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详解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资料讲解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8e14377aef8941ea66e0570.png)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
![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f265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6.png)
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的形态丰富多样,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则是理解汉字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汉字的部首。
部首是指汉字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构成单位,也可以说是汉字的“根”。
汉字的部首有214个,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事物或概念。
通过部首的组合,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个汉字的大致意义。
例如,我们来看看“木”字的部首。
部首“木”代表着树木,因此,“木”字的意义与树木相关,如“林”、“森”等。
再比如,“水”字的部首是“氵”,它代表着水的意思。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猜测出一些汉字的基本意义。
除了部首,汉字的构造还包括了其他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构造方式有“形声字”、“会意字”等。
形声字是指由“形”和“声”两个部分组成的字,其中“形”部分表示字的意义,而“声”部分则表示字的音。
例如,“云”字的“云”部分表示云的形态,而“匀”部分则表示字的音。
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意义,通过它们的组合来表达更复杂的概念。
例如,“休”字由“亻”和“木”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人和树木,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来创造汉字,这种观察和思考的方式被称为“象形”。
通过象形,人们将自然界的事物和概念抽象化,形成了汉字的基本意义。
这种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汉字的部首构成与基本意义也是汉字学习的重要方面。
通过了解汉字的部首构成和基本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生词时,如果能够分析出它的部首和基本意义,就能够更快地理解它的含义。
同时,通过了解汉字的部首构成和基本意义,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e16b11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献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 56000 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 字,宋代《集韵》收53525 字除去异体实收 32381 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 16917 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 9353 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 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 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 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 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 97 部、动物类字 61 部、植物类字 31 部、自然界类字 37 部、器用类字180 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 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偏旁、部首及汉字形体分析
![偏旁、部首及汉字形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3eb4fe551810a6f5248640.png)
如: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今字作“ 悦”。“说”与“悦”便是一对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字形分类
1、古字加上形符成为今字,古字为声符。 其箕、采採、责债,昏婚、州洲,等等。 2、古字改变形符成为今字,另造形符,仍 用古字声符。如没殁,距拒、张胀、赴讣、说悦 ,等等。
二、异体字 (一)释名 所谓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体 ”指形体。汉字历史悠久,我国地域辽阔,使用的人又 多,汉字结构又复杂,书写条件不一,造字方法不同等 等,这些原因常常导致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二)异体字在形体上差异的情况 1、造字法不同: 主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差异,如: 埜—野,岳—嶽,岩—巖,災、灾—烖,泪—淚, 以上各例中,横线前的汉字属于会意字,后面的是 形声字。
有些字的排列也没有明显规律。
(七)检字部首:楷书兴起后人们创制的汉 字字形结构的部类之首,不拘泥于形体及义类。 造字部首数量太多,分部太细,如有关“火 ”的部,《说文》竟分为火部、炎部、焱部等多 部。还有十几个部,只有部首,没有一个下属字 ,如䞨部、才部。《说文》一个部内部的下属字 排列次序也缺乏科学的分类和逻辑的顺序。 明梅膺祚《字汇》创检字部首214个。
(5)偏旁位置变换的注意点 有的字不能变换,一变换就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棘”,并 排是“荆棘”的“棘”字,表示丛生灌木。竖排,棗,枣树,表 示独生乔木。二者共同点是都有朿(刺)。裹,从衣果声。穿衣 服。裸,从衣果声,却是脱去衣服。“忘”、“忙”也不能变换 。不能变换的还有:古叶、伐戌、杳东杲、佃甸、汩沓、集椎、 吟含、叨召、晖晕、怡怠、愀愁,等。 写字要符合规范。甜,古写作甛;秋,古写作秌。于古,这 样写是对的;于今,不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异体字一般一对一,少数异体字有好几个。如“頫”字,异 体字有“俛、俯”等。 有的异体字,同时也是古今字,如“景、影”。有些罕见的 冷僻字,原来是一个常用字的异体字,如“僊(仙)、賸(剩) ”等字。
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析
![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35f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0.png)
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结构和形式使得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系统之一。
汉字由部首和偏旁组成,这些部首和偏旁不仅仅是字形的构成元素,更是汉字的象形表达和意义表示的重要依据。
部首是汉字中最基本的构造单位,它们通常位于汉字的左侧或上方。
部首具有独立的字义,可以独自成字,也可以作为偏旁的一部分出现在其他字中。
部首的选择和使用是根据字义和字形的特点来确定的,它们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概念或意义,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部首“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字义,如“林”、“森”等。
部首“水”表示与水有关的字义,如“河”、“湖”等。
部首“火”表示与火有关的字义,如“灯”、“炉”等。
通过部首的使用,我们可以迅速理解和记忆这些字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记住它们的笔画。
除了部首,汉字还由偏旁组成,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分,它位于汉字的左侧、右侧或上方。
偏旁通常由一至多个笔画组成,它们可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义,也可以作为字形的构造元素。
偏旁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形状。
偏旁可以分为义符和形符两种类型。
义符是具有独立的字义的偏旁,它们通常出现在汉字的左侧或上方,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字义。
例如,“女”表示与女性有关的字义,如“妈”、“姐”等。
形符是具有形态特征的偏旁,它们通常出现在汉字的右侧或上方,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字形。
例如,“口”表示与口形有关的字形,如“味”、“哈”等。
部首和偏旁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汉字,它们还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部首和偏旁的形状和意义的变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象形表达和意义表示。
通过研究部首和偏旁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字的部首和偏旁解析是学习汉字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形状。
通过学习部首和偏旁,我们可以拓宽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部首和偏旁的解析也是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一种了解和体验,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汉字部首意思大全
![汉字部首意思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7a30c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6.png)
汉字部首意思大全
象形:原始的、自然的形状。
包括人、虫、兽、鱼、鸟、木、石、金
属等。
指事:指向一种抽象概念的象征形象。
会意:由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或指事合并而成,形义相符。
形声:由声音相同或相近的零声部首(“艹”、“讠”、“钅”等)
和具有相关形义的实体部首组成。
六书:六种组字方法的综合分类,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广义部首:涵盖了所有汉字的单个或复合的部首,包括了5类部首:
实体部首、形象部首、动形部首、纯形部首、虚形部首。
实体部首:以实体构成的基本形式,例如:人、言、口、手、扌、日等。
形象部首:以具体的情景形象构成的部首,例如:雨、火、水、金、土、山等。
动形部首:以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表示的部首,例如:马、羊、牛、鸟、草、木等。
纯形部首:没有具体实物作为参照的部首,例如:无、一、丶、丿、
乛等。
虚形部首:由一些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图形组成的部首,例如:冫、艹、讠、钅、阝等。
汉字的偏旁部首解析
![汉字的偏旁部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4eea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汉字的偏旁部首解析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汉字的组成部分,更是了解汉字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解析,探究其起源、演变和意义。
一、偏旁部首的起源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们可以分为形声部首和会意部首。
形声部首是由形部和声部组合而成的,形部表示汉字的外形,声部表示汉字的音义;会意部首则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部首组合而成的。
偏旁部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当时人们根据事物的形状和特征来创造符号,逐渐形成了汉字的基本构造。
二、偏旁部首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偏旁部首经历了演变和发展。
一些偏旁部首的形状逐渐变得简化,例如“木”字在演变过程中从树的形状变为了简单的横线。
同时,一些偏旁部首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月”字本来表示月亮,后来引申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这种演变反映了汉字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三、偏旁部首的意义偏旁部首的意义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汉字的构成元素,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水”字的偏旁部首是“氵”,它表示水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氵”字也象征着生命和变化。
再例如,“心”字的偏旁部首是“忄”,它表示心的意义。
心是人类情感和思维的中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符号,因此,“忄”字也代表着情感和思想。
四、偏旁部首的应用偏旁部首不仅仅是汉字的构成元素,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通过了解偏旁部首的意义和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木”字的偏旁部首是“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思。
当我们看到一个汉字中有“木”字作为偏旁部首时,就可以联想到与树木有关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该汉字的意义。
因此,掌握偏旁部首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学习和运用汉字非常重要。
五、偏旁部首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字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偏旁部首的由来
![偏旁部首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4a2b825b01f69e3143329452.png)
偏旁部首的由来,哪个偏旁是哪演变出来的,与什么有关,哪能看到完整的?《汉字常用部首今释》中关于部首的读音及来历冫:读做bing,原是冰块破裂纹样的象形。
冰冻意符。
冖:读做mi,原是一块布向下覆盖的象形,与覆盖遮掩一类事物有关。
讠:yan,原为口吹喇叭状。
语言活动有关厂:han,原是山崖突出的象形,与岩石有关之形部匚:fang,方形器具(箱子)的象形。
意指盛物的器具及收藏一类事物有关。
刂:dao,原是一把刀的象形。
刀的意符。
亻:ren ,原是侧身人体的象形,人的意符。
又:you,原是右手取物的象形,手的意符;简化符号替代繁难偏旁。
力:li,原是曲臂张指的象形,与使用体力或脑力有关。
阝:fu,“左抱耳”“阜”作偏旁的简化。
原是山坡的象形,与高坡深谷的山地有关。
阝:yi,“右抱耳”,“邑”作偏旁的简化。
多用于地方泛称、地方专名、姓。
卩:jie,“硬抱耳”,原象蹲坐的人形,与人有关。
氵:shui,“三点水”,水波浪。
忄:xin,“竖心旁”,心脏象形,与人的思想有关。
宀:mian,“宝盖头”,房屋象形,与房屋有关。
广:yan,原为房屋的象形。
与房屋有关。
门:men,原为两扇门象形。
与门(出入口及开关装置)有关。
辶:chao,“走之底”。
十字路口与脚的象形,表示行走。
廴:yan,“硬之拗”。
“彳”下一直向右拐延长,表长行。
扌:shou,“提手旁”。
手的象形,表示手及其操作活动。
土:tu,“提土旁”。
地面上放土块的象形,与土地、地域有关。
艹:cao,“草头”。
原是两株草的象形,与草本植物有关。
大:da,正面人形,人形或小的反义。
小:xiao,原是三粒碎屑儿的象形。
与小有关。
口:kou,原是微张的嘴唇象形。
与口及其活动有关。
囗:wei,“围框”。
原是四面围圈的象形,与围圈、裹束有关。
巾:jin,原是佩巾的象形。
与布帛有关。
山:shan,原是三个山峰的象形。
与山有关彳:chi,“双人旁”。
“行”的一半,“行”原为十字路口的象形,一般与行走有关。
部首的基本概念
![部首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f17c8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0.png)
部首的基本概念
部首是汉字的一种组成元素,也称为“部首字”。
它是指在汉字中具有相同语义类别或者形义类别的字形元素。
部首通常出现在汉字的最左侧或者上方,起到分类和检索的作用。
部首的基本概念包括:
分类作用:部首按照意义或形状的相似性将汉字进行分类。
每个部首代表了一类字形,在字典中起到了分类的作用,方便了读者检索和查询。
部首的命名:部首的命名主要是根据汉字的意义或形状来确定。
例如,“木”是木部的部首,表示与树木相关的字;“人”是人部的部首,表示与人相关的字。
部首的演变:在古代,部首的形状可能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变化,部首的形状也逐渐演变。
但它们仍然保留了最初的分类功能。
部首的引申意义:除了作为字的组成元素外,部首还常常被用来引申或构成一些词语。
例如,“木兰”中的“木”和“兰”是两个部首,表示与树木和兰花相关的意思。
总的来说,部首在汉字中起到了分类、检索和构字等作用,是研究和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和参考。
部首的名词解释
![部首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b179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3.png)
部首的名词解释部首是指汉字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的一类字。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部首,部首可以揭示这个字的一些基本含义,以及它的发音和偏旁部首的意义。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起着对字义、字音、字形有一定指示作用的作用。
部首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帮助我们在阅读、写作和学习中更加便利。
部首按照字形特征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
形体部首即根据汉字的外形特征,将各个字按照形态分类。
比如,“⺅”字形部首就是一个表示“肉”的字形,如“肥”、“肺”等字中都包含这个部首,也表达着与肉相关的含义。
类似地,“⺮”字形部首指代“竹”,“木”字形部首指代“树木”,通过这些形体部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字词的含义。
意义部首则是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分类,它能够反映出字词的某种共通之处。
比如,“口”字意义部首指代与口相关的字词,如“告”、“叫”、“吃”等词都以“口”作为部首。
通过意义部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字词与某个范畴有关,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意义。
除了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还有一些特殊的部首,比如声符部首和偏旁部首。
声符部首根据汉字的发音特点进行分类。
比如,“言”声符部首指代带有“言”这个音的字词,如“说”、“话”等。
通过声符部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字词的读音,从而有助于准确发音。
偏旁部首是指一个字形体的一部分,代表着某个常见的偏旁。
比如,“头”字中的“⺅”就是一个常见的偏旁。
通过偏旁部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字的意义或音义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部首不仅是汉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内容。
掌握部首有助于提高我们记忆和理解汉字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常用的部首和它们的意义,逐渐建立起对汉字的整体认知。
同时,对于理解生僻字,掌握部首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我们将生僻字与常见字联系起来。
部首在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了解汉字结构和演变的窗口。
通过学习部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到汉字书写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偏旁和部首是什么意思
![偏旁和部首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5bac1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a.png)
偏旁和部首是什么意思
部首是汉字的第一笔画或形旁,也是字典词典按汉字结构和意义进行分类,以便于检字的符号目录。
偏旁,汉语词语,是指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
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扩展资料:
偏旁和部首包含的范围、构成定义角度和分类都有所不同。
1、所包含的范围不同。
部首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它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但偏旁却不一定是部首。
偏旁的范围要远远大于部首的范围。
2、构成定义角度不同。
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部首是字典、词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中产生的。
而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
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3、各自分类不同。
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部首可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造字法原则的部首,它严格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隶属同一部首,
这种部首始见于《说文解字》,其后《字林》、《玉篇》、《类篇》等皆因循此体例。
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为部首,此种部首滥觞于《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等,发展于《龙龛手鉴》、《类纂古文字考》等,成熟于《字汇》,后遂大行。
而偏旁则无法分类,每个偏旁本身都是汉字,只是因为它们使用率太低或可以被其他字代替,变成了生僻字。
部首的起源
![部首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d6da1b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7.png)
部首的起源
部首的起源
中国字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仓颉文字。
仓颉文字本身就是以部首(又称部件)为基本单位构成的,部首是中国字母最基本的意义单位。
大约到公元前200年左右,仓颉文字分裂为两种:隶书和小篆。
小篆发展而形成的,就是后来的汉字。
汉字的出现也意味着部首的出现。
也就是说,汉字的笔画,是由仓颉文字中的部首演变而来的。
汉字的部首主要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现存的部首,即从仓颉文字继承下来的部首;二是新产生的部首,即仓颉文字中没有的部首。
现存的部首,有大约十八个,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是形似对象:有“日”、“月”、“耂”(一种农具)、“犭”(狗)、“舟”(船)、“礻”(祭器)、“艹”(草本植物)等;
二是表示抽象意义:有“人”、“口”、“心”、“目”、“手”、“木”、“攵”(拒绝)等;
三是表示联想:有“番”(泛指外国人)、“禹”(禹祖的部首)、“田”(土地)、“宀”(屋)、“彳”(走)、“”(表示动物用蹄跑)等;
四是异体字:有“丿”、“匕”、“勹”、“巳”、“弋”、“灬”、“疒”、“”等。
当然,汉字的部首中,还包括新产生的部首。
这些新产生的部首,大多是仓颉文字中没有的,也可能是仓颉文字中有的,但意义发生了变化,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新产生的部首,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
古文字改编而成的;另一类是由多个部首组合而成的新部首。
以上就是汉字部首的起源。
可以说,部首是中国字母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偏旁部首的意义和故事
![偏旁部首的意义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ac3f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d.png)
偏旁部首的意义和故事一、“日”字旁1. 意义“日”这个偏旁部首,它首先就代表着太阳。
只要有这个偏旁的字,很多都和太阳有关。
比如说“晴”,有太阳的时候那就是晴天呗。
还有“晒”,太阳照着东西,那就是在晒东西。
2. 故事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们非常依赖太阳。
那时候有个部落,他们每天都看着太阳的起落生活。
有一天,部落里最聪明的小伙子想要记录下和太阳有关的事情。
他就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慢慢就演变成了“日”字。
后来人们造字的时候,只要是和太阳有联系的概念,就加上“日”字旁。
像“晨”,早晨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所以就用“日”和表示时间的“辰”组合在一起。
二、“女”字旁1. 意义“女”字旁,当然和女性有关啦。
在汉字里,很多带“女”字旁的字都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或者与女性相关的特征。
比如说“妈”,这是对母亲的称呼,母亲就是女性呀。
“妹”呢,就是年龄比自己小的女性亲属。
2. 故事古代社会,女性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可是主导者呢。
那时候人们造字就特别重视女性,“女”字就像是一个跪着的人形,可能表示女性在当时的一些行为或者形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有关的字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带有“女”字旁。
像“好”这个字,有说法是女子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女”加“子”就表示好的意思。
还有“嫁”,古代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出嫁,这个字就体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一种状态。
三、“木”字旁1. 意义“木”字旁代表树木。
树木可是很重要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带“木”字旁的字很多都和树木本身或者用树木做成的东西有关。
例如“树”本身就是树木的统称。
“椅”呢,椅子就是用树木做材料制作出来的家具。
2. 故事以前有个小村子,周围全是茂密的森林。
村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树木。
他们用树木盖房子,做工具。
有个老木匠,他特别会做各种木器。
他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就想办法把和树木有关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
他先画了一个简单的树木的形状,就是“木”字。
(完整版)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
![(完整版)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1c294728ea81c759f5782e.png)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如:行、征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
偏旁部首汇编1(1)
![偏旁部首汇编1(1)](https://img.taocdn.com/s3/m/c3e12462f18583d04864594f.png)
偏旁名称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 像分开相背的样子冫(读冰)小篆写成 表示"冰"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 像一只手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 同“引”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巾:巾部甲骨文写成 像象布巾下垂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 像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 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弄、弃囚、围布、帕行、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图画、形象、装饰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示胡须衫、彩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分、伞冰、冷叩、印陡、险、陆都、郊、邯郸取、支延 、廷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例字卦、占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意思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偏旁名称夕:夕部甲骨文写成弓:弓部、弓字旁甲骨文写成幺(读妖):幺部小篆写成 像丝线,引申为“小”王(玉)王部、王字旁、斜王旁;玉字旁、玉字底、斜玉旁。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8c912110a6f524ccbf85a5.png)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如:行、征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
偏旁部首及含义大全
![偏旁部首及含义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5dda5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b.png)
偏旁部首及含义大全偏旁部首是汉字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们通常出现在汉字的左边、右边或上面,用来表示汉字的部分含义或音义。
部首是汉字字典中的一种检字方法,它们是按照汉字笔画的形状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的。
部首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快速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和发音。
现代汉字中共有214个部首,它们涵盖了汉字中几乎所有的构成要素。
这些部首包括人、口、木、火、水、山、金、土、玉、日等。
每个部首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有些部首与具体的事物相关,如"木"代表木材或与木有关的事物,"水"代表水或与水有关的事物,有些部首则与汉字的发音有关,如"口"代表口音等。
部首的含义大全涉及了各个方面,比如人体、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器物、方位、动作、抽象概念等等。
举例来说,"人"部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木"部表示与木材或树木有关的事物,"水"部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火"部表示与火有关的事物,"金"部表示与金属有关的事物,"口"部表示与口有关的事物,"日"部表示与太阳或时间有关的事物等等。
部首的含义大全还包括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心"部表示与心理、情感有关的事物,"言"部表示与语言、言论有关的事物,"思"部表示与思维、思考有关的事物,"音"部表示与声音、音乐有关的事物,"辶"部表示与行走、移动有关的事物等等。
总的来说,部首及其含义大全涵盖了汉字中几乎所有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理解和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也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部首及其含义。
文字学部首的内涵及其与查检法部首的区别
![文字学部首的内涵及其与查检法部首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a78e4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9.png)
文字学部首的内涵及其与查检法部首的区别文字学部首是指汉字中的部首,也称为偏旁。
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通常位于汉字的左侧或上方,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例如,“木”是一个常见的部首,它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
部首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分类汉字,对于学习和使用汉字非常重要。
部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义辅助:部首通过与字形的组合,提供了汉字的整体意义的线索。
例如,“木”部可以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如“林”、“森”等。
2. 识别功能:部首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辨认汉字。
通过部首的组合和位置,我们可以迅速找到相关字词,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这对于学习和使用汉字来说非常重要。
3. 形状表达:部首的形状和位置往往与其意义相关。
例如,“水”部在汉字中常表示与水有关的意思,如“河”、“湖”等。
部首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与文字学部首相对应的是查检法部首。
查检法部首是一种用于汉字检索的方法。
它是根据汉字的部首进行索引和排序,以便快速查找和检索汉字。
与文字学部首不同的是,查检法部首更注重用于检索和查找汉字的实用性。
查检法部首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1. 独立性:查检法部首是独立于汉字的构成和意义的。
它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检索和查找汉字,而不是解释汉字的意义。
2. 通用性:查检法部首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分类和索引的。
它不受汉字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 规范性:查检法部首的分类和排序是经过系统和规范的。
它基于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确保汉字的检索和查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文字学部首和查检法部首在概念和用途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文字学部首是汉字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而查检法部首是一种用于汉字检索的方法,侧重于实用性和准确性。
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内涵和用途,但它们都对学习和使用汉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汉字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 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 ”,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 (围), 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 ”,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 ”,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 ”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 ”,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 ”,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 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如:行、征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 ”,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图画、形象、装饰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示胡须。
如:衫、彩夕:夕部,甲骨文写成“ ”,表示傍晚。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时间、夜晚或夜晚的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岁、飱、梦弓:弓部、弓字旁,甲骨文写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弓有关的事物。
如:张、弦幺(读妖):幺部,小篆写成“”,像丝线,引申为“小”。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线或微小有关的事物。
如:幼、幻王(玉):王部、王字旁、斜王旁;玉字旁、玉字底、斜玉旁。
甲骨文写成“ ”象一根绳子, 串着一些玉石。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玉石、玉器或加工玉器有关的事物。
如:珠、珍。
歹:歹部、歹字旁,甲骨文写成“ ”,有人认为是剔去肉后的残骨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死亡、丧事、损害等有关的事物。
如:死、歼。
戈:戈部、戈字旁,甲骨文写成“”,是古代的一种主要兵器。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兵器、战争、杀戳有关的事物。
如:戒、战止:止部,甲骨文写成“ ”。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彳”、“足”、“疋”、“辶”、“夊”、“走” 等部相通。
如:步、歧攴(攵,读扑):攴部、“攵”叫反文旁,小篆写成“”,意思是手持木棍进行敲击。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击等手的动作及干、做等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殳”部相通。
如:敲、鼓。
贝(貝):贝部、贝字旁、贝字底,甲骨文写成“”,象海贝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钱财、货币、贸易或装饰品有关的事物。
如:财、货见(見):见部、见字旁、见字底,甲骨文写成“”,指人的头上加只眼睛。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看、目光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观、觅片:片部、片字旁,小篆写成“ ”,是把“木”(小篆写成“ ”)从中间剖开,取右边。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薄片有关的事物。
如:牌、版斤:斤部、斤字旁,甲骨文写成“ ”,是古代砍伐树木的斧头。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斧子一类或工具或使用这类工具时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斧、断爪(爫):爪部、爪字头,小篆写成“ ”,有人认为是鸟兽的脚趾或趾甲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手”、“扌”、“寸”、“又”、“廾”等部相通。
如:采、舀月:月部、月字旁、月字底。
第一种情况:金文写成“ ”,表示月亮,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月亮、光、时间有关。
比如朦、胧第二种情况:表示“肉”,小篆写成“ ”,有人认为是切成的大块肉。
表示人体部位等有关的事物。
如:肝、肌、朝欠:欠部、欠字旁,甲骨文写成“ ”,上面是“口”,下面是人,像人张着口打呵欠。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张大嘴巴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吹、歌、欺殳(读书):殳部,甲骨文写成“”,像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打击有关的事物。
和“攴”、“攵”等部相通。
如:殴、毁文:文部,甲骨文写成“ ”,像纹理纵横交错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花纹、彩饰有关的事物。
如:斑、紊火(灬):火部、火字旁、火字底,甲骨文写成“”,像燃烧的火焰。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火、光或使用火、光有关的事物。
如:烧、蒸户:户部、户字头,甲骨文写成“ ”,像一扇门。
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门、房子等有关的事物。
如:房、扁心(忄、):心部、心字底、竖心旁,小篆写成“ ”,像人和动物的心脏。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感情、气质、思想、表情,以及和心理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恋、悲、情、恭、慕示(礻):示部、示字旁,小篆写成“”字形, “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
甲骨文本作“ T”, 象祭台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神、祭祀、宗庙等宗教迷信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礼、祥罒:罒部、四字头,其实是“网”字的变形,也叫网字头,甲骨文写成“ ”。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网或网的功能有关的事物,并经常引申为法网或触犯法网的罪人。
如:罚、罪、罗。
皿:皿部、皿字底,金文写成“ ”,是古代碗、碟、杯、盘一类古代饭食器的总称。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器皿有关的事物。
如:盆、盛矢:矢部、矢字旁,甲骨文写成“ ”。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箭、长度或直有关的事物。
如:短、矩立:立部、立字旁、立字头,甲骨文写成“ ”。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站立有关的事物。
如:竖、竣穴:穴部、穴字头,小篆写成“ ”,上面是“宀” , 表覆盖物; 下面两边表示洞孔。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洞穴、空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如:空、穿。
耒(读垒):耒部,金文写成“”,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具或农活有关的事物。
如:耕、耘。
老:老部,甲骨文写成“ ”,像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年纪有关的事物。
如:考、老西(覀):西部、西字头,金文写成“”,像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
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遮盖或反复有关的事物。
如:覆。
页(頁):页部、页字底、页字旁,甲骨文写成“”,上面是“首” ,下面是“人” ,是“头”的本字。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头、颈、面部等有关的事物。
如:须、顶臼:臼部,小篆写成“ ”,像舂米器具形, 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石臼有关的事物。
如:舀、舅糸(糹、纟,读密):糸部、绞丝旁、绞丝底,甲骨文写成“ ”,像一束丝线的形状。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绳、丝棉麻等纺织品及颜色有关的事物。
如:素、索赤:赤部,甲骨文写成“ ”,像人在火上, 被烤得红红的,表示红色的意思。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红色有关的事物。
如:赫、赧酉:酉部、酉字旁,金文写成“ ”,像酒坛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酒或由发酵制成的食品、佐料有关的事物。
如:酒、酣、醉豕(读史):豕部,甲骨文写成“”,猪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猪有关的事物。
如:家、豪足():足部、足字旁、足字底,金文写成“”,上面的方口像膝, 下面的“止”即脚, 合起来指整个脚。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走”、“止”、“彳”、“辶” 等部相通。
如:跌、跑豸(读至):豸部,金文写成“”,本义是像虎豹之类的长脊野兽。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野兽有关的事物。
如:豹、貂隹(读追):隹部,金文写成“”,像鸟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如:雀、雏革:革部、革字旁、革字底,金文写成“ ”,像被剖剥下来的兽皮。
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 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革或皮革制品有关的事物。
如:靴、鞋髟(读飘或标):髟部,金文写成“”,头发下垂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毛发或与毛发有关的事物。
如:鬓、髯黑:黑部,小篆写成“ ”,上面是古“囱”字, 即烟囱; 下面是“炎”(火)字, 表示焚烧出烟之盛。
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
本义: 黑色。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黑色或污浊有关的事物。
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