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简答题

汽轮机原理简答题
汽轮机原理简答题

分析喷嘴面积的变化规律

当Ma<1时,即气流为亚声速。因为Ma 2-1<0所以气道截面积的变化同气流速度变化符号相反,就是说亚声速汽流在汽道中的膨胀加速时,通道的横截面积随气流速而逐渐减少,这样喷嘴成为渐缩喷嘴。

当Ma>1时,即汽流为超声速时,因为Ma 2-1>0所以汽道横截面积的变化同汽流速度的变化符号相同。与亚声速汽流相反,超速波汽流的汽道横截面积应随汽流加速而逐渐增加。这样的喷嘴称为渐扩喷嘴。

当Ma=1时,即汽流速度等于当地声速,此时汽道的横截面积变化等于0,即dA=0喷嘴的横截面积达到最小值。

何为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和重热系数

答 重热现象:各级累计理想比焓降t h ?∑大于整机理想比焓降t H ?的现象。 重热系数:增大那部分比焓降与没有损失时整机总理想比焓降之比:0>=

??-?∑t t t H H h a

其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和级数有关,级数多,α大;

2) 与各级内效率有关,级内效率低,则α大;

3) 与蒸汽状态有关,过热区α大,湿汽区α小。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蒸汽实际比焓降与理想比焓降之比 。

电功率:el m el P P η?=轴端功率乘以发电机效率

轴端功率:汽轮机内功率Pi 减去机械损失δPm 即为了汽轮机主轴输出的轴端功率。

热耗率 每生产1kW.h 电能所消耗的热量 。

汽耗率:每产生1KW*h 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

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率 汽轮发电机组每发1KW ·h 电所需要的蒸汽量。

汽轮机的极限功率

在一定的初终参数和转速下?单排气口凝汽式汽轮机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 蒸汽实际比焓降与整个热力循环中加给1千克蒸汽的热量之比。 汽轮发电机组的相对电效率和绝对电效率

答 1千克蒸汽所具有的理想比焓降中最终被转化成电能的效率称为汽轮发电机组的相对电效率。 1千克蒸汽理想比焓降中转换成电能的部分与整个热力循环中加给1千克蒸汽的热量之比称为绝对电效率。

轴封装置中齿形汽封的基本原理

答 齿形气封的基本原理:漏入的蒸汽从高压侧流向低压侧,当流经第一个汽封片形成的齿隙时,通道的面积减少,蒸汽流速增大,压力由p0降低到p1,然后蒸汽进入汽封片的环形汽室,通道面积突然扩大,流速降低,产生涡流和碰撞,使蒸汽具有的动能损失转变为热能。汽封的作用是将一个较大的压差分割成若干个减少的压差,从而达到降低漏气的速度,减少漏气量的作用。

影响凝汽器内压力的因素有哪些?是怎么影响的?

1.冷却水进口温度1w t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进口温度越低,凝汽器压力c P 越低。

2.冷却水温升Δt :冷却水温升Δt 与冷却水倍率成反比,冷却倍率m 增大,冷却水温升Δt 就减少,凝汽器压力就降低;

3.凝汽器传热端差δt :δt 升高,凝汽器内温度s t 增大,凝汽器压力c P 升高,真空降低 什么是多压凝汽器?和单压凝汽器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答:有两个以上排气口的大容量机组的凝汽器科制成多压凝汽器。汽侧有密封的分隔板隔开。 与淡雅凝汽器相比,它的有点是:

1.多压凝汽器的折合压力低于单压凝汽器压力,循环热效率得以改善;

2.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冷却水进口温度1w t 越高,采用多压凝汽器获得的效益就越大;

3.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多压凝气室数目越多,其折合压力也越低。

当汽轮机的初压发生变化时,会对汽轮机的安全性构成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当新蒸汽初压升高而从初温不变时,其在H-S 图上的热力过程曲线会向左移,左移的结果是机内湿蒸汽区前移,在湿蒸汽区工作的级的湿度增加,对机组最末几级工作不利。因此汽轮机在蒸汽初压增加较大的工况下运行时,应校核调节级叶片强度。

如果初压降低较多但又没有相应限制机组的负荷。汽轮机的流量可能超过额定参数。此时,末级叶片所受汽流作用力增加较多,叶弯曲应力大为增加,可能导致末级叶片应强度不够而损坏。因此,在机组初压降低较多时,应限制其出力。

什么是汽轮机的汽耗特点和工况图?节流配汽凝汽式汽轮机的汽耗特性方程和工况图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汽轮机的汽耗特性,表示这种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汽耗特性方程,而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就是汽轮机的工况图

汽耗特性方程:nl el D P d D +=10

什么是转子的临界转速,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转子发生较大振动时对应的转速称为转子的临界转速

影响因素:1.温度沿转子轴向分布

2.转子的结构形成

3.叶轮回转效应

4.转子联结成轴系

5.支承弹性

机械液压调节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转速感受器:将速度信号转变为一次控制信号的元件。

中间放大器:将一次控制信号(油压信号)放大的元件

液压伺服执行机构:驱动调节汽阀的机构

配汽机构:将液压伺服执行机构的行程转变为汽轮机的进汽量,由调节气阀和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

什么是速度变动率?速度变动率和汽轮机功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汽轮机空负荷时所对应的最大转速m ax n 与额定负荷时所对应的最小转速m in n 之差,与额速0n 的比,称为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或速度不等率,通常用δ表示,即:

%1000

min max ?-=n n n δ 速度变动率表示了单位转速变化引起的气轮机功率的增(减)量,即机组有功功率的静态频率特性。

什么是汽轮机的动态特性?汽轮机的动态特性有哪些主要指标?

汽轮机的动态特性就是一个稳定点到另一个稳定点的指标。

主要指标:1、稳定性 2、动态超调量 3、过渡过程调整时间

汽轮机的启动方式有哪些?

(1)冷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150℃以下时的启动;

(2)温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150~300℃之间启动;

(3)热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300℃以上启动

热态启动又可分为热态(300~400℃)和极热态(400℃以上)两种。

一般情况下,停机一周后启动为冷态启动;停机48小时后为温态启动;停机8小时后为热态启动;停机2小时后为极热态启动。

单元制火电机组的调峰运行方式有哪些?分别作简单说明

有变负荷调峰、启停调峰、少汽无负荷调峰和低速热备用调峰四种

1.变负荷调峰就是在保持调峰机组连续并网运行的同时,根据电网的调峰指令,通过锅炉或汽轮机的调节控制系统来改变机组负荷的大小

2.启停调峰是指在电网负荷的低谷期将机组停运,当负荷高峰到来时再将机组投入运行的调峰方式

3.少汽无负荷运行调峰是指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期将汽轮发电机组的有功负荷减到零,汽轮机组转为无功运行热备用,次日晨电网负荷升起时再转为发电机运行方式,接带有功负荷

4.低速热备用调峰运行方式与少汽无负荷运行方式相似,不同在于低速热备用调峰在将机组负荷减至零后同电网解列,而少汽无负荷调峰扔并入网中。

火电厂三大主机:

锅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的热能

汽轮机:将锅炉生产蒸汽热能转化为转子旋转机械能

发电机:将旋转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汽轮机的级

答?汽轮机的级是汽轮机中由一列静叶栅和一列动叶栅组成的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基本工作单元。

级的反动度

答动叶的理想比焓降与级的理想比焓降的比值。表示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程度大小的指标。

简述郎肯循环的过程?

答:郎肯循环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核给水泵组成。过程:燃料在锅炉中燃烧释放出热量,水在锅炉中定压吸热,汽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过热器重吸热成为过热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膨胀做功,并有一定热损失,在汽轮机排汽口,蒸汽呈低压湿蒸汽状态;在汽轮机重膨胀做功后的乏汽进入凝汽器并凝结成水,放出潜热;给水泵将凝结水提高压力并重新泵入锅炉,完成一个循环。

回热循环:把多级汽轮机中做过功的部分蒸汽,逐级抽出来加热给水,减少冷源损失,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从而提高蒸汽平均吸热温度,循环热效率得到改善

中间再热循环:先让新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部分膨胀做工,将做工后的蒸汽引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再加热,然后再送到汽轮机的中低压部分继续膨胀做工。

汽轮机的做功过程?

答:汽轮机运行时,从锅炉来的过热蒸汽进入高压缸,逐级做功后排出,送入锅炉再热器;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继续膨胀做功,然后从中压缸排出送到低压缸做功,最后一级的排汽进入凝汽器。蒸汽流过汽轮机级时,首先在喷嘴叶栅中将部分蒸汽的热能转变成动能,然后在动叶栅中将其动能和热能转变为机械能,使得叶轮和轴转动,将蒸汽热能转换为汽轮机转子机械能。

喷嘴的作用是什么?

答:喷嘴的作用是把蒸汽的热能转变成动能,也就是使蒸汽膨胀降压增加流速,按照一定的方向喷射出去,进入动叶栅中做功。

提高汽轮机单机功率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提高新蒸汽参数、降低终参数;(2)采用高强度、低质量密度的合金材料;(3)采用多排气口;(4)采用低转速;(5)提高机组的相对内效率;(6)采用给水回热循环;(7)采用中间再热循环。

凝汽系统的任务是什么?

答:(1)在汽轮机末级排气口建立并维持规定的真空。(2)凝汽器将汽轮机排汽凝结成水,凝结水经回热抽汽加热、除氧后,作为锅炉给水重复使用。(3)起到真空除氧作用。(4)起到热力系统储水作用。

分别说明高压级内和低压级内主要包括哪几项损失?

答高压级内:叶高损失、喷嘴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扇形损失、漏气损失、叶轮摩擦损失等?

低压级内:湿气损失、喷嘴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扇形损失、漏气损失、叶轮摩擦损失很小。

▲汽轮机的级

1 .纯冲动级:蒸汽只在喷嘴叶栅中进行膨胀 ,而在动叶栅中蒸汽不膨胀。它仅利用冲击力来作功。对于纯冲动级来说, p1 =p2、△hb= 0 、Δhn* =Δht*

2 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为了提高级的效率,通常,冲动级也带有一定的反动度(Ω= 0.05 ~0.20 ) 、p1 >p2、 Δhn* >Δ hb ,这种级称为带反动度的冲动级,它具有作功能力大、效率高的特点

3. 复速级

由一组静叶栅和安装在同一叶轮上的两列动叶栅及一组介于第一、二列动叶栅之间、固定在汽缸上的导向叶栅所组成的级,称为复速级。第一列动叶栅通道流出汽流,其流速还相当大,为了利用这一部分动能,在第一列动叶栅之后装上一列导向叶栅以改变汽流的方向,使之顺利进入第二列动叶栅通道继续作功。复速级也采用一定的反动度。复速级具有作功能力大的特点。

4 .反动级

通常把反动度Ω = 0.5的级称为反动级。对于反动级来说,蒸汽在静叶和动叶通道的膨胀程度相同,即是p1>p2,*21

*t n b h h h ?=?=?。反动级是在冲动力和反动力同时作用

下作功。反动级的效率比冲动级高,但作功能力小。

什么是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什么是级的轮周效率?影响级的轮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 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有效焓降与其在汽轮机内的理想焓降的比值称为汽轮机的相对内效 率。

一公斤蒸汽在级内转换的轮周功和其参与能量转换的理想能量之比称为轮周效率。

影响轮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系数φ和?,以及余速损失系数?其中余速损失系数的变化范围最大。余速损失的大小取决于动叶出口绝对速度。余速损失和余速损失系数最小时?级具有最高的轮周效率。

喷嘴叶栅型式的选择

喷嘴叶栅型式的选择主要决定于需要得到多大的出口速度。可根据喷嘴前后压力比εn 来确定:

当需要得到小于或等于音速汽流时,即εn>0.546,可选用渐缩喷嘴。

当需要得到超音速,即0.3≤εn ≤0.546,仍然可选用渐缩喷嘴,这时,可利用喷嘴斜切部分继续膨胀加速,以得到超音速汽流。

当喷嘴前后压力比小于εn<0.3时,则必须选用缩放喷嘴。

什么是汽轮机的最佳速比

答 ?轮周效率最大时的速度比称为最佳速度比。 纯冲动级11cos 21)(α=op x 反动级2

cos )(与cos )(111α?α==op a op x x ? 复速级111cos 4)(与cos 41)(α?α==op a op x x

临界状态

答:蒸汽在膨胀流动过程中,在汽道某一截面上达到当地声速的气流速度称为临界速度。这时汽流所处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汽流的参数称为临界参数。

多级汽轮机的特点:

为了有效地利用蒸汽的理想焓降,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多级汽轮机。多级汽轮机的一级只利用总焓降中的一部分。使每一级都能在最佳速度比附近工作,就能有效地利用蒸汽的理想焓降,提高机组效率。

和单级汽轮机相比较,多级汽轮机具有单机功率大和内效率高的特点。

多级汽轮机在高中低压级段的工作特点

高压级段(高压缸):叶高损失、漏气损失、部分进汽损失较大,级效率较低

低压级段(低压缸):余速损失、湿气损失较大,级效率也较低

中压级段(中压缸):叶高损失、漏气损失、摩擦损失、部分进汽损失、湿气损失都较小,级效率较高。

.

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引起凝汽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有 ?

1冷却水量缓慢减少

2冷却水管结垢或脏污

3冷却水温缓慢升高

4凝汽器的真空系统漏入空气

5抽气器效率下降

6 部分冷却水管被堵 喷嘴的变工况特性****==010*******T T p p G G G G cr cr ββββ

彭台门系数cr G G /1=β 非临界工况:β<1,临界工况:β=1

临界工况:喷嘴或动叶在临界工况下,通过的流量仅与进口初参数有关

亚临界工况:喷嘴和动叶的设计工况与非工况均为亚临界

比焓降变化规律

在临界或低背压情况下,级组流量相对变化等于初压的相对改变。对级组所有满足流量比例于初压的级,由于级的压比没变,故焓降亦不变。

在亚临界或高背压时,如凝汽式汽轮机的末级或末数级,流量与压力为双曲关系,流量的减少将使焓降变小。焓降改变的幅度取决于流量的改变量。级组前压力 较级组后压力 越大,焓降变小则越少,反之亦然。即前几级的焓降降低较缓,后几级则降低较大。

由前分析可知,在机组负荷降低时,调节级的焓降增大,中间级基本不变,末级或末数级焓降减小。

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调节级的焓降增大,则反动度下降;中间级焓降基本不变,则反动度亦基本不变;末级或末数级,焓降减小,则反动度增大,但因反动度的本底值较大,反动度的变化不很明显。 节流配汽

利用调节汽门的节流、等焓过程特点,由一个或多个调节汽门同时开启来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和焓降。

采用节流配汽的汽轮机,不设专门的调节级,调节汽门后的压力即为汽轮机的进口压力。在部分负荷运行时,阀后压力决定于流量比,进汽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节流配汽在部分负荷下相对内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调节汽门的节流损失,并且随负荷下降而损失增大

喷嘴配汽

将汽轮机高压缸的第一级设为调节级,并将该级的喷嘴分成4组或更多组。每一喷嘴组由1个独立的调节汽门供汽,通常认为调节级后的压力相等。为减小喷嘴配汽调节级的漏汽量,调节级采用低反动度(约0.05)的冲动式。

根据机组负荷和运行方式不同,各调门可顺序开启或同时开启。

蒸汽流量调节方式的选择

供热式汽轮机的经济性

供热式机组热电联产的经济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与单独生产热能相比,蒸汽要先发电作功后再供热,需要锅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高参数蒸汽的高位热能,这与分别生产热能只要求燃料在锅炉中转换成低参数蒸汽的低位热能相比,锅炉中的换热温差和相应的损失较小;

二、是与单独生产电能相比,热电联产因利用已作功的低位热能对外供热,从而避免了冷源损失。

热电联产的主要优点有:

(1)热电联产通过综合用能、按质用能,使燃料化学能得到合理利用,节约能源;

(2)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3)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劳动条件;

(4)获得其他效益,如煤场和灰场面积减小,煤和灰的运输量减少等。

叶片受力情况:

1.离心力引起的拉伸应力

2.离心力、气流力和叶片震动引起的弯曲应力

3.离心力、气流力和叶片震动引起的扭转应力

4.不均匀受热引起的热应力。

A型振动:叶顶自由、并参与振动的振型称为A型振动。

A0型振型:叶顶位移不为零,并且叶片上没有节点,故称为A0型振型;

B型振动:叶顶固定或基本不动的振动称为B型振动。

B2型振型:叶顶的位移为零,并且叶片上有两个节点,故称为B2型振型。

转子的临界转速:激振力频率与转子横向振动和自由振动频率相等时,发生共振,此时转子的转速为转子的临界转速。

迟缓率

在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相对运动部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动、静摩擦,机械传动机构中存在着旷动间隙,滑阀存在一定的盖度,这些非线性因素的存在,使转速感受特性和传递特性发生畸变,最终表现在静态特性曲线上,使之偏离理想工况。

汽缸及转子的热膨胀

(1)汽缸的绝对膨胀——汽缸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从基准点(死点)开始,沿轴向膨胀或收缩的数值。

300MW汽轮机从冷态启动到达到额定负荷,总绝对膨胀值近40mm 。

(2)转子的相对膨胀——转子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从相对死点(推力盘处)开始,沿轴向膨胀或收缩的数值。

(3)汽缸与转子的相对膨胀——在启动或停机过程中,汽缸与转子的绝对膨胀值是不等的,两者的差值称为相对膨胀(胀差或差胀)。胀差过大会使汽轮机的轴向动静间隙消失,造成汽轮机动静摩碰和振动事故。

胀差的变化规律

1.在冷态启动前,要预热,轴封要供汽,汽轮机出现正胀差(转子>汽缸);

2从冲转到定速阶段,转子加热快,汽轮机正胀差呈均匀上升的趋势;

3启动过程结束时,一般正胀差值达到最大。在启动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暖机,有足够的膨胀时间,以缓解胀差大的矛盾。

4当甩负荷或停机时,流过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蒸汽温度会低于金属温度,转子比汽缸冷却快、收缩快,出现负胀差;

5停机后,在转子惰走阶段胀差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6热态启动时转子、汽缸的金属温度较高,若冲转时蒸汽温度偏低,则蒸汽进入汽轮机后对转子和汽缸将起到冷却作用,从而出现负胀差。

7胀差变化较大的时候是在机组并网带初始负荷阶段。

汽轮机的热变形

上、下缸温差引起的汽缸热翘曲

1)上下缸具有不同的散热面积。下缸有回热抽汽管道和疏水管道,散热面积大。

2)在汽缸内,温度较高的蒸汽上升。在下缸形成较厚的水膜,使下缸受热条件恶化。

3)停机后汽缸内形成空气对流,温度较高的空气聚集在上缸,下缸内的空气温度较低。4)下缸保温条件和效果不如上缸。

汽轮机的启动方式

按启动前汽轮机金属温度分类

(1)冷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150℃以下时的启动;

(2)温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150~300℃之间启动;

(3)热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在300℃以上启动

热态启动又可分为热态(300~400℃)和极热态(400℃以上)两种。

停机一周后启动为冷态启动;

48小时后为温态启动;

8小时后为热态启动;

2小时后为极热态启动。

汽轮机原理复习试题

一、 填空题 1. 汽轮机按热力过程可分为:①凝汽式 汽轮机;②背压式 汽轮机; ③调节抽汽式 汽轮机;④抽汽背压式 汽轮机;⑤多压式 汽轮机等。 2. 汽轮机是一种将蒸汽 的热能 转变为机械功 的旋转式原动机。 3.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扩 。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缩 。 4. 根据级所采用的反动度的大小不同,可将级分为:纯冲动级 ,反动级 ,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三种。 5. 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与这一级总的理想焓降 之比,称为汽轮机的反动度。 6. 动叶片中理想焓降的大小,通常用级的反动度 来衡量,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越大 。 7. 为了减小余速损失,在设计时一般要求动叶片出口绝对排汽角接近于90? 。 8. 习惯上把圆周速度 与喷嘴出口速度 的比值称为速度比;通常把对应轮周效率 最大时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9. 反动级、纯冲动级的最佳速比分别为:r 1op 1()cos x α= 、c 1op 1()cos /2x α= 。 10. 级内损失除了蒸汽在通流部分中流动时所引起的喷嘴 损失、动叶 损失、余速 损失外,还有叶高 损失、扇形 损失、部分进汽 损失、叶轮摩擦 损失,湿汽 损失以及漏汽 等损失。 11. 汽轮机转子主要包括主轴 、叶轮(或转鼓) 、动叶栅 、联轴器 以及其他转动零件。 12. 汽轮机的轴承分推力 轴承和径向支承 轴承两大类。 13. 汽轮机的损失可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损失包括:端部漏汽 损失、机械 损失。 14. 蒸汽在多级汽轮机中工作时,除存在各种级内损失外,还要产生进汽结构中的节流 损失和排汽管中的压力 损失。 15. 汽轮机采用中间再热,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又能减小排汽的湿度 。 16. 危急遮断器的动作转速通常应在额定转速的110%~112% 范围内。 17. DEH 控制系统要实现对汽轮机组转速和负荷的控制,必须获得的反馈信号是:汽轮机转速 信号、发电机输出电功率 信号以及调节级后压力 信号。 二、选择题 1. ... 某台汽轮发电机组的新蒸汽参数为3.43MPa 、435℃,该机组属于:( B ) A. 高温高压机组 B. 中温中压机组 C. 低温低压机组 2. ... 若要蒸汽在通道中膨胀加速,必须(C )。 A. 提供压降 B. 提供压升 C. 提供压降并使通流截面渐变 3. ... 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 B )。 A. 越小 B. 越大 C. 可能大也可能小 4. ... 对于纯冲动式汽轮机,蒸汽( A )。 A. 仅在喷嘴中膨胀 B. 仅在动叶栅中膨胀 C. 在喷嘴和动叶栅中都膨胀 5. ... 汽轮机汽缸的膨胀死点是由以下两个部件中心线的交点形成的。( C )

汽轮机原理(附课后题答案)

汽轮机原理 第一章汽轮机的热力特性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汽轮机的级?汽轮机的级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解答:一列喷嘴叶栅和其后面相邻的一列动叶栅构成的基本作功单元称为汽轮机的级,它是蒸汽进行能量转换的基本单元。 根据蒸汽在汽轮机内能量转换的特点,可将汽轮机的级分为纯冲动级、反动级、带反动度的冲动级和复速级等几种。 各类级的特点: (1)纯冲动级:蒸汽只在喷嘴叶栅中进行膨胀,而在动叶栅中蒸汽不膨胀。它仅利用冲击力来作功。在这种级中:p1 = p2;Dhb =0;Ωm=0。 (2)反动级:蒸汽的膨胀一半在喷嘴中进行,一半在动叶中进行。它的动叶栅中不仅存在冲击力,蒸汽在动叶中进行膨胀还产生较大的反击力作功。反动级的流动效率高于纯冲动级,但作功能力较小。在这种级中:p1 > p2;Dhn≈Dhb≈0.5Dht;Ωm=0.5。 (3)带反动度的冲动级:蒸汽的膨胀大部分在喷嘴叶栅中进行,只有一小部分在动叶栅中进行。这种级兼有冲动级和反动级的特征,它的流动效率高于纯冲动级,作功能力高于反动级。在这种级中:p1 > p2;Dhn >Dhb >0;Ωm=0.05~0.35。 (4)复速级:复速级有两列动叶,现代的复速级都带有一定的反动度,即蒸汽除了在喷嘴中进行膨胀外,在两列动叶和导叶中也进行适当的膨胀。由于复速级采用了两列动叶栅,其作功能力要比单列冲动级大。 2.什么是冲击原理和反击原理?在什么情况下,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解答:冲击原理:指当运动的流体受到物体阻碍时,对物体产生的冲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体质量越大、受阻前后的速度矢量变化越大,则冲击力越大,所作的机械功愈大。反击原理:指当原来静止的或运动速度较小的气体,在膨胀加速时所产生的一个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称为反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道前后压差越大,膨胀加速越明显,则反击力越大,它所作的机械功愈大。 当动叶流道为渐缩形,且动叶流道前后存在一定的压差时,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3.说明冲击式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和级内能量转换过程及特点。 解答:蒸汽在汽轮机级内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先将蒸汽的热能在其喷嘴叶栅中转换为蒸汽所具有的动能,然后再将蒸汽的动能在动叶栅中转换为轴所输出的机械功。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先在固定

《汽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汽轮机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余速利用系数增加,级的轮周效率η u 【 A 】 A. 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9.在多级汽轮机中重热系数越大,说明【 A 】 A. 各级的损失越大 B. 机械损失越大 C. 轴封漏汽损失越大 D. 排汽阻力损失越大 1.并列运行的机组,同步器的作用是【 C 】A. 改变机组的转速 B. 改变调节系统油压 C. 改变汽轮机功率 D. 减小机组振动 5.多级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的不可能原因是(D)。A.余速利用系数降低 B.级内损失增大 C.进排汽损失增大 D.重热系数降低 19.关于喷嘴临界流量,在喷嘴出口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C 】 A.喷嘴临界流量只与喷嘴初参数有关B.喷嘴临界流量只与喷嘴终参数有关 C.喷嘴临界流量与喷嘴压力比有关D. 喷嘴临界流量既与喷嘴初参数有关,也与喷嘴终参数有关 13.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 1,出口压力为P 2 ,则P 1 和P 2 有______关系。【 B 】 A. P 1<P 2 B. P 1 >P 2 C. P 1 =P 2 D. P 1 =0.5P 2 6.汽轮机的进汽节流损失使得蒸汽入口焓【 C 】A. 增大B. 减小C. 保持不变 D. 以上变化都有可能 14.对于汽轮机的动态特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D 】 A. 转速调节过程中,动态最大转速可以大于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 B. 调节系统迟缓的存在,使动态超调量减小 C. 速度变动率δ越小,过渡时间越短 D. 机组功率越大,甩负荷后超速的可能性越大 27.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A. 蒸汽在喷嘴中理想焓降为零 B. 蒸汽在动叶中理想焓降为零 C. 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 蒸汽在喷嘴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的理想焓降 25.在各自最佳速比下,轮周效率最高的级是【 D 】A. 纯冲动级B.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C.复速级D.反动级 26.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膨胀的条件是【 A 】A. 喷嘴后压力小于临界压力 B. 喷嘴后压力等于临界压力 C. 喷嘴后压力大于临界压力 D. 喷嘴后压力大于喷嘴前压力 12.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C 】A. 喷嘴流量总是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喷嘴流量不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C. 喷嘴流量可能随喷嘴出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保持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评价汽轮机热功转换效率的指标为【 C 】A. 循环热效率 B. 汽耗率 C.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D. 汽轮机绝对内效率 1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量越大,则【 A 】A. 凝汽器的真空度越高B. 凝汽器的真空度越低 C. 机组的效率越高 D. 机组的发电量越多 4.两台额定功率相同的并网运行机组A, B所带的负荷相同,机组A的速度变动率小于机组B的速度变动率, 当电网周波下降时,两台机组一次调频后所带功率为P A 和P B ,则【 C 】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课程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二○○八年十月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课程自学进度表教材:汽轮机原理教材编者:沈士一康松庆贺庆庞立云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

接交给任课教师。总成绩中,作业占15分。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课程自学指导书 第1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掌握蒸汽在汽轮机各种级内的流动过程和能量转换规律及计算,蒸汽在汽轮机级内能量转换过程中各种损失和各种级效率的物理概念及减少损失的措施,熟悉各种损失的计算;熟悉汽轮机级的热力设计原则和方法,扭叶片级;了解叶栅的气动特性。 (二)本章重点 级的概念,级的工作过程,级的反动度,动叶进出口速度三角形,蒸汽在喷嘴的膨胀过程,蒸汽在动叶中的流动和能量转换过程;蒸汽作用在动叶栅上的力和轮周功率,级的轮周效率,级的轮周效率与速比的关系,蒸汽在复速级内的能量转换特点;级内损失,级的相对内效率。 (三)本章前后联系 在前面学习完成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对级的工作原理进行学习;学习本章内容为后面分析多级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打下基础。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级,反动度,压比,速比,最佳速比,轮周效率,轮周功率,级的相对内效率,扭叶片(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级的轮周效率和速比的关系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熟悉汽轮机结构,多看书, 三、典型例题分析 1.汽轮机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 2.按热力性质分类,汽轮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凝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调节抽汽式汽轮机,抽汽背压式汽轮机,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汽轮机原理》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蒸汽参数为13、5MPa的汽轮机为( b ) A.高压汽轮机 B.超高压汽轮机 C.亚临界汽轮机 D.超临界汽轮机 2.型号为N300-16、7/538/538的汽轮机就是( B )。 A、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B、凝汽式汽轮机 C、背压式汽轮机 D、工业用汽轮机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 A、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B、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C、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4.下列哪个措施可以减小叶高损失?( A ) A、加长叶片 B、缩短叶片 C、加厚叶片 D、减薄叶片 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小级的扇形损失?( C ) A、采用部分进汽 B、采用去湿槽 C、采用扭叶片 D、采用复速级 6.纯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1,出口压力为P2,则P1与P2的关系为( C ) A.P1P2 C.P1=P2 D.P1≥P2 7.当选定喷嘴与动叶叶型后,影响汽轮机级轮周效率的主要因素( A ) A、余速损失 B、喷嘴能量损失 C、动叶能量损失 D、部分进汽度损失 8.下列哪项损失不属于汽轮机级内损失( A ) A、机械损失 B、鼓风损失 C、叶高损失 D、扇形损失 9.反动级的结构特点就是动叶叶型( B )。 A、与静叶叶型相同 B、完全对称弯曲 C、近似对称弯曲 D、横截面沿汽流方向不发生变化 10.当汽轮机的级在( B )情况下工作时,能使余速损失为最小。 A、最大流量 B、最佳速度比 C、部发进汽 D、全周进汽 1、汽轮机的级就是由______组成的。 【 C 】

汽轮机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汽轮机按热力过程可分为:①凝汽式 汽轮机;②背压式 汽轮机; ③调节抽汽式 汽轮机;④抽汽背压式 汽轮机;⑤多压式 汽轮机等。 2. 汽轮机是一种将蒸汽 的热能 转变为机械功 的旋转式原动机。 3.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扩 。 当M >1时,要想使气流膨胀,通流截面应渐扩 ;要想扩压通流截面应渐缩 。 4. 根据级所采用的反动度的大小不同,可将级分为:纯冲动级 ,反动级 ,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三种。 5. 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与这一级总的理想焓降 之比,称为汽轮机的反动度。 6. 动叶片中理想焓降的大小,通常用级的反动度 来衡量,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越大 。 7. 为了减小余速损失,在设计时一般要求动叶片出口绝对排汽角接近于90? 。 8. 习惯上把圆周速度 与喷嘴出口速度 的比值称为速度比;通常把对应轮周效率 最大时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9. 反动级、纯冲动级的最佳速比分别为:r 1op 1()cos x α= 、c 1op 1()cos /2x α= 。 10. 级内损失除了蒸汽在通流部分中流动时所引起的喷嘴 损失、动叶 损失、余速 损失外,还有叶高 损失、扇形 损失、部分进汽 损失、叶轮摩擦 损失,湿汽 损失以及漏汽 等损失。 11. 汽轮机转子主要包括主轴 、叶轮(或转鼓) 、动叶栅 、联轴器 以及其他转动零件。 12. 汽轮机的轴承分推力 轴承和径向支承 轴承两大类。 13. 汽轮机的损失可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损失包括:端部漏汽 损失、机械 损失。 14. 蒸汽在多级汽轮机中工作时,除存在各种级内损失外,还要产生进汽结构中的节流 损失和排汽管中的压力 损失。 15. 汽轮机采用中间再热,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又能减小排汽的湿度 。 16. 危急遮断器的动作转速通常应在额定转速的110%~112% 范围内。 17. DEH 控制系统要实现对汽轮机组转速和负荷的控制,必须获得的反馈信号是:汽轮机转速 信号、发电机输出电功率 信号以及调节级后压力 信号。 二、选择题 1. 某台汽轮发电机组的新蒸汽参数为3.43MPa 、435℃,该机组属于:( B ) A. 高温高压机组 B. 中温中压机组 C. 低温低压机组 2. 若要蒸汽在通道中膨胀加速,必须(C )。 A. 提供压降 B. 提供压升 C. 提供压降并使通流截面渐变 3. 动叶中的焓降越大,级的反动度就( B )。 A. 越小 B. 越大 C. 可能大也可能小 4. 对于纯冲动式汽轮机,蒸汽( A )。 A. 仅在喷嘴中膨胀 B. 仅在动叶栅中膨胀 C. 在喷嘴和动叶栅中都膨胀 5. 汽轮机汽缸的膨胀死点是由以下两个部件中心线的交点形成的。( C ) A. 立销与横销 B. 立销与纵销. C. 横销与纵销 6. 压水堆核电站汽轮机不能采用过热蒸汽的根本原因是:( C ) A. 汽轮机功率太大 B. 一回路冷却水压力太高 C. 一回路冷却剂不允许沸腾 7. 汽轮机工作转速为3000转/分,危急遮断器超速试验时动作转速为3210转/分,你认为:( B ) A. 偏高 B. 偏低 C. 合适 三、简答题 1. 说明汽轮机型号CB25-8.83/1.47/0.49的含义。 答:抽汽背压式汽轮机,额定功率25MW ,初压8.83MPa ,抽汽压力1.47MPa ,背压0.49MPa 。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随着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对大气、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大。国家为保护环境,加大了对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全国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我省焦化、炭黑、水泥等高温冶炼企业比较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焦煤气、热量,而这些能源和热能大都没有被再利用,而以不同的排放方式,白白地浪费掉了,还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事实上,要做到脱硫除尘、净化排放,必须将余热温度降到250゜C以下才能实现,而排放的余热全都在250゜C上,是根本无法脱硫除尘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余热再利用,首选发电,实现能量再利用,既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又净化了排放物,大大减少CO2、SO2排放量。 一直以来,这样的好事为什麽没有企业做呢?原因就在于,利用余热、余气进行发电的机组功率较小,不易并入大电网,或是地处与系统弱联系的区域,根本无网可并。自发自用,单独运行,又苦于发电机组不能稳定运行。故而形成目前不能不生产、可排放又超标的困难局面。 余热减排发供电微电网稳定运行综合控制系统的研发,是针对利用余热发电、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运行不稳定、耗能高的问题而进行的。主要应用于焦化、炭黑、水泥等高温冶炼企业,利用余热发电、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的微电网设

备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与监控的工艺改造,彻底改造通过气门排放蒸汽调节负荷的传统方法,实现了既稳定运行,又节能降耗减排。其适用范围和区域主要是产生余热、余气的高温冶炼企业,电网覆盖薄弱地区、电网末端或电网未到达区域,自建的供、用电微电网。 针对这种状况,山西博赛克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潜心研究开发余热减排发供电微电网稳定运行综合控制系统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些发电机组的运行不稳定问题,真正实现了无网支撑、无忧运行,被称为“自备电厂的革命性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是一项电力、电网节能降耗技术。 其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是:能为上述状况提供完整的工艺改造解决方案,可使这些企业的余热自备电厂的发电设施充分发挥效能,既节能又高效,净化污染物排放,而且用电用户可以使用到与大电网等质的电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山西省长治地区沁新公司2×6000KW煤矸石自备电厂的工艺改造和2×12MW焦化余热自备电厂建设,都是采用了余热减排发供电微电网自稳定综合控制系统技术。 事实雄辩地说明,应用该技术改造余热自备电厂通过气门排空进行负荷调节的传统方法,彻底解决了自备电厂运行的弊端,使之高效节能、安全稳定运行。肯定可以带动一大批焦化、炭黑、水泥等高温冶炼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气进行发电。一是由于余热、余气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原材料

汽轮机原理及系统考试重点

喷管实际流量大于理想流量的情况:在湿蒸汽区工作时,由于蒸汽通过喷管的时间很短,有一部分应凝结成水珠的饱和蒸汽来不及凝结,未能放出汽化潜热,产生了“过冷”现象,即蒸汽没有获得这部分蒸汽凝结时所应放出的汽化潜热,而使蒸汽温度较低,蒸汽实际密度大于理想密度,从而导致···。 蒸汽在斜切喷管中的膨胀条件:①当喷管出口截面上的压力比大于或等于临界压力比时,喷管喉部截面AB 上的流速 小于或等于声速,喉部截面上的压力与喷管的背压相等,蒸汽仅在喷管收缩部分中膨胀,而在其斜切部分中不膨胀,只起导向作用。②当喷管出口截面上的压力比小于临界压比时,喉部截面上的流速等于临界速度,压力为临界压力,在喉部截面以后的斜切部分,汽流从喉部截面上的临界压力膨胀到喷管出口压力。 分析轮周效率:高 越大,轮周效率也就越和速度系数ψ? 纯冲动: 反动级: 第二章: 为什么汽轮机要采用多级:为满足社会对更高效率的要求,提高汽轮机的效率,除应努力减小汽轮机内的各种损失外,还应努力提高蒸汽的初参数和降低背压,以提高循环热效率;为提高汽轮机的单机功率,除应增大进入汽轮进蒸汽量外,还应增大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比焓降。如果仍然制成单级汽轮机,那么比焓降增大后,喷管出口气流速度必将增大,为使汽轮机级在最佳速比附近工作,以获得较高的级效率,圆周速度和级的直径也必须相应增大,但是级的直径和圆周速度的增大是有限度的,他受到叶轮和叶片材料强度的限制,因为级的直径和圆周速度增大后,转动着的叶轮和叶片的离心力将增大,因此为保证汽轮机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单机功率,就必须把汽轮机设计成多级的。 多级汽轮机各级段的工作特点:1.高压段:蒸汽的压力,温度很高,比容较小,因此通过该级段的蒸汽容积流量较小,所需的通流面积也较小,级的反动度一般不大,各级的比焓降不大,比焓降的变化也不大。漏气量相对较大,漏气损失较多,叶轮摩擦损失较大,叶高损失较大,高压段各级效率相对较低。2.低压段:蒸汽的容积流量很大,要求低压各级具有很大的通流面积,因而叶片高度势必很大,余速损失大,漏气损失很小,叶轮摩擦损失很小,没有部分进气损失。3中压段:蒸汽比容既不像高压段那样很小,也不像低压段那样很大,因此中压段也足够的叶片高度,叶高损失较小,各级的级内损失较小,效率要比高压段和低压段都高。 也可以提高轮周效率和适当减小21βα的变化而变化周效率只随速比的数值也基本确定,轮 和,和叶型一经选定,121x βαψ?变化不随级的喷管损失系数1x n ξ变化最大余速损失系数2c ξ增大而减小随级的动叶损失系数1x b ξm m t m m t a a x c u h u h u c u x Ω-=Ω-=?Ω-Ω-=?==**11211211????2cos 11α=)(op x 2cos 11α??=)()(op op a x x =11cos α=)(op x 2 cos 1α?==)(op a x

汽轮机习题集

《汽轮机原理》习题 1. 已知:渐缩喷嘴进口蒸汽压力MPa p 4.80=,温度4900=t ℃,初速s m c 500=;喷嘴后蒸汽压力MPa p 8.51=,喷嘴速度系数97.0=φ。求 (1) 喷嘴前蒸汽滞止焓、滞止压力; (2) 喷嘴出口的实际速度; (3) 当喷嘴后蒸汽压力由MPa p 8.51=下降到临界压力时的临界速度。 2. 已知:某汽轮机级的进汽压力MPa p 96.10=,温度3500=t ℃;级后蒸汽压力MPa p 47.12=。速度比5 3.011==c u x ,级的平均反动度15.0=Ωm ,又知喷嘴和 动叶栅的速度系数分别为97.0=φ, 90.0=ψ,喷嘴和动叶的出口汽流角为o 181=α,o 612?=?ββ。 (1) 求解并作出该级的速度三角形; (2) 若余速利用系数00=μ,11=μ,流量h t D 960=,求级的轮周效率u η和轮 周功率u P ; (3) 定性绘制级的热力过程曲线。 3. 某机组冲动级级前蒸汽压力MPa p 96.10=,温度3500=t ℃;级后蒸汽压力MPa p 47.12=。该级速度比45.01=x ,喷嘴出口汽流角为o 131=α,动叶的进口汽流角与出口汽流角相等(?=21ββ),喷嘴和动叶栅的速度系数分别为95.0=φ,87.0=ψ;该级的平均反动度0=Ωm 。试求解:同题2(1)、(2)、(3)。 4. 国产某机组第三级设计工况下级前蒸汽压力MPa p 13.50=,温度 5.4670=t ℃;级后蒸汽压力MPa p 37.42=,进口汽流的初速动能kg kJ h c 214.10=Δ全部被利用。设 计中选定该级的平均直径mm d m 5.998=,级的平均反动度%94.7=Ωm ,喷嘴出口汽流角为74101′=o α,动叶的出口汽流角相等45172′=?o β。又知喷嘴和动叶栅的速度系数分别为97.0=φ,935.0=ψ,汽轮机的转速min 3000r n =,11=μ。试作出该级的速度三角形,求级的轮周效率u η,定性绘制级的热力过程曲线。

《汽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蒸汽参数为的汽轮机为( b ) A .高压汽轮机 B .超高压汽轮机 C .亚临界汽轮机 D .超临界汽轮机 2.型号为538/538的汽轮机是( B )。 A.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B.凝汽式汽轮机 C.背压式汽轮机 D.工业用汽轮机 第一章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反动级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C ) A.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B.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为零 C.蒸汽在喷嘴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相等 D.蒸汽在喷嘴中的理想焓降小于动叶中的理想焓降 4.下列哪个措施可以减小叶高损失( A ) A.加长叶片 B.缩短叶片 C.加厚叶片 D.减薄叶片 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小级的扇形损失( C ) A.采用部分进汽 B.采用去湿槽 C.采用扭叶片 D.采用复速级 6.纯冲动级动叶入口压力为P 1,出口压力为P 2,则P 1和P 2的关系为( C ) A .P 1

P 2

C.P 1=P 2 D.P 1 ≥P 2 7.当选定喷嘴和动叶叶型后,影响汽轮机级轮周效率的主要因素( A ) A.余速损失 B.喷嘴能量损失 C.动叶能量损失 D.部分进汽度损失 8.下列哪项损失不属于汽轮机级内损失( A ) A.机械损失 B.鼓风损失 C.叶高损失 D.扇形损失 9.反动级的结构特点是动叶叶型( B )。 A. 与静叶叶型相同 B. 完全对称弯曲 C. 近似对称弯曲 D. 横截面沿汽流方向不发生变化10.当汽轮机的级在( B )情况下工作时,能使余速损失为最小。 A. 最大流量 B. 最佳速度比 C. 部发进汽 D. 全周进汽 1.汽轮机的级是由______组成的。【 C 】 A. 隔板+喷嘴 B. 汽缸+转子 C. 喷嘴+动叶 D. 主轴+叶轮 2.当喷嘴的压力比εn大于临界压力比εcr时,则喷嘴的出口蒸汽流速C1 【 A 】 A. C 1C cr D. C 1 ≤C cr 3.当渐缩喷嘴出口压力p 1小于临界压力p cr 时,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发生膨胀,下列哪个 说法是正确的【 B 】 A. 只要降低p 1 ,即可获得更大的超音速汽流 B. 可以获得超音速汽流,但蒸汽在喷嘴中的膨胀是有限的 C.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等于临界速度C cr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经过两个星期的汽轮机课设,对我们而言收获颇丰。整个过程我们都认真完成,其中不免遇到很多问题,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它们,不仅从中熟悉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回转式原动机,是火电和核电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拖动发电机发电。在大型火电机组中还用于拖动锅炉给水泵。 就凝汽式汽轮机而言,从锅炉产生的新蒸汽经由主阀门进入高压缸,再进入中压缸,再进入低压缸,最终进入凝汽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内消耗,变为蒸汽的动能,然后推动装有叶片的汽轮机转子,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除了凝汽式汽轮机,还有背压式汽轮机和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可以理解为没有低压缸和凝汽器的凝汽式汽轮机,它的出口压力较大,可以提供给供热系统或其它热交换系统。抽汽式汽轮机则是指在蒸汽流通过程中抽取一部分用于供热和或再热的汽轮机。 在设计刚进行时,我们也参考了从研究生那里借来的《设计宝典Xp》,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软件只适用于单列级的计算而不适用于双列级,虽然如此,但我们在计算时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步骤。我们这次在设计之前又重新温习了《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知识,因为汽轮机的热工转换是在各个级内进行的,所以研究级的工作原理是掌握整个汽轮

机工作原理的基础,而级的定义是有一列喷嘴叶栅和紧邻其后的一列动叶栅构成的工作单元。在第一章第七节介绍了级的热力计算示例,书上是以国产N200-12.75/535/535型汽轮机某高压级为例,说明等截面直叶片级的热力计算程序,主要参考了喷嘴部分计算、动叶部分计算、级内损失计算和级效率与内功率的计算。为了保证汽轮机的高效率和增大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就必须把汽轮机设计成多级汽轮机,使很大的蒸汽比焓降由多级汽轮机的各级分别利用,即逐级有效利用,驶各级均可在最加速比附近工作。这一章也讲解了进气阻力损失和排气阻力损失、轴封及其系统,我们也参考了其中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作用与位置。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数据的处理 这次汽轮机课设我们负责的是数据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繁重的工作。接下来就着重说说我们在处理数据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其他组一起根据课本上的计算公式和焓熵表等编了我们汽轮机课设计算所需要的excel表格,这其中将近耗了接近一周的时间,最后完成时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看汽轮机课

汽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汽轮机原理》 目录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多级汽轮机 第三章汽轮机在变动工况下的工作 第四章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第五章汽轮机零件强度与振动 第六章汽轮机调节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参考答案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汽轮机的级是由______组成的。【 C 】 A. 隔板+喷嘴 B. 汽缸+转子 C. 喷嘴+动叶 D. 主轴+叶轮 2.当喷嘴的压力比εn大于临界压力比εcr时,则喷嘴的出口蒸汽流速C1 【 A 】 A. C 1C cr D. C 1 ≤C cr 3.当渐缩喷嘴出口压力p 1小于临界压力p cr 时,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发生膨胀,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 只要降低p 1 ,即可获得更大的超音速汽流 B. 可以获得超音速汽流,但蒸汽在喷嘴中的膨胀是有限的 C.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等于临界速度C cr D.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小于临界速度C cr 4.汽轮机的轴向位置是依靠______确定的?【 D 】 A. 靠背轮 B. 轴封 C. 支持轴承 D. 推力轴承 5.蒸汽流动过程中,能够推动叶轮旋转对外做功的有效力是______。【 C 】 A. 轴向力 B. 径向力 C. 周向力 D. 蒸汽压差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余速利用系数增加,级的轮周效率ηu【 A 】 A. 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7.工作在湿蒸汽区的汽轮机的级,受水珠冲刷腐蚀最严重的部位是:【 A 】 A. 动叶顶部背弧处 B. 动叶顶部内弧处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第1阶段在线作业

?A) 级的相对内效率小于轮周效率 ?B) 级的相对内效率的最佳速度比大于轮周效率最高时的最佳速度比?C) 级的相对内效率的最佳速度比等于轮周效率最高时的最佳速度比?D) 级的相对内效率的最佳速度比小于轮周效率最高时的最佳速度比 ?A) 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 ?C) 比体积增大

?D) 相对速度增加 ?A) 隔板型结构,隔板用来安装喷嘴,并将各级叶轮隔开?B) 转鼓型结构 ?C) 汽缸上有固定静叶的隔板及支承隔板的隔板套 ?D) 汽缸上有静叶环及支承静叶环的静叶持环 ?A) 定压运行 ?B) 滑压运行 参考答案:A B 收起解析 解析:

?A) 便于拆装 ?B) 可使级间距离不受或少受汽缸上抽汽口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小汽轮机的轴向 尺寸,简化汽缸形状,有利于启停及负荷变化 ?C) 为汽轮机实现模块式通用设计创造了条件 ?D) 隔板套的采用会增大汽缸的径向尺寸,相应的法兰厚度也将增大,延长了汽 轮机的启动时间 ?A) 可分为轮式和鼓式两种基本型式 ?B) 轮式转子具有安装动叶片的叶轮,鼓式转子则没有叶轮,动叶片直接装在转 鼓上 ?C) 通常反动式汽轮机转子采用轮式结构 ?D) 通常冲动式汽轮机转子采用轮式结构 参考答案:A B D

?A) 纯冲动机 ?B) 反动级 ?C) 带反动度的冲动级 ?D) 复速级 ?A) 因高速转动和汽流作用而承受较高的静应力和动应力 ?B) 因处在高温过热蒸汽区而承受高温作用 ?C) 因处在湿蒸汽区内工作而承受腐蚀和冲蚀作用 ?D) 作用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再将动能转换为汽轮机转子旋转机械能 参考答案:A B C D 收起解析

汽轮机原理试题与答案

绪论 1.确定CB25-8.83/1.47/0.49型号的汽轮机属于下列哪种型式?【 D 】 A. 凝汽式 B. 调整抽汽式 C. 背压式 D. 抽气背压式 2.型号为N300-16.7/538/538的汽轮机是【B 】 A. 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B. 凝汽式汽轮机 C. 背压式汽轮机 D. 工业用汽轮机 3.新蒸汽压力为15.69MPa~17.65MPa的汽轮机属于【C 】 A. 高压汽轮机 B. 超高压汽轮机 C. 亚临界汽轮机 D. 超临界汽轮机 4.根据汽轮机的型号CB25-8.83/1.47/0.49可知,该汽轮机主汽压力为8.83 ,1.47表示汽轮机的抽汽压 力。 第一章 1.汽轮机的级是由______组成的。【C 】 A. 隔板+喷嘴 B. 汽缸+转子 C. 喷嘴+动叶 D. 主轴+叶轮 2.当喷嘴的压力比εn大于临界压力比εcr时,则喷嘴的出口蒸汽流速C1【A 】 A. C1 C cr D. C1≤C cr 3.当渐缩喷嘴出口压力p1小于临界压力p cr时,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发生膨胀,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 只要降低p1,即可获得更大的超音速汽流 B. 可以获得超音速汽流,但蒸汽在喷嘴中的膨胀是有限的 C.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等于临界速度C cr D. 蒸汽在渐缩喷嘴出口的汽流流速小于临界速度C cr 4.汽轮机的轴向位置是依靠______确定的?【D 】 A. 靠背轮 B. 轴封 C. 支持轴承 D. 推力轴承 5.蒸汽流动过程中,能够推动叶轮旋转对外做功的有效力是______。【C 】 A. 轴向力 B. 径向力 C. 周向力 D. 蒸汽压差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余速利用系数增加,级的轮周效率ηu【A 】 A. 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7.工作在湿蒸汽区的汽轮机的级,受水珠冲刷腐蚀最严重的部位是:【A 】 A. 动叶顶部背弧处 B. 动叶顶部内弧处 C. 动叶根部背弧处 D. 喷嘴背弧处 8.降低部分进汽损失,可以采取下列哪个措施?【D 】 A. 加隔板汽封 B. 减小轴向间隙 C. 选择合适的反动度 D. 在非工作段的动叶两侧加装护罩装置 9.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主要任务是:【B 】 A. 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B. 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汽轮机原理题库热动专业

电厂汽轮机题库 名词解释: 级- 将热能转换成旋转机械能的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极限压力—蒸汽在减缩喷管的斜切部分达到完全膨胀时出口截面上最低的压力。 最佳速比—轮周效率最高时对应的速比。 重热现象—在多级汽轮机中,前面级的损失可以部分的被以后各级利用,使得各级的理想焓降之和大于汽轮机的理想焓降,这种现象称为重热现象。 极限功率- 指在一定的蒸汽初,终参数和转速下,单排气口凝气式汽轮机所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有效焓降与其理想焓降的比值。 汽轮机的变工况:汽轮机在偏离设计参数条件下运行的工况。 节流调节:通过改变一个或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开度,从而改变汽轮机进气量及焓降的调节方法。 喷嘴调节:蒸汽通过依次几个启,闭调节阀进入汽轮机的调节方法。 调节级:通流面积随负荷改变而改变的级。 滑压调节:汽轮机的调节汽阀开度不变,通过调整新汽压力来改变机组功率调节方式。 叶片的静频率:叶片在静止时的自振频率。 叶片的动频率:叶片在旋转情况下的自振频率。 转子的临界转速:在汽轮机发电机组的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当转速达到某些数值时,机组发生强烈振动,而越过这些转速后,振动便迅速减弱。这些机组发生强烈振动时的转速称为转子的临界转速。 油膜振荡:机组转速达到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两倍时,轴颈中心发生的频率等于转子第一临界转速的大振动。 凝汽器传热端差:汽轮机排气温度与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差值。 凝结水过冷度:凝结水的温度比凝汽器喉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低的数值。 凝汽器的最佳真空:提高真空后所增加的汽轮机功率与为提高真空使循环水泵多消耗的厂用电之差达到最大值时的真空。 液压调节系统:主要依靠液体作工作介质来传递信息的汽轮机调节系统,主要由机械部件和液压部件组成。 调节系统的静态特征:在稳定工况下,调节系统输入转速和输出负荷之间的关系。 过渡过程时间:调节系统受到扰动后,从原来的稳定状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最少时间。 一次调频:电负荷改变引起电网频率变化时,电网中并列运行的各台机组均自动的根据自身的静态特征线承担一定的负荷变化以减少电网频率改变的调节过程。 二次调频:通过同步器或改变功率给定值,实现电网负荷的重新分配,将电网频率调回到预定的质量范围内的调频过程。 低周疲劳:材料失效应力循环次数小于104-105的疲劳。 胀差:转子与汽缸沿轴向的膨胀差值。 滑参数启动:在启动的过程中,电动主气门前的蒸汽参数(压力和温度)随机组转数或负荷的变化而滑升。 中压缸启动:冲转时高压缸不进汽,中压缸先进汽,待转速升到一定转数或并网并带一定负荷后,高压缸才进汽。 填空题:

“汽轮机原理”试题

昆明理工大学试卷( A 1/2 ) 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99级四学年上学期 考试科目:汽轮机原理学生姓名: 学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复数级具有两列或两列以上的静叶和动叶,所以也可以视为两个或以上级的串联。() 2、在部分进汽的级中,当动叶转动进入工作段时,蒸汽排斥流道中停滞汽流所消耗的能量称为鼓风损失。() 3、反动级就是反动度等于0.2的级。() 4、对于纯冲动级,由于其动叶内没有焓降,所以轮周功等于零。() 5、减缩喷嘴出口处的当地音速就是其临界速度。( ) 6、轴封漏汽达到临界状态时,其漏汽量与轴封后压力有关。() 7、背压式汽轮机单独运行时,供出的热负荷决定于当时的发电功率。() 8、对于冷却水温较高的情况,采用多压凝汽器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9、在高温缺水的地区,凝汽器的汽室越多,装置的热效率提高越多。() 10、叶片的刚性越弱、质量越多其自振频率越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喷嘴斜切部分的极限压力。 2、热电比。 3、刚性轴。 4、速度变动率。 5、重热现象。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解释汽轮机型号CB25-8.82/1.47/0.49的含意。 2.简述汽轮机叶片上安装围带的主要作用。 3.为什么冲动式汽轮机的轴向推力比反动时汽轮机小。 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21分) 1、已知某汽轮机为10级,级数为无穷大时的重热系数为1.2,求该汽轮机的重 热系数。 2、已知某动叶栅出口汽流温度为400℃,滞止音速为700m/s,汽流为过热蒸汽 (R=0.461kJ/kg.K, k=1.3,Cp=1.870kJ/kg.K)。判断该叶栅是否达临界。 3、已知某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气量D0=324t/h,蒸汽冷却放出的热量是2000kj/kg,凝汽器压力Ps=0.01MPa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t s=45.8℃,冷却倍率m=100,传热端温差δt=12℃,求冷却水量D w及其温度t w1。

汽轮机原理名词解释

汽轮机的级: 汽轮机的级是汽轮机中由一列静叶栅和一列动叶栅组成的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基本工作单元。 级的余速损失: 汽流离开动叶通道时具有一定的速度,且这个速度对应的动能在该级内不能转换为机械功,称余速损失 滑销系统: 保证汽缸定向自由膨胀,保持汽缸与转子中心位置一致 汽耗微增率: 每增加单位功率需多增加的汽耗量。 迟缓率: 1n 、2n 分别表示在机组同一功率下的最高和最低转速0n 时汽轮机的额定转速 压比: 喷嘴后的压力与喷嘴前的滞止压力之比 速度系数: :在喷嘴出口处蒸汽的实际速度比理论速度 速比: 动叶圆周速度u 与喷嘴出口速度c1之比x1=u/c1。 最佳速比: 轮周效率最大时的速度比称为最佳速度比。 反动度: 动叶的理想比焓降与级的理想比焓降的比值。表示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程度大小的指标。 轮周效率: 1kg 蒸汽在轮周上所作的轮周功Wu 与整个级所消耗的蒸汽理想能量Eo 之比。 轮周功率: 单位时间内蒸汽推动叶轮旋转所作出的机械功。 轮周损失: 喷嘴出口气流的实际比焓值h1与理想比焓值h1t 之差 速度变动率:汽轮机空负荷时对应的最大转速nmax 和额定负荷时所对应的最小转速nmin 之差与与汽轮机额定转速n0之比 凝汽器冷却倍率: 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量与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的比值称为凝汽器的冷却倍率。表明冷却水量是被凝结蒸汽量的多少倍又称循环倍率M=Dw/Dc 级按照不同角度的分类:按能量转换特点分为纯冲动级、冲动级、反动级、复速级等几种 汽轮机的两大作用原理及其特点:冲动作用原理 冲动力推动动叶做功。特点:蒸汽只在喷嘴中膨胀。反动作用原理反动力推动动叶做功。 特点:蒸汽在喷嘴、动叶都膨胀。 1.级的临界状态(蒸汽在膨胀流动过程中,在汽道某一截面上达到当地声速的气流速度称为临界速度。这时汽流所处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汽流的参数称为临界参数。) 2.滞止状态(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物体的阻碍,而流速降低为零的过程称为绝热滞止过程,此时气体的状态为滞止状态) 3.切部分的作用及膨胀条件:导向作用和膨胀作用;条件:叶栅后的压力P1小于临界压力P1c 大于极限膨胀压力P1d (P1d< P1

《汽轮机原理》复习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三、简答题 1.速度比和最佳速比 答:将(级动叶的)圆周速度u 与喷嘴出口(蒸汽的)速度c1 的比值定义为速度比,轮周效率最大时的速度比称为最佳速度比。 2.假想速比 答:圆周速度u 与假想全级滞止理想比焓降都在喷嘴中等比熵膨胀的假想出口速度的比值。 3.汽轮机的级答:汽轮机的级是汽轮机中由一列静叶栅和一列动叶栅组成的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基本工作单元。 4.级的轮周效率 答:1kg蒸汽在轮周上所作的轮周功与整个级所消耗的蒸汽理想能量之比。 5.滞止参数答:具有一定流动速度的蒸汽,如果假想蒸汽等熵地滞止到速度为零时的状态,该状态为滞止状态,其对应的参数称为滞止参数。 6.临界压比 答:汽流达到音速时的压力与滞止压力之比。 7.级的相对内效率 答:级的相对内效率是指级的有效焓降和级的理想能量之比。 8.喷嘴的极限膨胀压力 答:随着背压降低,参加膨胀的斜切部分扩大,斜切部分达到极限膨胀时喷嘴出口所对应的压力。

9.级的反动度 答:动叶的理想比焓降与级的理想比焓降的比值。表示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程度大小的指标。 10.余速损失 答:汽流离开动叶通道时具有一定的速度,且这个速度对应的动能在该级内不能转换为机械功,这种损失为余速损失。 11.临界流量答:喷嘴通过的最大流量。 12.漏气损失答:汽轮机在工作中由于漏气而产生的损失。 13.部分进汽损失答:由于部分进汽而带来的能量损失。 14.湿气损失答:饱和蒸汽汽轮机的各级和普通凝汽式汽轮机的最后几级都工作与湿蒸汽区,从而对干蒸汽的工作造成一种能量损失称为湿气损失。 15.盖度答:指动叶进口高度超过喷嘴出口高度的那部分叶高。 16.级的部分进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