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医院建筑标准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e166e80cc22bcd127ff0c0e.png)
12
标准篇
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 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评价阶段上也作 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 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 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 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 理”2章。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 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 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 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 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
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 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 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2014年 4日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燕 程志军 叶凌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工作,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的主要技术内容,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定级方法、加分项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https://img.taocdn.com/s3/m/e38f4e2a866fb84ae55c8d3d.png)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
![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0c91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5.png)
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院设计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以下是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的一些关键点:1. 规划与布局- 医院应根据服务人口、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 医院布局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流线合理、环境舒适的原则。
2. 建筑结构与材料- 医院建筑应采用耐久、易清洁、防火、防腐蚀的材料。
- 结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可能的功能调整或扩展。
3. 功能区域划分- 明确划分门诊区、急诊区、住院区、医技区、后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 确保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导向标识,便于患者和工作人员快速定位。
4. 环境与绿化- 医院环境设计应注重自然光的引入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 绿化设计应考虑植物的净化空气功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5. 医疗设备与设施- 医疗设备应符合最新的医疗技术标准,保证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设施应包括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患者能够方便使用。
6. 安全与防护- 医院设计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盗、防污染等安全因素。
- 应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
7. 信息化建设-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导诊等。
- 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8. 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舒适度- 病房设计应考虑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 医护人员的工作区域应保证足够的工作空间和休息区域。
9. 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减排,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
-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
10. 法规与标准遵循- 医院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院设计规范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设计者和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确保医院设计能够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并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环境。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188d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2.png)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医疗机构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舒适等因素,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医院建筑的环境质量、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医院建筑绿色化发展,提高医院建筑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评价内容。
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内容包括建筑选址、建筑布局、采光设计、通风设计、节能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施工阶段的评价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施工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各项指标,量化要求,以便对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科学评价。
其次,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医院运营和管理阶段的评价内容。
医院运营和管理阶段的评价内容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医院用水管理、医院用能管理、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
评价标准应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要求,以便对绿色医院建筑的运营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价。
另外,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医院服务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内容。
医院服务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内容包括医院服务质量、医院环境舒适度、医院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医院的服务对象和社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要求,以便对绿色医院建筑的服务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总之,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服务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明确各项指标和要求,以便对绿色医院建筑进行科学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绿色医院建筑的发展,提高医院建筑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及解读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6abfd6a27d3240c8447efe8.png)
4.1 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
控制要求
条文: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适用类型: 各类民用建筑 适用阶段: 设计标识 | 运行标识 条文说明: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 2006 年版控制项第 4.1.1、5.1.1 条,有修改。《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明确:“本 法所 称 城乡 规 划, 包 括城 镇体 系 规划 、 城市 规 划、 镇规 划 、乡 规 划和 村 庄规 划 ”; 第 四十 二 条规 定 :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因此,任何建设项目的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
建筑布局不仅要求本项目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还应兼顾周边,减少对相邻的 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等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条文中的“不降低周边建筑的 日照标准”是指: (1)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2)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 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日照环境密切相关,日照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我 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日 照、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间距和设计。
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中第 5.0.2.1 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同 时明确: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 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 照 1 小时的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下载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0f1de0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d.png)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下载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医院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与舒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为医院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治疗环境,同时降低医院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1. 建筑设计阶段。
在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医院建筑的布局、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耗。
同时,还应考虑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2. 建筑施工阶段。
在绿色医院建筑的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和废弃物排放,保护周围环境和施工工人的健康。
同时,还应注重施工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质量。
3. 建筑使用和管理阶段。
在绿色医院建筑的使用和管理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医院建筑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资源消耗。
总之,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医院建筑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为医院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治疗环境,同时降低医院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认真遵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共同促进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8dff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f.png)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绿色建筑标准是指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人类健康而设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关注绿色建筑标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些标准涵盖了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以确保建筑在使用阶段具备环保、节能、舒适的特点。
绿色建筑标准的引入旨在促进全球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居住者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包括领先的国际认证标准,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的LEED认证,以及其他重要的绿色建筑标准,如德国绿色建筑委员会(DGNB)的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BAS)。
通过对这些标准的详细介绍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各国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全球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深入了解不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方法,并对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进行战略性决策提供指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球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绿色建筑标准12.2 绿色建筑标准22.3 绿色建筑标准32.4 绿色建筑标准42.5 绿色建筑标准52.6 绿色建筑标准62.7 绿色建筑标准72.8 绿色建筑标准82.9 绿色建筑标准9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全球范围内九个重要的绿色建筑标准。
每个标准将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范围、主要原理等内容的介绍。
这些标准代表了全球绿色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最高要求。
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提炼出各个绿色建筑标准的关键点,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展望部分将对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指出可能出现的新的绿色建筑标准,并对绿色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令人期待的展望。
绿色医院标准初成
![绿色医院标准初成](https://img.taocdn.com/s3/m/205664cd89eb172ded63b782.png)
备 所消耗的能 源和资 源。” 北 京 地 坛 医 院 副 院 长 辛 衍 涛 也
2 1 年 2 , 中 国 医 院 协 会 建 0 0 月 筑 系 统 研 究 分 会 启 动 了 中 国 绿 色
认 为 ,不 能 片 面 追 求高 技 术 ,更不 能 搞 技 术 堆 砌 。在 他 看 来 ,绿 色 医院 不 仅 仅 是 房 屋 建 筑和 设 施 设 备 的 安全 高
的可再 生资 源 ,应在 绿 色医院 的建
设 中 广 泛 应 用 , 但 应 该 首 选 被 动 式
太 阳 能 利 用 ,即 通 过 建 筑 设 计 和 房
屋 构 造 直 接 利 用 太 阳 能 以 减 少 建 筑
的采 暖 、照明、空调 的能耗 。
性 也 不 是 很 高 。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医 学院 附属 仁济 医院 副院 长 罗蒙指 出 , “ 为 成本 是绿 色医 院绕 不开 因 的 掣 肘 ,绿 包 医 院 建 设 的 迅 速 推 进 必 须 是 自上 而 下 的 。 ” 在 罗蒙看 来 ,医 院的 兴建 和建
完 成 基 本 建 设 之 后 , 日 常 的 运 行
管 理 才 是 绿 色 医 院 建 设 的 真 正 内 涵 。 ”辛 衍 涛 说 。囵
{如对本文有任何评论或意见 . 请发信至
l责编邮箱 j i h g 2@ 16Cf o e a l3 O I dzn 2 T
3 4・ 中国医院院长 l HIA H PT LCE N OS I O C A
量 化 的 绿 色 评 价 工 具 是 2 0 年 由 美 03
需 要满 足绿 色 医疗和 高效 运行 管理 的 要 求 ,并 在 三 者 间 求 得 平 衡 。 “ 绿 色医院 的推 进过 程 中 , 在 固然有 缺乏 标准 的宏 观 问题 ,从微
2023绿色建筑标准
![2023绿色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f173d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8.png)
2023绿色建筑标准一、总建筑面积低于5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如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政府对总建筑面积低于5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实施了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能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升公共建筑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内容由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共五个专业组成,适用于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共五个专业内容,每个专业都涵盖了相应的节能设计要求和指标。
这些指标和要求适用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采用文本形式,由各专业设计说明汇总集结成篇,重点对采用技术措施、系统及控制指标要求等进行描述。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本形式进行表述。
设计说明由各专业设计说明汇总集结而成,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内容。
重点对采用的技术措施、系统及控制指标要求等进行描述,旨在确保节能设计的有效实施和达成预期的节能效果。
同时,也为后续施工和验收提供指导和依据。
总之,2023绿色建筑标准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规定节能设计内容及采用文本形式表述设计说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能效、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公共建筑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同时,为后续施工和验收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节能设计的有效实施和达成预期的节能效果。
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8140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绿色医院指的是在医院建设和运营中,以保护环境、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健康治疗为目标的一种实践理念,其实践目标是最小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浪费和节省成本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将叙述创建绿色医院的一些实施方案。
一、节能减排的实施1.1 能源体系改进绿色医院需要考虑到医疗设备耗能巨大的问题,可将设备分批使用,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大型设备导致耗能过大。
此外,可以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地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降低能耗。
1.2 用电管理绿色医院需要实行灯光自动控制系统,以便在白天适当调低灯光亮度和关闭部分灯具,减少耗电量。
在医疗区域内,使用低功耗灯具且实行时间定时开关,降低电的损耗。
1.3 减少病人、医生、员工车辆的停车时间绿色医院可以提供支持骑行、步行、公共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的网络建设,来减少病人、医生、员工车辆的停车时间,减少交通红灯等待时间。
二、资源回收与利用2.1 废物管理绿色医院需要根据医疗垃圾、普通垃圾的不同要求,采用分类回收和处置。
医疗垃圾应该进行分级处置,对于一些可回收的设备和器具,可精选出来进行消毒和再利用。
2.2 回收产品在医疗设备中,有些可以进行回收性能较好的设备和器具,考虑到设备更换的频率较高,应该优先进行设备的回收利用。
2.3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医院需要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置换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资源损耗,在废物资源处理方面也要考虑到资源再利用的问题。
为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绿色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景观设计以促进周边的生态获益。
三、宣传与交流3.1 建立“绿色医院”标识体系绿色医院可以在医院大门和各条通道设置特殊标识,提醒游客和患者注意节能减排,爱护环境,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特别的扶持政策,促进绿色医院的建设。
3.2 宣传利用率。
绿色医院应该在各种媒体中(包括海报、广告、电视、报刊等)广泛宣传渠道,让公众更广泛了解绿色医院的理念和实践效果。
推广减少医疗废物,重视环境保护等方面,定期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成果共享。
2023年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
![2023年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923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1.png)
2023年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绿色医院建设与推行(2023年)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医院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要求。
因此,建设绿色医院已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新方向和热点。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建设绿色医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医疗效益,改善患者体验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1) 实现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提供绿色健康的医疗环境,改善患者和员工的舒适体验;(3) 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高医疗效益,降低成本开支;(4)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绿色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原则:(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2) 结合医疗实际需求,将绿色理念融入医院各个环节;(3) 强调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提高绿色医疗技术水平;(4) 促进健康教育和绿色医疗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三、实施内容1.建设绿色医院的基础工作(1) 制定绿色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2) 成立绿色医院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3) 确定绿色医院建设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落实到位;(4) 加强与相关部门、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2.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和改造(1) 设计绿色医院建筑,注重景观绿化和室内空气净化;(2)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能源消耗;(3) 设计合理的光照和通风系统,减少人工能源消耗;(4) 优化供暖与制冷系统,降低能源浪费;(5) 设计绿色医疗废物处理系统,实现医疗废物资源化利用。
3.医疗设备和技术创新(1) 采购绿色医疗设备,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2) 推行绿色医疗技术,降低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3) 开展绿色医疗器械研究和开发,提高医疗效果和安全性;(4) 推广数字化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4.医院管理和流程优化(1) 制定绿色医院管理制度和流程,优化医院运营;(2) 建立绿色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推行绿色采购,降低药品和物资的环境影响;(4) 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5) 开展员工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ddec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1.png)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与舒适、社会责任等因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使用效率,改善医院内部环境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医院建筑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依据,其制定对于推动医院建筑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要素。
在医院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以及建筑空间的舒适性等因素。
评价标准应明确要求医院建筑设计应符合节能、节水、环保、舒适的原则,提高医院建筑的整体环保水平和使用效率。
其次,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施工阶段的评价要素。
在医院建筑施工阶段,应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评价标准应明确要求医院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的评价要素。
在医院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应注重建筑内部环境质量和健康舒适度。
评价标准应明确要求医院建筑应具备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条件、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保障医院内部环境质量,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最后,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素。
在评价标准中应明确要求医院建筑应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医院建筑应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认同感。
总之,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是推动医院建筑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阶段的要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与舒适、社会责任等因素。
只有通过严格的评价标准,才能推动医院建筑向着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级医院建设标准最新
![一级医院建设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2352a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0.png)
汇报人:XXX
目录
建筑面积:一级医院建筑面积应满足 医疗功能需求,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 量确定,一般不宜小于2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要求
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 符合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和医 院管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室设置:医院各科室的建筑面积 应合理分配,满足各科室的工作需 求
医院环境与卫生标准
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与消毒 温度与湿度: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清洁卫生: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 噪音控制:降低医院内部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
医疗废物处理与环保设施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设施
医疗废物暂存设施
医疗废物转运设施
汇报人:XXX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预约挂号: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减少等待时间 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检查结果:及时提供检查结果,便于患者了解病情 随访服务:提供随访服务,跟踪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提升措施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检查等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和满意度。 完善医疗设施: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中体现。
核心价值观作用: 医院核心价值观 能够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使命感,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提升医院品
牌形象。
核心价值观内容: 包括以患者为中 心、诚信、责任、 卓越、协作和创
新等方面。
塑造方式:通过培 训、宣传、制度建 设等多种方式,将 医院核心价值观融 入日常工作中,使 其成为员工的自觉
绿色医院管理规范
![绿色医院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93d4a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绿色医院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原市绿色医院的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太原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院,本省其他行政区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0001-1994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180-2006医院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JG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SY/T5937-2000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WS/T249-2005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251-2005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DB14/102-2003太原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DB14/T166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护士条例(国务院令第517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卫政法发[2006]145号)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卫医发[2008]27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山西省医院评审评价标准(2008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c7eb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和舒适性的建筑。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医院建筑进行评估和认证的指导性文件,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方面面,旨在促进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医疗环境质量。
首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对建筑设计的评价。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节能、节水等因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设计应符合医疗卫生标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其次,施工阶段也是绿色医院建筑评价的重点之一。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此外,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建筑的运营和管理也是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节能、节水、废物处理等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日常运营符合环保要求。
同时,医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员工和患者的环保意识培养,推广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医院周边环境的影响。
医院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社区的噪音、污染等影响,并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促进医院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通过严格执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医院建筑的环保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为患者和员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和治疗环境。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因此,各地医院在建设和改造时应严格按照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医院建筑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医院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及国内各级政府普遍重视绿色医院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在绿色医院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
由于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医院建筑的研究与标准制定也存在差异。
一、绿色医院建筑标准
1、绿色医院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2、绿色医院建筑应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运行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
3、应以安全、合理、节约、适用、高效的原则评价医院建筑。
4、绿色医院建筑应选用质量合格并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淘汰和限制的材料和产品。
5、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规划、建筑、设备及系统、环境与环境保护、运行管理共五类指标组成,需达到相关标准,才算合格。
二、绿色医院设计标准
1、绿色医院应注重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不同等级的医院应确定适宜的建设目标来进行绿色医院设计。
建设目标的确立依托于区域卫生规划和城市规划来实现,通过区域卫生规划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床位)和医院等级,通过城市规划合理选择用地位置,确定服务范围,避免重复建设、集中建设。
能改扩建的医院尽量完善,减少重复投入。
2、绿色医院应注意四节二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医院设计应满足室内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指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原则;注重设施配套建设;注重医疗流程的可持续性,预留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所需医技、病房和室外医
疗设备的发展用地。
A.医院的节地与室外环境
总体规划模式应优先选用集中式或半集中的布置,高层或是多层建筑的选择要考虑是否利于节约土地,留有发展空间。
在规划布局中应考虑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出入口位置数量合理性,交通和洁污流线的合理性。
应综合考虑建筑的风向,朝向和日照;医院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系统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设置足够地面和地下机动和非机动停车的场所;合理布置整体绿化、局部绿化、庭院绿化、屋面绿化;重视无障碍、绿色通道和医院标识的设计。
B.医院的节能与能源利用
首先应优化建筑节能计算和设计,注意参数设定与暖通专业协调;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系统,并考虑能量回收和分项计量;选用余热提供建筑(病房)生活热水;选用物流传输系统;保证可再生能源的适度、适当的利用以及医用气体的合理设置,如可利用空调系统的水源热泵机组+蓄热水箱+热水变频供水设备供应卫生热水。
C.医院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考虑变频水泵、节水器具及管材选用;避免管网漏损,进行水量计量;放射性污水、生活污水、医疗区污水分别有组织地处理;医院污水不能用作中水水源。
D.医院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考虑所使用绿色建材的取材和加工。
注重所耗费的能源是否大于其产生的节能效果。
考虑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减少化石能源转化的材料使用;考虑设计、施工和装修一体化;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构件;增加可再生材料的应用;采用新型建材:自保温墙材,玻璃节能门窗等;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用建筑垃圾与废旧钢筋分离的颗粒做路基辅料,土地开挖的表层土用于种植,深层用于回填、造景。
E.医院的室内环境质量
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采用过渡季节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空调与新风系统相协调;室内照度与功能匹配;医疗防辐射及防护设计符合标准要求;色彩和医院标识设计符合人心理;设置空气处理过滤和杀菌装置,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3、绿色医院应注重高效运行
高效运行就是绿色医院具备高效的工作和服务能力。
高效运行就是在建立区域协同医疗,
具备与星级相匹配的医疗手段、救治效率和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
包括医院的功能模式、资源配置(人、设施)、流程体系、洁污组织、信息模块(包括医院管理系统、能耗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消防系统)和医院标识等多领域的整合,以提高病患和医护的就诊、救治的效率。
高效运行需要建筑智能化及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以及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技术的合理性;从而实现自动发药、自动分诊、远程会诊等智能化设计及叫号预约服务。
4、绿色医院应注重能效管理
有好的医院建筑和好的医院管理,并不代表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医院。
这需要对医院的运行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及时调整使用和管理。
以实现真正意义的节能,也就是管理节能。
我们可应用智能化集成系统技术对绿色建筑内各用能系统的运行信息予以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维护及优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实时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综合管理功能的系统;可应用以绿色建筑内各用能设施基本运行为基础条件,依据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中所采集的反映其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采用能效控制策略实现能源最优化的系统。
上海医匠作为全国医疗机构EPC承包商,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医疗机构专业设计公司,医匠自成立以来坚持为医院客户解决医院建设中的五大问题即“筹、建、装、配、营”,帮助医院建设顺利进行,为医院项目提供从咨询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匠已经形成了自己核心的技术优势——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强大的专业团队、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帮客户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医院设计方案,致力于改善国人医疗环境。
为此医匠人始终铭记“匠心、匠技、匠艺、匠韵”的医匠精神,不断勉励自己始终站在医疗设计领域的一线,做到“医院设计,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