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学生心理分析

八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思维特点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并且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师制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秦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1、教学环境:拥有视频播放器的多媒体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学生群体为八年级下学期的普通初中生。

2、资源准备:地理图册、地理习题、Focusky动画演示、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二)学习方法

学生要求运用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为后面中国区域地理学习做好铺垫,很多内容都与八年级学过的知识联系密切,所以教学中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本节课有较多的读图探究,需要学生比较列表归纳知识点。但由于本节课是网络课程所以在与师生互动方面是有所欠缺的,需要依靠导学案进行弥补,尽量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课堂设计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又能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