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的建模与仿真开题报告
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

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系统结构,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微电网能够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和监控保护系统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自治、可控、可靠的小型电力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本文旨在对微电网的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微电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工具。
本文将首先回顾微电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微电网建模仿真的重要性及其在微电网设计、运行优化和控制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将详细介绍微电网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包括基于等效电路的建模、基于详细组件的建模以及基于仿真软件的建模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电网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如多时间尺度仿真、动态特性分析、能量管理与优化等,并介绍相关算法和模型在仿真平台中的实现方式。
本文还将展示一个实际的微电网仿真平台开发案例,详细介绍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建立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微电网的稳态和动态仿真,评估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微电网性能,为微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总结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的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推动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微电网结构与特性分析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模式,其结构设计和特性分析是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的基础。
微电网通常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负荷以及保护与控制装置等多个组成部分。
这些组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自治和灵活性的电力系统。
分布式电源是微电网的核心部分,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以及柴油发电机等传统能源发电设备。
这些电源能够根据天气和负荷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出力,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基于OPNET的微网通信网络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OPNET的微网通信网络仿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的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中,微网(Microgrid)通信网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网通信网络主要是建立在微网之上的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短距离通信技术,用于微网内的设备和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
微电网实现了集中式电源与分散式电源的有机结合,为配电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微网通信网络是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微电网内部设备和节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了微电网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微网通信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算法等方面。
建立一个可靠的微网通信网络非常的重要,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降低维护成本。
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是微网通信网络已经研究过的最热门领域之一,很多研究者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上。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微网通信网络的性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OPNET仿真工具实现微网通信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系统研究微网通信网络中的节点选择、路由算法和拓扑结构等方面。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微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根据仿真结果,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网通信网络的运行参数,并进一步优化网络的性能。
3.促进微网通信网络的研究和发展,为微电网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操作指南。
三、研究内容1.微网通信网络概述及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2.OPNET仿真及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络拓扑设计、协议仿真、仿真数据分析等。
3.微网通信网络中的节点选择算法和路由算法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
4.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微网通信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的性能和优化方案。
5.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具体包括节点选择算法、路由算法、网络拓扑结构、流量模型等性能评估结果。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OPNET仿真工具进行微网通信网络的建模和性能评估。
首先,对微网通信网络的协议、节点选择算法、路由算法、网络拓扑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设计,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能源危机、能源安全、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微电网应运而生。
微电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控性,在解决以上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电网的负荷响应技术是一种能实现用电需求与负荷的实际供应相平衡,从而调节微电网电力负荷的控制技术。
负荷响应技术可以使得微电网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调整,从而提高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成本。
因此,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论文拟从建模与控制的角度,研究微电网基于负荷响应的建模技术和控制策略,为微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二、主要研究内容1. 微电网负荷响应的原理与特点。
2.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方法,建立微电网数学模型。
3. 微电网基于负荷响应的控制策略,包括进化算法、模糊控制、强化学习等技术。
4. 仿真实验验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 从理论层面,建立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方法,掌握微电网控制技术,对微电网的负荷响应进行深入研究,为微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结合仿真实验,验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推动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电力成本。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数学建模方法、仿真实验验证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调查法主要针对国内外微电网相关文献进行信息检索和整理,数学建模方法主要采用微电网负荷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推导微电网负荷响应的数学模型;仿真实验验证法主要对所建立的模型与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计算和结论验证。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预计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微电网负荷响应原理第三章微电网建模方法第四章微电网控制策略第五章仿真实验与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六、研究计划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如下:2021年6月-7月:查阅文献,学习微电网基础理论和负荷响应技术。
基于RTDS的MMC-HVDC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RTDS的MMC-HVDC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技术扮演着不同重要的角色。
高压直流输电(HVD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电力输送和跨越海洋的越大电力输送。
多级换流器(MMC)作为一种最新的HVDC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MMC拥有多级微电网结构、短路能力强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HVDC技术中的问题,如换流器失效、并接和逆变器过载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MMC-HVDC系统的运行机理和优越性能,需要进行系统级建模和仿真。
由于MMC形式的多级结构和大量的开关器件,MMC-HVDC系统的建模和仿真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工具和仿真平台,以实现对MMC-HVDC系统的快速建模和仿真分析。
基于RTDS(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的MMC-HVDC系统建模和仿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模拟系统电气特性和故障情况。
RTDS是一种真实的数字仿真器,它模拟实际电力系统中的电源、传输线、输电系统和负载等运行状态,可以实现快速仿真和快速故障切除处理。
因此,通过使用RTDS构建MMC-HVDC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准确的电气和动态性能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RTDS平台构建MMC-HVDC系统模型,包括MMC模型、直流线模型和升压变压器模型,以实现MMC的电气和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并分析MMC的运行机理和优越性能。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MMC-HVDC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2. RTDS平台的学习和使用3. MMC-HVDC系统模型的建立,包括MMC模型、直流线模型和升压变压器模型4. 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仿真分析,包括直流侧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直流电压/电流调节和传输功率分析等5. MMC运行机理和性能优越性分析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加深对MMC-HVDC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为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2. 探索MMC-HVDC技术在大规模电力输送中的应用,为能源高效传输打下基础3. 为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
基于电网实时仿真的潮流计算建模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网实时仿真的潮流计算建模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电网实时仿真技术的潮流计算建模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可以用于分析电力系统的稳态态态行为、证明电力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等方面。
然而,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存在准确度低、计算速度慢等问题,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基于电网实时仿真技术的潮流计算建模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实时仿真器模拟电力系统运行环境,并实时捕获数据,实现了潮流计算过程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本文结合数学模型,建立了实时潮流计算模型,并设计了高效的算法,提高了潮流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本文还将研究实时仿真技术的性能和适用性,探讨其与传统方法的比较优劣,同时实现了仿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自我诊断功能,提高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网实时仿真,潮流计算,建模方法,自我诊断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odeling method of power flowcalculation based on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grid. Inpower system, 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calculation methods,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teady-state behavior of power system,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power systemdesig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operation, etc. However, traditional powerflow calculation methods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w accuracy and slowcomputing speed, which cannot adapt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operatingenvironment of power system.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modeling method of power flowcalculation based on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is methodsimulate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power system by using real-time simulator, captures data in real-time, and realizes data acquisitionand processing during th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simulation data, this paper combines mathematical models to establish a real-time power flow calculationmodel, and designs efficient algorithm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speed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This paper will also study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mpar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realize the automation control and self-diagnosis functions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Keywords: real-time simulation of power grid,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odeling method, self-diagnosis.。
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说明】该开题报告是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开发的研究项目,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目的、研究内容及方法、预期成果与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规模的电网系统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率。
而提高电网运营效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先进的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电网数据库、电力调度计算、电力调度分析等方式,对电网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分析,提高电网调度效率和实时监控能力,进一步减少电网事故和故障,最终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水平。
【目的】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的电网调度平台,提高电力市场的灵活性、透明度和创新力,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健康运行水平。
【研究内容与方法】1.电力调度系统设计:通过电网数据分析,建立电力调度数据库,建立电力调度计算模型,设计电力调度操作界面。
2.电网模拟盘设计:建立电网领域数据库,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电网模拟软件平台中的全量复现,为电力调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仿真系统设计:通过建立电力仿真模型,并结合电网模拟盘和电力调度系统,完成电力市场调度仿真和电力设施模拟,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预期成果与计划】1.预期成果建立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的电网调度平台,提升电网调度效率和实时监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水平。
2.计划安排(1)阶段一:电力调度系统设计,建立电力调度数据库,计算模型和操作界面。
预计时间为2个月。
(2)阶段二:电网模拟盘设计,建立电网领域数据库,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电网模拟软件平台中的全量复现。
预计时间为4个月。
(3)阶段三:仿真系统设计,完成电力市场调度仿真和电力设施模拟,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预计时间为6个月。
(4)阶段四:完善调试和测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摘要随着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清洁能源的不断普及,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立运行、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研究了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分析了微网系统的特点、结构和运行方式,介绍了微网系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微网系统;建模;仿真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lean energy, smart grid has become on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future energy systems. Microgrid system in smart gri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operation, high reliabili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grid system in smart gri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microgrid system, introduces the modeling method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grid system, and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through case analysis.Keywords: Smart grid; Microgrid system; Modeling; Simulation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智能电网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电网的监测、控制、优化等手段,实现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清洁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
区域电网的建模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区域电网的建模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系统已经发展为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络系统。
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成本高、运行难度大,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超大规模电力系统渐渐难以适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多样化的供电需求。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微电网的概念在本世纪初被提出。
作为新的技术领域,微电网在各国的发展呈现不同特色,我国对微电网的定义为: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既可以与配电网运行(并网运行),也可以与配电网断开独立运行。
为了能满足多种电能质量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多方面的需要,微电网的技术研究主要有微电网控制、微电网保护、微电网接入标准、微电源等多方向。
然而,由于微电网的结构灵活、组成成分多样化的特点,传统通过搭建小功率实物系统的方式从其安全性、经济性与科研的灵活性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考验,而随着仿真建模软件技术与多核CPU、FPGA硬件技术的发展,使用仿真的方式搭建微电网并对其进行研究测试的方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以下是关于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等问题的出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微型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其具有灵活性高、稳定性强、能源资源可再生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微型电网中的控制技术对于保证微型电网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针对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在微型电网中,微网逆变器控制技术是微型电网控制的核心,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
而在微型电网的运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微型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微型电网电力质量控制技术缺乏。
2. 目前缺乏面向多能源协调控制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3. 微型电网与传统电网连接的协调控制技术研究不足。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将重点研究微型电网控制技术,探究微型电网电力质量控制、多能源协调控制、微型电网与传统电网连接的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问题,最终实现微型电网稳定高效运行的目标。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验分析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微型电网的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控制策略的验证和优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为微型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实现中国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为微型电网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推动微型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的开题报告标题: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一、课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和环境形势。
因此,发展新能源、建设小型、分布式电力系统已是全球共识。
微电网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管理系统,它是由多种不同的分布式能源设施(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组成的小型电力网。
与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相比,微电网具有以下优点:适应性强、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
因此,微电网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电网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具体目的如下:1. 建立微电网的基本模型,包括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设施的模型。
2. 设计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3. 进行微电网的仿真,分析不同工况下微电网的运行情况,探究微电网的运行特性。
4. 研究微电网与传统能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微电网的应用提出建议和展望。
三、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法1. 微电网的建模建立微电网的基本模型,包括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设施的模型,建立微电网的电路模型、控制模型等。
2. 微电网的控制策略设计设计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包括能量管理策略、电网控制策略、微电网管理策略等。
3. 微电网的仿真以Simulink和PSCAD等软件,对微电网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工况下微电网的运行情况,对市电故障、微电网内部故障等现象进行仿真分析。
4. 微电网的运行特性分析针对微电网的运行特性,探究微电网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等因素对微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微电网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问题。
5. 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微电网与传统能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微电网在应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与传统能源系统协同作战。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直流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

直流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目录1 引言 (3)1.1 目的 (3)1.2 文档格式 (3)1.3 术语 (3)1.4 参考文献 (3)2 系统概述 (4)3直流微网的能量管理方法 (4)4系统建模 (5)4.1PV电池 (5)4.2 PV电池DCDC变换器建模 (8)4.3蓄电池双向DCDC1变换器建模 (9)4.4逆变器建模 (11)4.5负载建模 (12)4.6蓄电池建模 (13)5仿真验证 (13)6结论 (18)1 引言1.1 目的该文档针对独立智能供电及生活保障系统的需求,给出了提供智能供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搭建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
验证这一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功能可行性。
1.2 文档格式本文档按以下要求和约定进行书写:(1)页面的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0cm,装订线靠左,行距为最小值20磅。
(2)标题最多分三级,分别为黑体小三、黑体四号、黑体小四,标题均加粗。
(3)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无特殊情况下,字体颜色均采用黑色。
(4)出现序号的段落不采用自动编号功能而采用人工编号,各级别的序号依次为(1)、1)、a)等,特殊情况另作规定。
1.3 术语1.4 参考文献2 系统概述图1 直流微网的系统框图图1为直流微网的系统框图,仿真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V组件的特性模型2)蓄电池的模型3)PV组件后的DCDC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4)蓄电池后双向DCDC1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5)逆变器包括: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6)交流负载模型7)直流负载模型8)超级电容模型(暂缺)9)超级电容后双向DCDC2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暂缺)10)柴油机模型(暂缺)11)智能控制器2与光伏智能控制器的协调控制模型(暂缺)3直流微网的能量管理方法能量管理思想:管理微网中各分布电源的能量流动,使得微网工作最优状态。
以下为结合我们项目的一个能量管理原则,有了这个管理原则,就可以明确各个分布电源的控制方法。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建模与仿真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系统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微电网具有能源高效利用、环保节能、可靠性强等优势,成为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选择。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建立准确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对于实现微电网的可靠、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建模是基础和关键。
微电网是由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储能设备和负荷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内部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而微妙。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如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受天气影响、风力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的协调运行等。
建立准确的微电网模型可以为后续的仿真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其次,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对于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微电网控制策略一般包括能源管理、电能质量控制、安全保护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在系统实际运行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通过仿真研究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下微电网的运行情况,验证不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实际系统的部署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对微电网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通过建立合适的仿真模型,可以评估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性能、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仿真研究优化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的配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功率平衡性,使微电网系统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能。
综上所述,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建模与仿真是实现微电网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通过建立准确的模型、优化控制策略和评估系统性能,可以不断提升微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能,推动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未来在微电网领域的研究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和扎实,为建设清洁低碳的新能源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网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微网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网系统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节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但微网系统中电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而这些指标的保证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的支持。
目前,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分为分布式策略和集中式策略两种。
分布式策略是指在微网系统内各个节点分别采取控制策略;集中式策略是指将微网系统内各个节点的控制策略整合起来,由主控制器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如何选取最佳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系统控制研究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研究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过程中,需要借助仿真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微网系统,评估各种策略的性能和可行性,为微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针对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为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微网系统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探讨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的实现过程和方法。
2. 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微网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性能表现。
3. 利用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仿真分析,评估不同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劣,探讨控制策略的影响因素。
4. 通过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不同运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微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对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了解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 微网系统建模:根据微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
3. 运行控制策略分析:根据微网系统的运行需求和控制目标,设计分布式和集中式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4.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和对比,评估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劣和适用性,探讨运行控制策略的影响因素。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传统的保护手段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微机继电保护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保护的主要手段。
而仿真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评估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针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当前电力系统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电力系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①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和组成;②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③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环境的设计;④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2.研究方法:①资料调研: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等领域的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和收集;②系统分析:了解电力系统故障模式及保护原理,确定基本要求;③仿真模型设计:将电力系统的模型建立及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各种保护算法抽象成仿真模型;④仿真环境设计:设计符合实验要求的仿真环境,并考虑实际情况的一系列因素;⑤仿真实验分析:运行仿真实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
三、预期成果预期在以下方面获得成果:①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有全面深入的认识;②掌握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③设计出正常工作及各种故障状况下的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得到相应的保护正确性分析数据;④有一定的仿真分析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
第二阶段:仿真模型设计与实验分析。
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
五、预期实施结果该研究将提供一种可靠的电力系统保护仿真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同时,这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与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与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电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微电网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和负载组成的分布式电源系统,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它更加灵活、可靠、节能,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
目前,微电网主要由直流微电网和交流微电网两种形式构成,它们在不同场合下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随着微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直流和交流微电网之间的相互衔接越来越重要,发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成为必然趋势。
本课题将研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和变流器控制技术,为推动微电网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本课题将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包括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并考虑它们之间的功率转换关系。
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特性和性能,为后续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依据。
2. 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目前,变流器已成为微电网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它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电源之间的转换和电能的调节。
本课题将研究基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模型的变流器控制策略,包括基本的电流控制策略、功率控制策略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等。
通过仿真验证,测试不同策略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微电网的推广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提高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促进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等先进能源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CIM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CIM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主题:CIM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应模式,可以实现本地的清洁、可靠、高效的电力供应。
在微电网的推广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和智能化的电力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力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调度微电网内部的各个能源设备和负荷,实现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而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是国际上通用的电力信息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微电网中的各类能源设备和负荷,为微电网电力管理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CIM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CIM在微电网中的基本应用,建立基于CIM的微电网电力信息模型。
2. 分析CIM在微电网电力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对其可能的应用结果进行模拟分析。
3. 尝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基于CIM模型对微电网内部能源设备和负荷的电力状态进行预测与优化。
4. 针对微电网的外部能源调度问题,探索CIM在微电网接入电网时的应用情况。
研究方法:1. 研究CIM在微电网中的基础理论和电力信息模型,建立微电网的模型。
2. 利用仿真软件对微电网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微电网内部设备的电量、电压、电流等状态,并将其与CI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3.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微电网内部设备的电力状态进行预测与优化,通过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解。
4. 对微电网接入电网的外部能量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索CIM在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期望成果:通过研究CIM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期望实现以下几个成果:1. 建立基于CIM的微电网电力信息模型,完整地描述微电网内部的各类能源设备和负荷。
2. 分析CIM在微电网电力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并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微电网内部设备的电量、电压、电流等状态,为微电网实现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实验1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于Matlab的小型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电力系统的动态仿真研究将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得以实现。
在判定一个电力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时,都可以首先在计算机机上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它的突出优点是可行、简便、经济的。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MATLAB的simulink环境对一个典型的工厂供电系统进行仿真,以熟悉供电系统在发生各种短路故障时的分析方法并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二、预习与思考1、建立仿真模型,对不同短路形式进行仿真,截取仿真结果图,补充报告中每个仿真图形的名称。
2 数值仿真实验结果与课堂推导结果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 典型的短路形式包括几种?4 根据仿真结果,说明短路时零序电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三、MATLAB PSB简介Matlab PSB(Sim Power Systems)以simulink为运行环境,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气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它主要由6个子模块库组成。
(1)电源模块库:包括直流电压源、交流电压源、交流电流源、可控电压源、可控电流源、三相电源、三相可编程电压源;(2)基本元件模块库:串联(并联)RLC/负载/支路、变压器(单相、三相等)、断路器和三相故障部分;(3)电力电子模块库:二极管、晶闸管、GTO、IGBT、MOSFET、理想开关以及各种电力电子控制模块;(4)电机模块库:励磁装置、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以及配套的电机测量部件;(5)测量仪器库:电流测量和电压测量等;通过以上模块可以完成.各种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系统电路和电气传动电路,还可以通过其他模块的配合完成更高层次的建模,如风力发电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等。
四、仿真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在三相电力系统中,大多数故障都是由于短路故障引起的,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从一种状态剧烈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并伴随着复杂的暂态现象。
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微电网是将传统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备自主能源管理能力的电力系统。
微电网的电能管理系统是实现微电网运行稳定和优化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从建模与仿真的角度,探讨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一、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概述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是指对微电网内的各种电能资源进行协调、优化管理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能源协调调度、故障诊断与恢复、电能供需平衡等功能。
通过对微电网内各种设备和能源资源的状态监测、分析和优化调度,实现对微电网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运行,提高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二、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建模过程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建模包括对微电网内各种设备和能源资源的建模和组网建模两个方面。
1. 设备和能源资源的建模微电网内的各种设备和能源资源包括发电机组、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设备等。
建模的过程主要涉及设备的特性参数、运行状态、电能输出等方面。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这些设备的运行特性和电能转换关系,为电能管理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基础。
2. 组网建模组网建模是指对微电网内各个设备和能源资源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和建模。
这是电能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决定了电能在微电网内的传输路径和功率流动方向。
通过对组网建模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更好地实现能源的协调调度和电能供需平衡。
三、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仿真技术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建模是为了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调度。
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和分析某个系统的技术手段。
在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中,仿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特性,分析系统的运行行为,并找到优化运行的方法。
1. 仿真模型构建仿真模型是对微电网电能管理系统建模的结果,它是对微电网系统的一种抽象和简化。
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可以模拟微电网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和运行行为。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仿真方法和工具,如基于物理模型的仿真、基于统计方法的仿真等。
微电网的建模及其谐波检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的建模及其谐波检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传统能源的缺乏和污染也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不断被探索和应用,而微电网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应用形式,被广泛关注。
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能在本地区域内实现自主运行和互连运行。
微电网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力系统对大型中央化电源的依赖,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微电网建模及其谐波检测是微电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微电网模型可以为实际运行提供理论依据,而谐波检测则可以保证微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 微电网的建模方法研究,探索适合微电网的动态电路模型和稳态电路模型,建立准确完整的微电网模型。
2. 微电网谐波检测方法研究,针对微电网中的谐波问题,结合微电网的特殊性质,探索基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谐波检测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有:1. 掌握微电网的建模方法和基本理论。
2. 研究微电网谐波检测方法,提出基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谐波检测算法,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分析、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
2. 基于文献资料和仿真软件,建立微电网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利用建立的微电网模型,开展稳态和暂态分析,验证微电网的运行特性和性能指标。
4. 针对微电网中的谐波问题,提出基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谐波检测算法,开展实验验证,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课题的预期结果有:1. 建立完整高效的微电网模型。
2. 提出基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谐波检测算法。
3. 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课题的创新点主要在于:1. 基于微电网特殊性质,探索适合微电网的动态电路模型和稳态电路模型,建立准确完整的微电网模型。
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重要,特别是微电网这一新兴能源系统。
微电网系统是一种由多种能源联合输出的新能源系统,能够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安全性等。
由于微电网系统具有分散、多元、自治等特点,其设计和运行需要高效的技术支持,而基于多代理系统(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能够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微电网的研究与应用,但是代理平台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其具体实现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微电网代理平台的技术瓶颈也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立微电网代理平台模型:本项目从微电网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行规律的层面出发,建立一个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模型。
2. 研究微电网代理策略:本项目根据微电网系统中代理的作用和功能,研究微电网代理的策略,设计相应的代理算法,实现微电网代理在系统控制、优化调度、容错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3. 实现微电网代理平台:本项目将代理算法和微电网代理平台模型结合起来,设计并实现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原型系统,以验证代理平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对比分析微电网代理平台的效果:本项目将代理平台原型系统与传统的微电网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代理平台模型的优劣,总结代理平台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方向。
本项目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研究、数学建模以及仿真模拟等多种方法,逐步完成微电网代理平台的设计、实现和验证。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项目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立一个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模型,设计一套代理算法,能够实现微电网代理在控制、优化、容错等方面的应用。
2. 研究微电网代理平台的开发实现方法,将代理算法和微电网代理平台模型结合起来,设计并实现基于MAS技术的微电网代理平台原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课题开题报告1.课题来源微电网的应用可就地将新型微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和运行,有效缓解各种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电网的影响,并提供了环保、安全、高效、可靠的电能供应。
微电网的优点主要包括能够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位置灵活的优点,能够提供冷热电联产,充分挖掘了分布式电源的效率。
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
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降低网络损耗,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通过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当地电压,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等。
微电网能够孤网运行,它在特殊情况下能与大电网互为备用,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微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从用户来看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冷热电联产,能源热效率能从提高到左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微电网更环保、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更低,更能适应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变化。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微电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在微电网应用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为明朗的,应该首推冷热电三联产技术。
因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商业大楼、医院、公用建筑、工厂来说,都存在供电和供暖或制冷需求,很多都配有发电设备,这些都是冷热电三联产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广阔市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
采用微电网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向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一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开展微电网研究符合国家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国家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对微电网展开了相关研究,己在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的“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和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计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的小型微电网实验研究系统等都为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验证。
为微电网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美国最早提出了微电网概念〔,近年来,其微电网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项示范工程己经建立。
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要求、实现智能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美国电气技术可靠性解决方案联合会首次对微电网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微电网概念。
所提出的微电网主要考虑了当微电网和主网因为故障突然解列时,微电网能够自动解列转入孤岛运行,并维持对自身内部负荷的电能供应,直到故障排除。
的微电网设计理念是单点并网不上网、不采用快速电气控制、提供多样化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可以无缝接入的各种分布式电源等。
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它成为世界上所提出的微电网中最权威、认可度最高的一个。
为了使得微电网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微电网所接入的微电源都是峰值小于的小型微电源。
微电网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实验室得到了初步检验。
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杜兰技术中心已经开始了对微电网的全面测试。
(二)微电源的发展趋势1、燃料电池目前,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划分有个种类发展较快,即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盐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又称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生物燃料电池。
按工作温度它们又分为高、中、低温型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不经过燃烧,而是以电化学反应的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能量转换效率高,一般在左右,如果技术上加以完善或者综合利用热能,效率可高达以上。
并且反应产物只有水,因此洁净无污染。
作为燃料的氢气,除了能从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中提取外,一还可以从植物、生物排放物和工业废料等物质中提取。
因此,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真正的再生资源,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要求。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
2、光伏电池太阳电池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早在世纪年代便出现了第一块薄膜硒电池。
然而,这些早期的器件和年流行的氧化亚铜器件一样,没有足够的发电效率,只能用于大面积的光电探测。
直到世纪年代,随着单晶硅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太阳电池在能量转换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对太阳电池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不同材料和、叠层等不同结构的电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年以来,一世界光伏产业更是向着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飞速前进。
目前,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态硅三种。
单晶硅太阳电池变换效率最高,达以上,但价格最贵。
非晶态硅太阳电池变换效率最低,但价格最便宜,今后最有希望用于一般发电的将是这种电池。
一旦它的大面积组件光电变换效率达到,每瓦发电小,建设周期短,电站功率可根据需要由电池堆组装,十分方便。
燃料电池无论作为集中电站还是分布式电源,或是作为工厂、小区、大型建筑的独立电站都非常合适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
燃料电池在数秒钟内就可以从最低功率变换到额定功率,而且电厂离负荷可以很近,从而改善了地区频率偏移和电压波动,降低了现有变电设备和电流载波容量,减少了输变线路投资和线路损失。
3、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种类繁多,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机类型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异步发电机型和同步发电机型,其中异步发电机按其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鼠笼式异步发电机和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型按其产生旋转磁场的类型又可分为电励磁同步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
目前常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有变桨距型鼠笼式感应风力发电机、变速恒频的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以及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部门大多把投资集中在火电、水电以及核电等大型集中电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建设上。
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适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以及多样化供电需求。
而分布式电源位置灵活、分散的特点极好的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有效解决了大型集中型电网的许多潜在问题。
美国颁布了IEEE- P1547/D80“对分布式能源的入网标准做出了规定: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发挥。
为了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3] 。
微电网从系统来看,是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
与传统集中式能源供电系统相比,微电网接近负荷,可以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由于兼有发电、供热、制冷等多种服务功能,微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的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4-7]。
微电网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由于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性可就地供电,解决了电力系统输配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其次,微电网中电源包括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小型燃气轮机以及超级电容等,随着微网的运用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再次,微电网采取电能在靠近用户的地方生产并直接为用户供电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集中式大型发电厂电力生产的依赖以及远距离电能传输、多级变送的损耗,从而延缓电网投资,降低网损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9-11]。
但是微网接入大电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分布式电源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供电效率等问题,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需要对接入电网的微源发电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3.研究内容此论文主要进行如下方面的研究:1.研究微电网中各微电源的数学模型研。
2.掌握MATLAB仿真工具中simulink各个功能模块。
3.光伏电池模型的搭建与仿真运行。
4.微电网由并网到孤网再到并网运行的仿真与特性分析。
4.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2016年3月1日----2016年4月10日,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微电网中各微电源的数学模型研究,对整个系统可行性进行分析,寻求最优的方案。
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20日,各微电源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2016年4月21日---2016年5月20日,搭建光伏电池模型,并进行仿真运行。
分析微电网由并网到孤网再到并网运行的特性。
2016年5月21日---2016年6月5日,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各个细节要求对此课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7年6月6日---2007年6月10日,对课题设计及论文进行设计图、计算公式以及语句的检查和完善,以待答辩。
5.参考文献[1]陈永淑,周雏维,杜维微电网控制研究综述中国电力,2009[2]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
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