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熊晓兰,王禾传

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7期

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它是我们认识全球化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050-0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待历史、解释历史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当代价值。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1845-1846年所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一直到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趋势、发展动力、发展道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衡量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决定性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由神或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的事实所决定的。它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广泛的分工使得人与人的交往联系具有了普遍性,从而使民族的、地域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成为可能。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方面的相互依赖和联系,这就使得原来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打上了世界的烙印,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1]469-470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的各民族相互交往

马克思指出,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被自然形成的地域所限制,不可能形成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格局。“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39-40由于普遍交往的发展,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取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98

(三)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社会是从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尽地论述了世界历史在资产阶级活动中的形成过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2]114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使一切地方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也被资产阶级推翻了,古老的民族工业逐渐被消灭了。新的工业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要供本国和世界各地消费。这样,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靠极其遥远的国家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可见,正是靠着资本的扩张运动,凭借世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经济体系,把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完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四)世界历史的最终发展方向和归宿是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已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不是历史逻辑的终结,而是新社会的起点和准备,世界历史虽然发端于资本主义,但并不终结于资本主义,它的必然归宿应当是全球共产主义。尽管这个过程在马克思看来是极其漫长的,但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为共产主义的生成创造了物质条件、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剖析,透过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的扩展,看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将是资本主义“推行”到整个世界,但终究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分析现实全球化运动的思想武器

今天的全球化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时代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过程,其客观性、必然性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跨国界联系

与交往,其动力主要源于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同时,全球化又具有主观性,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价值观占主导的,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色彩。我们要把全球化进程的客观性与其主观性的实现形式区分开来,既要克服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的片面认识,又要看到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参与全球化的速度、广度、深度上把握好开放性与主体性统一的恰当尺度,既不能盲目求快,也不能消极排斥或被动等待,而要审时度势,掌握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要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研究的指导,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规律,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为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运动中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1.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马克思把“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到一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真正的人类社会历史将从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开始”,“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途径。这一结论表明:社会主义本身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国家,不但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妥善处理好一切阻碍因素。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化的分工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又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保持独立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2.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并主动扩大与世界的交往,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355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球化是和自由市场的扩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全球化中每一个国家都应该选准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位,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资源配置所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决不能靠闭关自守解决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只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才能赶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3]117发展中国家只有自觉走进世界交往的行列,才能在开放的世界中,吸取人类的先进成果,早日跨入现代化的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