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层次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878c5c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层次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准确地分类和层次化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关键之一,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内容和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层次。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1. 知识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取和掌握的知识内容。
知识目标可以分为两类:1.1 基础知识目标:指学生对于学科基础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1.2 深化拓展知识目标:指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技能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够实际运用的技能。
技能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认知技能目标:指培养学生思维、观察、分析和归纳等认知能力。
2.2 操作技能目标: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
2.3 沟通技能目标:指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等沟通能力。
2.4 创新技能目标: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指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情感态度目标: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态度。
3.2 价值观目标: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的层次1. 认知层次: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1 掌握层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和背诵。
1.2 理解层次: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解释。
1.3 应用层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1.4 分析层次:学生具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5 综合层次: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2. 技能层次:从技能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2.1 基础层次:学生能够基本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技能。
2.2 进阶层次:学生能够在基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技能。
2.3 独立层次: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4 创新层次: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技能去创新和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4f11b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6.png)
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分类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层次进行区分。
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目标。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知识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记忆和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
2. 理解与分析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和分析某一问题或现象,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和原理。
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思路。
3. 应用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兴趣培养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通过优美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2. 情感态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历史课上,学生能够了解并接受不同历史事件的多元文化价值。
3. 创新意识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艺术课上,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三、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的目标。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实践操作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某一具体技能或工艺操作。
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体育活动的规则。
2. 信息技术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例如,在计算机课上,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
3. 沟通交流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
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8fa6e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7.png)
❖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于1956年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 究拉开了序幕。到了1966年,十年的时间内,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都初步完 成了教育目标分类。
❖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被至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5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首创,旨在为教育目标设计和教育评价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 将各类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 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
布卢姆为学习测量而分类 加涅为教学设计而分类 (2)分类依据不同: 布卢姆以价值和可能为依据 加涅以知识分类为理论依据
22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三)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发展
人们根据布卢姆分类学的长期应用,并结合美国实施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 类学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在2001年完成(布卢姆患病去世不久),并出版《面 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
现的信息进行比较,看其是否一致或相似。 ➢ B.回忆(recalling)或 “提取”(retrieving) :这是指当给予某个指令或提示时,学习者能从长时
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3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发展 ❖ 认知过程维度分类 2、理解是指学习者在对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 。 ➢ A.解释(interpreting):学习者能够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征方式。 ➢ B.举例(exemplifying) :学习者能指出某一概念或原理的特定事例 。 ➢ C.分类(classifying):学习者能够识别某些事物(如某一事例)是否属于某一类别(如概念或原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032f686ec3a87c24028c446.png)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识记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都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
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它根据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
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
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难才能做出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1abbdb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d.png)
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系统的、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和运用性知识,即要求学生获取知识,具体包括:掌握基本概念、熟悉术语的含义、理解和归纳基本的概念、技能与规律、了解作业的基本技能等。
2.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的技能,包括分析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用技能,分解技能,实现技能等。
3.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指的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心理上的目标,包括友爱、热爱学习、乐观自信、乐于分享、珍惜生命等。
4. 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分析方法、推理能力、把握信息资源、运用英语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能力。
5.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要求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英语写作能力。
行为目标还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现
代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英语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9a3cf8a5e9856a57126081.png)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小学教学目标分类由于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确定科学正确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就有必要对小学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类。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这里就针对国内外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类的着眼点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布卢姆(R.M.BIoom )从1948年开始和他的一些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将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的原则(各种教学目标类别应能反映教师对学习者行为所作的区分)、逻辑的原则(目标分类要编制得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心理的原则(分类应与目前已知的有关心理学原则与理论保持一致)、中心的原则(分类应是一种纯描述的体系,态度中心地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布卢姆认为贯穿于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始终如一的一条主线是对意识水平的衡量尺度,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克拉斯和尔(David Krathwoo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1972年提出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他们提出的各个领域的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层次•其主要分类结果如下表(表2- 1):表2—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表(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Gag ne.R.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于1965年发表了《学习的条件》一书。
他认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教学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
学生学习的结果可分为五种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它们表述出来),智慧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进行阅读、写作、计算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如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的能力)动作技能(指由一套规则支配的学习者的肌肉协调的习得能力,如写字、跑步、做体操、弹琴、打字等能力),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爱听音乐、和蔼待人、爱国等)。
(完整word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完整word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a4053d80eb6294dc886ca1.png)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
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4。
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c4fd7dab14e852458fb57a9.png)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
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0c3cc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8.png)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实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使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有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个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下列问题时有一定水准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局部;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仅仅一小局部。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相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相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点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准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相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相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相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相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d958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f.png)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是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层次化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清晰地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一共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表示了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这些层次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1.记忆(Remembering):这个层次是基础的层次,学生在这个层次上主要是记忆和重述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诗歌、记住日期和事实等。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能力。
2.理解(Understanding):这个层次上,学生不仅仅是记住了知识,还能够理解其含义和关系。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学的概念、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应用(Apply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新的任务。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分析(Analyz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分解、搭建和组织所学的知识,理解其内在结构和组织规律。
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以更深入的方式理解所学的内容。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组织能力。
5.评价(Evaluat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评价和判断。
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标准和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创造(Creating):这个层次上,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新的东西,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
这个层次主要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学习进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布卢姆、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4e8313f242336c1eb95ec2.png)
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地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实物地描述等具体地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虽然言语信息地学习主要涉及地心理过程是记忆,但并不能就此轻视这类学习结果,它同样是一种重要地能力.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信息主要看他们是否能把获得地信息表述出来.
()有指导地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地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地标准可判断操作地适当性.
()机械动作.指学习者地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地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地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复杂地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地熟练操作.操作地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虽然在有些课程地学习中,动作技能常常没有被放在中心位置,但学校地学习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地动作技能,从入学儿童学习使用铅笔和纸写字到学习绘画、唱歌、舞蹈、打球、竞走、跨栏,从学习实验操作到学习语言地发音等.我们说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时,不仅仅指他完成某种规定地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地、准确地、合规则地整体行为.动作技能操作地流畅与时间地精确性能够反映行为表现地内部组织程度.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地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地教学目标.辛普森等人于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地七级.
()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地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准备.指对固定动作地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地认知阶段.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ff797b700abb68a882fb80.png)
13
2. 方法目标
• 是指各个学科专门的探究模式和求知方式。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经验具 有不同的反映形式,对于真理和证明采用 不同的规则,也有解释和判断的不同模式, 这些均可由不同角度促进心灵的成长。
• 方法目标总是分学科分领域的,不同的学 科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方法。
• 1964年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制定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 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 分为五级。
35
1. 接受或注意。
• 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 • 例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
问题的重要性等。 • 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事物存在的简单
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 平。
36
2. 反应。
• 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 的兴趣,
• 例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和 建议,参加小组讨论,遵守校纪校规等。
• 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和满意的 反应。
• 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 强调对特定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14
学习中的方法目标有:
• (1)感受并说出教育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问 题;
• (2)提出一个或数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措 施;
• (3)查找到该问题的国内文献资料目录; • (4)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内文献资
料; • (5)查找到该问题的国外某一语种的文献
资料目录;
15
• (6)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外某一语 种的文献资料;
2
• 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不 乏论者,但是透过众说纷纭的教学目标分 类理论,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最为根本的 前提性问题,那就是:为何教学目标要分 类?不分类可不可以?到底教学目标分类 有什么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 两个层面来思考。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58796fbc8d376eeaeaa31bd.png)
1998年,美国学者霍恩 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 目标分类体系,这个分 类体系是对布卢姆教学 目标分类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分类体系将全部教 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 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 域,每个领域又包括五 个类别的目标。
认知 领域 目标
情感 领域 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行为领域目标
(一)认知领域(The Cognitive Domain)
认知领域是关于知识和心智能力与技 能发展的过程的,它包括以下5个层 次或类别的目标:
1)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是指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认出、定 义、概括一个思想的能力。它又包括3个亚类的目标:认出 (Identification);定义(Definition);概括(Generalization); 2)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是翻译和解释一个思想,以及推断内容信 息的能力。它又包含3个亚类的目标:翻译(Translation); 解释(Explanation);推断(Extrapolation); 3)应用(Application)。应用是澄清一个问题或一种情境,并用适当的原理 与程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境的能力。它包含如下2个亚类 的目标:澄清(Clarification);解答(Solution); 4)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分析和描述信息和资料或情境以进行评判的 能力。它 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分析(Analysis);描述(Qualification); 5)综合(Synthesis)。综合是假设或解决产生新的办法或答案的复杂问题 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假设(Hypothesis); 解决 (Resolution)。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关于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关于教育目标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0036a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7.png)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是两位教育学家,他们分别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两位学者的理论在教育界广泛应用,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
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1 知识维度布鲁姆将知识分为各种层次,从简单的认知到复杂的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传授知识,而不同层次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1.2 技能维度除了知识外,布鲁姆还将教育目标分为各种技能,包括阅读、写作、计算等。
他强调了技能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1.3 情感维度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的培养。
他提出了对情感素质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了相应的重视。
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1 社会维度斯蒂金斯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两大类。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学习,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各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目标的落实方式。
2.2 个人维度斯蒂金斯认为,教育目标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展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路径。
三、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价值3.1 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分类目标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3.2 课程设计的参考价值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突破点和情感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 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总是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改革。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3c6f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0.png)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教学和评估教学成果的教育理论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1956年提出并发展完善。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力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化为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便于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对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关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思维水平。
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记忆(Knowledge)记忆是最基础的认知层次,指的是学生能够记住、回忆和重述已经学过的知识、概念或事实。
例如,学生能够记忆并重述一首诗歌的内容,记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科学知识点等。
2.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所学知识的含义和意义,能够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属性,或者解释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能够解释一个物理实验的结果,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等。
3.应用(Application)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具体的问题。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等。
4.分析(Analysis)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将学习对象进行拆解,分解为其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出其中的结构、目的和功能。
例如,学生能够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个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5.综合(Synthesis)综合是指学生能够将学习对象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整体,并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学生能够整合各种信息制作一份报告,整合各种材料设计一个方案等。
6.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信息或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能够根据标准进行评估或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目标分类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目标分类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ae514364011ca300a6c39075.png)
目标分类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准备、优质稻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1964 年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二、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88 年美国学者霍恩斯坦退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此分类将全部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
每个领域又分五个类别的目标。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辛普森等人于 1972 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纷呈:感知、准备、优质稻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964 年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4)行为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即它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的综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75b63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教育心理学模块常考考点,出题方式多为选择题。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件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ba0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e.png)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过程, 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内部认知 过程,如记忆、理解、应用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主动建 构意义来完成的,教学目标应关 注学生的主动建构和情境化学习。
教学目标分类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全面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涵盖学生的认知、 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 平和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体现
因材施教的思想。
具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观察、 可测量,以便于评价和反馈。
发展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具有发展性,关注 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为学生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课件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概述 •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评价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概述
教学目标定义与重要性
教学目标定义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具有导向、 调控、评价等功能。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 授知识,适用于基础知识 讲解。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促进学生思考 和互动,适用于问题探究 和深化理解。
实践活动法
通过实验、制作、调查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 践能力。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评价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89bda2433d4b14e8424680c.png)
第一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泰勒首次提出教学目标这一概念。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亚领域。
(2)分析包括三个层次: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3)综合包括三个亚类: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
(2)反应
(3)价值取向
(4)组织
(5)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4)理解监控(元认知策略)
(5)情感策略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要具备技能中所需要的动作及动作的程序,外在条件是教育者要给学习者提供练习的机会和直接而精确的反馈。
5、态度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教育部2001年提出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小学教学目标分类
由于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确定科学正确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就有必要对小学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类。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这里就针对国内外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类的着眼点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布卢姆(R.M.Bloom)从1948年开始和他的一些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将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的原则(各种教学目标类别应能反映教师对学习者行为所作的区分)、逻辑的原则(目标分类要编制得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心理的原则(分类应与目前已知的有关心理学原则与理论保持一致)、中心的原则(分类应是一种纯描述的体系,态度中心地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布卢姆认为贯穿于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始终如一的一条主线是对意识水平的衡量尺度,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克拉斯和尔(David Krathwoo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1972年提出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他们提出的各个领域的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层次.其主要分类结果如下表(表2-1):
加涅(Gagne.R.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于1965年发表了《学习的条件》一书。
他认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教学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
学生学习的结果可分为五种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它们表述出来),智慧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进行阅读、写作、计算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如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的能力),动作技能(指由一套规则支配的学习者的肌肉协调的习得能力,如写字、跑步、做体操、弹琴、打字等能力),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爱听音乐、和蔼待人、爱国等)。
他将智慧技能又分为五个层次(亚类),由简到复杂分别是:鉴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如下表(表2-2):
表2-2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表
━━━━━━━━━━━━━━━━━━━━━━━━━━━━━━━━━━
才能(学习结果) 可能动作的例子
──────────────────────────────────
智力技能
鉴别作用说明符号的用处,如:
区别印刷的m和n。
具体概念识别“在……下面”的空间关系:
识别一个对象的“旁边”。
为概念下定义用一个定义来对“家庭”归类。
规则说明一个句子内主语与动词的数一致。
高级规则已知光源的距离以及镜片的凹度,
求预测印象大小的规则。
认知策略用有效的方法回想一些名称,想出一个解决保存
汽油问题的方法。
言语信息叙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条款。
运动技能用印刷体写字母R,组“8”字形的滑水。
态度选择听古典音乐。
━━━━━━━━━━━━━━━━━━━━━━━━━━━━━━━━━━(三)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日本著名教育工艺学家板元昂在研究了布卢姆等学者创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后,认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虽然对所有教学科目都有作用,但却难以反映出各种教学科目中教学目标的特点,不能明确显示出多样化社会对各种不同教学活动的不同要求。
因此他主张按不同的学科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最后他提出了自己对日本小学理科和社会科教学目标分类的设想:
1.理科(综合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如下表2-3)
4)
(四)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梶田叡一是日本大坂大学教授,他认为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教育传统不同,不能都照搬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欧美式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他结合东方人的意识,从目标实现的形态角度把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
1.基础目标(达成目标)这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具体知识的能力。
它是任何人都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2.提高目标(向上目标)这是要求学生向某个方向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发展的指标。
3.体验目标这类目标不是以学生中产生的某种行为变化为目的,而是以产生特定的内在体验、感受为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话和分析学生习作等来了解学生这种内在体验到达的程度。
以上三类目标中都包含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领域的一系列目标,并有具体到达要求。
三类目标相互渗透、互为表里、互相交叉发挥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梶田叡一提出的教学目标按内容和形态的分类,把它们结合起来可以得出下列几种亚目标(见下表2-5):
(五)唐文中
(六)等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观
唐文中在其主编的《教学论》中主张,教学的基本任务可以从两条线索去理解:一条线索是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去理解,教学的任务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几方面的任务;另一条线索是从教学具有的价值和功能方面去理解,教学的任务应该包括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学生获得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几方面的任务。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关于教学基本任务的二维明细表。
内容如下表(表2-6):
(七)杨爱程等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观
杨爱程主张,从三个主要的维度对教学的一般目标进行分类:
1.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简称德智体美劳;
2.教育教学所要形成的学生个性心理要素。
包括知识、能力(智力、能力、创
造力)、价值(理智的、道德的、审美的)、情意(情感、动机、态度、意志)和行为(动作技能、行为规范、行为习惯);
3.教育目标的各部分和学生个性心理各要素的发展水平。
通过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就可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三维立体结构(如下2-2图):
图2―2 杨氏的教学目标分类模型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P57-58)
(七)上海市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形成了一个教学目标分类的三维模式: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水平(三种行为)×学习内容。
三种学习行为是指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评价。
三级教与学水平是指记忆、说明性理解、探究性理解。
记忆水平的教学目标:记忆;模仿
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说明性理解;封闭性转换。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理解;开放性转换。
(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P41)
(八)山东烟台关于教学目标的实验研究。
见田慧生、李如密著作《教学论》,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