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分析
目录
<摘要> 历来社会各方面学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的成果文献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鲜有涉猎。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电话保险、网上保险等多种销售模式已经占到了销售额的相当比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保险消费纠纷剧增,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加复杂化。本文尝试从保险人、保险从业人员和保险消费者多重视角,分析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独特难点、必要性、可行性措施和建议,以期引起学界、行业、乃至社会大众对于保险消费者这一日益庞大的消费群体权益保护现状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保险消费保护机制动态权益静态权益分析建议
序言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商品社会出现以来,亘古不变的恒定话题。国家和地方在各级层面进行立法工作以求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完备的法制基础,各个行业出台业内操作规范以求树立自身声誉和维持消费者认同度,各消费者组织团体也广泛成立以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险消费作为现今金融消费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商业保险走进千家万户、保险消费者群体的增长,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在这些虚拟衍生金融服务产品面前逐渐觉醒,表面上看保险消费者与保险人之间的“权益纠纷冲突”日益严重,但实际上,纠纷双方并非完全对立关系,解决问题的代价并非要以一方经济利益损失为代
价。要实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必须由纠纷双方共同努力方才可能达成。本文主要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构成,从内在权益结构上解析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更甚于其它普通产品服务消费环节的权益保护难度,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些许可行性建议措施。
一、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构成与现状
保险人与保险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以下以保险客户进行概括和统称)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具体的保险合同面目呈现,内在的法律关系必须处于一个相对公平对等的和谐状态,此乃理想的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然而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双方的具体权益状态处于运动状态:从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赔付,直至合同终止。通常意义上谈及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指保险合同纠纷出现之时,如何让在经济、法律能力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保险客户合法权益受到公正的对待和保障,而这仅仅是保险客户权益的动态保护目标;同时,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保险事故尚未发生之时,保险客户享有的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权利尚且处于沉睡状态,此时仍有必要关注作为消费者的保险客户之合法权益,譬如现行保险法赋予保险人催交保费的权利,并未规定保险人催告缴费的义务,保险人倘若认为险种保障费用与风险不对等,便可有意放弃行使催交保费的权利,致使习惯等待保险人催告缴费的保险消费者长期保单效力中止,导致被保险人丧失保险保障后尚不自知。
由此笔者将保险消费者权益暂且分为动态权益和静态权益两种,以示区分,分别讨论。
(一)保险客户静态权益现状
保险合同本质上是契约型经济法律关系,性质上属于射幸合同。保险合同因保险标的的差异可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两大类别。保险事故内涵可细分为发生财产损失、被保险人疾病与身故、被保险人达到约定的生存受益领取条件等。保险事故发生之前,作为消费者的保险客户合同权益一直处于睡眠状态。
作为保险人合同相对方的保险消费者(具体指投保人)主要合同义务就是依约定期交或趸交保险费用,以期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进而在保险期间为自身提供保险风险保障。保险消费者在其保险权利休眠期间,需要持续关注自身的保险合同权益,举例而言:车险消费者在车辆过户或者改变用途(由自用转为营运)后,需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告知保险标的物转让与风险变化状况;投资型人寿险消费者,需要关注自身投资每单元收益是否低于保证利率;万能型人寿险消费者,需要认真阅读自身保单年度报告,关注自身保险风险保费(万能险保障成本)的增长变化,留意保单现金价值是否足够抵扣保障成本,以免导致保单效力中止。由此可见,这里分析的保险客户静态权益,亦只是相对静止的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益,一言而概之,保险消费者应当审慎地履行保险合同。
现今国内少数大型知名保险公司的运营平台已经相当先进和自动化、服务理念亦非多年前可比,以笔者所在的保险公司为例,在已
有近二十年的客户服务关怀传统制度下,大多数保险消费者已经能定期享受到各种保单约定之外的附加服务,其各种静态权益基本有保险人全方位的技术和人员平台型资源支持和保护。然而,目前保险行业各保险人发展管理良莠不齐,以规模保费为唯一目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众多保险消费者的各种合同静态权益仍然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保险客户动态权益现状
不得不直面的现实:相较于静态权益,保险消费者的动态权益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侵蚀的状况要严重的多,保护保险消费者动态权益远非一日之功。
任何行业均经历着从混沌无序到初步形成行业规则、直至秩序井然进入持续稳健发展的阶段,国内保险业自改革开放至今,只是走过了最初的无序阶段,刚刚买入行业规则形成阶段。此一过程中,各保险人均奋力抢占市场份额,形成自身规模发展效应,严格来讲,对作为保险消费者的客户之关怀和承诺并未达到保险合同约定标准。对于尚未占领行业先机的众多中小型保险人而言,至今尚且处在第一发展阶段,故而并不能像行业领头的少数保险人一般去尊重保险客户的动态权益。现实生活中直接表现为:保险行业的规模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份额领先的保险人敢于作出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的公开承诺,而其余处于市场劣势地位的保险人努力寻找拒绝理赔给付或者少赔付的理由,最通俗的社会大众体会就是“买险易、理赔难”。
然而以上仅仅是各行业通病在保险业的体现而已。本文着重分析
的是保险消费者有别于其他普通消费者在合同权益上的特殊遭遇:
1、发生保险事故后,方才意识到并未完全理解由保险人专业部门起草、精算、审核、修改并最终发售的统一格式性合同条款,期望中的赔付金额与实际到手的理赔款相去甚远,有时甚至发现根本无法获得赔付;
2、合同约定的赔付程序和必需资料要求过于繁琐,为获得赔付往往要支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成本;合同约定的赔付及时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
3、纠纷起时,发现需要前往遥远的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条款约定的协议解决方式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加之保险仲裁调解方式的约定欠缺,保险消费者面临保险人专业法律部门往往会更加无助,只能走上漫长的诉讼之路;如此一来,保险保障的及时救济功能化作乌有,只留下消费者望梅止渴。
以上保险消费者权益现状的描述,笔者完全是从自身多年从业经验出发,站在第三人中立立场,就实际观察结果进行例举概括,并无夸大情形。正是出自观于眼、急于心的原因,笔者直指现今行业存在之弊端,借此讨论之机提出,以求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险消费者权益和保险人经营收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毕竟,保险人与保险消费者是同生共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唇齿相依关系,如果任由侵害和剥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毒瘤滋长,那么不仅仅保险合同的射幸性质会蜕化成赤裸裸的利益博弈,保险欺诈和双方利益严重对立、诚信完全泯灭消亡,终将从根本上动摇保险业发展基础,直至保险业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