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P12、环境的基本特性:P2(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区域性: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状态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3)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就是环境的资源性。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当然就具有价值性。
3、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P54、环境影响的分类:P5(1)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是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反之,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则为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为什么重要?
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哪些方面的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预测方法有哪些?
6.环境影响评价是否需要公众参与?
是的,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公众有权了解项目的潜在环境影响,并对评估报告提出疑问或意见。
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并确保项目考虑到了社会和环境的利益。
7.环境影响评价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评估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帮助决策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确保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是可持续的,并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8.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存在一些局限性?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依赖于可获得的数据和科学方法,可能受到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很难预测。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可能偏重于技术和科学层面,而忽视了社会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结起来,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和预测发展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它通过考虑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适当措施来减轻或避免这些影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环境影响评价仍然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环评必须了解的六大知识点
环评必须了解的六大知识点一、什么是环评?环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评”是政府要求的,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
也就是说,没有环评的仓库厂房(除不要求环评的仓库),均是违章建筑,属于未批先建。
如果相关部门管理较严的话,有些仓库厂房则面临货品场地被扣押、工厂停工整治的风险。
二、什么是大环评、小环评?所谓“大环评”指的是:业主方面,建设项目开始之前就应就厂房用途、生产设备数量、工厂排污指标等问题进行环境评价申请和报备,这时候拿到的就是大环评报告。
(即项目立项时政府批准的土地用途)“小环评”指的是:租用厂房的租户方面,一定会涉及到生产加工,一定会使用生产设备,就需要对生产作业、设备数量、排污情况等进行登记报备,这个叫做小环评。
(小环评是在大环评基础上的做的,此处小环评的厂房用途应该以大环评为准)三、什么情况租厂房的企业需要新办环评?具体看当地政府要求,现在管理较严格的地区,正常租户与业主在从事行业、生产设备与数量还是污染指标等方面,任何一个不匹配都得新办环评。
需要新办环评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因为很难有企业租户能找到与自身生产业务、生产设备都相同且设备数量、排污指标又相互吻合的业主。
(因为不新办环评就意味着租户全用业主的指标,租户相当于是业主下的一个生产小组而已)租户在新办环评的时候,要注意报备的设备数量、污染指标要在大环评指标之内,否则很难办下来。
例如,甲厂是房东,乙厂是租户,甲乙所用设备一样,但是甲的指标是150台,那乙在租仓的时候申请环评,设备数量只能申请小于或等于150台。
四、环评类别有哪些?办理大概需要多少钱?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环境影响从大到小分被需要环评报告书、环评报告表、环评登记表,编制难度也是从高到低递减的。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第一章1.环境工作定义(法定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出的状态。
3.环境质量的价值: 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
4.基准指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与受它作用的不同对象产生的反应关系的表述,一般以浓度(或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表示。
5. 环境标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6.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它是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尺和准绳。
7.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或地方、部门)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
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控制污染源,限制其排放的污染物,从而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基本问题1.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A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
由量变到质变、速度有快有慢。
单个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因环境要素间的连锁作用而引起整体变化。
B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
空间上:地带性非地带性时间上:节律性非节律性2.环境质量价值的主要特点(1)多维性:生存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生态价值(2)动态性3.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对象、本质特点目的:为了能够行动,而为了行动,就要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对象:环境质量价值本质:环境质量价值的反映。
环评知识点整合最新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能够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二是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三是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四是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五是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六是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是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下列问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的防治措施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评价等。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1)判断功能2)预测功能3)选择功能4)导向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导向功能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 客观、公开、公正;2) 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3) 兼顾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4)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第三节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介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培训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1章(1)环境的概念环保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评中: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即人类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系统的概念环境系统是指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
①整体性:一定时空中的环境因素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②动态性: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一直处在演变的过程中,其组成和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是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发生不良变化的结果。
③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环境要素的概念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的分类: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
(4)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A对B的量化表达)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为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
(提供依据,便于比较)(5)环境容量的概念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的分类: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人口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等。
(6)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1.名词解释3分/个共5×3分/个=15分( 10个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p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p1: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14: 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气温垂直递减率p60: 单位高差(通常100m)内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表示为γ=-dT/dz。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时γ>0,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γ<0,正常大气中γ=0.65℃/100m。
5、水体污染p94: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6、等效连续A声级p144: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Leq),单位dB(A)。
7、生物自净P104:水中微生物在溶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物当做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8、环境噪声P140: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9、固体废物P165: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0、危险废物P167: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环评知识点
1.环境的概念: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指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P2)。
2.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
(2)变动性和稳定性。
(3)资源性与价值性。
3.环评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评的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环评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4)分类管理7.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
环境影响评价国家和地方的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按照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是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的更严格要求,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作用:(1)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8.环境评价制度发展历程:自1969年美国质布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环境影响评价已在全球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项旨在评估和预测新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在进行EIA时,评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目的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基本流程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层次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2.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3. 地方性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政策文件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1. 环境评价调查和监测技术2.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方法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查要求4. 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2.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3.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1. 不同项目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评估和监测方法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2.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组织3. 环境影响评价的跨境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技术要求,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监测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和验收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3. 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和跟踪监测八、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 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 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考虑3. 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责任的关联性九、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技术创新2. 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的协同发展3.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合总结: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所涉及的知识考点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政策、技术方法和工具、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监督和监测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规,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内容、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区域开发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
具体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等领域的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土地利用等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和审批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3. 审批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有关环保部门审批。
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将审批结果通知项目建设单位。
如未通过审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规模、选址、生产工艺等。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预测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方面。
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提出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环境敏感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4.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5.声压级:根据人耳对声压强弱变化响应的特征,采用声压的平方与基准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来表示声音的大小6.A计权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读出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主观感觉的评价量,在噪声测量仪器中安装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通常称为计权网络7.等效连续A声级: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说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8.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由于大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一般归入固体废物管理体系9.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10.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颁布,2015年1.1执行2.《产业给狗调整指导目录》中将项目分为: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其中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类型为允许类,允许类未列入国家指导目录3.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三级六类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六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4.项目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一般可以分为施工阶段(建设期)、运行阶段(期)、服务期满(退役阶段)三个阶段5.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的两本账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实行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6.技改扩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的三本账为技改扩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7.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中需调查的水质参数包括常规水质参数、特征水质参数、其他方面水质参数8.危险废物的特性包括:浸出毒性、急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和疾病传染性9.国家“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包括大气环境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水环境污染物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10.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有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简答1.环评过程中,选择使用环境标准应注意什么(1)地方标准优于环境标准(2)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者不交叉执行,行业标准优先(3)国家地方标准中没规定的污染物,借鉴国际其他国家标准(4)根据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选用相应标准(5)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2、工程分析的内容工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保措施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六个方面的内容2、卫生防护距离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区别卫生防护距离:针对无组织排放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3、水体污染物的分类①持久性污染物在水中不能或很难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②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水中由于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CODBOD5 等③酸碱污染物各种废酸废碱等,以PH为参数④废热排放热废水引起,水质参数多为温水热电厂的温排水4、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依据①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②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③地表水域(纳污水体)规模④水环境质量要求5、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①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断面、削减断面和控制断面②对照断面一般应设置在项目排污口上游500米处③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监测断面,调查范围的确定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的高低④调查范围内水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水域应布设监测断面⑤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应布设监测断面⑥水文站附近应布设监测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6、河流基本监测断面有哪些?(1)对照断面1个目的:了解流入检测段前的水质情况,区域水质本底值方法:排污口上游100~500m;置在进入城市或工业区域之前的位置;避开污水废水排入口,回流处(2)削减断面1个目的:了解经稀释扩散自净后的河流水质状况方法:最后一个排水口下游1500m(3)控制断面多个目的:监测污染源对水环境影响方法:设在排污口下游或评价河内有控制意义的位置7、监测因子的确定原则①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②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由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8、监测布点的数量要求及方法一级评价项目数量不少于10个方法: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每45°方向上各设置一个检测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5)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年至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了解)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4)分级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构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律:(1)宪法(2)环境保护综合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相关法中华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标准及其作用定义:环境标准视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1.第一章: 概论2.环境的法律定义?3.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4.环境质量的的含义?5.环境的优劣程度, 对人群的健康、生存和繁衍以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环境评价的概念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 英文缩写EIA, 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是指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2.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分类:6.按对象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7.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8.按时间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五个发展阶段: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2~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4.提高阶段(1979~1989年)9. 5.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4.分类管理10.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按环境影响要素分类,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1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 2气、 3声、 4固体废物、5生态、 6核与放射性、 7电磁、8水土保持、 9社会经济、 10人体健康环境标准的分类?按级别分: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或部门标准按内容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11.按性质分: 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个级别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个类别1.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1、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列举综合法、单行法、行政法规)3、环境标准体系。
(1)国家环境标准构成;(2)强制性环境标准与推荐性环境标准;(3)地方环境标准制定条件与要求,与国家标准之间的执行关系;(4)行业性排放标准与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之间的执行关系。
4、环评工作等级分级、等级调整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与单项影响评价工作定级之间的关系。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时段,两类环境质量参数。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规定。
7、污染源调查中,燃煤SO2排放量计算,烟尘排放量计算。
8、污染源评价中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9、工程分析的两种类型,工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工程分析的方法。
10、工程分析污染物排放量统计中,新建项目的“两本账”,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
11、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
12、环境空气敏感区、简单地形、复杂地形、大气污染源分类、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长期气象条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14、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要求。
列举地面气象观测项目。
风玫瑰图与主导风向。
15、理解AERMOD模式系统流程框图。
三类计算点。
预测值与现状背景值的叠加要求。
16、地面水环境污染源的分类,环评中水污染物的分类。
17、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18、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间,取样断面的类型和布设要求,水质现状评价的标准指数法,包括溶解氧和pH的标准指数计算。
19、河流水质预测的零维模型(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和一维模型(非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
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的概念。
20、声源的类型,声源简化为点声源和线声源的条件。
21、分贝与声压级的概念,声压级的叠加方法,几种噪声评价量。
22、点声源和线声源随距离衰减的计算。
2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概念、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一、名词解释1.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2.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3.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4.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5.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1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1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1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1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1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标准。
环评法规知识点总结
环评法规知识点总结一、环评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对特定规划、项目或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它是一种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规划、项目或政策进行预测和评价的制度,旨在保护环境、保障公众权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环评的目的1. 保护环境:通过综合评估规划、项目、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 保障公众权益:公众有权知晓并参与环境决策,环评为公众提供了介入环境决策的机会和途径;3.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评有助于在发展过程中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环评的法律依据环评的法律依据是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确定的。
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评工作的法律依据。
四、环评的实施主体和责任1.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单位负责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组织环境影响评价;2. 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环评工作的实施;3. 环评机构:专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4. 公众:有权知悉和参与环评过程。
五、环评的流程1. 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评估项目的环保要求和可能影响,是否需要进行环评;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3.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4. 公示和听证阶段: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公示,并进行公众听证;5. 环境影响评价书的审批: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6. 监督管理阶段: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需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遵守批准的环境保护要求,并接受监督管理。
六、环评的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位置、规划、建设内容;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对周边环境的评价、对水、大气、土壤的可能影响等;3.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通过模型、实验等方法,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4.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提出对减少和消除环境影响的措施建议;5. 社会与经济影响评价:包括对项目可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考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考点汇总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阳光)。
区域性:指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就是:不同(面积大小的不同或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性。
(2)变异性和稳定性变异性:指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染物和自我调节功能的能力。
(3)价值性与资源性价值性:环境的价值性源于其资源性和有限性。
价值大小取决于供求关系。
资源性: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依赖于环境不断地提供其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及环境是一种资源。
3、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minimum factors):环境整体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要素。
要改善环境质量,必须从处于最低状态的要素入手。
4、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识别和评定,简称环境评价。
5、环境质量评价分类a.回顾性评价:根据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环境评价,主要目的是评价地区环境质量演变情况,推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b.现状评价:根据近期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状况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定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c.影响评价:根据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或一项工程设计,预测这个规划或这个项目实施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可以在评价基础上提出合理避免和消减负面环境影响的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它包括人类已认识到的和尚未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5、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含义: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6、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
7、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8、大气环境容量:在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9、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二、填空:1、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它是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期、运营期、服务后3、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4、环境影响程度识别:[1]不利影响:按环境敏感度划分,可划分为5级:(1)极端不利;(2)非常不利;(3)中度不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2]有利影响也可分为5级:(1)微弱有利、(2)轻度有利、(3)中等有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3]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是否具有累积效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5)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年至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了解)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4)分级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构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律:(1 )宪法(2 )环境保护综合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相关法中华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标准及其作用定义:环境标准视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具体地讲,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质量、浓度、速度、时间及其监测方法和样品等的统一规定。
环境标准的作用:(1)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体现(3)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技术依据(4)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5)环境评价的准绳(6)引导投资的方向▲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评价等级的确定评价等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的划分。
一级评价要求全面、详细、深入,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来完成,二级评价次之,只要求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来完成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三级评价较简略,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特点(2)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与标准。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①核查表法②矩阵法③网络图法环境影响预测方法①数学模式法②物理模拟法③类比法环境影响评估方法①指数法②图形叠置法▲第四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分类: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作用(1)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环境要素和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依据(3)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物料平衡与水平衡物料平衡:在进行环境影响与评价的工程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作用:可以核算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并计算污染物的排放源强。
水平衡:水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载体,在任一用水单元内都存在着水量平衡的关系,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水重复利用率=重复用水量/(重复用水量+取用新鲜水量)工程分析内容:①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项目组成;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②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③污染源源强核算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④清洁生产分析从原料、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分析清洁生产情况⑤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⑥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烟尘和废弃过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化学物质或某种成分含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含量,影响人和动植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给人类带来冲击和危害。
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火炬源、烟塔合一源、机场源、网格污染源等。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基本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熏烟模式:当夜间产生贴地逆温时,日出后将逐渐自下而上的消失,形成一个不断增厚的混合层。
原来在逆温层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烟羽进入混合层之后,由于本身的下沉和垂直方向的强扩散作用,污染物浓度在这一方向将接近于均匀分布,出现熏烟现象。
现状评价方法(1)占标率法(2)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 Q I)法建筑物下洗: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导致排气筒排出污染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情况。
GEP=H+1.5LGEP最佳工程方案L 建筑物高度(BH)、建筑物投影高度(PBW)的较小者GEP 5L影响区域:每个建筑物在下风向会产生一个尾迹影响区,下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5L处,迎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2L处,侧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0.5L处。
不同风向下的影响区是不同的,所有风向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影响区域,称为GEP的5L影响区域,即建筑物下洗的最大影响范围。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1.2水体污染物按污染性质分: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污染物(以PH值表征)、和废热6.1.3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迁移: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的迁移,只改变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位置,不改变污染物浓度。
扩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是由其浓度梯度引起的,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扩散。
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物理转化:蒸发、絮凝、渗透、吸附。
化学转化: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光化学反应。
生物转化: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以后,在有关酶系统催化下的代谢变化。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采样点布:对照断面,消减断面,控制断面,以上断面尽可能设在河流顺直,河床稳定,无急流浅滩处,非滞水区,而且是污水与河水比较均匀混合的河段。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河流湖泊(水库)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规模以及水质要求,海湾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海湾类型。
(1)常规水质参数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提出的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总氮或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
(2)特殊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具体工作时间可按行业编制的特征水参数表进行选择并适当删减污水与河流水体的混合1)竖向混合阶段(水深方向)指从排污口到污染物在水深方向上的充分混合,称为掺混段或近区,这个阶段的混合过程涉及几个主要方面:排出水因河水流速分布和湍流作用的质量交换;排出水与河水因密度差所产生的浮力作用;排出水与河水之间的动量交换(即射流问题)(2)横向混合阶段(河宽方向)指从竖向充分混合到横向开始充分混合阶段,称为过的平段或远区。
(3)纵向混合阶段(水流方向)指河流横断面上充分混合后到水流方向充分混合的阶段。
在断面上各点的浓度偏差很小,一般只需考虑断面平均浓度沿河流纵向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的传播必须具备声源、传播介质、接收者三个要素噪声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等效声级(名词解释)将某一时段内连续变化的不同A声级的能量进行平均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大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记为Lep单位dB(A)噪声级的叠加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要进行多声源的叠加或噪声贡献值或噪声现状本底值的叠加声级的叠加是按照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的。
户外声波传播衰减预测建设项目本身声源所发出的声波在户外向预测点方向传播的过程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衰减,引起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的声波在户外传播过程中衰减的因素主要有声波的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声屏障、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绿化林带等。
噪声防治措施与建议①从布局规划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总图布置和设备布局等的合理性,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进行调整。
②从技术角度通过改进设备的机械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或选用发声小的材料和低噪声设备等从噪声源头避免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声屏障等声传播障碍物或利用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增设受声者自身的吸声、隔声设备等。
③从管理角度制定合理的施工或运行方案及噪声监测方案,提出降噪减噪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等。
④提出选址(选线)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建议、防治噪声设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建议、健全噪声污染管理制度的建议▲第八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分类: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