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情景关系解读

合集下载

诗词鉴赏景与情关系

诗词鉴赏景与情关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 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 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
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拓展练习: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析下列作品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融情于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 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 思路:作用+ 内容+ 意境+ 情感 •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作用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 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情景关系(教用)

诗歌情景关系(教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景关系的历史演变
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自然景象 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更加复杂,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象, 还涉及到社会景象、心理景象等多个方面,表现手法也 更加多样化。
02
情景关系的类型
写景抒情
描述客观景物,抒发主观情感。 注重景物的细节描写,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歌情景关系(教用)
目录
• 情景关系概述 • 情景关系的类型 • 情景关系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 情景关系的鉴赏方法 • 情景关系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01
情景关系概述
情景关系的定义
情景关系是指诗歌中情境与人物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通过描绘外部环境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情景关系是诗歌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情景交融, 达到情感与景象的统一,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感染 力。
运用押韵和节奏
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运用, 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美感,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情景关系在诗歌中的创新运用
跨领域融合
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 合到诗歌中,如科技、 艺术、哲学等,以创 造出独特的诗歌风格 和意境。
04
情景关系的鉴赏方法
抓住意象,理解意境
01 意象
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包括人物、事物、景物 等。
02 意境
通过意象所传达出的氛围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03 鉴赏方法
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其营 造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深层情感。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01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___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如何思考诗歌的情景关系?1) 抓住景物特点以及景物所组成的画面。

2) 抓住明显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愁”、“恨”、“怨”、“思归”等。

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就进行整体分析。

3) 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

4) 理清情和景的关系,选取最恰当的术语。

二、情与景关系术语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3.景中含情、情景交融4.___写哀、哀景写乐三、分类解析1.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___,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如《闺怨》中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___。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例如___的《送灵澈上人》中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___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练:___归___高楼聊引望,___,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___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注: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问:本诗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此诗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

诗人无聊而望,却见到如家乡般的景色,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使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含蓄隽永,富有诗意。

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

这种手法达到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

例如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融情于景:是指将感情与景物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这种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___的《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从情景关系鉴赏古诗词

从情景关系鉴赏古诗词

意象与意境
重要术语:意象、意境 答题指导:分析意境的程序
意 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 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 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 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 观意愿的“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 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 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 词作品。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二、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的主要区别:
触景生情是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 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情,就是先 有 “景” 后有“情”,触“景”而生“情”。 寓情于景是先有“情 ”,后有“景”,缘 “情” 而找 “景”,因情生景,借相关的“景” 来抒发感情,往往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无论是触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 都是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高考试题】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 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意境氛围: 思想情感:
寂静昏暗
凄迷悲伤
悲叹感慨岁月蹉跎,英雄老 去,事业无成,漂泊羁旅。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 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融融怡人的春光
诗人归心的殷切
以哀景衬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 钱起 • 谷口春残黄鸟稀, • 辛夷花尽杏花飞。 • 始怜幽竹山窗下, • 不改清阴待我归。
•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 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 “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例题
台城 (唐)韦江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请赏析三四句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步骤 一)。春光明媚,柳枝飞舞 的乐景反衬人事全非哀伤之 情(步骤二)。用反衬手法 表现乐诗人的无限感伤怅惘 之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
明确:隐含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警 戒,讽喻了唐统治者应励精图治。 借古讽今。
学以致用 抒情方式的考查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丝 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 妙地结合起来。分析是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否恰当?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其中首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 题中的“暮雨”。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又 暗切“送”字,为下面的画面染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 颔联、颈联继续描写江上的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 雨,振翅不速;海门深邃,浦树幽远;树上水雾缭绕,显得滋 润。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无不笼罩在烟雨薄雾之中,无不染 上离情别绪。
诗歌鉴赏中的 “是古典诗词重要的 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 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 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 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 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 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 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 象含蓄、耐人咀嚼。

诗歌情景关系知识点总结

诗歌情景关系知识点总结

诗歌情景关系知识点总结诗歌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和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语言音韵、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处理,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情景关系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诗歌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与具体的情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对诗歌情景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诗歌情景关系的内涵和特点诗歌情景关系是指诗歌所表现出的情感、意境、思想等与具体的情境之间的关系。

在诗歌中,情感和意境往往是通过对具体的情境的感悟和表达而产生的,而情感、意境、情景的相互关系恰恰是诗歌真正表达的核心,它体现了诗歌的特有美感。

诗歌情景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诗歌情景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可以通过对不同情境的表现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包括喜怒哀乐、宏伟壮丽、婉约婉约、清丽洁美等。

2. 聚散交融:诗歌情景关系在表现情感和意境的同时,还需对具体的情境进行深入的感悟和表达,达到情感、意境、情境的聚散交融。

3. 深刻性:诗歌情景关系需要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深入的感悟和表达,来产生深刻、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使诗歌具有深度和广度。

4. 统一性:诗歌情景关系需要使情感、意境和情境在统一中发展,产生出一种综合的美学效果,使诗歌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诗歌情景关系的表现手法为了实现诗歌情景关系的艺术效果,诗人们运用了各种手法来表现情感、意境和情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1. 对景抒情:诗人常常通过对具体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貌、风俗习惯等情境的感悟和表达,来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2. 比兴运动:诗人通过对客观的事物形象进行具体的比兴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使诗歌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和情趣。

3. 隐喻暗示:诗人常常运用隐喻和暗示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情境的深入的感悟和表达,来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4. 气象寓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气候和天文景象的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使诗歌具有一种气象寓情的美感。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中国古代诗歌总的来说就是情与景的交集,某样的景触发了某样的情,或者某样的情寄托亦或是融合在了某样的景中。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愚以为,他们的关系如下:一是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二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如,以乐景写乐情,这个情与景是统一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心情自然是甚好的,在这么好的心情下,当然是“彩云间”和“轻舟”了,既是舟儿轻快亦是心情轻快。

还有“喜柔条于芳春”(《文献》刘勰)揭示了人们喜欢用春天的景象来抒发喜悦愉快的心情。

就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轻柔杨柳枝和细嫩柳叶流露出诗人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还有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桃花”、“青箬笠”、“青蓑衣”,从色彩上看就非常的具有春天的气息,洋溢着愉悦的氛围。

作者在这春暖花开之际,于烟波垂钓,既闲适又恬淡,乐景与乐情相统一。

再如,以哀景写哀情,这个情与景也是统一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是一首赠别诗,门客董大与诗人分别,诗人十分不舍,所以用“千里黄云”、“北风”、“雁”和“雪”这样给人感觉很苍凉的意象来渲染一种不舍的氛围,但同时这些意象又描绘了一会开阔的图景,所以又有一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这样一说,又有一种以哀景写乐情的意思了,如此一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了。

突然想到这很符合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再像《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赏析方法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赏析方法
绘出来; • 三、情感判断:根据诗句,阐发作者抒发的具体
情感。
举例分析(情景交融)
• 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魏 初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满林残照见归鸦”。 • 答:该句情景交融,夕阳照在密密的树林上,乌鸦向着自 己的巢飞去,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乌鸦归巢一样回到 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举例分析(触景生情)
• 声声慢(下阕)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分析划线句的情景关系。 • 答:划线句触景生情。在黄昏的时候,绵绵细雨, 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打在梧桐叶上,表达了作者 独守空房孤独无依的凄苦之情。
该句情景交融夕阳照在密密的树林上乌鸦向着自己的巢飞去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乌鸦归巢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情景关系答题要则
规范格式
• 关系界定+景物描写+情感判断
• 一、关系界定: • 1、情景交融——纯写景诗句; • 2、触景生情——前句写景,后句抒情; • 3、缘情生景——前句抒情,后句景物渲染。 • 二、景物描写: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景物细致描
举例分析(缘情生景)
• 南乡子 •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
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 分析划线句的情景关系。 • 答:划线句缘情生景。在春日暮色苍茫中,
潮水随着夕阳西下也渐渐退潮回归大海了。 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文艺理论。情景关系指诗歌中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清人王夫之指出,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情生于景,景生于情,二者相互依存。情景交融构成了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特征。在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多样,如先景后情、触景生情等。诗人通过对外界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是诗歌意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的关键。同时,古人笔下的情与景丰富多彩,不同诗人借助景物来宣泄各自的情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诗歌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风急天高、猿啸哀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应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景关系,感受诗人通过景物所传达的深层情感。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关系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关系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关系展开全文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考纲》对诗歌鉴赏的一条基本要求,而在表达技巧中,分析诗词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又占了主要地位,要正确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需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相互关系。

一、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几种抒情方法,它是诗人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实际运用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分写型,上联或上片侧重写景,下联或下片侧重抒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侧重写离别时凄寒的氛围,渲染离别时的伤感,下片侧重写作者想象离别后的羁旅生活,抒写自己内心的凄清感受。

另一种是情景交融型,只出现景语,不出现情语,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作者的思想感情完全蕴涵在景物描写中,通过安谧、恬淡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归隐思想。

以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2),泾水萦纡傍远村(3)。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⑶。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⑷。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诗歌景与情的关系-课件

诗歌景与情的关系-课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 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 (特征)。(乐景)
春 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首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 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更用暗笔 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绘出了花枝披离、 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 春意更加喧闹。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 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 的美好而消除的。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 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 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实 战 演 练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问:请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 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
共同参与: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蔡家亲:表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幽州夜饮》(2):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 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迟暮衰老及仕途 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2.《水龙吟》(1):这首诗的上阕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结合词句,分析全词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拟人。词人身处异乡,在风雨消歇时,产生对故园 的思念;通过眼前之景,生发出对春天流逝的伤感、怨 恨;又因为头上已生白发,词人产生了对自己年华老去, 蹉跎迟暮的苦闷。
二、问“情”是表,情景分析是实 此类题,题目要求并没有涉及景物描写,而落于 诗歌的思想情感。但是,对于思想情感的把握,离不 开对诗人笔下景物所营造的意境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在答题时将景物分析落于纸 上就要看提问要求。 若单纯提问表达情感,只需按问作答; 若要“简要分析”“联系诗句(文本)谈谈” “探究”,既要对原诗文相关景物描写进行概括还原, 再要就此基础上得出具体情感。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9题:
春 日 秦 国 怀 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问题着眼“如何处理情景关系”,实问情景关系 的特点。诗歌首联“一望欲消魂”可推知“触景生 情”,看到满眼荒芜,触景伤情。颈联、颔联中的 “古碑” “残阳” “积雪” “黄沙”等意象,传递 出一种荒凉、冷调,融情于景。从情与景的对应关系 看,得出情景的关系是哀景抒哀情。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B志向理想型: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
③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⑤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⑦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
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 之情。
2008年天津卷: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009年福建卷: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这些试题明显点出了情景角度和解答方向:通过何景表达 何情? 或问:诗词中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情感的方式很多,有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层 层铺垫等等。但基于写景诗的前提,我们优先考虑“借景抒 情”。 或问: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诗人感情的? 可直接对原诗词相关景物描写部分做还原,由此表现情感。
答题基本公式:诠释+手法+作用; 作用=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诠释,即将所要鉴赏的诗句的大意给解说一下,可自 由发挥; 手法,是指出此诗或是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或是表达 手法,只要说出一到两个即可。这个比较自由,知道 什么说什么,只要基本能与该诗该句挂上边就可以了, 比如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比如映衬、对比、烘 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该“手法”的作用, 一般从两处下笔:①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达的效果; ②对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比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
问: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两问题都关于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但仔细对 比,山东题里明确提示:“结合全诗”,也就是题 目所要求分析的“妙处”不只是就第二联而论它写 景的妙处,还有在全诗中,第二联描写所起到的作 用。因此,答案就应该同时把握好写作目的(诗人 对山泉的赞美)和全诗结构手法(欲扬先抑)两个 方面。若是忽略此四字,答案很可能不全面而失去 一半的分数。 辽宁卷明确只针对第二联发问,作答时只需按 之前提到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方法方向思考。
诗歌阅读“情景关系”命 题
解题点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品的却是作者的 思想感情。
从“情景关系”设题分类角度出发,分析近年 高考诗歌阅读中有关“情景”题目设置的异同, 以便更清楚地分辨题型,做到“有的放矢”。
一、直接设题,问“情”与“景” 命题直接点出,要求回答“景”与“情”的所指。 如:2009年重庆卷第12题: 问:“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 无个人瞧。”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
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
C思乡怀人型: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D生活杂感型: 伤春悲秋;人生短暂,青春易逝;时不我予;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E其它类型: 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 情;讽喻之情;怀古之情;依依不舍之情;羁旅愁思
写法指津 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 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 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 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用判断句或陈述句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 这样写的妙处。
分析诗歌中写景的一般方法。
(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 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 的变化。
(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 层次。如: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等等。
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 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之类的,如果你竟然连该诗的基本 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笼统地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感 人”之类。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烘托 白描 虚实相生等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
修辞手法 运用典故
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通感等
情感主旨
A忧国忧民型: ①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 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在写景精妙处(“表达技巧”)设题 本类题的考查角度是写景技巧。景物描写直接 关乎思想情感的抒发,诗人往往着重意象的选择、 文字的锤炼以及手法的运用。所以,对景物描写的 品味,也是诗歌阅读常见的设题角度。 除了传统的修辞手法,还要多关注侧面描写、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绘形绘色等表现手法。 视听感官、绘形绘色是近年高考此类题的偏爱 角度。 一般来说,答题时在点明、分析表达技巧之余, 还要归纳出环境氛围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
2011年山东卷14(1)储光义《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岀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自长清。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2013年辽宁卷第8题:张镃《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四、在“情景关系处理”点设题
常见的一种情景关系是情景对应(映衬):
哀景写哀情,乐景抒乐情。
除了映衬,还有反衬,也就是
哀景生乐情,乐景生哀情。
而从情景萌发的顺序角度看,可分为触景生情和寓 情于景两类。 触景生情是作者较平静的心境在接受外物的刺激后, 激起感情。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 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忽见陌头杨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 —蒲柳先衰,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寓情于景则是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 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诗人可选择 带浓烈情感的意象去抒情,黄叶、秋风等意象烘托出流 年已逝的悲凉情绪。而“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 生愁”运用了对比、拟人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感情 的色彩更为强烈。
如《长安晚秋》(2)
如《春思》(2)
2009年湖北卷14题(2)
第二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是 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这提针对写景诗句的表达技巧提问。从修辞来说,是 对偶,抓住了声色(形)、动静、远近的角度来进行 描写,突出幽静淡雅的氛围。 分析时抓住具体诗句即可。
试比较下列两道高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