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粒度分析实验一

合集下载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前言颗粒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微米级颗粒样品的颗粒分析实验,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以了解样品中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等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首先,我们准备测试样品。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微米级颗粒样品,样品需要经过均质处理并分散于水中,使其保持均匀分布。

其次,我们将样品注入至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试池中,进行测试。

在测试的过程中,仪器会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然后通过探测器捕捉样品反射或散射的光线,从而得到颗粒的散射光模式。

通过基于光学理论的算法,我们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等参数。

同时,该仪器还可用于检测颗粒的耗散能力、稳定性等特性。

最后,我们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根据具体实验参数和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生成颗粒粒径分布直方图、累积粒径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更好地了解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我们获取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5μm,颗粒所占体积分数约为30%,颗粒浓度为0.05mg/mL左右。

同时,我们也绘制了颗粒粒径分布图和累积粒径分布图,如下图所示:(图片在此不可展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颗粒的大小在0.5μm至4μm之间,分布范围较为均匀。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颗粒分布的三个重要参数,即模数D50、分散度D43和峰高度Hmax。

其中,D50表示颗粒直径中位数,D43表示颗粒平均粒径,Hmax代表颗粒分布的峰值大小。

总结通过这次颗粒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颗粒分析技术和实验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颗粒分布和特征参数的含义,并为后续材料性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颗粒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微米级颗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 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沉降法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粒度是颗粒或颗粒聚集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颗粒或颗粒聚集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在很多领域,如土壤力学、粉体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因此,对颗粒粒度及粒度分布进行准确的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离心沉降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方法之一。

离心沉降法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度大小有关的原理,通过实验测定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从而推算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心沉降法对一组颗粒样品进行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探究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一、实验方法1. 实验样品准备在实验开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组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样品。

这些颗粒样品可以是天然颗粒,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颗粒。

在选择颗粒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之间的粒度差异不能太大,以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仪器准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离心机、离心管、搅拌器等实验仪器。

离心机的转速需要提前校准,并保持稳定。

离心管需要清洁干净,并在实验开始前校准标尺。

搅拌器用于搅拌颗粒与液体,以确保颗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

3. 实验步骤(1) 将预先称量好的颗粒样品均匀悬浮在一定体积的液体中,液体的选择需要考虑与颗粒的相容性,并且需要具有足够的离心分离能力。

(2) 将悬浮好的颗粒液体样品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需放置在离心机内,设定好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3) 启动离心机,使得颗粒样品在离心场中沉降,通过观察离心管中颗粒的沉积情况,记录沉降时间和沉积高度。

(4) 根据颗粒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高度,运用Stokes公式等相关理论计算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情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离心沉降法对一组颗粒样品进行了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样品的平均沉降速度,并进一步推算出各个样品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情况。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样品1的颗粒粒度最小,样品4的颗粒粒度最大,颗粒的粒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v1.0 可编辑可修改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顶盖2mm 1mm 底盘123 取走取走 4图1-1标准筛 图1-2 四分法图解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图,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粒径分析是指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布的研究和分析。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物料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粒度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颗粒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工业生产和科研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实验设备和样品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是粒径分析仪器,该仪器采用激光散射原理进行粒径分析。

样品是粒状物料,由实验室提供,其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

实验步骤1.将样品取出并进行预处理。

首先,使用超声波清洗样品,以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

然后,将样品放入试样盒中,并确保盒内无空隙。

2.将试样盒放入粒径分析仪器中,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首先,调整激光器的功率和位置,以确保激光能够穿过样品并产生散射现象。

然后,设置合适的散射角度和检测系统参数。

3.启动粒径分析仪器,开始测试样品。

仪器将通过激光散射现象收集样品的散射光信号,并根据散射光信号的特性进行粒径分析。

4.等待仪器完成测试,并记录得到的数据。

数据包括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等信息。

5.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粒径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也可以计算出粒径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通过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可以观察到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聚集现象等。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粒径、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揭示样品的特性和性质。

例如,平均粒径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的颗粒大小,标准差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的样品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因此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有一定的限制。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比较和对照实验,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并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粉体颗粒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颗粒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3.学会激光法测粒度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颗粒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如图1所示。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称为粉体。

(2)等效粒径: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很难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

只有球型颗粒可以用一个数值来描述它的大小,因此引入等效粒径的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见图2。

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

(3)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粒度测试中的典型数据(1)体积平均径D[4,3]和面积平均径D[3,2]:D[4,3]是一个通过体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D[3,2]是一个通过面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

它们是激光粒度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的测试结果。

(2)中值:也叫中位径或D50,表示累计50%点的直径(类似的,D10表示累计10%点的直径;D90,表示累计90%点的直径)。

D50准确地将总体划分为二等份,也就是说有50%的颗粒大于此值,50%的颗粒小于此值。

中值被广泛地用于评价样品平均粒度的一个量。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姓名:汪钰博 学号:222015316210016 一、 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 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 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 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 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 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 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 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 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 列;在实日期:2017/10/25 同组人:向泽灵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 (1) 独立分筛 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沙粒粒度分析实验,了解沙粒粒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沙土性质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沙粒的组成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根据沙粒在不同孔隙中的沉降速度与沙粒粒度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沙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实验中采用水洗分离法,通过不同颗粒大小的沙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差异,将其分为粗沙、中沙和细沙等几个不同的粒度级别。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筛网、容器、水等。

2. 取一定量的沙土样品,并用筛网进行筛分,分为5个不同的粒度级别,如粗砂(1-2mm)、中砂(0.5-1mm)、细砂(0.25-0.5mm)、粉砂(0.125-0.25mm)和粉砂(0.0625-0.125mm)。

3. 将筛分好的沙粒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轻轻搅拌均匀。

4. 等待一段时间,让沙粒沉降,形成不同颗粒大小的层次。

5. 通过目测或使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不同粒度级别的沙粒层的厚度。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粒度级别的沙粒所占的百分比。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度级别的沙粒所占的百分比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绘制出沙粒的粒度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不同尺寸沙粒的比例。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尺寸的沙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沙土的粒度分布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对于海滩沙土等自然环境中的沙粒,粒度分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洋水流、河流冲刷等。

而在建筑工程中,沙土的粒度分布对工程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沙粒粒度分析,并获得了沙粒的粒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沙粒在沙土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沙粒的粒度分布是多样化的。

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沙土的性质和沙粒的组成提供了依据。

七、实验心得通过参与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我对沙土的粒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沙土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运用水洗分离法进行沙粒粒度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并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料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残留的物料的质量或体积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验物料,包括筛分器、筛网、天平和待测试的颗粒物料。

2.将筛分器安装好,并将不同孔径的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在筛分器上,最上层为最细孔径的筛网,最下层为最粗孔径的筛网。

3.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取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量。

4.将取样的颗粒物料均匀分布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筛分器的盖子,启动筛分器进行筛分。

5.筛分一段时间后,关闭筛分器,取下每层筛网上残留的颗粒物料,用天平称量其质量或用容器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6.记录每层筛网上残留颗粒物料的质量或体积,并计算出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

7.根据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计算出每层的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

8.绘制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为x μm,粒度系数为n。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颗粒物料的筛析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了解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我们得出了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并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七、实验改进意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取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点取样,增加取样的代表性;在筛分过程中可以适当延长筛分时间,以确保颗粒物料的筛分充分。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 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底盘123 取走取走 4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是为了确定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从而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估和分类。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土的粒度组成,判断土的级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的颗粒分析实验通常采用筛分法和比重计法。

筛分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将土样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离,然后分别称重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

比重计法则是根据土颗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关系,通过测定悬液的密度变化来确定各粒组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筛:一套孔径分别为 2mm、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

2、天平:称量 5000g,感量 5g;称量 1000g,感量 1g;称量 200g,感量 001g。

3、烘箱:能控制温度在 105℃~110℃。

4、搅拌器:包括搅拌棒和搅拌筒。

5、比重计:甲种比重计,刻度范围为 0~60,精度为 05。

6、其他:洗筛、洗瓶、研钵、瓷盘、量筒、移液管、三脚架、石棉网等。

实验材料为取自工程现场的代表性土样。

四、实验步骤(一)筛分法1、称取风干土样总质量,准确至 01g。

2、将土样通过 2mm 筛,称出筛上土的质量。

3、对通过 2mm 筛的土样进行四分法缩分,取其中一份作为试验用土。

4、将试验用土依次通过孔径为 1mm、05mm、025mm、0075mm 的筛子,进行筛分。

5、每次筛分后,分别称出各筛上土的质量,并计算各粒组的质量百分数。

(二)比重计法1、称取风干土样 30g,放入研钵中研散,然后全部通过 0075mm 筛。

2、将过筛后的土样放入瓷盘,置于 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后称重。

3、称取烘干土样 10g,放入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 1000ml,搅拌均匀,使土样充分分散。

4、用搅拌器搅拌悬液 1min,然后静置 1min,用比重计测量悬液密度。

5、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读取比重计读数,每次读数前应搅拌悬液1min。

固体废物的粒度分析实验

固体废物的粒度分析实验

固体废物的粒度分析实验
粒度分析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固体废物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推断出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其在固体废物中
的相对含量。

一般而言,固体废物的粒度分析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的制备:将代表性的固体废物样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制备和
取样。

常见的方法包括通过筛网分离或者离心分离等方式来得到不同粒径
的固体废物颗粒。

2.实验仪器设置: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常用的粒
度分析仪器包括筛分仪、离心分离器、激光粒度仪、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根据不同的颗粒分析仪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比如,在筛分仪中,将样品放置在筛网上,通过机械振动使颗粒在筛网上分级,
然后根据颗粒的粒径大小进行分类和计数。

对于激光粒度仪和显微镜实验,需要借助仪器的辅助来观察颗粒的形态和测量粒径。

4.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主要可以从
平均粒径、粒径分布、颗粒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如最大、最小、中间值,以及标准差、均值等指标进行数据处理。


可以结合图表来展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5.结果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对固体废物样品的粒度特征进
行总结和讨论。

可以与其他样品进行对比,或者与相关标准或法规进行对比,来评估固体废物颗粒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固体废物的粒度分析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固体废物中颗粒的特性和行为,从而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颗粒分析技术,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颗粒分析是利用光学、电子、声学等原理,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有激光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经过筛分,选取不同粒径的颗粒作为实验样品。

2. 仪器调试,根据实验要求,调试好颗粒分析仪器,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将样品放入颗粒分析仪器中,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对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范围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

经过颗粒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曲线,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各样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有些颗粒物料呈现出较为均匀的粒径分布,而有些颗粒物料则呈现出较为不均匀的粒径分布。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与其原料性质、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原料和加工工艺会导致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存在差异。

2. 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对其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合理控制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颗粒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提供重要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颗粒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规律,掌握了颗粒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颗粒分析技术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李华. 颗粒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 张三,李四. 颗粒分析实验指导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以上为本次颗粒分析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细粒物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包括PM2.5、PM1、PM0.1等。

它是现代环境质量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细粒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车辆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其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如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

所以,对细粒物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颗粒度组成是细粒物颗粒之间的组成情况,包括颗粒物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它可以用筛分分析法来测试。

筛分分析法是指利用一定大小的筛子将颗粒物按大小分滤的方法。

根据筛孔的大小把颗粒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统计筛后各级别颗粒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而得到颗粒的组成情况。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细粒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测试方法;2. 了解有关颗粒的物理含义;3. 通过对不同颗粒的筛分实验,了解颗粒的组成情况。

三、实验器材1. 高精度筛分机2. 标准筛网组四、实验步骤2. 将筛网组置于筛分机上,并振动一段时间,使筛网组摆动均匀,并抖落筛孔中的颗粒,使其尽量散开。

3. 将筛分物料样品取出一小份,并放在筛网组上部。

开启筛分机,设定筛分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待筛分结束后,将筛网组表面的颗粒取出,称量并记录重量和粒度组分。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筛完全部物料样品。

6. 把每一份取出的颗粒分别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和粒度大小观察,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将筛分结果汇总如下:粒径范围(μm)筛网号分数38.0 - 25.0 48 1.2%25.0 - 19.0 60 9.5%19.0 - 12.5 80 27.3%12.5 - 9.5 120 35.0%9.5 - 6.7 140 14.5%6.7 - 5.6 200 6.5%5.6 - 3.7 325 4.5%总计 100%六、实验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粒径分布的峰值在12.5-9.5μm,占总颗粒数的35.0%。

此外,还有27.3%的颗粒分布在19.0-12.5μm的范围内。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颗粒分析实验,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形状和表面特性,并掌握颗粒的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

实验仪器,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子显微镜、颗粒形貌分析仪。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按照实验要求,选择不同颗粒大小和形状的样品,进行制备和处理。

2. 激光粒度分析,将样品放入激光粒度分析仪中,通过激光衍射原理,测定颗粒的粒径分布。

3. 颗粒形貌分析,利用电子显微镜对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颗粒的形状、表面特性等。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颗粒形状参数等。

实验结果:1. 颗粒粒径分布,经过激光粒度分析,得到不同颗粒大小的粒径分布曲线,发现样品中颗粒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2. 颗粒形状分析,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样品中颗粒形状多样,有球形、片状、不规则形状等。

3. 表面特性分析,观察颗粒表面的微观形貌,发现颗粒表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颗粒间聚集、颗粒表面粗糙度等现象。

实验结论:1. 样品中颗粒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2. 样品中颗粒形状多样,表面特性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3. 激光粒度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是颗粒分析的重要手段,能够全面了解颗粒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颗粒分析实验,我们对颗粒的粒径分布、形状和表面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颗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产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1. 王明,李华. 颗粒分析技术及应用. 化工出版社,2009.2. 张三,李四. 颗粒形貌分析. 科学出版社,2015.3. 颗粒分析实验操作手册. 化学工程出版社,2018.。

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颗粒分析试验报告1. 引言颗粒分析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料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介绍颗粒分析试验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分析一种矿石样品中颗粒的粒径分布,以了解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可以获取样品中颗粒的粒径范围、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3. 实验步骤3.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矿石样品,并将其进行粉碎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颗粒分析。

样品的粉碎过程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破碎和粉尘的产生。

3.2 颗粒分散将粉碎后的样品取一小部分,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并使用超声波或搅拌器进行均匀分散,以确保颗粒之间不会发生聚集和堆积。

3.3 试验仪器准备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颗粒分析仪器,如激光粒度分析仪或雾化粒度分析仪,并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准备和调试。

确保仪器的参数设置正确,并进行零点校准。

3.4 开展试验将分散后的样品转移到试验仪器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试验。

通常,试验仪器会通过激光或光散射等原理对颗粒进行分析和测量。

3.5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仪器的输出结果,获取颗粒的粒径分布数据。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散度等指标。

4.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得到了矿石样品中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样品中颗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X至Y的范围内。

- 样品中存在少量的大颗粒和细颗粒,可能会对样品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

这些结论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后续的实验设计和工程应用。

5. 结论本报告介绍了颗粒分析试验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颗粒分析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适用于多个领域,通过粒径分布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一薄片粒度分析X

实验一薄片粒度分析X

样品处理
样品干燥
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 除其中的水分,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 影响。
将收集的样品进行破碎、研磨等处理, 使其达到适合粒度分析的粒径范围。
仪器调整与校准
仪器安装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装粒度分 析仪器,确保其稳定可靠。
仪器校准
使用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 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
02 实验材料
CHAPTER
实验样品
薄片粒度分析x样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来源可靠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薄片粒度分析x标准样品
用于校准实验仪器和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仪器
01
02
03
薄片粒度分析仪
用于对薄片粒度进行分析, 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 测量能力。
学习如何解读薄片粒度分析的结果
解读薄片粒度分析结果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能够正确解读颗粒大小、分布和形态等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可以评估不同制 备条件或处理方法对材料颗粒性能的影响。
此外,结合其他表征手段,如X射线衍射(XRD)、 热重分析(TGA)等,可以对材料进行更全面的表征,
跨学科合作
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研究,推动薄片粒度分析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谢谢
THANKS
改进建议
建议在后续实验中引入自动化样品制备设备,以 提高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实验优化
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以提高 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样品对薄片粒度分析的影响,以及 如何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粒度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颗粒污染物的粒径分布式选择颗粒物控制工艺和设备重要依据,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颗粒物粒径分布测定的基本方法,绘制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析的试验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进行测定。

比重计法适合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对于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可采用筛析法进行分析,当颗粒群中兼有上述两种粒组时,则应联合使用筛析法和比重计法。

.本实验只作比重计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物样品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定律及比重计浮泡在悬浮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用比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

三、仪器设备
1. 比重计
(1)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0℃时1L悬液内以g表示所含颗粒质量。

(2)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

2.量筒两个,容积为1L。

3.天平,感量0.01g。

4.温度计。

5.搅拌器。

6.秒表。

7.煮沸设备:电热器,三角烧瓶及回流冷凝管。

8.化学药瓶:4%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

9.蒸馏水。

10.其他:烘箱、时钟、烧杯等。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称取由试验室按备样要求准备好的小于0.1mm的烘干试样30g,称重准至0.01g,装入三角烧瓶中(装烧瓶时切勿使土粒散失)。

2.在盛有试样的三角烧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然后加入浓度为4%六偏磷酸钠(分散剂)10mL,将瓶稍摇荡后,放在电热器上,用冷凝管下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进行煮沸。

煮沸进间从沸腾开始算起,不易分散的颗粒样一般需
1h左右,其他可酌量减少,但不是少于0.5h。

3.待悬浊液冷却后,却其倒入指定号码的量筒内,并应将烧瓶中剩留的悬液,分次用少量蒸馏水完全洗倒入量筒内。

注水入量筒,使筒内悬液恰达1000mL,如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仍有絮状下沉现象,可再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10mL 于悬液中加以分散。

4.将盛有悬液的量筒,置于平衡且便于测度的平台上(试验过程中不得挪用或碰撞)。

准备好比重度、秒表、记录纸等,并先熟悉比重计划刻度的读法。


后将搅拌器放入量筒,沿整个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1min,往复各约30次,使悬液彻底搅拌(注意搅拌时勿使悬液溅出筒外)。

5.搅拌完毕,立即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

测定经过0.5,1,2,5,10,30,120min的比重计读数。

根据试样情况或实际需要,可增加比重计数或缩短最后一次读数的时间。

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min,将比重计小心地放入悬液中接近读数的深度,以免比重计上下跳动。

注意比重计浮泡应保持在量筒中心位置,不得偏近筒壁。

提放比重计时,应使比重计的中轴垂直液面。

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悬液的扰动,并应防止从手中滑落或碰到量壁。

6比重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

甲种比重计应准确至1,估读至0.1;乙种比重计应准确至0.01,估读至0.0001.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比重计,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并测定各相应的悬液温度,准确至0.5℃.
五、计算
1.比重计每一次读数先经液面校正,求得颗粒有效沉降距离,计算颗粒直径d。

再将每一读数作刻度及弯液面校正、温度校正、比重校正、分散剂校正。

然后计算小于某粒径颗径含量占试样总量的百分数P,并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2.可按下列反法计算P及d
(1)甲种比重计
(1-1)
式中—试样重,克;
—比重计校正值,查表1-1;
—温度校正值,查表1-2;
—刻度及弯液面校正值,查实验室给出的图表;
—分散剂校正值(由实验室给出);
—甲种比重计读数。

表1-1 颗粒比重校正系数
颗粒比重比重校正系数颗粒比重比重校正系数甲种比重计乙种比重计乙种比重计
G G S’G S G G S G S’
2.50 1.038 1.666 2.70 0.989 1.588
2.52 1.032 1.658 2.72 0.985 1.581
2.54 1.027 1.649 2.74 0.981 1.575
2.56 1.022 1.641 2.76 0.977 1.568
2.58 1.017 1.632 2.78 0.973 1.562
2.60 1.012 1.625 2.80 0.969 1.556
2.62 1.007 1.617 2.82 0.965 1.549
2.64 1.002 1.609 2.84 0.961 1.543
2.66 0.998 1.603 2.86 0.958 1.538
2.68 0.998 1.595 2.88 0.954 1.532
(2)乙种比重计
(1-2)
式中V——悬液体积(1000毫升)
——20℃时水的容重(=0.908232克/厘米2)
G s′、m′n′C D′、R′符号意义同前,只是加“/”号以甲种比重计用符号。

(2)按斯托克斯(Scockes,G,C)公式计算粒径d(毫米):
表1—2 温度校正值
(1-3)
式中 Swo ——4℃时水的容重,克/厘米3;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克-秒/厘米3; Gw ——水的比重;
L ——某一时间t 内的颗粒有效沉降距离,厘米(可查试验给出的图表); t ——沉降时间,秒。

3. 比重计读数校正:
由于比重计读数系在20℃下刻制的,其刻度又往往不易准确,而且在实验时的其他一些环境条件与制造时也不一样,因此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读数进行校正,然后用于计算P 和d 值。

(1)颗粒沉降距离校正:比重计读数除用以求得悬液中颗粒的含量以外,还用以确定颗粒的实际下沉距离(有效沉降距离)L ,借以计算粒径d 。

当比重放入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0.3 -0.1 0.0 +0.1 +0.3 +0.5 +0.6 +0.8 +0.9 1.1
-0.0002 -0.0001 0.0000 +0.0001 +0.0002 +0.0003 +0.0004 +0.0005 0.0006 +0.0007
35.5 36.0 36.5 37.0 37.5 38.0 38.5 39.0 39.5 40.0
+5.2 +5.5 +6.7 +7.0 +7.0 7.0 +7.9 8.0 +8.5 8.8
+0.0040 +0.0042 +0.0043 +0.0045 +0.0047 +0.0048 +0.0050 +0.0052 +0.0053 +0.0055
悬液内,液面因而升高,此时由液面至浮泡中心的距离,并不代表颗粒的实际沉降距离,因此必须加以校正。

(2)刻度及湾液面校正:由于比重度在制造时刻度的可能误差,同时试验时由于悬液混沌比重计读数均以湾液面上缘为准,故应将刻度和弯液面校正后才能用于计算。

(3)温度校正:比重度刻度是以20℃为准,如试验时悬液的温度不等于20℃时,则水的密度的变化以及比重计浮泡体积的胀缩,会影响比重计的准确读数,故须加以校正,校正值m可从表试1-2查得。

(4)颗粒比重校正:甲种比重计的刻度系假定悬液内的颗粒比重为2.65,故应根据试样的实际比重值加以校正,校正系数G S可查表1-1。

乙种比重计的校正系数为
(1-4)
式中r s——颗粒的容重,g/cm3
r w20——20℃时水的容重,g/cm3
G’ 值也可查表1-1。

(5)分散剂校值正比重计刻度是以蒸馏水为标准的,当悬液中加入分散剂时,则比重增大,故亦须加以校正。

C D=R D20-R B20 (1-5)
式中CD——分散剂校值;
R B20——比重计在20℃的蒸馏水中的读数
R B20——比重计在20℃加入分散剂的溶液中的读数
4.用小于某粒径的颗粒重百分数P(%)为纵坐标,颗粒直径d(毫米)的对数坐标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六、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1.原始记录
试样名称:试样质量:
温度
表1-3 粉尘粒径测定原始记录
2.实验数据处理
按照教材中所述的粉尘粒径分布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整理成表1-4。

表1-4 粉尘粒径分布表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1.筛分和比重计法联合测定中的结果整理问题:筛分法是以测定颗粒中轴直径为依据,而比重计法是以测定与颗粒下沉速度相同的球体直径为依据。

因此,两者在曲线联接部分有一定差别,如何实现这种联接?
2.依据实验结果,试绘出相对频率分布曲线和筛上累计积分曲线,并确定中位径、众径和几何标准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