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第一章 功率放大器2013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作业题_第一章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作业题_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7c434ea8956bec0975e397.png)
解: VImax Vz I L min I Z max
Rmin VImin Vz I L max I Z min Rmax
Rmin
VImax Vz VImax Vz 350 I Z max I L min I Z max
Rmax
RLmin VZ I Lmax
《电子线路》作业题
第1章
1-13
A B C
D1
5V
ID
2 k
D
D2
D3
0V 0.7V V
解:接最低电压的二极管导通,其余二极管截止,VD=1.7V 1-14
A B C
D1
D2
D3
D
2 k
解:接最高电压的二极管导通,其余二极管截止,VD=3.3V
1-15
解: a:D截止,VAO=12 V b:D导通,VAO=15 V c:D1导通,D2截止, VAO=0 V d:D1导通,D2导通, VAO51 mV
1-19
解:
I DQ 1 0.25 13.16 (mA) 50 7
rj
VT 26 2 () I DQ 13.16
id
20 sin t 0.37 sin t (mA) 50 2 2
iD I DQ id 13.16 0.37 sin t (mA)
350 10 72.9 mV 350 10
1-24
解:
VImin Vz 375 I Z min I L max
R Rmin
Rmin R Rmax来自VO1 VIrz 10 5 138 .9 mV R rz 350 10
7.5 500 rz 0.015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集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eaad7ee06eff9aff807dd.png)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二、单项选择1、(a)2、(c)3、(c)4、(a)5、(c)6、(c)7、(c)8、(b)9、(b) 10、(b)11、(c) 12、(a) 13、(a) 14、(b) 15、(a) 16、(c) 17、(b) 8、(a) 19、(a) 20、(b)21、(c)三、解:U O1≈1.3V,U O2=0,U O3≈-1.3V,U O4≈2V,U O5≈1.3V,U O6≈-2V。
四、解:U O1=6V,U O2=5V。
五、解:u i和u o的波形如题5解图所示。
题6解图题5解图六、解:u i和u o的波形如题6解图所示。
题6解图七、解:1、当U I=10V时,若U O=U Z=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V 33.3I LLO ≈⋅+=U R R R U当U I =1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同理,当U I =35V 时,U O =U Z =6V 。
2、 =-=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八、解:波形如题8解图所示。
题8解图第二章 参考答案一、判断1、√2、×3、×4、√5、×6、√7、×8、×9、√ 10、× 11、√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b)5、(c)6、(a)7、(a)8、(a)9、(b) 10、(c) 11、(b) 12、(a) 13、(c) 14、(b) 15、(c) 16、(b) 17、(b) 18、(c) 19、(b) 20、(a) 21、(c) 22、(a) 23、(c) 24、(c) 25、(a) 26、(c) 27、(c) 28、(c) 29、(a) 30、(b) 31、(c) 32、(b) 33、(b) 34、(a) (a) (a) 35、(c) 36、(a) 37、(c) 38、(c) 39、(b) 40、(c) 41、(c) 42、(b) 43、(b) 44、(c) 45、(c) 46、(b) 47、(b) 48、(b) 49、(a) 50、(a) 51、(c) 52、(c) 53、(c) (c) 54、(c) (a)二、填空题1、NPN,PNP ;硅,锗;电子和空穴。
东南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题与答案
![东南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b1501cc1755270722088d.png)
二、基本题:(每题5分,共25分)
1.如图所示电路中D为理想元件,已知ui= 5sinωtV,试对应ui画出uo的波形图。
2.测得电路中NPN型硅管的各级电位如图所示。试分析管子的工作状态(截止、饱和、放大)。
3.已知BJT管子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所示。求另一电极的电流,说明管子的类型(NPN或PNP)并在圆圈中画出管子。
八、一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误差放大器的Au>>1,稳压管的Uz=6V,负载RL=20Ω。
1.试标出误差放大器的同相、反相端;
2.说明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3.求Uo的调整范围;(10分)
参考答案
一、
1.电流、正向、反向;电压。
2.线性、非线性
5.低通、200、200。
6.乙类、0、 、0.2。
二、
2.放大状态。
4.电压-串联、增大、宽。
三、
1.
2.
四、反馈组态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五、该放大电路为共基接法,根据瞬时极性法可知引入了负反馈,不能振荡。
更正:将变压器副边的同名端标在“地”的位置即可。
六、
1.
七、运放构成差动输入形式,反相端输入为UI,同相端输入 。
八、
4.在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发射极Re公共电阻对信号的放大作用无影响,对信号具有抑制作用。差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KCMR=。
5.设某一阶有源滤波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则此滤波器为滤波器,其通带放大倍数为,截止频率为。
6.如图所示的功率放大电路处于类工作状态;其静态损耗为;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每个晶体管的管耗为最大输出功率的
五、电路如图所示。试用相位条件判断下面的电路能否振荡,将不能振荡的电路加以改正。(6分)
大学《模拟电子》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模拟电子》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6ca6acc7931b764ce157f.png)
单选题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收藏A.共基极放大电路B.共射放大电路C.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若电源电压为12V,则功放管的UCEO要:收藏A.大于24VB.等于24VC.小于12V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即可以放大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直流信号的放大电路,采用的耦合方式是:收藏A.直接耦合B.阻容耦合C.变压器耦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理想情况下,差动放大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收藏A.无穷大B.C.不知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虚断”的概念源于运放的:收藏A.差模输入电阻趋于无穷大B.输出电阻为0C.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为无穷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当负载发生变化时,欲使输出电流稳定,且提高输入电阻,放大电路应引入:收藏A.电流串联负反馈B.电流并联负反馈C.电压串联负反馈D.电压并联负反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正弦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若由石英晶体构成,则称为:收藏A.石英晶体振荡器B.电容三点式振荡器C.RC振荡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乙类功率放大的静态管耗为:收藏A.无法计算B.1WC.零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收藏A.直流负反馈放大电路B.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C.交流正反馈放大电路D.直流正反馈放大电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低通滤波电路是:收藏A.允许所有频率信号通过B.允许高频信号通过,将低频信号衰减C.允许低频信号通过,将高频信号衰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允许某一频带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将此频带之外的信号衰减的电路称为:收藏A.低通滤波器B.带阻滤波器C.带通滤波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整流电路采用的是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收藏A.三极管B.二极管C.电容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积分电路可以用于波形变换,若输入为方波信号,则可得输出信号为:收藏A.三角波B.正弦波C.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求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必须依据:收藏A.等效电路B.直流通路C.交流通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电感滤波电路主要适用于:收藏A.负载功率较小即负载电流较小的情况B.负载功率较大即负载电流较大的情况C.负载功率较小即负载电流较大的情况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无交越失真的OTL电路和OCL电路均工作在:收藏A.乙类状态B.无法判定C.甲乙类状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滤波电路的作用是:收藏A.尽可能地消除单向脉动直流电压中的脉动部分B.放大信号C.尽可能地提高输出电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为了克服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交越失真现象,常采用:A.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B.共射极放大电路C.甲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振荡频率由()条件决定。
模拟电子-功放电路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功放电路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4e8ee3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3.png)
习题七 功放电路一、判断题 1.低频电压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把微弱的信号电压放大,输出功率并不一定大。
( √ ) 2.多级放大器的末级能输出足够大的功率来驱动负载,这类主要用于向负载提供足够信号功率的放大电路称为功率放大器。
( √ ) 3.电压放大器是向负载提供不失真的电压信号,讨论的主要是失度真的大小、效率和功率等指标。
( ⨯ )4.低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是要求输出足够大的不失真(或失真小)的功率信号。
( √ ) 5.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框图来看,它可以简单地视作电压放大器与电流放大器的组合。
( √ )6.能作为电压放大级的电路,除了通常采用的共发射极电压放大器,还有共集电极放大器。
( ⨯ ) 7.一般来说,稳定工作点电压放大器比射极跟随器的基极偏置电阻大,所以,前者的基极电流相对于偏置电路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
( √ ) 8.对于射极跟随器来说,加重负载或增大输入信号时,输出信号负半波会出现削波失真。
( ⨯ )9.互补输出功率放大器,NPN 管负责输出正半周,PNP 管负责输出负半周,两个半周波形叠加,在负载上得到完整的输出波形;既撇开了单管工作时发射极电阻无谓的功耗,又解决了单一型管工作(负载重)时出现的半波削波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 √ ) 10.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存在交越失真。
( √ ) 11.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不能消除交越失真。
( ⨯ ) 12.OTL 互补对称功放由单电源供电,OCL 互补对称功放由正负双电源供电。
( √ )13.静态时,OTL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输出电容两端压降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
( √)14.功率管热击穿的本质原因是其b-e 间电压BE U 的负温度特性。
( √ )15.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 (1)都使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 ⨯ ) (2)都使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
( ⨯ ) (3)都使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
( √ )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电路不是功率放大器的组成部分。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作业题_第二章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作业题_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fc70bb65ce050876321394.png)
(2)
IB
VCC 0.7 RB1
0.565 mA
VCE VCC IC RC VCC IB RC 1.01V 0.3V,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2-18
在图P2-18(a)所示电路中,三只二极管参数相同示于图
P2-18(b)中,晶体三极管参数为,导通电压 VBE(on) 0.7V 100 。若A、B、C三端口电压分别为5V、4V、3V,
证明:T1、T3 、T4、 T5构成TL环, TIC2=0.5IW
1 2
IW
IW
I
2 X
1 2
IW
IW
I
2 Y
I
2 W
I
2 X
I
2 Y
1 1
15 μA
IC IC1 IC2 74.985 mA, VCE VCC ICR 7.5 V
(3) IC 74.985 4999
I B1 0.015
IC I B1
I B1 1 I B1 (1 1 ) 2
I B1
1 (1 1 )2
方法一:
I C2
I E2
VCC 0.3 RE2 RC2
1.23 mA,
I B2 I C1 I RC1 , (sat) I C2 / I B2
+
RC1
0.7
-
IC1
IB2
方法二:
RE1
(I C1 I B2 )RC1 I E2 RE2 0.7
(I E2 I B2 )RC2 I E2 RE2 0.3 VCC
模电答案第一章
![模电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cb65cf10fc4ffe473368ab1b.png)
作业作业::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 吸收功率a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V AWI P U I U P a a 10110===→= (2)若元件B 吸收功率10W 10W,,求:I b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A VWU P I UI P b b 11010−=−=−=→−= (3)若元件C 吸收功率吸收功率--10W 10W,,求:I c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A VW U P I UI P c c 11010−=−==→= (4)求元件D 吸收功率吸收功率::P=?P=?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W mA mV UI P 61020210−×−=×−=−=(5)若元件E 输出的功率为10W 10W,,求:I e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A VWU P I UI P e e 11010−=−==→= (6)若元件F 输出功率为输出功率为--10W 10W,,求:U f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V AWI P U I U P f f 10110−=−=−=→−= (7)若元件G 输出功率为10mW 10mW,,求:I g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mA VmW U P I UI P g g 11010−=−==→= (8)试求元件H 输出的功率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参考方向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吸收功率::mW mA V UI P 422−=×−=−=故输出功率为4mW 4mW。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2013年模电期中考试试卷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2013年模电期中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37612d976eeaeaad1f33093.png)
在下图所示差分放大电路中,已知双极型晶体管的参 V 数为:β =100,bb 0 , 0.6V ,T1~T4管的 VA 75V , r T7、T8管的 VA 。场效应管T5、T6的参数相同。试 求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 和差模电压增益 。
'
BE(on)
T3
VCC
T4
C
RL 10k
Riபைடு நூலகம்
Ro
V 在如图所示P沟道EMOSFET电路中,已知 C W (2l) 0.5mA/, VGS(th)=-1V,设VA=100V,试求IDQ,VDSQ,gm和rds。
2 p ox
分析如图所示两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写出输出 的逻辑表达式。
VDD A D C VDD D
E
E
B
C
B
A
F
F
A
B
B
期中考试讲评
如图所示电路中的二极管为理想的,试画出输出 电压v 的波形。设vi = 7sinωt (V)。
O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β=150,VA=-100V, VBE(on)=0.7V,试求ICQ,VCEQ,并画出该电路的小信号 等效电路,求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电压增益Av。 设各电容对交流呈短路。
C
D
E
C
D
E
A
试画出下图所示MOS电路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指出T1和T2在电路中的作用,并给出小信号电压 增益 的表达式
VDD
T3
1:1
T2
IQ
+ vO ˗ + vI ˗ T1
在图所示电路中,三极管特性相同,场效应管的特性 也相同。已知VBE(on)=0.7V,β=200,(W/l)1=1.5/0.3, (W/l)2=6/0.3。忽略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和沟道长度调制 效应。试求各电阻流过的电流IR1~IR7。
模电 第一章习题答案
![模电 第一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80927ccbff121dd368397.png)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2.如图直流电路,已知电流表读数为3A ,电压表读数为10V ,元件A 产生功率为18W ,元件C 吸收功率为10W ,求元件B 和D 的产生功率解: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相关联已知VU U A i D C 10,31-==-=W i U P W i U P c c A A 10,1821==-==解得A i V U A 162-==,,列a 点的KCL 方程:321i i i +=解得A i 23-=列KVL 方程=++A C B U U U解得V U B 4=Wi U P W i U P D D B B 20)2()10(12)3(421=-⨯-==-=-⨯==所以B 产生12W 的功率,D 产生-20W 的功率,即吸收20W 的功率。
12.求图示电流i解:对两个网孔列KVL 方程1l 网孔:0105312=--i i (1)2l 网孔:0551=-i (2)(2)求出 1i =1mA ,代入(1)得2i =5mA 根据KCL 解得 i =1i +2i =6mA14.图示电路,求各支路电流1I 、2I 和电压ab U解:根据KCL 定理,I=0,V U ab 10-= 左回路网孔KVL 方程 A I I 2010511==-右回路网孔KVL 方程 A I I 109922-==+17.求等效电阻 图a)解:等效电阻为Ω=++=4)84//()4)6//3((R 图b)解:等效电导为s S S S S S G ab 10)6//612//()2//2(=+=,Ω=1.0ab R23.求开路电压ab Uba8Ω6Ω8Ω解:利用节点电压法求出电压uV u u 6105)300016000130001(3=⨯=++-算出根据分压原则VU U u Vu u V u u b a ab b a 2262432=-=====25.求图中的电流ΩK 4ΩK 2bu解:利用KVL 方程 得045=+i所以A 8.0i -=。
模电第四版习题答案
![模电第四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e48f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9.png)
模电第四版习题答案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习题答案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以下是模拟电子技术第四版习题的部分答案,供参考:第一章:半导体基础1.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在室温下,硅的电阻率大约是1kΩ·cm,而锗的电阻率大约是0.6kΩ·cm。
2. 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而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
3. PN结的正向偏置是指给P型半导体加上正电压,N型半导体加上负电压,此时PN结导通。
第二章:二极管1. 整流二极管主要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稳压二极管主要用于电路中稳定电压。
2. 一个理想的二极管在正向偏置时电阻为零,反向偏置时电阻无穷大。
3. 齐纳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稳压二极管,它在反向偏置时具有稳定的电压。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1. 双极型晶体管(BJT)分为NPN和PNP两种类型,其中NPN型BJT在基极-发射极结正向偏置时导通。
2. 晶体管的放大区是基极电流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变化的区域。
3. 晶体管的饱和区是指基极电流足够大,使得集电极电流达到最大值,此时晶体管不能进一步放大信号。
第四章:场效应晶体管1. 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
2. JFE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两种常见的FET。
3. MOSFET在截止状态下,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阻非常大,几乎相当于断路。
第五章:放大器基础1. 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一个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更大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2. 共射放大器是最常见的BJT放大器配置之一,它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中等的电流增益。
3. 差分放大器能够放大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值,对共模信号不敏感。
第六章:反馈放大器1. 反馈放大器通过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来稳定放大器的性能。
2. 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但可能会降低增益。
东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核作业答案
![东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核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d77d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6.png)
东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核作业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和应用模拟信号处理和电子电路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涉及模拟信号的采集、传输、放大、滤波、变换和调制等技术,以及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等内容。
2. 请解释什么是放大器?放大器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它通过改变信号的电压、电流或功率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放大器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如晶体管、真空管)和相应的电路元件组成,可以放大各种类型的信号。
3. 请解释什么是反馈?反馈是指将放大器的一部分输出信号反向加入到输入信号中的一种技术。
反馈可以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压增益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根据反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4. 什么是运放?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AMP)是一种特殊的放大器,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等特点。
运放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中,可以实现各种基本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积分器、微分器等。
5. 请解释什么是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是一种使用运放的基本放大器电路,它通过反相输入端和输入电阻将输入信号反向输入到运放的反馈网络中,实现了信号的反相放大。
通常,反相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反馈电阻和输入电阻之比来决定。
二、计算题1. 请计算反向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反向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Av = -Rf / Rin其中,Av为电压增益,Rf为反馈电阻,Rin为输入电阻。
2. 假设反向放大器的反馈电阻为10kΩ,输入电阻为1kΩ,求其电压增益。
根据公式:Av = -10kΩ / 1kΩ = -10所以,该反向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10。
三、设计题请设计一个反向放大器电路,使得其电压增益可调节为-10、-20和-50,并确保输入电阻大于1kΩ、输出电阻小于10kΩ。
以下是电路设计示意图:Rf+--->#####---|---> Vout| |Vin || |+------------------+| |++ | || | +-------|-------+Rin| +------ -|- +| +--|########| | GND+------+--------------|| +-------|-------+virtual ground |||-|GND电路参数应符合以下条件:1.反馈电阻Rf的值可调节为10kΩ、20kΩ和50kΩ;2.输入电阻Rin的值应大于1kΩ;3.输出电阻应小于10kΩ。
模电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dc1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f.png)
模电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模电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应用。
模电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习题的答案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找到的,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模电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模拟电子技术。
第一章:放大电路基本概念1. 放大电路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放大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以实现信号的增强和处理。
2. 放大电路的分类有哪些?答案:放大电路可以分为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三种类型。
3. 什么是共射放大电路?答案: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都是通过集电极进行耦合。
第二章: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 什么是截止频率?答案:截止频率是指放大电路在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开始下降,达到截止频率时幅度下降到原来的1/√2。
2. 如何计算截止频率?答案:截止频率可以通过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来确定,当幅度下降到原来的1/√2时,对应的频率即为截止频率。
3. 什么是增益带宽积?答案:增益带宽积是指放大电路的增益乘以其截止频率的乘积,用来衡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放大电路的稳定性1. 什么是稳定性?答案:稳定性是指放大电路在工作过程中,输出信号不会因为温度、电源电压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2. 如何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答案:可以通过负反馈、补偿电路等方法来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3. 为什么会出现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答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是由于正反馈引起的,当放大电路的增益大于1时,就容易出现自激振荡现象。
第四章: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 什么是非线性失真?答案:非线性失真是指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波形不再是输入信号的简单放大,而是出现了形状变化或者畸变。
2. 如何衡量非线性失真?答案:常用的衡量非线性失真的指标有谐波失真、交调失真等。
模电考试题和答案
![模电考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8c96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4.png)
模电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模拟电路中,放大器的基本功能是()。
A. 整流B. 滤波C. 信号放大D. 调制答案:C2.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该是()。
A. 有限值B. 零C. 无穷大D. 负无穷大答案:C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
A. 相同B. 相反C. 相差90度D. 相差180度答案:B4. 场效应管是一种()控制型器件。
A. 电压B. 电流C. 温度D. 光答案:A5. 负反馈可以()放大器的增益。
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6.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正确可能导致()。
A. 截止失真B. 饱和失真C. 截止和饱和失真D. 线性放大答案:C7.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级间耦合方式通常采用()。
A. 直接耦合B. 阻容耦合C. 变压器耦合D. 光电耦合答案:B8. 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优点是()。
A. 放大差模信号B. 抑制共模信号C. 放大共模信号D. 抑制差模信号答案:B9. 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区。
A. 正向导通B. 反向击穿C. 正向截止D. 反向截止答案:B10. 功率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放大倍数B. 工作频率C. 驱动能力D. 输入阻抗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放大器的增益通常用______来表示,它等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答案:Av12. 运算放大器的差分输入电压是指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即______。
答案:V+ - V-13. 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主要由______控制。
答案:基极电流14. 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主要由______控制。
答案:栅极电压15.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比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要______。
答案:高16. 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的______。
答案:稳定性17.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可以放大______信号。
第一章 习题解答
![第一章 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ba9b4fb4693daef5ef73d0e.png)
• 补充题:
•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1uH,Q0=200,C=10pF,C1=40pF, C2=40pF,R=5kΩ ,RL=10 kΩ ,Is的振幅为1mA。试计算回路 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有载品质因数QL以及输出电压V0 的振幅。
• 2、如图所示为一RLC并
联谐振电路,已知谐振频 率 f0=20MHz,L=2uF,Q0=100, R=8kΩ 。 • 试求(1)3dB带宽BW0.7; (2)若要增大通频带为 原来的2倍,在电路其他 元件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应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 1.3 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的工作条件是什么?特 点是什么?采用选频放大电路的目的是否就是为 了提高选择性? 答:(1)工作条件:采用并联谐振电路做负载,放 大电路工作在谐振频率上。 (2)特点:由于输入信号小,工作于甲类放大 状态,可用微变等效 电路法。 (3)不仅就是为了提高选择性。它具有对选择 出的一定带宽的有用信号放大的功能,也就是说 它既能选频,又能放大。
' R Rg // R p // RL 604k // 197k 0 // 100k 60k
6
1MHz
R R 60 103 QL 47.8 6 6 0 L 2f 0 L 2 3.14 10 200 10 BW0.7 f 0 1 106 20.9kHz QL 47.8
• 1.10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为何要用谐振回路做负载? 并且为何还要调谐在工作频率上? • 答:由于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为了提高效率,工作在 丙类工作状态上,故在其工作过程中,集电极电 流会失真,产生谐波分量。因此需使用并联谐振 回路的选频特性滤除谐波分量,即谐波分量在并 联谐振回路的输出端口上输出电压为零,而使基 波分量即工作频率在并联谐振回路的端口有最大 的电压输出,达到对工作频率信号不失真的、高 效率的进行功率放大的目的。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第一章功率放大器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模电答案第一章功率放大器](https://img.taocdn.com/s3/m/a70102c2866fb84ae55c8d4f.png)
iL A Icm
O
T1
Q
2Vcc
Vcc
D
vCE1
20
输入为正弦波信号的推挽式乙类功放,在最大不失 真条件下的两管集电压电流为:
ic1=Icmsinωt 0≤ ωt ≤π
=0
π ≤ ωt ≤2 π
ic2=0
0≤ ωt ≤π
= -Icmsinωt π ≤ ωt ≤2 π
vCE1= VCC-Vcmsinωt
23
1.2.3 乙类互补推挽放大器实际电路
一、交叉失真和偏置电路 1.交叉失真
当输入信号很小,没有达到管子导通电压VBE(on)时,管子没 有导通,正负周期交替过零时不能衔接,会有非线性失真, 这就是交叉失真或者交越失真。如果输入信号电压振幅越小, 交越失真就越严重。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必须在管子B-E间 加合适的正向偏置电压,其值应该稍大于两管导通电压之和。
PC = PC1+PC2 = (4ξ/π- )P2Lmax 当ξ=2/π≈0.636时,PC 最大PCmax= 4PLmax/π2≈0.4PLmax 22
• 可见,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中,Pc的最大值既不 出现在ξ=0即静止状态,也不出现在ξ=1即最大输出 状态。因为ξ小时,虽然Po小,但PD也小,结果Pc小;反之,
24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 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 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 现如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R vCE-VCEQ=
-( iC-ICQ)
“模电”第1章习题答案
![“模电”第1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92121ed630b1c59eeb55b.png)
串联:
+
_ 15V
+
_ 1.4V
+
_ 6.7V
+
_ 9.7V
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_ _
_
6V
(输出稳压值 为小的一个)
0.7V
0.7V
1-10
稳压管电路如图1-29所示。已知稳压管的 稳压值为6V,稳定电流为10mA,额定功耗为 200mW,限流电阻R=500Ω。 1.当UI=20V,RL=1kΩ时,U0=? 2.当UI=20V,RL=100Ω 时,U0=?
UZ 6V I0 6mA RL 1k
I Z I I 0 22 mA
10mA 22mA 33mA
稳压管可以正常工作:
U 0 U Z 6V
2.当UI=20V,RL=100Ω 时,U0=? 假设稳压管正常工作,
则 U Z 6V
UZ 6V I0 60 mA RL 100
第1章 课后习题解答
0143
1-8
图1-28所示电路中,ui=10sin100t V, 二极管为理想的。分别画出他们的输出 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u0=f (ui)。
5
当ui处于正半周且ui<5V: 二极管导通, u0=ui 。 当ui处于正半周且ui>5V: 二极管截止, u0=5V。 当ui处于负半周: 二极管导通,u0=ui。 输出波形和传输特性曲
3.当UI=20V,RL开路时,电路的稳压性能如何?
4.当UI=7V,RL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如何?
解:1.当UI=20V,RL=1kΩ时,U0=? 稳压管的最大工作电流: PZM 200 mW I Z max 33mA UZ 6V
模电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模电书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4de868762caaedd33d4a8.png)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a) 10W 吸收功率 (b)10W 吸收功率 (c) 10W 发出功率 (d) 10W 发出功率 1.2 1P =8W 吸收功率; 2P =-16W 吸收功率; 3P =12W 发出功率 1.3 (a) A 5.0-=I (b)6V -=U (c) Ω1=R 1.4 A 1.0=I1.5 Ω1210=R h 6KW ⋅=W 1.6 F 2C μ= J 1046-⨯=W1.7 (a) A 5=I (b) 6V =U (c) 2A =I1.8 (a) 10V =U 50W =P (b) 50V =U 50W 2=P (c) V 3-=U 5W 1-=P (d) V 2=U 10W =P1.9 (a) A I 2= (b) 10V =U (c) 2A =I 1.10 (a) 18.75V =U (b) 3A =I (c) 0.9A =I 1.11 (a) 2V =U (b) 2.5A =I1.12 (a) 2V 11=U 72W -=P (发出功率) (b) 0.5A 2=I 5W 1=P (吸收功率) 1.13 (a) 4V =U (b) 2A -=I ;2A 1=I 1.14 (a) A I 3-= (b) 4V =U (c) 1A =I1.15 (a) A I 0= 2V -=U (b)A I 20-= V 10-=U (c) 1A 1=I 2A 2=I 1.16 (a) 2V =ab U (b) 7V =ab U (c) 2V =ab U1.17 (a) 0V 1=a V 8V =b V 6V 1=c V 0V 1=d V 6V =e V(b) 4V =a V 0V =b V 0V =c V 9V =d V V 11-=e V 1.18 断开:2V -=A V ; 闭合: 3.6V =A V 1.19 0.4A =I 10V =ab U 0V =ac U1.20 (a) 27V =U A I 3-= (b) 60W =P (c) 74W min =P第二章2.1 (a) Ω2.5 (b) Ω1.6 (c) Ω2.67 (d) Ω5 2.2 Ω5k =R 2.3 Ω81.25=R2.4 (1)400V 2=u (2) 4V 36=V (3)滑线变阻器、电流表均将被烧毁(电流过大)2.5 3V =U 2.6 A 2-=I2.7 (a) A 4=I (b) A 6.1=I 2.8 (a) A 9.0=I (b) A 4=I2.9 (a) 2V =V (b) 20V 1=V 6V 2=V2.10 (a) 7V =u A i 3= (b) 42V =u A i 1.1-= 2.11 60V =u2.12 4V =a u ; 2.5V =b u ;2V =c u2.13 14V -=U ;A 3-=I2.14 (a) A I 8.1= 121.6W -=P (b) A I 1= 12W -=P 2.15 52W 2=P ;78W 3=P 2.163.75A 2.17 4V =oc U ;Ω1=i R2.18 Ω4=R2.19 (a) A I 3= (b) mA I 33.1= (c) mA I 5.1=2.20 Ω10=R ; 35.1W =P 2.21 A I 5.2=;Ω20=i R 2.22 (a)Ω6=i R (b)Ω7.5=i R2.23 (a) A I 6.4-= 9.2W -=P (b) A I 5.22-= 12.5W 10-=P2.24 (a) 8V =U A I 1= (b)28V =U A I 5.0= 2.25 7.2V =U ; A I 4.1= 2.26 A I 4=2.27 1V 0=U 、A I 01.00=;Ω=100R ;Ω50=d R 2.28 A i 88.3= 2.29 3V =u ;A i 21=2.30 A )1cos 01.0(+t 2.31 Ω1=ab R 2.32 Ω8=ab R 2.33 b2.34 5V 1-=U ; 3V 2-=U ;5V 3=U 2.35 10V =ab U第三章3.1 (a)6V )0(=+u A 2.0)0(=+i (b) 20V )0(=+u A i m 10)0(=+(c) 8V )0(-+=u A 2)0(=+i 3.2 (a)A 05.0)0(=+L i 0V )0(=+C u1000A/S d d 0L -=-t iV/S 105d d 40C ⨯=-tu(b)A i L 5)0(=+ 17V )0(=+C u4.5A/S d d 0L =-tiV/S 0d d 0C=-tu3.3 ① 45V )0()0(=+-=C C u u A i C 0)0(=- A i m 45.0)0(C =+② mA i i L L 15)0()0(==+- 0V )0(=-L u 45V )0(=+L u ③ 换路时L i 、C u 不会跃变;C i 、L u 会跃变 3.4 19.5V ;6V3.5 V e 20-2⨯=u mA e 10-2⨯=i 3.6 (a) ms t 1= (b) s 2.4μ=t3.7 (a) V e 4)(-2t ⨯=t u ;mA e t i t 204.0)(-⨯=(b) V e3)(-111t⨯=t u ;mA e t i t 11167.0)(-⨯-=(c) V e 3)(-6t⨯=t u ;A et i t)1(5.0)(6--⨯=3.8 (a) )V e 1(9)(4103.3C t t u ⨯--=; (b) )V e 1(12)(-0.1t -⨯=t u C 3.9 )mA e 75.05.0()(208tt i -+-=3.10 A et i tL 101)(--=;V e 20)(-10t ⨯=t u L ;V e 1020)(-10t ⨯+=t u 3.11 A et i t)1(10)(500--=3.12 V e 761)(-t-=t u C 3.13 )V e8.12.2()(5105tt u ⨯-+=3.14 V e 821)(-5t+=t u C 3.15 A et i tL 45005.02.0)(-⨯+-=3.16 A e t i t -⨯+=3.05.0)(3.17 (a) )-()(=3)2()1()(t t t t t f εεεε----+(b) )1()1()(--+t t t t t f εε)(= (c) )2()42()1()22()(--+-+-+t t t t t t f εεε)(= (d) ]3)1()[3()]1(1)[1()()-()(=t t t t t t t f εεεε--+-+--++ 3.18 V )1(565.0)(48.0t C e t t u --⨯)(=ε3.19 ① V )1(2)(9o t e t t u --⨯)(=ε ②V )1(210)()2(9o ---⨯-t e t t u )(=ε 3.20 A )5.01()()(=t e t i t ε--3.21 V )e 80e 100(5-4C t t u --= A )e 8e 10(5-4:L t t i --= 3.22 临界阻尼情况;过阻尼情况3.23 V ]100e )10001(100[1000C ++-=-t t u ;A e 1001000tt i -=3.24 A/S 5.23.25 V 810)(5t C e t u --= 3.26 V 2)(5.1te t u -⨯=第四章4.2 mA )12031400(cos 20︒+=t i 4.3 U V 33m U =; mA I 152=4.4 A 63101︒∠=∙I A )63(cos 210)(1︒+=t t i ωA 117102︒∠=∙I A )117(c o s 210)(2︒+=t t i ωA 117103︒-∠=∙I A )117(c o s 210)(3︒-=t t i ω A 63104︒-∠=∙I A )63(cos 210)(4︒-=t t i ω4.5 V )37(cos 50︒+=t u ω4.6 A 7=I ;A5.3'=I4.7 Ω2.76k =R4.8 Ω4=R ;0.24H =L 4.9 V 113=U ;A 38.0=I 4.10 Ω5=R ;0.1F =C4.11 读数为A 5;()Ω-=j1612Z ;()j0.0403.0+=Y S4.12 (a)阻容串联:Ω5=R ;0.058F =C (b)阻感串联Ω=3R ,H 3.29=L4.13 Ω10=R ;172.2mH =L 4.14 A )1171000(cos 48.0)(︒+=t t i ab4.15 A )7.291000(cos 75.1)(1︒+=t t i ;A )3.561000(cos 92.3)(2︒+=t t i 4.16 A 728.15︒-∠=∙I4.17 A 41.1=I ;Ω14.1=R ;Ω=1.14C X ; Ω=07.7L X 4.18 视在功率A)V (447⋅=S 有功功率W)(400=P 无功功率var)(200=Q功率因数89.0cos =ϕ4.19 Ω+=)7j 22(Z W)(8.2=P 89.0cos =ϕ 4.20 ()Ω-=j2010L Z ; 0.005W max =P 4.21 j)V 3(10A +=V ;W 300=S ;ar Q v 300=4.22 ① Hz f 5o 103.2⨯=;433=Q ②A5.1o =I ;6495V ==C L U U4.23 Ω14.1=R ;H 67.0=L ;F 0.17μ=C ;20=Q 4.24 V 18=U4.25 断开时:V 3111=U ;V 2202=U 闭合时:V 01=U ;V 2202=U 4.26 A 1.4=I4.27 (a) V cos 1t u = V c o s 25.02t u -= (b) V sin 21t u =,V sin 5.02t u =(c) )V 0.252(21-t te eu +-=- )V 25.05.0(22t t e e u ---=4.28 H 0628.0=M4.29 V )143cos(2215oc ︒-=t u 4.30 62.0=K ︒∠=∙7652.1I 4.32 mH 86.52=M4.33 星形:相电流与线电流相等:A 1.5322A ︒-∠=∙I ,A 1.17322B ︒-∠=∙IA 9.6622C ︒∠=∙I ; W 8688=P三角形:相电流:A 1.5338B'A'︒-∠=∙I ,A 1.17338C'B'︒-∠=∙I ,A 9.6638A'C'︒∠=∙I 线电流:A 1.5366A ︒-∠=∙I ,A 1.17366B ︒-∠=∙I ,A 9.6666C ︒∠=∙IW 26064=P4.34 ︒-∠=∙1.3744A I ,A 1.15722B ︒-∠=∙I ,A 9.8222C ︒∠=∙I ,W 23232=P 4.35 不可; A 022A ︒∠=∙I ,A 3022B ︒-∠=∙I , A 3022B ︒∠=∙I ,︒∠=∙01.60N I 4.36 A :0A 1A :5.77A 2A :10A 3A :5.77A 4.37 TtU U ∆⋅=m T t U U ∆⋅=m av4.38 123V =U A 11=I 273.5W =P4.39 V 3.131,A 93.1, A 86.1 4.40 V )45(cos 55)(2︒-+=t t u ω4.41 V )455.1cos(2)1.532cos(25.0)(R ︒-+︒-+=t t t u ,W 75.3375.0S1=+=P 4.42 0.8mA 1, V 4.67, .82W 0 4.43 A 12C =I 4.44 ︒∠=∙9.3625oc U 4.45 ]Re[2A A *∙∙I U 4.46 V 17 4.47 5W =P 4.48 A 02︒∠=∙I第五章5.5 (a)⎩⎨⎧-=->=-≤3V V 3V 3o o u u u u u ii i (b) ⎩⎨⎧=>=≤i i i u u u u u o o V 33V V 3(c)⎩⎨⎧=>=≤3V V 3 V 3o o u u u u u i i i (d) ⎩⎨⎧=≥=≤i i i u u u u u o o V 33V V 3 (e) ⎩⎨⎧=-≥-=-≤i i i u u u u u o oV 33VV 35.9 “与”门5.14 利用二极管5.15 ① V 6o =U ;A 6L m I =;A 24Z m I =② V 4.2o =U ;A 48L m I =;A 0Z m I = ③ 增大R 的阻值5.16 4.65V4.65V 4.65V V 65.44.65V V 65.4o o o -=≥-=≤≤-=-≤u u u u u u u i i i i第六章6.3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6.4 ① C E B ② 40 ③ PNP 6.5 15;100;306.6 增大;下降;左移;上升;增大 6.7 截止;饱和;饱和 6.9 D 6.10 Ω1k o =R6.11 ①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6.12 ①9V CC =V ;Ω1k E =R ;12V CEQ =U ;Ω2k L =R ②截止失真;4V opp =U 6.13 ①2mA CQ =I ; 5.4V CEQ -=U ②0V CQ =U ;截止 ③7.3V CQ =U ;饱和④Ω455k B1=R ⑤45.1u -=A6.15 1mA EQ =I ;9.5V CEQ =U ;83u =A ;Ω29i =R ;Ω1k .2o =R 6.16 44u -=A ;减小;增大 6.17 饱和失真;增大B1R 或减小B2R6.19 ①Ω19.2k 2=R ②mV sin 580o t u ω-= ③Ω8.3k i =R ;Ω44o =R6.20 ①1T 共射;2T 共射;3T 共集 ②2mA C1Q =I ;3mA C2Q =I ;4mA C3Q =I ;Ω31k B1=R ③568u =A ④Ω1.2k i =R ;Ω48o =R6.21 ①W 125.10max o =P ② 2.5W CM =P ;38V (BR)CEO =U ; 1.125A CM =I 6.22 ①W 9max o =P ② 1.8W CM =P ③V U CEO BR 24)(>6.23 ①18V min CC =V ② 1.125A CM =I ;36V (BR)CEO =U ③12.89W V =P④2W CM =P ⑤12.7V =U 6.24 ①5V C =U ;调整1R 或3R ②调整2R ,使其增大 ③烧毁三极管 6.25 ① 3.5W o =P ②W 5V =P ③0.75W T2T1=P P = 6.26 分别处于击穿区、饱和区、非饱和区6.28 ①1mA DQ =I ②Ω2k S1=R ③Ω6k max S2=R④)310(2u S R k kA +-= C ⑤2i 334S G R R R +=;Ω10k o =R6.29 ①V 2GSQ -=U ②0.22mA D Q =I ;V 8.9DSQ =U ③0.44mS m =g 6.30 beC L u 1)//(r g R R g A m m +-=β;G R R =i ;C R R =o6.31 Ebe L C m E D m R r R R R g R r R g A )1()//(1)])1(//([2be2u βββ++⋅+++=; 321i //G G G R R R R +=;L C R R R //o =6.34 ①mA I Q C 11=;V 10CE1Q =U ②10u -=A ③Ω23k i =R ;Ω6k o =R 6.35 ①mA I I Q C Q C 5.021==、V7.921=Q CE Q CE U U =;mA I Q C 13=、V8.10CE3Q =UmA I Q C 5.04=、V 7.0CE4Q =U6.36 ①V 9.2O Q =U ②])1([2)//(111C2L u E be B R r R R R A ββ+++=第七章7.1 (a)电流并联负反馈 (b)电流串联负反馈 (c)电压串联负反馈 (d)电压并联负反馈 7.2 ①上负下正 ②电压串联负反馈7.4 (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正反馈 (c)电压并联负反馈 (d)电流串联负反馈 (e) 正反馈 (f)电流并联负反馈 7.5 (a) 13u R R A -= (b) 32u R R A -= 7.6 (a) 电压并联负反馈;BR R A Fud -= (b) 正反馈7.7 电压串联负反馈 )(121u E D ER R R R R F ++=7.8 电压串联负反馈 )1)()(1(6598917uf R R R R R R R A +++= 7.9 ①mA I C 12= ②mA I C 2.33= ③减小 C2R④应改为电压串联负反馈,f R 接至2b 、3b 接1c ⑤变动前10uf -=A ;变动后11uf =A 7.10 2500;0.0967.11 31099.9-⨯;91;-9%7.12 ① 电压负反馈,F R 接在 3T 射级和 1T 射级之间 ② 电流负反馈,F R 接在 3T 集电极和 1T 基极之间7.13 ①V 71=Q C U ;V 7.01-=Q E U ②V 576.61=C u ;V 424.72=C u③ 3b 与1c 相连 ④Ω9k F =R7.14 ①V 522==C C U U ②1c 接运放反相端,2c 接运放同相端;③10uf =A ④1c 接运放同相端,2c 接运放反相端,F R 接1 b ;9uf -=A 7.15 电压串联负反馈,254421o )()(R R R R R R u u i ++=第八章8.1 (a) V 45.0o =u (b) V 15.0o -=u (c) V 9.0o =u (d) V 15.0o =u 8.2 ① i u R R u 12o1-= ;i u R R R R Ru )(63612o +-= 8.3 ① i u R R R R R u )(63612o +-= 8.4 2500u -=A 8.6 50084o +-=i u u 8.7 ① 44332211o i F i F i F i F u R Ru R R u R R u R R u ----=② )41212(4321o i i i i u u u u u +++-= (V 0V 15o ≤≤-u ) 8.8反相比例运算;40u -=A ;V 6.58.9① f offoffi i i o ref R R V d R V u ])21([301o -=∑=+ ② 组成偏置电路,使电路由单极性输出变为双极性输出8.10 ① dt R t u R t u C t u i i ))()((12211o +⎰)=-( 8.11 ① 每个节点由3个支路构成,每个支路的电阻为2R② )2(321o ∑-=⋅=n i i i nf ref d RR V u③ V 10V 0O ≤≤U8.12 dtt du t u i )()(o1-=;)(2)(o t u t u i = 8.13 ① (a)反相比例运算器 (b)乘法器② (a) 23)(1124o R R S i S I R u I R u -= (b) )(21o i i S u u RI u ⋅-= 8.14 ① 带通 ② 高通 ③ 带阻 ④ 低通8.15 一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二阶无源低通滤波器;二阶无源带阻滤波器;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8.16 ① 30.8o =A ;200Hz o =f ;5=Q ② 50o =A ;20Hz o =f ;5=Q 8.17 ① 过零比较器 ② 单门限比较器 ③ 迟滞比较器 8.18 ①1A 、4A 为虚地; 2A 、3A 为虚短②1A 为反相加法器;2A 为电压跟随器;3A 为减法器;4A 为积分器;5A 为过零比较器 ③321o152.0i i i u u u u ---=;4o2i u u =;)(2o1o2o3u u u -=;t u U u C 2)0(3o o4--= ④ V 2.1o4=u ;V 15o5-=u8.19 ①1A 为积分器;2A 为迟滞比较器 ②ms 20 ③ms 808.20 实际是个窗口比较器;当时,或B A U u U u <>i i 输出为低电平;否则输出为高电平。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f419ed8e518964bce847c3c.png)
第1章习题答案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10S。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1KΩ。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0.01 。
(4)在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 OM是14V,最大不失真负电压输出-U OM是-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是0HZ,上限截止频率f H是250KHZ,通频带f BW是250KHZ。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
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模电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f185f27284b73f242507d.png)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一、(1)√ (2)× (3)√ (4)× (5)√ (6)×二、(1)A (2)C (3)C (4)B (5)A C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四、U O1=6V U O2=5V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
图略。
六、1、V2V mA6.2 μA26V C C CC CE B C bBEBB B =-====-=R I U I I R U I β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Ω≈-====-=k 4.45V μA 6.28mA86.2V BBEBB b CB c CESCC C I U R I I R U I β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习题1.1(1)A C (2)A (3)C (4)A 1.2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t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m ≈ VCEQ ≈ VCC /2,Icm = Vcm /RL ≈ VCEQ / RL
1 PD 2
2
0
VCCiC dt VCC I CQ
2 2 iC RL dt I CQ RL
1 PL 2
1 PC 2
2
0
1 2 1 I cm RL VCEQ I CQ Vcm I cm 2 2
按照功率管不同工作状态,分为甲类,乙类,甲乙 类和丙类等。集电极效率甲类最低,丙类最高。
1.1.2 电源变换电路
将电源能量进行特定方式的变换 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斩波器:把一种数值的直流电变成另一种数值或者 极性的直流电; 逆变器:把直流电能变成不同幅值,频率的交流电; 交流-交流变换器:把50Hz交流电变成不同幅值, 频率的交流电; 它们同样要求选择合适的功率器件,并具有很高的 效率。
vCE =VCEQ+ vce ; iC =ICQ+ic
vCE-VCEQ= -( iC-ICQ) RL 当 iC =ICQ时, vCE =VCEQ=VCC,而它在两座标轴上的截距为
'
v CE 0时 i C 0时
' iC I CQ VCEQ / RL ' v CE VCEQ I CQ RL
2. 二极管偏置电路 电流源激励二极管,提供正向管压降 VBB=2 VTIn(IR/IS)
3. VBE倍增偏置电路 VBE3 =VTIn(IC3/IS) ≈VTIn(IR/IS) VBB=VBE3(1+R1/R2) 通过改变R1和R2, 可提供需要的 VBB
二、 单电源供电的互补推挽电路 如果使用单电源供电,必须 在公共负载端串接大容量电 容 C C 可以充当V /2的直流 电源作用。
1.2.3 乙类互补推挽放大器实际电路
一、交叉失真和偏置电路 1.交叉失真
当输入信号很小,没有达到管子导通电压VBE(on)时,管子没 有导通,正负周期交替过零时不能衔接,会有非线性失真, 这就是交叉失真或者交越失真。如果输入信号电压振幅越小, 交越失真就越严重。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必须在管子B-E间 加合适的正向偏置电压,其值应该稍大于两管导通电压之和。
L。 L CC
三 准互补推挽电路 复合管取代互补管, T1为小 功率管, T2为大功率管,等 效一个NPN管。 复合管类型取决第一个管的 类型。这样他们的配对更容 易实现
四 保护电路 分为过流,过压和过热保护三种。 过流保护电路如图T1,T2为保护管
五、输入激励电路 T3为激励级,甲类工作,( R1 + R2 )为集电极电阻, T1, T2为互补功率管,单电源供电,C为自举电容。
甲类功放效率不高,理论不超过25%,又需 要变压器和大电容,输出功率由功率三角形决 定,在集成功率放大器中几乎不用。而广泛使 用下面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推挽功放既解决了甲类功放效率不高的 缺点,又较好的解决了乙类功放的失真问题, 特别是交越失真的问题,因此,在工程上得到 广泛运用。
图(a)为变压器耦合电路,它由输入变压器Tr1、输出变压 器Tr2和两个特性配对且相同导电类型的NPN功率管T1、T2 组成。输入变压器Tr1利用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将输入信号电 压 vi (t)分成两个幅值相等、极性相反的激励电压,分别加到 两管基射极间,实现两管轮流导通。输出变压器Tr2的作用是 隔断iC1和iC2中的平均分量,并利用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将iC1和 iC2中的基波分量在RL中叠加,输出正弦波。右图T 1和T 2是完 全一致的互补功率管,接成共集组态。 T 1为NPN型管, T 2 为PNP型管,输出端接公共负载RL,集电极正负电源供电。
1 V PL 2 CC 2 PLmax 2 RL
1 Vcc2 PLmax 2 RL
2 VCC I cm 2 Vcc 4 PD 2 Pomax π π RL π
•
• 集电极效率η c=PL /PD =(π /4)ξ • 1 时 C max 78.5% 4 • 集电极功耗 PC1= PC2=(PD-PL ) /2 =(2ξ/π-ξ2/2)PLmax • 总耗散功率 PC = PC1+PC2 = (4ξ/π- 2)PLmax 当ξ=2/π≈0.636时,PC 最大PCmax= 4PLmax/π2≈0.4PLmax
ic N
Q
O
M
vCE
进一步增大不失真信号功率,可以提高Q点, 但最终受到管子安全工作条件的限制。 加在集电极上最大电压为 vCEmax= 2VCC<V (BR)CEO iCmax = 2ICQ<I CM PCmax= PD<P CM 还应保证动态点不超过二次击穿限定的安全 区。
二、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 可见,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中,Pc的最大值既不 出现在ξ=0即静止状态,也不出现在ξ=1即最大输出 状态。因为ξ小时,虽然Po小,但P 也小,结果Pc小;反之,
D
ξ接近于1时,虽然PD大,但由于C 高。PD中大部分转化为P , 结果Pc也较小。
L
• 乙类推挽管安全工作的条件: vCEmax≈2 VCC< V(BR)CEO iCmax= ILm≈ VCC/RL < ICM P Cmax /2= 0.2 PLmax <PCM 同时动态点不能超过二次击穿限定的安全区
vCE2= -VCC-Vcmsinωt 通过负载RL的电流 iL = ic1-ic2= Icmsinωt 相应产生的电压 vL = Vcmsinωt = RLIcmsinωt
• 合成输出最大不失真信号功率: P L = (½)VcmIcm = (½) Vcm2/ RL 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Vcm / Vcc 2 • 正负直流电源供电的总直流功率为
• 工作原理: 未输入信号时,两管截止,输出电压为0。加信号vi = Vimsinωt后,两管轮流导通。 正半周期, T1导通, T2截止, iE1= iC1;负半周期, T1截止,T2导通, iE2= iC2。通过负载RL的电流iL = iE1-iE2, 为完整的正弦波,则ICEO和VBE(ON)均为零。 在vi 正半周期, T1导通,交流负载为RL ,交流负载线为 从Vcc出发,斜率为-1/RL的直线。而vi 负半周期, T1截止, T2导通,导通电流在RL建立相应电压。说明T 1截止时交 流负载线为与横轴重合的水平线段。对T2管同理交流负 载线为从-Vcc出发,斜率为-1/RL的直线,截止时为与横轴 重合的水平线段。
1.2.2 甲类、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 其功率性能 一、甲类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R = n2RL
' L
直流分析 直流负载方程:相应的直流负载线是自VCC出发的 一条直线EF vCE = VCC直流负载线与静态基极电流iB=IBQ交点即为 静态工作点Q。
• 交流分析
' 交流负载方程: R vce = - ic L
T1 iL
A Icm
Q O Vcc D
2Vcc vCE1
输入为正弦波信号的推挽式乙类功放,在最大不失 真条件下的两管集电压电流为: ic1=Icmsinωt 0≤ ωt ≤π =0
ic2=0
π ≤ ωt ≤2 π
0≤ ωt ≤π π ≤ ωt ≤2 π
= -Icmsinωt
vCE1= VCC-Vcmsinωt
第一章
功率电子线路
1.1 概述
功率电子线路是采用功率电子器件,高效率和安全得 实现能量变换和控制功能的电子线路。
功率电子线路分为功率放大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把直流功率按照 输入信号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的放大器; 电源转换电路是把电源能量进行特定方式转换的电 路器件。
1.1.3 功率器件
大功率器件结构和性能参数与小信号器件不同 比如功率晶体管发射极面积较大,β较低,Icbo较 大,V(BR)CEO和ICM也较大。且集电极一般与管座相 连,便于安装散热器。 一、散热
热阻与温度的关系T2-T1=RTH*P
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Pcm =(TjM-Ta)/Rth 集电结与周围环境的热阻Rth= R(th)jc+ R(th)ca
2
1 VCC iC dt 直流功率:PD=2 0
=VCCICQ
集电极管耗: PC=
1 2
2
1 v i d t V I Vcm I cm CE C CC CQ 2 0
集电极效率: c
P0 1 Vcm I cm PD 2 VCC I CQ
= PD-P0
当PD一定时,要使输出信号功率最大,要使Q点正在好交 流负载线的中点。Vcm=Vcc,Icm=ICQ。 输出交流电压: Vcm = Vcc-VCE(sat), 电流Icm = ICQ-ICEO 此时 Pomax=1/2 VCCICQ ηcmax =50% 当Q点选定后,在允许的最大基极电流激励下,仅有一个交 流负载值,能使高效率的输出最大信号功率,这个负载值 所画出的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应通过Q点。
1.1.1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放大器的区别是小信号放大的 是电压或者电流,对输出功率没有要求;而功率放大器要 求的就是放大输出功率。同时有大动态电压和电流, 安全工作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集电极效率和失真度;
Po Po • 集电极效率 C PD Po PC
• PO为信号输出功率,PD为直流功率,功耗为PC , PO 相 同,η c越大,PD越小,PC也越小. 大信号运用电路,放大管特性非线性引起失真比小信号 放大器大,减小非线性失真必须认真考虑。 • 功率放大器是保证功率管安全工作下,实现高效率和 保证失真在允许范围内输出信号功率的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