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9课《一面》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课程标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讨论改革以及模仿和学习他人长处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事迹并借此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的史实,懂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讲述法学习指导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比中国隋唐与大化改革的日本,进一步学习大化改革时日本的状况,再来让学生了解一下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的具体情况。

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一)、善于模仿的民族大化改新的内容、性质、作用。

讨论: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二)、“安拉”的使者提问: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从穆罕默德创建的过程。

你有何启示?介绍一下《古兰经》(三)大漠中的帝国讨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成的原因有哪些?板书设计:“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一)、善于模仿的民族(二)、“安拉”的使者(三)、大漠中的帝国教学后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设计19《父爱之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

“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

本设计着眼于选材,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教学中紧紧抓住“小舟”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让父爱与小舟水乳交融。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随着“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我”和“父亲”的感情也层层深化,直到最后写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感想,从而顺利揭示出文章主题。

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感受文章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坐过小渔船吗?见过有人坐小渔船去参加考试吗?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就是坐着渔船外出求学的,而一路保护他、给他撑船的就是他的父亲,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做“父爱之舟”。

(板书:父爱之舟)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这条“父爱之舟”上到底承载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生字词。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朦胧”“磨灭”等词语的意思。

4.教师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考”“席”“糖”“屑”四个字。

6.学生自主交流剩余生字的写法。

三、了解作者,理清脉络1.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一面的主要内容 《一面》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优秀3篇)

一面的主要内容 《一面》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优秀3篇)

一面的主要内容《一面》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优秀3篇)《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为了让您对于一面的主要内容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3篇《一面》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面篇一教学目的:1.弄清记叙顺序;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饱含感情的语言。

3.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教学重点:1.鲁迅的肖像描写;2.鲁迅对我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教法:讲读讨论教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时教学要点: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检查)三、研习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鲁迅是我们所熟悉的名字,在一册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谁能简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篇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一面》。

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幻灯片)给下列加黑字注音:jiào hè qiàn jiǒng tuí xūn zēng wù nüè kāi zì地窖赫然嵌着窘相颓唐熏黑憎恶虐待揩油恣情mó sǒu suō sháo抚摩抖擞摩挲脑勺三、结合预习提示解题“一面”是“一次会面”,是谁跟谁的一次会面?虽然作者与鲁迅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一名同学简介事件)。

本文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而阿累也从鲁迅先生身上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鸟的天堂教案 人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鸟的天堂教案 人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鸟的天堂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

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

而本组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③理解重点句:A、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能力训练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③”。

五、教学过程(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2019年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5(五年级语文)

2019年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5(五年级语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设计我今天执教的这一课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主要写的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是学生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一、引题激,读前质疑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从题目入手引入新课,共同走进教学活动。

二、自主读书,提炼板书通过学生自主充分的读书,了解文章两大部分内容,即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并且能够提炼出文章的精髓,把教师预设的板书补充完整,体会并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三、引导精读,辩论领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辩论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父母对儿子教育方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和看法;可以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典故、事例等来说明;还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打动别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5单元第19课 一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5单元第19课 一面

1.整体感知课文思路。

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

(重点)3.领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重点)4.掌握叙议结合的方法,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难点):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

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

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憎恶(zēng zèng) 虐待(nüè nuè)••√√糊hú(糊涂)hù(糊弄)殷yīn (殷勤)yān (殷红)恶è(凶恶)wù(可恶)ě(恶心)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一面”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到内山书店去避雨,在书店时“我”想买《毁灭》但钱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向我推荐《铁流》一书,并把《毁灭》这本书送给了“我”。

赫然:殷勤: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在文中有鲜明、明显的意思。

造句:一行粗体黑字大标题赫然映入人们的眼帘。

热情而周到。

造句:我刚走进店门,老板就殷勤的赢了过来。

莽撞:窘相:鲁莽冒失。

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在文中指“我”没有考虑太多就问了书的价格。

造句:你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莽撞了。

为难、尴尬的样子。

在文中指“我”想买书钱却不够的为难样子。

造句:他在为自己当时窘相感到不好意思。

踌躇:摩挲:①犹豫,拿不定主意。

在文中指“我”拿不定主意买不买这本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青山不老 说课稿多套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青山不老 说课稿多套2

青山不老一、说教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莺》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莺》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第二段,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
第三段,介绍莺科小鸟的外形特征(外表)。
第四段,介绍莺科小鸟的生活习性(活动范围和活动时的情况)。
第五段,介绍莺科小鸟胆小、欢乐的生性及活动时间。
第六段,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2.试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莺的特性,并说说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
大屏幕投示:
文中用词美,我喜欢__因为它写出了__;此句修辞美,我欣赏__因为用__写出了____。
2.组内交流讨论,并作展示
A.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自然界萧条冷漠的冬季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春的魅力。
B.“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莺的可爱性情。
千呵(hē)万护:十分呵护。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保护。
学生积极交流自己了解的布封,展示课外积累
自读字词
解释词语,互相纠错



走近作者笔下的莺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概括每一段大意(方法提示:中心句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个别情况下放在段中;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第一段,冬天是萧条冷漠的,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分析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対莺的感情。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会细致观察自然万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Hale Waihona Puke 活动导入不久前,我们学了一首苏轼的《钱塘湖春行》,谁来背诵一下?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到了“莺”这种小动物,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让我们随着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生动描绘,去仔细了解一下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语文六年级上部编电子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语文六年级上部编电子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_2018年-2019年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课文全解读(考试必备)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起始年级一二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统一使用教育部审定的部编版教材,为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辅导要求,根据最新的2018 年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整理了一年级上册全册高清电子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详略得当,突出课文背景与重点,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的认知结构有机对应,力争做到实用而好用。

由于编者编写水平有限,文中势必存在各种不足.下载前情慎重考虑. 最新2018 年秋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全册高清课文解读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

图中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天安门前国旗下欢愉的一起唱歌,一起交流学习,他们在鲜花中国旗下天安门城楼前无比灿烂,他们即将开始了新的生活-读书学习。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

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幸福的情绪。

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

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

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

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

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qiào lìqīn wě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qín miǎn jìng mìhōng kǎo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形近字组词炕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坑________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3.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④一再,多次。

________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4.补充词语波光________ ________ 风雨________ ________ 三________五________山川________ ________ 随风________ ________ 日月________ ________5.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①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________②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________③丁——冬——丁——冬…… ________6.内容梳理(课文回放)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8课《慈母情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shòu ruòzhōu wéidān w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uí yìzuàn zhe qián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字组词。

噪________ 备________ 逢________ 淘________燥________ 惫________ 缝________掏________3.根据词意写词语。

①非常疲乏。

________②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________③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

________④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

________4.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①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________②“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________③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A.表示声音延续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转折5.读课文《慈母情深》,填空:那天母亲________了我一顿。

又给我________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________用那笔钱再买________别的东西。

无论为________还是为________。

6.从课文《慈母情深》中摘抄描写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各一句)①神态:②动作:③语言:二、阅读理解7.阅读理解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D ) A.本文运用了正反对照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D.第二段中运用了比喻、对照、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批评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 点的作用。
考点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识记是历年来中考的一项考点。它主要 考点
考查作家作品信息、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成语、作品人 归纳
物或情节等。大多以选择题的情势出现,也有填空题。
解答文学常识类的试题,必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做好这部分 解题
知识的积累,准确有效地识记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解答选 技能
择题时,也可采用排除法辅助答题。
[解析]“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鲁迅
《故乡》中的一句名言。
(古义:能够用来;今久:表示许可)
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类的名称)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
文言知识
5.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活用作动词,感激)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礼义)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 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文言知识
1.字音字形
所恶( wù )
箪( dān )
一豆羹( gēng ) 蹴尔( cù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作者简介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作者简介专项练习

六上单元重点课文知识、作者简介班级姓名等级第1课《草原》1、根据课文主题填空。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写了草原的______以及受到蒙古人民_________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__________和民族的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_______________!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多选)A.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B.热情握手,握住不放。

C.热情款待,频频故酒。

D.草原美丽,放歌吟诗。

第2课《丁香结》1.课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和气味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里、斗室外和春雨中的丁香花。

2.文中引用了描写丁香花的古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展示了丁香愁怨的形象。

B.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

C.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D.交待古人如何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

3.课文主题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_________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古诗词三首》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有四句,分别写了四个场景。

如果按照顺序给他们命名的话,依次是()()()()。

A大雨倾盆图 B水天相接图 C黑云翻滚图 D风吹云散图。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词人辛弃疾在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词“, . ,。

”这几句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此人笔下的景色。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阅读写作教学设计

阅读写作教学设计

阅读写作教学设计阅读写作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教学设计:一、课前轻松: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都有数)3.我们已经认识了0~20各数,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数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行吗?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

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__ 阅读写作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9课《一面》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地窖
懊悔
摩挲
憎恶
虐待
熏黑
2.比一比,再组词。

辩________ 译________ 趣________
辨________ 泽________ 徒________
瓣________ 择________ 陡________
3.找出错字并改正过来。

刺胃________
玻离________
优其________
吊言________
聂子________
模胡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①阴天,暗得很,只能________(依稀、隐约、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
②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________(感谢、感激、感动)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③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________(疲惫、疲倦、疲塌)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
④什么?我很________(惊奇、惊异、惊诧)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⑤我________(尊敬、敬重、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5.背一背,填一填。

①________千夫指,________孺子牛。

②我好像一只牛,________。

③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

④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________的。

二、阅读理解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
“什么”在这里表示()
A . 责问
B . 疑问
C . 虚指
D . 惊讶
E . 一切
(2)
加颜色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
这是课文中第三次写到鲁迅先生的“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A . 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 . 表示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 . 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地工作
D . 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给颜黎民的信(节选)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è wù)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________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

譬如说罢、吉人看见月缺花戏,________泪下,是可恕(nù shù)的他那时________科学还不发达,________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xú sú)科学书里,也许有儿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美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piàn piān)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
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厌恶________(è wù)可恕________(nù shù)
通俗________(xú sú)片________(piàn piān)子
(2)
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写到文中的横线上。

自然黯然固然当然
①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è wù)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________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

②譬如说罢、吉人看见月缺花戏,________泪下,是可恕(nù shù)的他那时________科学还不发达,________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常识:________。

②胡涂:________。

(4)
画线的句子以________来打比方,说明只有________,才能________。

“许多花”比喻________,“蜜”比喻________。

(5)
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了哪三点建议?
(6)
这是________写给________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鲁迅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一面》课文多次写到鲁迅先生的瘦,请抄下来,体会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