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bfd337901f69e3142329406.png)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 2、体育锻炼与健康: 3、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4、环境教育: 5、营养教育 6、病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二)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和性教育。培 养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情绪,学会友好 与人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社会发展与要求是确定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分类
1、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以3-5周岁学前儿童的身 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 标.(参见补充材料 )
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 目标的具体实现。
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一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 道……”,“理解……”,“学会……”, “用自己的话来……”,“区分……”, “把……配对”,“对……进行分类” 等 ;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 是反应的多元性 “尝试……”是生成性目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 式之一。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 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一、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 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
2、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了我国幼 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从五 个方面具体化了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 目标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卫生知识以及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卫生知识以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c2b1c743323968001c922f.png)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章的学习要点一、生长、发育、发育成熟的概念及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第一节生长发育概述一、生长、发育及发育成熟的概念生长是细胞的繁殖和增大,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大小、重量、长短的增加。
发育指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发育成熟是指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一)胎儿期(二)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四)幼儿前期(五)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六)学龄期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三、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包括:1、生长发育速度不均等;2、身体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等;3、各系统生长发育不均等四、个体差异性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制度5、其他因素第四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一)形态指标1.身高(2-12岁身高估算公式:年龄×5+80cm)2.体重(1-10岁体重=年龄×2+8kg)3.头围4.胸围5.坐高(二)生理功能指标(三)心理指标二、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三、体格发育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一)常用的评价方法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
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
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
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
第三章婴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三章婴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https://img.taocdn.com/s3/m/5b3838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c.png)
第三章婴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一、婴幼儿生理特点1.生长迅速:从出生到1岁内,婴幼儿身体的生长是最为迅速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和神经系统都在迅速发育。
因此,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消化系统的发育未成熟: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和肠道功能较弱,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
他们对食物的消化需要更长的时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因此在喂养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食物和喂养方式。
3.免疫系统脆弱: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功能较为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他们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健康,需要加强环境卫生,注意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4.神经系统的发育快速: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
他们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并且容易疲劳。
在婴幼儿的抚触和安抚上,需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5.运动能力初步发展:婴幼儿出生后,他们的运动能力会逐渐发展。
从头抬起、翻身到爬行、走路,婴幼儿的运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在保育上,通过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合适的玩具,促进婴幼儿的运动发展。
二、婴幼儿保育1.饮食保健:婴幼儿的饮食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纯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需要注意婴幼儿的睡眠和饮食规律。
在添加辅食后,需要选择优质的食材,逐步引导婴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个人卫生保健:婴幼儿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保持婴幼儿身体的清洁和干燥,每天进行适当的洗浴和换洗衣物,以防止皮肤过敏和感染的发生。
同时,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定期为他们清洁牙齿和舌头,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环境卫生保健:婴幼儿的生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每天对婴幼儿所在的房间进行通风和消毒,定期清洁玩具和床上用品,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保持室内的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幼儿卫生学第二版万钫全套练习题答案
![幼儿卫生学第二版万钫全套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0d3cf3968011ca200919a.png)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一、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骨、、组成。
2、婴幼儿长卅骼需要以、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的帮助促进其被人体吸收。
3、脊柱生理性弯曲的作用是在人体做运动时起__________ 作用。
4、幼儿过于肥胖,走路、站立时间过长,或负重过度,都可能导致足弓塌陷,引起____________ 。
5、婴幼儿的较松,当肘部处于甚至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鼻腔对空气起着、和的作用。
7、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8、婴幼儿呼吸频率,年龄越_____________ ,呼吸越___________ , 2-3岁幼儿每分钟呼吸次数是_______ 次。
9、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是年龄越______ ,心率越__________ , 34岁幼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________ 次。
10、时期是包括饮食习惯在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的时期。
11、消化腺主要有、、、、等12、婴儿一般在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乳牙共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齐。
13、乳牙出牙顺序是 __________ 、、、、,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一般在一岁左右萌出,上下左右四颗,并不与乳牙替换。
14.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
15、婴幼儿尿道 _____ 所以容易发生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婴。
16、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所以一定要保证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17、是关系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分泌腺。
18、岁以前婴幼儿会有生理性远视。
19、噪声在分贝以下,属于比较安静的环境。
20、食物进入口腔就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一种反射。
21、“望梅止渴”,看见梅林就流唾液,这是一种反射。
22、兴趣能促使“优势兴奋”状态的形成,这是____________ 原则。
23、大脑皮质的工作于休息区不断轮换、有劳有逸、维持高效率,这是_____________ 原则。
24、大脑以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____________ 原则作用的结果。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1730bda74028915f804dc275.png)
1、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 2、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护理病儿后 肥皂洗手。
22
六、肠寄生虫病
1.蛔虫病
感染性虫卵污染食物、饮水、手;吸吮手指或食前不洗手; 生吃未洗干净的瓜果蔬菜等
讲究饮食和个人卫生;服药驱虫
2.蛲虫病
虫卵污染手指、食物等。雌虫产卵致肛门周围瘙痒。穿开 裆裤造成虫卵散播。
(2)预防
1、教育幼儿不要手揉眼睛; 2、勤洗手。
17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病因:婴幼儿咽鼓管短,患上感时细菌 侵入中耳; 疾病(麻疹、猩红热并发); 卧位哺乳。
(2)预防
1、预防上感; 2、教会正确方法擤鼻涕; 3、坐位哺乳,避免呛奶
18
五、皮肤病
1、婴儿湿疹(见图)
病因:较常见的乳儿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原可以是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也可能是羊
47
夜惊
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
表现: 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
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 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原因: 心理因素——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离异,受到严厉
机体的免疫功能:
1、 防御功能 即可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和损害。
2、自身稳定功能 即清除机体内损伤和衰老 的细胞。
3、免疫监视功能 即清除机体突变细胞,防
止肿瘤。
30
免疫分两类:非特异性免疫 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类 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各种病原 体斗争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 防御机能。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后 天生活中与病原体等抗原接 触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 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c031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6.png)
幼儿园教室、寝室等场所应保持 空气流通,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采光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 成长,教室、寝室等场所应有充 足的自然光线,避免阴暗潮湿。
在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时,也 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
新鲜。
垃圾分类与处理
教育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幼儿将垃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教育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 品后、户外活动后等关键时刻洗手的 习惯。
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教育
01
02
03
引导正确行为
教育幼儿将痰吐在纸巾或 手帕中,不乱扔果皮、纸 屑等垃圾。
树立榜样作用
老师要以身作则,不随地 吐痰、乱扔垃圾,为幼儿 树立良好榜样。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幼儿参加环保实践活 动,如捡垃圾、垃圾分类 等,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师生之 间的信任和默契,让孩子更加愿意与 老师分享自己的心事和困惑。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关注他 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重 视和尊重。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引导
教师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
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教师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给予积极 的引导和支持。
重要性
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 期,良好的卫生保健环境对幼儿的 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卫生保健目标
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预防疾病。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 习惯和生活习惯。
相关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25c0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e.png)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针对婴幼儿护理、卫生和保健的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
本课程涵盖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2.了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3.熟悉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4.掌握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介绍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2.日常护理:讲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以及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3.疾病预防:介绍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4.急救处理:讲解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急救;5.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强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操作、实地考察等。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以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婴幼儿护理的书籍、期刊、视频等。
同时,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结:《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卫生与保健基础
![幼儿卫生与保健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482a2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4.png)
幼儿卫生与保健基础1. 引言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幼儿期,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卫生与保健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幼儿卫生幼儿卫生是指保持幼儿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1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身卫生的习惯和行为。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洗手:幼儿应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接触与其他幼儿接触前后。
•口腔卫生:幼儿应每天刷牙,家长应教育幼儿正确刷牙方法并指导刷牙。
•指甲修剪:幼儿的指甲应定期修剪,以避免伤害自己或其他人。
•身体清洁:幼儿应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2 环境卫生幼儿的生活环境对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持幼儿生活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幼儿的居住环境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床上用品应经常更换和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
•幼儿房间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
•家中有宠物的幼儿应注意宠物的卫生,并避免与宠物接触时口粘手。
2.3 预防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幼儿园和托儿所中容易传播。
以下是几个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接种疫苗:按照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为幼儿接种各类预防疫苗。
•手部卫生:幼儿应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或与其他幼儿接触前后。
•健康教育:对孩子进行卫生和防病知识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清洁消毒:幼儿园和托儿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3. 幼儿保健幼儿保健是指维护幼儿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
3.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幼儿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带幼儿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听力视力检查等。
3.2 健康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卫生保育常识
![婴幼儿卫生保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409a3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f.png)
婴幼儿卫生保育常识
合理的喂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个婴幼儿都享有获得良好营养的权利。
0-6月龄的婴儿应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开始添加有足够营养和安全的补充食品,同时持续进行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清洁卫生:婴幼儿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洗澡、换洗衣物、刷牙和洗手等。
在婴幼儿学会洗手后,保育员应该注意督查、检查婴幼儿洗手的过程,保证他们洗手的质量。
合理的作息:婴幼儿的作息时间应该有规律,包括合理的睡眠和活动时间。
每天睡眠前、起床后,保育员或家长应该督促婴幼儿盥洗,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设施的安全性也需要注意。
食物卫生:婴幼儿食物的选购、烹调制作和储存都需要注意卫生。
食物应该营养丰富、新鲜,并且在烹调过程中要尽量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三章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无答案)
![第三章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9372af5335a8102d220f7.png)
第三章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卫生1.人体需从膳食中摄取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2.营养素对人体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修补旧组织,増生新组织;二是供给能量;三是(调节生理活动)3.每日通过膳食向幼儿机体供给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素,这一数量称为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用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数量,称(营养素的需要量),低于这个数量,机体不能保持(健康)。
4.幼儿膳食中要求每日总热量摄入糖类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2%-15%)。
5.有的幼儿体态表现为头大、肚大,却皮包骨头,这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
6.糖类能以糖原形式存于肝和肌肉中,当人体需要时,首先动用糖原,其次才是(脂肪)。
7.(必须)氨基酸是指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8.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植物蛋白质混合食用,使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得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混合食物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动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质较丰富的有(乳类)(蛋类)(肉类)(鱼类);植物性食物中(豆类)及其制品、(谷类)(干果类)的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
10.钙能参与凝血过程,是(血液凝固)的要素。
11.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最主要靠(蛋白质)。
12.菠菜、苋菜等含钙丰富,但(草酸)含量也高,会与钙形成难以吸收的(草酸钙)。
13.给幼儿提供膳食时,多提供(蛋白质)(维生素D)等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
14.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15.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16.锌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创伤)的愈合。
17.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
海带、紫菜等(海产食品)中含碘最丰富。
18.维生素A缺乏会使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皮肤粗糙)。
19.维生素B1为水溶性的,它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
北师《学前卫生学》期末在线考试指导73
![北师《学前卫生学》期末在线考试指导73](https://img.taocdn.com/s3/m/4a6a1ade79563c1ec4da71a3.png)
0136《学前卫生学》202009学期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防病以及心理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题目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单选题2、判断题3、详答题4、案例分析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28056fd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f.png)
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卫生学》学案2022.05预习印象一、填空1、生长和发育共同表达了机体质和量的变化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生长是发育的,发育寓于生长之中2、儿童在哪两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快3、出生后10年内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加速发育成熟的是4、人体从胎儿至成人,增长了四倍的是5、新生儿期是指6、部分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皮肤出现轻度黄疸,这是7、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是8、新生儿出生时头围与胸围的差距9、婴幼儿认识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10、婴儿出生时,感知觉中尚不发达的是11、人的乳牙在开始萌出,左右出齐儿童的第一恒磨牙萌出是在12、儿童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岁13、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是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之一14、使用最广泛的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是15、3岁前儿童使用测量身高,3岁以上儿童使用测量身高16、血红蛋白主要负责运载17、临床上将胆红素作为判断黄疸和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18、评价儿童心理发展主要采用,对儿童心理综合发展水平或某一单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9、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20、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有:21、目前幼儿园使用最广泛的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有:22、百分位数法被广泛应用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中。
将儿童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发育等级,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实测值属于正常的范围是24、目前国际上用于衡量成人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常用标准(中英文)25、婴幼儿常常走路时碰撞东西、打翻液体、吃饭时弄得一团糟、不会整理玩具、经常跌倒等,这些往往是婴幼儿的表现。
二、判断改错题1、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变化2、从整体看,人体生长发育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而且每一个变化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个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3、生理性黄疸不是疾病,持续一周左右可以自行消退。
婴幼保育知识点总结
![婴幼保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4d02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1.png)
婴幼保育知识点总结1. 婴幼保育的目标婴幼保育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包括:- 提供全面的身体护理,包括喂养、换尿布、洗澡等。
- 提供安全的环境,预防意外伤害和传染病。
- 提供有益的情感关怀,促进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安全感。
- 提供适当的智力刺激和学习环境,促进婴幼儿的认知与语言发展。
- 促进婴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2. 身体护理婴幼儿的身体护理是保育工作的基础。
包括:- 喂养: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都需要遵循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时间,让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 换尿布:定期更换尿布,保持干爽,预防尿布疹。
- 洗澡:小婴儿需选择适宜的洗澡时间和温度,使用温和的洗液,保持皮肤清洁。
3. 疾病预防婴幼儿因为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容易感染疾病。
保育者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包括:- 注重卫生:保持干净的环境,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用具。
- 注重隔离:病婴、患传染病的婴幼儿需要隔离,以免传染给健康的幼儿。
- 预防接种:按照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带婴幼儿接种预防针。
4. 心理关怀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得到充分的情感关怀,以促进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包括:- 建立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的哭声、表情和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建立亲子情感连接。
- 创设安全环境: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防止孩子接触有害物质和危险物品。
- 建立信任:通过温暖、关爱和尊重的态度,让婴幼儿建立对保育者的信任。
5. 智力刺激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提供适当的智力刺激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包括:- 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声音对婴幼儿的感官发育有积极作用。
- 提供适当的玩具:选择适合年龄的玩具,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 提供亲子互动:与婴幼儿一起共读、玩耍,促进婴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6. 社交与情感发展婴幼儿的社交与情感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包括:- 提供与同龄婴幼儿的互动机会:让婴幼儿参与适龄的游戏和活动,锻炼其社交技能。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一节预防常见病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一节预防常见病](https://img.taocdn.com/s3/m/0e842b970b4c2e3f56276338.png)
3、龋齿的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 吃东西
(2)合理营养,多晒太阳,牙釉质正常钙化;
(3)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
4、龋齿的治疗
及早治疗,看牙医
(二)弱视
弱视是指视力达 不到正常,以查 不出眼病,配镜 也没用。
⒈病因 ⑴斜视 ⑵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⑶形觉剥夺 ⑷先天性弱视
⒉危害性
三、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佝偻病 (二)、营养性贫血 (三)、肥胖病
(一)、佝偻病
佝偻病:
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 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 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 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1、佝偻病的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 (2)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
2、患有扁桃体炎怎样护理:
(1)患急性扁桃体 炎:卧床休息, 多喝开水,
(2)患慢性扁桃体 炎:手术切除
有的家长因孩子经常扁桃体发炎,就要求大夫给孩 子进行手术摘除扁桃体,但医生一般都会慎重考虑。
扁桃体为什么不能随便摘除呢?
•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 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 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所以它既 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 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 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 抑制作用。IgA还可通过补体的活化,增强吞噬细 胞的功能。这些在两岁至五岁时表现最为活跃。
3、预防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增减衣服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 (5)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
幼儿卫生保健第三章基础知识判断
![幼儿卫生保健第三章基础知识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d173f6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d.png)
幼儿卫生保健第三章基础知识判断
1、幼儿所需各种营养素和热能相对比成人多,所以幼儿吃得就多。
()
2、水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水不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
3、糖是人体最经济的热源,而幼儿一般活动量大耗费的热量较多,因而应鼓励儿童多吃食。
()
4、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的营养素,动物脂肪即动物油特殊的香味是其他油脂所不具备的且可口,一般儿童都喜欢,故实际上如果不从经济考虑,应以动物油代替植物油最好。
()
5、婴儿吮母亲的奶长得好,所以儿童青少年早晨吃些牛奶就行了,也一定能长好。
()
6、儿童的皮肤细嫩,太阳光中又有紫外线,所以哪怕是冬天,也最好不要带儿童到太阳下玩。
()
7、淘米时不用热水、流水淘洗,次数也不宜过多,以免营养素损失和破坏。
()
8、腐败变质的食物不仅能引起食物中毒,还可诱发癌变。
()
9、挑食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当幼儿拒绝某种食物时,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幼儿吃进去,以免幼儿营养不全面。
()
10、拟订幼儿食谱时要根据季节变化作适当调整,冬季多选用清淡的食品,夏季适当增加脂肪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婴幼儿进餐过程要求
1.控制适当的进餐速度 2.教育婴幼儿进餐时不谈笑不打闹
3.不强迫婴幼儿进食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一、合理安排保教活动的婴幼儿生理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活动的卫生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卫生
一、合理安排保教活动的婴幼儿 生理学基础
婴幼儿参加托幼机构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在大脑皮层直接参与 和调节下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 1.动力定型 若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时间,先后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 所出现的反应在时间和顺序上也随之固定下来。 2.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存在工作区和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 3.保护性抑制 当大脑皮层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皮层自动转为休息状态,使机体得 到及时的休息和恢复。
2.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原则
⑴要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⑵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⑶依据地区的特点和季节的变化; ⑷依据家长工作时间的需要;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⑴进餐; ⑵睡眠;
⑶盥洗;
⑷如厕。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⑴进餐 进餐前的卫生要求:为婴幼儿创设舒适、安静、愉快的进餐 环境,引起婴幼儿的食欲。 具体如下:让婴幼儿洗手、适当喝点开水、听音乐或故事, 或者进行安静的游戏,也可以对当天的饭菜做简单的介绍; 进餐时的卫生要求:鼓励婴幼儿不偏食、不批评和催促婴幼 儿,不搞吃饭比赛;婴幼儿吃饭时,保育员不能扫地;
⑴学前教育机构应该严格按照游戏的内在规律 和特征为婴幼儿安排游戏活动,体现游戏的教育价 值; ⑵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⑶提供适宜的游戏场地; ⑷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⑸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户外活动的卫生
政策规定: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
少于两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
“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或外体 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 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 机体,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5.厨房卫生
⑴厨房要有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面积; ⑵厨房工作间的安排要适合工作的程序,避免各种食物的交 叉感染; ⑶厨房应有排烟、排气、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的设备;
⑷厨房应有提供清洁水源和排除污水的设施;
⑸厨房的洗食具池、洗菜池要分别设置; ⑹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制备生食和熟食的刀案要严格分开; ⑺厨房应有消毒设备,食具每餐用后要洗净消毒。
⑶盥洗: 盥洗环节一般包括洗脸、刷牙、洗头、洗手、洗脚、洗 澡等。 卫生要求: 1)保育员要告诉婴幼儿盥洗的原因或作用; 2)保育员要教给婴幼儿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的方法;
3)保育员要保证婴幼儿盥洗用具的清洁卫生。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⑷如厕卫生要求: 1)鼓励婴幼儿用语言向保育员或老师表达大、小便的要 求,不憋尿或便; 2)教会婴幼儿坐便盆或蹲坑,专心排便; 3)逐步教会婴幼儿自己料理大、小便和穿脱裤子; 4)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卫生要求: 既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以有利于机体消化吸收,
⑵要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或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⑶要使食物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对 食物的消化吸收。
3. 食物储存
处理措施:主要有降低或增加温度、去除水分和添加防腐剂 等。 注意事项: ⑴食物冷冻前应尽量保持清洁和新鲜,减少污染以延长储存 期限。冷冻时,各种食物应分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并 在储存期限内食用; ⑵食物在盐腌前要新鲜,食盐要纯净,浓度要达标。食物在 糖渍时,糖的浓度必须达到60~65%,才能达到防腐保藏的目的; ⑶粮食类食物宜储存在低温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和 防鼠。 ⑷蔬菜和水果不宜储藏,学前教育机构应尽量选择新鲜食品, 以保证婴幼儿的膳食质量。
进餐后的卫生要求:培养幼儿养成收拾碗筷、擦嘴、漱口、
洗手等良好习惯,并带领幼儿散步,以利于食物消化,同时也能 保证午睡的质量。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⑵睡眠
睡眠前的卫生要求: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具体如下:提醒婴幼儿如厕,培养婴幼儿养成睡前小便 的习惯;检查婴幼儿的被褥,看其是否把小玩具或小物品带
1.婴幼儿食物的选购
注意事项:
⑴不能选购细菌污染和腐烂变质的食物;
⑵不能选购含亚硝胺和多环芳烃致癌物的食品;
⑶不能选购天然有毒食物;
⑷不能选购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食物;
⑸不能选购无生产许可证、无保质期的食物。
2.婴幼儿食物的烹调制作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使婴幼儿能从定量的食物 中得到尽可能多的营养素;通过择、洗、烧等烹调制备过程,杀 菌去毒,增加色、香、味,有利于刺激婴幼儿的食欲。 注意事项: ⑴要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保留最高的营养成分;
二、婴幼儿进餐环境要求
1.良好的物理环境要求: 学前教育机构进餐的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桌椅高低适合婴幼儿身材;餐具
清洁美观、大小适中,便于使用。 2.良好的心理环境要求: 保育员和教师在婴幼儿进餐时要给予关心和爱护, 对独立进餐有困难的婴幼儿要给予帮助;在婴幼儿就餐
时不能批评婴幼儿,以免婴幼儿在进餐时情绪低落。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卫生
1.教学活动的卫生
2.游戏活动的卫生 3.户外活动的卫生
1.教学活动的卫生要求
⑴要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每次教学活动
的时间、次数和内容;
⑵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以游戏为主,使婴幼
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取得进步;
⑶注意婴幼儿每类学习活动的卫生问题。
2.游戏活动的卫生要求
上床;睡眠前饮食不要过量也不要空腹;让婴幼儿安静下来,
飞羽适当的睡眠信号,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时的卫生要求:注意观察婴幼儿睡眠时的体征表现 或者留意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等。 具体如下:保育员巡视观察,纠正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睡姿正确,用鼻呼吸,不蒙头睡、不吮手指。
3.学前教生活制度的意义; 2.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原则;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活动的卫生。
1.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
学前教育机构的生活制度包括:一日生活制度、 一周生活制度、学期生活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 日生活制度。 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 ⑴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促进婴幼儿的正常生 长发育; ⑵严格执行生活制度,促使婴幼儿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⑶良好的生活制度是完成保教任务的前提。
——《幼儿园工作规程》
3.户外活动的卫生
政策规定:
“经常开展户外游戏和有趣的体育活动,培养
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 儿走、跑、跳、钻、投掷等基本动作的协调性、灵 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户外活动的卫生要求
⑴重视准备活动,掌握合理的运动量; ⑵户外活动的时间适当合理,并要有相应的户 外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 ⑶要保证户外活动设施的完全性和户外活动环 境的安全检查; ⑷教会幼儿基本的户外活动安全行为规则,培 养幼儿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当判断、有效排除或避 开危险的能力。
⑴定期体检;
4.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卫生
⑵炊事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工作 帽要能包盖头发,戴好口罩; ⑶炊事人员不能用手蘸食物尝味,不能直接用炒勺
尝味;不能在厨房内吸烟; 说话,不能直接用手拿熟食,不能随地吐痰;
⑸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⑷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应避免对着食物打喷嚏、咳嗽、
第三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1
婴幼儿膳食卫生 学前教育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2
第一节 婴幼儿膳食卫生
一、婴幼儿食物卫生 二、婴幼儿进餐环境要求
三、婴幼儿进餐过程要求
一、婴幼儿食物卫生
1.婴幼儿食物的选购 2.婴幼儿食物烹调制作
3.食物储存
4.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卫生
卫生要求:宜选择营养丰富、保证热能供给而又易 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确保食物的卫生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