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活动教学的特征]角色扮演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扮演”活动教学的特征]角色扮演教学
低年级思想品德体验课运用“角色扮演”活动型教学是通过学生的模仿和想象,以角色扮演活动来创造性地反映生活。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同伴合作中、师生交流中进行角色的选择、揣摩、模仿、评价、演练,建构出最优化的角色,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一、低年级思想品德“角色扮演”活动教学的特征
(一)创造性的自我角色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低年级的学生不怕表现、喜欢表现。所以,思品课应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主演”的角色,这里所说的“主演”不同与一般的舞台表演,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促其内化的内驱力。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终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从事的活动。(二)合作性的同伴交流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
儿童从进入学校的时候起,开始真正成为集体的成员,学校中正确组织起来的儿童的集体关系和集体生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竞赛性的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互相激励,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互相影响,角色互相置换,行为互相促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取长补短,在参与中一次又一次的对道德角色进行评议、加工,最后确立出理想的角色,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贯穿全过程
(1)教师也是角色扮演活动的一员,教师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充当其中一个普通的角色,打
破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创造出角色扮演活动平等、愉快的氛围。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还不够丰富、独立学习的能力不强,教师和儿童一起学习,能自然的给儿童以必要的引导、启发、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师生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能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承担失败的苦涩。
(2)改变传统“袂田型”的座位安排方式
实验证明:传统的刻板的秧田式的座位模式不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眼神、动作、语言交流,降低相互间交流的机会;更不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激励,削弱了集体的凝聚力,而且不便于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与共享,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数量上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型思品课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尝试用电视上竞赛常用的“马蹄形”的座位排列,让学生都处于课堂的活跃地带。还把每一组座位都设计成一个“小擂台”,每个“小擂台”上都摆放着了一个可爱的记分牌。同学们通过小组的合作的力量答对了问题,马上加分。这样的座位形式,不但便于让同学们自由找朋友组合参加,自由进行角色演练。还便于学生对角色的选择、揣摩、加工优化,更便于同伴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低年级思想品德“角色扮演”活动教学的策略
(一)主体性教学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获得。”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思想品德课改革追求的目标。低年级思想品德“角色扮演”活动型教学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全过程以学生的主体学习为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思、自疑、自议、
自悟、自感、自创等。以教师“引导、疏导、诱导、指导”为辅。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社会角色和课本角色发生冲突时,教师既尊重学生的意见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角色模仿中,找到最优化的“角色”,并加以模仿演练,体验创造带来的成功感、满足感。在做做、玩玩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角色建构教学策略
李晓文在《小学思想品德改革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着眼与建构人格角色。我们认为,进入每一人格角色,意味着形成人格的某一侧面,如果这些侧面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一个个角色的进入必然导致健康的人格形成。”因此,在《团结力量大》一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我是集体的一员”的角色模仿活动。让学生先通过看图对图中角色进行选择、揣摩,在大脑中形成表象;接着,进行角色的模仿,在模仿中体验团结力量的强大和感受团结的做法;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评议、辨析活动中进一步“加工”在角色,进一步“优化”角色;最后,在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进行优化了的角色的演练。在一个一个的“角色扮演”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一步一步地建构了人格角色。
(三)活动性教学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知结构的发展。“角色扮演”低年级思想品德“角色扮演”活动教学就是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在揣摩中选定道德角色,在活动中模拟道德角色,在探索中加工道德角色,在模拟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和感悟道德角色要求,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进而指导实践。
(四)合作、创造教学策略
小学思品课更多是强调体验和感悟,因而就需要学生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同时,小学生必须在与同辈人的交流中、在伙伴群体的合作气氛中形成合作和交往能力,强化和发展自我。
所以,小学生的创造也必须以同龄群体的创造为起点。低年级思想品德“角色扮演”活动型教学就是一种强调学生想象和创造的课程。它是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想象是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能使儿童充满朝气,积极行动。借助丰富的想象,儿童的活动就超出眼前的现实范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如:《团结力量大》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模拟生活,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件事体现出“团结力量大”,一句话马上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动。有的小组同学把椅子当成船,大家齐心出海打鱼;有的小组学生把自己当成消防员,把椅子砌成“消防车”,大家团结起来扑灭大火;还有的把自己当成“4X100”接力跑的体育健儿,团结起来为国争光……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