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7-代谢总论
《生物化学》课件-第七章-新陈代谢与氧代谢
在典型的线粒体呼吸链中,至少含有5种不同细胞色素: b、c、c1、a1、a3。
电子的传递顺序是:
• b→c1→c→aa3→O2
aa3不能分开,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寡聚体。 一氧化碳和氰化物可与细胞色素a3结合,使 其丧失传递电子的功能,以致呼吸链电子传 递中断。
•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辅酶Ⅰ
• NADP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或辅酶Ⅱ
• FMN • FAD
黄素单核苷酸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一)呼吸链的主要成分
1、NAD+和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组成成分】 酶蛋白、尼克 酰胺(维生素 pp)核糖、磷 酸与AMP。
【作用】 辅酶接受代谢物脱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除了部分用以维 持体温,大部分通过磷酸化作用转至高 能磷酸化合物如ATP中。
体内生成ATP的方式
底物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因脱氢、脱水 等作用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而形成 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 移给ADP形成ATP的方式。
N
NN OCH2 O
HH
H
H
OH OH
(2)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O PO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1.9kJ/摩尔
(3)酰基磷酸化合物
OO H3N+ C O P O-
O-
氨甲酰磷酸
Hale Waihona Puke OORC O P O A O-
酰基腺苷酸
OO
RCH C O P O A
N+H3
代谢总论
第十七章代谢总论生物技术0903班孔晨凌、吴建东、韩于冰、金风、陈广牵、李孟潇、曹腾飞1、新陈代谢的定义新陈代谢又称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代谢的分类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平衡使生物体既保持自身的稳定,又能不断更新,以适应环境(两者不互为逆反应);也可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由小分子合成大分子,还原反应,消耗能量。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氧化反应,排出体外。
物质代谢:物质的分解、合成、转换的化学变化。
能量代谢:能量的转化、释放、利用的化学变化。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物分子:脂肪多糖蛋白质基本组成: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其他糖氨基酸常见中间产物:丙酮酸乙酰辅酶ATCA最终产物:H2O CO2 NH3葡萄糖软脂酸丙氨酸4H 7H20 NH3 2CH3COCOOH丙酮酸8CoA-SH CH3COCOOH2CO2 4H2CoA-SH28H CO2 2HCoA-SH 2CH3CO-SCoA乙酰辅酶A 8CH3CO-SCoA CH3CO-SCoACH3CO-SCoA+H2OCoA-SHTCA循环+H20 2CO28H3、代谢的意义1)降解来自环境的营养物质或捕获太阳能以提供自由能2)将营养物质转变为构筑细胞的大分子的构件分子3)合成生物大分子4)产生其他生物活性分子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4、细胞代谢的基本特征1)构成细胞代谢的所有反应基本上都是酶催化的。
2)一些酶(2-20个左右)彼此关连,构成多酶体系或酶复合体。
前一个酶的作用产物成为下一个酶的底物。
3)由多酶体系或多酶复合体联合催化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称为代谢途径。
一般而言,途径中的的每一步均只导致一个小的特征性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只涉及除去、转化或加上一个特殊的原子或基团。
4)生物氧化过程逐步放出能量。
5)细胞代谢途径是彼此关联的。
生物化学--代谢总论 ppt课件
异构化及重排
消除反应的机制
反应
消除反应伴随碳
-碳双键的生成,可
通过协同机制、碳正
离子机制或碳负离子
机制完成,形成顺式
或反式消除产物。
在生物化学中,
常见的异构化反应是
双键移位。如酮糖-
醛糖互变。
重排反应伴随碳
-碳键的断裂和重生
成,使碳骨架发生变
化。
ppt课件
13
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2.异构化反应
1
1
2
基团发生反应。
若有氢负离子的受体存在,C-H键
断裂时电子有可能留在氢原子一侧形成
碳正离子和氢负离子,缺电子的亲电基
团容易与富电子的碳负离子(为亲核基
团)发生反应。
ppt课件
9
(一)基团转移反应(group— transferreaction)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通常为亲电基团 从一个亲核体转移到另一个亲核体常见的 转移基团有酰基、磷酰基和葡萄糖基等。
1点1线或1点2线:410个;
1点3线:71个;1点4线:20个;
1点5线:11个;1点6线或6线
以上:8个;1点1线在1个途径
的末端;1点2线在1个途径的
中间;1点3线参与2个途径;
其余类推。
ppt课件
3
(四)分解代 谢的三个阶段
(三)代谢途径的类
型:
(a)多种游离酶构成的
代谢途径;
(b)多酶复合体构成的
第19章
代
谢
总
论
ppt课件
1
一、新陈代谢的一般规律
(一)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是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由
酶催化,一系列的连续反应构成代谢途径,代谢途径的个别步
生物化学 第七篇 代谢及代谢途径
第七篇代谢及代谢途径(第十九~三十一章小结)第十九章代谢总论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代谢组也叫做小分子清单,是指反映细胞状态的各种小分子的样式,包括所有代谢过程的总和以及相关的细胞过程。
新陈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类。
分解代谢是有机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较小、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逐步释放。
合成代谢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自身大分子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提供能量。
代谢途径指一系列合成或分解化合物的反应,可分为合成代谢途径、分解代谢途径和无定向代谢途径。
按照代谢进行的方向,代谢途径可以分为:线状、环状和分支状。
代谢途径有如下特点:代谢途径是不可逆的;反应条件温和;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十分相似;代谢途径都有限速步骤,受到高度调节;在真核细胞中,代谢途径高度分室化的;为了利于机体的调控,同一化合物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途径至少有一步是不同的。
细胞内同一代谢途径中酶的组织形式有分散存在、形成多酶复合体、与膜结合的多酶复合物以及多功能酶。
新陈代谢有多种研究方法,如同位素示踪法、使用酶的抑制剂、利用遗传缺陷症等,其中同位素示踪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第二十章生物大分子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摄入的生物大分子在进入细胞进行分解代谢之前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在各种水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脂质、多糖和核酸被降解成各自的组成单位,再通过吸收或运输进入细胞被进一步分解。
绝大多数动物消化道缺乏水解β-1,4糖苷键的酶,因此纤维素就无法被水解利用。
而带有α-1,4糖苷键的淀粉和糖原则可以在消化道分泌的各种α-糖苷酶催化下被最终水解成葡萄糖单位。
单糖进入细胞被吸收的过程是运输蛋白介导的,至少有Na+-单糖共运输蛋白系统和不依赖于Na+的易化扩散运输系统参与催化单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
脂在消化过程中需要由胆囊分泌的胆汁酸(盐)进行增溶。
在胆汁酸(盐)的帮助下,大脂滴被分散成小的脂滴,此过程被称为乳化,这大大提高了脂水解效率。
代谢总论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过程释放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得以贮 存,即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化学偶联学说 结构偶联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
ATP合酶
F1:(3β3 δε亚基) F0:(a1b2c9~12亚基)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一对e- 从 FADH2传递到O2 产生1.5分子ATP;
温和反应; 逐步进行; 受到调控; 中间代谢:新陈代谢中的个别环节、 个别步骤称为中间代谢。
生物氧化
生物能学; 呼吸链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生物能学
ATP是细胞内化学能的共同载体,含有高的磷酸基 团转移势能。 高能化合物:水解可以释放5千卡以上自由能的化合 物。 ATP水解释放一个磷酸基团,可以释放7.3千卡自由 能。 ATP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高能化合物。 ATP不是能量贮存者。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代谢的概念 广义: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狭义: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物质代谢:构成生物体组成成分的糖、脂、 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 热能以及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P 325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新陈代#43; NAD+
FMN FMNH2
还原型Fe-S 氧化型Fe-S
Q QH2
复合体Ⅰ的功能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V) '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生物化学课件第七章 代谢总论
酸酐键
ATP
UTP、CTP、 GTP
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 键断裂的同时释放出能量
ATP + H2O ——> ADP+Pi G = -30.5 KJ/mol ATP + H2O ——> AMP+PiPi G = -32.2 KJ/mol
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 (能量货币,蓄电池)
光能
ATP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
Metabolism introduction
自养生物:利用CO2作为碳源,伴随太阳能
向化学能的转变
异养生物:利用有机物作碳源
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最终来源
光合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分解代谢释放能量;合成代谢消耗能量
新陈代谢的特点
新陈代谢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所组成 反应步骤繁多,具有严格的顺序性,还能 自动调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采取不同的途径,而 且位于细胞的不同部位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代谢
对于一个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
△G<0,可; =0,可逆;>0,否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G = 0
K′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故△ G′Θ也是一个常数。
根据自由能变化可以判断中间物质代谢方向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
❖在偶联的几个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总变化
等于每一步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总和。
某些代谢途径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所共 有,但是合成代谢不是分解代谢的逆过程
三、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 ❖高能化合物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能量的传 递形式
代谢总论
• 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键的特性可以把 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① 磷氧键型 a) 酰基磷酸化合物
O C O CH2 O P O
-
O CH OH O O O-
O CH3 C O
O P O O
-
P O
3-磷酸甘油酸磷酸
乙酰磷酸
11.8千卡/摩尔
10.1千卡/摩尔
O R C O
O H3N
+
O P O
四.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 ① 生物能和ATP
• • • ATP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 ATP是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 生物化学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一样,也服从热 力学的规律。
② 高能化合物
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 用以维持体温外,大部分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 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
代 谢 总 论 代 谢 总 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metabolism):
指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总称。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指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物质,并
把它们转变成自身物质的过程。
新陈代谢
通常是将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指生物体内原有的物质经一系 列变化最终变成排泄物排出体 外的过程
一般方法 同位素法
(一)一般方法
1. in vivo(体内) (1)利用异常代谢物的研究方法
狗 1904年 Knoop Ф (CH2)nCOOH
ФCOOH ,ФCH2COOH
提出了β-氧化假说
(2)利用患代谢障碍病的病人或动物进行代谢研究
停止
A
B
C
排出体外
D
E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7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The Law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 Thermodynamics
– Is the study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生物能学
Thermodynamics and Metabolism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能量代谢
任何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物
体内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与物质代谢同时存在,不存在无物质代谢的能 量代谢,也不存在无能量代谢的物质代谢。
Enzyme 1 A Reaction 1 B Reaction 2 Enzyme 2 C Reaction 3 Product Enzyme 3 D
Starting molecule
• One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s the limitied reaction specificity of enzymes. • Another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n metabolic pathways is to control energy input and output. • Finally, multiple steps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control points.
– Energy can be transferred and transformed –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or destroyed
生物化学 7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 粒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 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pH7和 常温)。
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 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ATP。
生物氧化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多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为构造单位——单糖、 甘油与脂肪酸、氨基酸,该阶段几乎不释放化学能。
第二阶段:构造单位经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氧化 等各自的降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等少数几种共同的 中间代谢物,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种类物质的代谢间 起着枢纽作用。该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生物氧化图示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COOH (Β-脱羧) CH3CCOOH + CO2
O
O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第三阶段:丙酮酸、乙酰CoA等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CO2、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氧化脱下的电子(H—)经过一个氧 化的电子传递过程(氧化电子传递链)最终传给O2,并生成 ATP,以这种方式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它是 一种很重要的将生物氧化和能量生成相偶连的机制。
•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新陈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能量 代谢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1.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2.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3.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 新陈代谢的功能: •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 营养物质。 •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 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 结构元件,即大分子的组 成前体。 •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 自身的大分子。 • 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 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 2、氮磷键型
磷酸肌酸 磷酸精氨酸
• 3、硫酯键型(活性硫酸基) • 4、甲硫键型(活性甲硫氮酸) 3’-腺苷磷酸5’-磷酰硫酸 酰基辅酶A
第三部分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 一个典型的生物膜含有磷脂、糖鞘脂和胆固醇(在一些真核 细胞中)。 • 膜含有的脂有一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两性分子,含有极性 成分和非极性成分。磷脂和糖鞘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象肥 皂那样形成单层膜或微团,然而在体内这些脂倾向于组装成 一个脂双层。 • 由于磷脂和糖鞘脂含有两条烃链的尾巴,不能很好地包装成 微团,却可以精巧地组装成脂双层(下图)。但并不是所有 的两性脂都可以形成脂双层,如胆固醇,其分子中的极性基 团-OH相对于疏水的稠环系统太小了。 • 在生物膜中,不能形成脂双层的胆固醇和其它脂(大约占整 个膜脂的30%)可以稳定地排列在其余70%脂组成的脂双层 中。
• 以ATP形式贮藏的能量,提供 四方面的能量需要: 1. 3.提供生物合成做化学功时所 供给营养物逆浓度梯度跨膜运 输机体细胞内所需的自由能。 需的能量。 2.是生物机体活动以及肌肉的 4.在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合 能量收缩的能量来源。 成中,保证基因信息的正确传 递,ATP也以特殊方式起着递能作 用。
同 向
单向转运
反向
协同转动
(一)Na+和K+运输
无论动物、植物细胞或细菌,细胞内、外都存在离子梯 度差。细胞内是高K+,低Na+,处环境则是高Na+,低K+。 这种明显的离子梯度显然是由于逆浓度主动运输的结果, 执行这种运输功能的体系称为Na+,K+-泵。 Na+,K+-泵就是分布于膜上的Na+,K+-ATP酶。
活性部分(巯基)
新陈代谢的调节
• • •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整体水平
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
• 酶催化的有机反应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金属离子催化 静电催化
反应大体可归纳为四类:
基团转移反应 酰基转移 磷酰基转移 葡糖基转移 实质是电子的得失的反应 消除反应 分子内氢原子的迁移—异构化反应 分子重排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克莱森酯综合反应 β-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 脂双层内脂分子的疏水尾巴指向双层内部,而它们的亲水头 部与每一面的水相接触,磷脂中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头部基 团为脂双层提供了两层离子表面,双层的内部是高度非极性 的。 • 脂双层倾向于闭合形成球形结构,这一特性可以减少脂双层 的疏水边界与水相之间的不利的接触。 • 在实验室里可以合成由脂双层构成的小泡,小泡内是一个水 相空间,这样的脂双层结构称为脂质体(liposomes),它相 当稳定,并且对许多物质是不通透的。 • 可以包裹药物分子,将药物带到体内特定组织。
自由能变化与另外两个热力学函数焓(enthalpy)和熵(entropy) 有关,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ΔG=ΔH-TΔS ( 1) 一个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如下关系: ΔG°’=-RTIn Keq ( 2) 对于反应 A+B=C+D,实际的自由能变化可以表示为: [C][D] ΔG=ΔG°’+ RTIn———— ( 3) [A][B] 达到平衡点时, [C]平衡[D] 平衡 0= ΔG°’+ RTIn—————————— [A] 平衡[B]平衡 或 ΔG°’=-RTIn Keq
• 脂双层形成了所有生物膜的基础,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必要 成分。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的厚度大约是5~6nm,而典型的 生物膜的厚度大约是6~10nm,这是由于存在着镶嵌在膜中或 与膜结合的蛋白质的缘故。 • 1972年,S.Jonathan Singer和Garth L.Nicolson就生物膜的结构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根据这一模型 的描述,膜蛋白看上去象是圆形的“冰山”飘浮在高度流动 的脂双层“海”中。 • 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插入或跨越脂双层, 与疏水内部接触。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与膜表面松散连接。生物膜是一个动态结构,即膜中的蛋白 质和脂可以快速地在双层中的每一层内侧向扩散。
• 脱氢酶催化物质的脱氢反应,将脱下的氢原子和电子传递给一 类特殊能接受这种氢原子和电子的辅酶,称为辅酶I和辅酶II。
FMN和FAD的递能作用
• FMN和FAD是一类在传递电子和氢原子中起作用的载体。都 能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
OH OHOHOH N N N C O FMN FAD O N N N N NH2 OH OH
• 与分解代谢相反,合成代谢则是由少数几种简单前体生成各 式各样的生物大分子。就好象分解代谢的逆过程(但不是分 解代谢的简单逆过程). • CO2、H2O和NH3合成构件分子氨基酸等,再由构件分子合成生 物学功能各异的生物大分子。
应
能量在代谢中的重要地位
能量代谢:以物质代谢为基础,与物质代谢过程相伴而发 生,是蕴藏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 在分解代谢中,起捕获和贮藏能量作用的分子是腺嘌呤核 苷三磷酸,简称腺苷三磷酸(ATP)。 ATP是由ADP和无机磷酸合成的。 ATP和ADP的往复循环是生物机体利用能量的基本方式。 ATP + H2O→ADP + P i ATP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而是一种传递能量的分子。
第二部分 生物能学
生物能学(Bioenergetics)是生物化学中涉及生活细胞转移和能 量利用的基本问题,是完全建立在热力学的基础上的。
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 G)是生物化学中主要的热力学函 数。ΔG表示产物和反应物自由能之间的差值,如果ΔG为负 值(ΔG < 0),反应可自发进行,是个放能反应;如果ΔG 为正值(ΔG > 0),反应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进行,表明 是个耗能反应。
• 膜的生物学功能:
• • • • • • • • 1、物质运输: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2、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3、细胞识别:抗原和抗体 4、细胞免疫:免疫细胞的受体抗原 5、神经传导:离子转运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6、代谢调控:各种细胞器在参与代谢中的作用 7、激素和药物的作用:细胞通讯 8、肿瘤发生:异常的细胞通讯
氧化-还原反应
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
碳-碳键的形成或断裂反应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 使用酶的抑制剂:研究代谢抑制剂的作用有助于判定代谢途 径中的某一步反应。 • 使用遗传缺欠症研究代谢途径:通过研究与某个不正常蛋白 有关系的基因的突变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某些突变是 致死的,不能传给下一代,而有些突变是后代容忍的。对这 些突变的生物体的研究有助于鉴别出代谢途径中的酶和中间 代谢物。 • 气体测量法 •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代谢的最有效和最常用 的方法。一般都是向制备的组织、细胞或亚细胞成分中加入 同位素标记的底物,然后追踪生成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绘 制出代谢物的转换图。 •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 从图中看到分解代谢由三个 阶段组成。
总的看来,分解代谢只生成 • 在第一个阶段,大分子营养物蛋 在第二个阶段,构件分子进 在第三个阶段,乙酰 CoA 三种主要的终产物: CO2、 H2O和 一步代谢只生成少数几种分子, 进入柠檬酸循环,分子中的乙 白质、多糖、脂等降解成小的单体 NH 3。伴随着物质分解代谢的同时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化合物丙酮酸 酰基被氧化成CO2和H2O。 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能,这些能 构件分子,例如氨基酸、葡萄糖、 和乙酰 CoA。另外蛋白质的分解 量一般都是以核苷三磷酸(例如 甘油和脂肪酸等。 代谢中,氨基酸经脱氨作用可生 ATP或GTP)和还原型辅酶(例如 成氨。 NADH或FADH2)的形式保存的(见右 图 )。
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
定义:细胞之所以能维持恒定的离子梯度差,是由于细 胞膜具有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的功能,因此,凡物质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
特点:1、专一性 2、运输速度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3、方向性 4、选择性抑制 5、需要提供能量
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大都是通过专一性运输蛋白的作用来实现。 • 如果只是运输一种分子由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称为单向运输 (uniport transport)。 • 如果一种物质的运输与另一种物质的运输相关而且方向相同, 称为同向运输,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运输。两者统称为协同 运输。
高能磷酸化合物
• 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当其磷酰基水解时,释放出大量 的自由能,这类化合物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些分子中的酸 酐键,能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如:
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 代表。 β、γ磷酸基团的酸酐键非常 容易水解并释放大量的自由能。
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其他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 1、磷氧键型(-O-P-)
• 能够直接提供自由能推动生物体多种化学反应的核苷酸类分 子除ATP外,还有: ATP———参加磷脂的合成 GTP——参加蛋白质和嘌呤的合成
辅酶I和辅酶II的递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