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抗凝治疗》演示PPT

合集下载

ppt 华法林的抗凝治疗 ln

ppt 华法林的抗凝治疗  ln
❖ 除此之外双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调节蛋 白S和C的羧化作用
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v 华法林是等量消旋酸异构体R和S的混合物 v 口服生物利用度好,9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
半衰期为36-42h v 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
谢,代谢产物经肾脏排除 v 胎儿的血药浓度与母体相似,乳汁未检测到华
法林的存在
影响药效的因素
v 遗传因素
♪华法林相关的药物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的先天性抵抗 ♪凝血因子基因
v 环境因素
药物、饮食、各种疾病状态均可改变华法林的药代动 力学。因此服用华法林期间加用或停用任何药物包括中 药时应加强监测INR
Company Logo
影响药效的因素
华法林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效的因素
剂量与监测
♪不推荐使用初始冲击量否则可能使蛋白C 活性下降造成一过性高凝状态甚至导致血栓 合并症。华法林剂量分为起始量和维持量。 理论上华法林起始剂量平均为每天5mg治疗 4-5天后INR≥2.0。
剂量与监测
♪华法林治疗开始阶段应该每天监测INR值,直到连续 两天在目标范围内,然后每周监测2-3次,持续1-2周,稳 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至4周1次
常见食物维生素K的含量
Company Logo
影响药效的因素
可以影响华法林作用的疾病包括:长期 腹泻或呕吐、乏氧状态、化疗、发热和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最重要的是肝功能异常,慢 性肾功能不全时华法林的剂量需求也会降低
华法林的剂量与监测
华法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 异,因此必须密切监测防止过量或剂量不足。
TEXT
TEXT
TEXT
TEXT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优质课件华法林的抗凝治疗

优质课件华法林的抗凝治疗
20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择期PCI术后的患者,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行三联抗栓治 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三联抗栓治疗(西罗莫司、依维 莫司和他克莫司洗脱支架应治疗≥3个月,紫杉醇洗脱支架应治疗到少6个月)。 ·ACS患者若无禁忌证,应用三联抗栓治疗。若患者出血风险高且置入裸金属支架 ,三联抗栓治疗4周;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三联抗栓治疗 6个月。 此后,应用华法林与氯吡格雷(75mg,1次/d)或阿司匹林(75~100mg,1次/d )治疗至1年,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年后若患者冠心 病病情稳定,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如果VTE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3个月。 ·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 ·复发的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冶疗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 应该长期抗凝。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VTE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有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的患者抗凝治疗时间也应该延长, ·所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患者,应华法林终生治疗
❖ 除此之外双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调节蛋 白S和C的羧化作用
2
作用机制
3
药代动力学
❖ 华法林是等量消旋酸异构体R和S的混合物 ❖ 口服生物利用度好,9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
半衰期为36-42h ❖ 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
谢,代谢产物经肾脏排除 ❖ 胎儿的血药浓度与母体相似,乳汁未检测到华
14
出血风险及处理
TEXT
TEXT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 通常VTE患者急性期后华法林抗凝至少要3个月,如果VTE的 原因不清楚或者危险因素不能消除,则应该考虑长期抗凝治 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 和出血危险。
26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VTE
• 如果VTE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3 个月。
• 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 •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 复发的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治疗3个月;出
脏疾病、营养不良、充血性心力衰竭、传染性肝炎、 腹泻、黄疸、VK缺乏 缩短凝血酶原时间,降低INR值的疾病 • 水肿、高脂血症、遗传性华法林耐药、甲减、肾病 综合征
15
华法林的抗栓与抗凝作用
Vit 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Ⅱ、Ⅶ、Ⅸ、Ⅹ四种因子,其 中后三者的半衰期为6~24小时,而Ⅱ因子(凝血酶原) 的半衰期为60~72小时。与血凝块结合的凝血酶是血凝块 生长的重要介质,华法林的抗栓作用主要反映在凝血酶原 水平的降低,而其抗凝作用可以通过后三种凝血因子的减 少体现。因此华发林的抗栓作用发生在治疗后6天,而抗 凝作用发生在治疗后2天。
22
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字母 H A S B L E D
临床特点 高血压 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 卒中史 出血史 INR值波动 老年(如年龄>65岁) 药物或嗜酒(各1分)
计分 1
1或2 1 1 1 1
1或2 最高值9分
积分≥3分,提示出血高风险!须警惕,并定期复查
积分0-2分,出血低风险
5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
华法林可抑制抗凝蛋白调节 素C和S的羧化作用而具促凝血 作用。 高的初始剂量反而会因为蛋 白C和蛋白S的合成减少和迅速 清除而导致用药初始阶段呈高 凝状态的药物动力学及药代学

华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ppt课件

华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ppt课件
➢ 对有脑梗死高危的病人,诸如有风湿性 瓣膜病或人工瓣膜,可能需要较高的抗 凝治疗强度(INR在2.5~3.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华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
瓣膜病术后抗凝个体化和低抗凝标准阶段研究进展*
病因
瓣膜置换种类
抗凝强度
随访
风湿性心脏 病84.44%, 退行性病变 5.93%; 同期西方国 家文献报道 退行性病变 62.3%
国内机械瓣 98.48%, 生物瓣 1.52% ; 西方国家文 献报道机械 瓣39.5% , 生物瓣 60.5% 。
26 290例次 INR均值 1.736±0.675, (INR≤2.0占 73.5 %) 西方国家文献 报道266 610 例次, INR2.5~3.5 者占61.5 %
B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二尖瓣或三尖瓣置换术;既往血栓栓塞 史;心房颤动;任何程度的二尖瓣狭窄;左室射血分数<35%。
*ESC/EACTS 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2012) ESC/EACTS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ersion 2012)
华法林抗凝治疗国外指南
2012ACCP:心瓣膜病的抗凝治疗*
生物瓣
机械瓣
➢ 主动脉瓣: 推荐阿司匹林治疗( 2C) ➢ 经导管主动脉瓣: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联治疗
( 2C) ➢ 二尖瓣: 推荐VKA治疗(INR目标值为
2.5)。 ➢ 换瓣3个月以后: 阿司匹林治疗(证据 2C)
➢ 推荐早期VKA治疗联合普 通肝素(DVT剂量)或低 分子量肝素( 2C)治疗。

华法令抗凝治疗使用方法幻灯片课件

华法令抗凝治疗使用方法幻灯片课件
INR=(PT/平均正常PT)ISI
(ISI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反应性)
11
INR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
INR测定的准确性与试剂的ISI有关。凝血活酶 试剂的ISI值越高,INR测定的变异系数越大。
不同仪器系统对ISI值有影响,因此应在每个 仪器系统重新测定和矫正凝血活酶的ISI (Local ISI),以进一步减少误差。
9
影响药效的因素
疾病状态 肝功能异常(包括心源性肝损害)凝血因
子合成减少,华法林作用加强。 发热、甲亢等高代谢状态时华法林作用增
强。 腹泻、呕吐可影响药物吸收 。
10
抗凝强度监测
1、PT 是抗凝治疗最常用的监测指标,它能反映三种维 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Ⅹ)的减少,但不够精 确。
2、INR 标准模型在1982年被采用,计算公式为
与之相反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能抑制R-华法林异构 体代谢清除,适当延长PT。
胺碘酮对S-和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都有抑制作 用。
有些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加快 清除,或干扰其它凝血途径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甲状腺素、每天>1.5g的 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肝素等。
停K1, INR将在24小时内降到正常。
高剂量的维生素K1(如:10mg)可过度降低INR,并在一 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静脉输注维生素K1起效快,但可引起过敏反应,没有证据 显示减少剂量可避免这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维生素K1皮下注射效果不可预测,有时起效延迟。 与之相比口服给药具有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口
如需快速抗凝,可同时给予肝素≥4天,INR达 到目标范围后2天停用肝素。
通常不需要使用负荷剂量的华法林。

华法林warfarinPPT课件

华法林warfarinPPT课件

2020/4/28
3
药动学-吸收
口服后吸收迅速,Tmax 0.3~4h,72~96 h抗 凝作用起效最大,抗血栓形成则需6d起效 华法令口服后90min血浆水平达高峰,半 衰期35-45h,作用时间可长达4-5天 停药后抗凝作用仍持续4~5d,因与Vk依赖性 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再合成相关
= PTRISI
其中ISI-国际敏感指数 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2020/4/28
11
病人不能正确使用华法林的影响因 素
不精确的化验室监测 无法用INR值正确评价 因药-药、药-食相互作用对抗凝效果产生影响 营养状况和/或饮食VK摄入发生改变 对华法林受体位点敏感性发生改变(遗传) 给药方法改变或病人顺应性不好 产品性状不好或使用不同厂家的产品
2020/4/28
4
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
包括与DVT相关的肺栓塞、或因手术、肿瘤发 展成DVT/PE
预防已形成的栓塞的播散
对没栓塞危险因子的病人,治疗期可少于3m
对初次DVT建议用华法林3~6m,复发的可更长 些
治疗时:先iv肝素→稳定后→始重叠po华法林 →两药重叠数天使华法林真正起效→一旦PT值 稳定在对照值的1.3~1.5倍(INR 2~3)则停肝 素
用华法林抗凝至少3m,INR保持在2.0~3.0
2020/4/28
6
抗凝治疗指南-明确诊断后-低分子 肝素
每12h皮下给LMWH 1mg/kg,或每24h皮下 给LMWH 1.5mg/kg 于d1开始重叠华法林5mg,并按INR调整剂量 在3~5日间考虑查血小板数 至少在合并用药4~5d后或连续2d INR>2.0 时停LMWH 用华法林抗凝至少3m,INR保持在2.0~3.0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课件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课件

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字母 H A S B L E D 临床特点
高血压 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 卒中史 出血史 INR值波动 老年(如年龄>65岁) 药物或嗜酒(各1分)
计分 1 1或2 1 1 1 1 1 或2 最高值9分
积分≥3分,提示出血高风险!须警惕,并定期复查
积分0-2分,出血低风险
INR增高或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处理
可能更大。因此,只要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仍应进行抗凝治疗 分类 需采取的措施
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也增高,抗凝治疗的获益

INR>3.0,但≤5.0,无出血并发症
INR>5.0,但<9.0,无出血并发症
减量或停服一次
停华法林;肌注VitK1(1-2.5mg), 6-12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重新 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 停华法林;肌注VitK1(5mg),6-12 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重新以小 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若患者具有出 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停华法林;静滴VitK1(5mg),输注 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稳定后重 新评估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华法林抗凝治疗
凝血、溶血过程示意图
凝血过程
血管损伤 血小板因子 某些凝血因子 凝血活素复合体 某些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溶酶原 血浆激活因子 组织激活因子 链激酶、尿激酶等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溶酶 组织损伤
血栓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形成血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血栓溶解)
凝血过程(抗凝药种类1.凝血酶间接抑制剂:肝素、
药物
• 华法林长期治疗的病人对饮食中维K的 变化非常敏感。维K主要来自植物中的 叶绿醌,它能通过华法林非敏感途径生 成KH2,抵消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富含 维k的食物:酸奶酪、蛋黄、大豆油、 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 • 华发林的量效关系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 响。 (1)编码细胞色素P450的基因突变 (2)肝脏酶遗传多态性——与低剂量使用 华法林时高出血并发症有关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课件

华法林抗凝治疗-PPT课件
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其疗效
确切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如 何正确使用华法林,合理监测调整剂量, 已成为心血管医生经常面临的临床问题。
作用机制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 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 -羧化作用, 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 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 制素C和S的羧化作用。
INR和出血危险性密切相关。当INR>4时出血危 险性增加,>5时危险性急剧增加。
以下三种方法可降低INR: ⑴停用华法林治疗 ⑵使用维生素K1 ⑶输注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浓缩物
目前尚无比较这些措施和临床终点的随机实验, 主要根据临床选择治疗方法。
INR异常升高处理(二)
停用华法林,INR可在几天后降到正常。静脉、皮下或口 服维生素K1, INR将在24小时内降到正常。 高剂量的维生素K1(如:10mg)可过度降低INR,并在一 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静脉输注维生素K1起效快,但可引起过敏反应,没有证据 显示减少剂量可避免这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维生素K1皮下注射效果不可预测,有时起效延迟。 与之相比口服给药具有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口 服低剂量的维生素K1能有效降低华法林引起的INR异常升 高, INR在4-10之间时,口服1.0-2.5mg维生素K1已足够, 当INR>10时需口服5mg维生素K1 。
INR=(PT/平均正常PT)ISI
(ISI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反应性)
INR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
INR测定的准确性与试剂的ISI有关。凝血活酶 试剂的ISI值越高,INR测定的变异系数越大。 不同仪器系统对ISI值有影响,因此应在每个 仪器系统重新测定和矫正凝血活酶的ISI (Local ISI),以进一步减少误差。 INR系统在华法林治疗的初期缺乏可靠性 ( INR是规律的抗凝治疗6周后根据ISI计算所 得出)。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PPT课件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PPT课件
➢ 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 ➢ 生物利用度高,口服90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峰值。 ➢ 半衰期36-42小时。
第6页/共41页
华法林 量-效关系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 达到同一INR水平,白 种人和中国人对华法林 的耐受剂量明显不同。
➢ (1)华法林相关的药 物基因多态性。
➢ (2)华法林的先天性 抵抗。
第25页/共41页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 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逐渐增高。
➢ 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华法 林。
➢ 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分,目前也倾向于给予华法林,优 于阿司匹林。
第26页/共41页
第16页/共41页
监测频率
➢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 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稳 定后数天至1周监测1次,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1次。
➢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当 INR稳定后,可以每4周监测一次。
➢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服用华法林INR稳定的患者最长可以3个月 监测一
➢置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 低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mg/日)1个月。 第2-3个月,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血小板治疗, 此后停止华法林治疗,继续应用二联抗血小 板治疗12个月。 第27页/共41页
心腔内血栓形成
➢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室血栓或左室血栓高危 (左室射血分数<40%,心尖前壁运动异常) 的患者。
➢ 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应谨慎; ➢ 如果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调整剂
量; ➢ 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较小时,可以采用计算每周剂量; ➢ 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

华法林临床使用演示PPT

华法林临床使用演示PPT
N R 达到治疗范围至少2 天。
2.如果不需紧急抗凝(如慢性心房颤动) , 则不需同时使用U
F H 或L MW H 。
3.蛋白C 缺乏或存在其他易栓倾向, 应பைடு நூலகம்华法林治疗的同时
加用U F H 或L MW H ,以防止由于华法林介导的维生素K 依 赖性抗凝蛋白减少引起的早期高凝状态。
•10
监测
用药前2天没有必要监测INR,第3天(用药3次后)测定
停华法林1~2 次,加强监测, INR 降至治疗范围 后使用较小剂量治疗。或者,停药1 次并口服维生 素K1 1~2. 5 mg ,特别是处于出血高风险的患 者。如果由于外科手术要迅速纠正,可口服维生素 K1(≤5mg)使INR在24 h 内下降。如果INR 仍 高,再口服维生素K1 1~2 mg
停华法林并口服维生素K1 5~10 mg 使INR在 24~48 小时内明显下降。频繁监测INR必要时 再次口服维生素K1 。当INR 降至治疗范围后使 用较小剂量治疗
结果如果< 1. 5,应该增加0. 5~1. 0mg/d,如果第3 天已经超过1. 5,则不宜增加剂量,继续监测。 I N 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此后,根据I N R 结果的稳定性, 1~ 2 周内监测2~3 次。 当I N R 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4 周监测1 次。
•11
药物相互作用
2.0。
3.对华法林敏感者,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 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患者高出血危险的患者,
初始剂量应低于3 mg。
•9
用法用量
1.通常华法林治疗2~ 3 天后凝血酶原时间( P T) 出现变化。
要迅速抗凝必须同时合并使用普通肝素(U F H) 或低分子量肝
素( L MW H) , 且U F H 或L MW H 与华法林交叉使用至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非瓣膜病性房颤
• 高危:(年卒中率>6%): 中风或血栓前状态;年 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超声示 中重度左室功能不全。(2003ACC/AHA/ESC华法林 指南)
13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治疗专家组
• 高危:既往有缺血性中风,TIA,或体循环血栓栓塞史;年 龄≥75岁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管病变;临床有心脏瓣 膜病变、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受损的证据
• F类: 链激酶、尿激酶、肝素(具有溶栓或抗凝作 用)
8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部分药物
A类:制酸药、导泻药、灰黄霉素 B类:安替比林、卡马西平、巴比妥、戊巴比妥、苯巴比 妥、异戊巴比妥、异丁巴比妥、利福平、格鲁米特(导眼 能)、甲丙氨酯(安宁,眠尔通) C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 VK、
A类:抑制华法林的吸收; B类:增加肝内微粒体酶的合成; C类:促进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
血栓并发恶性肿瘤,纯合型第Ⅴ因子Leiden基因型静脉血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S缺乏,实验室检 查有血栓形成倾向者。
18
(四)换瓣术后
• 所有机械瓣换瓣病人: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16
(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有效预防髋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术后的静脉血栓( INR2.0-3.0 ); 极低固定剂量(1mg/d,INR1.5)可预防导管术后锁骨 下静脉血栓,也能预防4期乳腺癌化疗后血栓形成,但 对预防矫形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无效。 预防静脉栓塞应使INR维持在2.0-3.0。
17
(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中危:年龄65~75 岁,不伴危险因素;年龄<65岁伴有糖尿 病,高血压或血管病变。
• 低危:年龄<65岁,不伴有中危或高危因素 • 建议中国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目标INR在2.0∼3.0
14
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
15
• 房颤患者低强度抗凝治疗(INR2.0-3.0)中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栓塞, 应该增加抗凝强度最大目标值(3.0-3.5),而不是加用抗血小板药物。 (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IIb C)
2
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 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 • 半衰期36~42h; • 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 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
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 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需要严密监测。 •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
缩短凝血酶原时间,降低INR值的疾病
• 水肿、高脂血症、遗传性华法林耐药、甲低、肾病 综合征
6
合并用药
• A类:阿司匹林、保泰松、甲灭酸、氯贝丁脂(安妥明)、 磺胺类药、丙磺舒(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比华法林强,使 游离的华法林增多,抗凝作用增强)
• B类:氯霉素、别嘌呤醇、单氨氧化酶抑制药、甲硝唑 (灭滴灵)、西米替丁抑制肝脏微粒体酶,(使华法林的 代谢降低而增效);
4
•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 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
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林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5
(二)影响INR的因素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升高INR值的疾病 • 血液恶病质、肿瘤、发热、甲亢、胶原血管病、肝
脏疾病、营养不良、充血性心力衰竭、传染性肝炎、 腹泻、黄疸、VK缺乏
华法林抗凝治疗
1
一、作用机制
• 化学结构:3-(-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 • 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
型)维生素K(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 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 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 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 (一)房颤 • 阵发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也是增加的,是否应用华
法林应该主要取决于病人是否存在引起血栓栓塞的其他危 险因素。
11瓣Βιβλιοθήκη 病性房颤瓣膜病(尤其二尖瓣狭窄)如果合并房颤或者已经发 生了脑栓塞,或者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直径明显增大 (>55mm),应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INR于2.0~3.0 ,否则口服阿司匹林。 • 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者,有1次或多次器官栓塞史者, 应长期抗凝(INR2.0-3.0)
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林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 栓的情况。
3
华法林的抗栓与抗凝作用
•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和抗凝作用并不相同。传统观念 认为华法林的抗栓作用主要来自于抗凝作用,由四 种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减少引起。最近研究表明,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主要来自于血浆凝血酶原降低。 抗栓作用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Ⅹ减少比因子Ⅶ、 Ⅸ减少更重要。凝血酶原体内半衰期较长为60-72小 时,而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体内半衰期为6-24小 时,因此华发林的抗栓作用发生在治疗后6天,而抗 凝作用发生在治疗后两天。
• 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24小时内同时给予华法林口 服,待给肝素4~5日以上或连续2日INR2.0,停用肝素,维持 华法林(INR2.0~3.0)口服。
• 近段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应≥3个月 • 原因不明或病因不能去除者应≥6个月; • 以下病人应考虑长期治疗:发作>1次的特发性近段静脉血栓,
9
可能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部分中药
• 增强作用: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草、姜 黄、莪术、水蛭、肉桂、乳香、延胡索、郁金、虎 杖、荆三棱、鸡血藤、赤芍、王不留行
• 减弱作用:地榆、蒲黄、白芨、血余炭、藕节、小 蓟、侧柏、龙牙草、仙鹤草、棕榈、茜草、苎麻、 白茅根、槐角、刺儿菜
10
抗凝治疗的适应证
• C类: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甲红霉素)、强力 霉素、头孢类、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液体石蜡(减少VK吸收和影响凝血酶原合成)
7
• D类:奎尼丁、左旋甲状腺素、苯乙双胍(促使华法 林与受体结合)
• E类:水杨酸类、扑热息痛、氯丙嗪、苯海拉明(干 扰血小板功能,使抗凝作用更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