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教育]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e22eff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e.png)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教育]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概述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
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菌蕈:蕈 ? 草生菌;菌 ?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茸:日文芝:革质苓:块菌荪:膜质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层菌纲(1)有隔担子菌亚纲:6个目(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2)无隔担子菌亚纲 ? 伞菌目?220属 3250种非褶菌目a、珊瑚菌科b、绣球菌c、牛舌菌科d、齿菌科e 灵芝菌科腹菌纲(1)鬼笔目;(2)马勃目子囊菌亚门(14个目)1、块菌目: 意大利块菌2、盘菌目:盘菌科 (1)盘菌:(2)羊肚菌属2、俗称:菇:一般指伞菌耳:胶质子实体茸:日文芝:革质苓:块菌荪:膜质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4000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余种我国有(已报道)720余种菇类东北:345种,其中可食:140多种;有毒:40多种;大多:未认识;人工栽培:100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平菇属:有几十个种: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小宗:花脸、榛蘑、亚侧耳、大球盖、长根菇、真姬菇、大杯蕈、高大环柄菇、黄伞、牛舌菌、金福菇、大斗菇、松毛菇、草仙菇、金口蘑、双环林地蘑、牛肝菌、羊肚菌2、既具备食品的三要素:嗜口、安全、营养外,还符合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926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b.png)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食用菌栽培教案模板
![小学食用菌栽培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9fa4e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5.png)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营养价值。
2. 认识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过程。
3. 学习简单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食用菌知识、栽培技术等。
2. 实物教具:食用菌标本、菌种、培养皿、土壤、水壶等。
3. 实践场地:食用菌栽培室或户外种植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食用菌的美丽形态和丰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用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营养价值?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况。
2. 教师介绍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生长习性。
三、实践操作1. 教师讲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包括菌种选择、土壤处理、水分管理、光照调节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栽培技术。
四、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食用菌的生长过程,记录菌丝生长、菌盖展开、子实体形成等阶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用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食用菌知识,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
2. 组织学生参加食用菌种植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食用菌栽培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食用菌栽培教案(60课时)
![食用菌栽培教案(60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00e65395727a5e9856a614d.png)
课程设计
组织教学:抽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
复习提问:什么是食用菌?有什么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导入新课:以启发式方法,设问,导入关于食用菌形态、功能的内容
讲课内容:
一、食用菌形态
1.菌丝体的形态、功能 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
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分布基质内
五、酸碱度食用菌对栽培料中酸碱度要求,调控措施
概括总结:食用菌营养:碳源、氮源、食用菌的C/N、无机盐
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
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菌海萍踪”了解一位菌物学家
思考练习
了解食用菌生产中,都用哪些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物质?
调查菌丝生长阶段,要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采用哪些措施?
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它的消毒、灭菌方法
思考练习
什么是灭菌、消毒和防腐?
说说生产上采用哪些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
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持续时间各为多少?
实践活动
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对无菌接种箱进行消毒
《食用菌栽培》教案
第12课时
单元名称
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授课题目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条件
教学重点
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原理与技术;无菌室、无菌箱消毒技术规则
教学难点
药品的使用
课程设计
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
复习提问:食用菌要求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哪一生长期?食用菌C/N、pH
导入新课:以设问提出有机物发霉腐烂的原因?导入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讲课内容: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af0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a.png)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584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2.png)
3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意义
学习借鉴国外食用菌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有 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01
我国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提高产业集中度、加
强科技创新、拓展国内外市场等。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02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食用菌产业将继续
将培养料的pH值调整到适宜的范围,以利 于菌丝的生长。
确定适宜的配方
根据培养料的不同成分和比例,确定适宜的 培养料配方。
灭菌处理
对培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 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食用菌的接种与培养管理
接种操作
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将菌种 接入培养料中。
控制温度和湿度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要求,保持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条件。
02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菌丝体形态
食用菌的菌丝体通常是白 色、透明或淡黄色的,它 们在基质中蔓延生长,形 成复杂的菌丝网络。
子实体形态
食用菌的子实体是其繁殖 器官,通常在基质表面形 成,形状各异,如伞状、 球状、圆柱状等。
孢子形态
食用菌的孢子是繁殖细胞 ,通常为透明或淡黄色, 形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食用菌的加工利用途径
干制加工
通过自然晾干或烘干设备,将新鲜食用菌制 成干品,便于贮藏和运输。
罐头加工
将食用菌经过清洗、焯水、装罐、密封、杀 菌等工序,制成罐头食品。
调味品加工
将食用菌制成调味品,如蘑菇酱油、蘑菇酱 等,增加食品的风味。
药品和保健品加工
菌类种植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菌类种植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86ff4227916888486d7fb.png)
菌类种植技术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食用菌栽培技术一、培训内容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述。
二、授课教师:王天忠三、学时安排1学时。
四、培训时间:年月日五、培训地点:龙江村六、教学目标 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掌握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重点: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八、教具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视频、一些食用菌实物。
九、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Ⅰ.导入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栽培方面的一些综合知识。
II新课(一)食用菌的基本情况我国食用菌资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二)营养价值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
新鲜的食用菌含蛋白质15~40。
以1㎏干蘑菇计含蛋白质相当于2㎏瘦肉或3㎏鸡蛋或12㎏牛奶,并且食用菌蛋白质更优,它富含20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齐备,尤其富含赖氨酸,能促进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食用菌富含人体极易缺乏的VB1、VB12等,且比肉类含量高。
草菇VC含量是辣(青)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西红柿的17倍。
而小麦、玉米、小米、黄豆、黑豆等作物不含VC。
香菇中含VD高达128个国际单位(1个国际单位VD相当于0.025ug维生素D3),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
食用菌是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干品)仅为0.2~0.3,其中73~84为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f342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7.png)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了解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方法;3. 熟悉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4. 学会定常规操作流程,能够进行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5.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3.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
三、教学难点1.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技能;2. 如何控制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质量。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程通过引入课程,介绍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讲解(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2)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方法;(3)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4)食用菌的栽培设施和管理。
3. 实践操作(1)讲解食用菌种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选材、消毒、种植、光照、保温、加水等各环节进行操作;(3)指导学生进行食用菌的管理,如防治病虫害、控制湿度、调节光照强度等;(4)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4. 总结回顾(1)总结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回顾每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分享成功经验和面临的困难;(4)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实验表现的评估,检验其对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表彰,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经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将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深入人心,为日后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e2358971fe910ef12df893.png)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1-32 学时(实践课)单元名称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授课题目实训六原种、栽培种接种与培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原种、栽培种接种技术,即母种接原种,原种接栽培种的接种技术,菌种培养期间的管理方法;了解各级菌种的转接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训教学重点接种技术、接种量教学难点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规范实验室纪律,操作前准备消毒准备:课前将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及接种用具一并放入无菌室,开启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30 分钟。
复习提问:为什么繁育原种和栽培种?导入新课:怎样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通过本次实训能学会这项技术讲述内容:1 .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2 .要求学生带口罩操作3 .操作规程(演示教学,本次实训是用超净工作台进行,但无菌箱操作也要演示)4 .分组分任务操作内容:(按照实训指导进行操作)母种接原种时,可用接种铲将母种分成5-6 块,取出一块接入原种培养基中,一支母种可接5-6瓶原种。
接种时速度要快,接种后马上封口,贴上标签。
接种栽培种即从原种瓶中取出一小块放入栽培种培养基中,其它操作过程同上。
一瓶原种接20 袋或40 瓶栽培种。
概括总结:本次实训是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条件下进行的接种操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无菌箱接种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学会了接种环境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接种技术,所制作的菌种质量待培养后检验。
技能训练:业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参加原种、栽培种接种活动,并考察培养期限间的管理方法课前准备课前要将实验用的母种和原种按实验需求准备好,母种可以采用以前实验中做的,但原种要提前25 天进行接种培养。
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内容要求:实验题目、主要内容、实训目的、方法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或结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思考练习1 .一支母种能接几瓶原种?一瓶原种能接多少袋栽培种?2 .用无菌箱操作时里面的物品应如何摆放?3 .原种和栽培种在适宜温度下的培养时间是多少?4 .怎样确定原种、栽培种的培养是否功?《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3-34 学时单元名称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平菇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平菇种类、形态和分类地位及生活史,目前平菇的生产状况、栽培品种和栽培意义;重点掌握栽培平菇常用配方及生态要求。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41a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第一篇: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
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掌握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培养基是按照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其中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分等物质。
由于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必须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才能表现最大的生活力。
因此,对不同种类食用菌还须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食用菌的培养基可分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对于母种培养基一般多采用固体培养基,因此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三、实验器材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6-18g,葡萄糖20g,大试管、棉塞、灭菌锅、漏斗、铁架台、胶管。
四、实验步骤1、选好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取200g放在铝锅中,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琼脂,小火加热,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解,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48f7c0b1c59eef8c7b4ac.png)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学时
一、生理生态的基本概念
二、营养物质
三、营养特点
四、生长与发育
1、生活史
2、生长
3、发育
五、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
2、温度
3、水分和湿度
4、氧气和二氧化碳
5、光照
6、酸碱度
7、生物因子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名 称
第三章食用菌制种及菌种保藏
目 的
要 求
掌握食用菌菌种扩繁和保藏方法,了解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
三、生长发育的条件10分
四、栽培技术
(一)菇房设计5分
(二)菌种繁育5分
(三)栽培技术20分
5、接菌
(1)无菌室准备
(2)接菌
6、培养
四、菌种保藏
五、菌种复壮
理论讲授
名 称
第四章食用菌生产方式及工艺
目 的
要 求
掌握国内外主要生产方式及特征,掌握国内外几种主要生产方式的工艺流程及生产标准
重 点
难 点
重点:国内外几种主要栽培方式及各工艺标准
难点:理解各生产模式间的差别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学时
难点:香菇的转色技术及催蕾和催花技术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4学时
第一节产业生态与市场分析
一、概述
(一)价值
(二)产业动态
二、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生物学基础
一、形态特征
二、子实体分化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第三节栽培技术
一、香菇露地栽培技术
(一)特点
(二)季节、场地选择
(三)配料、拌料
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3a5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标题: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要求。
2. 学习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食用菌的了解,例如食用菌的类型、特点和营养价值。
- 引发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如蘑菇、香菇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 解释食用菌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
- 讲解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如选择菌种、制作菌种培养基、接种、培养和收获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分发食用菌栽培的材料和工具,如菌种、培养基、培养箱等。
-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 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如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
4. 团队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食用菌的栽培。
-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 每个小组在栽培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并准备分享报告。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各自栽培的食用菌,并分享栽培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食用菌栽培的关键要点,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食用菌栽培的更多内容。
教案评估:1. 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和报告。
2.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农民来校进行食用菌栽培的讲座或实践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了解实际的栽培过程。
3. 设计更复杂的食用菌栽培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
![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https://img.taocdn.com/s3/m/470495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b.png)
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食用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3.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方法;4. 培养培养食用菌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图表;2. 食用菌的标本、育种培养器具;3. 生长基质、土壤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菌图像,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吃过这些蘑菇?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样的?”2. 引入新知通过PPT或教学图表向学生介绍食用菌的概念和特征,如菌类生物、无叶植物、寄生植物、土著植物(非土生)的一类真菌。
同时,介绍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3. 分类与常见种类1) 介绍食用菌的不同分类,如根据形态、菌种和可食用部位等进行分类。
2) 展示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并介绍其特点、食用价值和烹饪方法。
3) 提供食用菌的图片和标本,让学生观察和辨认。
4. 生长环境和培养方法1) 介绍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比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介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如使用育种培养器具、选用适宜的培养基质等。
3) 展示食用菌的培养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生长情况。
5. 培养技巧1) 介绍食用菌的培养技巧,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质、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
2) 指导学生进行食用菌的培养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培养食用菌的过程。
3) 强调培养时需要注意的卫生问题和实验室安全。
6. 总结与评价1) 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或食用菌生产企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和生产过程,加深对食用菌的认识和了解。
2. 创意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食用菌的创意实践,如利用废旧农作物、菜叶等材料进行食用菌的培养。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cc79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第⼀节平菇栽培⼀、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式不同,可分为①⽣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塑料袋内进⾏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接种培养。
3.依出菇⽅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出菇;②室外半地下⼟温室栽培:在室外⼤棚(外半地下⼟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出菇。
但以半地下⼟温室栽培⽅式效果最好,也⽐较简单易⾏。
这种⽅式,已被⼴⼤菇农普遍采⽤。
半地下⼟温室内,昼夜温差⽐较⼤,菌丝体⽣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内产⽣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盖厚,柄短,⾊质好,质量⾼。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般多为秋季8~10⽉份进⾏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发菌管理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
⽓温低时,菌袋可堆⾼5~7层;⽓温⾼时,可堆⾼2层或单个摆放。
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
10天翻⼀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精⼼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拍即响,菌丝浓⽩,⼿掰成块,⼤多出现菇蕾。
(⼆)出菇管理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并每天向地⾯、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温度应保持在85%~90%。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5834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0.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基本材料和设备。
3. 学会食用菌的培养和管理技巧。
4. 培养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食用菌栽培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吃过哪些食用菌?你们知道如何栽培这些食用菌吗?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选择菌种、准备培养基、接种和培养过程等。
2. 介绍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基本材料和设备,如菌种、培养基、培养箱等。
三、实践操作演示(20分钟)1. 演示食用菌的培养过程,包括准备培养基、接种菌种、培养箱的调节等。
2. 向学生展示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
四、分组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食用菌的栽培。
2. 学生按照演示的步骤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食用菌。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培养的食用菌,分享培养的经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食用菌栽培实践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教案评价:1.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自己的食用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总结和展示,增强了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理解和记忆。
4. 作业布置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
![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e0f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e.png)
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的食用菌种类;(2)能够熟练操作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技术及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 采用演示法,展示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3.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食用菌栽培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食用菌标本或图片,用于讲解食用菌的种类;2. 准备食用菌栽培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菌种、培养基、接种工具等;3. 提前向学生发放实验指导书,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讲解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选择、菌种繁殖、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出菇等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食用菌栽培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验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对实验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拓展延伸:介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成果,激发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兴趣。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介绍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讲解食用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3. 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介绍食用菌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七、教学过程1. 讲解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PPT或实物标本,讲解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 讲解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通过PPT或实物标本,讲解食用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3. 讲解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通过PPT或实物标本,介绍食用菌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小班科学教案食用菌栽培
![小班科学教案食用菌栽培](https://img.taocdn.com/s3/m/374aeb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0.png)
小班科学教案食用菌栽培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常见的有蘑菇、香菇、金针菇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新鲜、绿色食材的需求,食用菌栽培逐渐成为一项热门的小班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食用菌的栽培,小班幼儿不仅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食物的来源,还能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案的实施,使幼儿能够: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如生长环境和适宜栽培条件。
2.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学会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
4. 能够观察和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5.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意识。
三、预备知识1. 食用菌的种类和特点。
2.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适宜栽培条件。
3. 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简要介绍食用菌的种类和特点,引起幼儿对食用菌的兴趣。
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幼儿观察和感受食用菌的形态和颜色。
2.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适宜栽培条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食用菌在自然界中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让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交流归纳。
3. 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室中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如大米、石膏等,并逐步指导幼儿进行操作。
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制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 培养食用菌将制作好的培养基装入容器中,然后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将食用菌的孢子或菌丝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菌丝或孢子,并向幼儿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动手尝试。
幼儿可以按照小组进行分工,每个小组负责培养一种食用菌。
5.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如观察菌丝的生长速度、颜色的变化等。
幼儿可以用绘画、拍照或记录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6. 结束活动在食用菌逐渐生长成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参与采摘和清洗食用菌。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eb21a58fb770bf78a556b.png)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第一节平菇栽培一、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
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
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一)发菌管理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
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
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
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
(二)出菇管理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第一节食用菌概念一、食用菌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菇、菌、蕈、蘑、耳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1 .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 多种。
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
2 .现状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 .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2 .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80%-120% ,生物学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 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概括总结: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
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一、食用菌形态1. 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
分布基质内2. 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
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3. 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二、食用菌的分类介绍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强调食用菌是属于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菌类简单介绍食用菌的种类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囊菌,分别属于6 个科。
概括总结:食用菌菌丝体(基质内,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单核菌丝、双核菌丝锁状联合子实体(基质外,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操作内容:(一)食用菌菌丝形态观察1. 制片2. 显微镜观察3. 绘制草图(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学习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箱的使用参观实验室并介绍各种实验设备和设施的结构及功能,概括总结:要求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次生菌丝的锁状联合结构,对于菌丝过密而看不清的,要求重做。
草图画在实训手册上。
掌握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箱的使用操作练习:超净工作台使用,恒温箱温度调节,熟悉高压灭菌锅各部件课前准备实验中的菌丝需要提前7 天培养好。
事先做平板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规程插入盖玻片,接入平菇母种,24℃下培养第二节食用菌的营养生理第二节食用菌的营养生理食用菌的营养1 .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
介绍生产中常用的碳源2 .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
介绍生产中常用的氮源3 .无机盐磷、硫、钙、镁、钾、铁、铜、锌、锰、钴、钼等介绍生产中常用的无机盐种类4 .生长因子主要指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类等物质二、食用菌的生理类型介绍腐生、寄生、共生菌及特点,强调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多是腐生第三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主要讲授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控制适宜环境的方法措施温度讲授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强调耐低温特点,各生育期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化期的变温结实和恒温结实性,调控措施二、水分和湿度培养费料适宜的水分含量,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空气湿度要求,调控措施三、光照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要求不同光线强度,调控措施四、氧气与二氧化碳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要求,通风的必要性,调控措施五、酸碱度食用菌对栽培料中酸碱度要求,调控措施概括总结:食用菌营养:碳源、氮源、食用菌的C/N 、无机盐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首先介绍消毒、灭菌、防腐、除菌的概念一、热力灭菌1 .高压蒸气灭菌讲授灭菌原理和方法步骤,强调灭菌条件压力指标:液体培养基1.1Kg/cm2 或0.11*106pa 30 分钟固体培养基:1.5Kg/cm2 或0.15*106pa 2 小时2 .常压蒸气灭菌方法描述常压蒸气灭菌设施与设备灭菌时间:熟料100 ℃ 6-24 小时半熟料2 小时。
3 .其它灭菌方法介绍二、拌药消毒常用药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介绍消毒药品和使用一、消毒杀菌剂二、表面消毒杀灭三、室内空间杀菌四、接种环境除菌五、室外环境消毒概括总结:消毒:应用于培养环境、接种环境的空间除菌. 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熏蒸,紫外灯照射等方法。
灭菌:应用于培养料、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彻底除菌。
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
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一、菌种的概念解释: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連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
二、菌种的类型讲授母种、原种、栽培种(又分别称为一、二、三级的菌种)的制种作用、使用容器和应用第二节食用菌制种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图解制种程序二、制种的基本设备和条件用照片展示各种设备,并讲授其功能和应用技术概括总结: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母种:将纯菌丝体或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
可以繁殖原种,也适宜菌种保藏。
原种: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
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
原种可以直接出菇。
栽培种:由原种扩繁而成。
主要是为了扩繁,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
第三节培养基制备一、培养基的概念和种类1 .概念:培养基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
2 .种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固化培养基讲授它们个自优缺点二、母种培养基这部分简述制作原理和方法,制作技术通过实训完成,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四、液体菌种培养基简述制作原理和方法,制作技术通过实训完成第四节食用菌菌种分离强调菌种分离是菌种纯化的基本方法,是制种的重要环节。
菌种分离: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种木分离一、接种箱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二、无菌操作及转管三、菌种的分离1 .组织分离法选择头潮菇,菌肉肥厚,形正,未散孢,八分成熟的种菇。
消毒接种培养纯化试验2 .孢子分离法主要讲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菌种分离技能在实践课教学中学习.概括总结:课堂教学主要是了解一些培养基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各级菌种繁殖有效代数及扩繁数量,主要技术要在实训课中学习。
第五节食用菌菌种制作这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实践课来完成,下面仅介绍制种的工作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展示菌种制作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绍不同培养基的选择第六节菌种培养主要讲授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对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培养时间和定期检查方面的要求第七节菌种质量鉴定菌种质量的鉴定一般是从菌种的纯度、长势、颜色、菌龄、均匀度和出菇快慢等6 方面进行鉴定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出菇试验。
一、母种质量鉴定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的鉴定第八节菌种保藏与复壮一、菌种保藏通常采用干燥、低温、冷冻、缺氧和真空保藏,即使生命处于休眠状态。
二、菌种复壮菌种复壮是使生活力降低的菌种恢复或提高到原有健壮的程度。
概括总结:菌种生产中的几项技能:各级菌种的培养基制备,母种扩繁和无菌操作,高压灭菌,无菌室、无菌箱消毒灭菌,原种、栽培种接种,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知识拓展:实践活动走访食用菌企业或食用菌栽培户,了解各级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和制种条件及经常出现的问题。
思考练习优良有母种、原种、栽培种一般符合哪些要求?如何进行母种接原种,原种接栽培种?操作内容:1 .配方母种培养基配方(本次实验选用PDA 培养基)2 .每组做1000mL 培养基,全班共做4000mL ,要求每人分装5 支试管,扎好梱后一起灭菌。
3 .操作步骤称量各种材料和药品,煮汁,过滤,融琼脂,分装试管,包捆,灭菌。
灭菌后趁热摆斜面。
4 .注意事项①煮马铃薯至熟而不烂②装入试管中培养基的量为试管容积的1/5-1/4③灌装时尽量避免培养基粘附在管口及管壁上④试管竖直装在铁筐中,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⑤当锅内产生一定蒸气压力达0.05MPa 时进行排气,排尽气后关好排气阀。
当蒸气再上升至0.11~0.12MPa 或1.1~1.2kg /cm2 时,调节气体排放,保持此压力30 分钟。
概括总结:本次实训操作规程按实训指导要求进行,分组做好培养基后一起灭菌,灭菌过程要在老师指导下认真进行,要求全班同学都在现场,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灭菌后大家一起摆斜面。
技能训练:利用课余时间每组再做一次课前准备1. 设备及器具:高压灭菌锅、电炉子、铝锅、天秤、试管、量筒、漏斗、漏斗架。
2. 材料和药品:马铃薯、琼脂、葡萄糖、棉塞、纱布等。
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内容要求:实验题目、主要内容、实训目的、方法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或结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食用菌菌种生产讲解内容:1. 要求学生带口罩2. 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消毒(紫外线灯)方法及无菌箱消毒方法3. 无菌操作示范(先在实验室做,学生练习,然后再实际演练)操作内容:(按照实训指导进行操作)1. 母种扩繁每人扩繁5 支试管指导学生对几个关键技术要正确操作①进入无菌室后,用75% 的酒精棉球擦手和接种工具②点燃酒精灯,将接种针顶端烧红,并使整支接种棒在火焰上穿过③用右手小指夹住试管培养基棉塞拔出并不扔掉④挑取黄豆大小的菌丝琼脂块,迅速移入到试管培养基的中央⑤动作要快⑥将棉塞在火焰附近烘烤一下,塞住试管口,要塞紧⑦左手拿的菌种试管一直保持不动,试管口对准火焰⑧火焰封口⑨接种后贴上标签2. 母种培养恒温箱调试,按菌种的种类设定温度概括总结:本次实训分两部分进行,先是无菌操作训练,不记成绩,然后每人转接5支试管,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检验操作效果,记成绩。
通过试管转接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母种扩繁的操作基本正确,能够保证无污染。
技能训练:要求每人转空管理体制10 支知识拓展:详细看一看超净工作台的说明书,了解其工作原理课前准备1 .设备及器具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和接种器、酒精灯及接种器具。
2 .材料和药品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无水酒精、75% 酒精及棉球。
3 .菌种准备在实验课前15 天要将母种转接好,培养好后做为学生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