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阅读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古希腊的石头测试题及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古希腊的石头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f84d8910ef12d2bf9e701.png)
古希腊的石头测试题及答案5 c 古希腊的石头名师指导内容感知这篇的主要借助“古希腊的石头”展开遐思,从中他既发现了这些石头身上的三种美,又看到了中外化在这些古物上的融合,更从希腊人对待古物的态度和方法上,找到了可供我们借鉴的对待古物的方式,那就是尊重历史的本面目,才是真正的保护物。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粗糙(cā)庇护(bì)泯灭(ǐn)亢奋(àng)呵护(hē)甬道(ǒng)坍塌(tān)篝火(gōu)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庇护袒护,保护。
暧昧①(态度、行为)含糊,不明白。
②(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朦胧模糊,不清楚。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神驰心思飞向(某种境界)。
呵护爱护;保护。
2相关成语炯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也作“器宇轩昂”。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3近义词悠远幽远悠远离现在时间长。
如悠远的童年。
幽远幽深,多指水、树林、宫室等。
如这篇意境幽远。
四、学常识1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学剧本《神灯》,学杂谈集《我心中的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冯骥才《古希腊的石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古希腊的石头》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065ab4376baf1ffd4fad52.png)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
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
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
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
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
石头并非坚不可摧。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
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
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
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
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
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
岁月感就是时间感。
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
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⑥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
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
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599e7ab7102de2bd97058803.png)
▶自读文本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a782e913eefdc8d376ee32c8.png)
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 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 颇为引人注目。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 洋楼等建筑不重建。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
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
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 荣光。重建圆明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谈谈你的理由。
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1.了解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艺 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义和拳》, 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短篇
小说《雕花烟斗》。
2.相关知识 冯骥才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80
本文作者的游踪是什么?写到了哪些石头? 【提示】游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阿雷 奥斯·帕果斯小山、迈锡尼遗址、海神庙遗址。 石头——石雕残臂、无头神像、粗糙巨石、庙 基和石柱。
1.请分析“这时光的触觉,光滑、柔软、流动” 中作者的感受。
手法和感受要兼顾
【提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作者置身于 残缺粗糙但却承载了古希腊悠久历史的石头中间, 眼前仿佛出现了几千年前的历史场景,逼真而鲜 活,作者深深陶醉其中。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
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尤其是对
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古代的文明呢? 面对“古希腊的石头”,作家冯骥才遐想万千。今天,让 我们沿着作家的足迹,走近希腊,走近希腊的石头堆,走 近希腊的文明。
1.结构与情感。
(整理版)古希腊的石头
![(整理版)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d08c6121050876323012122f.png)
古希腊的石头【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雕像的眼睛〞比“我的眼睛更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雕像是古希腊英雄时代文明的反映,“我〞被它所反映的智慧、魅力感染和震撼,它让“我〞感觉到它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2.“在艺术史上,阳刚时代艺术中人物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阴暗时期艺术中人物的眼睛,多半暖昧不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了比照手法。
突出了希腊艺术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说明古希腊较早地进入了文明时期和英雄时代的阳刚与进步。
“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类以此方式表达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二、阅读课文21~29自然段,完成4~6题。
4.作者驱车去苏纽的海神庙,跑了三个小时的路,看到的海神庙是什么样的?从中能看到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座纪元前的古庙,现今只有石头的庙基和两三排光秃秃的多里克石柱了。
石柱上深深的沟槽快要被时光磨平。
还有一些断柱和建筑构件的碎块,分散在这崖顶的平台上。
②从海神庙我们看到了希腊人保护历史遗迹的方式:他们决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后的“现场〞,因为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
5.在浩无际涯的爱琴海上,由希腊苍老而洁白的石头,作者想到了什么?从中你又想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由爱琴海边上的那些苍老而洁白的石头引发联想,想到了爱琴王那个悲哀欲绝的故事。
【推荐重点】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推荐重点】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acb59063c1ec5da51e27014.png)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97053581eb91a37f1115c63.png)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现代文阅读题)古希腊的石头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古希腊的石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37e18af45b307e87197c1.png)
古希腊的石头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
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
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
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
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
石头并非坚不可摧。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
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
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
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
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
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
岁月感就是时间感。
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
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⑥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
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
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
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是两尊佛像。
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
2018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4自读文本古希腊的石头Word版含答案
![2018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4自读文本古希腊的石头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1208884254b35eefd34cd.png)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古希腊的石头[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阳把整个石碑________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岩。
(2)被时光的筛子________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3)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他到底身在哪里?在远处那一片________着波光的“酒绿色的海心”吗?A.染筛闪B.闪筛染C.筛染闪D.染闪筛【解析】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同时要考虑词语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许多年后,这一带的人们还________地传说着当时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情形。
(2)这些画里的虾所以________,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3)这幅肖像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有________之势。
A.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B.呼之欲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C.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D.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解析】“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活灵活现”指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古希腊的石头》同步练习(含答案)
![《古希腊的石头》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d664f53c1ec5da51e2707a.png)
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当然,“文革”美术除外,因为那个极度亢奋时代的人们全都注射了一种病态的政治激素。
(kànɡ)B.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
(tān)C.如果细心察看,仍然可以从中清晰地找到古堡的布局,不同功能的房舍与纵横的甬道。
(yǒnɡ)D.谢里曼说,在发掘出这些震惊世界的迈锡尼宝藏的当夜,他在这荒凉的遗址上点起篝火。
(ōu)解析:D项“篝”应读“ɡōu”。
答案:D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闻名眉清目朗神彩焕发炯炯有神B.暧昧不明隐隐约约气宇轩昂神弛万里C.令人神往五采缤纷战战兢兢突发奇想D.天涯海角浩无际涯了无声息悲痛欲绝解析:A项,神彩焕发—神采焕发;B项,神弛万里——神驰万里;C项,五彩缤纷—五彩缤纷。
答案:D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阳把整个石碑_____________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岩。
(2)被时光的筛子_____________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3)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他到底身在哪里?在远处那一片_____________着波光的“酒绿色的海心”吗?A.染筛闪B.闪筛染C.筛染闪D.染闪筛解析: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同时要考虑词语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
答案:A4.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A.甚至叫我想起爱琴海的名字来源于爱琴王——那个悲痛欲绝的故事。
B.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C.但如果你留意,便会发现时间原来就停留在所有古老的事物上。
比如那深幽的树洞,凹陷的老街,泛黄的旧书,磨光的椅子,手背上布满的沟样的皱纹,还有晶莹而飘逸的银发——它们不是全都带着岁月和时间深情的美感吗?D.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18-19 第4单元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18-19 第4单元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406c9e294431b90d6c85c7aa.png)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迁 移 ︱ 学 以 致 用
【答案】 游踪 石头 联想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石雕残臂 男子英雄般的形象 古物的美在岁月侵蚀中 感悟 出现, 并且拒绝翻新与复 原 阿雷奥斯· 帕果斯小山 无头神像 中国的佛像 丝绸之路 所连接的 东西方文 化的交融 珍视历史就是保护 它的原貌与原状 迈锡尼遗址 粗糙的巨石 迈锡尼神话
训 练 ︱ 落 实 提 升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4)流行词语之所以称之为“流行”, 因为它总是流动着, 喜新厌旧 , 旧去新来, ....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迁 移 ︱ 学 以 致 用
(5)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 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以免炸伤事件再次发生。(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 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丝毫不敢疏忽。 (3)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
训 练 ︱ 落 实 提 升
喜欢新的, 厌弃旧的。 (多指爱情不专一 ) ) (4)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 (多指爱情不专一 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5)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试题: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试题: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6403bfc4ffe473368aba7.png)
古希腊的石头课后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
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
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
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
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石头并非坚不可摧。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
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
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
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
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
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
岁月感就是时间感。
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岁月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了。
…………⑥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⑦……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
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
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
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但历史总是喜新厌旧的。
被时光的筛子筛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古希腊的石头习题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古希腊的石头习题鲁人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e1efa3d59eef8c75fbfb39a.png)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2106287dfab069dc502201ea.png)
上,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 中国文坛之子 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3
古希腊雕像
2020/4/15
表情丰富,眼睛明亮,引发人们神 奇的遐想。
4
雅典卫城
2020/4/15
斑驳的城墙,年代久远,饱经历史沧桑。
2020/4/15
14
2、冯骥才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 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 思路点拨: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古代外国文化的深刻思考,其 真正目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参考答案: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 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 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 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 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 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 “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
2020/4/15
7
2020/4/15
8
整体感知,梳理文本
1、文体特征:文化散文
2、行文思路: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雕像尼(城堡废墟)
苏纽(海神庙)
2020/4/15
9
缺 头 神 像
波塞冬神庙
2020/4/15
迈 锡 尼 遗 址
10
研读文章 自主探究
游踪(每空 限10字)
珍视历史就是 保护它的原貌 与原状
在希腊,历史 的空间受到了 绝对与纯正的 保护
最终的感慨:保方护法古,代优文雅明 的遗美产感,和需高要尚的的是文对化历品史位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
《古希腊的石头》试题练习及答案
![《古希腊的石头》试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b3330fad6195f312ba6ac.png)
自读文本古希腊的石头(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4分) A.冯骥才的笔锋一方面深入到现实世界普通人的精神领域,开掘那些心灵底孕的美,鞭挞愚昧与丑恶。
B.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C.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那是希腊社会氏族制度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
D.靠着冯骥才执著的呼吁与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
解析A项,底孕—底蕴。
答案 A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1)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________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2)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3)“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________,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4分)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24、古希腊的石头
![24、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a97cd763cf84b9d528ea7a89.png)
古希腊的石头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二、【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字音炯炯(ji ng)有神暧(i)昧(m i)亢(k ng)奋坚不可摧(cu)葱茏(l ng)头颅(l)五采缤(b n)纷神谕(y)呵(h)护坍(t n)塌废墟(x)磨砺(l)甬(y ng)道泯(m n)灭2、多音字(b)剥夺剥落剥蚀剥削(b o)剥花生剥皮(gu)龟趺龟甲龟鉴(j n)龟裂(qi)龟兹(c ng)藏躲藏龙卧虎藏匿藏头露尾(z ng)宝藏西藏藏青藏族3、解词义炯炯有神:目光明亮。
暧昧:①(态度、用意)含糊,不明白;②(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气宇轩昂:气度、气概不平凡。
4、辩词义因而从而进而因而:因果连词。
从而:连词;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
进而:表递进,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
竟然果然竟然:出乎意料之外。
果然:在意料中。
发现发明发现:事物或规律本身早已存有。
发明:事物或方法是新创造的。
启示启事启示:动词,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名词,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贯穿贯串贯穿:多指详细事物。
贯串:多指抽象事物。
二、导入新课(导语)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到这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诞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常以游记的形式出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反思和长远的人文关怀这类文章中比较知名的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张中兴先生的《负暄琐话》等咱们同学里面有阅读过这类散文的么?(预设:有——请读过的同学谈谈感受;没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文化散文,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一下文化散文以及如何读懂文化散文(板书题目、作者)三、作者介绍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18-19 第4单元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18-19 第4单元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e0691713b4daa58da0114a83.png)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篝.火(ɡōu) 炯.炯有神(jiǒnɡ) 暧.昧(ài) 轮廓.(kuò) 神谕.(yù) 坍.塌(tān) 废墟.(xū) 磨砺.(lì) 甬.道(yǒnɡ) 泯.灭(mǐn) 庇.护(bì)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扎⎩⎨⎧(zhā)扎针(zā)包扎 渐⎩⎨⎧(jiān )渐染(jiàn )逐渐 2.语境辨析法(1)此处是古蜀国的所在地,龟.(jūn)裂的地表下埋藏着丰富的文物,一些龟.(ɡuī)甲残片随处可见。
(2)铜像的彩色外饰已经剥.(bō)落了,周围的柏树也被人为的剥.(bāo)皮,破坏的惨状令人痛心万分。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hu àn (焕)发huàn (涣)散瘫huàn (痪)⎩⎨⎧高jù(踞)占jù(据)前jù(倨)后恭 ⎩⎨⎧柱chǔ(础)笨zhuō(拙)罢chù(黜)⎩⎨⎧m ó(磨)灭mó(摩)登mó(蘑)菇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 (1)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2)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3)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
(多指爱情不专一)(5)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2.理解辨析(1)优雅·幽雅二者读音相似,都有“雅致”的意思。
“优雅”形容优美雅致,侧重于指人。
如“姿态优雅”。
“幽雅”指幽静而雅致,侧重于指环境。
如“环境幽雅”。
(2)申明·声明二者读音相似,都有“向外界说明”的意思。
“申明”表示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a15b3133c1c708a1294a4424.png)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琢磨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尊重历史的真理。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理。
2.把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硕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悉爱惜文物的重要性,培育酷爱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前人有云:“历史是写在石头上的。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希腊民族文学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制造的辉煌成绩,活着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对后世,尤其是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阻碍。
马克思经典作家曾经对古希腊文化给与高度评判,称赞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杰作至今“还继续给咱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仔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本和不可企及的标准”。
可是,历史毕竟太久远了。
再灿烂的文明也经受不住光阴的侵蚀,古老的文明在破损、在消失。
咱们应该以如何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古代的文明呢?面对“古希腊的石头”,作家冯骥才联想万千。
今天,让咱们沿着作家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本1.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今世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漂亮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址风俗等产生浓厚爱好。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和《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阅读答案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
①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
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
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②我承认,希腊人的文化很对我的胃口。
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
由于石头上的文化保留得最久,所以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埃及人、玛雅人、巴比伦人以及我们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这些深深刻进石头里的文字与图像,顽强又坚韧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③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
石头并非坚不可摧。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④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
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
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
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
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
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
岁月感就是时间感。
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⑤于是一种美出现。
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⑥在一座名叫阿雷奥斯·帕果斯的小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雕着神像的纪念碑。
由于历时久远,一半已然缺失。
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经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依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
这时,使我惊讶的是,它竟像是两尊佛像。
与敦煌和云岗中那些北魏与西魏的佛像酷似!如果我们将两个佛头安装上去,也会十分和谐的!于是,它叫我神驰万里,一下子感到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希腊人在犍陀罗为原本没有偶像崇拜的印度人雕刻佛像,再到佛教东渐与中国化的历史——陡然地掉转过头,五彩缤纷地扑面而来。
⑦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由此,我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⑧我便到处去寻访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从那一片片石头的遗址中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钻进去。
⑨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
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
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
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
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⑩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
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
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
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
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
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11)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
带着昔时的气息。
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
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
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12)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
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
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
(13)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中去。
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
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
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
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
17. 作者在第(11)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阅读第⑥到(13)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些非同寻常的细节?感受到了哪些历史?
18. 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作者在文中第(13)自然段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联系全文,在第(14)自然段划横线处填写一句话,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能概括启示,不超过20字。
19.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文中第4自然段进行赏析。
答案: 16答案:真实、鲜活的各种历史状态。
答案:站在承载着古希腊历史文明的石头面前,人们可以借此回溯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17.答案:从阿雷奥斯·帕果斯小山上剩下的两尊神像与敦煌和云岗的佛像酷似这个细节,感受到了世纪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
从迈锡尼遗址呈现历史的原生态这个细节,感受到的是古希腊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
18.答案: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
引起读者的思考,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答案: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
19.答案:本段采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的美。
作者先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交代参观的对象,再对左臂作了细腻的描写,表现其阳刚之美,然后对此展开形象的议论,揭示残缺的意义。
描写、议论中又饱含作者对石雕的赞美之情。
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作者既能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给人以具体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作者对事物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