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短歌行》的篇章结构,详细讲解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以及了解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曹操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的写作技巧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分析《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2. 学具:教材、《短歌行》课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片段,引入曹操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短歌行》,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整体感受。
3. 诗意解析: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等。
4. 情感分析:结合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5. 例题讲解:分析《短歌行》中的一句诗句,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意,仿写一句诗句,并进行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章节内容:诗意解析、情感分析、写作技巧3. 重点:忧患意识、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诗意,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
2. 情感分析,尤其是曹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3. 例题讲解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二册第十二章《建安文学》,详细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解读,让学生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体会诗人曹操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背景知识,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短歌行》中曹操表达的情感,体会建安文学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曹操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短歌行》,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义: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短歌行》中曹操表达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6.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分析曹操的豪情壮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a. 作者:曹操b. 背景:建安文学c. 生僻字词: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d.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其他诗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生僻字词解释。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曹操豪情壮志的体会。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选读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
其中,唐代辞赋《短歌行》是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篇目,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具备深刻的社会和哲学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短歌行》的授课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程的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掌握该文本的基本思想和表达方式;3、使学生能够通过专题分析,深入剖析《短歌行》的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其它文学元素,进一步提高阅读解读能力;4、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鉴赏,深刻理解《短歌行》的社会背景与当代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文学美感。
二、教学思路要达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通过PPT展示、讲解课堂板书、提供阅读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特征。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热、教学案例、课堂辩论等方式,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本的基本思想与表达方式。
最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配合阅读、课外文学碎片、文学鉴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短歌行》是唐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结构与形式都极为精妙。
探究这一文本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1、文本基础知识:课前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辞赋概述、作品特点及《短歌行》作者、背景等。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阐述《短歌行》的文本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比如隐喻、比喻、对句等。
2、文本主题解析:强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浓缩了轻轻的相思之情,但更流露出唐代士人高洁兼有人文情怀的主题。
从诗歌表达手法和文化背景的角度,介绍唐朝兴废原因与士人精神追求。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第1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赏析——诗,荡气磅礴;志,步月登云。
周健安《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
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
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
“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
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篇1:短歌行教案【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曹操《短歌行》 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理解友情、忠诚、抱负等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原文及翻译。
(2)《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3)曹操的思想和英雄气概。
2.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操的生平和英雄事迹。
(2)引出《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原文朗读:(1)学生齐读《短歌行》。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翻译理解:(1)学生自主翻译《短歌行》。
(2)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短歌行》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5. 深入解读:(1)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短歌行》的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短歌行》的教学内容,总结诗的艺术特色和曹操的英雄气概。
2. 强调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短歌行》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板书标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三国时期,风云动荡。
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凭什么一统北方呢?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自私“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自有公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它作为文学家的风采,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二、解题、背景介绍。
1、解题:(点击幻灯片)“行”是一种文体。
短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写作背景:幻灯展示:(点击幻灯片)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精选5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
[总结范文]短歌行教案6篇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背诵本诗歌。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方法:①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②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1.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曹操 高中教案
《短歌行》曹操高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
(2)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和诗韵。
2. 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诗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五、教学内容1. 导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曹操的生平简介。
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对仗等艺术特色。
3. 诗歌主题:探讨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4. 诗歌拓展:介绍曹操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艺术价值。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以及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短歌行》,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对仗等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如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以及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
4. 诗歌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曹操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艺术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 208 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的风格,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反复诵读,疏通诗意;小组合作,讨论鉴赏。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领会作者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
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学生回顾和交流。
(说明:学生对已学诗歌的简单回顾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教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说明: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
【幻灯片展示】:(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案【素养目标】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歌的主旨;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法。
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说到“枭雄”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相信有不少同学会想到—曹操。
是的,在礼乐崩坏的周代末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建立大魏,曹操的确是历史上不可被忽视的一代枭雄。
那么,曹操是靠什么来建立这宏图霸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齐走近《短歌行》,窥探一二。
二、文化常识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了解“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4.了解时代背景《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
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押韵特点: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四、合作探究活动1:诵读诗歌,划分层次明确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渴盼人才,忧思难解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活动2:感受“情感美”任务: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明确忧——思——迎——归(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忧——人生短暂。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全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思——求贤若渴。
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如果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迎——仰慕贤才。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
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盼——天下归心。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活动3:感受“手法美”用典1.何为用典?有何作用?<定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类型>:①事典;②言典<作用>: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②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2.找到文章中的用典句,并分析其作用。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确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确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曹操借用鲁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忱,充满自信地向人才表明自己是当今明主,表达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
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将人才视若珍宝,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
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明确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希望自己拥有的人才越多越好。
3.有何作用?明确用典来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自己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留余力的真诚态度。
拓展延伸:链接考点(一)对于高考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
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
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对点练习: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题>: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明确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比兴手法1.何为比兴?明确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2.找出文章中的比兴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确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确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明确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活动4:对比阅读对比阅读《短歌行》与《龟虽寿》,思考后面的问题。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异同?明确①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要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之意。
②《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龟虽寿》则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异同?明确①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短歌行》以“明月”“乌鹊”“山”“海”等作比;《龟虽寿》则以“神龟”“螣蛇”“老骥”等作比。
②除比兴手法外,《短歌行》大量用典;《龟虽寿》则托物言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分析语言特色1.含蓄内敛,庄重典雅诗中选用了多出典故,勇于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更加的含蓄深沉,深刻隽永,如“青青子衿”等。
2.生动形象,贴切自然诗中多用譬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更加的形象贴切。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激昂慷慨,情感充沛诗歌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慷慨激昂之气充斥整首诗歌,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六、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整首诗歌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