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和其他教学案例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案例
文本分析:《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一模块《向青春
举杯》中的一篇课文。他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生日之际送给孩
子的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全文以自己深刻而独特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诉说了父亲对于自己孩子的理解、期待和深爱。笔调细腻,情感真挚。
导学初衷:高中学段的孩子稚气未消却充满了独立意识,希望以成人的姿态面向家人与社会。因而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和师长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的思考和判断却又缺少理性,难免偏激。如何与这个年
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沟通范例。
学情分析: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在课前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情感积淀。针对学情,我事先让学生们充分预习了课文,并在课前填写了成长卡片(记录学生在成长中与父母经历的经典片段),收集照片(让学生重温记忆深处的故事)。
对于这篇文章,我确定的导学思想是:1、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
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导学重难点: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深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
爱和付出。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以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作为背景音乐导入。(情感积淀)
此刻响起的这首《天亮了》,想必同学们都非常的熟悉。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这动人歌曲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竟然用双手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托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
用力地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潘子灏。结果年幼的儿子得救了,
这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在生与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年幼的孩子。这就是父母之爱,崇高而又无私。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可能只是微不足
道的一份子。然而对父母而言,我们却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发觉父母与我们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面对深爱我们的父母,我们又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十八岁和其他》,看看杨子为我们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二、资料链接:
作家:杨子,本名杨选堂,1923年生,广东省梅州人,济南大学毕业。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华时报>>主笔,著有小
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
写作背景:
<<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3月12日。当年,杨子为贺长子东东生日,用自己深切具体的人生感受,诉说了对长子东东的理解、
期望和深爱。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就诉说了对孩子长大的“欣慰”和“迷惘”。朋友般的倾心话语,敞开了别具韵味的父子情怀。
三、文本研读
(体现新课改原则,教师以导代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1)、初步感知(个人秀)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言。参加个人秀环节自主展示的学生将为本小组赢得相应的分值。得分最高的小组将获得团体秀优先选题权和优先发言权。本环节设置的问题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对文本的整体结构把握、情感把握,难度较易,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个人努力为小组加分也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便于稍后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团体秀)顺利进行。
1、诵读文本
(阅读提示:要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杨子对长子东东的爱)
(听读提示:请同学们在听读时,圈画带有作者情感的句子)
本环节是整体感知文本的关键。(再次升华情感)
2、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概括各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3、教师纠正字音,作个人指导。
4、明确:知识点
标题一十八岁
作者概写十八岁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的淋漓尽致
标题二两代人的矛盾
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与交流增进了解
标题三读书的苦乐
对孩子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标题四青春
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快乐
(2)、整体感知(团体秀)
学生先行自主思考,随后小组讨论(初步交流小组内部成员意见);个人秀环节得分最高的小组先行选题;教师分配余下的题目;
小组再行讨论(5分钟);小组展示。
1、在孩子十八岁到来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孩子十八岁了,两代人产生了矛盾,原因是什么?作者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法?请概括。
3、在孩子十八岁之后,作者对孩子的读书持什么态度?
4、在孩子十八岁之后更远些,作者希望孩子如何对待青春?
小组展示是深入挖掘文本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必须行之有效地活动起来。小组成员交流意见时,要先行考虑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之
后再依次发言,有专人记录;最后经过小组讨论环节统一思路,得出
结论;由小组代表展示(代表不固定,需经常更换,争取每个同学在
一周的语文课中都能发言)。这点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语文课学习
主要培养的能力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展示时,教师要视小组回答情况打分。打分原则:1、由于小组较多,存在重复展示的情况。在打分时最先展示的小组分值将在同等情况下加一分;2、教师要考虑各小组展示的完整性、语言的通畅、是否使用普通话等多项指标综合考量;3、此环节的分值不宜太大,控制在5分到8分之间;(分值的差距直接决定魅力秀环节各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4、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展示做点评,要切中要点、有
所针对,多表扬、少批评(便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教师要多鼓励后进小组,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机会展示。
明确:
1、在孩子十八岁到来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①、欣慰——孩子长大了
②、迷惘——似水流年
焦虑忧虑(半夜求医)
激动喜悦(拍照坐车)
③、后悔——是否有责备而使你难过
④、高兴——有一个谈话的朋友
(挚友、知己)
2、孩子十八岁了,两代人产生了矛盾,原因是什么?作者提出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