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学遗传学 第十四章染色体病
医学遗传学 第十四章染色体病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LOGO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1 染色体病的发病概况
2 3
常染色体病 Down综合症
4
5
性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第一节 染色体疾病发病概况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一、染色体病的发生率
(一)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4.7-8.4 ‰)
(二)自然流产胎儿 (三)产前诊断胎儿 (四)染色体异常胎儿自然流产后再发风险 (五)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异常 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第一节 染色体疾病发病概况
染色体检查适应证包括: 1、明显智力发育不全者; 2、 生长迟缓或伴有其他先天畸形者;
3、夫妻之一有染色体异常,如平衡异位,嵌合体等;
4、 家族中已有染色体异常或先天畸形的个体 5、 多发性流产妇女及其丈夫; 6、 原发性闭经和女性不育症; 7、 无精子症和不育的男性; 8、 两性畸形者; 9、 疑为先天愚型的患儿及其父母; 10、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并伴有大耳、大睾丸和多动症者; 11、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1、核型
80%为47,+18,发生与母亲年龄增大有 关,另10%为嵌合型,即46/47,+18;其余为 各种易位型。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二 18三体综合征(Edward syndrome)
2、临床特点
表现为小胎盘及单一脐动脉;胎动少;羊水 过多;过期产;低体重;吸吮差;反应弱;耳低 位;特殊握拳。95%胎儿流产;90%以上1岁内 死亡,只有极个别病人活到儿童期。
第四节 性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sex chromosome disease)
指性染色体X或Y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
《遗传病学》课件 染色体病 ppt
超二倍体(hyperdiploid) 三体(trisomy)
亚二倍体(hypodiploid) 单体(monosomy)
2、非整倍性改变
染色体数目畸变的机制
1、 多倍体产生的机制
(1)双雄受精 (diandry)
23X
23Y 23Y
(2)双雌受精 (digyny)
23X
23Y
23X
(3)核内复制(endoreplication)
B组: 4、5 ,亚中着丝粒,无次溢痕 C组: 6~12、X ,亚中着丝粒, 9号有次溢痕
F组: 19、20,中央着丝粒 G组: 21、22、Y,近端着丝粒,21、22号有随体
二、人类正常核型
核型(karyotype):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丹 佛体制所排列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 :将待测细胞的全套染色体 按照Denver体制配对、排列,进行识别和判定的分析过程。
G显带
Q显带
R显带
C显带
2、显带染色体的命名系统
—— 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
ISCN规定了每条染色体界标(landmark),染色体根 据界标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region)又包括若干条 带(band)
界标(landmark):界标是染色体上具有显著形态学 特征且稳定存在的结构区域,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 着丝粒和某些稳定且显著的带。 区(region):两相邻界标之间为一个区。 带(band):显带染人色类体G上显深带浅核或型明暗的条纹。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在病理条件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
14染色体疾病
母亲明显升高。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autosomal disease)是由于1-22 号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男女均发 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是基因组失衡。 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 1866年英国医生JLH Down首先描述,1959 年法国Lejeune证实该病的病因是由于G组 染色体多了一条,后确定为21号。 发病率:1/500~1/1000。 本病最大特点是智力低下。
第一节 染色体病发病概况
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4.7‰-8.4‰,平均6.25 ‰。
常见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47,XXX;47,XXY; 47,XYY。
自然流产胎儿:总发生率为50%,常见三倍体;四倍体;
45,X;16三体。
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占8%。三体最为常见。(见
表14-4)
1、纯合型(游离型)——核型为 46, XX(XY), +21 大部分的21-三体为纯合型,发病原因95%为母亲 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且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极 少一部分为遗传的,既母亲为21-三体。 2、易位型——核型为46, XX(XY), -14, +rob(14;21) 易位型可以是D/G易位,也可以是G/G易位。 D/G易位型21-三体有45%是由平衡易位携带者遗传 而得。55%为新发生的。 96% G/G易位型21-三体是新 发生的。 3、嵌合型——核型为47, XX(XY), +21/46, XX(XY) 在胚胎发育中某一时刻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形 成嵌合体。嵌合体的临床表现较纯合体轻,发病程度 与异常核型细胞比例有关。
5p-综合征
1963年又Lejeune首先报道,因患儿哭声似猫叫,又称“猫叫综 合征”。 发病率为1/50000,在常染色体结构畸变中占首位。 大部分患者能活到儿童期,少数可到成年。 临床表现: 患儿在婴幼儿时期的哭声似小 猫叫,侯部畸形、松弛,小头,鼻 塌、低耳位、牙错位咬合,手足小 ,肾畸形,脑积水,肌张力亢进, 智力严重低下。
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 chromosomal disease第一节染色体异常概论一、染色体异常概念染色体数目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是不是所有的染色体异常都能引起临床症状和表型异常呢?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平衡染色体的大小和基因数量的关系二、染色体异常的分类常染色体异常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导常三、染色体异常的流行病学在调查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时,首先要考虑调查的对象,因为在不同对象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通常,可以对流产胚胎或胎儿、死产儿、新生儿和一般成作人群分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节染色体异常的一般症状学一、染色体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共同性二、疑为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检查(一)病史(二)家族史(三)体格检查(四)生化学及其他检查(五)细胞遗传学检查第三节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一、21三体综合征1866年英国Langdone Down首先描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1959年法国Lejeune证实此病是由于多了一个小的“G组染色体”1966年 Steele & Breg证实多出来的是21号常染色体Trisomy 21(一)发病率(二)临床表现临床特征: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根低平,舌大智障音乐指挥家——舟舟特奥会形象大使——冯吉(三)核型1. 21三体型:占95%,47, XX(XY), +21。
(4)产前筛查危害严重⏹我国每年约2000万新生儿。
⏹每年约有26600个DS儿出生,平均20分钟就有1例。
⏹我国有大约60万以上的DS患者。
⏹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综合征带来的负担超100亿。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筛查方法⏹血清学筛查(三联筛查)(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uE3:血清游离雌三醇; AFP:甲胎蛋白)产前诊断二、13三体综合征(Patau syndrome)●发病率:1/10000~1/4000●临床特征: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发育缺陷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小眼或无眼,眼距宽唇裂或腭裂45%在出生1月内死亡核型类型47,XY或(XX),+13嵌合型易位型三、18三体综合征发病率1/4000~5000 活婴男女比例为 1 : 4主要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小眼,眼距宽,内眦赘皮小口,腭弓窄,唇裂或腭裂先天性心脏病(95 %)特殊握拳姿势;摇椅样畸形足四、部分三体综合征或部分单体综合征5p-综合征(猫叫综合征,Cri-du-chat syndrome)发病率1/50000主要临床特征:猫叫样哭声,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智力发育迟缓,满月脸眼距宽,外眼角下斜,内眦赘皮腭弓高,下颌小先天性心脏病(50 %)第四节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一、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 1942年,Klinefelter首先描述。
医学遗传学 染色体病
其它异常
44(16%)
18(41%)
13(30%)
13(30%)
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确定患者染色体是否正常的主 要方法,但由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工作量较大, 故通常限于一些特殊面容、发育异常或有致染色 体畸变因素接触史者等特殊临床指征的患者,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autosomal disease)
医学遗传学
畸变染色体引起的疾病
chromosomal disorder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分类: 常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第一节 染色体的发病概况
染色体病在临床上和遗传上特点:
染色体病患者均有先天性多发畸形(包括特殊面 容)、生长、智力或性发育落后、特殊肤纹
多,95%胎儿流产; ➢ 严重畸形,出生后不久死亡,出生后1/3在1个月内死亡,50
%在2个月内死亡,90%以上1岁内死亡,只有极个别病人活 到儿童期;
临床特点
➢ 智力低下 ➢ 肌张力亢进 ➢ 头长枕部凸出、眼球小、耳廓畸形(动物耳)、
唇裂和/或腭裂 ➢ 特殊握拳状、摇椅样足 ➢ 30%有通贯手、指弓形纹增多 ➢ 先天性心脏病 ➢ 肠息肉、腹股沟疝或脐疝 ➢ 肾畸形、隐睾
男性可有隐睾 男性无生育力
颈短
眼距宽、内眦赘皮、 眼球小
耳廓畸形(动物耳)、 低位
小口、小颌、唇裂和/ 或腭裂 95 % 以 上 有 先 天 性 心 脏病
肠息肉、腹股沟疝或 脐疝 肾畸形、隐睾
虹膜缺损、偶有独眼 或无眼畸形 耳低位伴耳廓畸形
唇裂/腭裂 各种类型心脏病
胃肠道畸形 肾畸形、隐睾 双阴道、双角子宫
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异常
非整倍体(aneuploid)
非整倍体异常的类型 形成机制
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减数分裂不分离(meiotic non-disjunction)
减数分裂不分离
减 I不分离
减 I I不分离
三体型
单体型
染色体数目异常
非整倍体(aneuploid)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euploid)
三倍体(triploid):3n=69
形成原因
双雄受精(diandry)
双雌受精(digyny)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euploid)
四倍体(tet体(euploid)
四倍体(tetraploid):4n=92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euploid)异常
在二倍体的基础上,体细胞以整个染 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加或者减少即整倍体异 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euploid)
三倍体(triploid):3n=69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euploid)
三倍体(triploid):3n=69
三极纺锤体
非整倍体改变的类型 形成机制
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减数分裂不分离(meiotic non-disjunction) 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tic non-disjunction)
有丝分裂不分离
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tic non-disjunction) 是指发生在受精卵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即可形成嵌合体 (mosaic)。
医学遗传学
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约占染色体病的2/3。
患者一般均有较严重或明显的先天性多发畸形、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常伴特殊肤纹,即所谓的“三联征”。
Down综合征
Down综合征的发生率
新生儿的DS发生率约为1/1000~2/1000
Down综合征的遗传分型
游离型
游离型即标准型。据统计,此型约占全部患者的92.5%。核型为47,XX(XY),+21。此型的发生绝大部分与父母核型无关,它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分裂时不分离的结果。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母方的病例约占95%,另5%见于父方,且主要为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3.核型和遗传学 约55%病例为45,X,还有各种嵌合型和结构异常的核型,最常见的嵌合型为45,X/46,XX,结构异常为46,X,i(Xq)。
4.预后及治疗 除少数患者由于严重畸形在新生儿期死亡外,一般均能存活。青春期用女性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月经来潮,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但不能促进长高和解决生育问题。有用低剂量的雌、雄激素和生长激素治疗本病矮小身材,每种药在短期内或许有效,但对大量患者的治疗尚在研究中。
嵌合型
此型较少见,约占2%。此型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分离,继而因分裂后期染色体行动迟缓引起部分细胞超数的染色体发生丢失而形成含有47,+21/46两个细胞系的嵌合体,由此形成的嵌合体的发生率与标准的三体型一样,随母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合子后有丝分裂不分离的结果。如果第一次卵裂时发生不分离,就会产生47,+21和45,-21两个细胞系,而后一种细胞很难存活,因此,导致嵌合体的不分离多半发生在以后的某次有丝分裂,所有嵌合体内都有正常的细胞系。不分离发生得越晚,正常细胞系所占比例就越多,则此患者症状就越轻。有研究表明,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分离形成的嵌合体与母亲年龄无关,在已有的报道中由于有丝分裂不分离形成的嵌合体估计占17%~30%。因本型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正常细胞系,故临床症状多数不如21三体型严重、典型。如47,+21细胞系比例低于9%时,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医学遗传学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 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临床特征
身材矮小,成人体高一般在120~140cm 性腺呈索条状,无滤泡形成 子宫发育不良,外生殖器幼稚阴毛稀少,
原发性闭经,不育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 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临床特征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
人类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的遗传性 疾病称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由 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许多基因,故如果染色体 发生数目和结构的畸变时,必然累及多个基因 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机体出现多种异常性状, 故 又 称 为 染 色 体 综 合 征 (chromosome syndrome)。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
❖ 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 临床特征
发病率为1/25000 患儿畸形和临床表现较严重 存活率极低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
❖ 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特征
单纯三体型:80%,核型为47, XX(XY), +13 嵌合体型和易位型:20%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 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也称为 女性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先天性卵巢发育 不全综合症,45,X或45,X综合症。
发病率为1/5000女性新生儿 自发流产胎儿中发生率可高达18-20% 怀孕胎儿中占1.4%,其中99%流产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自发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再发风险
第二次流产胎儿染色体
第一次流产
胎儿染色体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四章《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四章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染色体病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的核型、遗传学机制和表型特征;3.掌握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遗传学类型和分子机制;4.熟悉微小缺失综合征和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5.熟悉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种类和遗传效应;6.了解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二、习题(一)A型选择题1.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综合征是A.Klinefelter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猫叫样综合征E.Edward综合征2.猫叫样综合征患者的核型为A.46,XY,r(5)(p14) B.46,XY,t(5;8)(p14;p15)C.46,XY,del(5)(p14) D.46,XY,ins(5)(p14)E.46,XY,dup(5)(p14)3.核型为45,X者可诊断为A.Klinefelter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猫叫样综合征E.Edward综合征4.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典型核型是A.45,X B.47,XXY C.47,XYYD.47,XY(XX),+21 E.47,XY(XX),+145.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A.常染色体数目畸变B.性染色体病数目畸变C.染色体微小断裂D.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E.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6.Down综合征为_______染色体数目畸变。
A.单体型B.三体型C.单倍体D.三倍体E.多倍体7.夫妇中的一方为一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携带者,与正常的配子相结合,则可形成多少种类型的合子A.8 B.12 C.16 D.18 E.208.Edward综合征的核型为A.45,X B.47,XXY C.47,XY(XX),+13 D.47,XY(XX),+21 E.47,XY(XX),+189.46,XX男性病例可能是因为其带含有A.Ras B.SRY C.p53D.Myc E.α珠蛋白基因10.大部分Down综合征都属于A.易位型B.游离型C.微小缺失型D.嵌核型E.倒位型11.下列哪种遗传病可通过染色体检查而确诊A.苯丙酮尿症B.白化病C.血友病D.Klinefelter综合征E.Huntington舞蹈病12.体细胞间期核内X小体数目增多,可能为A.Smith-Lemili-Opitz综合征B.Down综合征C.Turner综合征D.超雌E.Edward综合征1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定位于A.1号染色体B.18号染色体C.21号染色体D.X染色体E.Y染色体14.D组或C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A.单方易位B.复杂易位C.串联易位D.罗伯逊易位E.不平衡易位15.经检查,某患者的核型为46,XY,del(6)p11-ter,说明其为_____患者。
染色体病 PPT课件
倒位(inversion):
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形成三 个断片,其中间断片倒转 180 度,然后重接 臂内倒位 : 两次断裂发生在染 色体同一臂的倒位
简式描述:46,XX,inv(6)(p11p21)
详式描述:46,XX,in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ter→p21:: p11→p21::p11→qter)
臂内倒位
一对同源染色体或两条染色单体在分裂 的后期不能正常分开而同时进入某一子 细胞,这一过程称染色体不分离
– 减数分裂不分离 – 有丝分裂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s):分裂
后期染色单体的滞留导致染色体减少 随体联合
减数分裂不分离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 两次分裂均可发生染色体 不分离,但发生染色体不 分离的时期不同,产生异 常配子的数目不同
N+1
N+1
N
N
N
2N+1
2N+1
2N
2N
减数分裂不分离
(次级不分离)
2N+1 2N N+1 N N N
N+1
N+1
N
N
N
N
N
N
N
2N+1
2N+1
2N
2N
2N
2N
2N
2N
有丝分裂不分离
在受精卵发育的早期的细胞分 裂中,如果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将导致嵌合体(即同时存在两 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的产生。其各细胞系的类型和 数目之比,取决于发生染色体 不分离的时期。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一条 DNA双螺旋分子长链盘绕折叠 而成的 DNA 双螺旋链 核小体 筒状螺旋体 超螺旋体染色 单体染色质(体)
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病ppt课件
人类Q显带核型
染色体病
人类G显带核型
三种显带对比图
Q显带
G显带
G显带-R显带
染色体病
(4) C显带:显示染色体着丝粒和副缢痕的 结构异染色质部分和Y染色体长臂远端区段;
(5) T显带:特异性显示染色体末端区段; (6) N显带:用硝酸银染色显示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短臂的核仁组织区(NOR),特别是 该技术只染有转录活性的rRNA位点。
1)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细胞分裂时,某些染色体(同源染色
体或两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从而造成 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不均等分配, 形成超二倍体或亚二倍体。
染色体病
a. 减数分裂不分离:
减Ⅰ不分离:
减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彼 此不分开,而是同时进入一个子细胞, 配子中一半为24条,一半为22条,受 精后形成三体型(2n+1)或单体型 (2n-1)的类型。
染色体病
人类染色体核型模式图
染色体病
1. 分组:分A~G七组
A组:1~3号,最大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3)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
B组:4~ 5号,次大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C组:6~12号.X,中等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D组:13~15号,中等 近端着丝粒染色休 E组:16~18号,小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6)
易位
B
四射体 A
C D
(四射体照片)
邻位1分离:
2号和5号衍生染色体
5号和2号衍生染色体
邻位2分离:
2号和2号衍生染色体
5号和5号Leabharlann 生染色体3:1分离: 四射体中三条染色体进入一个配子中,一 条进入另一个配子中
染色体病PPT课件
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
染色体病
缺失(del)
Deletion:染色体发生断
裂后,断片未与断端相接 而丢失。 末端缺失:断裂一次 中间缺失:断裂二次
Type
染色体病
描述方法(末端缺失)
简式
畸变类型(ISCN简写)
46 , XX, del (1) (q21)
染色体 总 数 性染色体 种 类 染色体 序 号
46 受精卵有丝分裂中,某
46 46
45
46
一条染色体由于偶然的行动 迟缓,或未能与纺锤丝相连
而停留在赤道板上(后期延
45 迟,anaphase lag),从而造
成一个细胞中某号染色体的 45
遗失。
back
染色体病
结构畸变
Definition: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 Reason:先断裂然后错误重接。
4q25
染色体病
倒位(inv)
Inversion:一条染色体
发生两次断裂,中间的断 片转动180°后重接。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Type:
染色体病
臂内倒位
paracentric inversion:断
裂发生在同一臂之内,断
多体型(polysomy):染色体数目为2n+m(m>1),
某一号染色体增加一条以上称为多体。如48,
XXXX。
染色体病
假二倍体
pseudodiploid
假二倍体(pseudodiploid):一个细胞内某号
染色体少一条,另一号染色体多一条,总数 46,但仍不是正常二倍体,称假二倍体。
染色体病
13三体综合症患者 三体综合症患者
症状:患儿的畸形和症状比先天愚型患者更为严 症状: 小头,颅面部畸形,前额低斜,前脑缺失, 重。小头,颅面部畸形,前额低斜,前脑缺失, 患儿智力严重障碍,生长发育严重滞后,眼球小, 患儿智力严重障碍,生长发育严重滞后,眼球小, 虹膜常缺损。患儿2/ 有唇裂并伴有腭裂 有唇裂并伴有腭裂, 虹膜常缺损。患儿 /3有唇裂并伴有腭裂,鼻宽 扁平,下颚小,耳位低,耳廓畸形,耳聋, 扁平,下颚小,耳位低,耳廓畸形,耳聋,摇椅 样足,常见多指(趾),指纹有四个以上弓形纹、 样足,常见多指( ),指纹有四个以上弓形纹、 指纹有四个以上弓形纹 三叉点t高位 高位。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三叉点 高位。80%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多囊肾, 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多囊肾, 肾盂积水。 肾盂积水。
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大 都虽能存活至儿童期,但预后不佳。 都虽能存活至儿童期,但预后不佳。 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法。 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法。
3.13三体综合症(Patau综合症) 三体综合症( 综合症) 三体综合症 综合症
1960年Patau首先描述了此病,故又 年 首先描述了此病, 首先描述了此病 称为Patau综合症。 综合症。 称为 综合症 病因: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减数分裂时 病因: 第13对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对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染色体病的特点: 染色体病的特点:
①染色体病患者均有先天性多发畸形(包括特殊 染色体病患者均有先天性多发畸形( 面容),生长、智力或性发育落后, ),生长 面容),生长、智力或性发育落后,特殊皮肤文 理。 绝大多数染色体病患者呈散发性, ②绝大多数染色体病患者呈散发性,这类患者往 往无家族史。 往无家族史。 ③少数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患者是由表形正常的双 亲遗传而得,这类患者常伴有家族史。 亲遗传而得,这类患者常伴有家族史。 导致流产和不孕不育。 ④导致流产和不孕不育。
染色体病 PP课件
3.主要核型及产生的原因: 1)游离型(约占92.5%):
(五) 脆性X综合征 脆性部位(fragile site)
Xq27.3带有一脆性断裂点
临床特征
中度到重度智力低下 大头、方额,大耳、单耳轮,大下
颌且前突 语言障碍,性情孤僻 性成熟后睾丸比正常人大一倍以上 多数患者青春期前有多动症,但随
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
❖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 X chromosome syndrome) FMR-1基因 5 CGG CGG CGG CGG CGG CGG …… n = 6 ~ 46; 正常 n = 52 ~ 200; 前突变 n = 200 ~ 230; 患者
(七) 性逆转综合征 1. XX男性 2. XY女性
本章节重点:
1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结构、类型、非显带核型 (Denver体制)、显带核型
2 染色体畸变的各种类型(数目畸变的各种类 型及其机制、结构畸变的各种类型及主要类 型的原因及表示法)
3 染色体病:染色体病分析的临床指征
重点染色体病的核型及发病原因:
四 5p-综合征( “猫” 叫综合征) 1.发病率为1/50000,在常染色体结构畸变中占首位 大部分患者能活到儿童期,少数可到成年 2.临床表现:患儿在婴幼儿时期的哭声似小猫叫,喉 部畸形、松弛,小头,鼻塌、低耳位、牙错位咬合,手 足小,肾畸形,脑积水,肌张力亢进,智力严重低下。 3.核型:
46, XX(XY), del(5)(p15)
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病课件
孕期筛查可以检测出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常见的孕期筛查方法包括羊水穿刺、脐血取样和基因检测等。
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对其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是 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其他遗传疾病。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包 括羊水穿刺、脐血取样和基因检测等。
基因组学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基因组信息,为后续的基因组学研 究奠定了基础。
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
基于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能够鉴定出更多的疾病相关基因,为遗传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帮助。
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鉴定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鉴定
通过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我们能够鉴定出更多的遗传 病致病基因,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02
染色体病总论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线性结构,承载着细胞遗传信息的主要部分。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分。
染色体的复制与分裂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是细胞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表达和表观遗传学变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可 以揭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 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染色体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05
染色体病的防治
婚前和孕期筛查
婚前筛查
通过婚前筛查,可以检测出一些潜在的遗传疾病风险,如染色体异常、遗传性血 液病、遗传性听力损失等。此项筛查通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家族史调查 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染色体病的分类及特点
染色体病
姓名:刘瑞霞学号:2009144322 班级:09级护理1班染色体病定义: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染色体病是染色体遗传病的简称。
主要是因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通常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
常染色体病由常染色体异常引起,临床表现先天性智力低下、发育滞后及多发畸形。
性染色体病由性染色体异常引起,临床表现性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
在自然流产胎儿中有20~50%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在新生活婴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是0.5~1%。
染色体病患者通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患者在幼年即夭折,所以,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染色体病的确诊一般是靠染色体组型的检查,收集受检查的白细胞,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均处于中期阶段,染色制片,检查染色体有无畸变,数目如何。
发现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预防措施,来指导控制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
凡高龄孕妇、有反复自然流产史或有过畸形儿的孕妇均应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有染色体异常时应终止妊娠。
染色体病的种类由于1~22号常染色体发生畸变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体综合征、三体综合征、部分单体综合征和部分三体综合征四类。
其中以三体综合征和部分三体综合征较为多见。
①三体综合征某一号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不是正常的两个而是三个、即细胞的染色体总数为47的染色体病。
常见的三体综合征有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其中以21三体综合征最常见。
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在新生活婴中是0.7~1.5‰,核型多数为47,XX或XY,+21。
主要临床特征是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宽眼距,外眦上斜,内眦赘皮,上腭弓高耸,新生儿可见第三囱门,常张口弄舌,掌纹呈通贯手和轴三叉夹角大于65,拇趾球区胫侧弓状纹,某些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男性患者常伴有单侧睾丸未降。
21三体综合征少数是易位型三体和嵌合型三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概念:
由于1~22号染色体先天性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
所引起的疾病。
在活体中常见疾病: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断裂综合症
Down综合症
微小缺失综合征
常染色体病
18三体综合征
5P-综合症
13三体综合征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二 18三体综合征(Edward syndrome)
21三体型, 此型约占全 部患者的 92.5 %。核 型为47,XX (XY), +21。
此型约占5%, 增加的一条21 号染色体并不 独立存在,而 是与D组或G组 的一条染色体 发生罗伯逊易 位。
此型较少 见,约占2 %。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Ⅰ、游离型
典型的21三体几乎都是新发生的,与父母核型
影响其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生育年龄与21-三体发病率的关系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一、Down综合征
2、发病因素
I、 亲代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或受精卵早期卵 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 II、遗传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亲代遗传而发 病.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3、表型特征
典型的智力低下
面部特征:眼距宽、鼻塌平、
此型约占5%, 增加的一条21 号染色体并不 独立存在,而 是与D组或G组 的一条染色体 发生罗伯逊易 位。
此型较少 见,约占2 %。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III、嵌合型
1、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分离,从而形成46 /
47,+21两个细胞系的嵌合体,发生率与典型的 三体型一样。 2、合子后有丝分裂不分离的结果。如果第一次 卵裂时发生不分离,就会产生47,+21和45,-
是由于染色体上一些小带的缺失所引起的疾病的
总称。
六、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 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易断裂重排, 故亦称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征。主要因DNA修复 机制有缺陷。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一、Down综合征(Down syndrome )
1、发生率
发现最早、最常见的染色体病。新生儿中此
病的发病率约为1/700~1/1000。母亲年龄是
1、核型
80%为47,+18,发生与母亲年龄增大有 关,另10%为嵌合型,即46/47,+18;其余为 各种易位型。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二 18三体综合征(Edward syndrome)
2、临床特点
表现为小胎盘及单一脐动脉;胎动少;羊水 过多;过期产;低体重;吸吮差;反应弱;耳低 位;特殊握拳。95%胎儿流产;90%以上1岁内 死亡,只有极个别病人活到儿童期。
第一节 染色体疾病发病概况
染色体检查适应证包括: 1、明显智力发育不全者; 2、 生长迟缓或伴有其他先天畸形者;
3、夫妻之一有染色体异常,如平衡异位,嵌合体等;
4、 家族中已有染色体异常或先天畸形的个体 5、 多发性流产妇女及其丈夫; 6、 原发性闭经和女性不育症; 7、 无精子症和不育的男性; 8、 两性畸形者; 9、 疑为先天愚型的患儿及其父母; 10、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并伴有大耳、大睾丸和多动症者; 11、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医学遗传学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LOGO
第十四章 染色体病
1 染色体病的发病概况
2 3
常染色体病 Down综合症
4
5
性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第一节 染色体疾病发病概况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一、染色体病的发生率
(一)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4.7-8.4 ‰)
(二)自然流产胎儿 (三)产前诊断胎儿 (四)染色体异常胎儿自然流产后再发风险 (五)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异常 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临床表现: 发育畸形,较21三 体和18三体更严重。 一般情况下,受累 的染色体越大,症状 也最严重。 21三体所累及的染 色体最小,因此产生 的表型也最轻。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四 5p-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
在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病儿中居首位。
患儿在婴幼儿期的哭声似小猫的“咪咪”声,
无关,它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分裂时 不分离的结果。不分离常发生在母方,占95%, 另5%见于父方。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游离型
易位型
嵌合型
21三体型, 此型约占全 部患者的 92.5 %。核 型为47,XX (XY), +21。
此型约占5%, 增加的一条21 号染色体并不 独立存在,而 是与D组或G组 的一条染色体 发生罗伯逊易 位。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低耳位
手呈特殊握拳
18三体综合征患者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18三体综合征患者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三 13三体综合征( Patau综合征)
发病率为1/25000,发病率与母亲年龄有关。
核型为47,+13, 此型占80%,其余为易位
型。女性多与男性,畸形严重,99%以上胎儿
流产,90% 半年内死亡。
口半开、流口水、耳廓小、 手足短、发育不良、肌张 力低、关节松弛、新生儿 有第三囟门。
特殊肤纹:如通贯手、atd 角达64° (正常人41 °)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4、Down综合征的遗传分型
根据患者的核型组成不同,可将Down
综合征分为三种遗传学类型。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游离型
易位型
嵌合型
21两个细胞体系,后一种细胞很难存活。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5、 Down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
与DS发病的有关基因可能是一些结构基因
此型较少 见,约占2 %。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Ⅱ 、易位型 最常见的是D/G位,
核型为46,XX
(XY),-14, +t(14q21q)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Ⅱ 、易位型 其次为G/G易位,
核型为46,XX(XY),
-21,+t(21q21q)。
第三节 Down综合症
游离型
易位型
嵌合型
21三体型, 此型约占全 部患者的 92.5 %。核 型为47,XX (XY), +21。
大部分患者能活到儿童,少数可活到成年。发病
率为1/50000,女性多于男性。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5p15缺失,80%为单纯
缺失,10%为不平衡易
位。 临床表现:患儿智力低下, 发育迟滞也很明显,小 头、满月脸、眼裂过宽。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五、 微小缺失综合征
微小缺失综合征(small deletion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