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d74ab5b5ef7ba0d4b733b9e.png)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内容提要:本文从“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的基础;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兴趣训练培养设计习惯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
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数学计算应该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我对每次的月考卷进行分析,在计算这个大题里,分数占总分的40%,翻看了学生考的数学试卷,有80%的同学在本大题不能拿到满分。
在所有失分的题目中,由于计算而失分的题在总的失分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知识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培养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的重要的手段,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一、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估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估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b95baca844769eae109ed08.png)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估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有关估算教学的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但因学生的年龄特征所限,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等因素,造成了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估算教学中适当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学生因精算形成的习惯和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的心理定势,增加生活实践体验环节,并注意在教学中切合实际讲究估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估算的优势,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并消除学生在学估算时心理压力,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估算教学方法技巧一、要引导学生对估算产生兴趣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数学。
在估算教学中,由于受以往数学计算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
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要学好“估算”,教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增加对估算的认同感,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感受估算魅力,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估算的兴趣。
如:“暑假妈妈带小红外出旅游,在某城市住了3天,3天的住宿费一共是954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王老师花388元买了4套演出服,每套演出服大约多少钱?”“妈妈在超市买了4条毛巾共62元,每条毛巾大约多少钱?”……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到估算。
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估算的意识,逐渐养成估算的习惯,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二、要培养学生对估算的强烈意识首先,教师要把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估算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af0deb67fd5360cbb1adb1c.png)
浅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运算技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小学数学的教学奠定了其基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学科教学都要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求能够把握数学运算课程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运算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针对培养小学五年级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探索和总结有效经验,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学运算引言:运算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及核心内容。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本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以下是本人对此总结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运算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运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数学运算成为用得上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数字。
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进行思考,学起来也会感到亲切、真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事物,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中数与代数方面进行小数和整数相乘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中的内容,将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际生活入手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到水果店调查并且记录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价格,在课堂中询问每个学生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它的单价是多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每种水果买两千克,那需要多少钱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采用情境教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可以让这一阶段的学生能产生兴趣参与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https://img.taocdn.com/s3/m/b493b43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摘要: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技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而今,学生计算能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需要先从影响学生计算的心理因素谈起。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互相对比答案,全班对答案范围虽小,但学生获得锻炼,更重要的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
计算练习课练习内容都是有关计算的练习,轮流报答案,对答案。
然后由个别同学错的说说错在哪,应该怎么算,这样比老师在全班范围内唱独角戏要来得密度大。
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对答案之外,说解题思路很重要。
请同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解答?这几点说清说明,算法也就一清两楚。
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利用10―1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本堂练习课的典型题目,这样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因材施学”,反应快的学生此时没有功夫将答案公布于众,这样就让需要考虑一段时间才能做题的学生有了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做题氛围。
二可避免了一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偷懒“吃现饭”的可能。
三是节省了大量的等待时间。
以往许多练习课老师和做题快的学生总是要花不少时间等那些慢的同学,做一题要等一题,浪费了许多时间。
四是照顾了两头同学。
做快的同学在做完全部题的基础上,老师布置让他们考虑解题方法和默说算理,有利于他们更上一层楼;做慢的同学在15分钟内也已经尽力做了一些,不管多少,都是他们劳动的成果。
利用形式多样化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往往受知识对象趣味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知识对象的趣味程度越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程度也相对较高。
计算训练的本身是单一枯燥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计算课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计算课](https://img.taocdn.com/s3/m/0d87d23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6.png)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计算课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计算能力就是能够计算得正确、迅速,简便,灵活,同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的计算,要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也就是说要做到以学定教。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师生都感觉数学枯燥,特别是计算题最枯燥。
其实生活离不开计算,不能把计算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应体现计算本身的基础地位和重要地位,让计算更有生命力。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
新课引入一定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也就是说,不要干巴巴地把一道计算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就来进行讲解或计算,而是要创设计算学习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融入计算的内容来教学,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在创设情景时,要做到有效与有趣的有机结合,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总之,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才有活力,学生才有兴趣学习。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创设了问题情境: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爸爸去哪儿》谈话引入他们到底能筹够多少钱的路费?激发孩子们参与计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
计算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确定计算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形成数学素养。
所以在计算课的教学中要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明确计算教学的方向。
例如:在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到哪位就商在哪位?”三、利用错误,进行分析。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感谢错误”,充分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7cb3f7fef78a6529657d5338.png)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一、课前激趣数学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该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怎样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对你上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去思考、研究和探索,这成了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我认为课前两分钟讲些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引入最为合适。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乘法时,张开你的十根手指,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
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九的乘法算式,假设这个乘式是6×9。
只要弯曲代表数字6的手指。
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5,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4,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6×9的答案是54。
其它乘式照此类推。
二、课堂创新引入如果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上好了一半的课。
我认为,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
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入要有悬念,设置悬念可以从讲新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我在讲“体积的意义”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引入要联系实际,最好是学生能接触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
在讲数学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
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合作学习从组织形式与合作对象上看,主要是包括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和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两种。
而从教育教学的特点来看,这两种合作形式是从小学就开始并且呈上升趋势发展。
比如,小学阶段重在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组织的一部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计算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7篇)
![计算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0837c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5.png)
计算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7篇〕第1篇:计算教学策略刍议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理解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
而如今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老师认为计算不利于学生创新才能培养,对计算教学也不重视,造成学生的计算才能下降:口算速度减慢;估算才能的培养如同形式,没有真正在计算中进展应用;在四那么混合运算中,学生的正确率不高,然而计算才能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根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根底,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同时一个具有良好计算才能的学生,一般也具备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知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历代优秀教育家治学的精华,所以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如何抓好计算教学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强化根本技能1、加强口算训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要重视根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根底,也是计算才能的重要组成局部。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根本技能。
在四那么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笔算是以口算为根底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承受到口算准确和纯熟程度的影响。
因此,要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在低年级开场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
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无视口算训练,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通过训练进步学生计算才能,实在打牢计算根底。
2、加强算理、法那么、运算定律,性质的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都是根据相应的概念、法那么、性质、定律等根底知识进展的,帮助学生结实掌握并灵敏运用这些知识是进步计算才能的前提。
计算法那么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那么化。
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详细情况,更不谈灵敏运用了。
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对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那么,以到达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复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4a7966d67f1922791688e874.png)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复习课——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体会银川市实验小学 王 辉计算复习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联系。
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复习课如何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让学生通过复习课对所学知识有所提升,对学习枯燥计算的兴趣有所提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复习课上的主人。
下面就教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的点滴感悟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活知识储备,扎实进行基本训练计算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突出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
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一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算题(怎样做的又对又快),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0.5+13 6.3×47 = 11-178-2 .125 = 2.6-1710 = 1.25×425×8= 14 ×8+8×14 学生在口算前提出要求:怎样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带着要求选用了他们自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进行口算,学生在这六道口算题中应用了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以及约分、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等方法进行口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做这几道题中,哪道题你用的方法特别巧妙”。
学生兴味盎然的把他们巧算方法一一道出,让全体学生感触到选用合理、灵活的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在教学中要设计“先组织者”,为学习任务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生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提供一座桥梁,以利于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二、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计算复习课中知识的梳理比形成知识系统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https://img.taocdn.com/s3/m/b7e737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6.png)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摘要: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策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需要中产生学习兴趣。
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枯燥,看似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
学生无法理解花大量时间做计算题的意义,自然产生了厌恶情绪。
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服务生活,以趣导入让学生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计算的内在渴求,达到"算以致用"的目的.精心创设计算学习情境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种实际生活得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先出示了学生到公园门口买票的情景,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计算。
并以此来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这样,在课堂临近结束让学生谈学习感受时,有的学生就会说到我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总之。
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才更有活力,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学习过程。
学生对于计算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计算要遵循的规则,只是苦于一时之间的思绪混乱,造成失误。
其主要症结在于粗心以及做题思维凌乱,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如在讲解四则运算时,学生都清楚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但仍然错误率极高所以我通常这样处理。
如教学82+150÷5×4时,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说算式的意义。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da727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d.png)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优劣,以及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展现了混合运算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教学的效果。
在强调了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促进学生在分数混合运算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优势、未来发展、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混合运算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操作和互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混合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研究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还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讲解题目,并由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练习和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91e7d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f.png)
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1.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确保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例如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等。
这将为后续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教具,如算盘、计数棒等,帮助学生进行实物感知和计数。
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抽象的教具,如数学图形、拼图等,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正确地书写和对齐数字、列竖式等。
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学生的计算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
4.练习和复习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复习。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竞赛,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和参与度。
5.创设情境和问题解决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将数学计算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通过超市购物、游乐园计划等情境,让学生进行购物、计算找零、时间计算等实际应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6.多元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互动等形式。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及时给予个别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通过练习和应用进行不断的巩固和提高。
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
![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36bf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7.png)
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计算技巧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呢?下面将从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和家庭辅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通过数字游戏、趣味竞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对计算技巧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展示计算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练习是掌握计算技巧的重要途径。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类练习题,包括口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此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此外,家庭辅导也是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监督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鼓励他们多花时间去练习计算题目。
家长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孩子应用计算技巧进行解决,增加孩子对计算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练习和家庭辅导等多方面的配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只有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学习兴趣。
希望每位小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技巧上有所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如何学会科学计算
![小学生如何学会科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af347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b.png)
小学生如何学会科学计算小学阶段是学习科学计算的重要时期,科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业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资深育儿专家,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帮助小学生学会科学计算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建立良好的基础要想学好科学计算,首先需要建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加减乘除运算前,应先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字认知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拼图、计数游戏等,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二、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小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在学习加法时,家长可以使用手指教孩子数数,例如,让孩子将两根手指加上另外三根手指,便是算出了2+3的结果。
通过实践感受到加法的本质,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对于减法,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孩子,如从8个苹果中拿走3个,让孩子算出减法的结果。
乘法和除法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适当策略在学习科学计算时,灵活运用适当的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加法问题时,可以利用组合数学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更小更简单的部分,然后再逐步求解。
对于乘法问题,可以使用分配率或结合律,将问题转化为更易计算的形式。
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计算速度,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做练习,巩固学习成果“熟能生巧”,多做练习是提高科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家长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计算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五、运用科技辅助学习现代科技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
小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进行计算练习。
例如,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校对答案,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数学软件则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和解决过程,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增强学习的理解和记忆。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https://img.taocdn.com/s3/m/423d669c25c52cc58ad6be33.png)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对于一名数学老师而言,上一节数学课是容易的,而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
本人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那么,究竟要真正做到哪些环节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呢?1 要备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
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想学。
2 要备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
备课时要突出重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3 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
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 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5 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自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小学数学计算课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之浅谈
![小学数学计算课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之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325931d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e.png)
小学数学计算课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之浅谈计算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等式与方程等计算内容;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等计算内容;统计与概率包括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计算内容;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学生综合应用计算内容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可以说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从思维角度看,计算是依据数和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的定律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
就计算的种类来讲可以分为口算、笔算、估算三大类。
比较简单的计算通过心算可以得出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口算;当数字较大不能很快算出得数,需要把计算过程书写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笔算;估算就是大致推算,可以推算最大值、最小值或大约是多少。
2021年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当做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可见计算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无论哪种类型的计算都离不开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与应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几点体会。
一、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计算理论是客观规律,是计算过程中的真理,是计算过程中解决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的一种思维方式。
算法是一种计算方法,主要指计算规律,它简化了复杂的思维过程,增加了规定的程序操作步骤,解决了如何方便、准确地计算的问题。
例如,当计算312+56时,它是根据数字的组成来计算的。
312由3百、1十和2个一组成,56由5十和6个一组成。
先加2个1和6个1,得到8个1,再加1个10和5个10,得到6个10,最后加3个100,6个10和8个1,得到368,这是算术。
经过一定的实践,学生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计算规律:单个位只能与单个位相加,十位只能与十位相加,百位只能与百位相加,即同一位数上的数字可以直接相加,然后,可以将得到的几个数进行组合。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计算理论的认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且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计算机课程的高效教学方法。
标签:小学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類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97-01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提高计算能力,能够使计算正确、迅速、简便、灵活,同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和运用计算器计算一些大数目。
所以更加要引起老师和孩子的重视,加倍努力攻克这一难题。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需要中产生学习兴趣
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枯燥,看似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
学生无法理解花大量时间做计算题的意义,自然产生了厌恶情绪。
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服务生活,以趣导入让学生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计算的内在渴求,达到”算以致用”的目的.精心创设计算学习情境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种实际生活得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先出示了学生到公园门口买票的情景,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计算。
并以此来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这样,在课堂临近结束让学生谈学习感受时,有的学生就会说到我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总之。
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才更有活力,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学习过程
学生对于计算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计算要遵循的规则,只是苦于一时之间的思绪混乱,造成失误。
其主要症结在于粗心以及做题思维凌乱,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如在讲解四则运算时,学生都清楚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但仍然错误率极高所以我通常这样处理。
如教学82+150÷5×4时,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说算式的意义。
82加150除以5的商再乘4的积,和是多少?既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又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不断自主探求和总结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良好习惯
课后的巩固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
而分层练习及多样的练习形式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可加速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
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有“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教学中应做到:第一,练习形式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般计算教学的练习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内容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
要求人人都要做,都会做的。
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或是提高练习,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
这一层次的练习题,学困生可以选择做,有的计算题对学困生只要求用一般方法计算就行了。
优等生必须做,而且对优等生则要求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并找出最佳算法,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分层要求,从而达到既让学困生吃得好,也能让优等生吃得饱的原则。
第三层次的是开放性的练习,这一层次的练习可以是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稍微有难度的思考题,或者是与生活有关的一些知识性的题目或者是教育性的题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进一步让他们体会数学的用处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总之,老师们要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计算算法,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去发现,并应用于实际中的成功感。
从而认识到计算不仅仅只是机械的练习,其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上计算。
参考文献
[1]罗荣源.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J]. 小学教学参考,2010,17:22-23.
[2]张洪霞.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潘忠良.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