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经济;面源污染防治等。
目前教授课程:自然资源学(研究生),环境调控(研究生),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本科),环境经济与生态城市(本科),环境保护概论(本科)
社会兼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询专家,北京海淀区政协特聘信息员
荣誉奖励:201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称号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作为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形成与分布规律,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以及管理、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拟使学生掌握或了解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政策工具、管理热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课程特点:本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非常突出。该课程强调对自然资源的时空质量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规划与管理思维。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或实验(实践)操作)、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1. 按照课程教学进度提前进行预习并带着问题进课堂,将有助于更准确有效地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利于跟上课堂教师的思维和启发进程,激发思考、提升大脑活跃度,形成与教师的思维默契和课堂的良性互动。
2. 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需要记笔记。
3. 及时复习每一堂课程的内容,回顾和消化该堂课的概念、知识、理论方法。
4. 课堂不会专门点名,但当你旷课时,会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堂中对课外学习的抽查等途径影响你的平时成绩。
5. 在课堂中应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参与研讨,学生在课堂互动研讨中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深度,将作为研讨交流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讨论中的对错不重要,积极思考,勇于交流就是好的表现。
6.本课程期末闭卷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综合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第一周:3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
第二节:环境多样性原理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资源、环境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什么,它的主体与客体;掌握环境的分类;理解并学会解读环境多样性之物质多样性,人类需求与
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查阅网络资料了解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周:3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人-环境和谐原理
第四节:环境管理与环境科学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演进和度量。掌握五类环境问题。了解管理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阅读或观看《宇宙与人》,了解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人类进化等,从更广袤的角度去理解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查阅网络资料了解近几年曾被国内外媒体关注或报道的资源环境问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思考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周:3学时
第二章:自然资源概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自然资源的前科学时期,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体系,基本属性。掌握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阅读文献:Arndt C, Davies R, Gabriel S, et al. A sequential approach to integrated energy modeling in South Africa . Applied Energy, 2016,161:591-599.
第四周:3学时
第二章:自然资源概述
第四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稀缺面临的挑战。了解全球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查阅网络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概况。
第五周:3学时
第三章:自然资源形成与分布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物质循环规律
第二节:能量流动规律
第三节:自然节律规律
第四节:地域分异规律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自然资源学与其母体学科之间的继承关系。掌握物质循环规律、能量流动规律、自然节律规律、地域分异规律。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阅读文献:Zhang S, Worrell E, Crijins-Graus W, et al. Co-benefits of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air pollution abatement in the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ergy, 2014,78:333-345.
第六周:3学时
第四章:水环境与水资源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水资源
第三节:水灾害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水圈,水的特性,水的分布,人与水的关系。了解水资源的概念,掌握水资源的特性,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阅读文献:Jerch R, Kahn M E, Li S J. Efficient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Provision: The Role of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Sector Unions
第七周:3学时
第四章:水环境与水资源
第三节:水灾害
第四节:水资源评价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洪灾、旱灾等典型水灾害的危害、成因、防治应对措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掌握水资源数量评价、了解水质评价与预测方法。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查阅网络资料,了解感兴趣的国家对水资源进行空间调节与时间调节的措施。
第八周:3学时
第四章:水环境
第五节:中国水资源评价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研究报告和案例进行学习解读。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