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90e5e0cc7931b764ce15de.png)
各年纪阶段心剪发展图式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年龄 0-3 岁 3-6 岁 7-12 岁11.12 —15.16 岁17.18-35 岁35.40-60.65 岁60 岁以上总特色动作发展游戏学习生理和心理矛盾一般特色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观感知觉发展语言发展记忆发展记忆发展智力发展感知觉变化感知觉退行性认知发展记忆发展思想发展语言发展记忆发展思想发展思想发展思想发展思想发展记忆发展变化创建力发展记忆年迈变化思想年迈变化情绪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退休前后生活变化气质道品德为亲子关系情绪变化人生价值观确定人品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社会性发展社会性迷恋自我意识发展性别角色伙伴期伙伴关系友情发展第二抗争期人际关系发展亲近感成立社会关系变化职业变化人际关系变化人品变化死亡到临第一抗争期欺凌与被欺职业适应负人品变化①保证婴儿充分①组织多种形①学会学习①进行青春期性教①建立正确的择偶①劳逸联合,防止①提早做好退休后的的营养和睡眠式的游戏②培养优秀品育,做好知识准备观,正确对待爱情心理疲惫生活准备②关注婴儿感情②鼓励孩子与质和心理准备中的挫折②培育豪迈的人生②生命不息,活动不需要,成立安全伙伴交往②尊敬少年少儿的②加强择业意识的观,战胜中年危机至型母婴迷恋③培养优秀的独立意识,帮助他自主性,促使职业③正确办理家庭和③保持优秀的人际关③针对不一样种类生活行为习惯们顺利渡过抗争期生涯的顺利发展工作关系系生理卫生气质特色踊跃对④培养其独立③教给青春期少年③提升人际交往能④坦率面对死亡待婴儿性儿童情绪调控方力,踊跃适应社会④促使婴儿的认法,除去不良情绪变化知活动各年纪阶段心剪发展的总特色年纪阶段总特征主要观点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重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既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婴儿期动作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任意动作向任意动作发展;拥有必定方向性温次序性(头尾、近远、大小)0-3 岁发展③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https://img.taocdn.com/s3/m/5b6f4b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e.png)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 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 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 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 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随年龄增长的行为(因而普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 它研 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 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 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 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 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 特点。
发展心理学1007.pdf
![发展心理学1007.pdf](https://img.taocdn.com/s3/m/13e76d1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3.png)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的三级认知功 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的缩写。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功能平行的两个认知 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系统。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三个功能系统是 分层级的。
儿童心理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
4、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能够提出和检 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
几个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经典实验:
观点采择: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 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 ---研究婴儿自我意识产生 主试在婴儿(9-24个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在他
注意系统是基础,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 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
戴斯认为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 整合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 工过程来完成的。
智力的发展:
1、一般趋势: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 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 2、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3、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量表 )
2、斯坦福---比奈量表: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5843b89ec3d5bbfd0a74d9.png)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历程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a0ddce80eb6294dd886cca.png)
新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B. Skinner(1904-
1990)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一种 实验分析》(1938) 《教学技术学》(1968) 《言语行为》(1957
24
新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发展的机制:操作条
件反射
核心概念:积极强化、消
极强化;积极惩罚;消极
惩罚;
其它贡献:机器教学(程
12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
便训练。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
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缩。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
习独立,接受个人的力量,
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
和攻击。
肛门性格: 过早、过于严格
的大小便训练会使儿童压抑。
成年后表现为过于守秩序、
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
心强等。
13
性器期(3~6岁)
比多集中投力放在生殖器 部分,表现。为这个时期 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 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 想
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1
主要学派的观点
一·精神分析法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自然成熟理论 四·日内瓦学派
2
《一》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力比尔 埃里克森---发现观
精神分析法
3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法理论
人物:一、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压抑 情结 童年的阴影 催眠 联想 2、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3、梦的解析 新精神分析、荣格 集体无意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5岁 希望
恐惧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5-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403ae477232f60ddcca1da.png)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情 绪
①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
亲子关系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6f96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d.png)
青年期
智力发展
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
思维发展
①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②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③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使活动具有主动性、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幼儿期
3-6岁
游戏
①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b5391883c4bb4cf7ecd142.p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区别几个概念
发展
成熟
生长
发展-成熟-生长
所谓发展(development),有多种含义。一般人 们理解为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在 此含义上,与生长(growth)为同义语。 但严格意义上,发展尤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特 别是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 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环境或学习的结 果,这种变化既可是量变也可是质变。而生长通 常用于生理方面,对人类来说,生长是从卵子受 精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衰亡为止的持续过程。
发展-成熟-生长
发展与成熟两个术语既有联系义有区别,成熟 (maturation)比前两者更为复杂,有两层含义。 其一为生理的成熟,即身休上各种器官的形态、 结构和机能臻至完备状态,生长即告停止;其二 为心理成熟,包括智能的成熟、情绪的成熟和社 会性的成熟三个方面。简言之,成熟是指随年龄 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与变化, 成熟排除了练习和经验。 一般说来,成熟不但确定个体发展的最大限度,同 时也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和速度。但生理成熟和 心理成熟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形成了个体发展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
民族心理学
ethnic psychology
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的理论为基础,又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 参照,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 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具体研究涉及特定 民族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民 族集团与民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 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和规律。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7181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4.png)
胎儿运动系统发育
在胎儿期,神经系统是最早发育的系统之 一。胎儿的神经管在受精后约3周形成, 之后逐渐发育成为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
胎儿的感知器官也在逐渐发育。例如,听 觉系统在怀孕24周左右开始发育,视觉 系统在怀孕28周左右开始形成。
随着胎儿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胎儿能够在 母体内进行各种运动,如伸展、踢腿等。
成年中期(40-65岁)
面临职业和家庭生活的挑战,认知能 力逐渐下降,但智慧和经验积累丰富 。
成年晚期(65岁以上)
身心功能逐渐衰退,但智慧和人生经 验更加丰富,关注生命意义和精神寄 托。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01
02
03
04
05
跨文化和多元化 研究
生物-心理-社会综 纵向追踪研究 合研究
应用研究
方法论创新
身体发育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长明显 ,骨骼、肌肉和器官逐渐成熟。
大脑发育
大脑皮层细胞数量增加,神经网络逐渐复杂化, 为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感觉器官发展
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逐渐完善,对外部 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
学龄前期认知过程发展
感知觉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逐渐提高,能 够更准确地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属 性。
胎儿期感知觉发展
听觉发展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能够听 到声音,并对不同声音作出反应 。例如,胎儿可能会对母亲的声
音、音乐声等产生反应。
触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能够感受到触摸和压 迫等刺激。例如,当母亲抚摸腹部 时,胎儿可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味觉和嗅觉发展
虽然胎儿的味觉和嗅觉在母体内的 作用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胎 儿可能会对某些味道和气味产生反 应。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b01bee7375a417876f8f4f.png)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1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2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 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1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3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
童年期
7-12岁
记忆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③生活空间扩大④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
5岁
生理
变化
1身体变化
2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
上
心理变
化观
1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 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7e1113dd4d8d15abf234ea4.png)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 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 ),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 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里,皮亚杰还提出了“ 循环反应”的概念。
循环反应意指婴儿发现一个偶然的反应是有趣的,于是就重复这个反应,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d88484f6f121dd36a32d82ec.png)
主题: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人物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8.9-1980.9.16),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自己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备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完备。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
皮亚杰将本阶段划分为六个分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个月内,婴儿的行为完全是反射性的,如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
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少数几个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
名词解释: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习惯动作时期(1~4.5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形成了一些简单的适应性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是婴儿主动做出的。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59048a2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1.png)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3e1b140b1c59eef8c7b48e.png)
老年期 60 岁以上 心理变化观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 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 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婴儿期 0-3 岁
幼儿期 3-6 岁
童年期 7-12 岁 青春期
青年期 17.18-35 岁
一般特征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亲密感建立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中的挫折
变化
中年期
35.40-60.65 岁
生理变化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 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 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 工作关系
年龄 总特征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生理卫生
婴儿期 0-3 岁 动作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情绪 气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①保证婴儿充足 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 需要,建立安全 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 气质特点积极对 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 知活动
幼儿期 3-6 岁 游戏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生理和心理矛盾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社会关系变化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 ①树立正确的择偶
育,做好知识准备 观,正确对待爱情
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
独立意识,帮助他 自主性,促进职业
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生涯的顺利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16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思维发展
①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②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
①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 ②词汇的发展 ③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①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 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
①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②具体特征: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
青年期
17.18-35
智力发展
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
思维发展
①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④培养其独立性
①学会学习
②培养良好品质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③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①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①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②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无意记忆占主导、容易运用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①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②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恋(65%-70%)、回避型依恋(20%)、反抗型依恋(10%-15%)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哈特把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童年期
7-12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②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③记忆策略的发展特征:复述和组织(归类、系列化)
④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记忆监控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社会性发展
情 绪
气 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道德行为
性别角色
同伴期
第一反抗期
自我意识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发展
欺负与被欺负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③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使活动具有主动性、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幼儿期
3-6岁
游戏
①关于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
②儿童游戏的发展:成人—婴儿游戏(1岁以内)、实物游戏(2岁)、模仿性游戏(婴儿末期);象征性游戏(幼儿);规则性游戏(童年)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记忆发展变化
①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保持平稳或下降很小;不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大幅度下降
②记忆的侧重点或结构发生了改变: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
③记忆加工过程中不注重简单细节,更关注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创造力发展
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期在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同伴关系的发展
①幼儿的友谊多是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活动或拥有有趣玩具上,容易建立也容易破裂。
②同伴关系的作用:促进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满足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
第一反抗期
多发生在幼儿的3-4岁,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二)
老年期
60岁以上
感知觉退行性
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知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
记忆年老变化
①老年期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②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
③关于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
婴儿期
0-3岁
感知觉发展
①视觉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视觉、视敏度 ②听觉发展: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③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④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
记忆发展
①出生到3个月的记忆:可保存30天 ②3-6个月的记忆:长时记忆发展迅速 ③6-12月的记忆:长时记忆继续延长,认生现象出现 ④12个月以后的记忆:符号表象和延迟模仿出现。
②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③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并不严格按逻辑法则进行
中年期
35.40-60.65岁
感知觉变化
①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步下降,听觉阈限逐步提高
②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思维发展
①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②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③生活空间扩大 ④ 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5岁
生理
变化
①身体变化
②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上
心理变化观
①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亲密感建立
社会关系变化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