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治理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治理创新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参与地方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尝试,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协助政府解决差异化、多样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让社会聚合更多的正能量,使党和政府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更为有效。

作为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宁波在提高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力度的同时,意识到相对于政府整齐划一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更加有效地满足大量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救助需求,如何在治理理念引领下,通过社会化的参与,提供政府不能包办的大量服务性救助,从而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使社会救助的供给向更多地服务贫困者延伸,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提升城市社会福利的总体水平,是政府需要认真考虑并着力予以破解的问题。

发动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运作机制,比如社会组织培育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公益创投机制,才能实现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协同互动,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让社会更加有序地运转起来。社会化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救助服务

的生产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的生产力水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网络化。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搭建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依托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平台间的协同功能不断完善,成规模的平台网络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宁波的81890求助服务中心,加盟的服务性企业达740多家,注册志愿者10万多名。目前类似于81890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已达138个。此外,宁波注册登记的58家基金会净资产余额近23亿元,年均公益事业支出近4亿元,为社会参与救助服务提供了渠道和大量的资金支持。

项目化。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公益项目为载体,引入市场机制,盘活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实现项目资助和公益服务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资源在公益服务领域的流动。通过开展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和项目对接活动,打造了“恒爱行动”、“五谷画坊”、“名医下乡直通车”等一批社会救助服务品牌项目,满足各类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这些服务项目因更接地气、更顺民意,救助服务也更加精准、更受欢迎。如宁波恒爱公益编织站项目,编织产品通过义卖拍卖、企业认购、商场寄卖等方式进行“销售”,使项目运作逐步具有自我造血功能。

专业化。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帮扶需求、个体求助者个性化的救助需求,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引入专业团队

是宁波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的又一特点。近年来,宁波涌现出一批拥有专业社工人才为支撑的公益志愿服务团队、社区社会组织以及致力于民间公益的社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如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长期致力于开展自闭症疗育知识、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组织自闭症家庭开展互助及交往活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助学服务。

精准化。服务项目的精准化管理是确保服务成效的关键。我们在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及项目化运作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服务项目管理的精准化。无论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是公益创投,都对项目实行精准化管理,建立了从项目征集、设计、评审、认购到项目的实施、跟踪监督再到最后的绩效评估,形成体系化的公益项目生产链。其中,项目征集是服务需求的调研和归集,筛选救助对象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项目,确保服务的精准;绩效评估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受助对象开展满意度测评和项目资金审计,项目实施结果以受助对象满意度为衡量标准。

从宁波这些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创新表现在社会救助服务领域,是在政府履行自身责任的同时,以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方式,推动多元主体的参与,推动行政机制与社会机制的协同与互补,从而最大程度扩展社会救助空间,在更高水平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