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
建筑业发展情况总结
![建筑业发展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6a47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2.png)
建筑业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业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建筑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住房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楼大厦、别墅、公寓等各种住房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建筑业的繁荣。
此外,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这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机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项目,并刺激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技术进步提升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借助新技术的推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字化设计、智能建筑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还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五、绿色建筑受到重视在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下,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的建筑业发展趋势:1.智能化建筑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将持续升温。
环保减排是全球的趋势,绿色建筑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3.建筑工艺和材料的创新将提升工程质量。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4.智慧城市建设将推动建筑业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建筑业的繁荣。
总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建筑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筑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作用
![建筑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eccc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9.png)
推进技术进步 促进企业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建筑市场竞争更多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和实力,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深化改革,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国有建筑企业推进技术进步的迫切性1、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筑市场的要求我国对外开放建筑市场,可以说是以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实施国际招标为标志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引进和努力打拚,造就一批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型的国有建筑企业;但是,随着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也给国有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和危机,如果不能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势必在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依赖于技术和实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建筑企业之间竞争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筑市场的竞争必然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正常竞争走向正常竞争,由非实力竞争走向实力的竞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实力,技术的落后必将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市场份额的丢失。
3、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总体市场化的情况下,国有建筑企业必将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价格竞争始终是市场竞争的主题,而价格竞争和企业盈利又是一对矛盾,协调矛盾的唯一途径是降耗增效,降耗增效的根本推动力是技术进步,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必须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007年3月20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公布的《2006年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施工行业虽然是一个支柱产业,但实际上处于市场“供大于求”失衡格局和市场秩序混乱所导致的“双重弱势”地位,利润水平长期徘徊在2%-3%左右,而负债率高达65%以上。
在微利和高负债的重压下,国有建筑企业期待国家出台有利用建筑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的同时,要加快自身技术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突出专项施工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发展基础,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建筑业的概况
![建筑业的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b3b01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8.png)
建筑业的概况建筑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行业,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特点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巨大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建筑项目需求旺盛。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建筑更具创意、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3. 国内外投资增加: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进入建筑业领域。
外资的投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二、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建筑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度专业化:建筑业是一个需要多个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行业,涉及到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人员等多个专业角色。
每个环节的专业人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证整个建筑流程的顺利进行。
2. 高风险性:建筑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周期长,风险较高。
不仅需要应对技术风险,还需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的不确定性。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防范,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需要政府支持: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政府在土地供给、资金支持、政策调控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建筑企业需要积极与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筑业的未来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建筑业将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建筑业将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aae5bc6d27284b73f24250d8.png)
浅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在近20年有了可喜的进步和发展,于此同时,建成了一些技术含量极高的建筑物,并取得了较高的评价,一些单项施工技术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并且部分技术已经遥遥领先我国超高层建筑和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兴起大大的促进了建设工程技术的发展。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fter decades of struggle, and finally in the nearly 20 years have grea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has built some technical content extremely high buildings, and has obtained high evaluation, some sing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part of the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ar ahead of the tall building and the rise of new steel construction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1 基础建筑施工技术1.1桩基技术混凝土桩基之所以发展的迅速,是因为它对土层没有要求,有较好的承载力,它对周围环境的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等等。
建筑行业特点与发展
![建筑行业特点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4fb2dc551810a6f524867d.png)
建筑行业特点及相关分析一、建筑行业特点(1)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建筑业还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从建材到家电等 5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有统计显示,建筑业每增长 1个百分点,可拉动相关产业 1.7个百分点。
(2)地域封锁开始打破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北等重要建筑市场,市场准入门槛已大大降低。
如在北京,针对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的管理,管理当局监管重点由前置准入把关变成后置跟踪管理,只要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所属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出省施工证明等资料,经省驻京办登记备案后,即可到北京市建委进行网上登录,建立企业管理档案,直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3)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中国建筑业近年来的技术水平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就许多单项技术而言,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本土建筑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套施工技术,完成了多个大型建筑及部分高难度特种工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企业虽然在一些单项技术上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发展很不均衡,在综合服务能力、开拓新技术领域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体制亟待建立我国目前建设规模巨大,建设的复杂程度也远超过以往,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国有建筑业企业改革不到位,建筑业资源、能源耗费大,技术进步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
施工技术年度总结(3篇)
![施工技术年度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2ac4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9.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更是保障工程安全、环保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将结合我国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对2023年度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二、2023年度施工技术发展概况1. 绿色施工技术取得新突破绿色施工技术是我国施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2023年,我国在绿色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方面,新型环保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如高性能混凝土、绿色装饰材料等;另一方面,施工现场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施工废水、废气的处理技术。
2. 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23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不断优化,提高了建筑质量;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不断完善,推动了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3. 智能化施工技术逐步普及智能化施工技术是施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2023年,我国智能化施工技术逐步普及。
一方面,施工现场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如无人机、机器人等;另一方面,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4. 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提升2023年,我国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2023年度施工技术典型案例分析1. 深圳前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深圳前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是我国首个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超高层建筑项目。
该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项目还采用了绿色施工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施工废水、废气的处理技术。
2.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是我国首个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的机场项目。
浅谈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b740ccc5fbfc77da269b1a3.png)
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强劳务人员培训考核, 提高劳务人员技能和标准化意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调整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具有 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设计公司。
3、技术进步目标。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 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级及一 级建筑施工企业,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 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 干勘察企业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
年份
表2.1 2001--2006年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建筑企业/个 43893
47829
48688
59018
58750
60166
建 筑 业 总 产 15361
值/亿元
18527
中国建筑年度总结(3篇)
![中国建筑年度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0b77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b.png)
第1篇一、业绩再创新高2023年,中国建筑全年新签合同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营业总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归母净利润542.6亿元,盈利规模居行业首位,创历史新高。
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3位,继续稳居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地位。
二、主营业务稳健发展1. 房建业务:房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签合同额2.69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在工业厂房、科教文卫体设施、商业综合等公共建筑领域新签合同额占比持续提升。
2. 基建业务:基建业务发力重点领域,新签合同额11,685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工程;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37.3%。
3. 地产业务:地产业务加快适应新发展模式,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二,利润率保持行业领先,主要指标稳中有升。
三、深化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建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优化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1.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业务,推动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
2. 关注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3. 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提高员工待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五、未来展望2024年,中国建筑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3.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4.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5. 关注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一)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5b7df2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d.png)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一)中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在高房价与低质量的双重挑战下,我国建筑业还需要不断地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推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在建筑业的生产制造中,最需要加强技术发展的领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应用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运维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精度和效率,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提供了更科学的建筑管理和运维方式。
二、节能环保技术建筑业是全球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
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采用节能材料、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等,都是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应用。
三、建筑安防技术建筑安防技术是现代城市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近年来,智能化安防系统、视频监控技术、智能门禁等应用,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四、高效建筑技术高效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工艺、材料、设施等方面的创新。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和劳动力成本压力,高效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筑的建造效率,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同时,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也可以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
技术发展的重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挑战,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展和提高技术水平:一、智能化技术加强建筑智能化技术研发,更好地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建筑模拟、智慧监控、模型预测、声纳图像、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打造更加智能化、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建筑生产并营造环境。
二、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技术,引导居住群体实现低碳生活。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a7fa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9.png)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也就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当下, 国内的施工技术已经超过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 也越来越国际化。
建筑施工技术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建筑技术也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 相信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建筑行业的现状, 并加以分析, 以期能对此行业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虽然说, 建筑施工技术在今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自身的建筑施工技术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停滞不前, 同时又与人们对建筑项目的高质量的要求之间出现了些许矛盾。
所以相关的建筑单位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些特点, 同时考虑民众的需求, 不断改进建筑施工技术, 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向高质量、环保、生态的方向发展。
1 建筑工程建设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对于环境的影响面积较大,并且范围广。
由于建筑工程范围广泛,是地区建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城市范围与城市环境、影响。
2.建筑工程有较强的综合性。
规划建筑工程应当紧密结合工程建设以及区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施工,必须确保建筑规划的综合性,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才能够确定建筑工程的规划方案。
3.建筑工程工作条件复杂。
2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制约建筑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建筑施工技术较为落后。
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是极为重要的,施工技术的成熟情况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效益。
当前我国施工技术尚未发展完善,相比较国外的先进国家而言水平较为落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建筑工程的领导人员并未正确认识建筑工程发展现状,过于重视眼前利益,并不愿意改进技术观念,也并不愿意创新施工技术,所以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停滞不前。
建筑业十大新技术
![建筑业十大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bb185aba1c7aa00b42acb36.png)
1.高性能保温门窗1.1 技术内容高性能保温门窗是指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门窗、应用最广泛的主要包括高性能断桥铝合金保温窗、高性能塑料保温门窗和复合窗。
高性能断桥铝合金保温窗是在铝合金窗基础上为提高门窗保温性能而推出的改进型门窗,通过尼龙隔热条将铝合金型材分为内外两部分,阻隔铝合金框材的热传导。
同时框材再配上2腔或3腔的中空结构,腔壁垂直于热流方向分布,多道腔壁对通过的热流起到多重阻隔作用,腔内传热(对流、辐射和导热)相应被削弱,特别是辐射传热强度随腔数量增加而成倍减少,使门窗的保温效果大大提高。
高性能断桥铝合金保温门窗采用的玻璃主要采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双中空玻璃及真空玻璃。
高性能塑料保温门窗,即采用U-PVC塑料型材制作而成的门窗。
塑料型材本身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使得塑料窗的整体保温性能大大提高。
另外通过增加门窗密封层数、增加塑料异型材截面尺寸厚度、增加塑料异型材保温腔室、采用质量好的五金件等方式来提高塑料门窗的保温性能。
同时为增加窗的刚性,在塑料窗窗框、窗扇、梃型材的受力杆件中,使用增强型钢增加了窗户的强度。
高性能塑料保温门窗采用的玻璃主要采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双中空玻璃及真空玻璃。
复合窗是指型材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复合而成,使用较多的复合窗主要是铝木复合窗和铝塑复合窗。
铝木复合窗是以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的主料作受力杆件(承受并传递自重和荷载的杆件),另一侧覆以实木装饰制作而成的窗,由于实木的导热系数较低,因而使得铝木复合窗整体的保温性能大大提高。
铝塑复合窗是用塑料型材将室内外两层铝合金既隔开又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由于塑料型材的导热系数较低,所以做成的这种铝塑复合窗保温性能也大大提高。
复合窗采用的玻璃主要采用中空Low-E玻璃、三玻双中空及真空玻璃。
【编者按】1994 年,原建设部首次印发《关于建筑业1994年、1995年和“九五”期间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并先后于1998年、2005年、2010年进行过3次修订,适时总结提炼最具代表性、推广价值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使技术内涵不断更新、提升、发展。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1)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fb12b9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6.png)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
本篇文档将从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两个角度谈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技术进步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它通过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集成,从而提升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效率,使得整个建筑行业的效益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我国建筑业在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如BIM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
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建筑节能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通过使用节能设备、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结构等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来实现降低建筑物能耗的目标。
现在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节能技术应用不够广泛、节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够成熟等。
数字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它在建筑施工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数字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够完善等。
发展重点建筑业转型升级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建筑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业必须适应新的转型升级要求,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延伸。
同时,建筑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从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
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个行业仍然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因此,建筑行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e16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a.png)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摘要:建筑行业中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都需要更加成熟的技术体系作为保障和支撑,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影响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和先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何改变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而更加满足人类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则成为了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面的内容,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未来发展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良好。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占据着核心地位。
建筑施工技术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而建筑工程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立情况,因而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功能不断完善,这就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部分建筑施工技术己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整体来说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较于国外先进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
因此,加强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1.1建筑施工基础技术现状随着建筑行业的广泛发展,目前阶段我国已经形成多桩型的施工技术,可以依据不同的建筑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桩种类进行相应地施工作业。
但是很多桩基础作业与国外发达相比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尤其是深基坑桩的施工作业本身起步较晚,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
未来为了整体提高建筑施工作业的质量,必须进行多元素的发展战略,将不同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水平融入到建筑施工作业中,合理进行施工来增强和改善建筑结构的承受能力,提高建筑施工作业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其他基础施工技术的作业流程,如预应力施工、钢结构建设等。
1.2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基本材质的相关工程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它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9385e6d0975f46526d3e12a.png)
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徐佩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0812 学号0820701226【摘要】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本文将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个方面来论述这种扩张态势下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深入分析当前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成就机遇和挑战Abstract: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and all other industr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erience of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y continued expansion is always in the stat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hievements,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ansio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forward looking good.Key word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这种扩张的态势不仅仅表现在行业销售额的持续扩张,也表现在从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的持续增长。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简介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55a9263a98271fe910ef959.png)
同时建设部还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五批“建设 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申报工作的通 知》,启动了第五批“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 用示范工程”申报作。 此次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 在内容上较以往作了大幅调整,扩大了覆盖面, 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 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 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安装工 程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建筑 防水新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和建筑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10个大项,43个小项, 91个子项。
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3.4.3 拉索施工技术 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 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 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 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 术
8.5 防渗堵漏技术 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 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 9.1.2 施工放样技术 9.1.3 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 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 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 变形监测和控制
5. 钢结构技术 5.1 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 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 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 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 工技术 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 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 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过去10年建筑业发展现状
![过去10年建筑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e951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b.png)
过去10年建筑业发展现状一、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过去十年,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走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以来,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逐步增长,建筑市场需求旺盛,建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业链条不断延伸,包括房地产、工程建设、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和发展也成为了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更新改造、地铁轨道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都成为了建筑业的新增长点,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建筑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建筑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国际知名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加快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技术创新在建筑业的应用技术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过去十年,中国建筑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技术和产品。
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3D打印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是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的建模实现了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和集成化。
BIM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和施工效率,还为建筑节能、环保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过去十年,我国建筑业对BIM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采用BIM技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建筑技术,通过将建筑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凝固层层堆积,实现了建筑构件的快速制造。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9a0e6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e.png)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及其影响。
我们将对中国近年来的技术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技术进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塑造了全球的技术创新格局。
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中国的技术进步,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崛起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技术进步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并阐述技术进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将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及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技术进步的机会,以期对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技术进步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大量资金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中国能够在许多领域实现突破。
在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信息、超级计算等前沿领域,中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还积极推动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中国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为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也应看到,中国技术进步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创新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重点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3-20 15:31:00 ] 作者:郑念中编辑:studa9ngns摘要:近1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逐步提高了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九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轻钢大跨度空间结构、膜结构,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并开发既有建筑物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等。
关键词: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混凝土技术防水工1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建设高潮。
在此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 637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总额为39 263亿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3 .7%。
建成各类建设项目24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845个,新建城乡住宅45亿时。
城市的高层建筑、大型公用工程拔地而起,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外形之复杂,设计施工之新颖,标志着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已累计建成高层建筑超过1.班时,国有企业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中,高层已占20%。
如北京建成的北京西站工程,群体建筑面积70万耐,其中主站房就有50万心,铺轨lookm,并设有预埋地铁,总投资63亿元,而工期仅36个月。
该工程部分结构采用劲性钢筋、C印混凝土,主站房门楼采用45m跨的预应力钢屋架,用整体提升方法安装就位,施工难度极大。
上海杨浦大桥,桥面采用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结构,跨度印Zm,一跨过江,创造了世界斜拉桥跨度之最。
该桥主塔高220m,施工垂直度偏差仅为l/l slx;全桥100万个精制高强螺栓,全部一次合格;桥面在自然状态下合拢只用了卯而n。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高肠sm,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施工中采用300m竖向预应力张拉工艺,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350m,380t天线桅杆高空安装就位,都创造了施工安装的新记录。
深圳地王大厦是一幢80层、高384m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面积26.7万时,地下3层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大吨位、大行程千斤顶整体爬模,平均每一标准层只用时2.75d,又一次开创了高速施工的新记录。
上述工程不仅规模大,技术复杂,而且施工难度也极大,由于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有些技术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才使这些工程能按预定工期保质保量地建成,同时也反映了目前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
2我国施工技术简要回顾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和工期,一般要占整个建筑物的20%一30%。
我国在研究合理利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套技术。
目前我国基础最大埋深已达一26.8m,桩基仍然是高层和重载结构支承的主要方式。
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也较快。
2.1.1地基加固技术。
从当地的土质、加固材料和工艺条件出发,各地研究开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种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如石灰、粉煤灰、碎石桩,渣土夯填桩,水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
强夯法、排水固结法、预压加固法仍然是开山填谷、围海造地、滩涂洼地大面积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好方法。
强夯法的夯击能量可达12以kN·m,并可用块石、钢渣等作置换材料,大面积用于围海造地或处理软弱土层,各地都已有广泛应用。
2.1.2桩基仍然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
现浇灌注桩承载力大,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应用比重日益增加,且桩径最大已超过3m,桩长可达1以m,承载力达10以X)kN以上。
预制混凝土方桩已部分为预应力管桩所取代。
长桩基础施工设备除少数采用有套筒护壁外,大多仍为泥浆护壁,水下浇灌混凝土。
为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推广应用了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与超声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超长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
为检验桩基承载力,动测检测技术发展很快。
结合计算机应用,桩基动测技术已基本成熟。
2.1.3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地下工程起步较晚,初期主要用于隧道、人防等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地铁、地下车库、仓库等工程。
地下工程的施工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和冻结法等施工方法。
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及折返线等工程,都是按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实现了在繁华地区不中断地面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
北京还在长安街过街地道施工中,成功地创造了“平顶直墙超浅埋暗挖工法”。
在覆盖层仅厚lm,不中断地面交通的情况下,采用将管棚超前支护和搁棚喷浆等技术进行施工。
盖挖法是先向地层深处做好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再做楼层盖板,在支承结构和围护墙的保护下,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现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铁车站和地下结构的施工。
上海地铁1号线的18.skm隧道和n个车站,都建在高流变、高压缩的软土地层中,车站大多采用多道锚杆的地下连续墙作深基坑边坡支护,而隧道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进行顶进施工。
在深基础施工中采用逆作法和半逆作法技术,由于造价太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多数是要求做好深基坑开挖时的临时支挡,这已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各地都有不少经验,也有一些教训。
基坑设计既要考虑坑壁土压力、降水隔水技术和开挖时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要计算支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基坑深度不超过7m时,一般采用灌注桩做成的悬臂挡土壁;当基坑深度超过7m时,应采用复合式支挡结构;基坑深度再增加,上述方法难以奏效,则应设置单支点或多支点的拉锚结构。
沿海地区深2一3层的地下室基坑施工,有不少是采用环梁护壁(或中心岛)内支撑作为深基坑支挡。
单支点或多支点拉锚的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法,在更深、更复杂的基础施工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土钉墙是我国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中浅层基坑支护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广东、北京等地。
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和注浆来设置的,还可将插筋直接打人形成土钉。
土钉杆体通常用山4一犯的螺纹钢筋或打人式钢管,钻孔直径约loolnzn,面板为配网的喷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面,厚50一looIYun。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杂填土、普通粘性土和非松散砂土层,以及N值为5以上的砂质土和N值为3以上的粘性土。
由于土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用现场的空间,且施工期短,费用较其他方法低ro%一30%,因此深受欢迎。
2.2混凝土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混凝土仍然是我国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材性的改善、平均强度等级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上。
2.2.1用于工程结构的混凝土,不仅应具有足够的龄期强度,而且对其早强、缓凝、抗冻、抗渗、体积变化以及泵送性能等还会有不同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要求具有高强度、低收缩徐变的性能,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应具有低发热量、可泵性好等特点。
由于水泥混凝土和高性能外加剂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按工程使用和施工需要,设计和配制特定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超高层、大跨度、大体积以及各种特殊性能的要求。
2.2.2混凝土平均强度稳步提高。
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平均强度等级已达到C25,Cso以上的混凝土已普遍应用。
C50、C印高强混凝土在一些高层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
C80混凝土已用于预应力管桩构件中。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使结构截面和自重减小,密实度和耐久性也相应提高。
2.2.3 1995年,全国已有so座城市建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616座,设计能力6(XX)万耐。
实际产量2以万时,1996年又有了新的提高。
其中,上海、大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已分别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印%以上,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搅拌站采用机械上料,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并较普遍地使用了外加剂和掺合料。
采用搅拌运输车输送,现场大多用泵(固定泵或泵车)输送人模。
目前,混凝土的最大泵送高度已达368m,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灌量已达24仪X)耐。
我国的碾压混凝土已在大坝和公路工程中应用。
2.2.4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各地都重视现浇模板的研究与开发,并要求企业做好模板的配板设计。
大模、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等支模工艺都有新的改进和提高。
为加速模板周转,楼板模板已较普遍应用了快拆脱模体系,有的还推广了小流水段施工。
组合钢模板已部分为中型块体的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所取代。
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面积大,重量轻,表面平整,可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作业效率,使用量逐年提高,已占模板总量的10%。
密肋楼盖与曲面构件的模板已较多应用了塑料或玻璃钢模壳。
碗扣式、门式支架在支模和作业脚手架上的使用比重日渐提高。
2.3粗钢筋连接和高效预应力技术应用日趋扩大2.3.1近几年粗钢筋连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并在高层、大型和公用工程中普遍应用。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始于80年代,现已成为粗钢筋连接的主要方法。
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和气压焊也是粗钢筋连接的可靠方法。
套筒挤压连接和锥螺纹连接属机械连接,应用也较普遍。
机械连接具有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或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接头强度稳定,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目前,焊接和机械连接已占钢筋接头总数的70%。
2.3.2从so年代中期引进的冷轧带肋螺纹钢筋,现已初步得到推广。
550N/mil子级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楼盖,取代工级钢筋,可节约钢材30%;sooN/n 价了级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代替冷拔低碳钢丝,可节省钢材15%,并极大地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650N/mll尹级既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也可用于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配筋,已先后推广使用。
用中强度钢丝在工厂制造的焊接钢筋网片,已在部分桥梁、道路和楼盖中使用。
2.3.3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应用日益扩大。
近几年来,高强钢丝、钢绞线发展较快,年产量已达20万t,预应力工艺和锚夹具等专用设备已日臻完善。
高耸、大跨、贮罐等工程结构物已普遍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
近期发展起来的无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楼盖结构,使用量已达5(X)万时,如珠海机场9万扩候机楼,12mxlZm柱网,楼盖全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不仅改善了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也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2.4化学建材和玻璃、陶瓷、石材的应用,使装饰、装修大放异彩化学建材一般是指建筑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涂料、外加剂、粘结剂等,是继钢材、木材和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建筑材料。
化学建材性能优异,在建筑领域中用途十分广泛。
我国化学建材从生产到应用是近十几年的事。
如聚氯乙烯水管已在2亿多时建筑上使用;东北、内蒙古等一些寒冷地区的城镇,在新建住宅中使用塑料窗的己达30%;使用塑料电线穿线管的建筑累计已超过1亿时;建筑涂料与化学粘结剂不仅品种多,而且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