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合集下载

《案例4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案

《案例4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案

案例4探索生命的器具【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节教学活动以解决“学生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利用学生期盼进入实验室的迫切心理,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环节,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及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教学调查和教学预测,在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主动去研究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变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质疑中提高科学素养,自觉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玻片标本,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共同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2.以学生的关注点为研究内容,拉近学生生活与教科书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

3.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过程,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帮助初一同学树立问题意识,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玻片标本,获得较独立的操作能力。

2.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研究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永久玻片标本、报纸、洋葱、番茄、清水、碘酒溶液、学习指导纲要(如板书)等。

2.学生准备:要探究的问题及备用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建议连上)。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及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课前调查学生所关注的、要探究的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选定可操作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七级上)(5)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七级上)(5)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技能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3、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4、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5、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显微镜每两个学生一台,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组准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六、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教案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讲课者:徐进峰单位:舞钢市二中时间:20XX年9月《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验科学的真实性;用平等的互动、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重点:认识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学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精美图片(约2分钟)师问:图片漂不漂亮?生答:漂亮。

师问:想不想亲眼去看看?生答:想。

师问:怎样才能亲眼看到呢?生:……师讲述:大家猜猜借助什么看?(学生议论片刻后)对了,用显微镜。

学会使用显微镜,我们就可以亲眼目睹更多美轮美奂的生物,探索更多生物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一)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约13分钟)1、学生用教科书第20页,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图,自学或同学合作,识记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并理解其功能。

2、板书课题。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要爱护。

并叮嘱学生一定要规范操作,按照课本要求取出显微镜。

3、教师故意展示显微镜,学生评判并纠错。

4、课件展示显微镜,让一两名中偏下程度的学生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有错误,让其他学生帮助来纠错。

5、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评判的地方,予以讲解、演示。

课件展示、强调:(1)镜头放大倍数的识别,如10X表示放大10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约20分钟)1、教师分步演示,学生分步练习。

第1步:选目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目镜(如10X)讲解:倍数低,视野大,易发现观察对象。

生:操作练习。

第2步:选物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X)讲解:(1)倍数低的目镜、物镜组合叫低倍镜。

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

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

[★新课导入⊙引言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知识点拨任务1:[认识显微境⊙自主学习⊙实物观察⊙个人展示](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教材第十八页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观察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观察物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4)、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较快。

(5)、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任务2:[使用显微镜⊙教师展示⊙小组竞赛]观察教材19页说明及20页图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A、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的一侧。

B、安放:安放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对光: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至能在目镜能看到明亮的视野。

D、观察:安放观察标本至载物台正中央;平视物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往下至物镜离标本2-3毫米;注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E、整理任务3:[显微镜的使用⊙实验验证⊙小组竞赛]使用显微镜验证。

A、显微镜的成像:字母“e”在显微镜下为,字母“p”在显微镜下为;显微镜下成像是倒像。

B、显微镜的光线: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光线变。

将遮光器由大变小,光线变。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光线变。

C、物像的大小、细胞的个数: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变(大、小),视野变(宽、窄),细胞数目变(多、少)。

D、移动方向: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可观察到物像向移动,由此可知,要想将视野右上方物像移至中央,标本应向移动。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说课稿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说课稿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联系生活: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显微镜、放大镜等器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选择讲授法的理论依据是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研究工具知识,以便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生物学研究者,进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导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如蚂蚁搬运食物、蜜蜂采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生物学研究工具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习习惯尚在养成阶段,需要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特别是对生命的微观世界有强烈的探索欲望。然而,由于生物学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这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疑问、指导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 探索生命的器具1

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 探索生命的器具1

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探索生命的器具1教学设计:苏教七年级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了解生物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了解常用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胞结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探索生命的器具”,分为三个部分:1. 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20分钟)探究生命的历程和方法,介绍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程;介绍科学家在探究生命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和操作方法(40分钟)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基本的生物实验室仪器,如离心机、PH计、恒温水浴器等以及操作方法,如灭菌、接种、扩增等。

教师将模拟实验场景,引导学生亲身操作,梳理实验操作流程。

3. 常用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0分钟)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的基本工具之一,学生应该掌握显微镜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教师将介绍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同时,教师将示范如何安装显微镜,调整焦距、对比度等参数,使学生了解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流程。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科学家探究生命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探究生命的过程。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技巧。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操作并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情景模拟法: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模拟实验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 能力测试:通过教师布置的生物实验操作任务,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2. 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的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探索生命器具的名称、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器具深入理解生命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刀、镊子、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细胞、血液涂片、植物叶片等。

3、多媒体课件,包含器具的图片、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图片或视频,如细胞的分裂、植物的生长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生命的器具。

(二)认识探索生命的器具1、教师展示各种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放大镜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每种器具的用途和特点。

例如,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结构;解剖工具用于解剖生物体,观察内部器官和组织;放大镜则用于观察较大物体的细节。

(三)显微镜的使用1、教师先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技能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3、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4、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5、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显微镜每两个学生一台,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组准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言]: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让学生进行辩认,教师加以说明、补充、归类。

着重说明酒精灯、滴管的用法。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体、培养皿、滴管、药匙、试剂瓶等[出示]:五种错误使用器具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

[说明]: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提问]:你知道一滴水中究竟有什么吗?你知道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我们所说的细菌是什么样子?要看到它们,必须借助放大倍数更多的观察用具——显微镜。

[出示]:早期的显微镜和观察到的细胞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图片。

[讲述]:显微镜是常用的激发起对显微镜的使用的兴趣。

认真观看,了解显微镜的历史。

通过观看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奇妙,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

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设想:
-通过分享生物学家的故事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合环保和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生物学器具,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的开始,我将利用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我们如何去观察树叶中的秘密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会展示一张放大的树叶图片,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隐藏的结构和秘密。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引出我们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来探索生物的奥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生命的器具。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器具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安排观察和实验活动,如观察细胞结构、进行简单的生物解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器具的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学习生物学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物学研究器具的正确操作流程。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合作完成显微镜下的观察、共同进行生物解剖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器具和方法。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
-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过程、结果和结论。
-在下一堂课上,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 **器具使用技巧总结**:每位学生总结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器具的使用技巧,制作成一个小册子或海报,内容包括:
-器具的名称、图片和基本结构。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结识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整洁,字迹清楚,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2.实验报告要注重事实依据,尽量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求帮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显微镜和实验器具,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还有哪些?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如显微镜、镊子、剪刀、滴管等。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并能够绘制细胞结构图。
3.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如取材、制片、调焦、观察等,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物实验。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观பைடு நூலகம்洋葱表皮细胞。
-使用滴管、剪刀等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2.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技巧,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成结构;2.了解生命的器具,并能理解其结构和功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成结构: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生命的定义和生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2.生命的器具:通过课堂讲解和实物展示,介绍常见的生命器具,包括显微镜、试管、烧杯、移液管、显色剂等,并讲解其结构和功能;3.观察和使用生命器具:组织学生实验小组,让他们观察和使用生命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使用试管进行溶液反应等;4.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团队合作,设计生物实验,以观察生命器具在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生物的组成结构和生命器具的重要性;2.介绍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成结构: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3.介绍生命器具:通过课堂教学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生命器具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观察和使用生命器具: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些生命器具,指导他们观察和使用这些器具,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5.分享实验结果:鼓励学生组织实验结果和心得,展示给全班同学,促进他们对生命器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6.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团队合作,设计生物实验,要求他们确定实验目的、步骤和所需器具,并预测实验结果;7.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使用生命器具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并记录实验结果;8.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进行对比,讨论器具在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9.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生命器具的重要性和用途,引导他们对生物学习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2.评价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评价他们对生命器具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提升;4.监听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评价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doc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doc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设计者:邢娜课题: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生物的类群、生命现象、生物学和人类和社会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的方法。

这对学生今示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备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祁有菲常大的作用,他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稈标准的要求和基木学情,拟订如下教学bl标: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玻片标木,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寻求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Z间的关系。

共同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2、以学生的关注点为研究内容,拉进学生生活与教科书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实行3、通过师生Z间平等的互动过程,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三、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使川显微镜,学习制作玻片标本,获得较独立的操作能力2、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四、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玻片标木,获得较独立的操作能力2、把教学日标与学生研究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白主地进行学习研究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初屮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占据了优势,但是还要对学生从几个方面有所了解1、知识水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2、技能水平: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杏工作3、学习态度:能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偏见和误解,有没有艮惧倾情绪等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实物(显微镜)、多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认识它的结构: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及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探索生命的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区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显微镜的构造几个部分的作用,体验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自我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借助探究器具进行微观世界探究,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究兴趣。

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自己认识显微镜。

2.学会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给予不同指导)教具准备:本节课是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完成的。

显微镜及说明书;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古话说得好: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如果我让你观察一下公园中的月季花,你会怎样观察?(学生肉眼观察并回答)如果我让你观察同桌的掌纹呢?(学生讨论回答:借助放大镜)那如果让大家观察更细微的生物或结构,放大镜还行不行呢?(学生讨论回答用两个放大镜,由此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器具——显微镜(课件展示显微镜图片,同时出示显微镜实物)二、新授:(一)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呢?1.教师边出示课件,一一展示结构,同时引导大家观察讲台上的显微镜,从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对物镜、目镜放大倍数的表示、镜头的特点讲解和演示。

强调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转换器、、遮光器(上面光圈的作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一一讲解示范。

生物实验教案《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doc

生物实验教案《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doc

《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2、爱护显微镜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具体活动如下: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一一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 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

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

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

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

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一一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一):认识显微镜阅读课本20页“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讨论完成21页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实验器具的使用,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学实验中各种器具的实物图片和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实验器具的外观和用途。
2.创设真实的实验场景,如模拟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生物观察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生物学实验的魅力。
5.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反馈学生的实验表现,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1.实践性学习:将生物学实验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生物学家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验器材都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实验学习积累经验。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让他们从同伴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中,《探索生命的器具》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案例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针对学生对实验仪器的陌生感和操作恐惧心理,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具等生物学实验器材,为后续生物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课题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能力二次备课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规范化的操作使用显微镜。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flash春天的景色配上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唱“祖国的春天”等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生物?它们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唱起欢乐的歌曲,联想到我们的祖国多美好,大自然丰富多彩;人、花、鸟、鱼、动物、树、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

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图3-1和教材相应的文字。

学生认识后回答:地球上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同学们观察图3-1后了解了什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的细胞形形色色,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衣藻,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引导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同学们肉眼看见过细胞吗?怎么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没有见过细胞是什么样的,只能用显微镜观察。

二、展示、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1、首先请同学介绍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小资料。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明确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今天我们先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学生看34页图3-2识别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其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含反思)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课题探索生命的器具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实验的真实性。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同学们,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常用的有哪些器具呢?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讨论回答: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认识显微镜教师拿一台显微镜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镜筒长短成反比;(2)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镜筒长短成正比;(3)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4)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大;(5)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6)转换器:调换物镜;(7)镜臂:连接作用;(8)载学生两人一组,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教材边操作显微镜,然后观察。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激发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取镜和安放。

物台:放玻片;(9)压片夹:固定玻片;(10)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11)通光孔:光线通过;(12)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3)镜柱:支持镜身;(14)镜座:稳定镜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的名称。

探究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

2.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光线明亮时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暗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金湖县金南中学陈志刚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准备: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叶片,自来水等(分组);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2、实验前制度、纪律、安全教育;
3、学生实验分组;
4、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三、新授:
(一)引导生阅读本章学习目标
(二)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三)引导生阅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认识显微镜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2-1,观察显微镜。

(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3、思考:p19
二、使用显微镜(实验)
1、引导学生看教材,自学明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师提示:
(1)轻取、轻放。

(2)不得用手触摸目镜、物镜和反光镜。

(3)安装物镜切勿损坏螺纹。

(4)压放玻片标本,注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观察时,镜筒先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上升。

(6)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7)先转动准粗焦螺旋,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物像。

四、讨论:显微镜的使用规则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五、总结:各组实验情况(成功与失败)。

六、整理:
1、各组学生清理实验用品,物归原处;
2、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关好门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2-3。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3、师提示:安全事项。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
1、引导生阅读教材,自学明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提示:
(1)、玻片标本及盖玻片要擦试干净。

(2)、盖玻片下不以有气泡。

(3)、生物材料要薄而透明。

三、讨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四、师小结:
五、课堂训练:《课课练》P5、6
六、整理。

教学设计: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观察)
结构与作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实验)
1、目的;
2、器材:
3、方法和步骤;
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1、观察器具;
2、解剖器具;
3、计量器具;
4、加热器具;
5、通用器具。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
1、目的;
2、器材;
3、方法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