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凝结及沸腾换热_传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空间饱和沸腾
1. 汽泡动力学简介
(1) 汽泡的成长过程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 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 心,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 是最好的汽化核心,如图所示。
22
(2) 汽泡的存在条件
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龙方程)
的影响均可忽略。
10
2. 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准则关联式 (1) 凝结液膜雷诺数Rec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 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时Rec,
Re c
deum
式中:
um 壁的底部液膜断面平均流速;
de 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流
Re 20
有波动层流
Rec 1600
湍流
11
如图 de 4 Ac / P 4b / b 4
26
为此,书中分别推荐了两个计算式 (1)对于水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教材推荐适用米海 耶夫公式,压力范围:105~4106 Pa
h 0.122 t 2.33 p0.5 按 q ht h 0.533 q0.7 p0.15
(2)罗森瑙公式——广泛适用的强制对流换热公式
27
(2)罗森瑙公式——广泛适用的强制对流换热公式
hx
gr l2l3 4l ( ts tw
1/ 4
)x
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V
1 l
l 0
hx dx
0.943
lgl(rts l2tl3w
1/ 4
)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3) 修正:
实验表明,由于液膜表面波动,凝结换热得到强化, 因此,实验值比上述得理论值高20%左右
Ga
gl3
2
竖壁: 水平管:
Co
1.76
Re
1/ c
3
Co
1.08
Re c
Re
1.22 c
5.2
Co
1.51 Re
1/ 3 c
13
三.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
液膜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可定为1800。横管因 直径较小,实践上均在层流范围。对湍流液膜,除了靠近壁面 的层流底层仍依靠导热来传递热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湍流传 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g
壁面上形成许多小液珠
2
(3) 两种凝结形式的比较
膜状凝结:由于沿整个壁面形成一层薄膜,并且在重力的 作用下流动,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必须通过液膜,因此, 液膜厚度及运动状态直接影响了热量传递。
珠状凝结:由于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浸润壁面时,则在 壁面上形成许多小液珠,此时壁面的部分表面与蒸汽直 接接触,因此,换热速率远大于膜状凝结(可能大几倍, 甚至一个数量级)
32
33
思考题
1.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
2.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的基本推导 . 方法。 在这个推导方法中 最基本的假设是什么?
3.对于单根管子, 有那些因素影响层流膜状凝结换热? 它 们起什么作用?
4.对于实际凝结换热器, 有那些方法可以提高膜状凝结 换热系数?
5.池内饱和沸腾曲线可以分成几个区域? 有那些特性点? 各个区域在换热原理上有何特点? 6.气化核心的概念, 沸腾气泡产生的物理条件。
竖壁湍流液膜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Co
8750
58
Re c
Pr
0.5
(Re
0.75 c
253 )
14
对竖壁的湍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
数计算式为:
h hl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l 为竖壁的总高度
23
3 大空间饱和沸腾曲线:
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 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泡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如图所示:
qmax
qmin
24
4.几点说明: (1)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 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 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一般用核态沸腾转折点DNB作 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这一点对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 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要。 (2)对稳定膜态沸腾,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阻较 大的汽膜,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Re c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4M
由热平衡 h( ts tw )l rqml
h(ts tw )l rM
所以
Re c
4hl(ts tw )
r
对水平管,用 r代替上式中的 即l可。
并且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12
(2) 凝结准则Co
Co
3 2 g h( 2
)1/ 3
Nu
• Ga 1/3
(3) 准则关联式
b.沸腾换热:指工质通过气泡运动带走热量,并使其冷却 的一种传热方式
2.分类:
沸腾的分类很多,书中仅介绍了常见的大空间沸腾(池内沸腾) 和强制对流沸腾,每种又分为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
a面.大的液空•体间中沸所腾发(池生内的沸沸腾腾;):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
20
加热表面
b.强制对流沸腾:强制对流+沸腾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7-1 凝结换热 §7-2 沸腾换热
1
一.概述
§7-1 凝结换热
1.凝结 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2.凝结形式
tw ts
(1) 膜状凝结:
当凝结液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将 tw ts 形成连续的膜向下流动 g
(2) 珠状凝结
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浸润壁面时,则在
与膜状凝结换热不同,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换热 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时,
h (tw, 因t f 此)n ,过冷会强化换热。
30
3.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 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 定值时,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 地随液 位的降低而升高(临界 液位)。
2t y 2
5
考虑(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考虑(7)忽略蒸汽密度
dp 0 dx
考虑(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u
t x
v
t y
0
u
x
v y
0
l (u
u x
v
u ) y
dp dx
l g
l
2u y 2
t t 2t
u
x
v
y
al
y 2
l g
l
2u y 2
4.重力加速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超重 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传热规律得 到蓬勃发展,但目前还远没到成 熟的地步,就现有的成果表明: 图中介质为一个大气压下的水
31
从0.1 -1009.8 m/s2 的范围内,g对核态沸腾换热规律 没有影响,但对自然对流换热有影响,由于
Gr
gtl 3 2
Nu C(Re Pr)n
15
四.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1. 不凝结气体
不凝结气体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使饱和温度
下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 t。
2. 蒸气流速 流速较高时,蒸气流对液膜表面产生模型的粘滞应力。 如果蒸气流动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向时,使液膜拉薄,
增h大;反之使 减h小。
3. 过热蒸气 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
16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替计算
公式中的 r,
r r 0.68cp( ts tw )
5. 管子排数
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前面推导的横管凝结换热的公式只适用于单根横管。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蒸气流速低时,凝结 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管子上半部。流速较高时, 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四周,中心为蒸气 核。
既然沸腾换热也属于对流换热,那么,st = f ( Re, Pr ) 也应该适用。罗森瑙正是在这种思路下,通过大量实验 得出了如下实验关联式:
St 1 Cwl Re0.33 Prls
式中,St
Nu Re Pr
r C pl
t
r — 汽化潜热; Cpl — 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
Re q
lr g(l v )
g — 重力加速度 μl —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
Prl
C Cwl — 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 pl 合l情况的经验常数
l
q — 沸腾传热的热流密度
s — 经验指数,水s = 1,否则,s=1.7
28
上式可以改写为:
q
l
r
g
(l
v
)
1
2
C pl
Cwl
r
t Prls
3
可见, q ~ ,t3因此,尽管有时上述计算公式得到的q与
)
式中:下标“ H ”表示水平管,“ S ”表示球; d 为水 平管或球的直径。定性温度与前面的公式相同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hHg hVg
0.77
l d
1
4
9
另外,除了对波动的修正外,其他假设也有人做了相关的
研究,如当 Pr 并1且,
Ja
r
1 时,惯性力项和液膜过冷度
c p (ts tw )
因此,g Nu 换热加强。
5.沸腾表面的结构
沸腾表面上的微笑凹坑最容易产生汽化核心,因此,凹 坑多,汽化核心多,换热就会得到强化。近几十年来的强 化沸腾换热的研究主要是增加表面凹坑。目前有两种常用 的手段:(1) 用烧结、钎焊、火焰喷涂、电离沉积等物理 与化学手段在换热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2) 机械加工方 法。
R
Rmin
2 Ts rv (tw
ts
)
式中: — 表面张力,N/m;r — 汽化潜热,J/kg v — 蒸汽密度,kg/m3;tw — 壁面温度,C ts —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C
可见, (tw – ts ) , Rmin 同一加热面上,称为汽化 核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换热增强
虽然珠状凝结换热远大于膜状凝结,但可惜的是,珠状 凝结很难保持,因此,大多数工程中遇到的凝结换热大 多属于膜状凝结,因此,教材中只简单介绍了膜状凝结.
3
二.膜状凝结换热
1. 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理论解 (1)假定 1)常物性; 2)蒸气静止; 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4)气液界面上无温差,即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 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6)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忽略蒸汽密度; 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Liquid Bubble Slug flow flow flow
Annular flow
Mist flow
Heated Surface
c.过冷沸腾:指液体主流尚未达到饱和温度,即处于过
冷状态,而壁面上开始产生气泡,称之为过冷沸腾
21
d 饱和沸腾:
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而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 生的沸腾,称之为饱和沸腾
4
(2)理论解的推导
tw ts
g
m(x)
微元控 制体
t(y)
Thermal boundary layers
x
u(y)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u
x
v y
0
l
(u
u x
v
u ) y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实验值的偏差高达100%,但已知q计算 时t ,则可
以将偏差缩小到33%。这一点在辐射换热种更为明显。
计算时必须谨慎处理热流密度。
29
四.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沸腾换热是我们学过的换热现象中最复杂的,影响因素也最 多,由于我们只学习了大容器沸腾换热,因此,影响因素也 只针对大容器沸腾换热。 1 不凝结气体
17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的液膜 的厚度。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或者 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 排泄掉。
18
19
§7-2 沸腾换热 一. 概述
1.定义:
a.沸腾:工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并由液态转换到气态的一 种剧烈的汽化过程
25
三. 大空间泡态沸腾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 然适用,即
q h(tw ts ) ht
但对于沸腾换热的h却又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影响泡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汽 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 以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 大。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 种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0
al
2t y 2
0
6
边界条件:
y 0 时, u 0, t tw
y 时, du 0,
dy
t ts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液膜厚度
4l
l (
g
ts
l2 r
tw
)x 1/ 4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7
(2)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 t ts tw C )
竖壁:
hV
1.13 lgl(rts l2tl3w
1/ 4
)
8
倾斜壁: 用 gsin 代替以上各式中的 g 即可
水平圆管: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到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 流膜状凝结
hH
0.729
l
gr d(
l2l3
ts tw
1/ 4
)
hS
0.826
l
gr d(
l2l3
ts tw
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