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之情。
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映的现实。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此外,诗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
(10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初中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分析】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其实是希望自己能像姜尚和尹伊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故答案为: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________。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词句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①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②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③,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遭主和派反对,被弹劾落职。
这首词是他闲居带湖时所作。
②尊:同“樽”,酒杯。
③化工:指天公,此处暗指皇帝。
词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想象,请加以赏析。
4.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宋)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含有“独”字,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两处“独”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初中数学古诗词鉴赏经典练习题
初中数学古诗词鉴赏经典练习题
1. 古诗词中常出现的“七言绝句”是指每首诗有七个字,七个字分成两句,每句四个字,而且每句都要押韵。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出是“七言绝句”的古诗词: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下面是一首古诗词: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
昏昏,昆昆;
自怜卧起无情,怎敢看春入人。
请问这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什么?
3. 古代的数学家通过诗词表达了很多数学思想。
请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填空:
《国风·周南·葛覃》中有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它三星。
”这首古诗词中的“葛之覃兮”表
达了某种数学中的_________。
4. 以下是一道古诗词中的数学题,请计算并填写结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若问平均每株树开满了10朵梨花,那么共有树多少?
5. 古代的数学家通过诗词传递了一些计算方法。
请给出下列古
诗中所蕴含的计算方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答案:
1.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描写的是春夜洛城闻笛的情景。
3. 表达了某种数学中的几何概念。
4. 共有 1000 株树。
5. 表达的计算方法是测量高度或比较大小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阅读练习题(一)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通过对幽篁、深林、明月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独坐、弹琴、长啸的活动描写,构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情趣?构建了一幅空灵澄明,清新幽静的月夜幽林图,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独处时的悠然闲适的高雅情趣。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以及超凡脱俗的气质。
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赞同。
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7.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忧国忧民2、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桂花西风(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登幽州台歌》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解析】C,反衬的表现手法,以空间的广阔反衬诗人的孤独。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完整版)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照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边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完收效?2、“江桥掩映暮帆迟”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张开联想和想象,作出详尽的描述。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 ,但本诗的后两句不相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解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行。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表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解析。
2、这首诗经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诱惑。
日暮征帆哪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况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诱惑”做简要解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酒店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创建出与除夕夜欢欣聚会夜截然相反的境地?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必然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到作用?请简要解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解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宁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后两句写得饶有兴趣,请作详尽赏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观沧海》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反“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4.《天净沙、秋思》2.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2.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
B.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 ______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 ______(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的哲理,表现诗人的情感。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______ ______(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句:______ 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 ______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中“七八个”、“两三点”的妙处。
______ ______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中“忽见”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______ ____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部编语文八上期中 课内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上期中课内古诗赏析专项练习班级:姓名: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甲】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甲】诗的作者是朝的(人名),【乙】诗的作者李白,字。
(3分)2.【甲】诗中“乡关”的意思是,【乙】诗中“海楼”的意思是。
(3分)3.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两首诗都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名篇。
B. 两首诗的首联都紧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地点、时间。
C. 两首诗的颈联都是描写远处的景象。
D.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一、二两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甲】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初中课外古诗解析练习题和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解析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一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A.《静夜思》B.《望庐山瀑布》C.《春望》D.《登鹳雀楼》答案:B2. 以下哪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A.《观书有感》B.《登山》C.《乡村四月》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C3. 下面哪一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之情?A.《望岳》B.《别董大丈二首》C.《月下独酌》D.《赠乌卢沃夫人》答案:B4. 以下哪一首诗中讲述了逃离战乱的故事?A.《十五从军征》B.《登鹳雀楼》C.《大林寺桃花》D.《春夜喜雨》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这首诗以一个人的独处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的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传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愁。
意境:诗中以月亮和床前明月光为主要景物,以清静宁谧的夜晚为背景,刻画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情绪和思绪。
表现了一种静谧、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2. 请简要解读《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的意象和感情。
意象:诗中描绘了壮丽高耸的鹳雀楼,将登高望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壮丽、高远的意象,给人以宏伟雄浑之感。
感情:诗人通过对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体现了对伟大事业的追求和远大抱负。
同时,在描述中也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综合题请结合你在初中研究过的古诗知识,描述以下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1. "暮江吟月,人生代代无穷已。
"意境:描绘了在傍晚的江边吟诵,月光倒映在江面上,江水汇聚了人生的无穷流转,给人以深沉、悠远的意境。
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穷无尽的感慨和思索,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意境:描绘了白天结束,太阳西沉的景象;并以黄河入海来寄托壮丽、辽阔的意境。
表现了大自然的广袤和壮美。
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结束和归宿,给人以一种豁达和深远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本文档将提供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题。
以下是一些题,供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1. 下面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开头两句,请补全下面的句子: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天涯霜刃露,千里月弓轻。
”
- “戍鼓断人行,边秋露冷透。
”
- “山寒百里雪,更夜直千钧。
”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并说明是哪首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3. 根据句子补全诗句: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出自哪首古诗?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的一些习题。
希望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
【描绘里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
】【1、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
【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二、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
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到了暮春三月,“杨柳堆烟”,“满”城皆是,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四、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各自的妙处。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来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
】2、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但本诗却一反传统,格调高昂。
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
【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飘零的杨花、思乡的子归,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
】【1、我心与明月一样纯洁;2、友人像明月一样纯洁无辜;3、我的愁思无人能解,无人可诉只能寄于明月;4、唯有明月能同时见到我和友人;5、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答出三项即可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练习六,阅读《观刈表》回答问题。
1、请再写出两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
⑴小麦覆陇.黄⑵妇姑荷.箪食⑶右手秉.遗穗⑷左臂悬敝.筐⑸吏禄三百石.⑹岁晏.有余粮3、翻译下列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不需翻译)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2,⑴同“垄”,指麦地⑵担⑶用手握着⑷破旧⑸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
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
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5,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
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阅读王维诗《使至塞上》做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A2.略3.B)九、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答: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
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答:“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5、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
这里指(战争)。
(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
“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答: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
十、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答:为全诗创造了一种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环境气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答:《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晚唐王朝即将重蹈覆辙之时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作者对此无比愤慨和忧虑。
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答:不是。
而是一种曲笔,字面上是批评商女,其实一是斥责陈后主君臣轻荡招致危亡;二是揭露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三是忧虑那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命运。
十一、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答:这两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文天祥为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
2、仔细体会它丰富的内涵。
这两句诗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能光耀史册。
(2)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3、诗巧妙地利用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怕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1)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2)忧国忧民的表现(3)点题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感悟诗人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十三、已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
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十四、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人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
这两名诗,洋溢着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2、仔细读诗,看看诗中是怎样扣住一“望”字来写景的,据此简述本诗写景的顺序。
答: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在写向岳而望。
就距离而言,“望”自远而近,首联写远望;颌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进而由望岳想像将来登岳远望之情状,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着笔,描写望泰山所见所感,使一“望”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红线。
3、诗中描写泰山的奇丽和高大形象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十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
“初平”的“初”,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的“早”,“新燕”的“新”,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的“渐”,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的“浅”,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