哪儿,”回答“老师在学校。
”指着家图片问“老师在哪儿,”让同学回答“老师在家里。
”接下来让同学自由对话,让学生理解“哪儿”的含义。
(2)学习词汇“学生”、“读书”:用印有小学生的图片以及正在读书的人的图片、字卡让学生了解这两个生词。
口语练习“学生在读书”。
(3)学习词汇“岁”的用法:用一系列分别印有不同阶段小孩图片并将印有相对年龄的字卡贴在相应图片下面,先领读,使学生理解其意思。
然后进行演示:“老师几岁了,”“老师十九岁。
”,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用手势表示数字和指出相应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
3、情景练习(20分钟)
(1)进行对话游戏,学生三至四人分为一组,分别扮演提问者和回答者的角色,问出小组成员的年龄、是否为学生、在哪里读书等问题。
对话大概内容如:
A:你多大了,
B:我*岁。
你呢,
A:我*岁。
你是学生吗,在哪里上学,
B:……
(2)进行读音的训练,在黑板上贴上简单拼音a、ma等每种四个字卡。
在a上面分别标注四种声调。
首先领读,然后提问学生跟读。
并在ma上标注相同声调,让学生思考其读音,并提问。
之后纠正正确读音,领读,提问。
再次贴出tu、mei 两组拼音,标注音标后,让学生轮读。
4、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游戏结束。
贴出两节课所学所有生词字卡及拼音,提问同学轮读,并进行纠正。
布置作业,与班上同学组成一个“家庭”,分别扮演一个家庭成员,用本次课所学生词、语句介绍家庭里各个成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