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1、初三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化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十四、五岁这样一个年龄层次而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2、在一定的场景下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放开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领悟探究性学习经历的一般步骤。
3、整个燃烧的条件的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结论、反思评价都由学生充分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二、原实验操作如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P128实验7-1七操作如下: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观察现象。
三、原实验的不足
1)完成实验所用时间长
2)该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厨中或在抽风设备下进行,但现在大部分学
校实验条件还没有达到这种标准,特别是农村中学。
3)五氧化二磷有毒,人如果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
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4)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又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5)课本上没设计“可燃物”也是燃烧条件之一的实验
四、针对以上不足,我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如下
1、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时间,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实验仪器和试剂:
酒精灯、镊子、玻璃棒、木条、煤块、烧杯、蜡烛
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实验①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实验②探究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
实验③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由学生自主动手探究)
4、实验步骤:
①分别把玻璃棒和木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点燃两根蜡烛,在其中一支上扣上烧杯,观察两根蜡烛的燃烧情况;同时指导同学观察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观察现象。
★现象:扣上烧杯的蜡烛熄灭了,扣上灯帽的酒精灯熄灭了。
★结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③先观察放在空气中的木条和煤块,再把木条和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木条和煤块不能燃烧,放在酒精灯上的木条燃烧,煤块不能燃烧。
★结论:可燃物不仅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还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
1)该实验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可以不在通风的地方操作,现象明显;
2)改进后,不会造成满教室的白烟,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生成物无毒无害,对师生的身体不会带来危害;
4)所选材料常见易得,与生活比较贴近,有助于学生比较自然的理解燃烧的条件
5)该实验操作安全简单,可以随时控制反应,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助于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性,也符合我们“贵生课堂”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