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首次纵横两种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对比研究体会

首次纵横两种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对比研究体会

1 . 2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均使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①观
因素分 析 【 J ] . 中国公 共卫 生, 2 0 1 2 , 2 8 ( 3 ) : 2 9 6 。 2 9 8 .
绪的危险因素,详见表1
3讨 论 本研 究发现 :1 5 8 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焦虑平均标准分 为( 5 4 . 2 1 士4 . 5 8 ) 分 ,有8 2 例有焦 虑情绪 ,占本研 究患者 的5 1 . 9 0 %。这与 以往 研 究结果 一致[ 6 1 。可见 ,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 者普遍存 在焦虑情绪 ,因 此 ,我们在 对 患者进 行 临床 医疗 的 过程 中 ,不 但要 注重 临床治疗 效
果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 的焦 虑情绪 ,采取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调 整患
Hale Waihona Puke [ 2 ] 孟秀 君 , 胥丽 霞 , 侯 华, 等. 辽宁 省城 市 居 民冠 心病 患病 现 状 及影
响因素调查分析[ J ]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 0 1 1 , 4 0 ( 1 0 ) : 9 1 5 - 9 1 8 . [ 3 ] 方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其干预治疗【 J ] . 医药
者的情绪 ,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 [  ̄ 归分析 发现 :对不 稳定型心 绞痛相 关知 识充分 了解 和治疗 疗效好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的保护 因素 , 而经济压 力大和发作频率 高是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 出现 焦虑情绪 的危 险因素。究其原 因可 能与 以下 因素有 关 :①经济压力直 接影响不稳定 型心 绞痛患者焦虑情 绪出现与否 ,经济压力大的患者 不但担心疾病 的 预后 ,而且还会 因为 医疗 费用而 引起情 绪反应 ;②患者 充分了解不稳 定型心绞痛相关 知识可 以有效避免盲 目的担心 、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分析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分析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两种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来对140例产妇所采用的传统纵切剖宫与改良横切剖宫产的剖宫手术方式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改良横切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在初次剖宫后的恢复状况,还是二次剖宫盆腔粘连状况,都很明显的比传统纵切剖宫产术情况更为良好,但是改良横切剖宫产术和传统纵切剖宫产术两者在产后感染率方面无较大差异。

结论:改良横切剖宫产具有术后粘连少、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以及缝合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传统纵切剖宫术;改良横切剖宫术;临床分析1前言近几年来,我国采用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的方式随着医疗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剖宫产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女性倾向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现代新形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这种剖宫产方式对女性的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尤其是盆腔粘连等问题成为了孕妇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改良横切剖宫产与传统纵切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的孕妇共140例,将孕妇随机分成a、b两组,对a、b两组孕妇分别运用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其中a组的80例孕妇采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方式,a 组孕妇的年龄在23到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8岁;b组的60例孕妇采取传统纵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b组孕妇年龄在22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

对a、b两组孕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盆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共40例,而b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30例,两组的剖宫产孕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孕产次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具有可比性。

2.2手术方法(1)a、b两组都运用联合腰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2)a组运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沿着pfannenstiel皱纹上两厘米,以腹中线作为中心横向切开皮肤,全层长大约11厘米;(3)在切口的正中位置切开大约两厘米的脂肪层至筋膜层部位;(4)在正中位置切开筋膜大约两厘米,使用手术剪刀沿着已经分离开的脂肪层的下端横向将筋膜切开,切开的两端分别比皮肤长约两厘米;(5)由于改良之后的切口比原来的切口位置较高,因此没有必要钝性分离筋膜黏着部位与肌脞部位;(6)使用血管钳将两侧腹直肌部位分离2到3厘米,用手指撕拉腹直肌,将其与耻骨所连接部位剪开;(7)使用血管钳将腹膜处脂肪分离,避开膀胱,上部穿透并分开一个小口,钝性的撕拉,使其不影响手术的视野。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壁纵切 口再 次手术 ,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腹壁切 口愈合情况 ,横切 口组切 口 并发症 明显少于纵切 口组 。横切 口剖宫产采用 je-c h n ol o e 的开腹方法,裸露的组织粗糙 ,便于腹膜爬行前就可能黏合, 大网膜常趋于保护创 面,导致腹壁与大 网膜、 宫前壁形成粘 连。横切 口剖官产较传统纵切 口剖 宫产在再 次手术时难度增 加 ,因此术 中应尽量避免腹肌 拉断及损伤 ,缝合脏 、壁腹
表 2 横 切 口组 与纵 切 口组 切 口粘连 情 况 比较 ( ) 例
3讨 论 本文结果表 明,腹壁纵切 口进腹 ,腹壁解剖层次较清, 粘连程度较轻 ,进腹容易 ,与横切 口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术 中发现横切 口开腹 时,腹直肌前 鞘、腹 肌、 后鞘及腹膜常 呈致密粘连 ,解剖层次分 不清 ,分 离困难 ,常需要锐性分 离 ,进腹困难 ,故进腹时 间延 长。横切 口组从进 腹到胎儿 娩 出时间 ,手术总时间明显长于纵切 口组 。腹壁横切 口与腹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再 次 剖 宫产 两种 切 口比较 分 析
曹佩 珠 ( 省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仑区宗 院 350 浙江 波市 瑞医 1 6 ) 8
随着剖宫产率增 高 ,再次剖宫产数量 随之增 加 ,为探 讨腹壁纵 、 横切 口的远期影响 ,我 院对剖 宫产 纵 、横两种 有统计学意义 ( =43 1 . 8 ,P < 0 0 ) 而在 切 口感 .5 ,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1 9 ( /4 % 5 6)、 1 8 ( /5 、 0. % 8 3. 8) 0、 1. % ( /58),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7 1

腹壁横切口与竖切口二次剖宫产比较

腹壁横切口与竖切口二次剖宫产比较

腹壁横切口与竖切口二次剖宫产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竖切口二次剖宫产。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展开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腹壁竖切口实施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60例),与选择腹壁横切口进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为(12.24±1.92)min、手术时间(45.89±3.52)min,平均通气时间(2.22±1.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胎儿娩出时间(8.17±3.86)min、手术时间(35.32±8.08)min,平均通气时间(1.02±0.98)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产妇的盆腔粘连观察组发生33例,占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12例,占20%,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综合比较分析,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较长,且盆腔粘连发生率较高,二次剖宫产竖切口较横切口好,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08-03剖宫产是面对自然分娩困难重要分娩方式,腹壁横切口和腹壁竖切口是剖宫产中常用的切口方式,二胎政策的放开增加了疤痕子宫再次手术的风险,所以对于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的选择要求更高,需要合理的对切口方式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为了分析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选取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腹壁竖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60例),与选择腹壁横切口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展开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腹壁竖切口实施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60例),与选择腹壁横切口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60例)。

剖宫产术腹腔内、外修复子宫切口临床效果比较

剖宫产术腹腔内、外修复子宫切口临床效果比较
1 3 %,明 显 高 于 外 置 组 的 4 9 2. . %,其 原 因 可 能 与 子 宫 切
14 观察指标 .
手术时间 , 中失血量 ,术后 6小时疼痛评分 , 术 术后腹部切
口感 染 率 和 子 宫 感 染 率 。
手术时 间从 皮肤切开 至皮肤缝合 止;出血量 的估 计采 用容 积法 +称重法阳。事先称重产包 、手术包和敷料包 等 , 1
口内置修复 时需要进 一步处置 切 口的病例 较多 ,主要为 切
术后再称重 , 减所得的重量 结果 按血 液比重 1 O 相 .5换算成 毫升数 , 加上积血瓶中的血量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 再
分法( AS , ~5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 ; ~1 V )0 6 0分为 中、重 度疼痛。术后腹部切 口感染和子 宫感染诊断标准参照第 2版 《 中华妇产 科学 》 。
感 染率和 子宫感 染率 差异 均无统 计学 意义( P>0. 5 。见 0)
表 2 。 3 讨 论
正中直切 口,人工剥 离胎盘 ,子宫切 口肌层和膀胱返折腹膜 分别用肠 线单层连续缝 合 。所有产妇 均于术前半 小时和术 后 4小时 内各注射头孢唑啉 l g,以预 防感染 ;术后不用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结果
2 1 两组剖官产指征 比较 . 两组剖宫产指征基本相似 , 各
用容 积法和称重 法估算剖 官产术 中出血量 ,发现 两组术 中
的剖官产 等 。上述产妇 的各 项指标基 本相似 。 1 2 分组 . 按 剖宫产 时胎盘娩 出后 子宫修复 方式分为 外
1 7 %;⑨术 中平 均出血量 : 0. 内置组( 4 4 5±2 3ml外置 8) , 组 (3 4 0± 2 5 ml 7 ) 。两组上述 各指征 比较 大体一致 。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在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比较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在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比较

停药治疗 后 ,3 个月 经周期后均复查 1 次均为 阴性 。以后提醒患者
可半年复查1 次。
3讨

真菌性 外阴 阴道 炎反复发作的主要诱 因是宿主 的免 疫功能异常 , 复发性外 阴阴道炎念珠菌宿 主,在免疫方面有一 种速发型过敏反 应 , 患者对 自身的酵母 菌过敏 也即宿主从T l h 细胞 介导的正 常预防性反 应 转变为 T 2 h 反应 。治疗 时 ,应着重去 除可疑病 因 ,停用 广谱抗菌药 物 及糖皮质激素等 ,积极治疗原 发病 。 伊 曲康唑是一 种合成的广谱抗 真菌药 ,为三 氮唑衍生物 ,可 抑制 真菌细 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 留醇 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效 应 ,E服 l
3 ・临床研究 ・ 8 8
仁诺 )胶囊20 ,每 日1 0mg 次,共7 ,每 晚用5 d %碳酸 氢钠注射 液 ,加 注射 用水 等量稀 释后冲洗 阴道2 3 ,1mi液体 自然流 出后再放 入  ̄次 5 n 保妇 康栓 1 枚于 阴道 穹隆 ,如 病情重者 可 日2 次上药 ,缓解后改 为 日1 次 ,共上 药7 ,月经期停用。有外阴炎者 ,外涂达克宁霜 ,配偶用5 d % 碳 酸氢钠注射2 m ,加 注射用水2mL 0L 0 装入一 次避孕套 内,浸泡外生 殖 器1mi,再用达 克宁霜外涂 , 日1 ,重者 日 次改善后 改为 日 5 n 次 2 一
次 ,共7。 d l I 3疗效评价
D c mb r 0 V 1 , o3 圆衄 e e e 1 , o. N .6 2 1 9
吸收 良好 。饭后 服用吸收较好 ,在 阴道组织 中浓度 高 ,对真菌性 阴道 炎的治疗有 效率达 10 0%,临床治愈率达 8%,真菌治 愈率 达7. 6 65 %, 且用药方法简单 ,疗程短 ,疗效显著 ,易于接受 。 保妇 康栓主要成分 为莪术油 ( O 含2 多种化学成 分)和冰片等 ,具 有广 谱抗 病原微 生物 ,抗 炎作用 ,如 白色念 珠菌 、光 滑含珠 菌 、病 毒 、支原 体和滴虫等 ;促进 炎症等损伤组织 的更新修复 ;促进 机体免 疫反 应 :增加末梢血 白细胞 数 ,增强吞噬 细胞的吞噬能力 ;可改变老 年女性及 糖尿病患者 阴道 细胞学发生 ,不含 激素 ,却有类雌激 素样作 用 ,用药 1 周后 ,使 患者 阴道 细胞从 以底层 细胞 为主转 变为 以中层 细 胞为 主,并出现不同程 度表层 及角化细胞。 在消 除诱 因控制原发病 的同时 ,采用 了联合 集中治疗7 的方法 , d 增 加了机体的免疫力 ,选用 了治疗真 菌的 “ 精兵强将 ” ,改变 了局部 环 境 ,使 阴道p H>5 ,男性生殖器 也呈碱 性环境 ,夫妇双方 同时全 . 0 身 、局部治疗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追踪观察 ,未发 现再复发病例 。 但 因临床观察病 例数量较少 ,观察 时间较短 ,远 期疗 效还有待进一 步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腹腔粘连二次剖宫产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其他产科并发症,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

本文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不同需求的孕妇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5-2010二次剖宫产病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及腹壁纵切口各100例,年龄20-40岁,平均28.5岁,孕周37-41周,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剖宫产之间间隔1.5-12年,平均6.3年。

两组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相近,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2.1 结合术中情况确定粘连程度,分为4类[2],1类:完全无粘连,2类: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3-4类为,重度粘连(包括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粘连)。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包括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

本文将对这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经疤痕下剖宫产经疤痕下剖宫产(Classical Cesarean Section,CS)是指在子宫上段疤痕处作切口,其优点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

经疤痕下剖宫产术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术后瘢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远高于低横切剖宫产。

低横切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LSCS)是指在子宫下段作切口,相对于经疤痕下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低横切切口位于子宫下段,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由于子宫下段的柔软组织较多,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恢复也相对较快;LSCS术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一般的常规剖宫产。

效果对比在再次剖宫产的选择过程中,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选择成为了产妇和医生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手术效果而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经疤痕下剖宫产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但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的缺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低横切剖宫产术式的术后疼痛轻、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低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综合评价通过对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时,由于经疤痕下剖宫产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因此更多地应该考虑低横切剖宫产这一手术方式。

具体手术方案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以及医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结语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及体会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及体会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及体会武利民【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扣锁缝合、连续缝合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孕妇分别按照不同的切口缝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切口连续缝合方法)和对照组(50例,采用切口扣锁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孕妇进行1年时间随访,实验组孕妇月经不调率(8%)、假腔切口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8%、8%.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切口连续缝合优于扣锁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远期形成憩室可能性较小,且对月经量影响较小,更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1【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缝合;扣锁缝合【作者】武利民【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扬州 2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剖宫产术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妇产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目前大部分孕产妇选择的主流手术方式[1]。

子宫切口缝合是剖宫产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目前临床有多种缝合方式,但是关于选择哪种最合适的缝合方式仍然存在诸多争议[2]。

为选择剖宫产术中最佳的子宫切口缝合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孕妇分别采用切口连续缝合以及扣锁缝合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孕妇,本次选取对象均为足月单胎,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26.2±4.3)岁;孕周37~41周,平均(40.1±0.9)周。

对照组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26.1±4.1)岁;孕周37~42周,平均(40.2±0.5)周。

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绝育术两种位置切口的比较

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绝育术两种位置切口的比较

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绝育术两种位置切口的比较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剖宫产术(简称剖腹产)已经成为了常见的分娩方式,尤其是在高龄孕妇和多胎妊娠等高风险情况下。

然而,剖腹产术后为了防止再次怀孕,很多产妇会选择进行输卵管绝育术。

而输卵管绝育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中切口的位置。

因此,本文将比较剖腹产术后输卵管绝育术的两种位置切口,从手术效果、术后复苏、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两种位置切口的定义剖腹产术后输卵管绝育术的两种位置切口,分别是腹壁切口和阴道壁切口。

腹壁切口是指在腹部手术切口处,通过腹腔镜或者直视手术将输卵管的一段切除或结扎,从而达到绝育的目的。

阴道壁切口是指在阴道口处切开阴道壁,直接进入输卵管路径进行绝育手术。

手术效果比较植入环和结扎输卵管是两种常见的绝育手术方式。

通过腹壁切口进行输卵管结扎,在术后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方面表现较好。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壁切口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手术切口向腹腔镜或者直视手术转变,这样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比而言,阴道壁切口则需要更加复杂的手术技术和精确的手术操作。

一旦输卵管被切断或者创伤,就会导致手术失败和更多的并发症。

因此,阴道壁切口更适合于在分娩中实施的情况,而对于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操作,腹壁切口更为可靠和安全。

术后复苏比较腹壁切口相比于阴道壁切口,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和更强的术后护理。

对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而言,术后创伤和疼痛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恢复。

手术后与轻微的恶心、充血和精神紧张相关的恶心、恶心和失眠等不良反应可能出现,但在恰当的药物和减肥计划下通常可以及时解决。

与腹壁切口相比,阴道壁切口需要更少的康复时间和术后护理。

阴道内的手术创伤更容易恢复。

但是,一些阴道切口手术会成为各种并发症的来源。

例如,阴道切口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切口疼痛和阴道裂伤等问题。

因此,阴道壁切口应该由熟练的医生实施,并且在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恢复和康复。

“第二次”剖宫产切口在哪里

“第二次”剖宫产切口在哪里

决定再次分娩方式的基本原则
选择再次分娩方式的原则是:导致前一次剖宫产手术的因素是否仍旧存在?
骨盆因素如果第一次分娩你是由于骨盆因素而选择了剖宫产手术,那第二次分娩时就肯定还需要采用剖宫产的因为受骨盆限制的因素仍旧存在;
胎位因素如果第一次分娩是因为胎儿臀位因素而选择了剖宫产,而此次的胎位正常了,那么这次可采用自然分娩的概率就比较大;
剖宫产准妈妈是否可以阴dao分娩呢?这个问题在医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们主要是担心剖宫产的缝合伤口有可能在分娩过程中破裂,使母婴受到伤害;因此曾经剖宫产的女性大多都不愿意尝试自然分娩。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剖宫产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并不高。建议准妈妈们在产前请产科医生综合评估自己状况及胎儿大小,在参考前次剖宫产手术原因及方式,再做出最佳选择。
胎心因素如果第一次是因为胎心不好而选择了剖宫产手术,而这次胎儿很好,那就可以争取自己生的机会。
第二次的伤口会在哪里?
如果第一次剖宫产是横切口,一般第二次还是在原切口上进行,腹部不会增加新的切口。
虽然横切口目前仍受到很多医师和产妇的青睐,但是二次手术时也会有某些麻烦,如因此有些时候横切口也会增加手术难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内容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

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

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粘连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的star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进[1],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好效果,很快在全世界推广。

我院自底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近年来,我院剖宫产术较多,再次剖宫产的数量随之增加,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远期影响,对我院再次新式剖宫产与同期再次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旨在寻找危害小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并发症。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粘连情况比较。

方法对既往在本院有下腹横切口剖宫产(观察组)及下腹纵切口剖宫产(对照组)的154例患者,因再次妊娠继续在本院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将术中粘连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的手术开腹时间、腹壁各层的粘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子宫切口愈合率均达100%,无差异,(P>0.05)。

见表1。

3 讨论3.1 自1996年以色列stark医师来我国介绍了新式剖宫产后[1],我院从1999年开展新式剖宫产,采纳了新式剖宫产的下腹横切口,皮下脂肪采用撕拉方式,打开子宫下段腹膜后不下推膀胱,子宫肌层一层连续缝合,关腹时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3针。

未采纳不缝合脏壁层腹膜。

我的方式是子宫浆膜层与子宫肌层一次缝合,上缘子宫浆膜层覆盖下缘切口,缝合后子宫切口光滑,此种缝合方法,子宫切口供血好,术后愈合好,154例产妇全部愈合。

愈合率100%。

壁层腹膜用3-0可吸收肠线宽针连续缝合。

肌层用3-0可吸收肠线8字缝合1~2针,使肌层边缘靠扰即可。

通过新式剖宫产术脏壁层腹膜缝合的改良,不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而且阻断了大网膜、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2],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新式剖宫产改良术。

3.2 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做了子宫切口缝合法的改良后,切口愈合率高,达到100%,减少了大网膜与子宫切口的粘连,减轻了盆腔粘连。

下腹横切口剖宫产缝合了壁层腹膜,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及膀胱的粘连。

缝合腹直肌恢复原来的解剖层次,阻断了前鞘与腹膜的粘连。

但因为下腹横切口首次手术时,腹肌分离面积大,第二次手术时,解剖层次虽然清楚,但腹直肌前鞘、腹肌、后鞘及腹膜常紧密粘连,分离困难,常需要锐性分离,有时需切断两侧的腹直肌,导致出血增多,进腹时间延长。

下腹纵切口剖宫产,开腹解剖层次清楚。

粘连程度轻,进腹时间短,两组比较在开腹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

剖宫产术后感染切口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比较

剖宫产术后感染切口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比较

6 2・
中国计划生 育和妇产科
21 0 0年
第 2卷
第 2期
剖 宫产 术后 感 染 切 口两 种不 同处理 方 式 比较
杨 刚‘王 , 莉 , 雪莲 杜
作 者单位 :10 1 四川 成都 , 608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 院妇产科
作 者简介 : 杨刚 , 毕业于北京大学 , 主治医师 , 研究方 向为妇产科
表 1 两 组产 妇 基 本 情 况 比 较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 1 00年
第 2卷
第 2期 表 2 两组治疗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6 ・ 3
12 治疗方法 .
先 尽量改善 全 身情 况 , 有贫 血 、 如 低蛋 白血 症 、 糖尿病 等应 尽量 纠正 。剖宫产 腹部切 口感染 一经诊
将 相关 因素 归 纳 为 手 术 前 、 术 中 和 手 术 后 三 方 手
面 。其 中 术 前 引起 切 口感 染 的相 关 因素 为 : 肥
胖、 贫血 、 有基础 疾病 或 感染 、 产程 延 长 、 胎膜 早破 、
阴道检查 或肛查 次数 过 多 、 前 未 预 防性 应 用抗 生 术
’ 讯作 者 , 通 E—m i:4 52 8 @ q .o a 4 180 8 q cr l n
【 摘
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感染切 口经纱条充分 引流后行二期缝合及蝶形胶布拉 拢对合 两种方 法促
成 都 市 金 牛 区妇 幼保 健 院行 剖 宫产 术 后 发 生 腹 部 切 口感 染 6 0例 ( 为 横 切 口) 经 均 ,
素 ; 中因素有手 术 时 间长 、 合不 当 ; 后 因素 有 术 缝 术
未合理应 用抗 生素 、 术切 口护理 不 当等 。感 染 发 手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常常是出现母体或胎儿危险时的救命措施。

在进行剖
宫产手术时,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包括低位剖宫产和经典剖宫产。

这两种
手术方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效果对比。

1. 低位剖宫产
低位剖宫产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通常适用于胎儿大小适当、胎位正常等情况
下需要进行剖宫产的产妇。

该手术方式的特点是在子宫下部进行切口,将胎儿从子宫腔中
取出。

由于低位剖宫口在子宫下部,所以受到牵拉和爆裂的风险较低,术后恢复时间较经
典剖宫产更短。

比较
低位剖宫产和经典剖宫产均有其优缺点,医生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具体而言,低位剖宫产切口位置低于子宫中部,手术操作较简单,由于切口位置低于
子宫中部,故其风险较低。

在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对于
胎儿过大或产道狭窄的困难产,低位剖宫产切口位置可能过低而无法充分做到胎儿的取出。

而对于经典剖宫产,其切口位置在子宫中部或上部,可更好地掌控手术操作,但手术风险
较大,因此仅在必要时才适用。

综上所述,低位剖宫产和经典剖宫产均有其优缺点,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应根据不同
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医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认真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母婴安全。

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2 . 1两组剖宫产术中效果 比较
剖官产术采取腹壁横切 E l与纵切1 1 5 手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现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择 我院2 0 0 9 年3 月至2 0 1 2 年l 2 月行二次剖 宫产术产妇9 2 例 ,年
A 组开腹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明显短于B 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术 中出血量两组 比较 ,A组 明显少于 B组 ,差异有统计
上升趋 势 ,同时再 次剖 官产率 也随 之增加 。首次剖 宫产 腹壁 不同切 口对再次 剖官产术有一 定的影响 。现对我院2 0 0 9 年3 月 至2 0 1 2 年1 2 月 采用 不同腹 壁切 口再次行 剖官 产的 产妇进行 观察 、记录 ,比较首次
采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计数 资料行 检验, 计量 资料行舛 佥 验, P <O . 0 5 表 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对 比研究 [ J 】 . 实用医学杂志, 2 0 0 9 , 3 6 ( 1 8 ) : 2 1 1 - 2 1 3 .
【 3 】 戎 祯 祥, 剧永 乐 , 朱达 坚. 穿孔性 阑尾炎行 腹腔 镜与开 腹手术 的疗 效对 比分 析[ J ] . 中国实 用外科 杂志 , 2 0 0 8 , 1 5 ( 9 ) : 1 0 3 — 1 0 5 . [ 4 ] 陈 潮洪, 黄 文理 . 腹 腔镜 与传统 开放 阑尾切除术 的 比较研 究 [ J ] . 浙
参考 文献
恢 复时间等方面的对 比 ,总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 【 4 ] 。 本次研究显 示 ,观察组在手术 过程中 ,阑尾从始 至终不会碰到伤 l,直接通过套管 除去 ,大大降低 了伤 口的感染 率。在腹腔镜下进行 E 手术操作 ,更能满足 医务人员的观看操作要 求,在 阑尾炎周 围出现大 量脓液 时 ,能够进行有 效的清洗 ,避免 手术盆腔 或肠 间积脓 ] 。对 照 治疗过程 中,手套微 颗粒物质通常会进人 患者腹 腔中 ,这会诱发粘连 性肠梗 阻,而观 察组治疗则能有效避免上述 情况的发生 。对于腹腔 镜 医疗费用 高的 问题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发展 ,有报道 关于硬外麻+ 基础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剖宫产是一种手术方式,用于处理妇女分娩时面临的一些困难或高风险情况。

传统的剖宫产术式是经腹正中切口,也称为经腹正中剖宫产术(TAM),而现代的剖宫产术则有一种新的方式,称为经皮脐剖宫产术(SPOC)。

这两种术式在术中的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上有所不同。

经腹正中剖宫产术是常见的剖宫产方式,它通过在腹部正中位置进行切口,然后切开子宫,将婴儿取出。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的剖宫产情况。

这种方式对母亲身体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腹膜炎或术后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也容易留有腹部疤痕。

经皮脐剖宫产术是一种较新的剖宫产方式,通过在患者脐部留下一个小口,再通过该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相较于经腹正中剖宫产术,经皮脐剖宫产术的创伤更小,出血量较小,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恢复时间也较短。

由于手术切口较小,对于之后可能进行的子宫切除手术也更为方便。

尽管经皮脐剖宫产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但它在避免常规手术中的一些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尽管经皮脐剖宫产术在一些方面的表现较好,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妇女。

由于操作难度较高,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完成手术。

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子宫疾病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妇女,可能无法使用这种手术方式进行剖宫产。

经腹正中剖宫产术和经皮脐剖宫产术是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方式,在手术方式、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等方面有所不同。

对于大多数正常情况下的剖宫产妇女来说,经腹正中剖宫产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对手术切口和术后恢复时间要求较高的妇女,经皮脐剖宫产术则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最终的决定应由医生根据妇女具体情况来做出,以确保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再次剖宫产是指在曾经经历过一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在再次怀孕并分娩时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的情况。

对于已经经历过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再次剖宫产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分娩方式。

在再次剖宫产的手术中,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剖宫产术式来进行操作,这包括了传统的经纵向切口和较新的经横向切口。

两种手术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对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产妇提供一些参考。

经纵向切口是一种传统的剖宫产术式,即医生通过在产妇腹部做纵向切口进入子宫进行分娩。

这种手术方式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因此其操作技术相对成熟,风险较低。

由于切口位置与子宫肌肉纤维方向一致,术后愈合相对较好,减少了产妇术后的疤痕形成和异物感。

不过,经纵向切口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比如手术伤口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易导致术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纵向切口对下腹部的肌肉组织造成了较大的创伤,影响了产妇术后的日常生活及运动功能。

而较新的经横向切口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剖宫产术式,相较于经纵向切口来说,经横向切口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更为符合现代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需求。

由于切口位置与子宫横向纤维方向相一致,术后愈合效果也相对较好,大大减轻了疤痕形成和异物感,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由于较新的手术方式操作经验相对较少,术中操作难度较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的再次剖宫产来说,选择这种手术方式需慎重考虑。

再次剖宫产采用经纵向切口和经横向切口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劣。

对于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两种手术方式的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应根据具体的产妇情况以及术前检查情况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术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病史、身体情况、术前检查结果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然后决定选择何种剖宫产术式。

纵、横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纵、横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势 。剖 宫 产 手 术 有 腹 壁 纵 切 口及 腹 壁 横 切 口两 种 , 有 研 究 报道显 示 , 不 同腹壁 切 口可 能对 二 次 妊 娠造 成 一 定 影 响 。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围 术 期 指 标以( ±s ) 表示 , 行 t检 验 ; 腹 腔 粘 连 情 况 以百 分 率 表 示, 行 z 检 验 。 以 P< O .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式 仍 然 只 有 腹 壁 纵 切 口 以 及 腹 壁 横 切 口。 对 于 初 次 进 行
见表 2 。
表 2 两 组 产 妇 腹 腔 粘 连情 况 比较 E n ( ) ]
( 3 6 . 5 ±4 . 3 ) 周, 距上 次剖宫 产手 术时 间 ( 3 . 2 士1 . 3 ) 年; 横 切 口组产 妇平 均 年 龄 ( 3 0 . 5 ±4 . 7 ) 岁, 平 均孕 周 ( 3 6 . 7 ± 4 . 1 ) 周, 距上 次剖 宫产 手术 时间 ( 3 . 5 ±1 . 2 ) 年 。两 组患 者
2 结 果 .
因此 , 关 于何种腹 壁 切 口对 于 患 者影 响较 小 , 成 为 临床 医
生 广 泛 关 注 的 问题 。本 研 究 对 近 年 来 于 我 院 进 行 再 次 剖
2 . I 两 组 产 妇 围 术 期 指 标 比较 对 两组产 妇 围术 期指 标 进 行 比较 , 结 果显 示 , 纵切 口
年龄 、 孕 周 以 及 距 上 次 剖 宫 产 手 术 时 间 相 比无 显 著 差 异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手 术 方 法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进行比较分析。

在研究背景部分,我们探讨了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目的部分,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接着,在我们分别讨论了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风险因素和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优势与风险。

我们还比较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以及孕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在我们总结了研究结果,提出了临床启示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和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更深入了解。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非疤痕子宫、剖宫产、风险因素、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孕妇健康、新生儿健康、研究结论、临床启示、进一步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两种剖宫产方式,对比分析二者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在剖宫产术后形成瘢痕子宫的情况下进行,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包括瘢痕子宫破裂、子宫粘连、出血量增多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而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相对来说风险较小,顺利度较高。

不同类型剖宫产在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孕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进行深入比较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和优势,为临床医生和孕妇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更好地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具体目的包括:1. 梳理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风险因素,探讨其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2. 分析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优势和风险,比较其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差异;3. 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产妇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4. 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5. 检测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T14:29:06.3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桥玉和丽
[导读]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的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及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

杨桥玉和丽
【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的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及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

方法:以104例前次剖宫产史,按传统术式下腹纵切口及新式剖宫产下腹横切口分两组,并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结果:新式剖宫产术的再次手术后切口瘢痕纤维美观,切口渗液及感染少,缩短住院时间。

结论:再次剖宫产行横切口剖宫产术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66-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为提高。

加上社会对分娩“完美结局”的期望值过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产妇或(和)家属受非专业媒体片面信息的影响,不愿接受阴道试产,医务人员为避免风险,不愿多做解释宣传,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剖宫产率迅速上升,随着剖宫产率增高,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人数增加,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无疑增加了难度及风险,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为寻找剖宫产危害较小的术式,本文通过我院再次剖宫产术中所见,对原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及腹壁、盆腹腔粘连等情况做临床分析探讨,对剖宫产纵、横两种切口进行比较,旨在选择更佳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共104例,52例前次行横切口,52例前次行纵切口。

横切口组年龄21~37岁,平均(28.49±3.72)岁;纵切口组年龄20~39岁,平均(29.91±3.93)岁。

两组患者在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再次手术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手术指征上均相近。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采用沿原手术瘢痕开腹,修剪皮肤层瘢痕(如切口瘢痕纤细不再修剪),逐层切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加绝育术,并按解剖常规关腹。

1.3观察指标对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切口粘连程度,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根据粘连范围及进腹难易将粘连情况分为3种:①无粘连即腹壁各层解剖清楚,大网膜等组织与腹壁无粘连;②腹壁各层粘连较轻,部分大网膜与腹壁粘连,但不影响正常进腹;③腹肌与前鞘、腹膜、子宫前壁、网膜等致密粘连,使进腹难度增加,影响正常进腹),腹壁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切口愈合分为瘢痕纤细、瘢痕中等、瘢痕明显。

2结果
2.1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41、
3.173,P<0.05),横切口组耗时均大于纵切口组,见表1。

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0.9%(5/46)、13.8%(8/58)、0、
1.7%(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

2.2两组切口粘连情况比较横切口组腹壁粘连程度与纵切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4,P<0.05),横切口引起的粘连较纵切口严重,见表2。

2.3两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横切口组切口渗液1例,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病例。

纵切口组切口渗液10例,切口感染1例,无切口裂开病例。

两组术后切口渗液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381,P<0.05),而在切口裂开方面无差异。

2.4两组患者腹壁切口愈合比较:新式剖宫产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良好,瘢痕纤细率明显高于下腹部纵切口,两组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1两组在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方面比较(min)
表2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切口粘连情况比较(例)
表3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方法,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且近来因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提高,瘢痕子宫逐年增多,就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有较多争议。

本文结果表明,腹壁纵切口进腹,腹壁解剖层次较清,粘连程度较轻,
进腹容易,与横切口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术中发现横切口开腹时,腹直肌前鞘、腹肌、后鞘及腹膜常呈致密粘连,解剖层次分不清,分离困难,常需要锐性分离,进腹困难,故进腹时间延长。

横切口组从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长于纵切口组。

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再次手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横切口组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纵切口组。

横切口剖宫产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裸露的组织粗糙,便于腹膜爬行前就可能黏合,大网膜常趋于保护创面,导致腹壁与大网膜、子宫前壁形成粘连。

横切口剖宫产较传统纵切口剖宫产在再次手术时难度增加,因此术中应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再次手术创造条件。

笔者认为,横切口剖宫产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如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肥胖、瘢痕体质、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横切口,减低腹壁张力,减少腹壁切口并发症,如合并妇科肿瘤术中有可能延长切口探查、有再次手术可能者,以选择纵切口为宜,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改良手术方法,选择术式,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新式剖宫产通过近年来临床应用及临床观察,比较一致公认它具备手术损伤小,更符合解剖与生理状态,出血少,术后肠道恢复快,异物反应轻,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同时节省了手术材料[2],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切口疤痕纤细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刚,梁家智,剖宫产相关问题的循证评价[J],实用妇科杂志,2004,20:119
[2]侯红英,李小毛,湛小卫等,新式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264-265作者单位:674100云南丽江市医院妇产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