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实验题一.探究地球的运动我的假设: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实验方法:(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
讨论:1.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答:当“我们”()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2.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答案:实验现象:西东东西讨论:1. 自西向东 2.自西向东二.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认识地球把毽子向上抛起毽子落回地面离开地面的人和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人用力向上跳跃人落回地面从高处向下扔橡皮橡皮落回地面把皮球使劲向上抛皮球落回地面三.模拟昼夜的形成我的假设: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地球仪转动时,橡皮泥小人所在的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实现现象说明了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形成的。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背对太阳的那面是()。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自转球体白昼黑夜四.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
河北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科学实验总结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范本模板】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
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
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
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
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
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
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
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2。
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实验名称: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实验方法:(1)手电筒打开,将光射向地球仪,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让光包围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点做标记。
(3)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思考:1.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地球仪模拟的是。
2.地球仪被照亮的一半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们看到了现象。
3.实验结论:太阳地球白昼黑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传形成的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用4个地球仪、1盏台灯和4根立柱探究四季的形成。
1.(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2.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子的长度则是。
3.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结论推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长短逐渐变化的夏季影子短,温度高;冬季影子长,温度低;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温度的变化。
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的照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四季。
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上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立柱的影长记录下来。
思考:1.随着“地球”公转,影子的长短变化为:夏季,冬季,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2.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
3.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就形成了。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结构与力的关系我的猜想是三角形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木棒和橡皮筋来制作一个四边形,并拉拽其对角线。
结果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
随后,我们在对角线处加入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再次拉拽后,我们发现四边形不再容易变形。
接着,我们在另一对角线处加入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我们发现四边形更加稳定。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三角形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学生用显微镜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来观察细胞。
首先,我们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然后,我们调节显微镜,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
最后,我们观察细胞的形状并进行描述。
三、实验名称:模拟呼吸过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和胶带来模拟呼吸过程。
首先,我们制作了一个模型:将瓶子的底部去掉,然后在底部蒙上橡胶皮膜并用胶带固定,最后将气球套在瓶嘴上。
接着,我们对着瓶嘴的气球吹气,并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气球吹起来时,橡皮膜向外鼓;当气球变扁时,橡皮膜恢复原状。
这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
四、实验名称:测量心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听诊器来测量心率。
测量时需要保持平静,然后通过测量30秒钟的心跳次数然后乘2,从而计算出心率。
五、实验名称: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有关。
首先,我们测量了平静时的心跳次数,然后进行了剧烈程度不同的运动,并测量了每次运动1分钟后的心率。
最后,我们整理了数据并制作了柱状图。
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剧烈时心率会加快。
六、实验名称:做个生态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假设制作一个生态瓶可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并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使用有盖的2升以上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和河水来制作生态瓶。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汇总
一、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运动是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之一。
实验材料:秒表、跳绳实验步骤:1、先在室内用秒表测出自己平静状态下心跳的次数。
2、在室外测出慢走1分钟后的心跳的次数。
3、在室外再测出慢跑1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4、最后再测出1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5、比较一下这几次心跳的次数。
实验现象:数字一次比一次大。
实验结论:运动的越剧烈,心跳的次数越大。
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人体肺的模型实验目的:模拟呼吸的过程。
实验器材:2升塑料瓶、透明胶带、橡胶皮膜、气球、橡皮筋、剪刀等。
实验过程: 见教材29页图示: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思考:瓶子、气球、橡皮膜各相当于呼吸系统的哪部分?怎样利用它们模拟呼吸过程的?实验现象: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
实验结论:肺的功能是吸气时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除体外。
三、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说明植物等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洋葱、碘液、镊子、割纸刀、盛有清水的烧杯、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等。
实验过程见教材22—23页图示: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不规则的多边形)。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实验现象: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实验结论:植物等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1、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2、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3、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4、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5、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6、测定食物营养成分
7、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
8、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9、题目: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10、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1、生态瓶研究方案
12、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1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火箭的飞行原理
14、请你选择材料,设计制作自己的火箭吧!
15、实验名称: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16
己的想法。
17:让我们设计实验,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对运动原理研究地球同步卫星是否静止在空中不动
18、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并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时,我们通常按照一定的探究过程进行,请回想制作火箭的过程完成以下表格。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实验步骤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实验
步骤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的重点步骤,以下是必背的实验步骤:
1. 实验一:用水平面发射运动木球击倒瓶子
- 准备一只瓶子和一个木球。
- 在平地上放置瓶子并固定好。
- 用手抛掷木球,使其击中瓶子并击倒瓶子。
2. 实验二:观察物体能否直接通电
- 准备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池组。
- 将电池组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灯泡的两个接线柱连接。
- 如果灯泡亮起来,则表示物体可以直接通电。
3. 实验三: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 准备一些淀粉溶液和一些碘液。
- 将一滴碘液滴在淀粉溶液中。
- 如果溶液变成深蓝色或紫色,则表示淀粉存在。
4. 实验四: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 准备一个锅和一些水。
- 将水倒入锅中,并放在炉子上加热。
- 观察水中出现的气泡,并听到水沸腾的声音。
5. 实验五:观察燃烧传递现象
- 准备几根火柴和一段线。
- 先点燃一根火柴,然后用它点燃另一根火柴。
- 依次用点燃的火柴传递火焰,观察火焰的传递过程。
以上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的重点实验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实验一:磁力的引力和排斥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力的引力和排斥现象,了解磁力的基本性质。
实验器材•两个磁铁•铁丝或小钢球实验步骤1.将一个磁铁悬挂在桌子上(或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将另一个磁铁靠近悬挂的磁铁。
2.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当两个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接触时,它们互相吸引,即磁铁之间存在引力。
- 当两个磁铁的南极和南极相接触时,它们互相排斥,即磁铁之间存在排斥力。
这说明磁铁具有引力和排斥的特性,这种特性被称为磁力。
磁力是磁铁特有的性质,它可以使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或具有磁性的物体。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磁力的引力和排斥现象。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磁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它可以使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或具有磁性的物体。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块状物体的质量单位。
实验器材•天平•块状物体•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子上,并将块状物体放在一个盘称上。
2.调整天平,使其平衡。
3.阅读天平上指示的质量值,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4.更换不同质量的块状物体,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实验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不同块状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了观察结果。
通过分析记录表格,我们可以发现: - 不同块状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它们的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测量并用质量单位表示。
- 在我们的实验中,质量单位使用克(g)来表示。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使用质量单位表示。
天平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质量单位克(g)是表示物体质量的标准单位。
实验三:水的凝固与融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凝固和融化现象,了解水的冰、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水•容器•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一些水倒入容器中。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中。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并熟悉使用质量的单位。
实验材料•一个天平•几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是铅笔、橡皮、书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子上。
2.调整天平的平衡,使两边的示数都为零。
3.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4.再将同样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右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5.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即左侧盘示数减去右侧盘示数的差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铅笔的质量大约为10克,橡皮的质量大约为5克。
实验1.通过天平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克(g)。
实验二:观察燃烧现象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了解燃烧的特征。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纸张•铝箔•细木条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将一根火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火柴是否会燃烧。
3.将一张纸张放在蜡烛上方,观察纸张是否会燃烧。
4.将铝箔小块放在蜡烛上方,观察铝箔是否会燃烧。
5.用火柴将一根细木条点燃,观察细木条是否会燃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 火柴会燃烧,但蜡烛火焰不会使火柴燃烧。
- 纸张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铝箔不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细木条会被火柴燃烧。
实验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
2.不同物质在燃烧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实验三:测量空气的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的空气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处于刻度表的最低点。
2.等待几分钟,让温度计适应室内的温度。
3.记录下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室内空气的温度,例如25℃。
实验1.温度是物体或空气热度高低的度量。
2.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以上是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三个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到质量的测量方法、燃烧的特征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实验实验1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现象: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实验2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两张相同的16开白纸、小圆铁数个。
实验目的:验证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比空心纸棍抗弯曲能力强。
实验步骤:1、用一张16开白纸卷成一个空心纸棍。
2、再用另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与空心纸棍直径相同的纸棍,把里面塞满小纸条,使它变成一个实心纸棍。
3、先在空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依次增加,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4、再在实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同样依次增加小圆铁,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实验现象:实心纸棍上悬挂的小圆铁多。
实验结论:直径相同的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抗弯曲能力不同,实心物体较空心物体能力强。
实验3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实验步骤:1、用4根小木棒和四根橡皮筋捆扎成一个四边形,扎成后用手拉一拉四边形,试一试它的稳固性如何。
2、把四边形的其中一对对角用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3、把四边形的另一对对角用另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实验现象:用2根较长的木棒和2根橡皮筋把四边形的两对对角固定住时,四边形的稳定性最强。
实验结论: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实验4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实验材料:几张16开白纸、一本重0.5千克的16开图书、胶条实验目的:探究哪种形状的纸能把重0.5千克的图书支起10厘米的高度,并且用的纸最少实验步骤:1、先把16开的白纸剪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再卷成圆柱体,此时把重0.5千克的图书放上面,看是否能撑起。
2、依次用16开的白纸剪成长和宽分别为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10厘米、6厘米,10厘米、5厘米、10厘米、4厘米五种规格的长方形纸,并把它们分别卷成五个不同的圆柱形。
3、分别用五个不同的圆柱形纸筒支撑重0.5千克的图书,看是否能撑起。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图书的纸最少是长10厘米宽5厘米的纸。
实验结论:能撑起重0.5千克的16开图书所用的白纸最少是长10厘米、宽5厘米的白纸。
实验5实验名称:制作“建筑物”实验材料:卡纸数张,剪刀,尺子,不干胶。
实验步骤:1、剪取长和宽分别为:20厘米,6厘米;14厘米,6厘米;8厘米,4厘米三种规格的长方形卡纸.2、用三块20厘米×6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组成三棱体,在虚线切口处插入8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把3块14厘米×6厘米的纸片分别撑在主体的侧面,做成一个基本单元。
3 、将若干个基本单元插接在一起。
☆实验6☆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装片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7☆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实验步骤: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2、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
每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顿。
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实验8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实验材料:细线、气球2支、橡皮筋、剪刀、圆珠笔管、橡皮泥、塑料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人体是怎样呼吸的。
实验步骤:1、先把塑料瓶的瓶盖拧开,底部再剪空。
2、把气球套在圆珠笔管的一头上,防止漏气,再用橡皮筋牢牢固定。
3、把它们塞进瓶中,有气球的那一头放在瓶中。
4、在瓶口沾上橡皮泥,把圆珠笔管固定住。
5、再拿一只气球,减去一半,剩下有嘴儿的那一半气球。
6、把此气球套在瓶子底部,用细线固定住。
7、在气球的吹嘴儿那里绑上一段细线,做好了有两种方法:a吹圆珠笔管,让气球鼓起来。
b往下拉瓶子底部的带吹嘴儿的气球的吹嘴儿上的线,让气球震动。
实验9实验名称:测量心率实验材料:胶管、漏斗、秒表、网球(较硬的皮球)实验目的:能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听诊器测出自己和同学的心率,让学生体会到脉搏的频率与心率是完全一致的,能体验出心脏工作的“辛苦”。
实验步骤:1、把胶管的两端分别装上漏斗,简易的听诊器就做成了。
2、把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或同学心脏的部位,漏斗的另一端放在耳边。
3、用秒表计算出自己或同学在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连续三次,取平均值,便是自己或同学的心率了。
4、用秒表再计算一下自己脉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看看是否与自己心跳的次数相一致。
5、用力握住小皮球,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它,挤压的次数与一分钟内自己心跳的次数相同,体会手的感觉,同时让学生想象一下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这样“辛苦”地工作。
实验10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秒表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运动是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之一。
实验步骤:1、先在室内用秒表测出自己平静状态下心跳的次数。
2、在室外测出慢走1分钟后的心跳的次数。
3、在室外再测出慢跑1 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4、最后再测出跳绳1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5、比较一下这几次心跳的次数。
实验现象:数字一次比一次大。
实验结论:运动的越剧烈,心跳的次数越大。
实验11实验名称:观察池塘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1套实验目的: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使学生了解池塘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能写出或画出生物间的食物网,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实验步骤:1、观看池塘的多媒体图片。
2、让学生找出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3、写出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4、找出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
5、学生自己分析出池塘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6、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的概念。
实验12实验名称:分析生态系统实验材料:记录用纸、笔、表格、塑料袋、细绳、皮尺或卷尺、小夹子、洗干净的玻璃广口瓶或罐头瓶、温度计。
实验目的:能根据自己选取的某个区域正确记录统计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数量,能根据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能主动将研究用过的动物放回大自然中。
实验步骤:1、选点观察2、取样记录3、统计整理4、展示结果实验13实验名称:制作“生态瓶”实验材料:有盖的2升以上的广口瓶、活的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探究池塘生态的平衡。
实验步骤: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在瓶子中放入3厘米厚的沙砾,再将河水倒入瓶中至离瓶口6厘米左右。
2、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拧紧瓶盖,并在瓶子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不直接被阳光晒的窗台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
4、在一周内,每天观察自制的生态瓶,将瓶内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14☆实验名称:自制望远镜实验材料:2片透镜、2张硬纸片、剪刀、胶带。
实验目的:能按要求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望远镜,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实验步骤: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
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
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
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实验15☆实验名称:制作小火箭。
实验材料:剪刀、条形的气球、硬纸板、不干胶、彩色笔。
实验目的:按要求独立制作一个火箭模型。
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总结出使火箭飞行更直,更高的办法。
实验步骤:1、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贴成圆筒。
2、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
3、在硬纸板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
这样,火箭就做好了。
4、装饰自己的火箭,并给自己的火箭命名。
5、把自己的火箭带到室外,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朝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
估计自己火箭发射的高度。
6、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看看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
7、调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发射时要举过自己的头顶。
不要向有同学的方向发射。
☆实验16☆实验名称: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实验材料:一根0.5米长的棉线和一个乒乓球,小石子或沙子。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实验步骤: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内,拉紧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此时握棉线手的感觉。
4、按上述做法,在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再做圆周运动,体会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5、把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后,改变棉线的长度,比较握棉线的手与棉线的长短有什么感觉上的不同。
6、把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后,让它做圆周运动,然后再改变乒乓球的旋转速度,体会握棉线的手与旋转速度的大小有什么感觉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